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一种提高凤梨释迦反季自然座果率的方法 CN201911240363.1 2019-12-06 CN111066600B 2021-11-09 方仁; 安振宇; 黄伟雄; 尧金燕; 龙兴; 周双云; 张继; 唐文忠; 邓彪
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凤梨释迦反季自然座果率的方法,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壮花肥配制与施用,(2)果园喷淋系统设计与使用,(3)保果壮果农艺操作。本发明为解决凤梨释迦反季栽培生产中因遭遇气候逆境引起的成花量偏少、花朵质量差、授粉结实不良和幼果期落果严重等问题,通过提高短截枝养分积累、改善果园微气候环境、避免幼果期枝梢消耗过量养分等技术创新手段,在提升反季花量、花朵质量和降低幼果期落果率的同时,大幅提高凤梨释迦反季生产的自然座果率。本发明在操作技术上简单易行,减免人工授粉环节,为广西凤梨释迦反季生产中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62 氮化材料作为植物肥料在促进光合作用中的应用 CN202010423080.7 2020-05-19 CN111573636B 2021-11-02 王震宇; 王传洗; 乐乐; 曹雪松
发明公开了氮化材料作为植物肥料在促进光合作用中的应用,属于纳米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氮化碳材料作为植物肥料在促进光合作用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氮化碳材料配置成氮化碳材料的溶液,然后作为植物肥料施加到植物根部或叶面。通过根部或叶面施加,氮化碳纳米材料能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分布,尤其是在植物叶面处。氮化碳纳米材料作为植物肥料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提升22.16%以上;胞间CO2浓度提升11.27%以上;气孔导度提升20.34%以上;蒸腾速率提升11.22%以上;光合作用Rubisco酶提升147.12%以上。
63 一种高效肥生产设备 CN202111054792.7 2021-09-09 CN113559770A 2021-10-29 白阳; 李松; 宗伟; 白晓军
发明属于肥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高效肥生产设备,包括机座、机体粉碎碾压仓、螺旋输料装置、加热搅拌仓和控制设备箱;机座上安装有机体,机体内部左上方设置有粉碎碾压仓,机体内部右下方设置有与粉碎碾压仓相连接的加热搅拌仓;机体顶部设置有与粉碎碾压仓顶部相连通的螺旋输料装置;粉碎碾压仓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粉碎碾压辊。本发明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粉碎碾压辊对物料粉碎碾压,通过加热搅拌仓加热搅拌,从而实现快速进行硅肥的生产;通过加液箱往加热搅拌仓内加注药液;通过散热装置对加热搅拌仓内部降温冷却,从出料口出料;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防止高温烫伤;有利于对硅肥生产及生产设备的保护。
64 一种综合提取矸石中有价组元的方法 CN202110525453.6 2021-05-13 CN113430377A 2021-09-24 王成彦; 马保中; 陈永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提取矸石中有价组元的方法,属于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煤矸石进行活化,活化料硝酸加压浸出,浸出液经浓缩/低温热解,产生的气体经冷凝/加压吸收得到硝酸,循环使用;热解产物经洗过滤后得到Na/K盐溶液和水洗固体产物;后者溶过滤后得到Fe/Ca/Mg富集物和碱溶滤液;碱溶滤液经纯化、种分,得到的氢晶体用于制备氧化铝;种分母液经浓缩返回碱溶工序,镓在种分母液中循环富集至一定浓度后用于生产产品镓。本方法选用硝酸作为浸出介质,在较低能耗下实现硝酸介质的高效再生循环,并兼顾煤矸石中稀散金属镓的副产回收,实现煤矸石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为煤矸石处理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思路。
65 一种绿色富硒面包木薯栽培方法 CN202110660241.9 2021-06-15 CN113396791A 2021-09-17 杨海霞; 李恒锐; 梁振华; 兰秀; 陈会鲜; 黄珍玲; 张秀芬; 郭素云
