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光学 / 光度学 / 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

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

阅读:791发布:2022-12-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属于作物 生物 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处理;(2)菌种保存、活化及培养;(3)西洋参发状根诱导条件的优化;(4)西洋参发状根的获得与鉴定;(5)西洋参发状根液体培养生长量与总皂苷含量的测定:(6)西洋参发状根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本发明以西洋参的发状根为材料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诱导再生植株,为西洋参的育种开辟了一个新方向。采用Ri质粒可以更简单、方便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另外由发状根获得的再生植株本身即为转基因植株,使转基因植株具有很容易生根的特点,可以较好地解决植株再生面临的根的分化难,或者生长能 力 弱和形成的根数量少难题。,下面是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处理:(I)西洋参种子萌发及处理:经过沙藏层积处理,已经裂口的种子,播种到栽培盘中,遮荫培养,待播种1~2周苗长出后,用0.1%升汞消毒6min,无菌清洗
4~5次;将其叶片、带叶幼茎和茎段切成1.0cm的切段,接于MS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用作转化的起始材料;(II)西洋参一年、二年生根的处理:将西洋参一年、二年生根表面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流水冲洗3~4h,用0.1%升汞消毒10min~20min后,无菌水洗5遍,切成
0.2cm厚的薄片放在MS固体培养基上待用;
(2)菌种保存、活化及培养:发根农杆菌的长期保存方法是将农杆菌菌种溶于甘油中,于-20℃条件下保存;短期保存的方法是将发根农杆菌接种于YE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当长出菌斑后,于4℃箱中保存;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挑取保存的菌液,于YEB固体平板上划线,28℃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直到长出明显的单菌落;然后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于50mL液体YEB培养基中,120r/min、28℃、暗条件下培养24h,此时YEB液体培养基由接种前的透明的红棕色变成浑浊的淡黄色,证明细菌已正常长出;取1mL已活化的菌液加入50mL的YEB液体培养基中,120r/min,28℃暗条件下培养,活化菌液达到生长对数期时,此时的菌液就可以作为感染用;
(3)西洋参发状根诱导条件的优化:
(3a)不同菌种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选择发根农杆菌R1601、8196、A4、rolA四个菌种经平板活化培养后接入YEB液体培养基中,待其菌液生长浓度达到OD600=0.6时用于侵染用;2~3周苗龄的西洋参实生苗,选择生长良好幼嫩的,将其叶片、带叶幼茎和茎段切成1.0cm的切段,在无25±1℃摇床100~120r/min侵染10~30min,无菌条件下取出;
灭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菌液,接于MS培养基上,考察不同菌种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3b)菌液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制备好的R1601菌液用YEB液稀释至OD600值为0.2、0.4、0.6、0.8和1.0,将西洋参实生苗外植体投入不同浓度的菌液中浸染
15~30min,25±1℃摇床100~120r/min,然后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的菌液,在共培养基上培养2d后,再转接到MS共培养培养基上,每隔7d换一次培养基;
(3c)AS与侵染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挑取的单菌落接种于添加AS的
50mL YEB液体培养基中活化,AS浓度选为0、100μmol/L振荡培养,待其光密度值为0.6时将西洋参实生苗的组织段浸入,侵染时间选为10min、15min、20min、25min和30min:
(3d)不同外植体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选择外植体为2~3周苗龄西洋参实生苗的叶片、茎段、叶柄和西洋参愈伤组织、一年、二年生西洋参根,选择菌种为发根农杆菌R1601,考察西洋参外植体的选择对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其中叶片、茎段、叶柄为叶盘法,浸染时间为15~30min,西洋参愈伤组织、西洋参一年、二年生根为滴加法;
(3e)NAA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在预培养的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NAA有益于发状根的诱导;以2~3周西洋参实生苗的叶柄为材料,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NAA的浓度选择分为0mg/L、2mg/L、4mg/L、6mg/L,比较发状根诱导率以考察NAA最适浓度;
(3f)预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选择MS+NAA2.0mg/L固体培养基为预培养基质,选择2~3周西洋参实生苗的茎段为材料,预培养时间选为0h、12h、24h、48h、
72h、96h,以考察预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
(3g)NAA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以2~3周西洋参实生苗的叶柄为材料,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NAA的浓度选择分为0mg/L、2mg/L、4mg/L、6mg/L,比较发状根诱导率以考察NAA最适浓度;
(3h)共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选择共培养时间为12h、24h、36h、
48h,共培养培养基选为MS;以2~3周西洋参实生苗的茎段为材料,预培养培养基为MS+NAA2.0mg/L时间为48h,菌种为R1601,以考察基质与共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3i)头孢霉素(Cef)浓度对抑菌和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头孢霉素(Cef)的浓度选择为200mg/L、300mg/L、400mg/L、500mg/L、600mg/L,除菌基质选择为MS基本固体培养基;综合比较抑菌效果、污染率、获得发根数三项指标,考察头孢霉素(Cef)的最优浓度;
(4)西洋参发状根的获得与鉴定:
(4a)西洋参发根的获得:
①外植体预培养:西洋参实生苗消毒后,将其叶片切成1.0cm×1.0cm的小,叶柄、和茎段切成1.0cm长的段,西洋参一年、二年生根流水冲洗去表面浮土,经升汞消毒后蒸馏水
