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阻变 / 可变电阻器

可变电阻

阅读:839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可变电阻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制备一第一旋动 转子 和一第二旋动转子。第一旋动转子具有一 电阻 体和分别与该电阻体两端连接的内缘和外缘 电极 。第二旋动转子具有一电阻体和与第一转子相对称的内缘和外缘电极,它们设在绕第一转子轴旋转180°的相对应 位置 上,可变 电阻器 选择使用第一旋动转子和第二旋动转子中任一个。这就能提供结构部件种类少的可变电阻器,并缩减了用于引线端弯折的方法种类。,下面是可变电阻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具有凹进部的罩壳,所述的凹进部有一底面;
在所述凹进部底面上设置的多个滑动接触器;
可旋转地容置在所述凹进部内的第一旋动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包含有 一电阻体和至少与所述电阻体的一端连接的电极,其中所述的电阻体和所 述的电极分别接合滑动接触器;
第二旋动转子,它包括一电阻体和电极,该电阻体和电极位于将它们 相对于所述第一旋动转子旋转180°所获得的与所述第一旋动转子的所述 电阻体和电极对称的一位置
设在所述凹进部开口上方的一罩盖;
连接到所述滑动接触器的引线端;
所述滑动接触器与所述电阻体和电极滑动接触;
其中第一和第二旋动转子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可旋转地容纳在罩壳的凹 进部内,在该罩壳中所述滑动接触器是暴露在所述凹进部的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动转 子具有所述电阻体和电极的第一取向,所述第二旋动转子具有所述电阻体 和电极的第二取向,其中所述第二取向是相对于第一取向旋转180°角与所 述第一取向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 二取向是通过分别选取在其表面上形成所述电阻体和所述电极的所述第一 和第二取向的第一和第二旋动转子选择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 二取向是由具有一公共主体和一可附着基片部分的旋动转子提供的,其中 所述的附着基片部分上具有以所述第一取向或所述第二取向形成的所述电 阻体和所述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至 少具有一个导突部,其接合在所述基片上形成的一切口以对齐所述的主体 与所述基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旋动 转子上的电阻体为一形状,电极是与该马蹄形电阻体同心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罩盖具有绕旋动 转子旋转轴180度旋转对称设置的固定爪部,这些固定爪部被施插入设 在罩壳上的孔中使罩盖固定在罩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本罩盖的中心 部设有一调节孔,在所述调节孔的边缘部朝向旋动转子侧至少进行弯折和 卷边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旋动转子是由绝 缘树脂或陶瓷制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保持 所述引线端间距的一适配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旋 动转子和罩盖之间的一密封O形环。
12、一种生产可变电阻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提供其中具有一凹进部的罩壳,所述的凹进部有一底面,所述底面包 括其上设置的多个滑动接触器;
选择一第一旋动转子或一第二旋动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旋动转子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一电阻体和电极;
所述第二旋动转子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相对于所述第一旋动转子的 电阻体和电极取向旋转180°度的一电阻体和电极;
将所述选择的旋动转子插入所述罩壳的所述凹进部内致使所述旋动转 子的电阻体和电极与各自的所述滑动接触器构成电接触;
将引线端连接到所述滑动接触器;
提供盖在所述凹进部上方的一罩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制所述第一或 第二旋动转子的步骤,该步骤是向一旋动转子主体部分附着一其表面上形 成有所述电阻体和电极的基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通过适配架保 持所述引线端间距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在所述引线 端中的一个进行第一次弯折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的至少一 个引线端进行的至少一次附加弯折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适配架中 穿过通孔插入所述引线端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提供该在所述 凹进部上方的所述罩盖以前,在所述罩壳和所述旋动转子的上边缘阶形切 口之间加O形环的步骤。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可变电阻,尤其是具有一罩壳的防积物(例如防尘)可 变电阻器。本发明还包含生产这种可变电阻器的方法。

