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既有过江隧道拓宽施工方法 |
CN202211631675.7 |
2022-12-19 |
CN115807446B |
2025-05-13 |
申梦强; 王智明; 庄橹璐; 郑荣跃; 齐昌广; 张日红 |
|
22 |
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202211583836.X |
2022-12-09 |
CN115748597B |
2025-05-13 |
章海丽; 朱灿平; 冯文海; 葛倍倍; 张江; 孙丹丹 |
|
23 |
成排超高摇摆柱安装方法 |
CN202211386666.6 |
2022-11-07 |
CN115653114B |
2025-05-13 |
姜明明; 曾捷; 陈浩; 单泳胜; 赵品宇 |
|
24 |
一种带有坡度的地形专用井盖及其组装方法 |
CN202210742682.8 |
2022-06-27 |
CN115110580B |
2025-05-13 |
李启龙; 李杰; 朱宣洲; 资同豪; 张德来 |
|
25 |
一种快速换电式纯电动挖掘机 |
CN202210685873.5 |
2022-06-16 |
CN114954117B |
2025-05-13 |
朱耀占; 杨辉; 叶永旺; 刘含; 赵乾杨 |
|
26 |
一种用于基坑挖掘的支撑结构及使用方法 |
CN202110441996.X |
2021-04-23 |
CN113026766B |
2025-05-13 |
陈春强; 郭全元; 杨代; 付文; 罗翔; 李冰; 朱磊; 苏宏; 程江鹏; 梁鉴波; 陈良军 |
|
27 |
轮式装载机 |
CN202480004182.1 |
2024-03-13 |
CN119968487A |
2025-05-09 |
堤芳明; 小鹰稔生; 田中哲二; 伊藤和之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式装载机,能够将目标装载重量的货物高精度地装入到装入目的地,并且能够降低给操作员带来的不适感和施加于液压驱动装置的负荷。在通过控制器(5)自动地控制铲斗(23)的动作的轮式装载机(1)中,控制器(5)进行以下动作:在判定为伴随卸载动作在铲斗(23)内的货物重量的减少量(Wd)达到目标排出量(Wt)的情况下,向液压驱动装置(402)输出自动倾斜指令信号;在判定为减少量(Wd)没有达到目标排出量(Wt)的情况下,选择第一自动倾卸指令信号以及倾卸指令信号中的、铲斗(23)前倾的角度量小的指令信号,输出到液压驱动装置(402),其中,第一自动倾卸指令信号指令铲斗(23)自动地前倾规定的第一角度量的第一自动倾卸动作,倾卸指令信号指令铲斗(23)前倾与第一角度量不同的角度量的倾卸动作。 |
28 |
一种运河鱼道的结构、施工及设计方法 |
CN202411832095.3 |
2024-12-12 |
CN119962020A |
2025-05-09 |
王劼耘; 冯仲林; 韦德鉴; 李召辉; 黎明镜; 王昱; 袁鹏; 原学明; 班文辉; 原国智; 王宇龙; 农翕智; 郑建安; 熊东; 林运飞; 刘振; 孙晨阳; 崔博文 |
本发明涉及鱼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河鱼道的结构、施工及设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建立枢纽处鱼道数据库,评估鱼道过鱼目标鱼类游泳能力,确定过鱼对象洄游生态特性;S2:进行鱼道方案设计,确定鱼道结构初步设计方案;S3:设计鱼道工程局部断面物理模型,并进行鱼道工程局部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得到竖缝式鱼道中位于鳗鱼道上游的池室结构推荐方案;S4:建立鱼道整体模型,并进行鱼道整体模型试验,以确定鱼道整体结构方案。本申请的一种运河鱼道的设计方法,为设置适合鳗鲡和合浦绒螯蟹洄游的鳗鱼道和适合赤眼鳟鱼和鲮鱼洄游的竖缝式鱼道提供理论基础,进而解决了为鳗鲡、赤眼鳟、鲮、河鲈、合浦绒螯蟹等提供洄游通道的问题。 |
29 |
一种深基坑开挖对周围邻近高层建筑物失稳的预警方法 |
CN202510033547.X |
2025-01-09 |
CN119961775A |
2025-05-09 |
王劼耘; 甘忠勇; 韦德鉴; 叶忠慧; 黄建勇; 赵治太; 何俊辉; 高一; 班文辉; 李祥; 李高正; 杨欣程; 徐翔宇; 张敬卫; 权刚; 郭金来; 王孟豪; 何川; 梁宇辰; 胡祎; 熊林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开挖对周围邻近高层建筑物失稳的预警方法,本发明涉及周围邻近高层建筑物失稳预警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现场多元信息数据,步骤2、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步骤3、有限元网格模型内设定沉降阈值,步骤4、有限元网格模型内设置现场实时监测系统,现场多元信息数据包括使用沉降传感器和测斜仪收集地面和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数据、基坑侧壁和基坑底部的变形监测数据、地下水位变化监测数据和施工荷载数据,有限元网格模型为基于ABAQUS土体强度折减法有限元分析将基坑及周围建筑物建模而成,有限元网格模型对分层开挖施工过程中周围临近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进行模拟并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变化。 |
30 |
电磁-探井组合探测识别超深埋地管道的施工方法 |
CN202510435554.2 |
2025-04-09 |
CN119960061A |
2025-05-09 |
王城泉; 刁红国; 吴熙; 宋亮亮; 蒋毅恒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探井组合探测识别超深埋地管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钻井设备向下开挖形成竖井;斜井钻机架设在限位支架上,斜向开挖形成斜井分别利用压植反力架沉放塑料套管于竖井和斜井中,并临时固定塑料套管;控制电缆绳下放电磁探头至塑料套管中,进行待测管道的位置探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待测管线两侧设置竖向和斜向探测井,一方面可作为平行试验,提高管道探测的精度;另一方面,当竖井开挖不可行,如遇到坚硬障碍物,提供了管道探测的斜井解决方案;在开挖区域设置限位支架,通过调整限位板的相对位置形成适合钻杆直径的导向孔,提高了斜向开挖精度,解决了斜向探测井开挖难题。 |
