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吡咯烷锂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CN202410043353.3 2024-01-11 CN117903175A 2024-04-19 郑仙明; 卢孔铃; 唐宏渊
申请涉及有机合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吡咯烷锂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所述吡咯烷锂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吡咯烷锂通过以金属锂、吡咯烷为原料,与含有共轭双键的烯类物质反应得到;其具有减少制备吡咯烷锂时金属锂的消耗,降低有机锂的合成成本的优点。
2 回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及有机锂化合物 CN202210680431.1 2022-06-15 CN114890868B 2024-04-19 赵云; 亢玉琼; 鲁健; 李宝华; 康飞宇
申请提供了一种回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及有机锂化合物。所述回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含有活性锂;拆解充电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得到所述负极极片;在惰性气体下,将所述负极极片放入有机醇或卤代中反应,分离得到有机锂化合物。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将充电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中的活性锂制备有机锂化合物,充分回收利用了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回收价值;同时由于金属锂价格昂贵,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利用将废旧的锂离子电池作为合成有机锂化合物的锂源,提高了回收负极材料的经济价值。
3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合成工艺 CN202311451161.8 2023-10-31 CN117567237A 2024-02-20 向松庭; 刘波; 潘恒; 吴俊辰; 江罗; 蒋卫华; 何西; 程紧
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合成工艺,通过向三氟氯乙烯体系中滴加有机锂反应制得三氟乙烯基锂,然后向三氟乙烯基锂中加入金属偶联剂,通入三氟氯乙烯,反应生成产物六氟丁二烯。所述合成工艺线路简单,原料易得,且反应过程中条件容易控制,使用高活性的试剂,保证了中间体及产物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整体转化率较好,副产物少,收率高,具有重大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4 一种正极补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补锂层、正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202311696885.9 2023-12-12 CN117384189A 2024-01-12 欧阳志鹏; 张瑞敏; 王圣玥; 周龙捷; 李立飞; 孙金龙; 孙莹莹
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补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补锂层、正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所述正极补锂添加剂其脱锂电位低,稳定性好,脱锂过程不会产生气体,且生成的有机部分溶于电解液,与电解液中HF反应,不仅能降低电解液酸度,还可以形成LiF的无机CEI膜成分,噻吩中间体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聚合生成聚噻吩衍生物的有机CEI成分,使得CEI膜具有低阻抗高稳定性,抑制高电压下电解液与正极界面的副反应,降低电池内阻,且电解液中的噻吩类衍生物与锂离子具有较好的配位结合能,有助于提高电解液的抗分解能力,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效率和循环性能。
5 化合物和含锂膜的制造方法 CN201980092779.5 2019-12-17 CN113454021B 2023-12-15 克里斯汀·杜斯拉特; 文森特·杜普兰; 池田悠実
发明提供一种熔点低、挥发性得到改善、热稳定性优异的化合物以及含锂膜的制造方法。一种由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在式(1)中,A为氮原子、磷原子、原子或原子;E1和E2分别独立地为原子、原子、锗原子或原子;R1~R6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或构成原子可被杂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基;其中,不存在R1~R6全部为氢原子的情况;D为单齿或多齿的中性配体结构;x为0或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其中,在A为氮原子且构成R1~R6的碳原子均未被所述杂原子取代的情况下,x为1以上的数,y为1以上的数;在A、E1、E2和R1~R6各自有多个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imgabs0#
6 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的新型制造方法 CN201680069186.3 2016-09-28 CN108368132B 2023-11-14 林光民
发明涉及一种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的新型的制造方法,更加详细地,涉及一种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的制造方法,其能够简单且经济、高收率且高纯度地制造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为用于二次锂电池电解液的锂盐。就根据本发明的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的新型的制造方法而言,使得起始物料双(氯磺酰基)酰亚胺化合物与氟化试剂反应后,在不进行精制或浓缩的状态下直接用试剂进行处理,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并具有能够简单且经济地制造高收率及高纯度的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的效果。
