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基于环化物解酶的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方法 CN202410325442.7 2024-03-21 CN118147265A 2024-06-07 罗志波; 吴彦; 李宁; 卢夏锋; 李明友; 余达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化物解酶的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方法,以外消旋环氧乙烷类化合物为底物,环氧化物水解酶的作用下,在双相体系中进行酶催化反应,获得单一手性产物;酶催化反应的温度控制为5‑50℃,反应时间为2‑24小时。本发明能够高效、高立体选择性拆分外消旋环氧乙烷类化合物,酶催化效果好,产品光学纯度高。
2 圣草酚的生物合成 CN202080072301.9 2020-10-14 CN114555798B 2024-05-24 周睿; 马俊莹; O·余
发明涉及用于经由生物转化从柚皮素产生圣草酚的方法和转化的宿主细胞。
3 一种源自费氏链霉菌的环化物解酶、基因、重组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 CN202311850753.7 2023-12-29 CN118028265A 2024-05-14 李闯; 张贤; 王雨晴; 薛正莲; 黄瑞
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源自费氏链霉菌的环化物解酶、基因、重组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所述环氧化物水解酶的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构建了含有优化后基因的重组质粒pCold II‑sfeh2和基因工程菌E.coil/sfeh2,诱导该工程菌过量表达重组环氧化物水解酶SfEH2,底物谱分析表明该酶针对多种环氧化物具有催化活性。应用E.coil/sfeh2全细胞催化外消旋苄基缩水甘油醚的手性拆分反应中可以获得高光学纯度(ee>99%)的S构型苄基缩水甘油醚,产率达到40%以上。
4 一种化学酶法环化降片烯合成环氧降冰片烷的方法 CN202410034625.3 2024-01-10 CN117965655A 2024-05-03 吴静; 尹梓豪; 魏婉清; 刘立明; 宋伟; 刘佳; 闻建
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酶法环化降片烯合成环氧降冰片烷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了一种具有过解酶活性的酰基转移酶,并设计了一种合成环氧降冰片烷的新技术。本发明采用双相体系,以含有NBE的乙酸乙酯为有机相,以含有酰基转移酶PlAcT的缓冲液为水相,有机相与水相等比例混合反应进行催化反应。本发明提供的化学酶法环氧化降冰片烯生产环氧降冰片烷产量可达29.6g/L,摩尔转化率50.6%。该过程温和、高效,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
5 一种高紫杉醇含量的红豆杉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111322287.6 2021-11-09 CN113862325B 2024-04-16 张玉波; 石全贵; 周彦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紫杉醇含量的红豆杉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豆杉叶片和/或树皮与混合后,经打浆制成红豆杉浆体;微波处理后,加入复合酶,酶解处理,制得微波‑酶解处理红豆杉浆体;然后加入源、有机酸、无机盐和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制得第一次发酵红豆杉浆体;再加入碳源、氮源、有机酸和复合菌种,经发酵,制得第二次发酵红豆杉浆体,再灭菌,取上清液,制得高紫杉醇含量的红豆杉发酵液。本发明改良了红豆杉发酵液制品的口感,降低了红豆杉发酵产生的苦味,使其有一定的酸甜味,且有效成分含量高,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发酵时间短,制得的高紫杉醇含量红豆杉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生长的效果。
6 一种卤醇脱卤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CN202111300094.0 2021-11-04 CN113930415B 2024-02-20 万南微; 陈永正; 黄开顺
发明公开了一种卤醇脱卤酶突变体以及合成抗真菌药物关键手性中间体的应用。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选择性翻转的卤醇脱卤酶突变体N176G,其对应的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该卤醇脱卤酶突变体可应用于催化化合物I不对称脱卤合成手性环氧化物II,分离收率为80%,光学纯度高达98%ee。
7 一种卤醇脱卤酶突变体及其在合成手性氯丙烷中的应用 CN202311422487.8 2023-10-30 CN117467650A 2024-01-30 郑仁朝; 蔡盛; 吴哲明; 郑裕国
发明公开了一种卤醇脱卤酶突变体及其在合成手性氯丙烷中的应用,所述卤醇脱卤酶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基酸序列的第87位、88位氨基酸进行单位点突变或多位点突变获得的。本发明的卤醇脱卤酶突变体可以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制备(R)‑环氧氯丙烷,相对于其他的卤醇脱卤酶,本发明的卤醇脱卤酶突变体具有更高的活和立体选择性,产物(R)‑环氧氯丙烷的ee值达到98%以上,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8 一种生物全合成紫杉醇前体物质巴卡亭III的方法、生物材料及应用 CN202311137424.8 2023-09-04 CN117230030A 2023-12-15 闫建斌; 蒋彬; 孙亚平; 黄三文