一种常规可变电阻器如图36所示。这种可变电阻器180包括:表面设有 一形电阻体181的基片184、集流电极薄膜183和分别与马蹄形 电阻体181的两端都相连接的电极薄膜182。罩壳185用于在其中容置氧化 铝基片184。穿过氧化铝基片184并分别与电极薄膜182和183焊接的三个 引线端186(在图36中画出一个)。容置在罩壳185内的一旋动转子187。一 个设置在旋动转子187的后表面上的滑动器189。设在旋动转187上的一密 封O形环190。及用于密封罩壳185背面开孔的树脂191。在这种可变电阻器 180被制成为称作“侧面调节型可变电阻器”时,其中电阻值是自图36所示 的箭头方向通过旋转旋动转子187调节的,引线端186是沿着罩壳185的背 面弯折的。

参照图38给出图37中1、2、3号端子的说明。现在假设2号端子与滑 动器189连接从而与电阻体181形成滑动接触。接着设定,引线端2与电阻 体181的一边的端部连接,致使当旋动转子187朝右旋转时这个引线端和对 应于2号端子的引线端之间的电阻值变小。3号引线端在另一边与电阻体181 的另一端部电连接,致使当转子187向右旋转时,这个引线端和对应于2号 端子的引线端之间的电阻值变大。

在侧面调节型可变电阻器180中,各种的组合是在电阻值调整方向,引 线端间距和引线端号之间构成的。为了适合这种变化,所以需要准备多种结 构部件并使用多种制作方法。尤其是如图37所示的引线端186的复杂的弯 折,初始弯折为两种(一种是引线端弯折成图36中用实线表示的引线端186, 一种是引线端弯折成该图中点划线所示的引线端186′)。三种后续弯折,第 一种弯折是对应于将1、2、3号端子弯折成顺序排列的一排状态,第二种弯 折对应于2号端子位于1、3号端子的左侧的状态,第三种弯折对应于2号端 子位于1、3号端子的右侧如图37所示。在这个图中第二列配置对应于初始 弯折,第三列配置对应于后续弯折。更具体地说,第三列表示完成所有弯折 步骤后从方向A看到的组件图。

初始弯折之后的三种后续弯折分别与两种初始弯折中的每一种相对应。 因此,即需要六种弯折方法。这使得这些部件的生产和管理复杂化且阻碍了 生产率的提高。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部件少且 能够减少操作所需的端子弯折方法的可变电阻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可变电阻器包括一第一旋动转子或第二旋动 转子,第一旋动转子具有设在其表面的一电阻体和至少与该电阻体的一端相 连接的一电极。第二转子具有设在其上的一电阻体和电极,该电阻体和电极 位于将它们相对于第一旋动转子旋转180度所获得的与第一旋动转子的电阻 体和电极相对称的位置。可变电阻器还包括至少两个滑动接触器和具有一凹 进部的罩壳,从而第一旋动转子和第二旋动转子中的任一个是可旋转地容置 在底面暴露有滑动接触器的罩壳的凹进部内。当转子被放置在凹进部内时, 滑动接触器与电阻体和电极接触。还包括设置在罩壳凹进部的开口上方的一 罩盖,以及连接到所述滑动接触器的引线端。

在每个第一和第二旋动转子上设置的电阻体最好做成一马蹄形,且在每 个第一和第二旋动转子上设置的电极是与该马蹄形电阻体同心构成的。还 有,可变电阻器可以是其中引线端与滑动接触器分离的结构,并与该滑动接 触器连接。每个旋动转子还可以用表面上设有电阻体和电极的绝缘树脂或陶 瓷制成,并且每个旋动转子可以是由表面设有电阻体和电极的基片和一主体 结合而成的结构。

因此,提供了两种旋动转子,其中一种是第一旋动转子,另一种是其中 设置的一电阻体和电极位于将电阻体和电极相对于第一旋动转子旋转180度 与第一旋动转子的电阻体和电极相对称的位置上。选择这些转子中的一个, 然后插入在罩壳中。端子号被改变,端子的初始弯折操作由常规的两种弯折 操作被减至一种方法。