3~5遍冲洗干净,视材料厚度切成0.2~0.5cm薄片,将以上所有材料接MS+NAA2mg/L培养基中黑暗条件下培养48h用于侵染;
②侵染与共培养:在超净无菌工作台上,将预培养的外植体材料,转移到装有准备好菌液的三瓶中,封口后放在120r/min,黑暗条件下的摇床上感染10~30min,感染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菌液,接种到MS固体培养基中,于黑暗、25℃条件下共培养
48h;
③除菌培养:将共培养后的感染外植体材料用无菌水冲洗三遍,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材料表面的无菌水,将其转接到含有头孢霉素(Cef)5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于黑暗、25℃条件下除菌培养;
(4b)西洋参愈伤与一年、二年生根发状根的诱导:用微量移液枪吸取活化的发根农杆菌菌株8μL滴到已接到MS固体培养基的西洋参愈伤组织切面与西洋参根切片上;操作过程中避免菌液滴到MS固体培养基上,把滴加菌液的材料放在25℃,黑暗条件下的培养箱中培养;15d后除去褐化死亡的材料,将其余的材料转移到新鲜的MS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4c)PCR分子检测:通过PCR方法对Ri质粒TL-DNA的rolC基因检测将进一步提供分子生物学的依据,具体过程如下:
①引物设计及合成:设计引物1和引物2:
引物1:5′-GATATATGCCAAATTTACACTAG-3′;
引物2:5′-GTTAACAAAGTAGGAAACAGG-3′;
利用以上两个引物通过PCR扩增到T-DNA上rolC基因片段,预期长度是564bp;
②CTAB法提取西洋参发状根总DNA;③提取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
④PCR循环参数:
⑤PCR反应体系:
超纯水定容至25μl:
⑥琼脂糖凝胶电泳,拍照;
(5)西洋参发状根液体培养生长量与总皂苷含量的测定:发状根液体培养采用MS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3%蔗糖,pH值5.8~6.0),将12条生长旺盛的约2cm的发状根根尖接入装有30mL MS液体培养基中,温度为24±1℃,摇床转速100r/min,每隔3d取样,测定发状根干重及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一个月;所有数据为3瓶的平均值,重复两次;
采用标准曲线法对发状根中总皂苷的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步骤为:①取Rg10.020g溶于甲醇中,定容为2mg/mL;②取Rg1对照品溶液30、60、90、120、150μL;③分别置于5支试管中(10mL,具塞),甲醇定容为150μL,以相应试剂作对照;④将试管置于冰水浴中加
5%香草醇溶液和72%硫酸摇匀,60℃恒温水浴20min;⑤冰水浴15min后在755B分光光
2
度仪544nm处检测,以人参为标准品比色测定,根据标准曲线Y=503.29X+4.456,R=0.9924求得样品皂苷含量(%);
发状根中总皂苷的测定取液体培养的新鲜发状根,蒸馏水冲洗后,用滤纸吸干发状根表面的水分,称量发状根鲜重;然后于真空干燥箱中80℃下干燥至恒重,称量,将干燥后的发状根粉碎,放入三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度为40%的乙醇溶剂,并将三角瓶口封口膜密封;置于超声发生器中进行分离提取,提取时间15min,超声频率为28KHz,提取两次;
在冰水浴中加5%香草醛醇溶液和72%H2SO4染色,60℃恒温水浴10min,冰水浴15min,于
544nm处测吸光度;
(6)西洋参发状根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6a)西洋参发状根愈伤组织的诱导:以西洋参发状根为外植体,接到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组合的2,4-D、BA、KT等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其中蔗糖浓度为30g/L,琼脂含量为6.5g/L,pH值是6.0(灭菌前),培养基的灭菌压为0.1MP持续15~20min,放到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照周期为12h/d,温度为24±1℃,两周后统计愈伤组织发生率(发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外植体总数)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与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筛选最佳调节物质及浓度和光照条件;
(6b)西洋参发状根胚状体的发生:不同激素组合、浓度与光照对胚状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分别取不同浓度及组合的2,4-D、KT、BA对培养物进行处理,分析各激素对胚状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胚状体发生及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取黑暗、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光照条件对培养物的影响;光照由日光灯提供(约1200Lx),光周期为12h/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c)中的CTAB法提取西洋参发状根总DNA的具体过程如下:
(1)取280mg经继代培养的西洋参发状根加入10%PVP在液氮中充分研磨至粉末状(约30s~1min);
(2)用药匙小心转移至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65℃预热的660μ12×CTAB的提取缓冲液,65℃水浴45min,每隔5~10min轻轻振荡一次;
(3)加入200μL冰浴过的Solution I,涡旋振荡使细胞均匀分布,室温下放置10min;
(4)加入400μL新鲜配置好的Solution II,轻轻颠倒混匀,冰浴5min;
(5)加入300μL Solution III,反复颠倒数次,使溶液在粘稠的菌体裂解物中分散均匀,然后置冰上5min;
(6)12000r/min离心10min,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1.5mL离心管中;
(7)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氯仿,通过剧烈振荡混合有机相和水相,12000r/min离心
5min;
(8)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混匀,12000rpm,离心
10min;
(9)用一只剪去前头的枪头,小心将上清液转移到一只新的1.5ml离心管中,并加入两倍体积的-20℃预冷的无水乙醇,即见到丝状沉淀,-20℃下放置30min,12000rpm,离心
5min,得到淡黄色沉淀;
(10)倾去上清液,并用吸水纸吸净残余溶液,加入300μl超纯水重新溶解,再加入-20℃预冷的无水乙醇600μl,沉淀过夜;
(11)12000rpm,离心10min,得到白色的胶状沉淀,倾去上清液,并用吸水纸吸净残余溶液,加入70%乙醇800μl洗涤沉淀2~3次;
(12)吸净残余溶液,置超净工作台吹干(约需10~15min);
(13)加入40~60μl超纯水,溶解沉淀,加入3μl Rnase,室温放置30min后,-20℃下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c)中的提取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的具体过程如下:
(1)挑取R1601单菌落于10ml YEB培养基中,28℃,120rpm,过夜培养;
