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能量 / 化学能 / 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

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

阅读:628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化学能 电能 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与 氧 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 电流 接电区。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将终结传统电化学装置(例如 燃料 电池 等)以 电解 质(例如 质子交换膜 和固体氧化物 电解质 等)的存在为必要条件的历史,也将终结传统电化学装置无法安全可靠使用 氧化剂 还原剂混合物的历史,为高效、长寿命、低成本电化学装置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将重新定义 发动机 。,下面是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1),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在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上设置还原剂控制开关A(6),所述还原剂控制开关A(6)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在所述氧化剂供送通道(4)上设置氧化剂控制开关A(7),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A(1)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3.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1)和区域B(2),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在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上设置还原剂控制开关A(6),所述还原剂控制开关A(6)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在所述氧化剂供送通道(4)上设置氧化剂控制开关A(7),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B(2)与所述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或,所述区域A(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5.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1)和区域B(2),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7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7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7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7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7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7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71)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72)受控制装置(10)控制;实现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开启且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71)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72)断续开启,或实现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断续开启且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71)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72)开启,或实现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71)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断续开启且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72)开启;
或,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区域A(1)经混合物控制开关A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混合物控制开关B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混合物控制开关A和所述混合物控制开关B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A(1)与所述区域B(2)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B(2)与所述区域A(1)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与所述区域A(1)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和与所述区域B(2)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或,所述区域A(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A(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B(2)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B(2)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A(1)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与所述区域A(1)接触的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B(2)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7.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8.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9.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101)和区域B(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10.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101)和区域B(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11.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导电还原剂A(1011)和导电还原剂B(1012),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导电还原剂A(101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导电还原剂B(1012)经氧化剂控制开关B(71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或,导电还原剂A(101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导电还原剂B(1012)经氧化剂控制开关B(71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和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B(711)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与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还原剂设为、锌、、镁、钠、、锂、汞、铅、包括铝的固体物、包括锌的固体物、包括铁的固体物、包括铜的固体物、包括锡的固体物、包括镁的固体物、包括钠的固体物、包括钾的固体物、包括钙的固体物、包括锂的固体物、包括汞的固体物、包括铅的固体物、包括碳的固体物、包括铝的流化物、包括锌的流化物、包括铁的流化物、包括铜的流化物、包括锡的流化物、包括镁的流化物、包括钠的流化物、包括钾的流化物、包括钙的流化物、包括锂的流化物、包括汞的流化物、包括铅的流化物或设为包括碳的流化物。
14.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泵、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至12和15中任一项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导电还原剂施加电作用,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难以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导电还原剂施加电作用,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难以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导电还原剂施加电作用,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难以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9.如权利要求1至12和15和17和18中任一项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输出交变电能和/或吸收交变电能为工作常态。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输出交变电能和/或吸收交变电能为工作常态。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输出交变电能和/或吸收交变电能为工作常态。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输出交变电能和/或吸收交变电能为工作常态。
23.如权利要求1至12和15和17和18和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设为氧气、空气、空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有压空气、压缩空气或设为过氧化氢。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设为氧气、空气、空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有压空气、压缩空气或设为过氧化氢。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设为氧气、空气、空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有压空气、压缩空气或设为过氧化氢。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设为氧气、空气、空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有压空气、压缩空气或设为过氧化氢。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设为氧气、空气、空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有压空气、压缩空气或设为过氧化氢。

说明书全文

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学领域、电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电化学方法均需要非电子带电粒子(例如离子或质子)在两电极间传输,即需要将电化学区域(电极)产生的正带电粒子和负带电粒子均移出,非电子带电粒子在两极间的传输不仅消耗电能,而且需要能够传导非电子带电粒子不传导电子且具有许多特殊要求的电解质(例如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和固体化物电解质等),因其复杂性,这种电解质的制造技术一直不过关,且已经成为制约电化学方法高效广泛应用及其电化学装置(例如燃料电池)效率提升、寿命提升和成本降低的根本原因,也已经成为阻碍电化学装置(例如燃料电池)高效产业化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如果能够发明一种不以从电化学区域移出非电子带电粒子为必要条件的新型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将终结传统电化学方法及电化学装置(例如燃料电池等)对电解质(例如质子交换膜和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等)需求的历史,也将为高效、长寿命、低成本电化学装置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 方案1.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05] 或,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06] 或,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上设置还原剂控制开关A,所述还原剂控制开关A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07] 或,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氧化剂供送通道上设置氧化剂控制开关A,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08]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所述区域A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A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09] 方案3.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和区域B,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10] 或,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11] 或,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上设置还原剂控制开关A,所述还原剂控制开关A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12] 或,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氧化剂供送通道上设置氧化剂控制开关A,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13] 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所述区域A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B与所述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14] 或,所述区域A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15] 方案5.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和区域B,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16] 或,所述区域A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 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17] 或,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 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18] 或,所述区域A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 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19] 或,所述区域A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 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 受控制装置控制;实现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开启且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断续开启,或实现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 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断续开启且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 开启,或实现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断续开启且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开启;