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富硒面包木薯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步骤:选地和整地、绿肥的制备、种苗播种、田间管理、根外追硒肥、收获。本发明方法有效解决富硒木薯栽培中存在的富硒效果不明显,富硒木薯中硒含量低,栽培方法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本发明有效地提高面包木薯中硒的含量,达到高效、生态富硒的效果,且该方法生态环保、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66 一种用于酸化土壤改良的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10375343.6 2021-04-08 CN113149719A 2021-07-23 张鹏; 孙红文; 薛冰; 倪鑫鑫; 王翠苹; 冯国杰; 郝越力; 苗竹
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炭的制备方法,所述钙基生物炭以农林废弃物与氢化钙按比例混匀后进行球磨,利用氢氧化钙的强性使生物质边被球磨粉碎边发生解反应,其中水解产物与钙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三维结构的前驱体,再在600‑1000℃高温下化得到钙基生物炭。本发明利用的钙基生物炭应用农林废弃物、氢氧化钙以及球磨技术,制备了可实际利用的钙基生物炭,用于治理农田酸化土壤,应用前景广阔。
67 一种过滤气体较为充分的热解生物有机肥的热解设备 CN201911119224.3 2019-11-15 CN112811940A 2021-05-18 陈颖; 梁洁
发明涉及有机肥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过滤气体较为充分的热解生物炭有机肥的热解设备,包括热解槽,所述热解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的外侧卡接有一圈的加热丝,所述热解槽的顶部卡接有加热,所述气体净化器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过滤网,所述气体净化器的底部装有过滤液体。该过滤气体较为充分的热解生物炭有机肥的热解设备,通过将加热丝卡接在转轴上,在转轴上的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使得进入的有机物在热解槽中的螺旋叶片上缓慢移动,在加热丝和转杆上的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不断进行挤压加热,因此达到了热解完全的效果,增大了工作效率。
68 一种微波升温来炭化处置污泥的方法 CN202011623632.5 2020-12-31 CN112811782A 2021-05-18 许建红; 马向辉; 许季沅
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升温来炭化处置污泥的方法,涉及处置污泥技术领域,包括微波炉活性炭、反应器皿和污泥,所述污泥包括通沟污泥、河道淤泥和城市市政污泥,包括活性炭拌和到已初步脱的污泥中制成固体,混合固体输入到微波炉的颅腔内进行升温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一定量的污泥和活性炭拌和均匀,至形成无法流动的固体;S2、将步骤S1中已拌和好的物料放入微波炉中,调节微波功率升温。本发明能够快速、低成本和安全的处理处置污泥,将会从源头上杜绝污泥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炭化后的材料也可作为安全和环保的炭材料应用到环境保护中,完全达到污泥处理处置中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的目的。
69 一种可回收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10038797.4 2021-01-12 CN112811410A 2021-05-18 沈文; 吴尚; 宁远兰; 敖芬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生物,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木质材料25‑28%,干燥有机污泥22‑28%,中药渣25‑27%,酸钠10‑23%,CMC‑Na 5‑7%,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种生物炭块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称取各组分材料;粉碎过筛,形成固体粉体混合物A;配置溶液,与A混合,挤压制粒、烘干、压制为片剂;高温处理形成本产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可回收生物炭块比重大,亲程度高,多孔吸水,遇水不崩解,有效释放元素,在使用中可随翻土使用进入耕层,通过翻土后暴露地表回收,也可用沉网法使用于水田、湿地等环境。
70 一种富硒茶专用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011346905.6 2021-04-01 CN112794738A 2021-05-14 廖青; 邢颖; 梁潘霞; 江泽普; 刘永贤
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茶专用菌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粉碎农作物秸秆65~75份、麸皮10~15份、豆腐渣40~50份、生物炭5~10份、糖蜜1~5份、复合微生物菌剂3~5份,是经过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其他原料混合发酵、再发酵等步骤制成的。本发明的富硒茶专用菌肥不需要额外添加外源硒,对土壤无硒污染险,所生产的富硒茶为天然富硒茶,安全、有效补硒。
