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高效表达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的工程菌及应用 CN202380011780.7 2023-06-28 CN118103513A 2024-05-28 华君; 裴亮; 李政泓; 潘月; 刘超
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表达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的工程菌,该工程菌中包含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和共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包含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基因和组成型启动子HCE基因,所述共表达载体包含分子伴侣蛋白的基因,所述分子伴侣蛋白包括dnaJ、dnaK、GroEL和grpE。本发明通过替换启动子更高效的进行表达,并使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与分子伴侣共表达,有效减少包涵体蛋白的形成,分子伴侣进行辅助折叠形成四聚体高级结构,提高表达出可溶蛋白的效率,从而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表达平,降低制备成本。
2 一种多酶催化制备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方法 CN202410143747.6 2024-02-01 CN118006527A 2024-05-10 吴敬; 宿玲恰; 刘杰虎; 付慧娴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酶催化制备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方法,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建立了以D‑核糖、烟酰胺和ATP为底物的六种酶催化合成β‑烟酰胺单核苷酸体系,以粗酶制剂参与多酶级联催化反应。本发明进一步通过提高底物浓度,以“模化”反应方式替代“一锅法”的反应方式,使β‑NMN的产率取得了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方法可在D‑核糖添加量为30mM时,采用单酶表达或多酶共表达体系进行多酶级联催化反应时,均可实现高效制备β‑NMN,产物β‑NMN最高达到21.33mM,产率高达71.1%,所述方法切合工业化制备,且拓宽了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3 基于生物酶催化转化功能减少体内高热量糖吸收的方法及应用 CN202410128679.6 2024-01-31 CN117987403A 2024-05-07 柴成程; 贾渌程; 王晶; 李华珍; 章家泉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内利用生物酶催化转化高热量糖的方法,用于降低人体对高热量糖的吸收,应用酶法将葡萄糖等转化成热量低、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的稀少糖。本发明进一步通过肠道药物递送系统,将高热量糖转化为低热量、不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稀少糖,目的是用于预防治疗和/或缓解因血糖值高而引起的一系列成人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症
4 一种酿酒酵母制备D-阿洛糖的方法 CN202410265759.6 2024-03-07 CN117925679A 2024-04-26 元英进; 王晔; 姚明东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酿酒酵母制备D‑阿洛糖的方法。本发明首先以酿酒酵母为底盘,构建一种长势迅速、高效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工程菌,并在1mL体系中控制转化条件,探寻转化效率和总体阿洛酮糖转化量与菌体量、底物浓度间的关系,随后放大体系,在2L生物反应器中实现全细胞催化生产D‑阿洛酮糖,并通过原位发酵洗后发酵、改变补入底物方式及浓度,并重复循环利用发酵菌体,从而提高D‑阿洛酮糖转化效率及终转化量,极大地降低了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
5 一种由葡萄糖同时生产D-塔格糖和D-阿洛糖的方法 CN202311777836.8 2023-12-21 CN117512033B 2024-04-19 曹珊; 蒋怡; 韦红夫; 盖晓燕; 李广喜; 魏秀静; 程保华; 郑海军; 安洪江; 姜海燕; 梅翠苗; 尹卫疆
发明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由葡萄糖同时生产D‑塔格糖和D‑阿洛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金属离子、聚磷酸依赖型葡萄糖激酶、聚磷酸盐、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D‑塔格糖1,6‑二磷酸缩酶和6‑磷酸塔格糖磷酸酶加入D‑葡萄糖底物的缓冲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为4‑9,进行四酶级联反应,同时生产D‑塔格糖和D‑阿洛酮糖。该方法是采用多级酶级联反应的催化路径。用该方法制备D‑塔格糖和D‑阿洛酮糖,具有成本低、产率高等优点,适合规模化同时生产D‑塔格糖和D‑阿洛酮糖。
6 一种固定化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的方法及其应用 CN202311784113.0 2023-12-22 CN117821437A 2024-04-05 齐斌; 齐曼婷; 王立梅; 王玉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编码基因的重组基因工程菌超声破碎、离心得到粗酶液,加入甘油、海藻糖和谷酸形成待固定酶液,与经过预处理的氨基树脂接触,获得固定化酶;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本发明在避免酶分子严重失活的情况下成功将重组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固定在氨基树脂表面,制得的固定化酶催化乳果糖合成时无需添加任何试剂,产品产率与纯度高,副产物少,简化了乳果糖的精制工艺,不仅能够实现对乳果糖的高转化率,还能同时降低依匹乳糖的含量至允许比例,有利于工业应用。
7 一种果葡糖浆的制备方法 CN202311782195.5 2023-12-22 CN117802184A 2024-04-02 周海军; 周彦斌; 万振平; 汤桂标; 徐正康; 罗建勇; 梁志华; 林漫娜; 许永苗
