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应力 / 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和运筋方法

一种悬浇桥梁预应筋的运筋架和运筋方法

阅读:621发布:2023-01-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悬浇桥梁预应筋的运筋架和运筋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悬浇 桥梁 预应 力 筋的运筋架和运筋方法,保证了工程 质量 ,提高了施工效率。一种悬浇桥梁预 应力 筋的运筋架,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架体,架体的两 侧壁 之间安装有若干滚轴,用于对预应力筋提供滚动 支撑 ,架体的下方设有行走轮,架体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两用条形件;行走状态时,两用条形件位于架体的上方呈 水 平状态,两用条形件的自由端通过架体两侧上部分别设置的行走状态卡扣固定,两用条形件对应滚轴的侧面上设有弧形 橡胶 垫,弧形橡胶垫与滚轴之间形成压紧固定预应力筋的空间;固定状态时,两用条形件位于架体的两侧呈竖直状态,两用条形件的下端位于行走轮下方,并通过架体两侧下部分别设置的固定状态卡扣固定,用于支撑架体。,下面是一种悬浇桥梁预应筋的运筋架和运筋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悬浇桥梁预应筋的运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两侧壁之间安装有若干滚轴,用于对预应力筋提供滚动支撑,所述架体的下方设有行走轮,所述架体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两用条形件;
行走状态时,所述两用条形件位于架体的上方呈平状态,两用条形件的自由端通过架体两侧上部分别设置的行走状态卡扣固定,所述两用条形件对应滚轴的侧面上设有弧形橡胶垫,所述弧形橡胶垫与滚轴之间形成压紧固定预应力筋的空间;固定状态时,所述两用条形件位于架体的两侧呈竖直状态,两用条形件的下端位于行走轮下方,并通过架体两侧下部分别设置的固定状态卡扣固定,用于支撑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其特征在于:行走状态卡扣包括铰接于架体且呈“匚”型的运动件,以及固定在架体上对应运动件设置的固定件,所述运动件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运动件的半包围空间为两用条形件的定位空间,运动件的自由端设有定钩;
行走状态时,锁定钩钩住固定件对两用条形件定位;固定状态时,锁定钩脱离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采用废旧筋折弯而成,所述固定件采用锚固螺栓,且锚固在架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状态卡扣包括铰接于架体的第一卡子、第二卡子以及锚固件,所述第一卡子呈“匚”型,所述第一卡子的半包围空间为两用条形件的定位空间,所述第二卡子位于第一卡子的一侧,用于卡住第一卡子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卡子的自由端设有定位槽,所述锚固件用于穿过定位槽锚固在架体上,卡住第二卡子的自由端,进而锁定两用条形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子由废旧钢筋折弯而成,所述第二卡子采用废旧钢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两用条形件采用废旧槽钢制成,所述滚轴由废旧钢管内穿废旧钢筋制成,废旧钢管内的废旧钢筋的两端焊接固定在架体内侧。
7.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运筋架,运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个运筋架按运输路径设置,且对应悬浇桥梁上的障碍物设置,然后将预应力筋安放在运筋架上,预应力筋在运筋架的支撑下越过障碍物,其中,位于预应力筋末端的运筋架设定为行走状态,行走状态运筋架的弧形橡胶垫压紧固定预应力筋末端,其它的运筋架设定为固定状态;
S2、拖拽预应力筋,使预应力筋在固定状态运筋架的滚轴上向前滑行,行走状态运筋架在预应力筋的带动下向前运动;
S3、当行走状态运筋架前行至障碍物位置时,打开行走状态运筋架的行走状态卡扣,松开预应力筋,并移走行走状态运筋架,将最末端的固定状态运筋架转换为行走状态,形成新行走状态运筋架,转换过程中,将新行走状态运筋架的弧形橡胶垫压紧固定预应力筋末端;
S4、重复步骤S2、S3直至预应力筋末端到达悬浇桥梁上的预应力筋张拉穿束区,移走所有运筋架。

说明书全文

一种悬浇桥梁预应筋的运筋架和运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和运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预应力筋(绞线)是悬浇桥梁梁体的主要受力筋,其长度非常大,在安装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吊车/塔吊、卷扬机等进行拖拽,预应力筋与桥梁结构等产生接触和摩擦,这极易造成预应力筋本身的破坏与损伤,影响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将难以补救。
