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合成观蓝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202410284862.5 2024-03-13 CN118126919A 2024-06-04 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涉及一种合成观蓝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法合成天然染料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合成观蓝的工程菌,所述工程菌表达bpsA、sfp、glnA*和gdhA;所述工程菌敲除glsK、proB、aceA和ldh。本申请通过敲除proB和aceA基因,将对glnA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并将glsK基因替换为glnA*基因,将ldh基因替换为gdhA基因,整合bpsA和sfp基因,能够阻断副产物生成,提升了丙酸流向三羧酸循环和α‑酮戊二酸流向谷酸的通量,使生物体内的谷氨酰胺浓度提高,促进了蓝色合成酶催化谷氨酰胺合成观蓝,从而提高观蓝的产量。
2 重组谷酸棒杆菌及在发酵合成生物靛蓝色素的应用以及定量分析L-谷氨酰胺的方法 CN202311795256.1 2023-12-25 CN118126914A 2024-06-04 朱益波; 袁天慧; 张怡婷; 赵钰; 成琦; 彭锐洪; 任聪; 徐得磊
发明公开了重组谷酸棒杆菌及在发酵合成生物靛蓝色素的应用以及定量分析L‑谷氨酰胺的方法,通过将来源于Vogesella Indigofera的新型靛蓝合成酶IgiD重组至穿梭表达载体pEKEX2的tac启动子下,以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4067为表达宿主,构建了重组谷氨酸棒杆菌C.glutamicum IgiD;该重组菌在发酵培养基中,经30℃,250rpm培养6h后0.5mM IPTG诱导,25℃发酵72h时,靛蓝色素产量达到2.8g/L;快速定量检测L‑谷氨酰胺的方法:发酵菌体经破壁后制备的粗酶液检测L‑谷氨酰胺线性范围为0‑1000μM,纯化酶液检测L‑谷氨酰胺线性范围为0‑3000μM;本发明所建立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在25分钟内完成复杂生物样品中L‑谷氨酰胺的快速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3 一种从头合成靛蓝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CN202410351278.7 2024-03-26 CN118064345A 2024-05-24 沐万孟; 朱莺莺; 胡恒; 陈柔霖
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头合成靛蓝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以大肠杆菌为宿主,针对靛蓝前体色酸生产和积累能问题,敲除了基因组上的色氨酸阻遏蛋白基因trpR,芳香族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yddG和分枝酸变位酶(CM)/预苯酸脱酶(PD)双功能酶蛋白基因pheA。游离表达色氨酸酶基因tnaA、含黄素单加酶基因maFMO、内源性基因trpE/D、脱氧阿拉伯糖型庚磷酸合酶基因aroG、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基因serA得到实现靛蓝从头合成的工程菌株。又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最终在摇瓶水平下靛蓝的最高产量达到179mg/L,在实现靛蓝的从头合成产量提升中表现出显著的潜力。
4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其应用和应用方法 CN202410278444.5 2024-03-12 CN118048271A 2024-05-17 陈育如; 宋永辉; 高梦楠; 冯志营; 陈睿思; 廖学巍
发明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其应用和应用方法,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于2023年11月24日保藏于中国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125。利用该枯草芽孢杆菌或与棘孢曲霉的混合菌将秦皮甲素一步生物转化得到秦皮乙素和6'‑O‑琥珀酰秦皮甲素。该方法以秦皮甲素为底物,通过该枯草芽孢杆菌或从枯草芽孢杆菌中提取的酶将其转化为秦皮乙素和6'‑O‑琥珀酰秦皮甲素。本发明为香豆素类物质的性能提升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方法,为中草药成份的生物转化和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5 由麦斯明制备(S)-烟的方法 CN202410133134.4 2019-03-12 CN118005607A 2024-05-10 R·麦卡格; A·S·纳拉西姆汉
申请提供一种以合成方法生产(S)‑烟([(S)‑3‑(1‑甲基吡咯烷‑2‑基)吡啶])的方法。
6 一种亚胺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CN202311704978.1 2023-12-13 CN117965479A 2024-05-03 李杉; 邝小霜; 张雷
发明属于生物催化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亚胺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所述亚胺还原酶突变体的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发生组合突变的氨基酸序列,突变点位为:第126位点的丙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且第181位甲硫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该亚胺还原酶突变体具有高催化活性,高立体选择性,辅酶再生系统用量低,可应用于制备手性(S)‑去甲烟。