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用于生物基复合压浆材料的压浆机 CN201720215489.3 2017-03-07 CN206736693U 2017-12-12 高英力; 何倍; 曲良辰; 朱瑞娟; 彭江柯; 方灶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基复合压浆材料的压浆机。包括行走机构、电系统、显控系统、搅拌系统和压浆系统;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滚轮和装置底座;所述电力系统包括电机和油箱;所述显控系统包括控制开关、屏幕显示器、信息处理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主料进料斗、辅料进料斗、搅拌扇叶、搅拌箱和开关控制;所述压浆系统包括压浆罐、空气开关阀、压力检测表、酶活性传感器、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恒温控制器、出浆管、流量监测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设计新颖,能对压浆材料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保证压浆质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2 一种具有耐低温效果的纤细裸藻及其应用 CN202410207719.6 2024-02-26 CN117987273A 2024-05-07 隋丰阳; 吕琪; 刘妍; 范亚文; 杜新新
发明提供一种耐低温纤细裸藻突变株,为纤细裸藻藻(Euglena gracilis)LE‑LTZW2株,于2024年01月19日保藏在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4149。本发明所提供的耐低温藻株LE‑LTZW2经过温度逐级递减驯化,具有强的耐低温的能。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藻株对比出发藻株在19℃下的细胞密度、色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及丙二含量,在第7天时LE‑LTZW2细胞密度为出发藻株的2.45倍、叶绿素a含量为出发藻株的1.42倍、叶绿素b含量为出发藻株的1.17倍,最大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出发藻株,丙二醛含量差异较小,具有显著耐低温特性。
3 高产虾青素诱变雨生红球藻及雨生红球藻的诱变培育方法 CN202311696609.2 2023-12-12 CN117925408A 2024-04-26 滕焯然; 李路荣; 宋立荣; 柏冠羽; 郑凌凌; 邢耀民
发明涉及一种高产虾青素诱变雨生红球藻及雨生红球藻的诱变培育方法,属于雨生红球藻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高产虾青素诱变雨生红球藻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32109,保藏日期2023年11月01日,该藻株性能稳定,扩培速率快、虾青素产率稳定、管道增殖细胞密度高;本发明的雨生红球藻的诱变培育方法,通过对雨生红球藻联合诱变,并对诱变后的雨生红球藻进行删选,获得高产虾青素的优良藻株,且所得藻株遗传稳定性好,性能稳定,相对于原藻株,虾青素产率明显提高。
4 一株突变型莱茵衣藻、复合藻种及其土壤改良剂和应用 CN202310435680.9 2023-04-21 CN117343843B 2024-04-19 冯雳; 魏思雯; 弋美霞; 王震; 陈远航; 卢静; 胡长峰
发明属于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突变型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复合藻种或其制得的复合藻种土壤改良剂。本发明还公开了复合藻种或其制得的复合藻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和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将获得的镉耐受型突变藻株扩大培养,并混合小球藻,利用细胞浓缩技术制备成复合藻种土壤改良剂,该复合藻种土壤改良剂施至镉污染的稻田中,原位治理,相较于其他植物修复、电化学吸附及换土等方法减少了二次污染及运输成本,而且获得了远远优于单株藻降低土壤重金属镉含量的技术效果,大幅高效降低稻米中的含镉量。
5 一株可以耐受低pH生产L-乳酸的乳酸菌及其应用 CN202211239580.0 2022-10-11 CN115960757B 2024-04-09 虞龙; 秦倩
发明公开了一株可以耐受低pH生产L‑乳酸的乳酸菌及其应用,所述耐低pH乳酸菌株的分类命名为保加利亚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QSE‑1993,已于2019年2月1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9095。在正常培养条件下酸性培养条件下,不需要再加入进行中和,在pH低至2‑3的条件下也能够正常生长,降低成本,减少废弃物硫酸钙对环境的污染,能够投入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6 一种鲁氏酵母及其诱变筛选方法和应用 CN202210403407.3 2022-04-18 CN115322910B 2024-04-09 齐向辉; 郭昊天; 窦媛; 李小兰; 黄嘉琦; 赵梅; 翟彼得
发明提供了一种鲁氏酵母及其诱变筛选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诱变和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能够代谢葡萄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为出发菌株,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筛选得到了一株能够利用葡萄糖有效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突变株,有效提升了天然菌株的发酵能,所述突变株记为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M 075,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22年1月14日,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2075。
