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解吸 / 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阅读:1028发布:2020-09-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废气 吸附 罐,该废气吸附罐的内腔中设有至少2个吸附室,吸附室中设有透气吸附层每个吸附室的透气吸附层均能进行有机物的吸附和 解吸 过程,高温有机废气先进入一个吸附室利用其热量使透气吸附层中的 活性炭 进行解吸,再进入下一个吸附室进行有机物的吸附过程,两个吸附室可以反向交替使用,在吸附室进行解吸过程时,还设有辅 热层 套能为其提供热量辅助。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环保节能,能连续循环进行高温有机废气的处理,活性炭解吸的时不必停止有机废气的吸附,同时能对有机废气进行有效降温,能为活性炭解吸提供辅热,使废气处理效率提高,提升了活性炭的利用率。,下面是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罐,该废气罐内设有至少
2个吸附室(1),相邻的所述吸附室(1)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隔离壁分隔,所述吸附室(1)为密封腔体结构,所述吸附室(1)的内腔中部设有透气吸附层(2),该透气吸附层(2)中设有吸附性功能材料;
所述吸附室(1)中设有换热内管(3),该换热内管(3)在所述透气吸附层(2)中呈螺旋状上下延伸,所述换热内管(3)的下端连接有进气管(31),该进气管(31)向下伸出所述吸附室(1),所述换热内管(3)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32),该排气管(32)向下延伸至所述吸附室(1)底部,该排气管(32)的末端穿过隔离壁伸入相邻的所述吸附室(1);
上一个所述吸附室(1)内的所述排气管(32)的出口端穿过所述隔离壁后伸入下一个所述吸附室(1)的内腔底部,最后一个所述吸附室(1)内的所述排气管(32)的出口端伸入第一个所述吸附室(1)的内腔底部;所述吸附室(1)顶部还分别连接有净化气管(4)和浊气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室(1)上方扣设有浊气罩(6),所述浊气罩(6)将所有所述吸附室(1)覆盖,所述浊气管(5)上端分别伸入所述浊气罩(6)中,所述浊气管(5)将所述吸附室(1)的内腔与所述浊气罩(6)的内腔连通;
所述浊气罩(6)外还扣设有一个净化气罩(8),该净化气罩(8)的边缘与浊气罩(6)的外壁焊接,所有所述净化气管(4)穿过所述浊气罩(6)后伸入所述净化气罩(8)中;
所述净化气罩(8)顶部设有外套排气管(9),所述浊气罩(6)顶部设有内套排气管(7),所述内套排气管(7)竖直向上延伸并伸入所述外套排气管(9),所述内套排气管(7)和外套排气管(9)之间形成排气夹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内管(3)的出口端连接有呈圆盘形的布气管(10),所述布气管(10)位于所述透气吸附层(2)下方,所述布气管(10)上均匀分布有布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管(10)包括外环管(10a)和内环管(10b),所述外环管(10a)和内环管(10b)位于同一平面且圆心相同,所述外环管(10a)和内环管(10b)通过多根环形均匀分布的连接直管(10c)相互连通,所述外环管(10a)、内环管(10b)和连接直管(10c)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布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室(1)内水平设有两个隔离网,两个所述隔离网将所述吸附室(1)内腔分隔为三个区域,两个隔离网之间填充活性炭形成所述透气吸附层(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的内壁围绕所述透气吸附层(2)设有辅热层套(1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室(1)底部设有排污管(11),所述排污管(11)竖直向下穿出所述废气吸附罐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气管(31)、净化气管(4)、浊气管(5)和排污管(11)、内套排气管(7)、外套排气管(9)上分别设有电磁

说明书全文

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处理,具体设计一种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废气是许多工业企业,如石油、轻工、食品、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常见污染物,如果未进行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环境。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处理有机废气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随着吸附过程的进行,活性炭表面富集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也会逐渐降低直至活性炭完全饱和。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若不进行再生处理,则必须被抛弃,而抛弃后的活性炭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加大吸附操作的成本。