31 |
一种环保区域水质检测护坡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202510317965.1 |
2025-03-18 |
CN119959500A |
2025-05-09 |
田泽辉; 王安辉; 高蕴宬; 边立刚; 边佳悦; 王雄宾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区域水质检测护坡控制装置及方法包括:水质水情检测机构,采集检测环保区域中水样品,监测环保区域边坡水情,获取水样品水质检测数据及边坡水情监测信息;环保区域护坡机构,对环保区域边坡进行坑道分布防护及土壤表层导流分流防护;水质边坡分析机构,分析水样品水质检测数据及边坡水情监测信息,判定水质污染情况及边坡滑坡危险情况,获取水质污染判定信息及边坡滑坡危险判定信息;水质护坡控制调节机构,根据水质污染判定信息及边坡滑坡危险判定信息,控制疏密调水挡板防护单元及坑道相连排水网,调节水渗透到土壤中渗透量,降低环保区域边坡滑坡危险度;涉及环保水质精密检测智能控制调节技术领域。 |
32 |
一种BIM地铁车站施工检测设备 |
CN202510452002.2 |
2025-04-11 |
CN119959377A |
2025-05-09 |
张佳凡; 李文辉; 王万仁; 喻乐; 赵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M地铁车站施工检测设备,涉及工程建造技术领域。该BIM地铁车站施工检测设备,包括撞击块,所述撞击块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活动连接有推动架,所述推动架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持把手,所述推动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弹簧,所述推动弹簧底部与撞击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撞击块外壁活动连接有除杂组件。该BIM地铁车站施工检测设备,通过两个定位板与墙面相贴合,会使得两个定位板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来使得撞击块撞击的方向尽可能的与墙面相互垂直,并让撞击块沿着连接杆的方向对墙面进行撞击,避免了撞击块与墙面过度倾斜的撞击,产生错误判断的声音,进而提升了检测的准确度。 |
33 |
储罐基桩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
CN202510108058.6 |
2025-01-23 |
CN119959351A |
2025-05-09 |
扬帆; 张超; 赵铭睿; 张博超; 黄欢; 夏梦莹; 李宇航; 计宁宁; 张彧; 窦星; 袁思琪 |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罐基桩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该方法包括:在激振设备激励基桩结构发生振动的情况下,获取振动检测仪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所采集的储罐基桩结构的采集参数;对所述采集参数进行信号特性分析,得到所述储罐基桩结构的结构动力特征和响应;根据所述结构动力特征和所述响应确定所述储罐基桩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等级。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判断出储罐基桩结构的损伤情况。 |
34 |
一种用于道路的土木工程智能勘探取样装置 |
CN202510129471.0 |
2025-02-05 |
CN119958897A |
2025-05-09 |
宋春杰; 吴瑕誉; 冯俊峥; 连思齐; 陈思格; 王超; 雷逸; 张钟文; 石义俊; 黄祈翼; 彭广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道路的土木工程智能勘探取样装置,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本方案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取样压力与冲击力的精准调节,特别是在坚硬地质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取样效率。装置结合了旋转力与冲击力的协同设计,使得取样钻头在旋转时具备强大的冲击力,确保高效取样的同时减少钻头的磨损。为了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装置还集成了水体加压的冷却与排尘方式,通过供水箱与旋转接头的设计,有效降低了取样过程中钻头的温度并减少粉尘积聚。此外,装置的弹性下压力设计能够在遇到硬物时避免设备损坏,提高了装置的耐用性和操作的安全性。通过优化的配重设计,装置在取样过程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提升了取样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
35 |
一种路基沉降检测装置 |
CN202510173931.X |
2025-02-18 |
CN119958495A |
2025-05-09 |
赵立勇; 王振 |
本申请涉及一种路基沉降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水平设置,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板水平的调节组件,支撑板一侧开设有位移槽,位移槽贯穿支撑板的上下两侧,支撑板在位移槽滑动连接有位移板,位移板和支撑板平行,位移板上设置有测量杆,测量杆贯穿位移板和位移板滑动连接,测量杆和位移板垂直,测量杆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测量杆和底板的中部连接,底板和测量杆垂直,位移板处设置有能够和测量杆固定分离的第一固定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路基检测装置检测精度的效果。 |