7 用于iPSC和ESC衍生的心肌细胞的功能成熟的方法和系统 CN201880029024.6 2018-03-03 CN110582569B 2024-04-02 X·张; Y·A·阿巴西; 李楠; 王小波
发明为诱导未成熟心肌细胞功能成熟的方法,所述未成熟心肌细胞衍生自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C)和胚胎干细胞(ESC),所述方法为通过根据诱导成熟的脉冲谱使未成熟心肌细胞电起搏,直到未成熟心肌细胞成熟为功能上的成体心肌细胞时为止。
8 一种对恩杂鲁胺耐药的细胞系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202311735186.0 2023-12-17 CN117778322A 2024-03-29 李恒; 关继中
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对恩杂鲁胺耐药的细胞系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复苏Lncap细胞,待Lncap细胞生长至正常状态进行细胞铺板;2)细胞铺板后,将培养基更换为不完全培养基,对Lncap细胞进行饥饿处理;3)饥饿处理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完全培养基,并添加睾丸和0.1‑1 mg/mL的乙酰基亚硝基脲ENU,处理8‑24h诱导细胞突变;4)用完全培养基清洗细胞两遍,并更换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h以上;5)添加第一浓度的恩杂鲁胺培养一周;6)使用浓度增加的第二浓度的恩杂鲁胺培养一周;7)使用浓度进一步增加的第三浓度的恩杂鲁胺培养两周;8)培养结束后,挑选单克隆细胞培养放大后,冻存保存;9)耐药鉴定获得对恩杂鲁胺耐药的细胞系。
9 一种大肠埃希氏菌及其应用 CN202311316267.7 2023-10-12 CN117778225A 2024-03-29 冯世红; 李学朋; 王利君; 王飞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产色酸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TR2023D‑1,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7549。大肠埃希氏菌TR2023D‑1的菌落为圆形,边缘整齐,半透明状,浅乳白色,产色氨酸
10 一种高产鲨烯的酿酒酵母菌、应用及其选育方法 CN202111273469.9 2021-10-29 CN114058522B 2024-03-29 陈强; 刘登辉; 向景; 刘传春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鲨烯的酿酒酵母菌、应用及其选育方法。酿酒酵母GS‑A3(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保藏编号为CCTCCNO M20211191,于2021年9月1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本发明的酿酒酵母GS‑A3在发酵生产角鲨烯中的应用,产量高,周期短,具有产业化潜
11 一株米曲霉ZA195及其应用 CN202311641668.X 2023-12-04 CN117660196A 2024-03-08 吴日帮; 刘翔; 周斌; 王静; 周其洋
申请涉及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株米曲霉ZA195及其应用。所述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ZA195已于2021年5月18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1675,保藏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ZA195与沪酿3.042相比,具有孢子萌发时间短的优势,在抑制制曲阶段杂菌的增殖具有显著效果,发酵所得酱油澄清度及味具有更明显优势,在提高酱油生产稳定性和酱油风味品质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
12 一种通过生物发酵将木糖母液转化为木糖醇的方法 CN202311681748.8 2023-12-08 CN117646040A 2024-03-05 李欢欢; 张春燕; 苏玉庆; 刁功科; 张文魁
发明属于木糖醇制备以及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生物发酵将木糖母液转化为木糖醇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通过生物发酵将木糖母液转化为木糖醇的方法,以克斯克鲁维酵母作为发酵菌种,先利用亚硝基胍对菌株进行诱变,得到基突变菌株;然后采用TC染色法进行筛选,得到呼吸酶活旺盛的菌株,减少普通筛选的盲目性;最后根据木糖转化木糖醇的途径,添加特殊的营养添加物,能够进一步促进木糖向木糖醇的转化。本发明采用该方法,不仅省去了木糖纯化步骤,而且简化了木糖醇的分离步骤,能够有效降低木糖醇的生产成本,而且所得产物中木糖醇的含量和纯度较高,在木糖母液的再利用以及木糖醇的生产领域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3 一种耐酸产酯红曲霉菌株及诱变提升产酯能的方法 CN202311634914.9 2023-12-01 CN117625408A 2024-03-01 申旻; 曹团会; 陈雅楠; 张源镤; 段志广; 朱晨辉; 薛文姣; 刘瑶; 孔曦; 武玥; 唐泽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酸产酯红曲霉菌株及诱变提升产酯能的方法,所述耐酸产酯红曲霉菌株为TB Monascus 2022ARTP,保藏于中国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576。本发明的红曲酶菌株具有强耐酸能力,可在pH 3.5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且可产生酯化酶,在白酒发酵过程中酯化生成多种酯类物质,增加白酒味;该菌株经ARTP诱变后,其产酯能力提高了7倍。