[0020] 或,所述区域A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21] 或,所述区域A经混合物控制开关A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经混合物控制开关B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混合物控制开关A和所述混合物控制开关B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区域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22] 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所述区域A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A与所述区域B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B与所述区域A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与所述区域A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和与所述区域B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23] 或,所述区域A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A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B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区域B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A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与所述区域A接触的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B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24] 方案7.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所述导电还原剂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25] 或,所述导电还原剂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26] 方案8.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所述导电还原剂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27] 或,所述导电还原剂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28] 方案9.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和区域B,所述导电还原剂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29] 或,所述导电还原剂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30] 方案10.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和区域B,所述导电还原剂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31] 或,所述导电还原剂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32] 方案11.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导电还原剂 A和导电还原剂B,所述导电还原剂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B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33] 或,导电还原剂A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导电还原剂B经氧化剂控制开关B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34] 或,导电还原剂A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导电还原剂B经氧化剂控制开关B与氧化剂供送通道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和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B受控制装置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A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035] 方案12.在方案1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A与所述导电还原剂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所述导电还原剂A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导电还原剂B 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036] 方案13.在方案1至1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所述导电还原剂设为、锌、、镁、钠、、锂、汞、铅、包括铝的固体物、包括锌的固体物、包括铁的固体物、包括铜的固体物、包括锡的固体物、包括镁的固体物、包括钠的固体物、包括钾的固体物、包括钙的固体物、包括锂的固体物、包括汞的固体物、包括铅的固体物、包括碳的固体物、包括铝的流化物、包括锌的流化物、包括铁的流化物、包括铜的流化物、包括锡的流化物、包括镁的流化物、包括钠的流化物、包括钾的流化物、包括钙的流化物、包括锂的流化物、包括汞的流化物、包括铅的流化物或设为包括碳的流化物。
[0037] 方案14.在方案1至1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
[0038] 方案15.在方案1至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所述导电还原剂施加电作用,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难以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0039] 方案16.在方案1至1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输出交变电能和/或吸收交变电能为工作常态。
[0040] 方案17.在方案1至1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所述氧化剂设为氧气、空气、空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有压空气、压缩空气或设为过氧化氢。
[0041] 本发明中,所谓的“区域”是指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的电极。
[0042] 本发明中,所谓的“导电还原剂”是指导电的即能够传输电子的还原剂,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导电固体还原剂即导电的固体还原剂,例如铝、镁、铁、锌、锂等金属。
[0043] 本发明中,所述导电还原剂可选择性地设为粉末、流化物。
[0044] 本发明中,当所述导电还原剂作为电极时,所述导电还原剂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板或设为流化物。
[0045] 本发明中,所谓的“电感导体”是指一切对外输出磁能和自外吸收磁力能的导体。例如变压器线圈、电机线圈、电机导条等。
[0046] 本发明中,所谓的“相位转换器”是指使电流(或带电粒子流)的矢量方向和其电压成一定度的装置,例如包括电容的电路、包括电感的电路和包括电容也包括电感的电路等。
[0047]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物质B交替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使区域A与物质A 和物质B交替接触或使物质A和物质B与区域A交替接触,使物质A在所述区域A产生正带电粒子和电子,使电子从所述区域A导出,使电子向所述区域A导入,在所述区域A所述正带电粒子、所述物质B和电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利用电子的导出导入实现输出电能和/或吸收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时,在某些情况下,电子在所述区域A与物质B反应生成负带电粒子C,所述负带电粒子C与所述正带电粒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利用电子的导出导入实现输出电能和/或吸收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接收和供给电子的区域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接收和供给电子的区域构成回路。在这种方案中,可以对所述区域A实施电作用,电作用可以控制和强化电子的导出和/或导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物质A和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在这种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区域A与物质作用之前先对其实施电作用,其目的也是避免物质A和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0048]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使区域A与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接触或使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区域A接触,利用电作用使电子从所述区域A导出,进而使所述物质A形成正带电粒子,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所述正带电粒子与所述物质B及电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反应生成物,下一步骤,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使电子从所述区域A导出,在电子导入导出的作用下,所述物质A与所述物质B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反应生成物,在电子导出和/或导入的通道上吸收电能和/或输出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在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时,所述物质B与电子反应生成负带电粒子C,在所述区域A所述正带电粒子和所述负带电粒子C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反应生成物,在电子导出和/或导入的通道上吸收电能和/或输出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接收和供给电子的区域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接收和供给电子的区域构成回路。在这种方案中,为有效地避免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在所述区域A与物质作用之前,先对其实施电作用。
[0049]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断续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除断续作用的影响外,本方案的原理与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完全相同,而断续的功能就在于可以更好地防止或消除混合物中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在电极参与 (即所述区域A参与)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丧失输出电能的能力,进而提高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的效率,如下述物质A和物质B混合物断续作用工作原理图所示,在混合物断续作用的影响下,可以实现某一电极只存在物质A(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而另一电极只存在物质B(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的状态,或实现某一电极只存在物质A的高浓度物(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而另一电极只存在物质B的高浓度物(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的状态,无论是这其中的哪一种状态,都有利于提升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当然如上所述,可选择性地选择使用外部手段(例如外部电流、外部电场等)控制电子的导出导入步调,提升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同理,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接收和供给电子的区域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接收和供给电子的区域构成回路。