[0003] 现有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基本都是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先停止有机废气的吸附过程,然后对活性炭进行解吸,等饱和活性炭解吸完全后再用于进行有机废气的吸附,这样间歇式吸附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操作较为麻烦,并且活性炭停止吸附之后有机废气得不到及时处理,排进大气会污染环境。
[0004] 同时,当工厂生产任务加重,有机废气排气量增大时,往往需要增加有机废气罐数量以保证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新增的有机废气罐与旧的有机废气罐形成两个或多个单独的个体,无法进行连续性操作,其成本较高,多个单独的有机废气罐一起运行时能耗较高,由于只能间歇式操作,处理效率也相对较低,现在需要一种能循环操作,可持续性进行有机物吸附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0006] 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废气罐,该废气罐内设有至少2个吸附室,相邻的所述吸附室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隔离壁分隔,所述吸附室为密封腔体结构,所述吸附室的内腔中部设有透气吸附层,该透气吸附层中设有吸附性功能材料;
[0008] 所述吸附室中设有换热内管,该换热内管在所述透气吸附层中呈螺旋状上下延伸,所述换热内管的下端连接有进气管,该进气管向下伸出所述吸附室,所述换热内管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该排气管向下延伸至所述吸附室底部,该排气管的末端穿过隔离壁伸入相邻的所述吸附室;
[0009] 上一个所述吸附室内的所述排气管的出口端穿过所述隔离壁后伸入下一个所述吸附室的内腔底部,最后一个所述吸附室内的所述排气管的出口端伸入第一个所述吸附室的内腔底部;所述吸附室顶部还分别连接有净化气管和浊气管。
[0010] 该方案的效果是:高温有机废气进入换热内管后,在透气吸附层中进行换热使废气温度降低,同时高温有机废气的热量能对这个与之换热的透气吸附层进行有机物解吸,使解吸出来的有机浊气从浊气管排除;然后有机废气从换热内管出口进入下一个吸附室的内腔底部,然后向上进入对应的透气吸附层中进行有机物分离的过程,最后从净化气管排出去;当前一吸附室中透气吸附层解吸完成,等后一个吸附饱和之后,关闭前一个换热内管进口,从后一个换热内管进口通入高温有机废气,使解吸和吸附功效转变,从而达到循环连续处理高温有机废气的效果。
[0011]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室上方扣设有浊气罩,所述浊气罩将所有所述吸附室覆盖,所述浊气管上端分别伸入所述浊气罩中,所述浊气管将所述吸附室的内腔与所述浊气罩的内腔连通;
[0012] 所述浊气罩外还扣设有一个净化气罩,该净化气罩的边缘与浊气罩的外壁焊接,所有所述净化气管穿过所述浊气罩后伸入所述净化气罩中;
[0013] 所述净化气罩顶部设有外套排气管,所述浊气罩顶部设有内套排气管,所述内套排气管竖直向上延伸并伸入所述外套排气管,所述内套排气管(7)和外套排气管之间形成排气夹套。
[0014] 该方案的效果是:所述吸附室位于废气吸附罐中,设备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浊气罩和净化气罩的双层设计能将废气吸附罐中每个吸附室的净化气和浊气分别集中,便于排放和后续处理。
[001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内管的出口端连接有呈圆盘形的布气管,所述布气管位于所述透气吸附层下方,所述布气管上均匀分布有布气孔。
[0016]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布气管包括外环管和内环管,所述外环管和内环管位于同一平面且圆心相同,所述外环管和内环管通过多根环形均匀分布的连接直管相互连通,所述外环管、内环管和连接直管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布气孔。
[0017]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室内水平设有两个隔离网,两个所述隔离网将所述吸附室内腔分隔为三个区域,两个所述隔离网之间填充活性炭形成所述透气吸附层。
[0018] 以上方案的效果是:隔离网中间铺设活性炭,能保证吸附室内腔中气体的流通性,活性炭能吸附和解析高温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能循环使用;布气管能将有机废气在吸附室的腔体底部充分散开,使活性炭能均匀吸附,避免活性炭与有机废气的接触面积不充分,导致靠近换热内管出口的位置局部吸附饱和,而边缘部分的活性炭未充分吸附,影响吸附效果,并且降低活性炭的利用率。
