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装置

阅读:261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踏板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一种 踏板 装置,稳定地支承踏板臂,而不使支承部的刚性降低,并且解决使踏板臂下落的杆的可靠的动作的问题,在车辆的撞击时,可靠地使踏板臂下落。是将旋转自如地支承踏板臂(1)的支承部(2)安装在位于平台横梁部(5)的前方的隔板(4)上而构成的车辆用踏板装置,其中,踏板臂(1)使踏板旋 转轴 (16)贯通支承部(2)的踏板轴孔(24)而轴安装在上述支承部(2)上,支承部(2)在踏板臂(1)的上方且平台横梁部(5)的前方、轴安装有向着踏板 旋转轴 (16)被击下的打击杆(3)。,下面是踏板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踏板装置,是将旋转自如地支承踏板臂的支承部安装在位于平 台横梁部的前方的隔板上而构成的车辆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踏板臂使 踏板旋转轴贯通支承部的踏板轴孔而轴安装在上述支承部上,支承部在踏板 臂的上方且平台横梁部的前方,轴安装有向着踏板旋转轴被击下的打击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打击杆具有沿踏板旋 转轴的延伸方向离开的一对旋转轴打击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打击杆借助设置 在支承部上的姿态保持部而作为常态被保持为不与踏板臂干涉的姿态。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 部在轴安装有打击杆被击下的踏板旋转轴的踏板轴孔的下方部位设置破断 引导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在车辆撞击时使踏板臂下落的制动踏板、加速踏板或离合踏 板等车辆用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或防止汽车等车辆撞击时制动踏板等的踏板臂后退而伤害驾 驶员脚的危险,提出了使上述踏板臂借助车辆撞击而下落的踏板装置。例如,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踏板装置,具备踏板下落用杆(动作部件),其将踏 板臂的踏板旋转轴嵌入在向下方开放的支承部(支架)的切口槽中,因车辆 的撞击使踏板旋转轴沿着上述切口槽下落。踏板下落用杆在隔板和踏板臂之 间轴安装在支承部上,若被因车辆撞击而后退的隔板推压,则前端抬起而后 端按下地摆动。这样,踏板下落用杆的后端将踏板臂按下而使其下落。
专利文献1公开的踏板装置,使踏板臂的旋转轴夹持在切口槽的平行的 对置边缘上,将踏板臂支承为相对于支承部旋转自如。这里,专利文献1中, 踏板臂的踏板旋转轴“沿着”切口槽下落,所以推定切口槽只要是具有平行 的对置边缘以便特定踏板臂的下落方向的部位即可。此外,切口槽以下方开 放的槽形状为基本形状,但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踏板臂的下落,也可以阻塞切 口槽的下方(参照专利文献1[0036])。想像出由于踏板臂被踏板下落用杆的 后端按下,踏板旋转轴使阻塞的切口槽的下方破损,使踏板臂下落。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9-286256号公报(权利要求1、权利要 求4、[0036])
专利文献1的踏板装置中,为了特定踏板臂的下落方向,将踏板旋转轴 夹持在具有平行的对置边缘的切口槽中,将踏板臂支承为相对于支承部旋转 自如。但是,这里,起到对踏板旋转轴的支承的作用的部分仅在上述对置边 缘的一部分上,很难说能够稳定地支承踏板臂。在专利文献1的示例中,在 切口槽中夹持轮毂并将踏板旋转轴轴安装在上述轮毂中,但即使在这种情况 下,对起到轮毂的支承的作用的部分也很小,作为结果,不能实现踏板臂的 稳定的支承。
并且,从支承部看时,切口槽只不过是使刚性降低的负要素,认为会出 现由于急剧的踏板臂的操作而经由踏板旋转轴施加的负载使支承部变形的 情况。假如在支承部变形的情况下,会导致切口槽的变形,不仅不能实现切 口槽所具有的特定踏板臂的下落方向的功能,还具有阻碍踏板臂的下落的危 险。这是在车辆的撞击时,支承部变形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的问题。
此外,踏板下落用杆借助隔板的后退而摆动,使踏板臂下落,但轴安装 踏板下落用杆的支承部安装在隔板上,因此存在支承部、甚至踏板下落用杆 与隔板一起后退的可能性。此时,存在踏板下落用杆不摆动的危险,变得不 能使踏板臂下落。这样,专利文献1的踏板装置,在踏板臂的稳定的支承、 支承部的刚性、及踏板下落用杆的可靠的动作方面有问题。因此,研究了用 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在车辆撞击时使踏板臂可靠地下落的踏板装置。