[0050]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物质B交替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使区域A与物质A 和物质B交替接触或使物质A和物质B与区域A交替接触,使物质A在所述区域A产生正带电粒子和电子,使电子从所述区域A导出到区域B,使电子从所述区域B向所述区域A导入,在所述区域A所述正带电粒子、所述物质B和电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 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利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的电子的导出导入实现输出电能和/ 或吸收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从所述区域B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时,在某些情况下,电子在所述区域A与物质B反应生成负带电粒子C,所述负带电粒子C与所述正带电粒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利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的电子的导出导入实现输出电能和/或吸收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所述区域 B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在这种方案中,可以对所述区域A实施电作用,电作用可以控制和强化电子的导出和/或导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物质A和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在这种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区域A与物质作用之前先对其实施电作用,其目的也是避免物质A和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0051]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使区域A与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接触或使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区域A接触,利用电作用使电子从所述区域A导出到区域B,进而使所述物质A形成正带电粒子,从所述区域B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所述正带电粒子与所述物质B及电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 的反应生成物,下一步骤,从所述区域B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使电子从所述区域A导出到所述区域B,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的电子导入导出的作用下,所述物质A与所述物质B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反应生成物,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 之间的电子导出和/或导入的通道上吸收电能和/或输出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在从所述区域B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时,所述物质B与电子反应生成负带电粒子C,在所述区域A所述正带电粒子和所述负带电粒子C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反应生成物,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的电子导出和/或导入的通道上吸收电能和/或输出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在这种方案中,为有效地避免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在所述区域A与物质作用之前,先对其实施电作用。
[0052]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断续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除断续作用的影响外,本方案的原理与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完全相同,而断续的功能就在于可以更好地防止或消除混合物中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在电极参与 (即所述区域A参与)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丧失输出电能的能力,进而提高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的效率,如下述物质A和物质B混合物断续作用工作原理图所示,在混合物断续作用的影响下,可以实现某一电极只存在物质A(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而另一电极只存在物质B(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的状态,或实现某一电极只存在物质A的高浓度物(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而另一电极只存在物质B的高浓度物(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的状态,无论是这其中的哪一种状态,都有利于提升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当然如上所述,可选择性地选择使用外部手段(例如外部电流、外部电场等)控制电子的导出导入步调,提升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同理,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
[0053]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物质B交替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使区域A与物质A 和物质B交替接触或使物质A和物质B与区域A交替接触,使区域B与物质B和物质A交替接触或使物质B和物质A与区域B交替接触,使物质A在所述区域A产生正带电粒子和电子,使电子从所述区域A导出到所述区域B,在所述区域B所述物质B与电子共存,使所述物质A在所述区域B产生所述正带电粒子和电子,使电子从所述区域B导入到所述区域A,在所述区域A所述正带电粒子、所述物质B和电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反应的生成物,在所述区域B所述正带电粒子、所述物质B和电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反应的生成物,利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的电子的导出导入实现输出电能和/或吸收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从所述区域A向所述区域B导入电子时,在某些情况下,电子在所述区域B与物质B反应生成负带电粒子C,所述负带电粒子C在所述区域B与所述正带电粒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利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的电子的导出导入实现输出电能和/或吸收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所述区域 B构成回路。在这种方案中,可以对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实施电作用,电作用可以控制和强化电子的导出和/或导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物质A和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在这种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与物质作用之前先对其实施电作用,其目的也是避免物质A和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0054]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使区域A与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接触或使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区域A接触,使区域B与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接触或使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区域B接触,利用电作用使电子从所述区域A导出到所述区域B,进而使所述物质A在所述区域A形成正带电粒子,从所述区域B向所述区域A导入电子,所述物质A在所述区域B生成所述正带电粒子,在所述区域A所述正带电粒子、所述物质B和电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反应生成物,在所述区域B所述正带电粒子、所述物质B和电子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反应生成物,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的电子导出和/或导入的通道上吸收电能和/或输出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在从所述区域A向所述区域B导入电子时所述物质B与电子反应生成负带电粒子C,从所述区域B向所述区域A所述物质B 与电子反应生成负带电粒子C,在所述区域A所述正带电粒子和所述负带电粒子C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反应生成物,在所述区域B所述正带电粒子和所述负带电粒子C 反应生成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反应生成物,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的电子导出和/或导入的通道上吸收电能和/或输出电能,如此循环,实现持续工作过程)。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在这种方案中,为有效地避免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与物质作用之前,先对其实施电作用。
[0055]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断续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如下:除断续作用的影响外,本方案的原理与包括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作用的方案的原理完全相同,而断续的功能就在于可以更好地防止或消除混合物中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在电极参与 (即所述区域A和/或所述区域B参与)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丧失输出电能的能力,进而提高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的效率,如下述物质A和物质B混合物断续作用工作原理图所示,在混合物断续作用的影响下,可以实现某一电极只存在物质A(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而另一电极只存在物质B(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的状态,或实现某一电极只存在物质A的高浓度物(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而另一电极只存在物质B的高浓度物(非电子带电粒子除外)与其作用的状态,无论是这其中的哪一种状态,都有利于提升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当然如上所述,可选择性地选择使用外部手段(例如外部电流、外部电场等)控制电子的导出导入步调,提升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同理,在实现这种电化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域A、外电路、电容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和/或所述区域A、外电路、非电子带电粒子振荡区和所述区域B构成回路。
[0056]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方案的电学回路的部分电路工作原理为,利用非电子带电粒子在电解质中往复振荡实现交变导通和/或利用非电子带电粒子与电子对垒实现交变导通,进而使内电路与外电路形成闭合回路,实现电化学过程。
[0057] 本发明中,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输出交变电能和/或吸收交变电能为工作常态。
[0058] 在包括区域A和导电体的方案中,以下表述的电化学区域与区域A等同。
[0059] 在包括区域A(该区域发生电化学反应)和区域B(该区域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方案中,以下表述的电化学区域与区域A等同。
[0060] 在包括区域A(该区域发生电化学反应)和区域B(该区域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方案中,以下表述的电化学区域与区域A或与区域B等同。
[0061] 本发明中,所谓的“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输出交变电能和/或吸收交变电能为工作常态”是指从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导出电子和向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导入电子为持续工作过程,即应用本发明所公开的电化学装置在工作状态时,从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导出电子和向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导入电子为一种持续的过程。换句话说,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交变电流相对应且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交变电流相对应为持续工作过程。
[0062]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只有一个区域(导电还原剂)的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用作于半电化学装置(即电化学装置中包括一个电极的组件区域),也可选择性地选择用于制造电化学装置。
[0063] 本发明中,按照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物质与电极(例如区域或导电还原剂)的作用优先于电与电极的作用,这种形式完全可以实现本发明应有的电化学过程,但是物质A和物质B(例如还原剂和氧化剂)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同时存在于同一电极处(特别是使用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时),如果这种状态恰好是启动阶段或电极没有电作用的时间段内,这时物质A和物质B会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丧失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过程,为了避免这种状态产生,就要预先对电极实施电作用,而所谓的“对所述导电还原剂施加电作用,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难以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目的就在于此。
[0064]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对所述导电还原剂施加电作用,以实现对所述导电还原剂的电作用优先于物质与所述导电还原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减少或避免物质A和物质B 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丧失输出电能的情况。
