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解吸 / 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

车载自解吸净化靠垫

阅读:1034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载自解吸净化靠垫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车载自 解吸 的 净化 靠垫,属于车载用品技术领域。由外套、芯套和设置在所述芯套内的 吸附 载体构成,所述芯套内还设置有一颈椎 支撑 件,所述颈椎支撑件由导电材料制成并连接有可与电源相连通的电线;所述颈椎支撑件的表面还包覆有绝缘层。其用于车载座位上的颈部靠垫,其不仅具有吸附车内挥发有机物的作用,还能够通过加热颈椎支撑件对吸附载体进行解吸逆向操作,使其恢复吸附有机物的能 力 ,同时颈椎支撑件为驾驶员和乘客的颈椎提供有效的支撑,能够 预防 颈椎 疾病 和缓解颈椎酸痛。,下面是车载自解吸净化靠垫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车载自解吸净化靠垫,由外套(1)、芯套(2)和设置在所述芯套(2)内的吸附载体(3)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套(2)内还设置有一颈椎支撑件(4),所述颈椎支撑件(4)由导电材料制成并连接有可与电源相连通的电线;
所述颈椎支撑件(4)的表面还包覆有绝缘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支撑件(4)面向人体颈部的部位设置有一颈部容置凹槽(41),所述颈部容置凹槽(4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颈支撑部(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支撑件(4)由片或片经弯折后形成,其厚度为1 5毫米。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5)由聚酰亚胺薄膜制成,其厚度为0.05 1毫米。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容置凹槽(41)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加固围边(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载体为比表面积≥1000m2/g的活性炭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载体为椰维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和所述芯套(2)均由透气的布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支撑件(4)为一个闭合的环形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9所述的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支撑件(4)一体成型。

