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用于三维打印的系统和方法 CN202410701786.3 2024-05-31 CN119928279A 2025-05-06 姚小霞; 罗铭; 刘青山; 罗建欣; 张海东; 苏树添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三维打印的系统,包括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包括:接料机构,包括接料主体,接料主体配置为承载带有多余打印材料的3D打印物体;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配置为允许接料机构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以使多余打印材料从3D打印物体上滴落,其中3D打印物体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倾斜度。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分离3D打印物体上多余打印材料的方式分离效果不佳,且效率低下问题。
2 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装置 CN202510359708.4 2025-03-25 CN119928276A 2025-05-06 劳长石; 刘荣廷
申请公开了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平台,打印平台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侧设有升降活塞板,容纳腔位于升降活塞板上方的区域作为成型槽;升降活塞板设有两个卸料口,两个卸料口同时沿升降活塞板的横向并排,且沿升降活塞板的纵向错开设置,两个卸料口沿升降活塞板的纵向全长设置;升降活塞板的设有两个用于封闭卸料口的封闭件,封闭件能够升降移动;容纳腔的两相对侧的侧壁分别设有送缝隙,送风缝隙用于输送气流,送风缝隙的送风方向沿升降活塞板的横向设置;升降活塞板朝下的一侧设有振子,振子用于振动升降活塞板和封闭件。本申请中,成型槽内剩余的粉料能够从卸料口处尽可能地清理回收。
3 一种FDM3D打印机耗材张平衡装置 CN202510407825.3 2025-04-02 CN119928274A 2025-05-06 马晓楠; 曹汉元; 廖元海; 王祖政
发明公开了一种FDM3D打印机耗材张平衡装置,包括滑台、滑架、复位弹簧齿条棘轮齿轮、棘爪、棘轮轴和旋转阻尼器等,复位弹簧其安装在滑台和滑架之间,作用是吸收耗材突然加速所产生的张力;齿条其安装在滑架上,与棘轮齿啮合工作;棘轮齿轮其外侧为正齿,与齿条啮合工作,内侧为棘齿,与棘爪配合工作;棘爪其安装在棘轮轴上,与棘轮齿轮的内侧棘齿配合工作;棘轮弹簧其与所述棘爪和棘轮轴连接,用于复位棘爪,保证棘轮齿轮正常工作;棘轮轴其安装在旋转阻尼器的输出轴上;所述旋转阻尼器安装在所述滑台上;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打印过程中耗材张力突然增大或者张力突然消失的引起耗材断裂、耗材打结等问题。
4 一种双线圈微纳米软磁硬磁颗粒复合磁控增强3D打印装置与方法 CN202510243777.9 2025-03-03 CN119928268A 2025-05-06 李振坤; 孙旭东; 朱泽凯; 余佳骏; 张诗挽; 董珈皓; 刘文博
发明涉及一种双线圈微纳米软磁硬磁颗粒复合磁控增强3D打印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磁性复合耗材、驱动轮、脉冲充磁线圈、恒场充磁线圈、陶瓷加热环、喷嘴及热床。本发明采用创新的双阶段协同调控策略,即固态预充磁与熔融恒场定向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针对软磁颗粒与硬磁钕颗粒的不同磁性特性进行精确控制。在打印过程中,通过调控脉冲充磁线圈和恒场充磁线圈的磁场强度,实现软磁和硬磁颗粒的定向排列,进而带动纤维增强材料的高效排列。此举显著提升了打印结构在颗粒排列方向上的学性能。本发明通过精确匹配动态磁场强度与热床温度,确保磁性复合材料在输送、挤出等全流程中实现高精度排列,从而打印出力学性能优异的复杂零件。
5 一种增材制造双向铺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311468957.4 2023-11-06 CN119927249A 2025-05-06 李淑丽; 樊俊威; 张富强; 韩春雨; 代鹏伟; 杨小虎; 薛广军; 王彬
发明涉及增材制造铺粉领域,具体为一种增材制造双向铺粉装置,包括工作舱,所述工作舱的内顶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所述工作舱的中部设置有铺粉器。该一种增材制造双向铺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由传动机构、降尘机构和收集机构组成;当铺粉器在铺设金属粉的过程中,铺粉器的移动会带着降尘筒与活动杆同步平移,使活动杆上的导轮沿着波纹槽的轨迹移动,此时活动杆带着活塞环在集气仓的内部往复移动并产出抽气的效果,使铺粉过程中工作舱内漂浮的微小金属粉被抽进收集管的内部,避免漂浮的金属粉尘对激光的照射造成干涉,有效提升激光打印效果以及增材制造质量
6 一种激光3D打印机用腔体盒 CN202411936392.2 2024-12-26 CN119927242A 2025-05-06 桂鹏; 吴文双; 桂鑫; 丁杉; 赵薇; 吕非; 肖猛; 王振
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3D打印机用腔体盒,包括:打印机本体、成型平台、侧挡机构、流动净化部、吸动装置和吸附机构;所述成型平台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内,所述侧挡机构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侧挡机构处在所述成型平台的周围,所述流动净化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本体和所述侧挡机构上,所述吸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侧挡机构上,所述吸附机构安装在所述侧挡机构的顶部,采用抽吸两用、内治外排的方式,加以物理阻隔,能够在打印过程中有效且持续地控制金属粉末的含量,避免其严重弥漫在打印机本体内,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干扰激光头、阻塞打印机本体的缝隙等一系列恶劣影响,进而在保证优异打印效果的同时确保安全性能。