发明公开了一种果葡糖浆的制备方法,属于淀粉糖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果葡糖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葡萄糖浆中加入异构酶激活剂和抗化剂混合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得到第一物料;(2)第一物料经过异构酶柱进行异构化,得到第二物料;(3)第二物料经过弱酸、强酸、弱离子交换树脂床组成的离子交换系统,得到所述的果葡糖浆。本发明通过优化异构进料糖浆的质量,采用氢氧化钠替代纯碱作为异构进料糖浆的pH调节剂,并且采用弱酸、强酸、弱碱离子交换树脂床的离子交换系统,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缩短了异构出料半成品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了半成品的不良反应程度。
8 一种生物催化产阿糖核苷的方法 CN202311740554.0 2023-12-18 CN117778499A 2024-03-29 刘玉雪; 张晓静; 刘晓蓓; 王振宇; 王海磊
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催化产阿糖核苷的方法,其具体过程为:通过将核糖‑5‑磷酸异构酶、阿拉伯糖‑5‑磷酸异构酶、磷酸戊糖异构酶和核苷磷酸化酶进行偶联,以核苷为反应底物,在胞外或胞内催化制备目标产物阿糖核苷。本发明的生物催化产阿糖核苷的方法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效率较高,成本低廉且底物转化率较高,能够实现核苷到阿糖核苷的生物转化以及阿糖核苷的发酵生产。
9 一株产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的菌株及其应用 CN202111457416.2 2021-12-02 CN114350699B 2024-03-26 张涛; 胡梦莹; 江波; 李梦丽
发明公开了一株产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的菌株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启动子筛选及其RBS优化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表达量的方法。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载体pP43NMK‑hag和pP43NMK‑hag‑RBS4构建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使目的基因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酶活得到了提高,改造后的酶活分别是原始载体的1.30倍和1.69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抗载体及一株无抗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无抗菌株B.subtilis 1A751‑dal‑/pP43NMK‑hag‑RBS4‑dpe‑dal,其摇瓶最高发酵酶活为24.72U/mL。
10 一种葡萄糖酸C5-差向异构酶、其核苷酸序列、表达载体、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 CN202211534245.3 2022-12-01 CN116103275B 2024-03-08 方建平; 魏娜; 陈炫谷
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萄糖酸C5‑差向异构酶、其核苷酸序列、表达载体、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的葡萄糖醛酸C5‑差向异构酶的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NO:3所示。本发明的葡萄糖醛酸C5‑差向异构酶活性高,利用哺乳动物人胚肾细胞293F成功实现可量化生产的。
11 双功能酶NagEA及其应用 CN202311612803.8 2023-11-28 CN117625585A 2024-03-01 刘建; 廖立新; 何平; 赵弘; 邓彭花; 焦茂青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功能酶NagEA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多个酶的组合应用有效的转化乙酰基葡萄糖胺至3’‑唾液酸乳糖,具有简便易控、转化率高、副产物少的特定。融合表达异构酶和裂解酶,降低了添加酶的用量。使用固定化混合酶,由于固定化后的酶可以被重复再利用,可以进一步降低酶的用量并优化生产工艺。因此该方法制备3’‑唾液酸乳糖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以及易规模化生产等多方面优势。
12 制备不同分子量肝素的磺酸化修饰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CN202111060434.7 2021-09-10 CN114763570B 2024-02-27 康振; 王阳; 张永淋; 盛靖雨; 李江华; 堵国成; 陈坚
发明公开了制备不同分子量肝素的磺酸化修饰体系构建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手段,以毕赤酵母GS115为出发菌株,在细胞内异源表达了肝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双功能N-脱乙酰/N-磺酸转移酶(NDST)、葡萄糖酸C5‑变构酶(C5epi)、磺酸乙酰肝素2‑磺酸转移酶(2‑OST)、磺酸乙酰肝素6‑磺酸转移酶(6‑OST)、磺酸乙酰肝素3‑磺酸转移酶(3‑OST),本发明实现了利用微生物发酵源生产肝素修饰酶,并首次实现了从ATP出发全酶法体外催化合成肝素。
13 一种固定化酶及利用该固定化酶制备D-阿洛糖的方法 CN202311374219.3 2023-10-23 CN117535278A 2024-02-09 朱理平; 徐良平; 邱崇顺; 淮建路
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酶及利用该固定化酶制备D‑阿洛糖的方法,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发酵液经破碎后加入磷酸氢二钠和氯化,并用氢化钠调pH,后加入藻土,然后经板框过滤,得到粗酶液,将粗酶液进中空纤维膜浓缩,得到浓缩粗酶液,将浓缩粗酶液加入戊二溶液交联,得到交联酶液,将交联酶液与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混合液混匀并滴加至氯化钙酸饱和溶液中,静置后过滤,得固定化酶。固定化条件温和,且酶的固定化率高固定化酶用于阿洛糖生产,过程简便,经过简单的处理可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多次阿洛糖制备所需投入酶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14 一种固定化酶及利用该固定化酶制备D-塔格糖方法 CN202311374218.9 2023-10-23 CN117535277A 2024-02-09 朱理平; 徐良平; 邱崇顺; 淮建路; 吉鑫