(2)吸取8ml培养好的菌液,加入10ml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5min,倾去培养液,加入2ml预冷的STE,重新悬浮细胞,分别吸取1ml菌悬液,加入1.5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2min,倾去培养液,获得适量的菌体细胞
(3)加入200μl冰浴过的Solution I,涡旋振荡使细胞均匀分布,室温下放置10min;
(4)加入400μl新鲜配置好的Solution II,轻轻颠倒混匀,冰浴5min;
(5)加入300μl Solution III,反复颠倒数次,使溶液在粘稠的菌体裂解物中分散均匀,然后置冰上5min;
(6)12000rpm离心10min,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1.5ml离心管中;
(7)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氯仿,通过剧烈振荡混合有机相和水相,12000rpm离心
5min;
(8)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新的1.5ml离心管中,用等体积的氯仿重新抽提一次;
(9)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1/10体积的3mol/LNaAc,冰浴30min,12000rpm,离心10min,倾去上清液,倒置在吸水纸上,使溶液流尽;
(10)加入1ml70%乙醇洗涤两次,12000rpm离心5min,收集沉淀;
(11)倾去洗涤液,倒置于吸水纸上吸干残余的溶液,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
(12)加入50μl TE重悬,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c)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具体过程如下:
(1)用胶带封住电泳槽胶模边缘形成一个模具;
(2)配制足够的电泳缓冲液(1×TBE)用以装满电泳槽和配制凝胶;
(3)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琼脂粉加到盛有一定量电泳缓冲液的三角瓶中在微波炉中加热至融化,然后小心加入溴乙锭,浓度为0.5μg/ml,轻轻旋转至混匀凝胶溶液;
(4)在模具上加一个合适的梳子形成加样孔,然后倒入适量温热的琼脂糖溶液,室温
30min以后,去掉封边胶带,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使电泳缓冲液没过凝胶约1mm;
(5)混合PCR扩增产物样品和0.2倍体积的上样缓冲液;
(6)用移液枪和一次性枪头将样品混合液缓慢加入浸没凝胶的加样孔内,分子质量标准品加在样品的左侧;
(7)盖上电泳槽盖,接好电极插头,DNA有阴极开始向阳极端泳动,给予1~5V/cm的电压,很快就能观察到溴酚蓝从加样孔进入胶体内;
(8)当DNA样品或二甲苯氰FF和溴酚蓝在凝胶中迁移了足够的距离时,关上电源,拔出电极插头和打开电泳槽盖,把凝胶置于凝胶成像系统下拍照。

说明书全文

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属于作物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西洋参(Panax quinque folium L.)American Ginseng,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它属于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为美国参、花旗参、洋参、广东参等名字,它最早是产于北美的原始森林,现在主产于法国、加拿大及美国,生长的最佳环境是在海拔2000公尺左右的丘陵地带,并且属于海洋性气候,大概分布于北纬30°~47°、西经67°~125°的大森林中。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成功地大面积引种西洋参,经过几十年的努,我国已经发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西洋参生产的国家和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家。
[0003] 西洋参不论是地下还是及地上部分都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其中包括西洋参皂甙,它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与人参皂甙结构基本相似。其它成分还包括黄类、挥发油、蛋白质、、肽类、基酸、淄醇类、维生素、多糖、微量元素、核酸等。西洋参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西洋参皂甙,它也是西洋参中生理活性最显著的物质,为此人们对西洋参皂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从中分离出20多种单体皂苷。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西洋参多糖的免疫功能。
[0004] 西洋参为我国传统珍贵的药用植物,广泛的应用在人类保健和医疗上,并且市场对其需求量逐渐增加。由于西洋参对土壤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且容易受气候及病虫害的影响,所以生产成本高、资源破坏严重,而且其生长周期特别长,以至于西洋参产量偏低,经济效益不好。因此要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改善西洋参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其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植株再生面临的根的分化难,或者生长能力弱和形成的根数量少难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西洋参发状根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外植体处理:(I)西洋参种子萌发及处理:经过沙藏层积处理,已经裂口的种子,播种到栽培盘中,遮荫培养,待播种1~2周苗长出后,用0.1%升汞消毒6min,无菌清洗4~5次。将其叶片、带叶幼茎和茎段切成1.0cm的切段,接于MS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用作转化的起始材料。(II)西洋参一年、二年生根的处理:将西洋参一年、二年生根表面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流水冲洗3~4h,用0.1%升汞消毒10min~20min后,无菌水洗5遍,切成0.2cm厚的薄片放在MS固体培养基上待用。
[0009] (2)菌种保存、活化及培养:发根农杆菌的长期保存方法是将农杆菌菌种溶于甘油中,于-20℃条件下保存,这种方法可以保存菌种几年。短期保存的方法是将发根农杆菌接种于YE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当长出菌斑后,于4℃箱中保存,此种方法可以保存菌种数月。
[0010] 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挑取保存的菌液,于YEB固体平板上划线,28℃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直到长出明显的单菌落。然后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于50mL液体YEB培养基中,120r/min、28℃、暗条件下培养24h,此时YEB液体培养基由接种前的透明的红棕色变成浑浊的淡黄色,证明细菌已正常长出。取1mL已活化的菌液加入50mL的YEB液体培养基中,