[0065] 本发明中,作为实现使带电粒子存储在某一区域(或导电还原剂)的手段,可选择性地选择通过使该区域和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交替接触以及电流的交替变化来实现,也可选择性地选择使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与该区域交替接触以及电流的交替变化来实现,然而电化学反应的两电极(例如区域A和导电体、区域A和区域B、导电还原剂A和导电还原剂B)之间的非电子带电粒子的导通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0066] 本发明中,作为实现使带电粒子存储在某一区域(或导电还原剂)的手段,可选择性地选择使该区域和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接触以及电流的交替变化来实现,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区域和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断续接触以及电流的交替变化来实现,然而电化学反应的两电极(例如区域A和导电体、区域A和区域B、导电还原剂A和导电还原剂B)之间的非电子带电粒子的导通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0067] 本发明中,所谓的使在P处产生的Q存储在所述P处是指使在P处产生的Q存储在所述P处所代表的电极区域,包括非必要性地将所述Q传递到与所述P处代表的电极区域极性相反的电极区域的过程。
[0068] 本发明中,在实现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方案中,需要将某种带电粒子存储在某一区域内等待在下一步骤中参与反应,所谓的使在P处产生的Q存储在所述P处是指使在P处产生的Q存储在所述P处所代表的电极区域,包括非必要性地将所述Q传递到与所述P处代表的电极区域极性相反的电极区域的过程。
[0069] 本发明中,在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中使用的物质A和物质B以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情况下,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以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 的摩尔比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或以爆炸极限以下的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或以本地爆炸极限以下的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或以爆炸极限以上的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或以本地爆炸极限以上的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0070] 本发明中,所谓的物质A与物质B的混合物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设为物质A和物质B 的摩尔比混合物、爆炸极限以下的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本地爆炸极限以下的物质A 和物质B的混合物、爆炸极限以上的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或本地爆炸极限以上的物质A 和物质B的混合物。
[0071] 本发明中,所谓的摩尔比混合物是指混合物的摩尔浓度比在化学反应摩尔比正负10%之内的混合物。
[0072] 本发明中,所述区域A、所述区域B、所述导电还原剂的电子的导出导入是指不包括电子分离过程中的电子的出现和积累。
[0073] 本发明中,所述区域A的电子的导出导入为持续工作过程。
[0074] 本发明中,所述区域B的电子的导出导入为持续工作过程。
[0075] 本发明中,所述导电还原剂与交变电动势和交变电流相对应的状态为持续工作过程。
[0076] 本发明所公开的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与交变电动势及交变电流相对应,即交变电流接电区与交变电动势及交变电流相对应。
[0077] 本发明中,针对非电子带电粒子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可选择性地选择经非电子带电粒子形成的直接电学导通关系,经非电子带电粒子往复振荡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经电容关系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中的一种、其二之合或其三之合。
[0078] 本发明中,针对非电子带电粒子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可选择性地选择包括经绝缘体、电介质和非电子带电粒子导通体隔离的可以使交变电流导通的电学关系。
[0079] 本发明中,在两电极(例如区域A和导电体、区域A和区域B、导电还原剂A和导电还原剂B)间存在电解质的方案中,非电子带电粒子既可穿越电解质,从一个电极到达另一个电极,也可在电解质中往复振荡实现交变电流导通的作用。
[0080] 本发明中,交变电流接电区与交变电动势及交变电流相对应是本发明的根本性特征,本发明中,由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与反应区域均存在接触,且交变电流接电区与交变电动势及交变电流相对应,即本发明中的交变电流接电区的电动势是交变电动势,吸收和/或输出电能的电流是交变电流,而且这是贯穿整个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常态,这种持续性工作常态消除了两电极间非电子带电粒子传输的必要性,因此无论使两电极间处于电子隔绝状态,非电子带电粒子隔绝状态,两电极间具有导通非电子带电粒子的电解质的状态,还是处于其它状态,只要能够实现电子的交变流动,均能正常工作。在两电极间存在电解质的方案中,非电子带电粒子既可穿越电解质,从一个电极到达另一个电极,也可在电解质中往复振荡实现交变电流导通的作用。这为电化学装置特别是燃料电池的制造和使用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0081] 本发明中,电流的交变与物质的交替及电流的交变与物质混合物的作用所形成的交变工作过程是一种持续的工作过程,是一种工作常态,而且其目的是为了消除非电子带电粒子在两电极间的传递的必要性,以提升化学能换取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的科学性,进而提升与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相对应的电化学装置的寿命、可靠性、低成本性和效率。这种电化学方案的原理和目的与传统燃料电池为催化剂再生等目的暂时性交换氧化剂和还原剂供送通道形成暂时性电极极性变化的原理和目的具有本质区别,也与为防止、削弱和清除电极附着物的频繁倒极电渗析的原理和目的具有本质区别。
[0082] 本发明中,从某一区域导出电子过程的时长与向这一区域导入电子过程的时长之比在 1/6和6之间、在1/5和5之间、在1/4和4之间、在1/3和3之间、在1/2.5和2.5之间、在1/2和2之间、在1/1.5和1.5之间、在1/1.3和1.3之间、在1/1.2和1.2之间或在 1/1.1和1.1之间,或从某一区域导出电子过程的时长与向这一区域导入电子过程的时长相等。
[0083] 本发明中,在电子的导出导入的过程中,均可使用电作用;或,在电子的导出导入的过程中,均可选择性地选择使用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泵、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
[0084] 本发明中,对所述导电还原剂施加电作用的目的是利用电作用控制或强化输出电能的过程和/或吸收电能的过程,这样可以提升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一个电化学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如果利用电作用可以使电化学反应速度较慢的过程段的反应速率提升,进而提高效率。
[0085] 本发明中,所谓的电作用是指利用电场、电流等对电子施加使其发生位移和/或流动的作用。
[0086] 本发明中,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间所形成的电容量越大越有利于电化学反应密度的提升,因此在利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进行电化学反应时,应使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 间的电容量尽可能地增大。
[0087] 本发明中,为了增加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间的电容量,可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设置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或离子溶液,并使离子在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之间振荡,和/或在所述区域A附近振荡且在所述区域B附近振荡,以实现增加所述区域A和所述区域B间的电容量的目的。
[0088] 本发明中,所述导电还原剂A和所述导电还原剂B所形成的电容量越大越有利于电化学反应密度的提升,因此在利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进行电化学反应时,应使所述导电还原剂A和所述导电还原剂B间的电容量尽可能地增大。
[0089] 本发明中,为了增加所述导电还原剂A和所述导电还原剂B间的电容量,可在所述导电还原剂A和所述导电还原剂B之间设置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或离子溶液,并使离子在所述导电还原剂A和所述导电还原剂B之间振荡,和/或在所述导电还原剂A附近振荡且在所述导电还原剂B附近振荡,以实现增加所述导电还原剂A和所述导电还原剂B 间的电容量的目的。
[0090] 本发明中,为实现特定带电粒子存储在电化学区域(例如区域A、区域B、导电还原剂),需要使所述电化学区域在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间交替改变物质环境或使所述电化学区域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混合物接触,才能实现。从根本上讲,只要使所述电化学区域在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间交替改变物质环境或使所述电化学区域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混合物接触,就能实现所述特定带电粒子存储在电化学区域的目的,无论所述电化学区域具有两种带电粒子的导通通道(例如其中一种为质子导通通道,即两电极间存在导通特定带电粒子的电解质,另一种为电子导通通道),还是所述电化学区域只有电子导通通道,换句话说,只要使所述电化学区域在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间交替改变物质环境或使所述电化学区域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混合物接触,就能实现所述特定带电粒子存储在电化学区域且在下一步骤中参与反应实现电化学反应的目的,无论两电极(例如区域A和导电体、区域A和区域B、导电还原剂A和导电还原剂B)间是否存在电解质。电化学区域导出导入带电粒子的方案的工作过程与此类同。
[0091] 本发明中,在电化学区域(例如区域A、区域B、导电还原剂)具有两种带电粒子的导通通道(例如其中一种为质子导通通道,即两电极间存在导通特定带电粒子的电解质,另一种为电子导通通道)的电化学方案中,通过使所述电化学区域在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间交替改变物质环境或使所述电化学区域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混合物接触,均可实现消除从所述电化学区域移出在所述电化学区域产生的非电子带电粒子的必要性,也可实现非电子带电粒子存储在所述电化学区域且在下一步骤中参与反应实现电化学反应的目的。物质环境的交替改变或使所述电化学区域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混合物接触,会使存储在所述电化学区域中的非电子带电粒子在下一个步骤中参与反应,实现电化学过程,因此从所述电化学区域中导出非电子带电粒子的必要性完全消失。在非电子带电粒子导出的必要性消失的情况下,尽管有一部分理应被存储在所述电化学区域的非电子带电粒子被导出,也会有非电子带电粒子被存储在所述电化学区域等待下一个反应步骤,换句话说,如果所述电化学区域在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间交替改变物质环境,或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混合物接触,尽管在两电极(例如区域A和导电体、区域A 和区域B、导电还原剂A和导电还原剂B)间存在电解质,也会有非电子带电粒子被存储在所述电化学区域等待在下一个步骤中参与反应实现电化学反应过程。
[0092] 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在两电极间存在电解质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电解质负荷、延长其寿命且有利于系统的平衡稳定运行。
[0093] 本发明中,在电化学区域(例如区域A、区域B、导电还原剂)只有电子导通通道的方案中(例如,所述区域A与所述区域B间,所述导电还原剂A与所述导电还原剂B间,所述区域A与导电体间的内电路或外电路处于电子和非电子带电粒子隔绝状态),所述电化学区域在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间交替改变物质环境和所述电化学区域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混合物接触,均会使非电子带电粒子存储在所述电化学区域,物质环境的改变或使所述电化学区域与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混合物接触会使存储在所述电化学区域的非电子带电粒子在下一个步骤中参与反应实现电化学过程,即消除了从电化学区域移出非电子带电粒子的必要性。在此明示,在传统电化学方案中,电化学区域(即电极) 至少包括两种带电粒子导通,例如一个电子导通通道,一个质子导通通道。
[0094] 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以电能换取化学能的电化学装置(例如电化学合成装置等)和以化学能换取电能的电化学装置(例如燃料电池等),作为电化学合成装置使用时,电子的导出导入的不同步骤可以存在输出电能和吸收电能的情况,但是其总和是吸收电能的,作为以化学能换取电能的装置(例如燃料电池等)使用时,电子的导出导入的不同步骤可以存在输出电能和吸收电能的情况,但是其总和是输出电能的。
[0095] 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不言而喻地包含物质的参与。
[0096] 本发明中,所述还原剂为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离子或离子溶液不属于所述还原剂。
[0097] 本发明中,所述氧化剂为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离子或离子溶液不属于所述氧化剂。
[0098] 本发明中,所谓的“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泵、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的目的是通过电作用控制和/或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
[0099] 本发明中,所谓的“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泵、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的目的是通过电作用控制和/或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而控制和/或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可有效避免物质A和物质B混合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而且控制和/或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可有效提升使用物质A和物质B以混合物形式存在的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0100] 在将本发明中所公开的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作为获得电能的方案时,“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泵、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的目的是通过电作用控制和/或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这一控制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是耗电的,但整个过程是供电的。