此外,罩盖上具有绕第一和第二旋动转子的旋转轴180°旋转对称的固 定爪部分,且这些固定爪部被施插入设在罩壳上的孔中,从而使罩盖被固定 在罩壳上。

可变电阻器可以通过将罩盖经一O形环固定在罩壳的切口上形成一密封 结构。此外,采用受力插入方法固定罩盖,不需要常规密封操作所作用的树 脂,因此使可变电阻需要较少的组装步骤,且生产率提高。罩盖的固定爪部 的前端部被折回,而在固定爪部上有窄缝口和接合部分。这个结构有助于防 止罩盖脱落。

此外,罩盖的中心部分具有一调节孔,而且在这个调节孔的边缘部分至 少进行朝向旋动转子面的弯折和卷边中的一种。由于对罩盖中心部分的调节 孔边缘进行了弯折或卷边,所以在调整时转动装置的插入性和罩盖自身的强 度得以提高。此外,在罩盖固定之后防止了其顶表面的变形,并且增加了电 阻体或电极与滑动接触器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器还有一用于维持端子间距尺寸的适配架。使 用这个适配架,稳固地保持了端子间距尺寸。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积极 效果将更易于理解。

图1是本发明可变电阻器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旋动转子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旋动转子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第一旋动转子的底面图;

图4是第二旋动转子的平面图;

图5是图4所示第二旋动转子沿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第二旋动转子的底面视图;

图7是可变电阻实施例中使用的罩壳的平面图;

图8为图7所示罩壳沿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罩壳的底视图;

图10是图7所示罩壳沿X-X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已连接引线端之后罩壳的底面视图;

图12为在可变电阻器实施例中使用的金属罩盖的平面图;

图13为图12所示金属罩盖的侧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金属罩盖沿XIV-XIV的剖面图;

图15是可变电阻器实施例中使用的适配架的前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适配器沿XVI-XVI的剖面图;

图17为图15所示适配架的平面图;

图18为在罩壳内容置第一旋动转子的可变电阻器的前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可变电阻器沿XIX-XIX线的剖视图;

图20是说明第一旋动转子旋转方向和端子号的视图;

图21为在罩壳内容置第二旋动转子的可变电阻器的前视图;

图22为图21所示可变电阻器沿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图23是说明第二旋动转子旋转方向和端子号的视图;

图24是说明可变电阻器弯折方法种类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旋动转子的平面图;

图26是图25中所示第一旋动转子沿XXVI-XXVI线的剖视图;

图27为图25所示第一旋动转子的底面视图;

图2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每个第一旋转转子和第二旋动转子 的主体的平面图;

图29是图28中所示主体沿XXIX-XXIX线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8所示的主体的底面视图;

图31为与图28所示主体组合的基片的底面视图;

图32是图31所示基板的剖视图;

图33是图28所示主体和图31所示基片相互组合的第一旋动转子的平 面图;

图34为图33所示第一旋动转子沿XXXIV-XXXIV线的剖视图;

图35是图33所示第一旋动转子的底面视图;

图36是常规可变电阻器的剖视图;

图37是说明常规可变电阻器弯折方法种类的示意图;

图38是说明可变电阻器端子号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可变电阻器的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器中采用的第一旋动转子 118基本上为一圆柱状,是由主体119和粘附在主体119下面的基片120构 成。在主体119上表面中心部分设有为转动工具用的一十字交叉槽121。围 绕十字交叉槽121设有基本造型为一圆弧的逸出槽122。此外,在逸出槽122 的预定位置接合设置一档123。在主体119上表面的外缘边缘部分设有一 阶形切口124。在主体119的底面上设有突出部119a和119b。

在基片120上设有一孔120a和一切口120b。它们的构形是分别与突出 部119a和199b的构形相一致的。通过将突出部分119a和119b配置入孔120a 和切口120b,防止了由于旋转在主体119和基片120之间的位移。此外,通 过网板印刷或转印在基片120的底面上设一马蹄形电阻体125。电阻体125 的两端部与内缘电极126和外缘电极127电连接。内缘电极126和外缘电极 127与蹄形电阻体125同轴。内缘电极126在基片120的中心部分为一圆形 部分,同时另一方面,外缘电极127在基片120的外缘部分为一圆弧形部分。