发明内容

研究的结果开发的是一种车辆用的踏板装置,构成为将旋转自如地支承 踏板臂的支承部安装在位于平台横梁部(deck cross member)的前方的隔 板上,其中,踏板臂令踏板旋转轴贯通于支承部的踏板轴孔而轴安装在上述 支承部上,支承部在踏板臂的上方且平台横梁部的前方处轴安装有向踏板旋 转轴被击下的打击杆。打击杆只要能够相对于踏板旋转轴被击下,则不限定 形状或大小,但由于在平台横梁部从前方伸出而向踏板臂被击下,因此在比 踏板旋转轴靠后方处轴安装在支承部上。
本发明使打击杆与相对于隔板而言相对位置固定的平台横梁部撞击,因 此能够可靠地令打击杆向着踏板旋转轴被击下。具体地,因车辆的撞击而支 承部与隔板一起向着平台横梁部后退时,首先,打击杆与平台横梁部撞击而 向下方转动。然后,向下方转动的打击杆与踏板旋转轴撞击,将上述踏板臂 向下方压下。这样,被向下方压下的踏板臂借助踏板旋转轴使支承部的踏板 轴孔的下方部位破损,而以该状态下落。
打击杆构成为具有转动轴打击部,其借助以杆旋转轴为中心的转动而向 踏板旋转轴被击下。这里,旋转轴打击部可以相对于踏板旋转轴设置一处, 但最好构成为具有沿踏板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分离的一对旋转轴打击部。即, 打击杆在接近踏板旋转轴的左右两端的部位上述一对旋转轴打击部同时被 击下,从而将踏板旋转轴整体平行地向下方压下,能够可靠地使踏板轴孔的 下方部位破损、下落。
打击杆作为常态可以从踏板臂离开,也可以与踏板臂抵接,但最好不因 车辆振动而晃动。因此,打击杆最好借助设置在支承部上的姿态保持部而作 为常态被保持为不与踏板臂干涉的姿态。由此,抑制或防止打击杆的晃动, 并且在支承部与隔板一起向着平台横梁部后退时,打击杆与平台横梁部撞击 而使姿态保持部破损,从而向着踏板臂被击下,能够向踏板旋转轴施加大的 冲击。由此,踏板旋转轴能够容易地使踏板轴孔的下方部位破损,能够使踏 板臂平滑地下落。
由于本发明用设置在支承部上的踏板轴孔来支承踏板臂的踏板旋转轴, 因此除了能够稳定地支承踏板臂,也能够确保支承部的刚性。但是,需要借 助被击下的打击杆来压下踏板臂,借助踏板旋转轴使踏板轴孔的下方部位破 损。因此,从踏板轴孔的内周缘到位于上述踏板轴孔的下方的支承部的周缘 的宽度,需要考虑构成支承部的部件的材料及板厚等,来适当设定。通常, 若是板金制的支承部,则上述宽度以数毫米左右为基准。并且,支承部也可 以在踏板轴孔的下方部位设置破断引导部,所述踏板轴孔中轴安装有打击杆 被击下的踏板旋转轴。破断引导部可以示例出设置在踏板轴孔的内周缘的切 口、设置在位于上述踏板轴孔的下方的支承部的周缘的切口。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踏板装置,稳定地支承踏板臂而不使支承部 的刚性降低,能够在车辆的撞击时可靠地将打击杆击下而使踏板臂下落。这 基于下述构成:本发明的踏板装置充分地确保支承踏板臂的支承部的刚性, 因此除了保证作为常态而稳定的踏板臂的操作,即使在急剧的踏板臂的操作 或车辆的撞击时,也没有踏板臂变形的危险,因此,具有在上述车辆的撞击 时能够仅使踏板臂可靠地下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一例的踏板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从驾驶员侧看的本例的踏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从驾驶员侧看的本例的踏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例的打击杆的构造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表示其他例的打击杆的构造的与图4相当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踏板轴孔的下方部位设置了破断引导部的其他例的踏板 装置的与图1相当的侧视图。
图7表示对于踏板轴孔设置了仿形开口部的其他例的踏板装置的与图1 相当的侧视图。
图8是其他例的踏板装置中的与图4相当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隔板开始后退的阶段的踏板装置的与图1相当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打击杆被击下、达到踏板臂的踏板旋转轴的阶段的踏板装 置的与图1相当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踏板旋转轴使踏板轴孔的下方部位破损、踏板臂下落的阶 段的踏板装置的与图1相当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踏板臂
11  臂本体
16  踏板旋转轴
2   支承部
21  部件安装部
22  臂支承部
24  踏板轴孔
25  杆轴孔
26  仿形切除
261 破断引导部
28  仿形开口部
29  扩开部
3   打击杆