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酶及利用该固定化酶制备D‑塔格糖方法,涉及生物技术领域领域,将发酵液用盐酸溶液调节pH,然后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硫酸铵混合,加入藻土,用板框进行压榨,收集滤液,滤液经超滤膜和重纯化柱纯化,取活化的树脂加入洗脱液中,搅拌吸附后,用去离子进行洗涤、抽滤,得固定化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且酶的固定化率高,且固定化酶可重复使用,对D‑半乳糖的转化率高。
15 利用色谱从D-阿洛酸盐复合物产生D-阿洛酮糖的方法及包含D-阿洛酮糖的组合物 CN201880042035.8 2018-06-22 CN110785496B 2024-02-09 金敏会; 李柱恒; 赵惠真; 金成俌; 金良姬; 金贞银; 朴承源; 崔殷姃
申请涉及用于产生D‑阿洛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包含D‑阿洛酮糖酸盐复合物的组合物放置于包括二价阳离子的色谱中;以及将包含D‑阿洛酮糖硼酸盐复合物的组合物分离成包含D‑阿洛酮糖的馏分(i)和包含硼酸盐的馏分(ii)。
16 葡萄糖的酶催化制备方法 CN202111235321.6 2021-10-22 CN113817788B 2024-02-02 陈延静; 詹金明; 王松叶
发明是一种葡萄糖的酶催化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葡萄糖异构酶催化,将D‑葡萄糖转化为D‑果糖;以及采用转氨酶、氨基供体化合物和弱化剂化合物将D‑果糖转化为氨基葡萄糖;葡萄糖异构酶来源于凝结芽孢杆菌、树枝状黄杆菌、橄榄色链霉菌、凝结芽孢杆菌、树枝状黄杆菌、橄榄色链霉菌;转氨酶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唾液链球菌、里乳杆菌;本发明利用生物酶通过体外催化D‑葡萄糖实现制备氨基葡萄糖的方法,初始原料为D‑葡萄糖或D‑果糖所需的葡萄糖异构酶和转氨酶可通过构建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表达菌,采用“一锅法”催化直接得到终产物氨基葡萄糖,方法具有原料廉价、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17 一种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重组大肠杆菌湿菌体及湿菌体制备D-阿洛酮糖的方法 CN202311497541.5 2023-11-11 CN117448248A 2024-01-26 朱理平; 徐良平; 马旭; 陈科材
发明公开了一种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重组大肠杆菌湿菌体及湿菌体制备D‑阿洛酮糖的方法,涉及发酵技术领域,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重组大肠杆菌先后经LB平板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罐培养后,制得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重组大肠杆菌湿菌体,其菌丝量大,用于D‑果糖的转化,得到的D‑阿洛酮糖转化率高。同时采用甘油代替葡萄糖作为营养源,解决了葡萄糖积累抑制酶合成的问题,提高产酶活性,加入乙腈,利用乙腈增加细胞的渗透性,从而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转化率,使转化率最高可达到96%。
18 一种利用D-木糖为底物生物合成D-核糖的方法 CN202311202973.9 2023-09-18 CN117402921A 2024-01-16 许敬亮; 吕永坤; 董寒玉; 赵安琪; 熊文龙; 张申
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D‑木糖为底物生物合成D‑核糖的方法。涉及生物化工领域,其特征在于,以木糖为底物,以大肠杆菌为底盘细胞,通过构建3步酶级联反应,将D‑木糖转化为D‑核糖。通过筛选D‑木糖向D‑核糖3步转化途径中有活性的异构酶,分别为:D‑木糖/D‑葡萄糖异构酶(D‑XI/GI,EC 5.3.1.5)、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D‑PE,EC 5.1.3.30)、糖‑酮糖异构酶(EC 5.3.1.‑),利用上述3种酶构建共表达质粒,构建出产D‑核糖的工程菌BL21/pET28a(PB)N‑XylA‑CcDPE‑Bs‑L‑RhI。结果表明,菌株BL21/pET28a(PB)N‑XylA‑CcDPE‑Bs‑L‑RhI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可以将D‑木糖转化为D‑核糖,以50g/L D‑木糖为底物,合成了1.522g/LD‑核糖。本发明是一种替代戊糖磷酸途径生物合成D‑核糖方法,进一步的转化工艺优化有望大幅提高D‑核糖的产量和转化率。
19 一种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的突变体及其应用 CN202311204435.3 2023-09-19 CN117264937A 2023-12-22 管立军; 王崑仑; 高扬; 李家磊; 严松; 朱玲; 张馨笛; 季妮娜; 李波; 周野; 姚鑫淼; 陈凯新; 陈晴; 樊晶
发明涉及一种D‑阿洛糖‑3‑差向异构酶的突变体及其应用。包括突变的基酸序列,所述突变的氨基酸序列在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基础上第36位、第249位、第255位、第258位任一项或任几项突变。本发明提供的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催化活性可以提高至19.99倍,60℃下的半衰期(t1/2值)可以达到12.5h,较野生型延长至4.3倍。本发明筛选获得的突变体酶可以在高温下更高效地催化D‑果糖异构化为D‑阿洛酮糖,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生产D‑阿洛酮糖的进程,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20 用于制备塔格糖的组合物和利用其制备塔格糖的方法 CN201880036243.7 2018-03-30 CN111344405B 2023-12-22 梁成才; 李英美; 朴逸香; 赵显国; 金成俌; 李赞炯; 崔殷姃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