[0101] 在将本发明中所公开的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作为获得电能的方案且使用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时,“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泵、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的目的不仅是通过电作用控制和/或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而且是通过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防止物质A和物质B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效手段。这一控制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是耗电的,但整个过程是供电的。
[0102] 在将本发明中所公开的一种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作为获得电能的方案时,“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泵、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的目的不仅是通过电作用控制和/或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而且是通过强化电子的导出导入防止物质A和物质B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效手段。这一控制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是耗电的,但整个过程是供电的。
[0103] 本发明中,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与所述物质A对应的催化剂设为催化剂A,与所述物质B对应的催化剂设为催化剂B,所述催化剂A和所述催化剂B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电化学区域中的催化剂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所述催化剂A和所述催化剂B的无规则混合物,或所述电化学区域中的催化剂选择性地选择设为与催化区比邻接触的所述催化剂A和所述催化剂B的混合物,为了提高效率,可增加所述催化剂A和所述催化剂B之间的带电粒子的流动性。
[0104] 本发明中,可根据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性质和所述电化学区域的工作温度选择不同的催化剂。
[0105] 本发明中,向区域(区域A、区域B、导电还原剂)导入浓度比值在本地爆炸极限以下的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的混合物可包含阻燃剂,例如在氢和氧的混合物中加入氮、二氧化碳等。
[0106] 本发明中,消除从区域移出非电子带电粒子的必要性性意味着只需要移出电子,而非电子带电粒子(例如质子)可以存储在其生成的区域且在下一过程中参与电化学反应,这意味着两电极之间没有必要一定具有非电子带电粒子通道构成的内电路或外电路,只需要电子导通电路,即可实现电化学过程,在这种方案中,可选择性地选择其内电路的导通是通过其内部部件间形成的电容和/或其内部部件内带电粒子的往复振荡实现的,而且利用外电路输出电能和/或吸收电能。
[0107] 本发明中,消除从区域移出两种带电粒子的必要性意味着只需要移出电子,而另一种带电粒子(例如质子)可以存储在其生成的区域且在下一过程中参与电化学反应,这意味着两电极之间没有必要一定具有非电子带电粒子通道构成的内电路或外电路,只需要电子导通电路,即可实现电化学过程,在这种方案中,其内电路的导通是通过其内部部件间形成的电容和/或其内部部件内带电粒子的往复振荡实现的,而且利用外电路输出电能和/或吸收电能。
[0108] 本发明中,电子的导出导入是一种工作常态,所谓电子的导出导入是指经外电路所进行的电子的导出导入。
[0109] 本发明中,所谓的“电解质三维电极”是指一切与电解质接触的三维电极。
[0110]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电解质三维电极”是指一切不与电解质接触的三维电极。
[0111] 本发明中,如将Y和X作为代名词,Y与X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Y的电子导出导入的表述方式,是指所述Y、所述X和电子导出导入电路三者均为同一闭合回路的组成部分,可选择性地选择将电子导出导入电路设为外电路,而将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形成的电路设为内电路。
[0112] 本发明中,如将U、W和V作为代名词,U经W与V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电子在所述U与所述V之间导出导入的表述方式,是指所述U、所述W、所述V和电子导出导入电路四者均为同一闭合回路的组成部分,可选择性地选择将电子导出导入电路设为外电路,而将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形成的电路设为内电路。
[0113] 本发明中,所谓的“交变电动势”是指电动势发生变化的电动势,例如方向发生变化的电动势或大小发生变化的电动势。
[0114] 本发明中,所谓的“交变电流”是指电流发生变化的电流,例如方向发生变化的电流、大小发生变化的电流或交流电流。
[0115] 本发明中,所谓的“交变电流”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电流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例如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大小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交流电流。
[0116] 本发明中,所谓的交流电流是指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
[0117] 本发明中,所谓的交流电源是指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源。
[0118] 本发明中,所谓的A与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是指在A与B之间的内电路上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而其外电路可选择性地选择电子导通关系;或,所谓的A与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是指在A与B之间的外电路上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而其内电路可选择性地选择电子导通关系。
[0119] 本发明中,所谓的“A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包括所述A与所述B经电子导通区、绝缘体、电介质和/或离子导通体隔离的两离子溶液池具有的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在这种方案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A和所述B中的至少一件与电容区和/或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形成电学关系。
[0120] 本发明中,所谓的“所述A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包括所述A与所述B经电子导通区、绝缘体、电介质和/或离子导通体隔离的两离子溶液池具有的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在这种方案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A和所述B中的至少一件与电容区和/或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形成电学关系。
[0121]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是指不传导电子但传导质子或特定离子的物质,即传统电化学装置中的电解质,可根据所述还原剂和所述氧化剂的电化学属性选择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例如当所述还原剂为H2,所述氧化剂为O2时,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可选择性选择质子交换膜。
[0122]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是指经电子以外的带电粒子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或经电子对垒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例如,电容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非电子带电粒子往复振荡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等。
[0123] 本发明中,所谓的“电子导通区”是指导通电子不导通非电子带电粒子的区域,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金属导体区、碳导体区等。
[0124] 本发明中,在选择电子导通区的形状时,应以增大其与相邻物的电容量为目的进行选择。
[0125] 本发明中,所谓的区域A、所谓的导电体、所谓的区域B、所谓的导电还原剂、所谓的导电还原剂A、所谓的导电还原剂B与电极等同。
[0126] 本发明中,电子导出导入的区域与电极等同。
[0127]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电极间具有介电电容关系。
[0128]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A与导电体具有介电电容关系,其电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真空
[0129]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谓的导电还原剂A与所谓的导电还原剂B具有介电电容关系,其电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真空。
[0130]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所述区A与所述区域B具有介电电容关系,其电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真空。
[0131] 本发明中,所谓的介电电容关系,是指经电介质形成的电容关系,其电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真空。
[0132] 本发明中,所谓的“电容”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电解电容、超级电容、双电层电容、法拉第准电容、赝电容等一切电容。
[0133] 本发明中,所谓的“可逆电机”是指可以在电动机和发电机之间相互转换的电机,例如,供电时可输出旋转动力、旋转时可发电的电机。
[0134]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用直流可逆电机或选择性选择使用周向磁单极直流可逆电机。
[0135] 本发明中,使用可逆电机的目的是利用可逆电机的供电时可输出动力接收动力时可发电的特点,与电极配合工作,实现对电子导出导入的强化与控制,进而实现对电化学过程的优化。
[0136]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可逆电机运动发电对电极实施电作用,当电极的电动势达到设定程度时,电极对可逆电机供电推动可逆电机运动,当电极的电动势降低到设定程度时,可逆电机利用自身及其联动件的动能发电对电极实施电作用,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过程;循环中,电极存在提供电能和吸收电能的过程,但循环整体是提供电能的;可选择性地选择,在可逆电机和电极间设置控制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负载与可逆电机、电极串联设置,或负载与可逆电机并联设置。
[0137]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可逆电机运动发电对电极实施电作用,当电极在电化学反应和/或可逆电机的作用下电动势达到设定程度时,电极在电化学反应和/或累积电荷的作用下对可逆电机供电推动可逆电机运动,当电极的电动势降低到设定程度时,可逆电机利用自身及其联动件的动能发电对电极实施电作用,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过程;循环中,电极存在提供电能和吸收电能的过程,但循环整体是提供电能的;可选择性地选择,在可逆电机和电极间设置控制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负载与可逆电机、电极串联设置,或负载与可逆电机并联设置。
[0138]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电极对可逆电机供电使可逆电机运动,当电极的电动势降低到设定程度时,可逆电机利用自身及其联动件的动能发电对电极实施电作用,当电极的电动势达到设定程度时,电极对可逆电机供电推动可逆电机运动,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过程;循环中,电极存在提供电能和吸收电能的过程,但循环整体是提供电能的;可选择性地选择,在可逆电机和电极间设置控制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负载与可逆电机、电极串联设置,或负载与可逆电机并联设置。
[0139]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使电极在电化学反应和/或累积电荷的作用下对可逆电机供电使可逆电机运动,当电极的电动势降低到设定程度时,可逆电机利用自身及其联动件的动能发电对电极实施电作用,当电极在电化学反应和/或可逆电机的作用下电动势达到设定程度时,电极在电化学反应和/或累积电荷的作用下对可逆电机供电推动可逆电机运动,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过程;循环中,电极存在提供电能和吸收电能的过程,但循环整体是提供电能的;可选择性地选择,在可逆电机和电极间设置控制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负载与可逆电机、电极串联设置,或负载与可逆电机并联设置。
[0140] 本发明中,所谓的“电解质”是指一切设置在电化学装置两电极之间的只允许特定带电粒子通过但不允许电子通过的物质,其可为固体、液体或膜状体等,例如PEMFC的质子膜和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等。
[0141] 本发明中,所谓的“本地爆炸极限”是指在电化学区域的条件下,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不能发生爆炸的浓度比例。
[0142] 本发明中,所谓的极间隔离物是指为使电极间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需要的物质 (包括真空),例如,电解质、电介质等。
[0143] 本发明中,极间隔离物可选择性选择设为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
[0144] 本发明中,所谓的极间隔离物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内电路,也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外电路。
[0145] 本发明中,所谓的电作用是一种选择性选择。
[0146]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电子带电粒子”是指电子以外的带电粒子,例如质子或离子。