主体119和基片120是用陶瓷材料制作的,例如氧化铝或如聚苯撑硫的 阻热树脂,电阻体125是用金属陶瓷电阻或质电阻制作的。例如,如果主 体119及基片120的材料采用便宜的聚苯撑硫树脂或玻璃环氧树脂,而电阻 体125采用便宜的碳质电阻,那么可以降低可变电阻器的生产成本。

此外,如图4至图6所示,制备了一种具有一电阻体和内缘电极和外缘 电极的一第二旋动转子,电阻体和内缘电极、外缘电极设在相对于第一旋动 转子118将它们绕第一旋动转子118的轴旋转180°而与第一旋动转子118 的电阻体和电极相对称的位置。第二旋动转子138基本上为一圆柱状,并且 是由一主体139和粘附在该主体139底面的一基片140构成。在主体139上 表面的中心部分设置一供传动装置用的十字交叉槽141。围绕交叉槽141设 置基本造形为一圆弧形的逸出槽142。此外,在逸出槽142预定位置接合设 置一档块143。在主体139的上表面外缘边缘部设有一阶形切口144。在主体 139的底面上设有突出部139a和139b。

在基片140上设有一孔140a和一切口140b。它们的结构与突出部分139a 和139b的结构相一致。通过插入到孔140a和切口140b的突出部139a和139b, 防止了由于主体139和基片140的旋转在它们之间产生的位移。突出部 139a、139b及孔140a和切口140b的布置位置在对应于将第一旋动转子118 的突出部119a、119b及孔120b及孔120a和切口120b绕第一旋动转旋180° 所得的位置上。

此外,在基片140的底面上设置一马蹄形电阻体145。电阻体145的两 端部分别与内缘电极146和外缘电极147电连接。内缘电极146和外缘电极 147与马蹄形电阻体145同心。内缘电极146在基片140的中心部分有一圆 形部分,另一方面,外缘部电极147在基片140的部分外缘上有一圆弧部分。 电阻体145和电极146、147的布置位置在对应于将第一旋动转子118的电阻 体125和电极126、127绕第一旋动转子118的轴旋转180°所得到的位置上。

如图7至图10所示,罩壳2有一凹进部3。凹进部3的横截面成形为圆 环形与第一或第二旋动转子118、138的结构一致,从而设计的使容置在其中 的第一或第二旋动转子118、138可以平滑地旋转。还有,罩壳2的凹进部3 的深度被设定为使第一旋动转子118或第二旋动转子138的上表面。可以稍 高于罩壳2凹进部的上表面。这是为了使第一旋动转子118与金属罩盖30 间可靠地接触。从而减少第一旋动转子118的反转。

在罩壳2上表面四的每个角上开有一孔。罩壳2是由具有高阻热的聚 酰胺系尼龙。如尼龙46,热塑树脂如聚苯撑硫、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或液晶 聚合物,或热凝树脂如环氧树脂或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制成。尤其是,如果 使用聚苯撑硫树脂,可增强抗潮湿性。此外,热塑树脂的使用使罩壳对后面 所描述的一连接的接合更方便。

例如,滑动接触器9、10和11是插入模制在罩壳2的底部的,并且是部 分地从罩壳2的凹进部3的底表面暴露出。滑动接触器9至11是构制成致使 在图7中两点划线表示的它们的底部9b至11b在每个折回线L处折回,而且 每个折回底部折放在相应的余下的底部上,因此两层底部重量。由于这些底 部9b至11b的作用,使滑动接触器9至11的底面被盖住,确保了罩壳2内 部的密封。同时,在树脂模制罩壳2时,结合滑动接触器9至11的外周缘部 分,防止了融态树脂流到臂9a至11a表面上。防止了在臂上附着树脂,减化 了模制处理过程。

设在滑动接触器9、10和11的中间部分的各个臂9a、10a和11a从凹进 部3的底面突出。这些臂中每个都像一把梳子。臂9a至11a以它们的接触部 分A、B和C分别与电极126或146的圆部分,电极127或147的圆弧部分和 第一或第二旋动转子118或138的电阻体125或145接触。滑动接触器9至 11的外缘部分灌封在罩壳2内。在设置9a至11a的中间部分设置了基本为 L-形(或大致平U形)槽口9c至11c,通过设置这些槽口9c至11c,易于 制作梳状臂9a到11a,并且改善了臂9a至11a的弹性。

