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应力 / 剪切应力 / 一种冷轧带材残余应力的预报方法

一种冷轧带材残余应的预报方法

阅读:1发布:2021-08-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冷轧带材残余应的预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冷轧 带材残余应 力 预报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1、收集 轧制 工艺参数;2、对出口 横向位移 系数进行优化;3、计算带材入口和出口速度横向分布;4、计算入口、出口平均速度;5、计算带材入口、出口张 应力 分布 及计算误差;6、采用松弛因子法更新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7、计算出口残余应力横向分布值。本 发明 既考虑入、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不均对入、出口速度横向分布的影响,又考虑入、出口速度横向分布不均对入、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的影响,符合基本的轧制原理,残余应力预报结果更加精确。,下面是一种冷轧带材残余应的预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冷轧带材残余应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
a、收集轧制工艺参数,主要包括:轧制速度vr、带材剪切变形抗力ks、来料厚度 出口厚度 来料宽度B、平均摩擦应力 变形区长度l、带材弹性模量E、带材泊松比v、入口平均张应力 出口平均张应力 来料厚度横向分布0次项系数B0、2次项系数B2与4次项系数B4,出口厚度横向分布0次项系数b0、2次项系数b2与4次项系数b4,来料残余应力分布系数0次项系数a0、2次项系数a2与4次项系数a4,计算允许误差ε,松弛因子θ;
b、根据轧制基本理论将轧制功率N表示为带材轧制工艺参数与出口横向位移1次项系数u1、3次项系数u3与5次项系数u5的函数,表示为:

根据轧制功率最小原理,对出口横向位移1次项系数u1、3次项系数u3与5次项系数u5进行优化,具体包括:
b1、令i=1,u3=0,u5=0;
b2、令x0=-0.2,x3=0.2;
b3、令x1=x0+0.382(x3-x0),u1=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
b4、令x2=x0+0.618(x3-x0),u1=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
b5、令j=1;
b6、判断f2b7、令x0=x1,x1=x2,x2=x0+0.618(x3-x0),f1=f2,u1=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转入b9;
b8、令x3=x2,x2=x1,x1=x0+0.382(x3-x0),f2=f1,u1=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转入b9;
b9、判断j≤15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j=j+1,转入b6,否则转入b10;
b10、判断f2b11、令x0=-0.2,x3=0.2;
b12、令x1=x0+0.382(x3-x0),u3=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
b13、令x2=x0+0.618(x3-x0),u3=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
b14、令j=1;
b15、判断f2b16、令x0=x1,x1=x2,x2=x0+0.618(x3-x0),f1=f2,u3=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转入b18;
b17、令x3=x2,x2=x1,x1=x0+0.382(x3-x0),f2=f1,u3=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转入b18;
b18、判断j≤15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j=j+1,转入b15,否则转入b19;
b19、判断f2b20、令x0=-0.2,x3=0.2;
b21、令x1=x0+0.382(x3-x0),u5=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
b22、令x2=x0+0.618(x3-x0),u5=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
b23、令j=1;
b24、判断f2b25、令x0=x1,x1=x2,x2=x0+0.618(x3-x0),f1=f2,u5=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转入b27;
