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器

阅读:93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固定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固定器 ,所述固定器不受被安装构件的厚度的影响,通过总是赋予一定的操作 力 ,可以从被安装构件上卸下,同时,提高推压操作部的操作性。其解决方案为一种固定器,包括:保持对象物的保持部(10),设置在保持部(10)上且插入到机壳100的安装孔101内、紧固到机壳100的一个面上的紧固部20,设置在保持部10上且与机壳100的另一个面 接触 的接触部30,紧固部20当与划定安装孔101的壁面接触时,向安装孔101的大致中心方向缩小 变形 并被插入安装孔101内,在从前述接触被释放时弹性复原,紧固到机壳100的一个面上,在紧固部20上设置一对推压操作部40A及40B,所述推压操作部40A及40B从两侧推压紧固部20使之缩小变形。形成可以将紧固部20从安装孔101上卸下的状态。,下面是固定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固定器,包括:保持被插入的对象物的保持部,设置在前述 保持部上且插入到被安装构件的安装孔内、紧固到所述被安装构件的 一个面上的紧固部,设置在前述保持部上且与前述被安装构件另一个 面接触的接触部,通过前述紧固部与接触部夹持前述被安装构件,其 特征在于,
当前述紧固部与划定前述安装孔的壁面接触时,向该安装孔的大 致中心方向缩小变形,被插入到该安装孔内,当被从前述接触释放时, 前述紧固部弹性复位,紧固到前述被安装构件的一个面上,
在前述紧固部上设置一对推压操作部,所述推压操作部从两侧推 压该紧固部以进行前述缩小变形,形成能够将该紧固部从前述安装孔 卸下的状态,
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在将前述保持部插入到前述安装孔内时, 在前述被安装构件的一个面的上方向外部方向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紧固部包括:
从前述保持部的一个端部突出设置的支柱部,以及
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经由具有弹性的可弯曲的连接部连接到前述 支柱部的前端,同时设置在相互间相位约为180度的位置上,沿向着 前述保持部从该支柱部离开的方向伸出,
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分别设置在前述折叠部的自由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推压操 作部,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孔内时,在从该被安装构件的 面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コ字形形状,以相互相反的方向分别 设置在前述紧固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接触部具有相互 以大致180度的相位设置在前述保持部的一个端部上的一对接触片, 所述一对接触片分别配置在对应于由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大致コ字 形形状划定的内侧空间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 在于,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前端,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 孔内时,分别与前述被安装构件的一个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前述 接触部具有相互以大致180度的相位设置在前述保持部的一个端部上 的一对接触片,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各自的前端,在将前述紧固部 插入到前述安装孔内时,位于比前述一对接触片的各自的前端更靠近 前述保持部侧,同时,配备有在从前述被安装构件的面观察时的平面 视图中与前述一对接触片重合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 在于,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分别向与前述对象物的插入方向大致垂直 的方向伸出。
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 在于,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前端,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 孔内时,分别伸出至与前述保持部的外壁大致处于同一个面上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 在于,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前端,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 孔内时,分别伸出至超过前述保持部的外壁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 在于,在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前端分别形成向前述保持部侧突出的 突出部。