此外,滑动接触器9被设置为使图7中两点划线表示的用于引线端连接 的“区”9d在折线M处折回。引线端连接区9d是暴露在设于罩壳2底面的 引线端开孔5内(见图9和图10)。同样,滑动接触器10被设置成致使在 图7中用两点划线表示的用于引线连接的一区10d暴露在设于罩壳2底面的 引线端开孔6内。

从罩壳2的侧面延伸出的滑动接触器11的一引出或延伸部沿着罩壳2被 弯折,并且如图11所示,是按设在罩壳底面的导槽7以一预定轨道引出的。 因此,它的前端部被固定在罩壳2底面的中心部分。在这时,如图11所示, 在所描述的导槽7的部分两侧臂部被压紧。其结果,延伸部分11e可以牢固 地固定于罩壳2的底面,并防止被分离。此外,在其后的步骤中,将罩壳2 侧面延伸的滑动接触器9和10的延伸部分9e和10e切除。滑动接触器9至 10是用合金制作的。如具有弹性的金属,或如不锈样的金属板。

如图11所示,引线端15、16和17的横截面均是圆形的。引线端15和 16以它们的端面焊接至引线端连接区9d和10d,连接区9d和10d是暴露在 罩壳底面设置的引线端开孔5和6中,焊接是采用焊、阻焊、超声焊接或 其它技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引线端17以其端面焊接在罩壳2底面上设置 的延伸部分11e。尤其是,在采用阻焊或声波焊作为焊接方法的情况下, 在锡焊时所用的焊剂的清除变为不需要的。这就减少了生产成本。

如图12至图14所示,金属盖30的中心部设在一调节孔31,围绕孔31 设有标度36。标度36设在第一旋动转子118可旋转的范围内。此外,与孔 31相连设有一舌形档块收受部32。调节孔31的边缘部分通过弯折或卷边朝 向第一旋动转子118弯折和隆起。其结果,在进行调节时,转动工具的可插 入性得到提高,罩壳30自身的强度也增加,在将罩盖30固定之后其顶表面 的变形也得到预防,而且电阻体125、145或电极126、127或146、147和滑 动接触器9至11的接触部分A、B和C之间接触的可靠性也得到增强。

固定爪部分33是以绕调节孔31旋转180°对称的方式设在金属罩盖30 的四角上。因此,在罩壳2上固定金属罩盖30时,即使金属罩盖的固定方向 旋转了180°,金属罩盖30也能在可变电阻器功能上没有任何不同的情况下 固定在罩壳2上。固定爪部33的前端部33a被折回,在固定爪部33的宽度 方向两边设有突出部35。因此,金属罩盖30具有防止从罩壳2上脱落的功 能。此外,从固定爪部33的宽度方向看在其中间部设有一缝口34,其结果 是使对罩壳2的施力插入更容易,同时提高了固位保持力。金属盖30由诸如 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如图15至图17所示,适配架40实际选形象个字母“L”,并具有在其 上放置罩壳2的支座部41和一背板部50,支座部41上设有分别容置引线端 15、16和17的槽46、47和48。槽46至48的两端部设有用于引线端1 5至 17穿过的通孔43a和43b、44a和44b、及45a和45b。引线端15被插入穿 过通孔43a和43b中的一个,引线端16被插入穿过通孔45a和45b中的任一 个,引线端17被插入穿过通孔44a和44b中的任一个。因此,稳定地保持了 引线端间距的尺寸。此外,支座部41用超声波或类似方式熔合罩壳2的熔合 空间49a和49b。

在背板部50上设有分别容置弯折的引线端15、16和17的槽51、52和 53。适配架40是由具有高阻热聚酰胺系尼龙制成,如尼龙46或热塑树脂如 聚苯撑硫、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或液晶聚合物或类似物质。具体地说,通过 使用制作罩壳2的同样材料,改善了适配架和罩壳2之间的融合,其结果使 产生的结构强度增高。