7 一种超高电子电导率的有机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202310907932.3 2023-07-24 CN117012958A 2023-11-07 吴凡; 王志轩; 宋凤梅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电子电导率的有机阴极材料,所述有机阴极材料为Li4C8H2O6‑TCNQ,所述Li4C8H2O6‑TCNQ是原材料Li4C8H2O6与TCNQ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本发明的有机阴极材料具有超高电子电导率,并且将本发明的有机阴极材料用于全固态电池中,固态电池具有更佳的电性能。
8 一种苯并菲的制备方法 CN202310888206.1 2023-07-19 CN116924872A 2023-10-24 晋晓峰; 王永中; 余艮东; 茆新悦
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菲的制备方法,以价格低廉且易得的氟苯为原料,在丁基锂拔氢成锂盐,用叔丁醇钠置换成钠盐后升温,直接聚合成苯并菲,采用一锅法完成,操作简单,纯度好,收率高,成本低,能大规模生产,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制约大规模产业化的问题。
9 锂藻土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神经损伤修复产品的用途 CN202210775168.4 2022-07-01 CN115212227B 2023-08-18 赵腾飞; 王逸凡; 徐侃; 周艳玲; 李方财; 常江
发明提供一种锂藻土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神经损伤修复产品的用途,及用于非治疗目的地促进神经损伤修复;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神经损伤修复产品;用于体外和/或体内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且抑制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且抑制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产品。本发明首次发现了锂藻土作为有效成分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而非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负载所述锂藻土的凝胶能够持续有效地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为神经损伤修复治疗及临床转化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10 一种邻苯基苯酚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 CN202310149376.8 2023-02-22 CN116375563A 2023-07-04 商建; 谢志强; 胡帅珂
发明提供一种生产邻苯基苯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酰胺类化合物为溶剂,将金属在溶剂中制备成碱金属砂,然后加入芴类化合物,使氧芴类化合物与碱金属砂反应生成碱金属盐;(2)反应结束后,分离出碱金属盐,对碱金属盐进行酸化,得到邻苯基苯酚类化合物。本发明实现了“一锅法”制备邻苯基苯酚类化合物,不必将碱金属砂制备和反应分开。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邻苯基苯酚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和收率都优于使用乙二醇二甲醚作为溶剂,且安全性更高。
11 一种有机锂试剂丁基锂的安全生产工艺 CN202310572424.4 2023-05-22 CN116284060A 2023-06-23 毕志强; 朱春磊; 邓雄飞; 李晓强
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机锂试剂丁基锂的安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向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完成置换后,持续通入惰性气体;将金属锂放置在带孔的固定板上;固定床反应器预热,升温至80‑100℃;将氯代正丁烷与与无有机溶剂混合形成均质混合液,将该均质混合液从固定床反应器下方入直至液面到固定板下方;将固定床反应器温度保温在50‑65℃,金属锂从固态表面软化缓慢从固定板的孔上向下低落,同时均质混合液继续向固定床反应器上方出口泵出,收集的反应液为正丁基锂的有机溶液,收集后密封保存,对该溶液进行浓度标定并计算收率。该工艺正丁基锂生产过程可控,反应产物易收集保存,安全性高。
12 一种颜色可调的锂皂石与4,4’-联苯二甲酸杂化的室温磷光材料 CN202011545231.2 2020-12-24 CN112707922B 2022-11-08 李捧; 张申杰; 邓雨晨
发明为一种基于颜色可调的锂皂石与4,4'‑联苯二甲酸杂化的室温磷光材料。该室温磷光材料的组成包括载体锂皂石和负载物有机配体,所述的有机配体为4,4'‑联苯二甲酸,每100mg锂皂石负载有0.1‑10mg的4,4'‑联苯二甲酸。本发明得到的这种颜色可调的室温磷光材料,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在信息防伪上难以模仿和改造,在多色显示系统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不同的颜色。可以说它的发明极大的拓宽了发光材料的研究领域。
13 催化氢化烷化的方法 CN202180020952.8 2021-03-10 CN115298191A 2022-11-04 G·S·吉罗拉米; 刘苏萌
本文提供了催化氢化烷化的方法,包括可触发的方法,其使用金属‑配体络合物作为催化剂,所述金属‑配体络合物以式MLxDy为特征;其中:M是金属;x等于M的化态;每个D独立地是中性配位配位配体;y是0或选自1至4的范围的整数;每个L独立地是单阴离子配体。L可以是η1,η2‑β,β‑二取代‑ω‑烯基配体。
14 使用芳基烷基基锂作为大位阻的酯基烷基化方法 CN202210376868.6 2022-04-12 CN114436950B 2022-09-23 洪浩; 肖毅; 熊正常; 董长明; 袁龙; 王学智; 居柏行; 曹鹏伟; 张鹏; 张静; 张宇; 刘凯
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芳基烷基基锂作为大位阻的酯基烷基化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将酯类底物与芳基烷基氨基锂进行锂化反应,得到中间体;步骤S2,将中间体与烷基化试剂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烷基化酯类化合物。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成本较低的芳基烷基氨基锂试剂作为大位阻碱进行酯基烷基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副产物少,选择性高,可以得到与市售的LDA和LiHMDS相当甚至更优异的收率,而且该类芳基烷基氨基锂试剂成本较低,其芳基烷基胺前体的稳定性较高,反应完成后可以通过萃取蒸馏等较为简单的方式进行回收,从而制备回收大位阻碱芳基烷基氨基锂,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大规模生产中更有优势。
