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纺织设备及加工 / 针织机 / 夹纱器改良结构

夹纱器改良结构

阅读:1发布:2022-07-10

专利汇可以提供夹纱器改良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纱器改良结构,其于一 基座 顶、底部分别 水 平延设一上横板及下横板,上横板上设有一通孔及一卡孔,下横板末端预置一调整板,调整板上卡接一抵接板,抵接板与设于基座通孔下方的靠板相抵靠,调整板固设一调整杆,该调整杆穿有一调整钮,一弹性元件位于调整钮与抵接板之间,以使穿经通孔并为靠板于抵接板相夹持的 纱线 保持均匀张 力 ,调整板顶部相对卡孔处设有一凸粒,凸粒使调整板 定位 ,清除靠板于抵接板间的纱线时,扳动调整板脱离与上横板的卡制,即可轻易清除纱囤,纱粒等杂物,维持纱线牵引顺畅。,下面是夹纱器改良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夹纱器改良结构,该夹纱器包含一基座本体,该基座顶、 底部分别平延设有一上、下横板,该上、下横板上分别设有垂直贯 穿板体的通孔,供纱线穿过;其特征在于:
该上横板上设有一卡孔;
该下横板的末端处对称垂立二枢,枢耳上分别设有一枢接孔;
一靠板固设于基座正面位于上横板的通孔下方处,具有与该通孔 轴向平行的靠贴面
一呈C形的调整板置于下横板的枢耳上,其顶部相对卡孔处设 有一凸粒,底部相对枢耳处设有二枢耳接合部,接合部上分设一枢孔, 另于开口侧上、下端两侧分别凸设一限位片,调整板闭口侧设有一通 孔;
一呈C形的抵接板与该调整板卡接,并与该靠板相抵靠,其开 口侧上、下端两侧相对该限位片分别向内凹设一缺口;
一调整杆的一端固设于调整板通孔,杆体上螺置有一调整钮并穿 置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位于调整钮与抵接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纱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缺 口的宽度大于限位片的宽度。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机,特别涉及一种能轻易清除纱囤、纱 粒等杂物,维持纱线牵引顺畅的夹纱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周知,编织机于编织过程,须不断供给纱线,为了使纱线牵引顺 畅,保持一定的张,在纱线编织前,纱线会穿经如图1所示的夹纱 器,该夹纱器固设于机台(图末示)适当位置处,其基座10本体顶、 底部分别平延设有一上、下横板11、12,该上、下横设有一通孔 13垂直贯穿板体,供纱线20穿过,一凸柱14固板11上设于基座10 正面且位于该通孔13的下方处,该凸柱14设有一凸缘141,凸缘141 旁相对通孔13处设一通孔142,凸柱14上穿置有二夹盘15及一弹 簧16,凸柱14前端设一螺纹段143并旋入一调整钮17,使二夹盘 15限位于凸缘141于弹簧16间,而纱线20经由基座10的通孔13, 再穿过凸柱14的通孔142而受拉引,并使纱线20位于二夹盘15之 间,故转动调整钮17,即可控制二夹盘15间的夹持力,以保持纱线 的张力,并视不同特性及粗细的纱线作适当的夹紧度调整。

前述夹紧器即可达到保持调控纱线张力的作用,并可调控紧度, 纱线20受二夹盘15的夹持,牵引过程必会产生摩擦,纱线20附着 的杂质、沙尘及摩擦产生的纱囤、纱粒,即易卡制于二夹盘15间及 通孔142处,而造成纱线20牵引不顺畅,且二夹盘15于通孔142处 并未夹持纱线20,所以,此处纱线20常会产生松弛现象,通孔142 处更易卡制杂质,不仅降低工作效率,亦会影响成品品质,因此,夹 纱器须经常清洁,而清洁时,一手要克服弹簧16的弹力,以拉开靠 近弹簧16的夹盘15,另一只手要进行清除夹盘15杂物的清洁工作, 还得勾出卡于通孔142内的杂物,工作相当不便,无法确实清理出杂 物,造成运转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易清除纱囤、纱粒等杂物,维持 纱线牵引顺畅的夹纱器改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该夹纱器于基 座顶、底部分别水平延设一上横板及下横板,上横板上设有一通孔及 一卡孔,下横板末端预置一调整板,调整板上侧卡接一抵接板,抵接 板与设于基座通孔下方的靠板相抵靠,调整板固设一调整杆,该调整 杆穿置一调整钮,一弹性元件位于调整钮与抵靠板之间,以使穿经通 孔并为靠板与抵接板相夹持的纱线保持均匀张力,调整板顶部相对卡 孔处设有一凸粒,凸粒使调整板定位,清除靠板与抵接板间的纱囤时, 扳动调整板脱离与上横板的卡制。即可轻易清除纱囤、纱粒等杂物, 维持纱线牵引顺畅。上述夹纱器主要包含有一基座、一靠板、一调整 板、一抵接板及一调整杆;其中,该下横板末端处对称垂立二枢, 枢耳上分设有一枢接孔;该靠板固设于基座正面位于上横板的通孔下 方处,具有与该通孔轴向平行的靠贴面;该调整板置于下横板的枢耳 上,且呈倒C形的板体,其顶部相对卡孔处设一枢孔,另于开口侧 上、下端两侧分别凸设一限位片,调整板闭口侧适当位置处设有一通 孔;该抵接板与该调整板卡接,并与该靠板相抵靠,抵接板呈C形, 其开口侧上、下端两侧相对该限位片分别向内凹设一缺口;该调整杆 一端固设于调整板通孔处,调整杆上螺置有一调整钮并穿置有一弹性 元件,该弹性元件位于调整钮与抵接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轻易清除纱囤、纱粒等杂物, 维持纱线牵引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夹纱器动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组装于环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调整板掀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调整板卡制于卡孔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调整钮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夹纱器改良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主要包 括有一基座30、一靠板40、一调整板50、一抵接板60及一调整杆 70;其中:

该基座30固设于机台上方的环架80处,该基座30顶、顶部分 别水平延设有一上、下横板31、32,该上、下横板31、32上分别设 有一通孔311、312,供纱线90穿置,该上横板31适当位置处设有 一卡孔312,该下横板32末端处对称垂立二枢耳322,枢耳322上分 设有一枢接孔323。

该靠板40固设于基座30正面且位于上横板31的通孔311下方 处,具有与该通孔311轴向平行的一靠贴面41。

该调整板50置于下横板32的枢耳322上,呈C形,其顶部相对 卡孔312处设有一凸粒51,底部两侧相对枢耳322处凸设有二枢耳 接合部52,接合部52上设有一枢孔521,另于开口侧上、下端两侧 分别凸设一限位片53,调整板50开口侧适当位置处设有一通孔54。

该抵接板60于调整板50卡接,并与靠板40相抵靠,且呈C形, 其闭口侧上、下端两侧相对该限位片52分别向内凹设一缺口61,缺 口61的宽度大于限位片53的宽度。

调整杆70的一端固设于调整板50的通孔54处,杆体上设有一 螺纹段71且螺置一调整钮72,并穿置有一弹性元件73(本实施例为 弹簧),该螺纹段71并以抵接缘74隔开,该弹性元件73位于调整钮 72与抵接板60之间。

本实施例的组装情形如图2所示,先将靠板40固设于基座30, 再将调整杆70穿置调整板50的通孔54处,并使抵接缘74抵接于调 整板50内面,配合螺帽75、垫片76固定于调整板50,再螺置调整 钮72,并套置弹性元件73,接着使抵接板60卡接于调整板50上, 先将调整板50下端的限位片53插入抵接板60的下端缺口61,再将 抵接板60上端略为下压,使调整板50的上端限位片53插入抵接板 60的上端缺口61,使弹性元件73两端分别为抵接板60内面及调整 钮72限位,将调整板50置入基座10,使调整板50的凸粒51卡嵌 入上横板31的卡孔312,并将接合部52的枢孔521对正枢耳322的 枢接孔323,再穿置插销55,即完成如图4所示的组装状态。

本实施例的实用状态如图5所示,将纱线90穿过基座30上、下 横板31、32的通孔311、321,此时,纱线90与靠板40的卡贴面41 贴合,再将调整板50以插销55为轴芯旋转,使调整板50顶部的凸 粒51嵌入卡孔312中,如图6所示,完成调整板50的卡制定位。

接着,如图6、图7所示,转动调整钮72,压缩或放松弹性元件 73,抵接板60因其缺口61宽度大于限位片53的宽度,故在限位片 53限制下作适当距离的移动,以此调整靠板40于抵接板60之间的 适当间隙,以有效夹持纱线90,可针对不同的粗细及特性的纱线90 作适当的调整。

如图5、图6所示,当纱线90牵引一端时间后,纱线90附着的 杂质、沙尘,或摩擦产生的纱囤、纱粒,将会囤积于靠板40与抵接 板60之间,此时,只要扳动调整板50,使凸粒51脱离与上横板31 卡孔312的卡制,即可轻易清除纱囤、纱粒等杂物,维持纱线牵引顺 畅,另外,本实施例以靠板40的靠贴面41及抵接板60的壁面夹持 纱线90,能确保纱线90的张力,而不会如出现由于凸柱的通孔处产 生松弛现象,并因卡制杂物而影响机器运作。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 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