在图19中示出的用于提供密封的O形环45是由橡胶制成的,它是被 容置在第一或第二旋动转子的阶形切口124或144,并起到罩盖30和罩壳2 的密封作用。例如,通过使用硬度为60°至70°的硅橡胶,能够减少在用转 动工具旋转调节时产生的第一或第二旋动转子118或138的侧向移动量。

上述的结构部件是按照下列程序组装的。也就是如图18和图19所示, 第一旋动转子118是以电阻体125和电极126和127分别与接触部分C、A 和B接触的方式容置在罩壳2的凹进部3中。接下来,在第一旋动转子118 的外缘部分124和罩壳之间插入O形环。此后,在罩壳2上盖上金属罩盖3 0,致使没有标度36的部分取向在与自罩壳2引出的端子11e方向相反的 方向上。其后,固定爪部33被施力插入罩壳2的孔4中。因此,金属罩盖 30以第一旋动转子118被封闭在凹进部3内的状态牢固地固定在罩壳2 上。这样的结果,罩壳被密封了,使用树脂的常规密封操作可以被省略。并 减少了组装步骤。此外,电阻体125和电极126、127与它们相对应 的接触部分A至C间接触部分的位移得到抑制,从而稳定了电阻值的设定。

接下来,沿着罩壳2的后表面将引线端15至17初步弯折,且它们的 前端部以基本上与罩壳2侧面垂直的方向伸出。此外,在沿罩壳2的侧面弯 折后以致有各种所需要的端子间距尺寸后,引线端在基本上与罩壳2侧面垂 直的方向上接受第二次弯折,然而,第二弯折仅是对需要弯折的引线端进行 的。此后,将引线端15至17插入与所需要的端子间距相对应的通孔43a 至45b中,因此,罩壳2被安置在适配架40上。图18和图19示出了引 线端15、16和17分别被插入适配架40的通孔43b、45b和44b的一 罩壳。从其侧引出引线端15至17前端部的罩盖2的侧面和适配架40通 过熔合空间49a和49b由超声波焊或类似方式熔合在一起。因此,在罩壳2 和适配架40接合中不需要设置用于将罩壳2和适配架40接合的接合部 分。这就使罩壳2和适配架40结构上都能很简单。

已用上述方式组装的一可变电阻器61是一侧面调节型可变电阻器。也 就是,转动工具的前端即是按图19中所示箭头指示方向作用到第一旋动转 子118的供驱动所用的十字交叉槽121从而将第一旋动转子118旋 转。通过这种旋转,接触部分C与电阻体125形成滑动接触,接触部分A 与内缘电极126形成滑动接触,接触部分B与外缘电极127形成滑动接 触,以产生端子15和17之间电阻值和端子16和17之间电阻值的变 化。

现将参照图20说明改变第一转子118电阻值和端子号之间的关系。 例如,为使与内缘电极126形成滑动接触的接触部分A和与电阻体125 形成滑动接触的接触部分C之间的电阻值变小,第一旋动转子118必须以 箭头E指示的方向旋转。当对图38运用这种关系时,接触部分A对应于1 号端子,所以与接触部分A连接的引线端16是1号端子。此外,与余下接 触部分B连接的引线端15是3号端子。应看到设在固定在罩壳2上金属盖 上的档块容置部32是被定位在第一旋动转子118上设的逸出槽122 内。此档块容置部32控制了设在第一旋动转子118上的档块123,以 调整第一旋动转子118的旋转角度。

第二旋动转子138也是类似地容置在罩壳2的凹进部3内。也就是 说,如图21和22所示,第二旋动转子138是以电阻体145和电极1 46和147分别与接触部分C、A和B接触的方式容置在罩壳2的凹进部 3中。接着,在第二旋动转子138的外缘边部144和罩壳2之间的间隙 内插入O形环。此后,金属罩盖30相对于第一旋动转子118的金属罩盖 30旋转180°并以上述的相同方式盖在罩壳2上。其后,将固定爪部33 用力插入罩壳2的孔4中。因此,金属罩盖30以第二旋动转子138被封 闭在凹进部3的状态牢固地固定在罩壳2上。