15 乙酰磺胺酸锂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非电解液中的应用 CN202110267365.0 2021-03-11 CN113135947B 2022-08-16 韩鸿波; 吴迎; 董金祥; 成青
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酰磺胺酸锂络合物,其结构通式为式(Ⅰ)或(Ⅱ)所示:(I),(II);其中,R1=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乙烯基、烯丙基、乙炔基、苯基、或4‑氟苯基。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乙酰磺胺酸锂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非电解液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乙酰磺胺酸锂络合物在电解液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此外,本发明的乙酰磺胺酸锂络合物比乙酰磺胺酸锂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更有利于电解液生产加工。
16 含有金属离子的双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202110124077.X 2021-01-29 CN114805403A 2022-07-29 葛建民; 郝俊; 刘鹏; 张民; 闫朋飞; 田丽霞; 张茜; 彭鹏鹏; 闫彩桥; 赵光华
发明公开了含有金属离子的双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涉及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术领域。含有碱金属离子的双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合成步骤如下:S1:将氯化氰和在1‑10℃的温度下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A;S2:将混合液A置于带有通气管的密封瓶当中,同时使得密封瓶的温度保持为10‑15℃,进而通过通气管向密封瓶内部的混合液A通入气,将混合液A的PH值调节为6‑8,得到反应液B。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合成过程简洁易控制,同时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合成方法其合成时间较短,成品的合成率较高,在工业化合成生产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17 使用芳基烷基基锂作为大位阻的酯基烷基化方法 CN202210376868.6 2022-04-12 CN114436950A 2022-05-06 洪浩; 肖毅; 熊正常; 董长明; 袁龙; 王学智; 居柏行; 曹鹏伟; 张鹏; 张静; 张宇; 刘凯
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芳基烷基基锂作为大位阻的酯基烷基化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将酯类底物与芳基烷基氨基锂进行锂化反应,得到中间体;步骤S2,将中间体与烷基化试剂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烷基化酯类化合物。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成本较低的芳基烷基氨基锂试剂作为大位阻碱进行酯基烷基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副产物少,选择性高,可以得到与市售的LDA和LiHMDS相当甚至更优异的收率,而且该类芳基烷基氨基锂试剂成本较低,其芳基烷基胺前体的稳定性较高,反应完成后可以通过萃取蒸馏等较为简单的方式进行回收,从而制备回收大位阻碱芳基烷基氨基锂,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大规模生产中更有优势。
18 酸锂化合物、锂二次电池用添加剂、锂二次电池用非电解液、锂二次电池前体、及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02080020059.0 2020-03-12 CN113557238A 2021-10-26 后藤谦一; 三尾茂; 藤山聪子; 菅原敬; 千田光昭
发明提供下述式(I)表示的酸锂化合物。式(I)中,R1、R2及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原子数1~20的基。R10表示氟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烃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10的氟代烃基。
19 可用于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化合物 CN201980072102.5 2019-11-04 CN112955437A 2021-06-11 菲利普·施特塞尔
发明涉及可以用于有机电子器件中作为活性化合物,特别是用于电子器件中的化合物。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方法,以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电子器件。
20 一种1,2-加成喹啉基锂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201811405186.3 2018-11-23 CN109456342B 2020-12-25 陈霞; 范子垚; 吴晨
一种1,2‑加成喹啉基锂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2‑加成喹啉基锂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该方法是以喹啉为底物,与烷基金属锂作用发生加成反应,这类1,2‑加成喹啉基锂配合物可用于催化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合成方法简单,且产率较高,该催化剂对ε‑己内酯开环聚合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不仅可制备出高分子量的聚己内酯,而且能制备出分子量可控聚合物。由于这类催化剂的可降解性强、生物相容性好、毒性小,可以很好地用于催化合成可降解的聚酯材料。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