本发明的亚胺还原酶用于催化麦斯明制备(S)‑去甲烟碱的过程中,转化率和对映体过量百分率较高,催化反应pH较宽,在pH6.0‑8.5,该酶的相对活性高达90%以上,酶活性质更稳定且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7 一种来源红榄李真菌的异色满类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111204982.2 2021-10-15 CN115974829B 2024-04-26 陈光英; 黄丹瑜; 张玉琴; 徐伟; 农旭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红榄李真菌Aspergillus.sp LLN2的异色满类二聚体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imgabs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化合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来源于红榄李真菌Aspergillus.sp LLN2的异色满类二聚体化合物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原料来源广泛,提取的异色满类二聚体化合物对化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效果、来源天然、副作用小。
8 硫醚单加酶突变体及其在制备手性拉唑药物中的应用 CN202210493819.0 2022-04-28 CN114836395B 2024-04-26 郁惠蕾; 刘峰; 许建和; 潘江; 耿强; 赵晨
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硫醚单加酶突变体;编码所述硫醚单加氧酶突变体的核酸,含有该核酸的重组表达载体,含有该重组表达载体的重组表达转化体;以及所述重组硫醚单加氧酶突变体在制备手性拉唑药物中的应用。与其他制备光学纯拉唑类药物的生物催化剂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硫醚单加氧酶突变体具有催化活性高、底物特异性强、热稳定性好、催化底物范围广、立体选择性高的优点,在工业应用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9 一株金黄篮状菌及利用其光照刺激发酵生产红色素的方法 CN202111566730.4 2021-12-20 CN114196550B 2024-04-26 龚晓贝; 刘浩; 孙成武
一株金黄篮状菌及利用其光照刺激发酵生产红色素的方法,涉及生物学、生物工程发酵技术领域,菌种分类学命名为金黄篮状菌,拉丁名为Talaromyces aurantiacus,编号为YZHY21.B01,保藏号为GDMCC NO:61907。从广东省广州市区栽培的假连翘花瓣中筛选得到的菌株T.aurantiacus YZHY21.B01能够产生色彩鲜艳的红色素,红色素对酸稳定,无乙酰胆碱酯酶毒性,可在纺织、印刷、等领域作为红色着色剂使用。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菌株发酵产红色素适宜的培养基源、必要的基酸刺激剂和必需的光照波长,其中白光、蓝光或绿光照射是产红色素的有效刺激条件。
10 一种可发酵合成维生素B1的合生元组合及其发酵方法与应用 CN202410053970.1 2024-01-12 CN117904230A 2024-04-19 银佳; 冯立科; 杨爱君; 彭小霞; 何瑛; 纪坤发; 林木娣; 戴晓慧; 黄娟; 樊文博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发酵合成维生素B1的合生元组合及其发酵方法与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合生元组合包括: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以及葡萄糖益生元;其中,所述益生元选自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2'‑岩藻糖基乳糖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双歧杆菌或乳杆菌以种子液的形式接种于发酵底物中,接种量为1%~5%,接种浓度为1×107cfu/mL~1×1011cfu/mL;所述益生元的浓度为10g/L~50g/L。本发明的合生元组合,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液中维生素B1的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发酵液中相关益生菌的生长,提高益生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1 血红素加酶突变体及其在胆绿素合成中的应用 CN202410228043.9 2024-02-29 CN117904065A 2024-04-19 赵鑫锐; 王紫微; 周景文; 李江华; 堵国成; 陈坚; 王一墨; 任兆龙; 仲伟潭; 王福聚
发明公开了血红素加酶突变体及其在胆绿素合成中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了胆绿素合成关键酶来源筛选和理性改造,解决了之前胆绿素产量低的问题。通过从10种不同动物、植物生物来源的HO中筛选出最适合胆绿素大肠杆菌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并在此基础上理性改造,可实现摇瓶平胆绿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合成。在摇瓶水平,胆绿素产量可达13.41mg/L,该结果为胆绿素在食品、医药、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2 多巴双加酶HhDODA1及其编码基因在甜菜色素合成中的应用 CN202410064599.9 2024-01-17 CN117586975B 2024-04-19 张令强; 李磊; 杨冬; 李亚琪; 葛正平
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公开了多巴双加酶HhDODA1及其编码基因在甜菜色素合成中的应用,具体为河南高生熊虫(Hypsibius henanensis)多巴双加氧酶HhDODA1及其编码基因在甜菜色素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HhDODA1蛋白可催化合成甜菜色素;证明了HhDODA1蛋白的关键酶活性位点,突变关键酶活性位点后多巴双加氧酶活性缺失;证明了在人HeLa细胞中表达HhDODA1可以建立甜菜色素合成通路。
13 一种固定化底物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CN202410076949.3 2024-01-19 CN117867052A 2024-04-12 杨卫国; 周溢丹; 朱博; 周广勇; 赵印天; 管华杨