接下来,沿着罩壳2的背面对引线端15至17进行初始弯折,且它们 的前端部以基本上与罩壳2的侧面相垂直的方向伸出,该伸出方向与使用第 一旋动转子118所进行的组装中的伸出方向相同。此外,在已沿罩壳2的 侧面弯折以致具有各种所需要的端子间距尺寸之后,在基本上与罩壳2的侧 面垂直的方向对引线端进行第二次弯折,然而,第二次弯折仅是对相应的需 要弯折的引线端进行。此后,引线端15至17被插入与所需端子间距对应 的适配架40的通孔43a至45b中。从而使罩壳2被安置在适配架40上, 图21和图22示出了引线端15、16和17分别插入适配架40的通孔 43b、45b和44b的情况。从其侧引出线端15至17前端部的侧面和适配 架40通过熔合间隙49a和49b用超声波焊或类似方式熔合在一起。这里, 其中容置第二旋动转子138的罩壳2始终是以其侧面与适配架40熔接 的,这与其中容置第一旋动转子118的罩壳2与适配架40的熔合相同。 这使得罩壳2和适配架40结构上可变得简单,这降低了包括用个罩壳2和 适配架40的模具在内的部件成本。

可变电阻器71是以上述方式组装的侧面调整可变电阻器,也就是,驱 动工具的前端部从图2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作用到第二旋动转子138的供 驱动工具用的十字交叉槽141从而以旋转第二旋动转子138。通过这种 旋转,接触部分C与电阻体145形成滑动接触,接触部分A与内缘电极1 46形成滑动接触,接触部分B与外缘电极147形成接触,从而产生端子 15和17之间电阻值和端子16和17之间电阻值的改变。

现将参照图23说明改变第二旋动转子138电阻值和端子号之间的关 系,这是以与上面所述的第一旋动转子118情形相同的方式说明的。例如, 为了使与内缘电极146形成滑动接触的接触部A和与电阻体145形成滑 动接触的接触部分C之间的电阻值小,第二旋动转子138是以箭头F指示 的方向旋转。从这个方向看上去,接触部分A对应于3号端子,所以与接触 部分A连接的引线端16是3号端子。此外,与余下接触部分连接的引线端 15是1号端子。

如图24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电阻器61和71中,引线端1 5至17的初始弯折是以相同方向进行的。引线端的后续弯折是以三种方法 进行。如图20和23所说明的,通过适当地结合两种旋动转子,1号端子 可以与3号端子互换,即,第一旋动转子118和第二旋动转子138用同 一种罩壳,即罩壳2。此外,引线端15至17的初次弯折的方法从常规的 两种弯折操作减少到一种。引线端15至17弯折的方向由常规的六种弯折 操作减至三种。其结果,简化了组装和弯折步骤,从而使侧面调整型可变电 阻器的生产和控制更容易,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率。

根据第一旋动转子118和第二旋动转子138中选用的一个,金属罩 壳被旋转180°固定的原因是为了调整每个第一旋动转子118和第二旋 动转子138中的旋转范围,从而确保正与接触部分A、B和C滑动接触的 电阻体125或145、内缘电极126或146和外缘电极127或14 7不从它们限定的滑动范围与接触部分A、B和C脱开。

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器不限定于上面的实施例,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思想 和范围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改变的。

虽然在上面实施例描述中滑动接触器和引线端各是一分立部件,但是也 可以将滑动接触器延伸出伸出部分,使该伸出部分作为一引线端。

还有,该装置可设计为将外缘电极127或147、或内缘电极126 或146仅对电阻体125或145的任何一个端部电连接。

此外,第一和第二旋动转子中每个都可不由其表面设有电阻体和电极的 基片和主体构成,它们每一个都可以是如图25至27中所示的旋动转子1 50那样的转子。此旋动转子150表示第一旋动转子,且第二旋动转子是 相似的。旋动转子150基体形状像个圆柱体,并且具有由树脂或陶瓷构成 的绝缘结构。在旋动转子150上表面中心部设有供转动工具用的十字交叉 槽151。围绕十字交叉槽设有基本上为一圆弧的逸出槽151。此外,一 档块153被设在逸出槽152的一规定位置上,在旋动转子150上表面 的外缘边部设有一阶形切口。在旋动转子150的底面上同心构成一马蹄形 电阻体155、内缘电极156和外缘电极157。