120r/min,28℃暗条件下培养,活化菌液达到生长对数期时,此时的菌液就可以作为感染用。
[0011] (3)西洋参发状根诱导条件的优化:
[0012] (3a)不同菌种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选择发根农杆菌R1601、8196、A4、rolA四个菌种经平板活化培养后接入YEB液体培养基中,待其菌液生长浓度达到OD600=0.6时用于侵染用。2~3周苗龄的西洋参实生苗,选择生长良好幼嫩的,将其叶片、带叶幼茎和茎段切成1.0cm的切段,在无25±1℃摇床100~120r/min侵染10~30min,无菌条件下取出。灭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菌液,接于MS培养基上,考察不同菌种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013] (3b)菌液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制备好的R1601菌液用YEB液稀释至OD600值为0.2、0.4、0.6、0.8和1.0,将西洋参实生苗外植体投入不同浓度的菌液中浸染15~30min,25±1℃摇床100~120r/min,然后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的菌液,在共培养基上培养2d后,再转接到MS共培养培养基上,每隔7d换一次培养基。
[0014] (3c)AS与侵染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挑取的单菌落接种于添加AS的50mL YEB液体培养基中活化,AS浓度选为0、100μmol/L振荡培养,待其光密度值为0.6时将西洋参实生苗的组织段浸入,侵染时间选为10min、15min、20min、25min和30min。
[0015] (3d)不同外植体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选择外植体为2~3周苗龄西洋参实生苗的叶片、茎段、叶柄和西洋参愈伤组织、一年、二年生西洋参根,选择菌种为发根农杆菌R1601,考察西洋参外植体的选择对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其中叶片、茎段、叶柄为叶盘法,浸染时间为15~30min,西洋参愈伤组织、西洋参一年、二年生根为滴加法。
[0016] (3e)NAA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在预培养的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NAA有益于发状根的诱导。以2~3周西洋参实生苗的叶柄为材料,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NAA的浓度选择分为0mg/L、2mg/L、4mg/L、6mg/L,比较发状根诱导率以考察NAA最适浓度。
[0017] (3f)预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选择MS+NAA2.0mg/L固体培养基为预培养基质,选择2~3周西洋参实生苗的茎段为材料,预培养时间选为0h、12h、24h、48h、72h、96h,以考察预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
[0018] (3g)NAA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在预培养的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NAA有益于发状根的诱导。以2~3周西洋参实生苗的叶柄为材料,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NAA的浓度选择分为0mg/L、2mg/L、4mg/L、6mg/L,比较发状根诱导率以考察NAA最适浓度。
[0019] (3h)共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选择共培养时间为12h、24h、36h、48h,共培养培养基选为MS。以2~3周西洋参实生苗的茎段为材料,预培养培养基为MS+NAA2.0mg/L时间为48h,菌种为R1601,以考察基质与共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020] (3i)头孢霉素(Cef)浓度对抑菌和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头孢霉素(Cef)的浓度选择为200mg/L、300mg/L、400mg/L、500mg/L、600mg/L,除菌基质选择为MS基本固体培养基。综合比较抑菌效果、污染率、获得发根数三项指标,考察头孢霉素(Cef)的最优浓度。
[0021] (4)西洋参发状根的获得与鉴定:
[0022] (4a)西洋参发根的获得:
[0023] ①外植体预培养:西洋参实生苗消毒后,将其叶片切成1.0cm×1.0cm的小,叶柄、和茎段切成1.0cm长的段,西洋参一年、二年生根流水冲洗去表面浮土,经升汞消毒后蒸馏水3~5遍冲洗干净,视材料厚度切成0.2~0.5cm薄片,将以上所有材料接MS+NAA2mg/L培养基中黑暗条件下培养48h用于侵染。
[0024] ②侵染与共培养:在超净无菌工作台上,将预培养的外植体材料,转移到装有准备好菌液的三瓶中,封口后放在120r/min,黑暗条件下的摇床上感染10~30min,感染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菌液,接种到MS固体培养基中,于黑暗、25℃条件下共培养48h。
[0025] ③除菌培养:将共培养后的感染外植体材料用无菌水冲洗3遍,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材料表面的无菌水,将其转接到含有头孢霉素(Cef)5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于黑暗、25℃条件下除菌培养。
[0026] (4b)西洋参愈伤与一年、二年生根发状根的诱导:用微量移液枪吸取活化的发根农杆菌菌株8μL滴到已接到MS固体培养基的西洋参愈伤组织切面与西洋参根切片上。操作过程中避免菌液滴到MS固体培养基上,把滴加菌液的材料放在25℃,黑暗条件下的培养箱中培养。15天后除去褐化死亡的材料,将其余的材料转移到新鲜的MS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0027] (4c)PCR分子检测:侵染获得的西洋参发状根在形态上与正常西洋参根相比较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比如西洋参发状根可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多根毛、多分枝、无向地性等优点。并且发状根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很快,大于西洋参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或者未转化的根培养物,这些表型可以为判定西洋参发状根提供了形态学上的依据。通过PCR方法对Ri质粒TL-DNA的rolC基因检测将进一步提供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0028] ①引物设计及合成:
[0029] 设计引物1和引物2:
[0030] 引物1:5′-GATATATGCCAAATTTACACTAG-3′;
[0031] 引物2:5′-GTTAACAAAGTAGGAAACAGG-3′;
[0032] 利用以上两个引物通过PCR扩增到T-DNA上rolC基因片段,预期长度是564bp,引物是由北京鼎国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0033] ②CTAB法提取西洋参发状根总DNA;
[0034] ③提取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