7 一种基于ABS的3D打印机用集气装置 CN202510245081.X 2025-03-03 CN119910904A 2025-05-02 于峰彬; 李尚毅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BS的3D打印机用集气装置,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吹气部件,所述吹气部件包括送气组件,所述送气组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附组件;吸气部件,所述吸气部件的外壁与吹气部件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吸气部件包括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该集气装置通过设置吸气部件,吸气部件中的扇组件依据伯努利原理产生吸,通过安装壳底部的抽气槽与吸气槽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吸引打印机产生的废气进入装置,确保了废气不会在打印区域扩散,提高了废气收集的效率,该集气装置达到了基于ABS的3D打印机用集气装置的目的。
8 一种框架集成式FDM打印设备 CN202311425724.6 2023-10-30 CN119910903A 2025-05-02 周宏志; 梁银生
发明属于框架集成式FDM打印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框架集成式FDM打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设备本体上分别设置有X轴驱动装置、Y轴驱动装置、Z轴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设备本体上设置有打印喷头,且打印喷头与输料管相连接,所述输料管另一端与储料箱相连接。该框架集成式FDM打印设备,通过在设备本体上分别设置有X轴驱动装置、Y轴驱动装置、Z轴驱动装置,保障FDM打印设备能够稳定进行打印,输料管上设置有防堵塞装置,防堵塞管位于输料管两端,从而定期对输料管是否堵塞进行检测,保障输料管畅通,物料储料警报装置对储料箱物料量进行检测,从而提示物料及时添加,满足FDM打印设备使用需求。
9 一种增材制造口装置 CN202510405606.1 2025-04-02 CN119910207A 2025-05-02 孙永明; 邵乙迪; 周彬彬; 王红卫; 潘港元; 方前刚; 麦淑珍; 郭华; 刘嘉杰; 徐德伟
发明涉及增材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口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箱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风口罐,多个风口罐竖直排列,多个风口罐的一侧外壁之间贴合有遮挡外板,遮挡外板固定安装于箱体的内部,每个风口罐的外壁面横向开设有多个出气孔,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气体吸放组件,通过气体吸放组件将风口罐内部的气体从各个出气孔处高速喷射排出,且排出过程中通过联动组件还能够带动风口罐朝第一次转动的方向转动,各个出气孔在此次转动时能够始终朝向箱体的内部,且出气孔在喷射气体时始终保持转动的状态,出气孔能够将惰性气体喷射到箱体内部的各个落处,保证了惰性气体在箱体中分布的均匀性。
10 一种3D打印用球形钨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 CN202510283155.9 2025-03-11 CN119910189A 2025-05-02 叶楠; 毛杰; 文小强; 唐建成; 宋禹霆; 张帆; 杨树忠
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用球形钨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混合细颗粒钨粉和化钨粉作为复合钨源,利用氧化钨氢还原过程中的挥发—沉积特性,对喷雾干燥前驱体团粒进行湿氢还原并达到辅助烧结目的。还原后的钨合金中间体粉末继承喷雾干燥球形形貌,内聚强度显著提升,同时颗粒内部保持疏松多孔结构,不但能够有效保障等离子球化送粉过程的稳定性,在等离子体炬中更易吸收和传递热量,实际生产中可降低能耗,获得更高的球化效率和球形率。
11 一种增材制造金属粉末 CN202411533265.8 2024-10-31 CN119035561B 2025-05-02 刘爽; 郭文强; 王建华; 王苏东; 郑红彬
12 一种自动补充的桌面级3D打印机耗材送丝装置 CN202411271322.X 2024-09-11 CN118991023B 2025-05-02 刘继舟
13 一种连续纤维可再生复合材料一步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02311556938.7 2023-11-21 CN117565395B 2025-05-02 乔海玉; 颜宇庆; 刘亚运; 李倩; 陈雅妮; 于晓东; 王传洋
14 一种零件的增材制造方法 CN202411954441.5 2024-12-27 CN119897483A 2025-04-29 张文敬; 赵冬梅; 李会敏; 刘叶鹏; 李前程
发明公开一种零件的增材制造方法,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复杂零件打印方法无法保证薄壁内腔结构的变形量且容易出现翘曲变形的问题。包括对目标零件的增材制造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确定目标零件的应集中区域;在应力集区域添加辅助支撑,得到第一目标零件;采用反补偿的方法对第一目标零件进行调整,得到第二目标零件;去掉第二目标零件中的辅助支撑,得到目标零件的目标三维模型;按照预设规则对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区域划分和参数设置,得到能量密度均匀变化的打印文件;打印得到目标零件。本发明提供的零件的增材制造方法用于降低薄壁内腔结构打印过程中的变形量,同时避免出现悬垂结构翘曲变形的问题,提高复杂零件的打印精度
15 一种3D打印自动切换料装置 CN202510316266.5 2025-03-18 CN119871890A 2025-04-25 魏辉; 陈冽; 陈候彪