[0019]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壁的内壁围绕所述透气吸附层设有辅热层套。
[002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室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竖直向下穿出所述废气吸附罐底部。
[0021]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换热内管的进气管、净化气管、浊气管、排污管、内套排气管、外套排气管分别设有电磁
[0022] 以上方案的效果是:辅热层套能在活性炭解吸过程提供热量补偿,净化排气管、浊气排气管和进气管的设计能便于本系统中气体的统一收集、排放、运输等操作;每个所述换热内管的进气管、净化气管、浊气管、排污管、内套排气管、外套排气管分别设有电磁阀,能便于控制各个管道的开闭,便于吸附室进行吸附和解吸工作的交替进行;所述换热内管螺旋盘设于吸附层内,能增大换热内管和透气吸附层的接触面积,使热交换更加充分。
[0023]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环保节能,能连续循环进行高温有机废气的处理,活性炭解吸的时不必停止有机废气的吸附,同时能对有机废气进行有效降温,能为活性炭解吸提供辅热,使废气处理效率提高,提升了活性炭的利用率。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6] 图3为布气管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8] 如图附图1~3所述,一种连续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废气罐,该废气罐内设有至少2个吸附室1,相邻的所述吸附室1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隔离壁分隔,所述隔离壁的内壁围绕所述透气吸附层2设有辅热层套12,所述吸附室1为密封腔体结构,所述吸附室1的内腔中部设有透气吸附层2,该透气吸附层2中设有吸附性功能材料,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室1内水平设有两个隔离网,两个所述隔离网将所述吸附室1内腔分隔为三个区域,两个隔离网之间填充活性炭形成所述透气吸附层2,吸附性功能材料采用活性炭;
[0029] 所述吸附室1中设有换热内管3,该换热内管3在所述透气吸附层2中呈螺旋状上下延伸,所述换热内管3的下端连接有进气管31,该进气管31向下伸出所述吸附室1,所述换热内管3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32,该排气管32向下延伸至所述吸附室1底部,该排气管32的末端穿过隔离壁伸入相邻的所述吸附室1;
[0030] 上一个所述吸附室1内的所述排气管32的出口端穿过所述隔离壁后伸入下一个所述吸附室1的内腔底部,最后一个所述吸附室1内的所述排气管32的出口端伸入第一个所述吸附室1的内腔底部;所述吸附室1顶部还分别连接有净化气管4和浊气管5。
[0031] 所述吸附室1上方扣设有浊气罩6,所述浊气罩6将所有所述吸附室1覆盖,所述浊气管5上端分别伸入所述浊气罩6中,所述浊气管5将所述吸附室1的内腔与所述浊气罩6的内腔连通;所述浊气罩6外还扣设有一个净化气罩8,该净化气罩8的边缘与浊气罩6的外壁焊接,所有所述净化气管4穿过所述浊气罩6后伸入所述净化气罩8中;所述净化气罩8顶部设有外套排气管9,所述浊气罩6顶部设有内套排气管7,所述内套排气管7竖直向上延伸并伸入所述外套排气管9,所述内套排气管7和外套排气管9之间形成排气夹套。
[0032] 所述换热内管3的出口端连接有呈圆盘形的布气管10,所述布气管10位于所述透气吸附层2下方,所述布气管10上均匀分布有布气孔,所述布气管10包括外环管10a和内环管10b,所述外环管10a和内环管10b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圆心相同,所述外环管10a和内环管10b通过多根环形均匀分布的连接直管10c相互连通,所述外环管10a、内环管10b和连接直管10c上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布气孔。
[0033] 所述吸附室1底部设有排污管11,所述排污管11竖直向下穿出所述废气吸附罐底部,每个所述进气管31、净化气管4、浊气管5和排污管11、内套排气管7、外套排气管9上分别设有电磁阀。
[0034]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载金树脂解吸电解方法 2020-05-11 555
一种组合式解吸柱 2020-05-12 578
一种解吸除氧系统 2020-05-12 442
载金炭动态解吸工艺 2020-05-12 19
一种载金炭的解吸工艺 2020-05-12 499
电解吸氢饮氢杯 2020-05-11 726
煤层气高压解吸仪装置 2020-05-13 396
无解吸塔的CO2解吸 2020-05-11 113
页岩样品粉碎解吸器 2020-05-12 184
加热解吸罐 2020-05-11 33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