11.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固定器,其特 征在于,前述折叠部在前述自由端侧形成比前述支柱部侧壁薄的第一 薄壁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推压操 作部在前述折叠部的自由端侧分别形成比前述第一薄壁部壁薄的第二 薄壁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可以将电线、印刷电路板等对象 物固定到面板、机壳等被安装构件上,同时,可以容易地从前述被安 装构件上卸下。

背景技术

过去,为了将电线、印刷电路板等对象物固定到面板、外壳等被 安装构件上,使用各种各样的固定器。例如,在自动售货机等各种设 备中,通常将内部的电线、配管等(下面,统称为“线材”)的中间部 固定到机壳、面板等被安装构件上。并且,近年来,对于这种固定器 下了很多功夫,以便容易地将其从被安装构件上卸下。
作为这种固定器,例如,在主体构件上配备有插入到被安装构件 的安装孔内、将自身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到该安装孔内的插入部。前述 插入部包括支柱部和折叠部,所述支柱部从前述主体构件的一个端部 向下方突出设置,所述折叠部经由具有弹性的可弯曲的连接部连接到 该支柱部的下端部并向斜上方伸出。并且,在前述支柱部及折叠部的 外侧面,分别设置紧固到前述安装孔的周缘部上的紧固部,在比该折 叠部的紧固部更靠上部侧的位置,在前述被安装构件的上部形成向外 部方向伸出的杆部。该杆部具有操作部,通过推压该操作部,前述插 入部缩小变形,前述固定器可以简单地从前述被安装构件的安装孔中 卸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介绍了一种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保持线材的带部, 连接设置于该带部的基端、具有带插入孔的带扣部,以及成一整体地 突出设置在该带扣部上、插入到安装面板的安装孔内的箭头状的紧固 腿部。前述箭头状的紧固腿部,具有从形成由前述带扣部垂直设置的 支柱的前端向带扣部折叠状地形成的一对可以自由扩展、收缩变形的 可动紧固片,在各个可动紧固片的中途部设置安装面板的安装孔和防 止脱落地结合的结合阶梯部。另外,在各个可动紧固片的自由端侧形 成推压操作片和稳定腿片。该固定器通过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前述 推压操作片,使前述可动紧固片缩小变形,可以从前述安装面板上简 单地卸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还介绍了一种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插入到设置在用于 固定安装用部件的基板等上的通孔内的支柱,设置在前述支柱的前端、 制成可沿着径向方向弹性变形的箭头状的紧固腿部,相对地配置在紧 固腿部上的稳定腿片,连接到紧固腿部的被扩径的一个端部上、可以 将紧固腿部缩径的推压操作片;在插入到设置在前述基板上的通孔内 时,紧固腿部向径向方向弹性变形,结合到通孔内,将前述基板等夹 持到与前述翼片之间。该固定器通过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前述推压 操作片,紧固腿部可以简单地从基板上卸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特开平6-2759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278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274073号公报
但是,前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固定器的插入部,由支柱部和连 接到该支柱部上的可以弹性变形的一个折叠部构成,利用操作部,通 过使该折叠部向支柱部靠近,使所述插入部缩小变形,从被安装构件 的安装孔内卸下。因此,有必要加大折叠部相对于支柱部缩小变形的 范围。从而,存在在折叠部和支柱部的连接部上施加大的负荷的危险 性。另外,由于操作部只设置在插入部的一侧,所以,在使用者用手 指操作时不容易抓住,存在难以进行平衡稳定的拆卸作业的担心。
另外,前述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固定器,通过利用 稳定腿片和紧固腿部夹持安装面板或基板,稳定地固定于其上,但是 这时,通过稳定腿片根据安装面板或基板的厚度而弹性变形,允许安 装面板或基板的厚度的差异。但是,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所记载 的固定器,由于前述推压操作片设置在稳定腿片上,所以具有下述缺 点,即,当由于安装面板或基板的厚度而造成稳定腿片变形时,为了 操作所述推压操作片,所必需的会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改进这种现有的固定器为目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 器,所述固定器不受被安装构件的厚度的影响,能够通过总是给予一 定的操作力而从被安装构件上卸下,同时,提高推压操作部操作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器,包括:保持被插入 的对象物的保持部,设置在前述保持部上且插入到被安装构件的安装 孔内、以紧固到所述被安装构件的一个面上的紧固部,设置在前述保 持部上且与前述被安装构件的另一个面接触的接触部,由前述紧固部 和接触部夹持前述被安装构件,其中,当前述紧固部与划定前述安装 孔的壁面接触时,向该安装孔的大致中心方向缩小变形,以插入该安 装孔,当从接触被释放时,前述紧固部弹性复位,紧固到前述被安装 构件的一个面上,在前述紧固部上设置一对推压操作部,所述一对推 压操作部从两侧推压该紧固部以进行前述缩小变形,变成能够将该紧 固部从前述安装孔内卸下的状态,在将前述保持部插入到前述安装孔 内时,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在前述被安装构件的一个面的上方向外部 方向伸出。