[0003] 悬浇桥梁施工,特别是高墩等受现场条件限制的悬浇桥梁施工,缺乏材料、机具、构配件等的独立堆放场地,这些物件只能利用已施工完成的梁体作临时堆放场地,这些物件也就成为了预应力筋安装运输过程中的障碍物,影响预应力筋安装运输,降低施工效率。
[0004] 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钢筋、钢板、型钢、钢管等废料,这些废料不加以利用,将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悬浇桥上有障碍物的情况下,预应力筋的运输问题,提供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和运筋方法,以避免预应力筋本身的破坏与损伤,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预应力筋安装运输中的施工效率。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两侧壁之间安装有若干滚轴,用于对预应力筋提供滚动支撑,所述架体的下方设有行走轮,所述架体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两用条形件;
[0008] 行走状态时,所述两用条形件位于架体的上方呈平状态,两用条形件的自由端通过架体两侧上部分别设置的行走状态卡扣固定,所述两用条形件对应滚轴的侧面上设有弧形橡胶垫,所述弧形橡胶垫与滚轴之间形成压紧固定预应力筋的空间;固定状态时,所述两用条形件位于架体的两侧呈竖直状态,两用条形件的下端位于行走轮下方,并通过架体两侧下部分别设置的固定状态卡扣固定,用于支撑架体。
[0009] 优选地,行走状态卡扣包括铰接于架体且呈“匚”型的运动件,以及固定在架体上对应运动件设置的固定件,所述运动件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运动件的半包围空间为两用条形件的定位空间,运动件的自由端设有定钩;
[0010] 行走状态时,锁定钩钩住固定件对两用条形件定位;固定状态时,锁定钩脱离固定件。
[0011] 优选地,所述运动件采用废旧钢筋折弯而成,所述固定件采用锚固螺栓,且锚固在架体上。
[0012] 优选地,所述固定状态卡扣包括铰接于架体的第一卡子、第二卡子以及锚固件,所述第一卡子呈“匚”型,所述第一卡子的半包围空间为两用条形件的定位空间,所述第二卡子位于第一卡子的一侧,用于卡住第一卡子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卡子的自由端设有定位槽,所述锚固件用于穿过定位槽锚固在架体上,卡住第二卡子的自由端,进而锁定两用条形件。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子由废旧钢筋折弯而成,所述第二卡子采用废旧钢板制成。
[0014] 优选地,所述架体、两用条形件采用废旧槽钢制成,所述滚轴由废旧钢管内穿废旧钢筋制成,废旧钢管内的废旧钢筋的两端焊接固定在架体内侧。
[0015] 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方法,包括多个运筋架,运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S1、将多个运筋架按运输路径设置,且对应悬浇桥梁上的障碍物设置,然后将预应力筋安放在运筋架上,预应力筋在运筋架的支撑下越过障碍物,其中,位于预应力筋末端的运筋架设定为行走状态,行走状态运筋架的弧形橡胶垫压紧固定预应力筋末端,其它的运筋架设定为固定状态;
[0017] S2、拖拽预应力筋,使预应力筋在固定状态运筋架的滚轴上向前滑行,行走状态运筋架在预应力筋的带动下向前运动;
[0018] S3、当行走状态运筋架前行至障碍物位置时,打开行走状态运筋架的行走状态卡扣,松开预应力筋,并移走行走状态运筋架,将最末端的固定状态运筋架转换为行走状态,形成新行走状态运筋架,转换过程中,将新行走状态运筋架的弧形橡胶垫压紧固定预应力筋末端;
[0019] S4、重复步骤S2、S3直至预应力筋末端到达悬浇桥梁上的预应力筋张拉穿束区,移走所有运筋架。
[002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 1、通过本发明的运筋架架起安装过程中的预应力筋,使其与桥梁结构等隔离开,避免了因预应力筋与其的接触和摩擦,而造成的预应力筋本身的破坏与损伤,保证了工程质量。
[0022] 2、结合本发明的运筋架的特点,发明了新的运筋方法:预应力筋末端,运筋架设定为行走状态,解决了在障碍物之间的运输;非预应力筋末端,运筋架设定为固定状态,解决了在障碍物之间的固定与架设。通过本发明的运筋架,解决了材料、机具、构配件等障碍物对预应力筋安装运输中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3] 3、本发明的运筋架,除了行走轮、弧形橡胶垫、转轴、螺栓外,其他部分都是利用钢筋、钢板、型钢、钢管等桥梁工程中产生的废料制作而成,解决了废料的再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行走状态运筋架的主视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0027] 图4为固定状态运筋架的主视示意图;