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D打印自动切换料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顶部固定有壳体,在壳体的底部由前至后依序分布有与各换料通道一一导通的第一切换口和第二切换口;在安装架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左右平移组件连接有第一打印头和第二打印头;在各换料通道内安装有剪断式切换机构,所述剪断式切换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换料通道内的送线组件、移线管和剪切组件。本发明采用多进两出的方式对线材进行更换,从而能够实现线材的平滑过渡与更换,确保打印作业的高效连续运行,大幅提升打印效率;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不需要占据过多的空间,利于用户使用。
16 3D模型的支撑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CN202510158512.9 2025-02-13 CN119871882A 2025-04-25 王松; 郁萌; 张朝鑫
申请公开一种3D模型的支撑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3D打印方法及打印设备、粘结剂喷射制造系统、光固化打印系统、激光打印系统、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3D模型的支撑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相应于构建平面的偏置参数或相应于构建平面预定义的尺寸参数及第一厚度参数生成主体结构,以及基于所述3D模型和一余量参数生成中间结构;其中,所述尺寸参数不小于所述3D模型的包围盒相应于构建平面的尺寸;执行布尔运算将所述中间结构自所述主体结构中去除以生成所述3D模型的支撑。
17 一种建筑施工的3D打印机及3D打印方法 CN202510372540.0 2025-03-27 CN119871636A 2025-04-25 朱超; 孙浚博
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的3D打印机及3D打印方法,包括三维移动机架、设置于三维移动机架上的三轴位移机构、设置于三轴位移机构上用于暂存混凝土的存储罐以及设置于存储罐底部的喷头,所述存储罐上设置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存储罐内侧上端的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设置有与喷头对应的螺杆;所述存储罐的一侧设置有与转轴联动的气动封堵组件。该建筑施工的3D打印机及3D打印方法,通过设置的挤出机构与气动封堵组件联动设置,配合第一泄压组件以及第二泄压组件可以实现对喷头底部的自动封堵,停止挤出时避免混凝土料滴落影响产品质量以及工作环境,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18 用于干式过滤携带异物的气体流的方法及用于清洁携带异物的原料气体的过滤器装置 CN202180019471.5 2021-01-14 CN115243782B 2025-04-25 沃尔特·赫尔丁; 乌尔斯·赫尔丁; 塞巴斯蒂安·丹多弗; 斯特凡·哈耶克; 迪诺·贝思克; 克劳斯·拉宾斯坦; 马克西米利安·罗施; 托马斯·沙尔; 弗朗茨·怀特
发明涉及用于干式过滤携带异物的气体流的方法和过滤器装置,特别是在用于净化增材制造技术中产生的废气的过滤器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异物的原料气体流(44)导入过滤器单元(12)的原料气体腔(15)中,过滤器单元(12)具有将原料气体侧与清洁气体侧分隔开的至少一个过滤器表面;将化剂供给到反应区域(24)中,该反应区域位于过滤器表面的下游的原料气体侧上,使得包含从过滤器表面清除的物质中和/或原料气体流中的异物在反应区域(24)内与氧化剂反应,以形成含有氧化物的异物。
19 一种医用三维模型打印机 CN201910397276.0 2019-05-14 CN110076993B 2025-04-25 李连海
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三维模型打印机,包括轴旋转连接喷嘴轴与外套件,并在喷嘴轴与外套件间设置相互对应配合的进料口与多个进料通道,每个进料通过供给不同颜色的线材料原料,实现通过喷嘴轴转动,使进料口与不同的进料通道相对应配合,实现进行颜色的更换,同时,通过设置负压吸料口与负压通道,可有效在更换颜色时,首先喷嘴轴旋转使负压吸料口与负压通道对应连通,通过负压将出料通道中的前一种颜色原料吸出,清除残余原料,使不同颜色原料打印出的器管组织清晰可辨。便于术前明确组织器管内部结构和模拟演练,提高手术精准度和质量,使用效果好,实用性更强,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20 一种畸形矫正术训练模型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10183142.4 2025-02-19 CN119858316A 2025-04-22 黄靖婷; 王熙皓; 黄嘉诚; 李正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畸形矫正术训练模型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中,通过精确的3D扫描和高级的三维重建技术,结合SLA 3D打印技术,能够直接从数字模型一步到位打印出耳畸形矫正术训练模型。这种一次成型的好处在于,它避免了传统制造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多步骤组装和接合的复杂性和误差。每个模型都是一体成型的,确保了模型的准确性和结构的完整性。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和训练效果。通过使用高级的材料和精细的3D打印技术,这种高度仿真的模型不仅提高了训练的真实性,还允许医生在不同的条件下练习和测试不同的手术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了手术技能和手术成功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