31  杆本体
32  平台(deck)抵接部
33  旋转轴打击部
36  姿态保持部
37  杆旋转轴
4   隔板
5   平台横梁部
W   从踏板轴孔的内周缘到位于上述踏板轴孔的下方的支承部的周缘的 宽度
ΔW 破断引导部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一 例的踏板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从驾驶员侧看的本例的踏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从驾驶员侧看的本例的踏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例的打 击杆3的构造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表示其他例的打击杆3的构造的与图4 相当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在踏板轴孔24下方部位设置了破断引导部261 的其他例的踏板装置的与图1相当的侧视图,图7表示对于踏板轴孔24设 置了仿形开口部28的其他例的踏板装置的与图1相当的侧视图,图8是其 他例的踏板装置中的与图4相当的剖面图,图9~图11是表示因车辆的撞击 踏板臂1下落的顺序的本例的踏板装置的与图1相当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 隔板4开始后退的阶段,图10表示打击杆3被击下而到达踏板臂1的踏板 旋转轴16的阶段,图11表示踏板旋转轴16使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破损 而踏板臂1下落的阶段。
本例的踏板装置是制动踏板的例子,如图1~图3中看到的,构成为将 旋转自如地支承踏板臂1的支承部2安置在位于平台横梁部5的前方的隔板 4上。基于本发明的踏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踏板臂1的上方且平台横梁部 5的前方,将向下方被击下的打击杆3轴安装在支承部2上。这里,踏板臂 1的上方且平台横梁部5的前方,以往具有空间上的裕量,能够容易地追加 上述打击杆3。并且,本例的踏板装置的结构除了上述打击杆3与以往公知 的同种踏板装置几乎没有变化,因此能够认为本发明的踏板装置具有能够容 易地适用于现有的车辆的通用性。
踏板臂1构成为,在向着下方而向驾驶员侧弯曲的板状的臂本体11的 上端安装轴插通管12,在上述臂本体11的下端安装踏板垫13。将在左右两 端嵌入有轴承环15、15的轴插通管12插入支承部2的臂支承部22、22之 间,沿着设置在上述臂支承部22、22上的踏板轴孔24、24而插通踏板旋转 轴16,由此,将踏板臂1轴安装在支承部2上。踏板臂1的踏入量(旋转量) 作为连杆14(图2及图3中为了方便而省略图示)的进退量,被传递至控制 装置(图示略),所述连杆14从隔板4伸出、轴安装在踏板旋转轴16的下 方的臂本体11的中间附近。
支承部2由与隔板4面接触而固定的部件安装部21、及作为从上述部 件安装部21平行地伸出的左右一对凸缘的臂支承部22、22构成。各臂支承 部22、22,将轴安装踏板臂1的左右一对踏板轴孔24、24设置在前后中间 附近,在比上述踏板轴孔24向上方且靠近平台横梁部5处,设置有轴安装 打击杆3的左右一对杆轴孔25、25。由此,与平台横梁部5撞击而被击下的 打击杆3与踏板旋转轴16撞击,压下踏板臂1,上述踏板旋转轴16直到使 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破损的运动方向的大部分与重方向一致,能够令 踏板臂1容易被击下。并且,本例中为了借助打击杆3被击下的踏板旋转轴 16而可靠地使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破损,从臂支承部22在一定范围内形 成仿形切除部26,上述下方部位成为仿照踏板轴孔24的带状。
支承部2的各臂支承部22、22,在上述杆轴孔25的附近,设置有销孔 27、27,插入成为将打击杆3保持为作为常态不与踏板臂1干涉的姿态的姿 态保持部36的销。姿态保持部36也可以取代上述销而将压接于打击杆3的 凸部设置在各臂支承部22、22上而构成。本例的打击杆3借助姿态保持部 36,从踏板旋转轴16稍稍向上离开而使旋转轴打击部33待机,保持在不与 踏板臂1干涉的姿态。此外,本例的支承部2将平台导向基座23架设在臂 支承部22、22的上缘,该平台导向基座23由平的板面构成,该水平的板 面与设置在平台横梁部5上的支承导轨51滑接以便在支承部2与隔板4一 起后退时打击杆3正确地与平台横梁部5撞击。
打击杆3构成为,在向着隔板4弯曲为凸状的侧视图C字状的杆本体 31的上端,设置平台抵接部32,在上述杆本体31的下端设置轴安装支承部 34、34。在设置于杆本体31的轴安装支承部34、34上的轴嵌合孔35、35 中,通过支承部2的杆轴孔25、25,使杆旋转轴37嵌合,由此,打击杆3 轴安装在支承部2上。压下踏板臂1的踏板旋转轴16的旋转轴打击部33形 成为,使从打击杆3的旋转中心(杆旋转轴37的轴心)到踏板臂1的踏板 旋转轴16在相等距离上的下缘,仿照上述踏板旋转轴16而凹下。如上所述, 旋转轴打击部33作为常态不与踏板旋转轴16接触,不影响踏板臂1的操作。