[0147] 本发明中,在某一部件名称后加所谓的“A”、“B”等字母仅是为了区分两个或几个名称相同的部件或物质。
[0148] 本发明中,应根据电学领域、电化学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014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将终结传统电化学装置 (例如燃料电池等)以电解质(例如质子交换膜和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等)的存在为必要条件的历史,也将终结传统电化学装置无法安全可靠使用氧化剂还原剂混合物的历史,为高效、长寿命、低成本电化学装置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将重新定义发动机附图说明
[015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15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15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15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15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15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15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0157]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0158]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0159]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0160]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0161]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0162]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0163]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0164]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0165]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0166]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0167]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0168]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0169]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0170]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0171]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
[0172]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
[0173] 图24-1为本发明实施例24的示意图;
[0174] 图24-2为本发明实施例25的示意图;
[0175] 图24-3为本发明实施例26的示意图;
[0176] 图25-1为本发明实施例27的示意图;
[0177] 图25-2为本发明实施例28的示意图;
[0178] 图25-3为本发明实施例29的示意图;
[0179] 图26-1为本发明实施例30的示意图;
[0180] 图26-2为本发明实施例31的示意图;
[0181] 图26-3为本发明实施例32的示意图;
[0182] 图26-4为本发明实施例33的示意图;
[0183] 图27-1为以化学能换取电能的根本逻辑图;
[0184] 图27-2为还原剂氧化剂电化学反应受控过程图;
[0185] 图27-3为本发明实施例34的示意图;
[0186] 图27-4为本发明实施例35的示意图。
[0187] 图中:
[0188] 1区域A、2区域B、3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4氧化剂供送通道、6还原剂控制开关A、 61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2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7氧化剂控制开关A、71氧化剂供送开关A、72氧化剂供送开关B、8混合物供送通道、91混合物控制开关A、92混合物控制开关B、10控制装置、20导电体、101导电还原剂、1011导电还原剂A、1012导电还原剂B、 711氧化剂控制开关B、200可逆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18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进行说明。
[0190] 实施例1
[0191] 如图1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1,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192] 实施例2
[0193] 如图2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和氧化剂供送通道4,改为将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 连通设置。
[0194] 实施例3
[0195] 如图3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上设置还原剂控制开关A6,所述还原剂控制开关A6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
[0196] 实施例4
[0197] 如图4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氧化剂供送通道4上设置氧化剂控制开关A7,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
[0198] 实施例5
[0199] 如图5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区域A1与导电体20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00]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还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改为使所述区域A1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选择性地改为使,所述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体20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01] 实施例6
[0202] 如图6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1和区域B2,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设为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区域。
[0203] 实施例7
[0204] 如图7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取消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 和氧化剂供送通道4,改为将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
[0205] 实施例8
[0206] 如图8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上设置还原剂控制开关A6,所述还原剂控制开关A6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
[0207] 实施例9
[0208] 如图9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氧化剂供送通道4上设置氧化剂控制开关A7,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
[0209]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使实施例6至9中的所述区域A1与所述区域 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使所述区域B2与所述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10]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使实施例6至9中的所述区域A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使,所述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11] 实施例10
[0212] 如图10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区域A1和区域B2,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213] 实施例11
[0214] 如图11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区域A1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
[0215] 实施例12
[0216] 如图12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区域A1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7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7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
[0217] 实施例13
[0218] 如图13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区域A1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7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7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
[0219] 实施例14
[0220] 如图14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区域A1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A1经氧化剂供送开关A7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与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经氧化剂供送开关B7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71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72受控制装置10控制;实现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开启且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71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72断续开启,或实现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断续开启且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71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72开启,或实现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A71和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B62断续开启且所述导电还原剂供送开关A61和所述氧化剂供送开关B72开启。
[0221] 实施例15
[0222] 如图15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取消了导电还原剂供送通道3和氧化剂供送通道4,改为使所述区域A1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
[0223] 实施例16
[0224] 如图16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区域A1 经混合物控制开关A91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2 经混合物控制开关B92与导电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供送通道8连通设置,所述混合物控制开关A91和所述混合物控制开关B92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
[0225]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10至16及其可变换地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区域A1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使所述区域A1 与所述区域B2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使所述区域B2与所述区域 A1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使与所述区域A1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和与所述区域B2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26]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10至16及其可变换地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区域A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使,所述区域A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B2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使,所述区域B2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A1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使,与所述区域A1接触的导电还原剂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和与所述区域B2接触的导电还原剂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27] 实施例17
[0228] 如图17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101,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229] 作为变换地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选择性地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选择性地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30] 实施例18