b26、令x3=x2,x2=x1,x1=x0+0.382(x3-x0),f2=f1,u5=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转入b27;
b27、判断j≤15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j=j+1,转入b24,否则转入b28;
b28、判断f2b29、判断i≤1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b2,否则转入c;
c、初始化入口、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具体包括:
c1、给定高斯点系数ga1=5/9,ga2=8/9,ga3=5/9,给定高斯点归一化坐标 gt2=0,
c2、令i=1;
c3、计算与高斯点对应的归一化坐标yi=(gti+1)/2;
c4、令入口张应力横向分布
c5、令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
c6、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c3;否则令j=1,转入d;
d、计算带材入口和出口速度横向分布,具体如下:
d1、令i=1;
d2、计算带材入口厚度横向分布值 带材出口厚度横向 分布值
d3、计算中性点分布值

式中μ为摩擦系数
d4、计算中性点厚度横向分布值hni=h1i+(h0i-h1i)(xni/l-1)2;
d5、计算中性点平均厚度横向分布值
d6、计算中性点厚度对轧制方向导数的横向分布值
h′ni=2(h0i-h1i)(xni/l-1)/l2;
d7、计算出口横向位移对带材宽度方向一阶导数的分布值
u′i=2/B(u1+3u3y2+5u5y4);
d8、计算出口横向位移对带材宽度方向二阶导数的分布值
u″i=(2/B)2(6u3y+20u5y3);
d9、计算中间变量
d10、计算带材出口速度横向分布值

d11、计算带材入口速度横向分布值
d12、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d2;否则转入e;
e、根据高斯积分原理,计算入口、出口平均速度,具体如下:
e1、令i=1,临时变量v0=0,临时变量v1=0;
e2、计算v0=v0+gaiv0i,v1=v1+gaiv1i;
e3、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e2;否则转入e4;
e4、计算入口平均速度 出口平均速度
f、计算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及计算误差,具体如下:
f1、令error=0,i=1;
f2、计算出口张应力分布值
f3、计算入口张应力分布值

f4、计算误差
f5、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f2,否则令  转入
g;
g、判断error<ε或者j>10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进入k,否则进入h;
h、更新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具体如下:
h1、令i=1;
h2、令
h3、令
h4、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h2,否则转入h5;
h5、令j=j+1,转入d;
k、计算出口残余应力横向分布值,具体如下:
k1、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出口张应力分布值进行拟合,得到出口张应力分布2次项系数x2与4次项系数x4,计算出口张应力分布0次项系数 
k2、令i=0,给定需要计算残余应力分布值的点数num;
k3、计算归一化坐标yi=-1+2i/(num-1);
k4、出口残余应力横向分布值
k5、判断i

说明书全文

一种冷轧带材残余应的预报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轧带材残余应力的预报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冷轧带材属于高端产品,以其高性能、高精度的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和电子等工业制造部。冷带材轧制过程通常要施加较大的前、后张力,板形缺陷很难表现出来,一般以轧制方向宏观残余应力的横向(宽度方向)分布作为板形衡量指标。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允许进行破坏性钻孔,并且由于带材是运动的,其残余应力的测量无法采用常见的小孔应力释放法与X射线衍射法,而采用板形仪通过测量张应力横向分布的方法间接测量残余应力。
[0003] 根据轧制基本理论,不均匀的张应力会导致轧制压力、中性点以及前、后滑沿宽度方向不均,最终表现为带材在变形区入、出口的速度与延伸率横向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而速度的横向不均又会产生附加的张应力,延伸率的横向分布不均则直接导致残余应力,因此在变形区入、出口处,残余应力、张应力、速度三者是相互耦合的关系。而目前冷轧带材残余应力预报普遍不考虑张力与速度相互作用机制,势必造成残余应力计算精度的降低,最终造成板形控制精度的降低。