14 一种aspulvinone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糖尿病药物中的用途 CN202210619479.1 2022-06-01 CN115154453B 2024-01-19 崔香; 吴长景; 刘晓萌; 张云霞; 李国印; 逯佳佳; 宋铭慧
15 一种秀珍菇菌株的培育方法 CN202311262234.9 2023-09-27 CN117402746A 2024-01-16 汪锡文; 卢恒谦; 张晓斌; 黄立斌; 陶敏敏
发明公开了一种秀珍菇菌株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秀珍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诱变,将秀珍菇原生质体用甘露醇稳渗剂进行稀释后,采用等离子诱变仪进行梯度诱变;原生质体的再生,将各梯度诱变的梯度诱变涂布在固体再生培养基上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筛选菌种,筛选生长性状优良的菌落,获取优良性状秀珍菇菌种。本发明通过对酶解液处理得到的秀珍菇原生质体采用等离子诱变仪进行梯度诱变,再对诱变后的原生质体再生培养,最终筛选获取优良性状秀珍菇菌种,导致生物快速产生多种突变,且遗传性较稳定,因此,能快速,准确的诱变出性状稳定且高产的秀珍菇菌株。
16 一种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突变株及其应用 CN202210754671.1 2022-06-30 CN117363505A 2024-01-09 胡海峰; 吴永威; 凌旺; 丁子慧
发明公开一种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突变株,该突变株来源于健康人粪便,经分离诱变得到。经动物实验证实,该突变株具有较高的短链脂肪酸产酸能,对I型和II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肾损伤、脂代谢、营养平的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
17 一种耐低温的广温性螺旋藻及其应用 CN202310490521.9 2023-05-04 CN117264772A 2023-12-22 吕雪峰; 韩晓娟; 王纬华
发明涉及一种耐低温的广温性螺旋藻及其应用和培养方法,所述螺旋藻于2023年02月27日保藏于中国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45491。本发明的螺旋藻来源于等离子体诱变,可在15℃的低温下快速生长,在中温(30℃)和高温(38℃)下的生长也比野生型螺旋藻快,能适应较大范围的温度变化,并且不受温度短时间内大幅升降的影响,具有广温性的特点;并且温度耐受性的提高并没有导致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下降。因此,本发明的螺旋藻能够显著延长螺旋藻室外规模化培养的周期,在显著降低培养成本同时,得到的螺旋藻仍然具有与野生型相近的经济价值,因此有利于商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18 高产2-苯乙醇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CN202311415188.1 2023-10-30 CN117210344A 2023-12-12 解修超; 于金伶; 乔艳明; 徐易洁; 代惠萍
发明提供一种高产2‑苯乙醇酵母菌株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上述酵母菌株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菌株A4,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331。该酵母菌株A4的2‑苯乙醇耐受性更强,且2‑苯乙醇生产能强,应用于生产2‑苯乙醇,能克服高浓度2‑苯乙醇环境对菌株生产2‑苯乙醇的抑制作用,提高了2‑苯乙醇的生物合成量和产量,且具有较好的乙醇耐受性,属于高耐受乙醇和2‑苯乙醇的菌株,还具有耐糖耐盐能力强的特点,对高糖高盐环境适应性好,能提高发酵产物的味和品质,应用范围较广。
19 一种发酵生产色酸的方法 CN202311396668.8 2023-10-26 CN117143933A 2023-12-01 赵兰坤; 赵亭皓; 李学朋; 李树标; 王奎智; 刘建阳; 伏广好; 冯世红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酵生产色酸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大肠埃希氏菌经过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获得二级种子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48h得到色氨酸发酵液,经微滤膜过滤超滤以及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等工艺,有效去除了杂质,产品纯度与收率均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
20 构建高效利用甲酸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方法 CN202210564130.2 2022-05-23 CN117143894A 2023-12-01 顾阳; 田进忠; 何美玉; 姜卫红
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高效利用甲酸的菌株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菌株内在的丝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途径融合形成一个大循环;加强四氢叶酸循环;削弱竞争代谢途径从而加强甲酸的代谢。本发明所构建的工程菌可以作为宿主表达外源基因,高效利用甲酸合成新的目标产物,应用潜巨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