[0035] ④PCR循环参数:
[0036]
[0037] ⑤PGR反应体系:
[0038]
[0039]
[0040] 超纯水定容至25μl:
[0041] ⑥琼脂糖凝胶电泳,拍照;
[0042] (5)西洋参发状根液体培养生长量与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0043] 发状根液体培养采用MS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3%蔗糖,pH值5.8~6.0),将12条生长旺盛的约2cm的发状根根尖接入装有30mL MS液体培养基中,温度为24±1℃,摇床转速100r/min,每隔3d取样,测定发状根干重及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一个月。所有数据为3瓶的平均值,重复两次。
[0044] 标准曲线法对发状根中总皂苷的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步骤为:①取Rg10.020g溶于甲醇中,定容为2mg/mL;②取Rg1对照品溶液30、60、90、120、150μL;③分别置于5支试管中(10mL,具塞),甲醇定容为150μL,以相应试剂作对照;④将试管置于冰水浴中加5%香草醇溶液和72%硫酸摇匀,60℃恒温水浴20min;⑤冰水浴15min后在755B分光光
2
度仪544nm处检测。以人参为标准品比色测定,根据标准曲线Y=503.29X+4.456,R=0.9924求得样品皂苷含量(%),如图1所示。
[0045] 发状根中总皂苷的测定:取一定量液体培养的新鲜发状根,蒸馏水冲洗后,用滤纸吸干发状根表面的水分,称量发状根鲜重。然后于真空干燥箱中80℃下干燥至恒重,称量。将干燥后的发状根粉碎,放入三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度为40%的乙醇溶剂,并将三角瓶口封口膜密封。置于超声发生器中进行分离提取,提取时间15min,超声频率为28KHz,提取两次。在冰水浴中加5%香草醛醇溶液和72%H2SO4染色,60℃恒温水浴10min,冰水浴
15nin,于544nm处测吸光度。
[0046] (6)西洋参发状根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0047] (6a)西洋参发状根愈伤组织的诱导:以西洋参发状根为外植体,接到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组合的2,4-D、BA、KT等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其中蔗糖浓度为30g/L,琼脂含量为6.5g/L,pH值是6.0(灭菌前),培养基的灭菌压力为0.1MP持续15~20min。放到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照周期为12h/d,温度为24±1℃,两周后统计愈伤组织发生率(发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外植体总数)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与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筛选最佳调节物质及浓度和光照条件。
[0048] (6b)西洋参发状根胚状体的发生:不同激素组合、浓度与光照对胚状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分别取不同浓度及组合的2,4-D、KT、BA对培养物进行处理,分析各激素对胚状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胚状体发生及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取黑暗、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光照条件对培养物的影响。光照由日光灯提供(约1200Lx),光周期为12h/d。
[0049] 进一步地,步骤(4c)中的CTAB法提取西洋参发状根总DNA的具体过程如下:
[0050] (1)取280mg经继代培养的西洋参发状根加入10%PVP在液氮中充分研磨至粉末状(约30s~1min);
[0051] (2)用药匙小心转移至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65℃预热的660μ12×CTAB的提取缓冲液,65℃水浴45min,每隔5~10min轻轻振荡一次;
[0052] (3)加入200μL冰浴过的Solution I,涡旋振荡使细胞均匀分布,室温下放置10min:
[0053] (4)加入400μL新鲜配置好的Solution II,轻轻颠倒混匀,冰浴5min;
[0054] (5)加入300μL Solution III,反复颠倒数次,使溶液在粘稠的菌体裂解物中分散均匀,然后置冰上5min;
[0055] (6)12000r/min离心10min,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1.5mL离心管中。
[0056] (7)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氯仿,通过剧烈振荡混合有机相和水相,12000r/min离心5min。
[0057] (8)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混匀,12000rpm,离心10min;
[0058] (9)用一只剪去前头的枪头,小心将上清液转移到一只新的1.5ml离心管中,并加入两倍体积的-20℃预冷的无水乙醇,即见到丝状沉淀,-20℃下放置30min,12000rpm,离心5min,得到淡黄色沉淀;
[0059] (10)倾去上清液,并用吸水纸吸净残余溶液,加入300μl超纯水重新溶解,再加入-20℃预冷的无水乙醇600μl,沉淀过夜;
[0060] (11)12000rpm,离心10min,得到白色的胶状沉淀。倾去上清液,并用吸水纸吸净残余溶液,加入70%乙醇800μl洗涤沉淀2~3次;
[0061] (12)吸净残余溶液,置超净工作台吹干(约需10~15min);
[0062] (13)加入40~60μl超纯水,溶解沉淀,加入3弘lRnase,室温放置30min后,-20℃下保存。
[0063] 进一步地,步骤(4c)中的提取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的具体过程如下:
[0064] (1)挑取R1601单菌落于10ml YEB培养基中,28℃,120rpm,过夜培养;
[0065] (2)吸取8ml培养好的菌液,加入10ml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5min,倾去培养液,加入2ml预冷的STE,重新悬浮细胞。分别吸取1ml菌悬液,加入1.5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2min,倾去培养液,获得适量的菌体细胞
[0066] (3)加入200μl冰浴过的Solution I,涡旋振荡使细胞均匀分布,室温下放置10min;
[0067] (4)加入400μl新鲜配置好的Solution II,轻轻颠倒混匀,冰浴5min;
[0068] (5)加入300μl Solution III,反复颠倒数次,使溶液在粘稠的菌体裂解物中分散均匀,然后置冰上5min;
[0069] (6)12000rpm离心10min,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1.5ml离心管中。
[0070] (7)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氯仿,通过剧烈振荡混合有机相和水相,12000rpm离心5min。
[0071] (8)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新的1.5ml离心管中,用等体积的氯仿重新抽提一次;
