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扣件 / 拉链 / 防水拉链

拉链

阅读:953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拉链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防 水 拉链 ,为解决 现有技术 中的拉链防水效果差而发明。主要是由二 支撑 组件的侧缘各设有数接合组件,二支撑组件上的接合组件可相互接合,该支撑组件是由防止水液渗透的材料,或由非防水材料于至少其一表面设防水层所制成;该数接合组件成型在该对支撑组件的二表面,形成第一部与第二部,该第一部与第二部成局部凸出在该支撑组件侧缘,且该凸出的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形成有间缝,该支撑组件的侧缘伸出在该间缝;当该二支撑组件由接合组件成相接合时,该二支撑组件的侧缘成相叠接。因此该拉链会有最佳的防止水液渗透的效果。,下面是拉链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防拉链,包括二支撑组件和设置在二支撑组件上的数接合 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支撑组件,由具有防止水液渗透的材料所制成;
所述的数接合组件,是成型在该对支撑组件的二表面,形成第一部与 第二部,且该形成第一部与第二部成局部凸出在该支撑组件侧缘,凸出在 该支撑组件侧缘的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形成有间缝,且该支撑组件的侧缘 伸出在该间缝;
当该二支撑组件由其接合组件相接合时,该二支撑组件的侧缘成相叠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是由 橡胶、塑料或树脂等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设有 贯穿孔,使该接合组件成型时,在该贯穿孔形成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穿孔为长方 形、圆形或方形等几何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设 有纱蕊。
6、一种防水拉链,包括二支撑组件和设置在二支撑组件上的数接合 组件,其特征在于:
二支撑组件,是由非防止水液渗透的材料所制成,且至少在其一表面 设防水层;
数接合组件,是成型在该对支撑组件的二表面,形成第一部与第二部, 且该第一部与第二部成局部凸出在该支撑组件侧缘,凸出在该支撑组件侧 缘的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形成有间缝,且该支撑组件的侧缘伸出在该间缝;
当该二支撑组件由其接合组件相接合时,该二支撑组件的侧缘成相叠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是 由防水树脂、PU薄膜、聚脂纤维等防水材料制成的布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层延伸 至该支撑组件的侧缘。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撑组件 设有贯穿孔,使该接合组件成型时,在该贯穿孔形成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穿孔为长 方形、圆形或方形等几何形状。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设 有纱蕊。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拉链的防设计,该拉链的接合组件设于具 有防水功能的支撑组件上,当该接合组件接合时,该支撑组件形成相叠接, 以阻止水液渗透。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是一种常用的拉链结构1,该拉链结构1是由二支撑 组件11上分别设有接合组件12,该支撑组件11可以为常用的布带或尼龙 材质,该接合组件12则可以为常用的金属、塑料、塑钢等材质,该拉链 结构1如图2所示,由其接合组件12作接合时,水液会由该支撑组件11 的表面层渗透至支撑组件11的底面层,或从该接合组件12的间隙13由 外往内渗入,这样该拉链结构1不能被使用在防水衣着、袋等。
图3是美国第4,888,859号发明名称:不透水拉链专利案的结构, 该尼龙拉链结构2是由一对支撑布带21各纵向边缘设有一列尼龙炼齿22, 支撑布带21的一表面层涂一层不透水树脂23,由于该尼龙炼齿22在一边, 支撑布带21在另一边,以达到防水效果。但是该左、右边的具有涂层支 撑布带21接合处仍存有空隙。
图4是美国第6,105,214号发明名称:防水拉链及其制造方法专利案 的结构,该防水尼龙拉链3是由一对横向布带31上贴一防水胶膜,后由该 中间切割分开,以达防水效果。但是该切割处仍会有间隙,且仍有可能渗水。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阻止水液渗透的防水拉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防水拉链是由二支撑组件的侧缘各设有数接 合组件,二支撑组件上的接合组件可相互接合,该支撑组件是由防止水液 渗透的材料,或由非防水材料于至少其一表面设防水层所制成;该数接合 组件成型在该对支撑组件的二表面,且成局部凸出在该支撑组件侧缘,且 凸出在该支撑组件侧缘的接合组件各形成有间缝,该支撑组件的侧缘伸出 在该间缝;当该二支撑组件由接合组件成相接合时,该二支撑组件的侧缘 成相叠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防水材料或非防水材料再涂设防水层制成的支 撑组件,且当其上的接合组件作接合时,该二支撑组件形成相互叠接,这 样,该拉链会有最佳的防止水液渗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塑钢拉链成分开时的立体图。