[0028] 图5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
[0029] 图6为图4的侧视示意图;
[0030] 图7为打开的行走状态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锁住的行走状态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为打开的固定状态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0为锁住的固定状态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1为图10的仰视示意图;
[0035] 图12为两用条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3为图12的侧视示意图;
[0037] 图14、图15、图16为运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中,1-架体;2-两用条形件;3-滚轴;4-行走状态卡扣;5-固定状态卡扣;6-行走轮;7-弧形橡胶垫;8-固定件;9-锚固件;10-转轴;11-固定卡槽;12-运动件;13-锁定钩;14-第一卡子;15-第二卡子。
[0039] 参见图1-图13,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架,包括横截面呈U型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两侧壁之间安装有若干滚轴,用于对预应力筋提供滚动支撑,各滚轴沿架体纵向均匀分布位于架体的下部。所述架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高度应大于堆放的最高障碍物高度。所述行走轮采用多向行走轮,所述架体的两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有两用条形件。所述两用条形件的数量为两对,两对两用条形件交错设置,两用条形件的长度大于架体的宽度10cm。
[0040] 行走状态时,所述两用条形件位于架体的上方呈水平状态,两用条形件的自由端通过架体两侧上部分别设置的行走状态卡扣固定,所述两用条形件对应滚轴的侧面上设有弧形橡胶垫,所述弧形橡胶垫与滚轴之间形成压紧固定预应力筋的空间;固定状态时,所述两用条形件位于架体的两侧呈竖直状态,两用条形件的下端位于行走轮下方10cm,并通过架体两侧下部分别设置的固定状态卡扣固定,用于支撑架体。两用条形件的端部设有固定卡槽,并通过固定卡槽固定在桥面上,桥面上设置螺栓等凸起结构与固定卡槽卡接固定。
[0041] 行走状态卡扣包括铰接于架体且呈“匚”型的运动件,以及固定在架体上对应运动件设置的固定件,所述运动件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运动件的半包围空间为两用条形件的定位空间,运动件的自由端设有锁定钩;行走状态时,锁定钩钩住固定件对两用条形件定位;固定状态时,锁定钩脱离固定件。
[0042] 所述固定状态卡扣包括铰接于架体的第一卡子、第二卡子以及锚固件,所述第一卡子呈“匚”型,所述第一卡子的半包围空间为两用条形件的定位空间,所述第二卡子位于第一卡子的一侧,用于卡住第一卡子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卡子的自由端设有定位槽,所述锚固件用于穿过定位槽锚固在架体上,卡住第二卡子的自由端,进而锁定两用条形件,所述锚固件可采用锚固螺栓。
[0043] 所述架体、两用条形件采用槽钢制成,所述滚轴由废旧钢管内穿废旧钢筋制成,废旧钢管内的废旧钢筋的两端焊接固定在架体内侧。所述运动件采用废旧钢筋折弯而成,所述固定件采用锚固螺栓,且锚固在架体上。所述第一卡子由废旧钢筋折弯而成,所述第二卡子采用废旧钢板制成。第一卡子的折弯方法为:先折弯呈平面矩形,再折弯呈立体的“匚”型,使第一卡子的自由端为杆件,便于通过第二卡子压住。
[0044] 一种悬浇桥梁预应力筋的运筋方法,包括多个运筋架,运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 S1、将多个运筋架按运输路径设置,且对应悬浇桥梁上的障碍物设置,运筋架数量根据障碍物数量和间距确定,然后将预应力筋安放在运筋架上,预应力筋在运筋架的支撑下越过障碍物,其中,位于预应力筋末端的运筋架设定为行走状态,行走状态运筋架的弧形橡胶垫压紧固定预应力筋末端,其它的运筋架设定为固定状态,如图14所示。
[0046] S2、拖拽预应力筋,使预应力筋在固定状态运筋架的滚轴上向前滑行,行走状态运筋架在预应力筋的带动下向前运动;
[0047] S3、当行走状态运筋架前行至障碍物位置时,打开行走状态运筋架的行走状态卡扣,松开预应力筋,并移走行走状态运筋架,将最末端的固定状态运筋架转换为行走状态,形成新行走状态运筋架,转换过程中,将新行走状态运筋架的弧形橡胶垫压紧固定预应力筋末端,如图15、16所示。
[0048] S4、重复步骤S2、S3直至预应力筋末端到达悬浇桥梁上的预应力筋张拉穿束区,移走所有运筋架。
[0049]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