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再利用系统 CN201010157695.6 2010-04-02 CN101857338B 2015-03-11 武村清和; 大西真人; 吉川慎一; 伊藤真实; 上田新次郎
专利试图通过统一的管理来控制和调整沿下道主干线分布的多个已处理污水储箱的蓄水量。本发明的污水再利用系统在沿一条下水道主干线的再利用水需求区域中分布有:多个再利用水供应装置,每个包括形成于一条下水道主干线中的水引入开口;用于储存通过污水处理产生的再利用水的已处理污水储箱;以及用于测量已处理污水储箱水位的水位传感器,并且污水再利用系统包括可移动至多个水引入开口中的任意一个、执行污水处理以产生再利用水并将所产生的再利用水供应至已处理污水储箱的可移动污水处理装置,传输由水位传感器测量的水位数据的通讯装置,以及基于再利用水的需求信息以及从通讯装置接收到的水位数据,控制已处理污水储箱的蓄水量的中央控制装置。
42 原位固化管道修复法和这种原位固化管道 CN201280033574.8 2012-06-22 CN103649613A 2014-03-19 R.卡鲁纳卡兰; R.特拉基亚
发明涉及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可固化的环树脂-酐热固性组合物;和(b)将所述可固化的环氧树脂-酐热固性组合物应用于原位固化管道修复过程。所用的原位固化管道应用通常可以为‘倒装法’或‘拉入式安装法’。本发明还涉及由所述方法制备的原位固化管道。
43 一种桥洞排孔结构 CN201110303539.0 2011-10-10 CN102359174B 2013-12-04 胡再国
发明桥洞排孔设计涉及市政建设领域。主要解决桥洞排水管道堵塞问题。桥洞地势低洼,容易沉积大量杂物,雨水排水孔通常为矩形,矩形比较宽,导致树叶、泥沙、树枝、纸屑、小石头等进入排水管道,致使排水管局部甚至全部堵塞,使水流不畅引起内涝,导致交通堵塞。桥洞排水孔设计采用减小排水孔大小,避免大的杂物进入排水管道。排水孔略微高于地面可以更好地沉淀比重比水大的杂物;倾斜排水孔使出水口低于水面,减少水面漂浮物进入排水管道,也能使更多的泥沙沉积下来。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排水管道堵塞,降低城市内涝险。
44 大型场馆抗冲击智能控制型雨利用系统 CN201310031818.5 2013-01-28 CN103088871A 2013-05-08 郑文池; 朱加林
发明涉及大型场馆抗冲击智能控制型雨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和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构成;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屋面雨水斗、雨落管、弃流井、储水池、过滤加压、过滤装置、清水池、供水泵、降雨监测装置和PLC控制器;供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地面的取水点;在储水池中设有储水液位计,在清水池中设有清水液位计;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若干下凹式绿地、若干座溢流渗透井、若干条渗透排水管、若干座雨水渗透井和若干座雨水井,雨水井的底部连通市政雨水管;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过滤加压泵、供水泵、排水和出水阀,构成智能型自动控制结构。本发明通过屋面雨水利用和地面雨水渗透排放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具有开辟新的水源、涵养地下水和节约水资源等有益效果。
45 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 CN201210083270.4 2012-03-27 CN102587487A 2012-07-18 张显忠; 张善发; 丁蓟羽; 谢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至少包括井体、进的调蓄管和排水的出水管,以及出水;所述井体内设置有消能坎及整流墙;还包括一入流箱涵,所述入流箱涵包括入流格栅渠及入流整流墙、多组细格栅;所述消能坎设置在所述入流箱涵的出口下方;所述井体的顶面上还设置有排气。本发明的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能够在保障调蓄管道正常蓄水功能的情况下,稳定入流、减少垃圾进入,具有抗冲击能强、能够保证管道适应入流流量变化、堆积气体迅速排放,运行管理方便等有益效果。