图2为常用塑钢拉链成接合时的俯视图。
图3为美国第4,888,859号专利案侧视剖面图。
图4为美国第6,105,214号专利案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防水拉链的第一实施例分解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本发明防水拉链第一实施例成分开时的俯视图。
图7为沿图6的7-7线剖视图。
图8为图5所示本发明防水拉链第一实施例成接合时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8的9-9线剖切视图。
图10为本发明防水拉链第二实施例成分开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防水拉链第二实施例成接合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防水拉链第三实施例成接合时的俯视图。
图13为沿图12的13-13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于了解, 特举下列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5、图6、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主要是由一 对支撑组件4的一侧纵缘上各设有一列接合组件5所构成。
支撑组件4是由具有防止水液渗透的材料所制成,在较佳实施例当中, 该支撑组件4可以由橡胶、塑料、树脂等材料制成具有可挠性的胶皮。
数接合组件5是成型在该对支撑组件4的侧缘44,且位于该二支撑组 件4的接合组件5可相互接合,该接合组件5一部份成型在该支撑组件4 的第一表面41,形成该接合组件5的第一部51,该接合组件5另一部份 成型在该支撑组件4的第二表面42,形成该接合组件5的第二部52,当 该支撑组件4设有贯穿孔43时,于该支撑组件4上射制成型该接合组件5 时,该接合组件5与支撑组件4间除因热熔粘接外,该接合组件5的第一 部51与第二部52间也因为由该贯穿孔43可以形成连接部53,使该接合 组件5与支撑组件4会有较为牢固的结合;该贯穿孔43可为长方形、方 形或圆形等各种几何形状的孔;该接合组件5的第一部51与第二部52间 形成有适当的间缝54,且该支撑组件4的侧缘44伸出在该间缝54,当该 二支撑组件4的接合组件5相互接合时,该其一支撑组件4的侧缘44可 以伸入在另一支撑组件4的间缝54,且使该二支撑组件4的侧缘44成相 叠接(如第8、9图所示),如此该拉链会有较佳的防水效果。
如图10所示,其是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所示的支撑 组件6是可以由非防止水液渗透的材料(如聚脂纤维布带)所制成,在较佳 实施例当中,该支撑组件6可以由常用的布带等材料制成,至少在该支撑 组件6的一表面61设有防水层65,该防水层65可以为防水树脂、PU薄 膜等防水材料,且用涂覆等方式形成,必要时,该防水层65可以延伸至 该支撑组件6的侧缘64;接合组件5也成型在该支撑组件6的侧缘,且位 在支撑组件6的第一表面61、第二表面62,因此,当该二接合组件5接 合时(如第11图所示),该二叠接的支撑组件6,也会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再如图12、图13所示,其是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所 示的支撑组件7可以如上述的橡胶、塑料、树脂等材料制成具有可挠性的 胶皮,或由非防止水液渗透的材料及至少在该支撑组件7的一表面设有防 水层等方式形成;在该支撑组件7的侧缘成型有接合组件5,且该接合组 件5位于支撑组件7的第一表面71、第二表面72,形成该接合组件5的 第一部51、第二部52,该支撑组件7可以设贯穿孔73,使该接合组件5 可以形成连接部53且会有较为牢固的结合;第一部51与第二部52间亦 形成有适当的间缝54,且该支撑组件7的侧缘74伸出在该间缝54,当该 二支撑组件7上的接合组件5相互接合时,该其一支撑组件7的侧缘74 也可以伸入在另一支撑组件5的间缝54,使该二支撑组件7的侧缘74成 相叠接,因此,当该二接合组件5接合时(如第12、13图所示),该二叠接 的支撑组件7,亦会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在本实施例当中,该支撑组件 7设有凸出的纱蕊75,因此,该接合组件5成型在支撑组件7时,会有更 牢固的结合。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闭尾拉链 2020-05-12 732
一种拉链 2020-05-12 1031
防水拉链 2020-05-12 953
拉链 2020-05-11 920
一种拉链链齿及其拉链 2020-05-13 999
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链头 2020-05-13 501
一种拉链 2020-05-13 128
立体拉链 2020-05-12 831
防水拉链 2020-05-12 128
一种快脱式拉链拉链头 2020-05-13 58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