本例的打击杆3如从图4中看到的那样,由一对板材构成,在各板材上 分别形成旋转轴打击部33、33,在沿延伸方向离开的两点处将踏板旋转轴 16压下。由此,由各旋转轴打击部33、33按压的踏板旋转轴16不会倾斜, 而在维持左右的平行的同时向下方被压下。这里,希望尽可能离开地形成旋 转轴打击部33、33,因此,例如从图5中看到的那样,也可以将形成有旋转 轴打击部33、33的杆本体31的部分向左右方向(图5中纸面左右方向)推 扩开,在上述推扩开的杆本体31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旋转轴打击部33、33。
踏板旋转轴16使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破损,从而使踏板臂1下落, 因此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要求有被踏板旋转轴16按压而破损的构造强 度。本例的踏板装置,在作为凸缘的臂支承部22上设置踏板轴孔24,踏板 轴孔24的下方部位成为宽度细的板材。然后,利用从踏板轴孔24的内周缘 到位于上述踏板轴孔24的下方的支承部2的周缘的宽度W的大小,能够容 易地设定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的构造强度。
具体地,构成臂支承部22的板材是一般的软板(热轧软钢板:SPHC, 拉伸强度270MPa)制的,板厚为1.6mm,上述宽度W为3~5mm,最好是4mm 左右。并且,与构成臂支承部22的板材的种类及板厚无关,在调节踏板轴 孔24的下方部位的构造强度时,例如从图6中看到的那样,可以在支承部2 的周缘设置由切口等构成的破断引导部261。此时,若设宽度W为4mm,则 破断引导部261的宽度(切口的深度)以上述宽度W的1/3~2/3、即1.3mm~ 2.7mm为基准。
并且,本例的踏板装置,从支承部2的臂支承部22的缘部设置仿形于 踏板轴孔24的仿形切除部26,上述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容易破损,但也 可以如例如从图7及图8中看到的那样,若臂支承部22是上下方向有宽度 的部件,则形成仿形于踏板轴孔24的仿形开口部28,避免与将踏板轴孔24 的下方部位进一步破损而下落的踏板旋转轴16的干涉,为令臂支承部22、 22的下方部位为扩开部29、29而向左右方向上扩大的结构。即,踏板轴孔 24的下方部位只要是能够由踏板旋转轴16破损的宽度即可,根据臂支承部 22的宽度形成仿形切除部26(本例,参照图1)或仿形开口部28(其他例, 参照图7)的任一个即可。
本发明的踏板装置,按照下面的顺序,在车辆撞击时使踏板臂1下落。 车辆撞击时,如从图9中看到的那样,被发动机等按压,隔板4向着驾驶员 后退。踏板臂1及打击杆3分别轴安装在安装于上述隔板4上而一体地移动 的支承部2上,因此随着隔板4的后退,打击杆3使平台抵接部32与平台 横梁部5接近。隔板4并不是水平地后退,而是通常稍稍向上后退,但在本 例中,使支承部2的平台导向基座23从下方与平台横梁部5的支承导轨51 滑接,因此打击杆3的平台抵接部32能够与平台横梁部5可靠地撞击。
平台横梁部5是构成车辆的框架的构造部件,对于在车辆的撞击时后退 的隔板4而言相对位置固定。因此,与隔板4一起后退的打击杆3使平台抵 接部32与相对位置固定的平台横梁部5撞击,使姿态保持部36破损,如从 图10中看到的那样,开始向着下方的转动、即被击下。通过使姿态保持部 36破损,已经丝毫变得没有限制的打击杆3在平台抵接部32按压平台横梁 部5的状态下被击下。
被击下了的打击杆3使旋转轴打击部33与踏板旋转轴16撞击而压下踏 板臂1。由此,上述踏板旋转轴16使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塑性变形而将 其压开,最终使上述下方部位破损,如从图11中看到的那样,使踏板臂1 下落。在本例中,由于连杆14与踏板臂1连接,踏板臂1不落到地面上, 而成为在上述连杆14上吊下的状态。这里,由于踏板轴孔24的下方部位前 后拉裂而破损(参照图11),从促进上述破损的目的,也可以设置切口等破 断引导部261(参照图6)。此时,上述破断引导部261并不是以调节踏板轴 孔24的下方部位的构造强度的目的设置的,因此上述下方部位的宽度W最 好稍大。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踏板装置 2020-05-12 41
踏板车 2020-05-12 455
踏板组件 2020-05-12 750
油门踏板 2020-05-13 918
踏板 2020-05-11 898
踏板 2020-05-11 944
踏板 2020-05-11 618
踏板构造 2020-05-12 917
踏板 2020-05-11 373
车辆踏板 2020-05-13 77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