申请涉及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全合成紫杉醇关键前体物质巴卡亭III的方法、生物材料及应用。该方法中所用生物酶组合物包括紫杉烷9α羟基化酶(T9αH),以及紫杉烷C4‑C20杂环丁烷形成酶(TOT)。本申请鉴定了巴卡亭III生物合成途径的核心成分,构建了巴卡亭III人工合成线路,为通过合成生物学高效开发紫杉醇等紫杉烷类产品绿色低生产途径开辟了道路。
9 一种小新月菱形藻混养生产提高岩藻黄素产量的方法 CN202111619731.0 2021-12-27 CN114214203B 2023-12-15 牟海津; 孙翰; 朱常亮; 杨淑芳; 付晓丹; 朱琳
发明提供一种小新月菱形藻混养生产提高岩藻黄素产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活化好的小新月菱形藻进行培养,使其处于对数生长期;第二步:将第一步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新月菱形藻培养液作为种子液,按照10‑20%的接种量转接入已经配好的培养基中进行摇床震荡培养。小新月菱形藻野生型不能吸收代谢葡萄糖,本发明首次应用红色光质诱导小新月菱形藻吸收低浓度葡萄糖,逐步提高葡萄糖浓度,获得可有效利用葡萄糖的小新月菱形藻G5,提高生物量和岩藻黄素产量,能够用于微藻的实验室定向进化,实现微藻生长模式转变,提高了定向进化的效率,此外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其他微藻的混养驯化,为微藻的高密度培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10 四环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基因簇 CN202310985911.3 2023-08-07 CN117105886A 2023-11-24 刘雪婷; 蒋岚; 邢翠平; 杨欢婷; 吕康杰; 黎晓莹; 兰珂盈; 邹可可; 丛展任; 马晨洋; 田坤弘; 张立新
发明涉及四环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基因簇,属于基因工程领域。该四环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簇来源于尖孢镰刀菌14005,所述基因簇含有6个基因,分别为编码二倍半萜合酶FoMS的基因fomdE或其功能等同体,编码细胞色素P450酶fomdA,fomdC,fomdD的基因fomdA,fomdC,fomdD其功能等同体,编码还原酶fomdB的基因fomdB或其功能等同体,编码解酶fomdF的基因fomdF或其功能等同体。本发明发现的Mangicols基因簇催化产生新的四环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丰富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发现新抗生素提供了宝贵的先导化合物资源。
11 催化形成紫杉烷类分子三元或四元杂环结构的生物酶、基因、生物材料及其应用 CN202310496624.6 2023-05-05 CN117070480A 2023-11-17 闫建斌; 黄三文; 蒋彬
申请涉及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催化形成紫杉烷类分子三元或四元杂环结构的生物酶、基因、生物材料及其应用。生物酶包括:SEQ ID NO:1~24所示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其融合蛋白质;其突变蛋白质;其同源蛋白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酶可催化形成紫杉烷类分子三元和/或四元氧杂环结构,为提高紫杉醇等具有氧杂环丁烷环基团和氧杂环丙烷环基团的相关化合物的产量、完成其合成通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该核苷酸序列可用于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策略改造底盘宿主,生产紫杉醇等药物及其中间体等,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价值。
12 一种环系蒽醌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111571034.2 2021-12-21 CN114230538B 2023-11-17 朱美林; 王路生; 宗世坤; 吴成柱; 王皓天
发明提供一种环系蒽醌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有机化合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环系蒽醌类化合物是通过对座囊霉菌Dothideomycete sp.BMC‑101发酵培养来获取含有该类化合物的发酵产物,然后对发酵产物采取胶柱层析、TLC薄层制备、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抑制活性,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可以得到纯度更高的化合物,更便于对化合物进行理化分析,有利于对化合物的应用进行开发研究。本发明的化合物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物质基础
13 一种抗肿瘤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2111428174.4 2021-11-26 CN114540376B 2023-11-03 张国建; 徐晓; 朱天娇; 李德海; 李静; 顾谦群; 车茜