[0072] (9)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1/10体积的3mol/LNaAc,冰浴30min,12000rpm,离心10min,倾去上清液,倒置在吸水纸上,使溶液流尽:
[0073] (10)加入1ml70%乙醇洗涤两次,12000rpm离心5min,收集沉淀;
[0074] (11)倾去洗涤液,倒置于吸水纸上吸干残余的溶液,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
[0075] (12)加入50μl TE重悬,备用。
[0076] 进一步地,步骤(4c)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具体过程如下:
[0077] (1)用胶带封住电泳槽胶模边缘形成一个模具;
[0078] (2)配制足够的电泳缓冲液(1×TBE)用以装满电泳槽和配制凝胶;
[0079] (3)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琼脂粉加到盛有一定量电泳缓冲液的三角瓶中在微波炉中加热至融化,然后小心加入溴乙锭,浓度为0.5μg/ml,轻轻旋转至混匀凝胶溶液;
[0080] (4)在模具上加一个合适的梳子形成加样孔,然后倒入适量温热的琼脂糖溶液,室温30min以后,去掉封边胶带。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使电泳缓冲液没过凝胶约1mm;
[0081] (5)混合PCR扩增产物样品和0.2倍体积的上样缓冲液;
[0082] (6)用移液枪和一次性枪头将样品混合液缓慢加入浸没凝胶的加样孔内,分子质量标准品加在样品的左侧;
[0083] (7)盖上电泳槽盖,接好电极插头,DNA有阴极开始向阳极端泳动,给予1~5V/cm的电压,很快就能观察到溴酚蓝从加样孔进入胶体内;
[0084] (8)当DNA样品或二甲苯氰FF和溴酚蓝在凝胶中迁移了足够的距离时,关上电源,拔出电极插头和打开电泳槽盖,把凝胶置于凝胶成像系统下拍照。
[0085]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以发根农杆菌侵染西洋参诱导发状根,研究了侵染的若干因素对发状根侵染效率的影响。发状根具有很高的繁殖潜能,可以制成人工种子长期保存,这为人西洋参等名贵中药材的种质保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以西洋参的发状根为材料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诱导再生植株,为西洋参的育种开辟了一个新方向。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转化不存在嵌合体问题,采用Ri质粒可以更简单、方便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另外由发根获得的再生植株本身即为转基因植株,使转基因植株具有很容易生根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植株再生面临的根的分化难,或者生长能力弱和形成的根数量少难题。附图说明
[008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标准曲线的测定图。
[008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根农杆菌R1601菌液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图。
[008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S以及感染时间对西洋参诱导率的影响图。
[008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外植体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图。
[009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NAA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图。
[009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图。
[009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共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图。
[009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Cef浓度对抑菌效果和诱导发根数的影响图。
[0094]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西洋参发状根PCR检测结果图。
[0095]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西洋参发状根液体培养条件下生长与皂苷含量的动态曲线。
[0096]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照对培养物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7]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该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98] 实施例1:西洋参发状根诱导条件的优化
[0099] (1)不同菌种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实施例中选择R1601、8196、A4、rolA四个菌种侵染2~3周苗龄的西洋参实生苗组织段,考察不同菌种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见表1。
[0100] 表1不同菌种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101]
[0102] 不同发根农杆菌菌种间的致病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由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的2~3周苗龄的西洋参实生苗组织段在侵染的第20d,切口处有白色的颗粒组织出现,有一些颗粒组织出现在伤口褐化的地方,另外一些颗粒组织出现于在膨大的愈伤组织上并不是很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颗粒组织无规则的伸长,其尖端呈现为浅黄白色冠帽,躯干部略有些透明,一定长度后躯干上出现无数细小的白色根毛。其接触培养基质后并不深入培养基,而是贴附于培养基表面继续生长;当接触瓶壁时,则沿瓶壁向上继续生长。
[0103] (2)菌液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菌液浓度是影响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菌液浓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可以,如果菌液浓度过大,发根农杆菌生长比较迅速,外植体则出现损伤或褐化现象。反之,菌液浓度过小,外植体则转化不够完全。因此菌液浓度应该以不同植物种类、外植体选择的类型以及不同的感染时间而有差别。不同光密度R1601菌悬液对预培养48h的的西洋参实生苗的组织段进行侵染,诱导率如表2和图2所示。结果表明:当光密度值为OD600为0.6时诱导率最高可达11.1%,诱导率比光密度值为0.4和0.8的分别高出5.3和3.8个百分点。
[0104] 表2发根农杆菌R1601菌液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105]
[0106] Condition:preconditioning time=48h.