具有该结构的固定器,由于推压操作部设置在紧固部上,不设置 在接触部上,所以,即使接触部根据被安装构件的厚度而弹性变形, 这种弹性变形也不会对前述推压操作部产生影响。从而,当将根据本 发明的固定器从被安装构件上卸下时,总是以一定的操作力对推压操 作部进行推压即可,可以获得稳定的操作性。进而,由于前述推压操 作部是一对,所以可以容易地由使用者的手指抓住进行推压,可以进 一步提高操作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器,前述紧固部包括:支柱部和折叠部, 所述支柱部从前述保持部的一个端部突出设置,所述折叠部经由具有 弹性的可弯曲的连接部连接到前述支柱部的前端,同时设置在相位相 互大致为180度的位置上,沿向着前述保持部远离该支柱部的方向伸 出,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分别设置在前述折叠部的自由端。
另外,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孔 内时,在从该被安装构件的面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可以具有大致コ字 形的形状,以相互相反的方向设置在前述紧固部上。在这种结构的情 况下,前述接触部具有以相互成约180度的相位设置在前述保持部的 一个端部上的一对接触片,所述一对接触片可以分别配置在与利用前 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大致コ字形形状划定的内侧空间相对应的位置 上。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器中,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前端部 也可以这样构成: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孔内时,与前述被 安装构件的一个面分别接触。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利用接触部及推压 操作部和紧固部夹持被安装构件。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固定到被安 装构件上。
进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器中,前述接触部,具有相互以约180 度的相位设置在前述保持部的一个端部上的一对接触片,前述一对推 压操作部的各自的前端,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孔内时,位 于比前述一对接触片的各自的前端更靠前述保持部侧,同时,配备有 在从前述被安装构件的面观察时的平面视图中与前述一对接触片重合 的部分。
通过这样构成前述固定器,在为了将固定器从被安装构件上卸下, 利用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从两侧推压前述紧固部,使该紧固部缩小变 形时,即使前述推压操作部向与形成前述保持部的一侧相反的方向(被 安装构件的方向)变形,该推压操作部的与前述接触片重合的部分仍 与该接触片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前述推压操作部向前述方向变形。 因此,可以防止前述紧固部意外地扩展,可以更简单地将该紧固部从 前述安装孔内拔出。
另外,前述一对操作部可以沿着与前述对象物向保持部插入的方 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伸出。通过这种结构,除了前述优点之外,在操作 前述推压操作部时,可以防止保持在前述保持部中的对象物成为障碍。
另外,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孔内时,前述一对推压操 作部各自的前端伸出至相对于前述保持部的外壁大致齐平的位置。通 过按这种方式构成,除前述优点之外,在操作推压操作部时,还可以 防止保持部成为障碍。另外,还可以实现固定器的小型化。
进而,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前端,在将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 安装孔内时,分别伸出至超过前述保持部的外壁的位置。
另外,在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的前端,可以形成向前述保持部侧 突出的突出部。通过按这种方式构成,在操作推压操作部时,可以将 使用者的手指等碰到突出部,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器中,可以在前述折叠部的自由端侧 形成比前述支柱部侧壁薄的第一薄壁部。通过按这种方式构成,当将 前述紧固部插入到前述安装孔内时,可以使前述折叠部与第一薄壁部 的阶梯部分接触前述被安装构件的另一个面。从而,除前述优点之外, 可以以更稳定的状态将固定器固定到前述被安装构件上。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器中,前述一对推压操作部,可以在 前述折叠部的自由端侧分别形成比前述的第一薄壁部薄的第二薄壁 部。由于该第二薄壁部的壁薄,所以容易变形,在利用前述一对推压 操作部从两侧推压前述紧固部时,例如,即使由于推压操作部的刚性 等,产生使该推压操作部以和前述折叠部的连接部分(折叠部的自由 端的顶端)作为支点旋转的力时,也会由第二薄壁部的变形将该力吸 收,可以防止产生前述旋转。