[00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残余应力预报精度的冷轧带材残余应力的预报方法。本发明主要是根据轧制功率最小原理,采用优化算法对出口横向位移的1次项、3次项与5次项系数进行优化,以之为基础,考虑张力与速度相互作用机制,采用基于松弛因子的迭代算法对带材出口残余应力进行预报。
[0005] 本发明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
[0006] a、收集轧制工艺参数,主要包括:轧制速度vr、带材剪切变形抗力ks、来料厚度出口厚度 来料宽度B、平均摩擦应力 变形区长度l、带材弹性模量E、带材泊松比v、入口平均张应力 出口平均张应力 来料厚度横向分布0次项系数B0、2次项系数B2与4次项系数B4,出口厚度横向分布0次项系数b0、2次项系数b2与4次项系数b4,来料残余应力分布系数0次项系数a0、2次项系数a2与4次项系数a4,计算允许误差ε,松弛因子θ;
[0007] b、根据轧制基本理论将轧制功率N表示为带材轧制工艺参数与出口横向位移1次项系数u1、3次项系数u3与5次项系数u5的函数,表示为:
[0008]
[0009] 根据轧制功率最小原理,对出口横向位移1次项系数u1、3次项系数u3与5次项系数u5进行优化,具体包括:
[0010] b1、令i=1,u3=0,u5=0;
[0011] b2、令x0=-0.2,x3=0.2;
[0012] b3、令x1=x0+0.382(x3-x0),u1=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
[0013] b4、令x2=x0+0.618(x3-x0),u1=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
[0014] b5、令j=1;
[0015] b6、判断f2
[0016] b7、令x0=x1,x1=x2,x2=x0+0.618(x3-x0),f1=f2,u1=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转入b9;
[0017] b8、令x3=x2,x2=x1,x1=x0+0.382(x3-x0),f2=f1,u1=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转入b9;
[0018] b9、判断j≤15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j=j+1,转入b6,否则转入b10;
[0019] b10、判断f2
[0020] b11、令x0=-0.2,x3=0.2;
[0021] b12、令x1=x0+0.382(x3-x0),u3=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
[0022] b13、令x2=x0+0.618(x3-x0),u3=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
[0023] b14、令j=1;
[0024] b15、判断f2
[0025] b16、令x0=x1,x1=x2,x2=x0+0.618(x3-x0),f1=f2,u3=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转入b18;
[0026] b17、令x3=x2,x2=x1,x1=x0+0.382(x3-x0),f2=f1,u3=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转入b18;
[0027] b18、判断j≤15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j=j+1,转入b15,否则转入b19;
[0028] b19、判断f2
[0029] b20、令x0=-0.2,x3=0.2;
[0030] b21、令x1=x0+0.382(x3-x0),u5=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
[0031] b22、令x2=x0+0.618(x3-x0),u5=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
[0032] b23、令j=1;
[0033] b24、判断f2
[0034] b25、令x0=x1,x1=x2,x2=x0+0.618(x3-x0),f1=f2,u5=x2,计算轧制功率N,令f2=N,转入b27;
[0035] b26、令x3=x2,x2=x1,x1=x0+0.382(x3-x0),f2=f1,u5=x1,计算轧制功率N,令f1=N,转入b27;
[0036] b27、判断j≤15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j=j+1,转入b24,否则转入b28;
[0037] b28、判断f2
[0038] b29、判断i≤1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b2,否则转入c;
[0039] c、初始化入口、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具体包括:
[0040] c1、给定高斯点系数ga1=5/9,ga2=8/9,ga3=5/9,给定高斯点归一化坐标 gt2=0,
[0041] c2、令i=1;
[0042] c3、计算与高斯点对应的归一化坐标yi=(gti+1)/2;
[0043] c4、令入口张应力横向分布
[0044] c5、令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
[0045] c6、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c3;否则令j=1,转入d;
[0046] d、计算带材入口和出口速度横向分布,具体如下:
[0047] d1、令i=1;
[0048] d2、计算带材入口厚度横向分布值 带材出口厚度横向分布值
[0049] d3、计算中性点分布值
[0050]
[0051] d4、计算中性点厚度横向分布值hni=h1i+(h0i-h1i)(xni/l-1)2;
[0052] d5、计算中性点平均厚度横向分布值
[0053] d6、计算中性点厚度对轧制方向导数的横向分布值
[0054] h′ni=2(h0i-h1i)(xni/l-1)/l2;
[0055] d7、计算出口横向位移对带材宽度方向一阶导数的分布值
[0056] u′i=2/B(u1+3u3y2+5u5y4);
[0057] d8、计算出口横向位移对带材宽度方向二阶导数的分布值
[0058] u″i=(2/B)2(6u3y+20u5y3);
[0059] d9、计算中间变量
[0060] d10、计算带材出口速度横向分布值
[0061]
[0062] d11、计算带材入口速度横向分布值
[0063] d12、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d2;否则转入e;
[0064] e、根据高斯积分原理,计算入口、出口平均速度,具体如下:
[0065] e1、令i=1,临时变量v0=0,临时变量v1=0;
[0066] e2、计算v0=v0+gaiv0i,v1=v1+gaiv1i;
[0067] e3、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e2;否则转入e4;
[0068] e4、计算入口平均速度 出口平均速度
[0069] f、计算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及计算误差,具体如下:
[0070] f1、令error=0,i=1;
[0071] f2、计算出口张应力分布值
[0072] f3、计算入口张应力分布值
[0073]
[0074] f4、计算误差
[0075] f5、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f2,否则令 转入g;
[0076] g、判断error<ε或者j>10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进入k,否则进入h;
[0077] h、更新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具体如下:
[0078] h1、令i=1;
[0079] h2、令
[0080] h3、令
[0081] h4、判断i<3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令i=i+1,转入h2,否则转入h5;
[0082] h5、令j=j+1,转入d;
[0083] k、计算出口残余应力横向分布值,具体如下:
[0084] k1、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出口张应力分布值进行拟合,得到出口张应力分布2次项系数x2与4次项系数x4,计算出口张应力分布0次项系数 
[0085] k2、令i=0,给定需要计算残余应力分布值的点数num;
[0086] k3、计算归一化坐标yi=-1+2i/(num-1);
[0087] k4、出口残余应力横向分布值
[0088] k5、判断i
[008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90] 既考虑入、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不均对入、出口速度横向分布的影响,又考虑入、出口速度横向分布不均对入、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的影响,符合基本的轧制原理,残余应力预报结果更加精确。附图说明
[0091] 图1是本发明计算总体流程图
[0092] 图2是本发明步骤b的计算流程图;
[0093] 图3是本发明步骤d的计算流程图;
[009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计算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图;
[009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计算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6] 实施例1
[0097] 一种冷轧带材残余应力的预报方法,采用某冷轧机实际轧制条件对带材残余应力进行预报,其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在步骤a中,收集轧制工艺参数,具体包括:轧制速度vr=1mm/s,带材剪切变形抗力ks=216.92MPa,来料厚度 出口厚度来料宽度B=150mm,平均摩擦应力  变形区长度l=