71 一种提高三七中三七素含量的方法 CN201810832811.6 2018-07-26 CN109169091B 2021-05-14 杨野; 崔秀明; 邱丽莎; 黄进; 王承潇; 刘迪秋; 曲媛; 杨晓艳; 熊吟
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三七中三七素含量的方法,其是在三七开花后喷施亚硒酸钠溶液,然后每两周叶面喷施一次亚硒酸钠溶液,连续喷施3‑4次;实验证明:三七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后叶片和根中三七素含量分别是不施用处理的1.4‑2.1倍和1.2‑1.7倍;三七中抗化酶系统活性增强;本发明方法简单、高效,实施方便,适于工业化生产和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72 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202011111358.3 2020-10-16 CN112404092A 2021-02-26 张国兵; 王华程
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方法包括: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离;所述干湿分离后分离出的固体部分通过热法处理,并得到水热化物;所述干湿分离后分离出的液体部分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所述干湿分离时产生的臭气导入锅炉系统内焚烧后排放,且所述锅炉系统能够为所述水热法处理提供蒸汽。本发明将垃圾干湿分离后处理,干垃圾经过水热法处理后能够作为肥料使用,液体垃圾净化后排放,处理时产生的臭气通过锅炉焚烧后排放,能够高效的处理垃圾。
73 一种养殖业未来健康发展全产业链生物应用集成理念 CN202011161480.1 2020-10-27 CN112358127A 2021-02-12 王治业; 季彬; 韩登仑; 朱瑞清; 祁宏山; 杨昆山; 杜津昊; 杨德林; 彭轶楠; 叶泽; 席鹏; 曾杨; 穆永松; 陈娟; 吴成昊
发明提供一种养殖业未来健康发展全产业链生物应用集成理念,涉及养殖业微生物处理与应用技术领域。该种养殖业未来健康发展全产业链微生物应用集成理念,包括奶养殖、资源循环利用和产品下游产业链;所述资源循环利用由粪分离、有机肥生产加工、农产品种植组成;所述产品下游产业链由牛乳初粉、乳制品、化妆品、血清和牛肉组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01.将奶牛养殖产生的牛粪废液加水后进行固液分离,分别收集得到废水和牛粪。通过对养殖动物粪便的循环利用,使整个养殖产业链能够健康循环发展,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对下游产品的创新,可以形成一个完成的产业链,同时也能提高养殖业的整体收益,值得大推广。
74 环境治理用提高氮失衡尾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及系统 CN202011162305.4 2020-10-27 CN112320962A 2021-02-05 张缘缘; 邱军强; 李正芳; 胡多多; 刘旭; 卞志成
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治理用提高氮失衡尾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及系统,一种环境治理用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步骤S1,待处理的尾水流经过一级滤槽,并在过滤槽出水端设置有回水管和水质传感器一,所述水质传感器一和所述中央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出水端的水排出至稳定池,同时,通过回水管可以回流至一级过滤槽的入口;步骤S2,水流经过过滤后再经过稳定池的静置后,水流的稳定和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和水温基本稳定;步骤S3,所述立体式水池采用较深的水池形成的湿地;步骤S4,所述表面流湿地设置有温度传感设备,用于检测所述表面流湿地的水温。
75 一种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811086004.0 2018-09-18 CN109486494B 2021-02-02 刘妙燕; 田元; 金建平; 魏菊宁
发明提供一种土壤修复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富酸亚基离子型有机肥30‑40份、活性污泥5‑10份、淀粉改性石墨烯1‑5份、椰壳活性炭2‑8份、竹叶粉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土壤修复剂制备和适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环保、对土壤修复效果好。