[0107] (3)AS(乙酰丁香酮)与侵染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有9种植物细胞释放信号分子参与激活Vir区基因表达,它们都是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其中作用最强的是羟基乙酰丁香酮和乙酰丁香酮,在诱导发状根时,可以添加适量的这类化合物以促进质粒T-DNA向植物物细胞基因组中进行转移、加工和整合。将挑取的单菌落接种于加入100μmol/L AS的50ml YEB液体培养基中,120r/min,28℃暗条件下振荡培养。稀释菌液使光密度值达到0.6。将西洋参外植体与菌液共同振荡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10min、
15min、20min、25min和30min。同时以没有添加AS的菌液,培养相同时间作为对照组,以考察浸染时间及AS对发根诱导率的影响。表3和图3表明:AS对发根诱导率有促进作用,最高转化率达到9.8%,并且在浸染时间为20min时出现,说明感染时间的选择对发根诱导率的意义也很重大。
[0108] 表3AS以及感染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109]
[0110] (4)外植体选择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一般在遗传转化中采用的植物的外植体都是较幼嫩的部分,这可能因为幼嫩部分的组织细胞分裂比较旺盛,因此它们被外源DNA成功整合的几率很大。本实施例选择外植体为2~3周苗龄西洋参实生苗的叶片、茎段、叶柄和参愈伤组织、一年、二年年生人参根。考察外植体的选择对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表4和图4中的结果表明:叶柄为最优外植体,诱导率为9.4%,一年生西洋参根次之,诱导率为8.3%,而愈伤组织并未获得发状根。实验选择的转化条件为外植体预培养时间为48h,外植体与发根农杆菌共培养48h,共培养基质为MS加AS100μmol/L,OD600=0.6,西洋参的叶片、茎段及叶柄为叶盘法,浸染时间为30min,西洋参愈伤组织、西洋参1、2年生根为滴加法。
[0111] 表4不同外植体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112]
[0113] Condition:OD600=0.6,preconditioning time=48h
[0114] (5)NAA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如表5和图5所示,在预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AA有益于西洋参发状根的诱导,未添加NAA组诱导率均低于添加NAA组,NAA2.0mg/L诱导率达到6.8%是未添加NAA的2.19倍。
[0115] 表5NAA浓度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116]
[0117] Condition:OD600=0.6.
[0118] (6)预培养时间对西洋参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本实施例中,选用含2mg/L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预培养时间为0~48h。由表6和图6可以看出不同预培养时间条件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对西洋参发状根的诱导率影响很大,预培养0~48h诱导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超过48h诱导率又开始下降。由此得出在添加2mg/L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48h为最佳,预培养时间过长或者没有预培养都会降低诱导率。
[0119] 表6预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120]
[0121] Condition:OD600=0.6,
[0122] (7)共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是影响发状根转化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外植体共培养48h的诱导率最高(见表7,图7),并且发现预培养48h经感染后的外植体共培养48h得到更好的结果。虽然加长共培养时间可以增加转化机会,但是共培养时问超过两天,会使菌过量繁殖导致外植体的死亡。
[0123] 表7共培养时间对西洋参发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0124]
[0125] Condition:OD600=0.6,preconditioning time=48h.
[0126] (8)头孢霉素(Cef)浓度对抑菌和诱导率的影响:利用发根农杆菌叶盘法进行植物遗传转化时,头孢霉素(Cef)可以有效抑制发根农杆菌在外植体以及培养基上的生长。从表8和图8可以看出:头孢霉素浓度在200~600mg/L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就越好,获得的发根数在2~24个之间。综合获得发根数、抑菌效果、诱导率三项指标,认为获得较多的发根数同时又保持较好抑菌效果的最优头孢霉素浓度应为500mg/L。
[0127] 表8不同头孢霉素浓度对抑菌效果和获得发根数的影响
[0128]
[0129] 注:++为有大量农杆菌,+++为有少量农杆菌,++++为有极少量农杆菌[0130] 实施例2:西洋参发状根的获得与鉴定
[0131] (1)西洋参发状根的获得:共培养后的材料用500mg/L头孢霉素(Cef)水溶液冲洗3~5次,无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水份,然后把材料接到含500mg/L头孢霉素(Cef)的M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除菌培养。每周更换一次培养基,5~6周后把材料转接到不含抗生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本实施例中,西洋参发状根最早发生是在感染后的第30天左右(Condition:OD600=0.6,seedlings with stem explants,preconditioning time=48h,AS100μmol/L)。发状根出现在伤口处,一块外植体材料上可产生几条甚至十几条发状根,而有些外植体材料则是先脱分化产生疏松的愈伤组织,然后在愈伤组织表面上逐渐长出发状根。所有产生的发状根均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有细小的白色根毛、分枝多、激素自养。而未经菌液感染的对照外植体材料则没有发状根产生,有的外植体材料虽两端稍有膨大,但在无激素固体培养基上进一步培养过程中逐渐死亡。待发状根长到1cm左右时切下接于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0132] (2)西洋参发状根的鉴定:取西洋参发根100mg以及未转化西洋参的叶片和愈伤组织200mg,依据2.2.4.3提取发状根的DNA,作为检测样品。同时提取发根农杆菌Ri质粒和非转化西洋参叶片和愈伤组织中的DNA,制备成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样品。将提取好各种DNA在前面所提到的PCR反应条件下进行扩增反应。PCR产物在1.2%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5V/cm)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DNA条带并拍照。其结果如图9。由图9可见,根据前面所提供的一对引物对西洋参发状根DNA进行PCR检测,结果出现了预期的564bp特异条带,而此条带在未转化的西洋参叶片和愈伤组织中则没有出现,说明Ri质粒T-DNA已经整合到西洋参的基因组中。