3.779mm,带材弹性模量E=98000MPa,带材泊松比v=0.365,入口平均张应力
出口平均张应力 来料厚度横向分布0次项系数B0=
0.613565mm、2次项系数B2=0.003495mm、4次项系数B4=-0.007628mm,出口厚度横向分布0次项系数b0=0.42645mm、2次项系数b2=-0.0024655mm、4次项系数b4=-0.007883mm,来料残余应力分布系数0次项系数a0=-12MPa、2次项系数a2=0、4次项系数a4=60Mpa,计算允许误差ε=5MPa;松弛因子θ=0.001;
[0098] 随后,如图2所示,在步骤b中,根据轧制功率最小原理,对出口横向位移1次项系数u1、3次项系数u3与5次项系数u5进行优化,令i=1,首先对1次项系数进行优化,优化后u1=0.00660834mm,然后对3次项系数进行优化,优化后u3=0.0612408mm,最后对5次项系数进行优化,优化后u5=0.0457901mm,判断i≤10成立,所以令i=i+1,重新按照顺序对1次项系数u1、3次项系数u3与5次项系数u5进行优化,直到i≤10条件不满足为止,最终优化得到的1次项系数u1=-0.101665mm、3次项系数u3=0.0603346mm、5次项系数u5=0.16357mm;
[0099] 随后,在步骤c中,计算得到与三个高斯点对应的归一化坐标y1=0.112702mm、y2=0.5mm、y3=0.887298mm,与之对应的入口张应力分布初始值σ01=26.473MPa、σ02=
26.473MPa、σ03=26.473MPa,出口张应力分布初始值σ11=54.8204MPa、σ12=54.8204MPa、σ13=54.8204MPa,并令j=1;
[0100] 随后,如图3所示,在步骤d中,计算带材入口和出口速度横向分布,得到与三个高斯点对应的带材入口厚度横向分布值h01=0.613608mm、h02=0.613962mm、h03=0.611588mm,带材出口厚度横向分布值h11=0.426417mm、h12=0.425341mm、h13=
0.419623mm,中性点坐标分布值 xn1=2.39509mm、xn2=2.3994mm、xn3=2.41079mm,中性点厚度横向分布值hn1=0.451521mm、hn2=0.45048mm、hn3=0.444786mm,中性点平均厚度横向分布值 中性点厚度对轧制
方向导数的横向分布值h′n1=-0.03628、h′n2=-0.0364434、h′n3=-0.0367834,出口横向位-5
移对带材宽度方向一阶导数的分布值u′1=-0.00132312、u′2=-7.06457×10 、u′3=
0.00730365,出口横向位移对带材宽度方向二阶导数的分布值u″1=8.08566×10-6mm-1、u″2=0.0001mm-1、u″3=0.00046338mm-1,中间变量u′n1=-0.00114568、u′n2=-6.12303×10-5、u′n3=0.00634626,带材出口速度横向分布值v11=1.05889m/s、v12=1.05894m/s、v13=
1.05878m/s,带材入口速度横向分布值v01=0.734883m/s、v02=0.733559m/s、v03=
0.731756m/s;
[0101] 随后,在步骤e中,根据高斯积分原理,计算入口、出口平均速度,得到入口平均速度 出口平均速度
[0102] 随后,在步骤f中,计算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及计算误差,得到与三个高斯点对应的出口张应力分布值入口张应力分布值 误
差error=128.729Mpa,由于error>5Mpa并且j<100,所以迭代没有收敛,进入h;
[0103] 随后,在步骤h中,采用松弛因子法更新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得到与三个高斯点对应的出口张应力分布值σ11=54.8197MPa、σ12=54.8143MPa、σ13=54.8309MPa,入口张应力分布值σ01=26.6856MPa、σ02=26.4852MPa、σ03=26.2407MPa,转入d继续迭代,直到步骤f中的收敛条件满足时则从步骤f直接进入步骤k;
[0104] 随后,在步骤k中,计算出口残余应力横向分布值,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出口张应力分布2次项系数x2=-493.817MPa、4次项系数x4=279.6MPa,计算得到出口张应力分布0次项系数x0=163.506MPa,给定需要计算残余应力分 布值的点数num=11,计算得到归一化坐标yi=-1+i/20(i=0~10),相应的残余应力计算值为σr0=-105.531MPa、σr1=-92.8329MPa、σr2=-32.8523MPa、σr3=36.8326MPa、σr4=89.3802MPa、σr5=108.686MPa、σr6=89.3802MPa、σr7=36.8326MPa、σr8=-32.8523MPa、σr9=-92.832MPa、σr10=-105.531MPa,计算结束。计算得到的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如图4所示。
[0105] 实施例2