76 一种赤泥酸处理除的方法 CN201810853005.7 2018-07-30 CN109052430B 2021-02-02 孙伟; 胡岳华; 王丽; 吕斐; 高建德; 孙宁; 刘润清; 张烨
发明公开了一种赤泥酸处理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赤泥、氯化加入盐酸浸出获得浸出液和浸出渣;2)向步骤1)中的浸出液中加入酸钠、活性炭树脂的混合物,固液分离,获得含氯化钠的滤液,3)将步骤2)中含氯化钠的滤液浓缩后,经双极膜电渗析获得氢化钠和盐酸,所得盐酸返回步骤1)作为浸出剂使用,氢氧化钠返回到拜法工艺作为处理土矿的原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不仅回收了赤泥中的钠,且浸出滤渣经过深度除碱,可直接用于建筑材料的原料,同时盐酸回收继续用于赤泥的浸出剂,整个过程实现零排放,资源循环利用,为赤泥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适合产业化的路线。
77 污泥生物干化与气化协同制气肥的综合处理工艺及系统 CN202010904053.1 2020-09-01 CN112047597A 2020-12-08 胡艳军; 仝克
一种污泥生物干化与气化协同制气肥的综合处理工艺,首先利用机械压滤对含率为80%的剩余污泥进行脱水,含水率降至55~65%;进而采用低廉易得生物质粉末调理压滤后的湿污泥进行生物干化进一步脱水处理,含水率降至30~40%;生物质粉末的添加兼顾调理污泥特性以及改善污泥自身的热值等优势,经二次脱水后污泥送入低温气化炉,最终获得肥,处理过程产生的高温焦油气经光催化裂解和吸附提纯净化后获得高品质合成气。以及提供一种污泥生物干化与气化协同制气肥的综合处理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生物干化与气化协同制气肥的综合处理工艺及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易于操作、环保节能。
78 一种在稻田中施用生物炭与木醋酸的方法及其在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 CN202010690911.7 2020-07-17 CN111972233A 2020-11-24 冯彦房; 薛利红; 刘杨; 孙海军; 杨林章; 李德天
发明涉及一种在稻田中施用生物炭与木醋酸的方法及其在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在稻移栽前,向稻田土壤施加生物炭,生物炭与表层稻田土壤充分混合;在水稻移栽前,向稻田土壤施加基肥,所述的基肥由化肥与木醋酸组成;在水稻移栽后,在不同时间分别向稻田土壤施加分蘖肥、穗肥,所述的分蘖肥、穗肥均由化肥与木醋酸组成;施加生物炭的时间早于施加基肥的时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水稻增产,以及稻田温室气体(N2O和CH4)的显著减排。
79 一种工业垃圾处理焚烧尾气脱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010282706.7 2020-04-12 CN111396892B 2020-11-06 林仲谋
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垃圾处理焚烧尾气脱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尾气脱硝装置技术领域,本方案通过在垃圾废弃物燃烧之前,对垃圾进行人工通,促进垃圾废弃物中残余的污滴落至废水收集室内,同时释放球释放大量的反硝化细菌,伴随着风的流动可以使得垃圾表面和污水中含有反硝化细菌,通过反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或游离氮,在垃圾燃烧的过程中,由于烟气管道与废水管道之间相互缠绕,使得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废水,从而通过提高废水的温度促进其内部的反硝化细菌的繁殖,同时通过烟气中的余热加以利用,可以将热量供给主控室,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最后将烟气与污水相互混合搅拌后形成泥浆,可以做为肥料
80 CNT自然农法活性土壤技术 CN202010650852.0 2020-07-08 CN111684888A 2020-09-22 程青云
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CNT自然农法活性土壤技术;它包括呈九宫格排列划分土地;修筑田埂;开挖鱼塘,搭建鸭棚和鹅棚;种植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狼尾草;定期抽取鱼塘内的灌溉土地,鸭毛、鹅毛混合巨大芽孢杆菌均匀投入到土地;投入粉碎石灰岩玄武岩;利用自然循环使得能量、矿物质在板结土地上流转,减少化肥农药的介入;通过草本植物扎根,辅以天然矿物岩石粉末、腐烂的蛋白质等物质,快速恢复板结土地的土壤微观生态,使其具有分解、流动、转化矿物质的能,大大提升土壤活性。在修复土壤的同时还可以获取一定的鸭、鹅、鱼、田螺等农副产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