从而,在将固定器从前述被安装构件上 卸下时,与前述推压操作部的长度无关,通过一对推压操作部的操作, 可以容易地使前述紧固部进一步缩小变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固定器,由于将推压操作部设置在紧固部上,所以, 即使当接触部根据被安装构件的厚度变形时,该变形也不会对前述推 压操作部产生影响。从而,只用一定的操作力对推压操作部进行推压, 就可以将固定器从被安装构件上卸下,可以提高卸下操作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前述推压操作部是一对,所以,可以容易地用使用者的手 指等抓住进行推压,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固定器正视图,是表示将保持 部关闭的状态的图示。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固定器正视图,是表示将保持 部打开的状态的图示。
图3是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左侧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后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平面图。
图7是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底面图。
图8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固定器安装到机壳上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沿着图3所示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3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2所示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2所示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即将把图2所示的固定器安装到机壳上之前的状态的 正视图,是只将机壳剖开的图示。
图14是沿着图8所示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固定器的使用状态的透视 图。
图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固定器的透视图,是表示将保持 部关闭的状态的图示。
图17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正视图,是表示将保持部打开的状 态的正视图。
图18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右侧视图。
图19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正视图。
图20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平面图。
图21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底面图。
图22是沿着图20所示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的固定器。另外, 下面所述的实施形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 些实施形式。从而,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旨,能够以各种形式加以 实施。
(实施形式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固定器的正视图,是表示将保 持部关闭的状态的图示,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固定器的 正视图,是表示将保持部打开的状态的正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固 定器的右侧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左侧视图,图5是图2 所示的固定器的后视图,图6是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平面图,图7是 图2所示的固定器的底面图,图8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固定器安装到 机壳上的状态的平面图,图9是沿着图3所示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3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2所示的 XI-XI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2所示XII-XII线的剖视图,图 13是表示即将把图2所示的固定器安装到机壳上之前的状态的正视 图,是只将机壳剖开的图示,图14是沿着图8所示的XIV-XIV线 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固定器的使用状态 的透视图。