36 |
深基坑边坡变形监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202510081792.8 |
2025-01-20 |
CN119958445A |
2025-05-09 |
沈志强; 杨琪; 徐钦国; 刘叶伟; 徐良骥; 彭涛; 梁佐振; 刘潇鹏; 孙志豪; 曾庆春; 程杰胜; 吴敬奎; 徐文庆; 朱阿人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基坑边坡变形监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深基坑监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深基坑边坡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包括GNSS接收机、水平光纤、沉降光纤和三维扫描仪上传的数据;根据监测数据和时间戳,构建深基坑边坡的三维变形场模型;将三维变形场模型分割细化,得到变形单元的时序变形信息;经由预测网络模型预测得到每个变形单元的预测变形量;进而得到深基坑边坡的风险情况。内外监测数据相结合,能够保证构建出的三维变形场模型的准确性;将三维变形场模型分割细化,监测每个变形单元的变化情况,能够在各种风险情况未出现或者刚刚出现的初始阶段进行预警,提高预警的及时性。 |
37 |
一种山地风力发电钢混塔架的施工方法 |
CN202510221814.6 |
2025-02-27 |
CN119957432A |
2025-05-09 |
彭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风力发电钢混塔架的施工方法,涉及风力发电设备施工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当前技术以现场浇筑和拼接为主,导致拼接过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严重影响塔架的密封性和强度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本发明采用模块化施工工艺,将混凝土塔筒提前在工厂预制,运输至现场后直接拼接,这种方式减少了现场湿作业,避免天气等因素干扰,使施工进度更可控,同时,工厂化生产能严格把控塔筒质量,减少现场施工误差,提高塔架整体稳定性。本发明通过改进工艺,解决了现场拼接出现的缝隙不均匀问题,在模块化施工中得到有效解决,保障了塔架的密封性和强度。 |
38 |
一种人形机器人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
CN202510260957.8 |
2025-03-06 |
CN119956966A |
2025-05-09 |
肖翔伟; 康小东; 郭长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形机器人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场地预处理与数据采集;S2、人形机器人调试与准备;S3、机器人定位与路径规划;S4、钢筋抓取与放置;S5、钢筋绑扎作业;S6、质量检测与修正:人形机器人利用检测设备对绑扎部位进行质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整参数,对钢筋绑扎进行修正;S7、循环作业与任务完成。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钢筋绑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以及自动化设备适应性差等问题。 |
39 |
一种下穿既有建筑基础的地下空间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202510380037.X |
2025-03-28 |
CN119956876A |
2025-05-09 |
邹于捷; 王子鸣; 周鼎; 孙大可; 李飞彪; 刘乾; 张渝松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下穿既有建筑基础的地下空间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包括墙体,墙体两边均设有多个钢管桩,钢管桩顶部设有横钢梁,横钢梁顶部设有多个定位组件,横钢梁顶部设有多个纵钢梁,钢管桩顶部中间设有支撑组件,纵钢梁顶部设有多个位于墙体管廊处底部的角钢,该种下穿既有建筑基础的地下空间结构及施工方法,将钢管桩固定在地基上,将横钢梁焊接在钢管桩顶部,将纵钢梁沿定位组件插入贯穿墙体侧壁,焊接纵钢梁与横钢梁,避免钢梁安装出现偏移,有效提高承载力,地下管廊施工时,纵钢梁与横钢梁逐级卸力至钢管桩,对墙体的保护性能更好,其次,通过支撑组件提高稳定性,对横钢梁与纵钢梁定位组合更加精准稳固。 |
40 |
一种锁齿一体式斗齿及具有其的铲斗、电铲 |
CN202510328786.8 |
2025-03-19 |
CN119956851A |
2025-05-09 |
周建伟; 黄鹏; 陈涛; 周陶勇; 孙军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锁齿一体式斗齿,包括齿根、齿座组件、齿尖组件;所述齿根一端与铲斗斗体连接,所述齿根另一端与所述齿座组件一端配合,使所述齿根、所述齿座组件具有结合的第一状态、具有分离的第二状态;所述齿座组件另一端与所述齿尖组件一端配合,使所述齿座组件、所述齿尖组件具有结合的第三状态、具有分离的第四状态;所述齿尖组件另一端为自由端。本发明结构巧妙,连接可靠,在现场的拆装过程中,只需一把六角扳手配合一个吊钩,就可以完成现场的拆装工作,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所导致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以及锁销容易掉落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