46 热交换器组件及用于传递热能的方法 CN201080041130.X 2010-09-02 CN102498347A 2012-06-13 托马斯·乌里希
发明涉及可被插入污管道(5)的热交换器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11),适用于与带有污水(3)的热源(13)热接触;至少一个第二热交换器(21),适用于与带有散热器(23)的所述污水(3)热接触;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热交换器(21)沿所述污水流动的方向F即下游布置在所述污水管道(5)中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11)间隔,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传递热能的方法。
47 再利用系统 CN201010157695.6 2010-04-02 CN101857338A 2010-10-13 武村清和; 大西真人; 吉川慎一; 伊藤真实; 上田新次郎
发明试图通过统一的管理来控制和调整沿下道主干线分布的多个已处理污水储箱的蓄水量。本发明的污水再利用系统在沿一条下水道主干线的再利用水需求区域中分布有:多个再利用水供应装置,每个包括形成于一条下水道主干线中的水引入开口;用于储存通过污水处理产生的再利用水的已处理污水储箱;以及用于测量已处理污水储箱水位的水位传感器,并且污水再利用系统包括可移动至多个水引入开口中的任意一个、执行污水处理以产生再利用水并将所产生的再利用水供应至已处理污水储箱的可移动污水处理装置,传输由水位传感器测量的水位数据的通讯装置,以及基于再利用水的需求信息以及从通讯装置接收到的水位数据,控制已处理污水储箱的蓄水量的中央控制装置。
48 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双供双排循环系统 CN200510017339.3 2005-01-25 CN1327088C 2007-07-18 周怀志
发明涉及一种由城市净资源一次性使用、工业、生活污水、废水、雨水混合型单供单排改为城市净水资源与工业、生活用水分类使用的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双供双排循环系统,包括自来水供水管道网络,靠管道将企事业单位、城市生活用水的废水与废水储水池联通,废水储水池通过供水设备与高层储水箱联通,高层储水箱与非饮用水、用水设备、无源头河流联通;将企事业单位的污水、生活污水与污水处理设备联通,污水处理设备输出端与企事业单位的用水设备、城市生活用水的非自来水部分、无源头河流联通,无源头河流又与企事业单位用水设备、生活用水的非自来水部分联通,具有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排放量、减小城市污水对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优点。
49 组件式真空系统 CN00126893.7 2000-08-30 CN1287204A 2001-03-14 R·J·B·维尔科克斯; B·冯帕尔菲; T·贝蒂; D·瓦拉斯; M·彭德利克; I·廷克勒
一种组件式真空系统(98),易于在建筑物内快速和简便安装。系统包括位于外壳内的真空中心(10),具有靠近外壳表面的可快速接通的界面接头(32,46,60,66,72)。真空中心按一定大小加工使适合通过标准尺寸的(82),其最好置于隔音的外壳内,这样真空中心就可以安装于办公室(80)而无需一个分开的设备间。一套或多套组件式管路装置(4)可以同时提供。所提供的组件式管路装置(4)置于外罩内,有水管和真空管路的入口,可以从外罩的外部接近使之易于连接到真空中心。组件式管路装置和管路可以预先制作,提供与办公室相适应的漂亮的外观。该组件式真空排水系统允许装置改造以增加另外的污水源,同时减少安装费用和停止使用的时间。
50 一种高浓度尾矿直接冲积坝及其筑坝方法 CN202410088522.5 2024-01-22 CN117758683A 2024-03-26 王欢; 刘明生; 蓝蓉; 傅灿; 李兴; 孙高月; 李旅
发明提供一种高浓度尾矿直接冲积坝及其筑坝方法,高浓度尾矿直接冲积坝,包括其上设排沟的初期坝,设于初期坝上游尾矿库底部的排渗褥垫,以及放矿管,其特征在于初期坝顶部延伸至上游尾矿侧设有土工加筋格栅,该土工加筋格栅上设有由若干纵向排渗盲沟以及若干横向排渗盲沟构成的排渗沟网,在排渗沟网上且靠近初期坝依次设有若干子坝,间隔2‑3个子坝顶部延伸至的上游尾矿侧设有土工加筋格栅,该土工加筋格栅上设有由若干纵向排渗盲沟以及若干横向排渗盲沟构成的排渗沟网。尽量脱去尾矿中的水分,有效加快尾矿的固结,提高坝体稳定性,保障尾矿库安全,利用尾矿进行筑坝,降低工程投资,便于运行管理,施工操作简单,既节能又减耗。
51 一种高效率自清理式下管道 CN202110312286.7 2021-03-24 CN113175051B 2023-12-22 戚宇杰