另外,在实施形式1中,对于作为保持在固定器的保持部上的对 象物,例如,利用电线或配管等线材、作为安装固定器的被安装构件 利用机壳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另外,为了方便起 见,在实施形式1中,在向机壳上安装固定器时,将保持部所处的位 置的方向作为“上”,将紧固部所处的位置的方向作为“下”。
如图1~图15所示,根据实施形式1的固定器1,包括:保持线 材S(参照图15)的保持部10,设置在保持部10上且插入到机壳100 的安装孔101内以紧固到机壳100的一个面上(下面将该面作为“上 表面100A”)的紧固部20,设置在保持部10且与机壳100的另一个 面(下面将该面作为“下表面100B”)接触的接触部30,设置在紧固 部20上、从两侧推压紧固部20使之缩小变形、形成能够将紧固部从 安装孔101上卸下的状态的一对推压操作部40A及40B。
保持部10,包括:底座11,连接到底座11的一端(图2中的右 侧端)向上方伸出形成的第一保持部12A,连接到底座11的另一端(在 图2中的左侧端)向上方伸出形成的第二保持部12B。第一保持部12A 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间设置缺口部13,以便可以将第一保持部12A向约 90度的内侧弯折。另外,在第一保持部12A的自由端设置钩形结合部 14。另一方面,第二保持部12B具有第一保持部12A的高度(长度) 的大致一半的高度(长度),在其自由端,形成钩形结合部14结合的 被结合部15。该被结合部15由贯通插入钩形结合部14的插入孔15A 和与贯通插入到插入孔15A内的钩形结合部14相结合的结合片15B 构成。
该保持部10,通过将第一保持部12A以缺口13作为支点向内侧 弯折,将钩形结合部14插入到插入孔15A内,结合到结合片15B上, 划定如图1所示的大致四边形的空间。另外,如图15所示,将线材S 插入、保持在该空间内。
紧固部20,包括:支柱部21和折叠部23A及23B,所述支柱部 21从保持部10的底座11下表面大致中央部向下方突出设置,所述折 叠部23A及23B经由具有弹性的可以弯曲的薄壁连接部22A及22B 分别连接到支柱部21的前端。
折叠部23A及23B相对于支柱部21设置在相互约180度的相位 的位置上,沿向着斜上方从支柱部21离开的方向伸出。在该折叠部 23A及23B的前端侧(自由端侧)形成比支柱部21侧的壁薄的第一 薄壁部24A及24B。而且,紧固部20的上部成为扩展成比形成在机 壳100上的安装孔101的直径大的状态。另外,第一薄壁部24A及24B, 由于形成得比折叠部23A及23B的支柱21侧壁薄,所以在折叠部23A 及23B上分别形成阶梯部分25A及25B。
接触部30配有两个接触片30A及30B,所述两个接触片30A及 30B具有弹性,从保持部10的底座11的下表面的两侧(图2中的右 侧及左侧)起向下端彼此分离的斜下方相互以约180度的相位伸出形 成。特别是,该接触片30A及30B如图7所示配置在相对于中心线O 相互偏移的位置上。另外,接触片30A及30B的下端部位于和后面详 细描述的推压操作部40A及40B的凹部空间43A及43B对向的位置, 固定器1固定在机壳100上,在接触片30A及30B与机壳100的上表 面100A接触、推压时,不会与推压操作部40A及40B相互干扰。
推压操作部40A及40B具有从折叠部23A及23B的上端部沿大 致成直的方向弯曲、向外方伸出的大致コ字形(参照图7)的板状 部41A及41B,在板状部41A及41B的前端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 42A及42B。该推压操作部40A及40B,如图7所示,从底面观察相 互向相反方向配置。另外,板状部41A及41B相对于关闭保持部10 时(参照图1)开口的面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伸出。即,相对于保持在 保持部10上的线材S(参照图15)的插入方向,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伸 出。因此,在操作推压操作部40A及40B时,例如,可以防止使用者 的手指等碰到保持在保持部10上的线材S。从而,线材S不会成为障 碍,提高操作性。
该推压操作部40A及40B,在将固定器1固定到机壳100上时, 配置在机壳100的上表面100A上,与机壳100的上表面100A接触, 可以推压上表面100A。并且,推压操作部40A及40B,通过使用者 用手指等抓住突出部42A及42B向支柱部21推压,连接部22A及22B 向内侧弯曲,使紧固部20的折叠部23A及23B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 动。其结果是,紧固部20缩小变形。
其次,对根据实施形式1的固定器1的具体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固定器1安装到机壳100上时,如图13所示,使固定 器1的紧固部20侧与机壳100对向,将紧固部20插入到安装孔101 内。在进行这种向安装孔101的插入动作时,紧固部20,折叠部23A 及23B与划定安装孔101的壁面接触,被该壁面向支柱部21(即,向 安装孔101的大致中心方向)推压。通过该推压,连接部22A及22B 向内侧弯曲,结果是折叠部23A及23B缩小变形,变成能够贯通安装 孔101。
其次,贯通安装孔101的结合部20,连接部借助其弹性恢复力返 回到原来的状态,折叠部23A及23B返回原来的位置。借助该动作, 折叠部23A及23B的上部比安装孔101向外侧扩大,使阶梯部分25A 及25B与机壳100的下表面100B接触。从而,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 将固定器1固定到机壳100上。
另外,当紧固部20贯通安装孔101时,接触片30A及30B与机 壳100的上表面100A接触,借助其弹性力推压上表面100A。进而, 推压操作部40A及40B位于机壳100的上表面100A上,借助其弹性 力推压上表面100A。这时,由于接触片30A及30B收藏于由推压操 作部40A及40B的大致コ字形划定的内部空间内,所以,接触片30A 及30B与推压操作部40A及40B不会相互干扰。