发明属于生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固定化底物的途径制备茶黄素的方法。本发明固定化底物进行催化聚合,将天然植物单体儿茶素类分子底物,以非共价键的方式富集在惰性吸附载体上,实现非键合方式固定化形成多分子聚集态,加以纯化,再通过高选择性的游离外源酶催化,催化载体上的富集底物儿茶素聚合成二聚体类物质茶黄素,开创性地将底物儿茶素的纯化及酶促化缩合集中在同一载体上完成,极大地简化了工艺的操作难度。本发明开创性地以固定化底物的途径催化合成茶黄素,可以用该富集茶黄素的载体为基础模板,进行分子功能团接枝改性,为低浓度的功能性小分子物质的富集、纯化及后续的固定化再靶向催化合成功能性大分子提供了新思路。
14 一种化学-酶法制备瑞美吉泮的方法 CN202211171603.9 2022-09-26 CN117802178A 2024-04-02 竺伟; 徐俊杰; 弓一帆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瑞美吉泮的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料,与化合物II在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合物III,然后再在转酶的催化下得到瑞美吉泮。本发明采用化学‑酶法制备瑞美吉泮,路线简洁,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15 利用甲酸合成靛蓝素的需钠弧菌 CN202211209216.X 2022-09-30 CN117802013A 2024-04-02 顾阳; 田进忠; 邓王姝颖; 张紫文; 姜卫红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高效利用甲酸作为源合成靛蓝素的需钠弧菌工程菌,其通过下述方法构建:以可利用甲酸作为碳源的重组需钠弧菌例如CCTCC NO:M 20221371为底盘菌,引入靛蓝素合成途径,筛选阳性克隆株,得到目标工程菌。本发明所构建的目标工程菌具有发酵法生产靛蓝素的开发潜
16 球毛壳菌素E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2210446436.8 2022-04-26 CN114854804B 2024-03-29 史丽颖; 王柳; 陈汇怡
发明属于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球毛壳菌素E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球毛壳菌素E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和抗炎药物,将球毛壳菌素E作为有效成分与药用辅料混合并制成药物,本发明球毛壳菌素E能够抑制U937细胞增殖,能够显著抑制NO的生成。
17 一种通过重构辅酶再生系统强化重组大肠杆菌催化合成胆绿素的方法 CN202210604061.3 2022-05-30 CN114891710B 2024-03-26 饶志明; 闫思翰; 杨套伟; 徐美娟; 张显; 邵明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重构辅酶再生系统强化重组大肠杆菌催化合成胆绿素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从Clostridium tetani中获得血红素加酶,以E.coliBL21(DE3)作为底盘细胞,pETDuet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大肠杆菌,实现该酶的表达。强化大肠杆菌中谷酸脱氢酶的表达,引入辅酶NADPH再生系统,成功构建重组菌株E.coliBL21/pETDuet‑gdhAEc‑hoCt,实现E.coli来源的GdhA和C.tetani来源的HO共表达。该重组菌在无需额外添加辅酶NADPH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细胞催化血红素合成胆绿素,转化率高达71.5%,为胆绿素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18 吡咯喹啉醌及其合成前体和合成酶在提高莫能菌素产量中的应用 CN202311783528.6 2023-12-22 CN117737152A 2024-03-22 王欣然; 陈宁辛; 罗小舟; 杰·基斯林
发明公开了吡咯喹啉醌及其合成前体和合成酶在提高莫能菌素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吡咯喹啉醌及其合成前体和合成酶能够有效用于提高莫能菌素生产菌株的莫能菌素产量,提升莫能菌素产量的幅度为109%,说明改造出除了调控基因以外的外源基因也可起到增产作用,为有效提升莫能菌素产量、降低其生产成本提供新思路。
19 一株耐胆汁型牛黄转化菌及其应用 CN202211125844.X 2022-09-16 CN115851497B 2024-03-19 王厚伟; 窦彦玲; 王康诚; 徐凌川; 赵金龙; 孙燕
发明属于耐胆汁型牛黄转化菌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耐牛胆汁型牛黄转化菌及其应用。所述的耐牛胆汁型牛黄转化菌的16S rDNA的特征性基序列如SEQ No.1所示,特征性碱基位点包括:265‑A,275‑C,280‑G,282‑A,537‑A,581‑A,为一种独特的牛胆汁柠檬酸杆菌,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24893,应用于体外培育牛黄的发酵生产,于30℃发酵16天的胆红素与胆酸含量比天然牛胆汁增加2倍以上。本申请的菌株NDZNM‑01,能够耐受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牛胆汁,在纯牛胆汁中存活时间大于9天,48小时以内为迟缓期,之后进入对数增长期,一般培养至96小时菌体密度达到峰值。
20 糖基转移酶GyCGT1在异荭草苷合成中的应用 CN202311733516.2 2023-12-15 CN117701652A 2024-03-15 漆小泉; 宋照昀; 张凡; 徐光
发明涉及异荭草苷的合成,具体涉及糖基转移酶GyCGT1在异荭草苷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糖基转移酶GyCGT1在催化木犀草素合成异荭草苷中的应用,所述糖基转移酶GyCGT1的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还提供一种合成异荭草苷的方法。实验证明,所述糖基转移酶GyCGT1能够高效催化木犀草素合成异荭草苷,在异荭草苷的生产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