52 一种地下排管网的智慧监测及诊断方法 CN202310809600.1 2023-07-04 CN116527721A 2023-08-01 崔诺; 胡馨月; 王建树; 任彦行; 夏雪飞; 马梦醒
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排管网的智慧监测及诊断方法,该方法构建了一种针对地下排水管网的监测及诊断平台,该系统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排水管网的安全高效、节能降耗、智慧管控的全生命周期建设与运维管理。其中的数字技术主要包括GIS、IOT、大数据建模、Cesium开源三维地球引擎等。集成运用GIS、Cesium开源三维地球引擎技术建立与真实物理世界联动的数字孪生世界,使得排水管网具备“生命体”特征,初步具备了“感知”、“记录”、“分析”、“决策”等能,从而实现排水管网的智能感知、辅助决策等功能,可有效形成“智慧排水”,很大程度上替代人的工作,实现建设排水管理的智慧化。
53 一种污管道中泥沙平均淤堵高度的确定方法 CN201911317111.4 2019-12-19 CN111008357B 2023-06-02 祖超锋; 汤家源; 吴腾; 於程洋; 刘杰
发明公开了一种污管道中泥沙平均淤堵高度的确定方法,属于排水管网技术领域,该方法根据管道的材质确定管道阻系数,测量污水管道直径d,污水管道中的水面高度Z1和污水管道的断面平均流速U0;采用水力学方法从理论上确定管道内无泥沙淤积和有泥沙淤积时的管道平均流速U1和U2;开展室内试验确定无泥沙淤积时,不同水位条件下管道内的平均流速,当无室内试验数据时,取U3=U1;建立各流速间的关系式,并将该等式转化为包含污水管道中泥沙淤堵高度Z2的函数,最后采用迭代法确定污水管道中泥沙平均淤堵高度。本发明适用于污水圆管中不同泥沙平均淤堵高度或者不同水深的情况。
54 一种应急自开启装置 CN201710159076.2 2017-03-17 CN106836439B 2023-04-28 王月萍; 程寒飞; 张鑫珩; 吴天福; 王秋景; 刘腾飞; 孙斌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急自开启装置,属于市政给排技术领域。所述应急自开启装置包括主排水管,分流管,以及板,其中,分流管与主排水管连通,在水流小于某一阈值时,阀板贴合于主排水管通往河道的一侧的端面以使得主排水管相对于河道封闭,使得水流从主排水管流入分流管,在水流大于等于某一阈值时,水流将阀板推开,关闭水流从分流管流出的通道,水流从打开的阀板直接排入河道。在出现强降雨或者连续性降雨等紧急情况时,阀板在水流冲击下自动开启,使雨水直接流入河道,避免形成城市内涝。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打开和闭合均非常灵活,无需任何外驱动,可操作性强。
55 一种市政污治理排污管道施工工艺 CN202110431334.4 2021-04-21 CN112922120B 2022-08-30 张育根
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污治理排污管道施工工艺,涉及一种施工工艺,所述施工工艺采用下述施工设备进行施工,所述施工设备包括底板,底板上方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下方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轮,底板上方一侧设置有挖坑组件,底板上方另一侧设置有扩坑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能够通过挖坑组件进行钻孔,之后通过扩坑组件将挖出的圆孔进行扩孔,继而将坑道完成适宜管道置入的条状,使用便利,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56 负压中继站、收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10558953.4 2022-05-21 CN114922269A 2022-08-19 陈云逸; 陈礼国; 张维
发明公开一种负压中继站、收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中,污水中继站主要包括井体,井体上部与下部隔断设为常压空间与负压空间,负压空间中连通有进水管、出水管、泄压管以及负压气管,进水管与污水收集井相连通,出水管、负压气管分别与负压站中的负压污水收集罐及真空相连通,利用上述中继站作为中继节点对多个污水收集井中的污水加以抽吸,可以有效扩展单个负压站的作业面积,降低系统的建设成本,并且通过对各个负压中继站进行协调控制,在降低整个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提升负压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作效率及可靠度。