这样,如图1所示,借助紧固部20的阶梯部分25A及25B推压 机壳100的下表面100B,借助接触片30A及30B和推压操作部40A 及40B推压机壳100的上表面100A,借此,可靠地夹持机壳100。在 该状态时,推压操作部40A及40B的前端,即,突出部42A及40B 的位置与保持部10的外侧表面大致齐平。因此,推压操作部40A及 40B不会成为障碍,可以达到固定器1的小型化。
其次,在将线材S保持在固定于机壳100上的固定器1上时,可 以在将规定量(规定条数)的线材S放入到由底座11、第一保持部12A 及第二保持部12B划定出的空间内之后,以缺口部13作为支点,将 第一保持部12A向大致90度的内侧弯曲,将钩形结合部14插入到插 入孔15A内,使之结合到结合片15B上。(参照图15)
另一方面,在将线材S从固定到机壳100上的固定器1上卸下时, 可以推压钩形结合部14使之缩小变形,解除与结合片15B的结合。
另外,在将固定器1从机壳100上卸下时,当使用者用手指等抓 住推压操作部40A及40B的突出部42A及42B、将突出部42A及42B 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时,连接部22A及22B向内侧弯曲,其结果是, 折叠部23A及23B缩小变形,可以很简单地将紧固部20从安装孔101 中拔出。这时,由于推压操作部40A及40B向大致垂直于保持在保持 部10上的线材S(参照图15)的插入方向伸出,所以,在操作推压操 作部40A及40B时,保持在保持部10上的线材S不会成为障碍。从 而,可以容易地对推压操作部40A及40B进行推压。
另外,即使对推压操作部40A及40B进行推压,接触片30A及 30B也处于收藏在由推压操作部40A及40B的大致コ字形划定的内部 空间内的状态,接触片30A及30B与推压操作部40A及40B不会相 互干扰。进而,由于推压操作部40A及40B设置在紧固部20上,而 不设置在接触部30上,所以,即使接触片30A及30B对应于机壳100 的厚度而变形,这种变形也不会对推压操作部40A及40B造成影响。 因此,如果推压操作部40A及40B总是给予一定的操作力,则可以使 紧固部20缩小变形。
另外,在实施形式1中,作为保持部10,对于在关闭时成为大致 四边形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保持部10可以采用 下述各种形式,例如,由根据所保持的对象物例如大致C字形(关闭 时大致为O字形)、上部开口的大致C字形的弹性体构成的、保持截 面大致为圆形的电缆的形式,由具有弹性的带状构件构成的、通过卷 绕在对象物上进行保持的形式,以及具有将电器设备等的腿插入的插 入部等形式。
另外,对象物并不局限于线材S,通过与保持部10的形状相对应, 可以应用于各种对象物。另外,被安装构件并不局限于机壳100,例 如,也可以应用于面板、外壳、建筑物的墙面、天花板等各种被安装 构件。
(实施形式2)
其次,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固定器进行说明。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固定器的透视图,是表示将保 持部关闭的状态的图示,图17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正视图,是表 示将保持部打开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右侧 视图,图19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正视图,图20是图16所示的固 定器的平面图,图21是图16所示的固定器的底面图,图22是沿着图 20所示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另外,在实施形式2中,对于和实施形式1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 构件,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6~图22所示,根据实施形式2的固定器2的与根据实施 形式1的固定器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接触部片130的形状,推压操作 部140A及140B的形状,以及在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的折叠部 23A及23B的前端侧(自由端侧)形成第二薄壁部34A及34B。
即,接触部130配备有两个接触片130A及130B,所述两个接触 片130A及130B具有弹性、从保持部10的底座11的下表面的两侧(图 17的右侧及左侧)向下端相互离开的斜下方以大致180度的相位伸出 形成。该接触片130A及130B,在对角线上伸出的状态下,从保持部 10的外壁向外侧伸出。另外,接触片130A及130B的各自的前端, 特别是,如图16、图19、图20及图22所示,在将固定器2安装到机 壳100上时,与机壳100的上表面100A接触,同时,位于后面详细 描述的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的前端之下的位置上。另外,接触片 130A及130B的各自的前端,在平面视图(参照图20)中,以与推压 操作部140A及140B上下重叠的方式形成。