还有,虽然上面所述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旋动转子必须制备其表面上设 有电阻体和电极的两种基片和主体,但使用如图28和图30所示的主体1 60能使第一和第二旋动转子的结构是有共同的主体,从而能减少所用部件 的数量。也就是,在主体160上表面的中心部位设置供驱动工具使用的上 字交叉槽161。围绕十字交叉槽161设置基本上为圆弧形的逸出槽16 2。此外,在逸出槽162的规定位置一档块163。在主体160上表面 外缘边部设置一阶形切口164,在主体160下表面外缘边部等间隔的设 置引导突出部165a、165b、165c和165d。

如图31和32所示,,在基片170的外缘边部设置了切口174a、 174b、174c和174d,它们的构形是与引导突出部165a至16 5d相一致的。通过由引导突出部165a至165d紧固基片170,由 于主体160和基片170旋转在它们之间造成的位移,得到防止。此外, 在基片170的下表面上设置一马蹄形电阻体171。电阻体171的两端 部与内缘电极172和外缘电极173电连接。内缘电极172和外缘电极 173与马蹄形电阻体171是同心构成的。内缘电极172在基片170 的中心部具有一圆形部分,而另一方面在基片170的外缘部分外缘电极1 73具有一圆弧部分。

如图33至图35所示,通过将基片170接合到主体160的底面构 成第一旋动转子。此外,通过将与主体160相同的一主体和其表面上设有 与171、172和173相对称的电阻体和电极的基片接合,则构成了第 二旋动转子。

从前面的描述可清楚地认识到,根据本发明,通过选择其上设有电阻体 和电极的第一旋动转子和其上设置的电阻体和电极是在将第一旋动子的电阻 体和电极旋转180°所获得的第二旋动转子中的一个,及将选择的旋动转 子容置在罩壳中,端子号可以改变且端子的初次弯折可由常规的两种弯折操 作减至一种弯折操作。因此,使侧面调整型可变电阻的生产和控制更容易方 便,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率。

还有,由于罩盖有等间隔设置的固定爪,所以当罩盖被固定在罩盖上时, 罩盖也可以是以没有任何功能差别的与另一种方式成180°的固定方向固 定。此外,一种罩盖可通用地固定在容置第一旋动转子罩壳和容置第二旋动 转子的罩壳上,从而减少了使用部件的数量,此外,由于罩盖是被制成通过 牢固固定在罩壳上以密封罩壳的,因此能够省略常规的使用树脂的密封操 作,从而减少了组装步骤的数量。

还有,由于固定爪的前端部被折回,此外,在这些固定爪部上设有缝口 接合部分,从而使罩盖的这些固定爪部能被施力插入设在罩壳上的开口内, 因此可以增强防止脱落的作用,还有,通过进行调节孔边缘朝旋动转子的弯 折或卷边,在调节时转动工具的可插入性得到提高,罩盖自身的强度得到增 强,防止了固定罩盖之后罩盖顶面的变形,且提高了电阻体或电极和滑动器 接触部分之间接触的可靠性。

此外,通过用于维持端子间距尺寸的适配架,使端子间距尺寸可以维持 在一稳定状态。

上述所述的实施例从各方面对本发明给予了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 制。因此,本发明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说是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形式的。但所有 的这些改变形式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电阻变送器 2020-05-12 738
可变电阻 2020-05-11 607
可变电阻器 2020-05-12 20
可变阻尼阀 2020-05-13 948
可变电阻 2020-05-11 559
可变电阻 2020-05-11 554
可变电阻器 2020-05-13 420
电阻应变片 2020-05-12 622
可变电阻器 2020-05-12 978
变阻器 2020-05-11 65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