发明公开了化合物angumycinones C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构建了重组菌株A3(2)‑OE1(保藏编号:CCTCC M 20211134)生产包含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同时涉及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领域的用途,angumycinones C结构式为:#imgabs0#其可通过发酵培养重组菌株A3(2)‑OE1获取发酵产物,然后采用C‑18 ODS反相柱、VLC正相柱层析分离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发酵产物粗浸膏获得。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异源表达放线菌来源的基因簇来获得一类具有强烈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同时对正常细胞无副作用的新化合物的方法,能用于发现和制备抗肿瘤活性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4 一种促进微藻岩藻黄素积累和脂质合成的培养方法 CN202210244722.6 2022-03-14 CN114561295B 2023-10-31 张惠莹; 殷炜铧; 刘建; 秦源; 陆瑶; 胡育川; 董广辉; 谢璇
15 一种脂肪酶及其合成环硬脂酸甲酯的应用 CN202310884685.X 2023-07-19 CN116949009A 2023-10-27 潘江; 张子扬; 吕远林; 陈铖; 杨楠; 许建和
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脂肪酶,其编码基因,含有该脂肪酶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和重组表达转化体,该脂肪酶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脂肪酶制备环硬脂酸甲酯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脂肪酶活性高,稳定性好。使用该酶催化过氧化氢和正庚酸形成过氧羧酸,再与油酸甲酯反应生成环氧硬脂酸甲酯,避免了常规化学催化法中对于强酸和金属催化剂的大量需求以及复杂的反应装置,工艺流程简单,过程绿色环保,在环氧硬脂酸甲酯的工业化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16 无环单萜的酶促单环化 CN202180077814.3 2021-11-18 CN116615555A 2023-08-18 伯恩哈德·豪埃尔; 安德里亚斯·施耐德
具有鲨烯‑何帕烯‑环化酶活性的酶突变体,其选自野生型酶的突变体,所述野生型酶包含选自SEQ‑ID No.1至3的基酸序列或衍生自其的、序列同一性程度在SEQ‑ID No.1至3的60至99.9%的范围内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突变体催化一步环化反应产生诸如γ‑二氢紫罗兰和/或α‑二氢紫罗兰酮。
17 一种合成多官能团苯胺类化合物的光促酶催化方法 CN202110863843.4 2021-07-29 CN113528594B 2023-06-02 张武元; 张鹏鹏; 孙周通; 马延和
发明提供一种合成多官能团苯胺类化合物的光促酶催化方法。以多官能团硝基苯为底物合成多官能团苯胺,在模拟太阳光下,以光催化剂和过化酶催化氧化。该方法是在室温下,在小分子醇溶液体系中依次添加一定量的缓冲液及光催化剂,多官能团硝基苯和过氧化酶,反应一段时间后,萃取、干燥,得到多官能团苯胺。本发明通过一锅一步法直接制备多官能团苯胺,制备过程中除使用与小分子醇类外,没有使用其他任何溶剂。该方法属于绿色制备方法,并获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利用性。制备工艺简便,得率高,成本低。
18 一种三褐指藻热激转录因子PtHSF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 CN202210581455.1 2022-05-26 CN115197947B 2023-05-12 王琦; 严小军; 徐继林; 周成旭; 李政; 李小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褐指藻热激转录因子PtHSF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特点是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蛋白的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基因过表达重组藻构建方法包括根据PtHSF1的基因序列和pPha‑T1‑GFP载体信息设计引物的步骤;通过PCR扩增得到PtHSF1同源重组产物后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将PtHSF1基因构建进pPha‑T1‑GFP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的步骤;最后将重组质粒通过电转化的方法转化进三角褐指藻中,并通过抗生素筛选和表达量检测方式筛选得到阳性过表达PtHSF1的重组藻的步骤;优点是可显著提高三角褐指藻中油脂和岩藻黄素含量。
19 卤醇脱卤酶突变体及其合成手性噁唑烷的应用 CN202211059221.7 2022-08-31 CN115927276A 2023-04-07 马延和; 吴洽庆; 周传华; 陈曦; 冯进辉; 朱敦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酶法动学拆分,以外消旋的环化物为底物,同时制备手性4‑取代‑2‑噁唑烷化合物和手性环氧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人工构建的卤醇脱卤酶突变体来催化完成,实验证明可以催化以外消旋的环氧苯乙烷或其它衍生物为底物,以氰酸盐为亲核试剂,合成手性的(R)‑4‑取代噁唑烷酮化合物,同时保留手性的(R)‑构型的环氧化合物。以环氧苯乙烷为例,50 mM的底物浓度,(R)‑4‑苯基‑噁唑烷‑2‑酮的收率47%,ee值97%,(R)‑环氧苯乙烷收率49%,ee值98%,E>200。
20 一种胆固醇酯酶活性聚集体及其应用 CN202211172547.0 2022-09-26 CN115725542A 2023-03-03 晋文慧; 张怡评; 方华; 陈伟珠; 陈晖; 洪专
发明公开了一种胆固醇酯酶活性聚集体及其应用。本发明将胆固醇酯酶与SpyTag短肽标签重组为融合蛋白,在特定pH和温度下使其成为易于沉淀的微米级活性聚集体,从而使重组胆固醇酯酶能够进行自沉淀,通过离心进行快速的分离纯化,一步法制备胆固醇酯酶活性聚集体。该纯化方式操作简单省时,处理量大,受设备限制小,同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得的胆固醇酯酶活性聚集体存储方便,酶活稳定,具有高效、产物单一且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