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具有从折叠部23A及23B的上端部向 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弯曲、向外方伸出的大致的コ字状(参照图21)的 板状部141A及141B,在板状部141A及141B的前端,形成向上方突 出的突出部142A及142B。该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如图21所 示,从底面观察,相互呈相反方向地配置。另外,板状部141A及141B, 与实施形式1同样,向与关闭保持部10时(参照图16、图19及图22) 开口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伸出,向相对于保持在保持部10上的线材S (参照图15)的插入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伸出。
这种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特别是,如图16、图19及图22 所示,在将固定器2固定到机壳100上时,与机壳100的上表面100A 隔开间隙地配置,通过使用者用手指等抓住突出部142A及142B向支 柱部21推压,连接部22A及22B向内侧弯曲,使紧固部20的折叠部 23A及23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紧固部20缩小变形。
另外,在板状部141A及141B的折叠部23A及23B侧,分别形 成比第一薄壁部24A及24B的厚度厚的第二薄壁部34A及34B。该第 二薄壁部34A及34B由于形成薄壁所以容易变形,当借助推压操作部 140A及140B从两侧推压紧固部20的折叠部23A及23B时,例如, 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可以吸收由其刚性等以折叠部23A及23B 的连接部分作为支点旋转的力。从而,在从机壳100上卸下固定器2 时,通过一对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的操作,可以更容易地使紧固 部20缩小变形。
进而,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特别是,如图16、图19及图 22所示,在将固定器2固定到机壳100上时,各自的前端位于比接触 片130A及130B的各个前端更靠上侧的位置,同时,在平面视图中, 相对于接触片130A及130B的前端上下重叠地形成。通过按照这种方 式构成,为了将固定器2从机壳100上卸下,从两侧推压一对推压操 作部140A及140B时,即使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向下方变形, 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与接触片130A及130B重合的部分与接触 片130A及130B接触。从而,可以防止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向 下方变形。
其次,对于根据实施形式2的固定器2的具体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固定器2安装到机壳100上时,和实施形式1同样, 将固定器2的紧固部20插入到安装孔101内,使阶梯部分25A及25B 与机壳100的下表面100B接触。另外,当紧固部20贯通安装孔101 时,接触片130A及130B与机壳100的上表面100A接触,借助其弹 性力推压上表面100A。这时,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不推压机壳 100的上表面100A,与上表面100A隔开间隙地位于上表面100A的 上方(参照图16、图19及图22),但是,机壳100变成被阶梯部分 25A及25B和接触片130A及130B夹持的状态,固定器2被可靠地固 定到机壳100上。
另外,将线材S保持在固定到机壳100上的固定器2上的方法、 及将线材S从固定于机壳100上的固定器2上卸下的方法与实施形式 1的方法相同。
另外,在将固定器2从机壳100上卸下时,使用者利用手指等抓 住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的突出部142A及142B,将突出部142A 及142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借助该动作,连接部22A及22B向 内侧弯曲,折叠部23A及23B缩小变形,可以简单地将紧固部20从 安装孔101上拔出。
这时,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即使向下方变形,由于推压操 作部140A及140B与接触片130A及130B接触,所以推压操作部140A 及140B不会向下方变形。因而,可以防止折叠部23A及23B以外扩 展,可以更简单地将紧固部20从安装孔101内拔出。
另外,由于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的刚性等,产生使推压操作 部140A及140B以与折叠部23A及23B的连接部分作为支点旋转的 力,第二薄壁部34A及34B由于该力变形。借助该变形,吸收使推压 操作部140A及140B旋转的力,在将固定器2从机壳100上卸下时, 与推压操作部140A及140B的长度无关,通过推压操作部140A及 140B的操作,可以使紧固部20更容易缩小变形。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管固定器 2020-05-11 317
线固定器具 2020-05-13 408
棘突固定器 2020-05-13 151
骨骼固定器 2020-05-13 792
固定器 2020-05-11 987
固定器组 2020-05-11 209
固定器 2020-05-11 573
绳固定器 2020-05-12 457
气管固定器 2020-05-12 318
外固定器 2020-05-12 29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