[0231] 如图18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101,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232] 作为变换地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选择性地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选择性地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体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33] 实施例19
[0234] 如图19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101和区域B2,所述导电还原剂 10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 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235] 作为变换地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选择性地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36] 实施例20
[0237] 如图20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101和区域B2,所述导电还原剂 10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所述导电还原剂10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区域B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238] 作为变换地实施方式,可以选择性地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选择性地进一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101与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39] 实施例21
[0240] 如图21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导电还原剂A1011和导电还原剂B1012,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
[0241] 实施例22
[0242] 如图22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2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导电还原剂 A1011经氧化剂控制开关A7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导电还原剂B1012经氧化剂控制开关B71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
[0243] 实施例23
[0244] 如图23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其在实施例22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A7和所述氧化剂控制开关B711受控制装置10控制断续开启。
[0245]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21至23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与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或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经隔绝体、隔绝空间、电解质、电介质、电容、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离子气体、离子溶液和电子导通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
[0246] 实施例24
[0247] 图24-1为单一电极(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下,物质A和物质B与电极交替接触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48] 图24-1中,1a为电极,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B代表物质B(氧化剂)。当物质A与电极接触时(图中①所示过程),在电作用下物质A的电子被导出形成物质A正离子A+(即还原剂正离子A+),当所述还原剂正离子A+积累到设定程度时(积累的量取决于电作用的强度和电极所具有的电学关系),物质A和物质B切换(如图中③和④所示的过程),且使电子通过负载5a导入到电极,在电极处物质B、物质A正离子A+和电子反应生成物质 A和物质B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C(如图中⑤所示)。接下来可以分两路继续进行,一路是如图中⑤经 至①所示,再次施加与上述相同方向的电作用,且再次切换物质A与物质 B,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另一路是如图中⑤经 至⑦所示,施加与上述相反方向的电作用,且继续使物质B与电极接触,进而使物质B和电子共存于电极(在某些情况下物质B会接收电子形成物质B负离子B—,或称氧化剂负离子B—,图中未显示),当电子或氧化剂负离子B—积累到设定程度时(如图中⑨所示),切换物质A与物质B且使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导出(如图⑩和 所示),还原剂正离子、电子和氧化剂在此反应生成C (如图中 所示),接下来对电极实施反向电作用且继续使物质A与电极接触达到图中①所示的状态,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此图所示的原理和过程为单一电极的工作过程。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49] 实施例25
[0250] 图24-2为单一电极(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下,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相互接触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51] 图24-2中,1a为电极,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B代表物质B(氧化剂)。当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接触时(图中①所示过程),在电作用下混合物中的物质A 的电子被导出形成物质A正离子A+(即还原剂正离子A+),当所述还原剂正离子A+积累到设定程度时(积累的量取决于电作用的强度和电极所具有的电学关系),使电子通过负载5a 导入到电极,在电极处物质B、物质A正离子A+和电子反应生成物质A和物质B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C(如图中④所示)。接下来可以分两路继续进行,一路是如图中⑤至①所示,再次施加与上述相同方向的电作用,即达到图中①所示状态,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另一路是如图中⑤至⑥所示,施加与上述相反方向的电作用,进而使物质B形成物质B负离子B—即氧化剂负离子B—(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形成物质A、物质B和电子共存于电极的状况,图中未显示),当氧化剂负离子B—或电子积累到设定程度时(如图中⑧所示),使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导出(如图⑨所示)形成还原剂正离子A+,所形成的还原剂正离子 A+、氧化剂(物质B)和电子或还原剂正离子A+和氧化剂负离子B—反应生成C(亦如图中⑨所示),接下来对电极实施反向电作用达到图中①所示的状态,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图24-2所示过程中虽然电极处始终存在物质A和物质B即始终存在还原剂和氧化剂,但是由于电作用的存在还原剂和氧化剂无法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进而避免或削弱了混合物在电极处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丧失供电能力的过程。此图所示的原理和过程为单一电极的工作过程。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52] 实施例26
[0253] 图24-3为单一电极(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下,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相互断续接触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54] 图24-3中,1a为电极,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B代表物质B(氧化剂)。除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相互断续接触的影响外,图24-3所示的原理与过程与图24-2 所示的相同,混合物与电极断续接触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电极处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即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存在的时间,以实现对电化学过程的更好的控制。如图中③、④、⑤等过程所示,在断续相互接触所形成的循环中,在电极处有相当长的时间间隔只存在一种物质即只存在还原剂或只存在氧化剂(物质B与电子共存时可认为是物质B负离子B—而不是物质B)。此图所示的原理和过程为单一电极的工作过程。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55] 实施例27
[0256] 图25-1所示为包括电极(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和与此电极相对应的导电体的,物质A和物质B与电极交替接触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57] 图25-1中,1a为电极,2a为导电体,6a为极间隔离物,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 B代表物质B(氧化剂),其中导电体在电极电子导出导入过程中起到另一个电极的作用。当物质A与电极1a接触时(图中①所示过程),在电作用下物质A的电子被导出到导电体 2a进而使物质A形成物质A正离子A+(即还原剂正离子A+),当所述还原剂正离子A+积累到设定程度时(积累的量取决于电作用的强度和电极所具有的电学关系),物质A和物质B 切换(如图中③和④所示的过程),且使电子通过负载5a从导电体导入到电极,在电极处物质B、物质A正离子A+和电子反应生成物质A和物质B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C(如图中⑤所示)。接下来可以分两路继续进行,一路是如图中⑤经 至①所示,再次施加与上述相同方向的电作用,且再次切换物质A与物质B,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另一路是如图中⑤经 至⑦所示,施加与上述相反方向的电作用,且继续使物质B与电极接触,进而使物质B和电子共存于电极(在某些情况下物质B会接收电子形成物质B负离子B—,或称氧化剂负离子B—,图中未显示),当电子或氧化剂负离子B—积累到设定程度时(如图中⑨所示),切换物质A与物质B且使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导出到导电体(如图中⑩和 所示),还原剂正离子、电子和氧化剂在所述电极1a处反应生成C(如图中 所示),接下来对电极实施反向电作用且继续使物质A与电极接触达到图中①所示的状态,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此图所示的原理和过程为包括经极间隔离物具有电学关系的电极与导电体的工作过程。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58] 实施例28
[0259] 图25-2所示为包括电极(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和与此电极相对应的导电体的,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相互接触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60] 图25-2中,1a为电极,2a为导电体,6a为极间隔离物,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 B代表物质B(氧化剂),其中导电体在电极电子导出导入过程中起到另一个电极的作用。当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接触时(图中①所示过程),在电作用下混合物中的物质 A的电子被导出到导电体2a进而使物质A形成物质A正离子A+(即还原剂正离子A+),当所述还原剂正离子A+积累到设定程度时(积累的量取决于电作用的强度和电极所具有的电学关系),使+电子经负载5a从导电体导入到电极,在电极处物质B、物质A正离子A 和电子反应生成物质A和物质B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C(如图中④所示)。接下来可以分两路继续进行,一路是如图中⑤至①所示,再次施加与上述相同方向的电作用,即达到图中①所示状态,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另一路是如图中⑤至⑥所示,施加与上述相反方向的电作用,进而使物质B形成物质B负离子B—即氧化剂负离子B—(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形成物质A、物质B和电子共存于电极的状况,图中未显示),当氧化剂负离子B—或电子积累到设定程度时(如图中⑧所示),使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导出到导电体(如图中⑨所示)形成还原剂正离子A+,所形成的还原剂正离子A+、氧化剂(物质B)和电子或还原剂正离子A+和氧化剂负离子B—反应生成C(亦如图中⑨所示),接下来对电极实施反向电作用达到图中①所示的状态,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图25-2中所示过程中虽然电极处始终存在物质A和物质B即始终存在还原剂和氧化剂,但是由于电作用的存在,还原剂和氧化剂无法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进而避免或削弱了混合物在电极处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丧失供电能力的过程。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61] 实施例29
[0262] 图25-3所示为包括电极(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和与此电极相对应的导电体的,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相互断续接触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63] 图25-3中,1a为电极,2a为导电体,6a为极间隔离物,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B代表物质B(氧化剂),其中导电体在电极电子导出导入过程中起到另一个电极的作用。除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相互断续接触的影响外,图25-3所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与图25-2所示的原理和过程相同。混合物与电极断续接触的目的是减小还原剂和氧化剂混合物存在的时长,提高安全性、可控性和可靠性。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64] 实施例30