[0106] 采用某冷轧机实际轧制条件对带材残余应力进行预报,首先在步骤a中,收集轧制工艺参数,具体包括:轧制速度vr=1mm/s,带材剪切变形抗力ks=234.07MPa,来料厚度出口厚度 来料宽度B=150mm,平均摩擦应力变形区长度l=3.761mm,带材弹性模量E=98000MPa,带材泊松比v=
0.365,入口平均张应力 出口平均张应力 来料厚度横
向分布0次项系数B0=0.644573mm、2次项系数B2=0.002011mm、4次项系数B4=-
0.004958mm,出口厚度横向分布0次项系数b0=0.465mm、2次项系数b2=-0.0096629mm、4次项系数b4=-0.0002126mm,来料残余应力分布系数0次项系数a0=-12MPa、2次项系数a2=0、
4次项系数a4=60Mpa,计算允许误差ε=5MPa;松弛因子θ=0.001;
[0107] 随后,在步骤b中,根据轧制功率最小原理,对出口横向位移1次项系数u1、3次项系数u3与5次项系数u5进行优化,令i=1,首先对1次项系数进行优化,优化后u1=0.00660834mm,然后对3次项系数进行优化,优化后u3=0.061576mm,最后对5次项系数进行优化,优化后u5=0.040306mm,判断i≤10成立,所以令i=i+1,重新按照顺序对1次项系数u1、3次项系数u3与5次项系数u5进行优化,直到i≤10条件不满足为止,最终优化得到的1次项系数u1=-0.106634mm、3次项系数u3=0.0787178mm、5次项系数u5=0.150673mm;
[0108] 随后,在步骤c中,计算得到与三个高斯点对应的归一化坐标y1=0.112702mm、y2=0.5mm、y3=0.887298mm,与之对应的入口张应力分布初始值σ01=41.9942MPa、σ02=
41.9942MPa、σ03=41.9942MPa,出口张应力分布初始值σ11=50.3462MPa、σ12=50.3462MPa、σ13=50.3462MPa,并令j=1;
[0109] 随后,在步骤d中,计算带材入口和出口速度横向分布,得到与三个高斯 点对应的带材入口厚度横向分布值h01=0.644562mm、h02=0.64473mm、h03=0.643047mm,带材出口厚度横向分布值h11=0.464877mm、h12=0.462571mm、h13=0.457261mm,中性点坐标分布值xn1=2.41372mm、xn2=2.42102mm、xn3=2.43217mm,中性点厚度横向分布值hn1=0.487935mm、hn2=0 .485694mm、hn3=0 .480453mm,中性点平均厚度横向分布值 中性点厚度对轧制方向导数
的横向分布值h′n1=-0.0342288、h′n2=-0.0345122、h′n3=-0.0349064,出口横向位移对带材宽度方向一阶导数的分布值u′1=-0.0013017、u′2=-6.8045×10-6、u′3=0.00728339,出-5 -1 -1
口横向位移对带材宽度方向二阶导数的分布值u″1=1.023×10 mm 、u″2=0.0001mm 、u″3=0.0004487mm-1,中间变量u′n1=-0.00120306、u′n2=-5.94×10-6、u′n3=0.00637418,带材出口速度横向分布值v11=1.04963m/s、v12=1.04983m/s、v13=1.04961m/s,带材入口速度横向分布值v01=0.755981m/s、v02=0.753213m/s、v03=0.751798m/s;
[0110] 随后,在步骤e中,根据高斯积分原理,计算入口、出口平均速度,得到入口平均速度 出口平均速度
[0111] 随后,在步骤f中,计算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及计算误差,得到与三个高斯点对应的出口张应力分布值入口张应力分布值 误
差error=175.214Mpa,由于error>5Mpa并且j<100,所以迭代没有收敛,进入h;
[0112] 随后,在步骤h中,采用松弛因子法更新带材入口、出口张应力分布,得到与三个高斯点对应的出口张应力分布值σ11=50.3551MPa、σ12=50.3336MPa、σ13=50.3573MPa,入口张应力分布值σ01=42.3412MPa、σ02=41.9295MPa、σ03=41.7508MPa,转入d继续迭代,直到步骤f中的收敛条件满足时则从步骤f直接进入步骤k;
[0113] 随后,在步骤k中,计算出口残余应力横向分布值,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 得到出口张应力分布2次项系数x2=-1172.72MPa、4次项系数x4=993.511MPa,计算得到出口张应力分布0次项系数x0=242.552MPa,给定需要计算残余应力分布值的点数num=11,计算得到归一化坐标yi=-1+i/20(i=0~10),相应的残余应力计算值为σr0=12.9928MPa、σr1=-151.396MPa、σr2=-101.216MPa、σr3=30.0038MPa、σr4=146.887MPa、σr5=192.206MPa、σr6=146.887MPa、σr7=30.0038MPa、σr8=-101.216MPa、σr9=-151.396MPa、σr10=12.9928MPa,计算结束。计算得到的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如图5所示。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