57 一种基于城市建设的排管道防漏预警装置 CN202210309233.4 2022-03-28 CN114777028A 2022-07-22 彭鑫; 张小虎; 赵文静; 高文杰; 周章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城市建设的排管道防漏预警装置,属于管道防漏预警领域,通过在内密封套与外密封套之间之间增设朝安装套底端下延伸的渗水片,当该管道接口处发生渗漏时,与内密封套相包裹的渗水片处会渗透到水渍,水渍朝导流端部渗透并对水溶隔磁片进行渗水反应,水溶隔磁片遇水溶解后减弱了其对磁吸的磁屏蔽效果,此时,磁性活动片在磁吸块的磁吸作用下向上挤压储气箱内部的气体,气体导入预警环套的内导气腔内,将显色填充层冲破使得显色粉剂穿过挤入空隙导入外显色腔处,弹性膨胀片上粘附大量显色粉末并向外挤压膨胀,通过显色以及外形变化来警示技术人员以及路过行人,既能及时进行修理,又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58 一种具有截流机构的处理设施及排水系统 CN202010873053.X 2020-08-26 CN114351832A 2022-04-15 张勇; 李习洪
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截流机构的处理设施,包括:设施本体,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截流机构,包括:外筒体、驱动组件和密封座;外筒体在第一部位处设有第一开口,在第二部位处设有第二开口;在第二部位处设置有截流密封件;驱动组件固定于外筒体的第三部位处;密封座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并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将柔性套套设在外罩的外部,也不需要柔性套包络整个钢外罩,而只需要驱动组件固定于外筒体的第三部位处,以驱动密封座在第一部位与第三部位所在的轴线方向上进行移动即可实现截流或者导通,极大的缩小了截流机构自身的体积大小,将其安装于设施本体中时也并不需要将其整个横向安装在本体内,占据空间极小。
59 跌流与旋流竖井转换的流态自适应性立面衔接导流结构 CN202110749695.3 2021-07-01 CN113431164B 2022-03-11 卫望汝; 许唯临; 邓军; 刘善均; 王韦; 田忠; 张法星
发明公开了一种跌流竖井与旋流竖井转换的流态自适应性立面衔接导流结构,包括依次衔接的衔接区平段、竖井进口可旋转导流结构、衔接区竖井段;竖井进口可旋转导流结构由与衔接区竖井段直径相同的二分之一圆筒和与二分之一圆筒相切且呈一体结构的两面可变侧墙构成;二分之一圆筒与竖井段顶部边缘通过具有阻尼结构的转轴连接,使竖井进口可旋转导流结构随衔接区水平段的来流冲击作用强弱自适应性地向来流方向转动;所述可变侧墙通过止水结构与衔接区水平段侧墙衔接。本发明所述导流结构能够解决大流量下跌水竖井衔接段封堵,小流量下旋流竖井衔接段边墙需过高设计,增大工程投资的问题,保障市政工程中排水管渠立面水流衔接安全高效运行。
60 一种下游管道壅报警止回排水系统及止回排水方法 CN202010554139.6 2020-06-17 CN111677085B 2021-09-10 赵锂; 赵德天; 张辉; 梁岩; 陈钰玲
发明涉及一种下游管道壅报警止回排水系统及止回排水方法,属于建筑给水排水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重排水系统应用在地下室排水,无法防止发生倒灌的问题。下游管道壅水报警止回排水系统包括止回外管、止回阀、监测组件和控制系统;止回阀设于止回阀外管内,止回阀能够在上游水流的冲击或外力控制下打开,且止回阀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控制下闭合;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止回阀的上下游水位;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警报装置,控制器与监测组件连接,用于接收监测组件监测到的上下游水位信号,并根据水位状态对止回阀和警报装置发出动作指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地下室排水,当下游管道发生壅水时能够及时报警,有效防止下游管道壅水发生排水倒灌。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