[0133] (3)西洋参发状根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动态曲线: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西洋参发状根生长和总皂苷含量曲线基本符合“S”型(见图10)。西洋参发状根的生长在短暂的延迟期后,到第9天时就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到第27天时生长达到最高峰,第27天后几乎停止生长,干重基本上不再增加。总皂苷的含量随着发状根的生长量的增加其也随之提高,并且在第27天时总皂苷含量也出现最大值,随后产量就开始逐渐下降。实施例3:西洋参发状根愈伤组织的诱导(1)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西洋参发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西洋参发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析见表9和表10。根据极差的大小顺序得影响西洋参发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因素为2,4-D>KT>BA,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A3B2C3,即2,4-D(2.0mg/L),BA(1.0mg/L),KT(0.5mg/L)。由方差分析可知,对西洋参发根愈伤组织的诱导,2,4-D的影响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KT次之,达到了显著水平;BA的影响较小,作用不显著。遂本实施例中选用的西洋参发根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2.0mg/L+KT0.5mg/L。
[0134] 表9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
[0135]
[0136] 表10方差分析
[0137]
[0138] 注:(P<0.01)代表极显著水平;(P<0.05)代表显著水平
[0139] (2)光照对西洋参发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不论是在光照或黑暗的条件下西洋参发根都能脱分化为愈伤组织(见图11和表11)。但光照对其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光照条件下培养诱导产生的西洋参发根愈伤组织相比,暗培养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颜色较浅,淡黄或浅黄棕色,25d左右几乎全部都愈伤化,愈伤组织大量形成,生长迅速。但是在光照条件下,其生长受到抑制,40d时诱导率仍很低,且生长缓慢。由此可见西洋参发根在黑暗条件下脱分化速度快并且诱导率最高。
[0140] 表11光照对培养物的影响
[0141]
[0142] 西洋参发根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继代的最初3个月中,脱分化不完全仍然有发状根产生,这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很不利,而且细胞分裂素浓度越低发状根数量就越多,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转接代数的增多,不完全脱分化数量越来越少了。
[0143] 实施例4:西洋参发状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0144] (1)初始诱导的愈伤组织的继代次数对发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初始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次数与愈伤组织的胚性能力有很大关系。初始愈伤组织的胚性愈伤发生率高于经过继代的愈伤组织,一般经过继代一年左右的愈伤组织产生胚性愈伤的能力明显减退。初始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坚硬、致密,而经过多次继代的愈伤组织柔软、松散,表面水质化严重。初始诱导的愈伤组织诱导出的胚状体数多于继代的,说明愈伤组织在继代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胚胎发生能力。
[0145] (2)不同植物激素和浓度对发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如表12所示,将诱导产生的淡黄绿色,质地紧密状,生长速度快的西洋参发根愈伤组织接到含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培养于含BA0.5mg/L和1mg/L2,4-D的培养基上的西洋参发根愈伤组织转化为黄白色的小细胞团状,松散易碎,并且生长速度快,在其表面可见胚状体的发生;培养于含KT0.5mg/L和1mg/L的2,4-D的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增殖很快,质地较较密,有胚状体的发生;在含有0.5mg/L2,4-D的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培养后都呈绿色;在2,4-D的浓度达到2.0mg/L的培养基上培养的愈伤组织还会产生一种含水态、白色接近透明状、质地松散的愈伤组织,这类愈伤组织进一步继代培养,很难再分化。经过继代培养,只有黄白色细胞团状的愈伤组织能够大量发生胚状体,因此认为这种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所以适当地降低2,4-D的浓度能够较好的诱导西洋参发根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0146] 表1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0147]
[0148] (3)光照对发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不论在黑暗条件或光照条件下,西洋参发根愈伤组织都有胚性愈伤发生,但黑暗对胚性愈伤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表13所示,与光照条件下培养诱导产生的西洋参发根胚性愈伤组织相比,暗培养条件下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颜色较浅,淡黄或者浅黄棕色。对于胚性愈伤发生系数而言在光照时,西洋参发状根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比黑暗时高,表明光照条件有益于发状根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
[0149] 表13光照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的影响
[0150]
[0151] 实施例5:胚状体诱导得到再生植株
[0152] (1)激素与体细胞胚胎发生:当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至激素浓度降低或去掉2,4-D的培养基时,就会启动体细胞胚胎发生。一个月左右可产生肉眼可见的乳白色早期胚状体,数量很多,也容易从愈伤组织上分离开来。此时期的球形胚由大小基本一致的细胞组成,为早期球形胚。40d时,便可观察到大量的球形胚,此时它们的细胞已出现一定的分化,为晚期球形胚。少数球形胚进一步分化,经心形胚发育成子叶形胚。激素浓度降低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表14)。
[0153] 表14不同激素组合对西洋参发状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
[0154]
[0155] 由表14可得,西洋参发状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0.5mg/L[0156] (2)光照对体细胞胚增殖的影响:培养的光照条件对西洋参发状根体细胞胚的增殖影响极为显著。光照条件是西洋参发状根体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条件,光照下形成的体细胞胚不仅数量多,而且形状规则,多数都为结构致密的实心小球,这样的体细胞胚能够较快地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阶段进而发育成植株;而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能形成新的体细胞胚,而且已经形成的体细胞胚发育迟缓。如表15所示。
[0157] 表15光照对体细胞胚增殖的影响
[0158]
[0159] (3)培养基对体细胞胚萌发的影响:由于体细胞胚发生是不同步的,在体细胞胚增殖培养基上就会形成各种不同时期的体细胞胚,选择大部分的体细胞胚外于鱼雷期或子叶期的材料转入萌发培养基。如果在原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体细胞胚大多数停留在鱼雷胚或子叶胚时期,很少能萌发成小植株,而将体细胞胚转移至萌发培养基上体细胞胚才能萌发成小植株。具体结果见表16。
[0160] 表16培养基对西洋参发状根体细胞胚萌发的影响
[0161]
[0162] 由表16可得,西洋参发状根体细胞胚胎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