[0265] 图26-1所示为包括电极A(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和电极B(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B) 的,物质A和物质B与电极A交替接触且物质B和物质A与电极B交替接触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66] 图26-1中,3a为电极A,4a为电极B,6a为极间隔离物,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 B代表物质B(氧化剂)。当物质A与电极A接触且物质B与电极B接触时(图中①所示过程),物质A在电极A形成物质A正离子A+(即还原剂正离子A+)和电子,物质B在电极B渴望电子(因电负性吸引亲和电子),电极A的电子经负载5a导出到电极B(在某些情况下物质B会接收电子形成物质B负离子B—,或称氧化剂负离子B—,图中未显示),当电极A的A+(或电极B的电子或电极B的B—)积累到设定程度时,物质A和物质B发生切换(如图中④所示)且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B导入到电极A,此时在电极A和电极B 均发生生成物质A和物质B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C的反应(如图中⑤所示)。因为物质B 具有强电负性,故当从物质B、物质A和电子的共存态中导+出电子时会形成物质B、物质A 正离子A和电子共存态,进而三者反应生成C。接下来可以分两路继续进行,一路是如图中⑤经 至①所示,且于过程 和①处再次切换物质A与物质B,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另一路是如图中⑤经 至⑦所示,即进行维持物质B与电极A接触,物质A与电极B接触,当电极A的电子(电子与物质B在电极A共存,或电子在电极A与物质B 形成物质B负离子或称氧化剂负离子B—,图中未显示)或当电极B的A+积累到设定程度时(如图中⑧所示),切换物质A与物质B且使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A导出到电极B(如图中⑨所示),这时在电极A和电极B均发生生成C的反应(如图中⑩所示),继续维持物质A与电极A接触和物质B与电极B接触的状态达到图中①所示的过程,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
[0267] 实施例31
[0268] 图26-2所示为包括电极A(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和电极B(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 B)的,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A接触且物质B和物质A的混合物与电极B接触而且电作用参与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69] 图26-2中,3a为电极A,4a为电极B,6a为极间隔离物,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B代表物质B(氧化剂)。当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A接触且物质A与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B接触时(图中①所示过程),混合物中的物质A在电极A形成物质A正离子A+(即还原剂正离子A+)和电子,混合物中的物质A在电极B也形成物质A正离子A+ (即还原剂正离子A+)和电子,混合物中的物质B在电极A渴望电子(因电负性吸引亲和电子),混合物中的物质B在电极B也渴望电子(因电负性吸引亲和电子),因此,电极A 和电极B处于对称状态,没有电流流动。然而,在施加电作用时,电极A的电子被导出到电极B(在某些情况下物质B会接收电子形成物质B负离子B—,或称氧化剂负离子B—,图中未显示)(如图中①和②所示),当电极A的A+(或电极B的电子或电极B的B—)积累到设定程度时(如图中③所示),使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B导入到电极A(如图中④所示),此时在电极A和电极B均发生生成物质A和物质B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C的反应(如图中④所示)。因为物质B具有强电负性,故当从物质B、物质A和电子的共存态中导出电子时会形成物质B、物质A正离子A+和电子共存态,进而三者反应生成C。接下来可以分两路继续进行,一路是如图中⑤至①所示,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另一路是如图中⑤至⑥所示,施加相反方向的电作用,当电极A的电子(电子与物质B在电极A共存,或电子在电极A与物质B形成物质B负离子或称氧化剂负离子B—,图中未显示,在B—存在时,当B—积累到设定程度时)积累到设定程度时或当电极B的A+积累到设定程度时(如图中⑧所示),使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A导出到电极B(如图中⑨所示),这时在电极A和电极B均发生生成C的反应(如图中⑨所示),施加相反方向的电作用达到图中①所示的过程,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70] 实施例32
[0271] 图26-3所示为包括电极A(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和电极B(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 B)的,物质A和物质B的混合物与电极A断续接触且物质B和物质A的混合物与电极B 断续接触而且电作用参与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72] 图26-3中,3a为电极A,4a为电极B,6a为极间隔离物,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 B代表物质B(氧化剂)。除了电极与混合物断续接触的影响外,图26-3所示的原理与过程与图26-2所示的相同,使电极与混合物断续接触的目的是减小混合物存在的时长,增加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73] 实施例33
[0274] 图26-4所示为包括电极A(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和电极B(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 B)的,物质A和物质B与电极A交替接触且物质B和物质A与电极B交替接触而且电作用参与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所公开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按照下述工作过程工作。
[0275] 图26-4中,3a为电极A,4a为电极B,6a为极间隔离物,A代表物质A(导电还原剂), B代表物质B(氧化剂)。当物质A与电极A接触且物质B与电极B接触时(图中①所示过程),物质A在电极A形成物质A正离子A+(即还原剂正离子A+)和电子,物质B在电极B 渴望电子(因电负性吸引亲和电子),在施加的电作用的作用下电极A的电子被导出到电极 B(在某些情况下物质B会接收电子形成物质B负离子B—,或称氧化剂负离子B—,图中未显示),当电极A的A+(或电极B的电子或电极B的B—)积累到设定程度时,物质A和物质B发生切换(如图中③和④所示)且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B导入到电极A,此时在电极 A和电极B均发生生成物质A和物质B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C的反应(如图中⑤所示)。因为物质B具有强电负性,故当从物质B、物质A和电子的共存态中导出电子时会形成物质B、物质A正离子A+和电子共存态,进而三者反应生成C。接下来可以分两路继续进行,一路是如图中⑤经 至①所示,且于过程 和①处再次切换物质A与物质B,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另一路是如图中⑤经 至⑦所示,即进行维持物质B与电极A接触,物质A 与电极B接触,且施加相反方向的电作用,当电极A的电子(电子与物质B在电极A共存,或电子在电极A与物质B形成物质B负离子或称氧化剂负离子B—,图中未显示,在B—存在时,当B—积累到设定程度时)积累到设定程度时或当电极B+的A 积累到设定程度时(如图中⑨所示),切换物质A与物质B且使电子经负载5a从电极A导出到电极B(如图中⑩与 所示),这时在电极A和电极B均发生生成C的反应(如图中 所示),继续维持物质A与电极A接触和物质B与电极B接触的状态达到图中①所示的过程,进而实现周而复始循环工作。电作用的目的是控制与强化电化学反应,电作用可以来自外部电源,可以来自电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势,也可以来自经过存储过程的电能(例如,经电容或振荡电路的电能)等。电作用消耗电能,但在电作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并没有被损失,而是被储存在电极处,待电流反向时一并放出。
[0276] 实施例34
[0277] 如图27-3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导电还原剂A1011和导电还原剂B1012,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在两极(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和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间设置等离子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氧化剂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氧。
[0278] 实施例35
[0279] 如图27-4所示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导电还原剂,所述导电还原剂包括导电还原剂A1011和导电还原剂B1012,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与氧化剂供送通道4连通设置,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包括交变电流接电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择性地选择在两极(所述导电还原剂A1011和所述导电还原剂B1012)间设置等离子体。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4的技术方案的区别在于设置了可逆电机200。在实施例中所述氧化剂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氧。
[0280] 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氧化剂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氧。
[0281]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所有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将所述导电还原剂设为铝、锌、铁、铜、锡、镁、钠、钾、钙、碳、锂、汞、铅、包括铝的固体物、包括锌的固体物、包括铁的固体物、包括铜的固体物、包括锡的固体物、包括镁的固体物、包括钠的固体物、包括钾的固体物、包括钙的固体物、包括锂的固体物、包括汞的固体物、包括铅的固体物、包括碳的固体物、包括铝的流化物、包括锌的流化物、包括铁的流化物、包括铜的流化物、包括锡的流化物、包括镁的流化物、包括钠的流化物、包括钾的流化物、包括钙的流化物、包括锂的流化物、包括汞的流化物、包括铅的流化物或设为包括碳的流化物。
[0282]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所有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与电容、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交变电源、电感导体、电感线圈、带电粒子泵、相位转换器、换向开关电路、整流器、电场、振荡电路、电机、可逆电机、具有附加转动惯量的电机或其两项之合、其三项之合、其四项之合、其五项之合、其六项之合、其七项之合、其八项之合、其九项之合、其十项之合、其十一项之合、其十二项之合、其十三项之合、其十四项之合、其十五项之合具有电学关系。
[0283]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所有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对所述导电还原剂施加电作用,以使所述导电还原剂难以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0284]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所有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将所述交变电流接电区输出交变电能和/或吸收交变电能为工作常态。
[0285] 作为可以变换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所有实施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以进一步选择性地将所述氧化剂设为氧气、空气、空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有压空气、压缩空气或设为过氧化氢。
[0286] 本发明所公开的只有区域(例如作为电极的区域A、导电还原剂)的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选择将区域作为一个电极,将导电体作为另一个电极,使两电极配合工作完成化学能电能转换;还可选择性地选择将区域作为一个电极,将另一个区域作为另一个电极,两电极配合工作完成化学能电能转换。
[0287] 本发明的所述化学能电能转换装置的原理说明如下:
[0288] 图27-1为以化学能换取电能的根本逻辑图。一切以化学能换取电能的过程就在于从还原剂导出电子,使还原剂形成还原剂正离子,然后再将电子导入到还原剂正离子和氧化剂的共存体内,进而实现还原剂正离子、氧化剂和电子三者反应生成还原剂和氧化剂反应生成的产物,这一过程中的电子导出导入的总和为输出电能的过程。图27-1是以氢作为还原剂的代表、以氧作为氧化剂的代表对这一根本逻辑所进行的图示。
[0289] 图27-2为还原剂氧化剂电化学反应受控过程图。还原剂和氧化剂在电极处(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区域B)才能发生的反应,无论是可以输出电能的电化学反应,还是不能输出电能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直接氧化还原反应,其实质,都是还原剂、氧化剂和电极作用三者不可或缺的反应,而电极对化学反应的作用是通过电作用实现的。这意味着,通过改变电极的电性(或带电状态)就可以对这类反应进行控制。例如,如果使电极具有电负性 (即亲和电子的能力被强化,或称因导出电子形成的亲和电子的能力),就可使还原剂形成还原剂正离子过程发生且可以加速还原剂形成还原剂正离子的过程,如果使电极具有电正性(即释放电子的能力被强化,或称因导入电子形成的提供电子的能力),就可使氧化剂与还原剂正离子发生反应且可加速氧化剂与还原剂正离子的反应(或者说,使氧化剂形成氧化剂负离子过程发生且可加速氧化剂形成氧化剂负离子的过程)。在电极参与(例如催化剂参与)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需要电极即不带正电也不带负电 (即不具电正性也不具电负性,其不受电作用的自身的电正性或电负性不在此列,换句话说,需要电极的电负性和电正性均不被改变),否则氧化还原反应无法直接进行。这意味着只要我们改变电极的电性(即改变其电正性、电负性,改变其带电性),就可以避免或削弱还原剂和氧化剂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放热而丧失输出电能的过程,以实现使用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混合物进行化学能电能转换过程的安全性与可控性,也可以实现对还原剂和氧化剂切换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混合过程所导致的不确定性的控制。图27-2以氢作为还原剂的代表,以氧作为氧化剂的代表,以D作为电极(例如本发明中的区域A、区域B)的代表,对于通过对电极实施电作用改变其电性进而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了图示,图中,D+表示具有电负性的电极(即亲和电子的能力被强化的电极,即因电子被导出其电子亲和能力被强化的电极),D—表示具有电正性的电极(即释放电子的能力被强化的电极,即因电子被导入其释放电子的能力被强化的电极)。
[0290] 本发明的附图仅为一种示意,任何满足本申请文字记载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291]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