说明书全文

车载自解吸净化靠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车载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在生产过程中其内饰部分通常涉及大量的有机物材料、皮革制品和漆、胶等,会散发诸如苯、二甲苯、甲等有毒有害物质,驾驶员和乘客长期在车内污染环境下会感到头晕、憋闷,长久处于如此环境下甚至会致癌,为此,人们通常会在新车的车体内放置除污染的装置或物品,最常用的如活性炭包等,也有人在有阳光的条件下在车内喷洒带有光触媒的催化器喷雾,通过化学催化的方式去除有机污染物。
[0003] 另外,驾驶员在长期驾驶时,其颈椎酸痛成为常见的问题,需要在车载座位上设置一颈椎靠垫或者靠背,以供驾驶员在疲劳时休息,使颈椎酸痛得到缓解。
[0004] 现有技术有将吸附有机污染物和缓解颈椎疲劳两种功能合二为一的想法,如申请号为201410381096.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空气净化靠垫,着手于解决净化车内空气的技术问题,该靠垫包括内芯,及包覆住内芯的外套,所述内芯由芯套及设置在芯套内的填充物构成,外套即芯套均为透气织物,所述填充物是含活性炭14 35%的腈氯纶纤维,适~合放在车厢内使用。
[0005] 活性炭虽然能够吸附有机污染物,但一段时间后其吸附会饱和,饱和后不但不再吸附有机物,反而会像外散发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通常的做法是将活性炭放置在太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其吸附性能可部分恢复,但这种方法首先耗时耗,其次恢复效率低,然后受天气限制较多,不是理想的恢复手段。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用于车载座位上的颈部靠垫,其不仅具有吸附车内挥发有机物的作用,还能够通过加热颈椎支撑件对吸附载体进行解吸逆向操作,使其恢复吸附有机物的能力,同时颈椎支撑件为驾驶员和乘客的颈椎提供有效的支撑,能够预防颈椎疾病和缓解颈椎酸痛。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由外套、芯套和设置在所述芯套内的吸附载体构成,所述芯套内还设置有一颈椎支撑件,所述颈椎支撑件由导电材料制成并连接有可与电源相连通的电线;
所述颈椎支撑件的表面还包覆有绝缘层。
[0008] 本申请所述靠垫,每隔1 5天即可连通车载电源对颈椎支撑件进行加热,利用颈椎~支撑件产生的热量从内而外的作用于吸附载体,并促使其进行脱附,通常对于活性炭而言,解吸时间在30 60分钟即可实现吸附载体吸附功能的完全恢复,操作十分方便。
~
[0009] 这种加热方式相较于从外部进行日晒或烘烤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0010] 在不加热的时候,颈椎支撑件即作为颈椎保健的功能件而存在,能够有效缓解长期驾驶带来的颈椎酸痛问题。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颈椎支撑件面向人体颈部的部位设置有一颈部容置凹槽,所述颈部容置凹槽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颈支撑部。
[0012] 休息时,驾驶员可将脖颈靠在颈部容置凹槽上,此时侧颈支撑部在两侧分别对脖颈进行支撑,有利于脖颈的放松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颈椎支撑件由片或片经弯折后形成,其厚度为1 5~
毫米。
[0013]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适用于本申请;铝是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化膜,以其轻、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广泛使用,也是作为本申请颈椎支撑件的优良材料。
[0014] 铜相对较软,其厚度可适当增加以增强颈椎支撑件的强度,铝相对硬一些,其厚度相对于铜可适当减小。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绝缘层由聚酰亚胺薄膜制成,其厚度为0.05 1毫~米。
[0016] 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H-CO-)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耐高温达 400℃以上 ,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103 赫下介电常数4.0,介电损耗仅为0.004~0.007。
[0017] 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未填充的塑料的抗张强度都在100Mpa以上,均苯型聚酰亚胺的薄膜(Kapton)为170Mpa以上,杭州塑盟特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的冲击强度高达261KJ/m2。而联苯型聚酰亚胺(Upilex S)达到400Mpa。作为工程塑料,弹性模量通常为3-4Gpa,纤维可达到200Gpa,据理论计算,均苯四甲酸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的纤维可达 
500Gpa,仅次于纤维。
[0018] 聚酰亚胺的热膨胀系数在2×10-5-3×10-5℃,南京岳子化工YZPI热塑性聚酰亚胺3×10-5℃,联苯型可达10-6℃,个别品种可达10-7℃;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3.4左右,引入氟,或将空气纳米尺寸分散在聚酰亚胺中,介电常数可以降到2.5左右。介电损耗为10-3,介电强度为100-300KV/mm,广成热塑性聚酰亚胺为300KV/mm,体积电阻为10∧17Ω·cm。这些性能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001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颈部容置凹槽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加固围边。
[002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吸附载体为比表面积≥1000m2/g的活性炭颗粒。
[0021] 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或状、颗粒状、蜂窝状的无定形碳,也有排列规整的晶体碳。活性炭中除碳元素外,还包含两类掺和物: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素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素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灰分在活性碳中易造成二次污染。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0022] 活性炭的主要原料几乎可以是所有富含碳的有机材料,如、木材、果壳、椰壳、核桃壳、杏壳、枣壳等。这些含碳材料在活化炉中,在高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热解作用被转换成活性炭。在此活化过程中,巨大的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逐渐形成, 而所谓的吸附过程正是在这些孔隙中和表面上进行的,活性炭中孔隙的大小对吸附质有选择吸附的作用,这是由于大分子不能进入比它孔隙小的活性炭孔径内的缘故。活性炭是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无比的表面积,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可去除二级出水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无机物,包含某些有毒的重金属。
[002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吸附载体为椰维碳颗粒。
[0024] 椰维炭是近几年在国外比较流行的除甲醛材料,以椰壳为原料,经过高温活化、碳化处理,同时是一种内含光触媒、碳纤维的新型活性炭。椰维炭对有机气体的吸附能力是普通活性炭的5倍,吸附速率更快。椰维炭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径。比表面积可达2
1000-1600m/g,微孔体积90%左右,其微孔孔径为10A-40A。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适中、分布均匀、吸附速度快、杂质少等优点。
[002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外套和所述芯套均由透气的布料制成。
[0026] 透气是为了在活性炭解吸过程中,挥发出的有机物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套和芯套。
[002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颈椎支撑件为一个闭合的环形件。
[002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颈椎支撑件一体成型。
[0029]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本发明所述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不仅能够吸附车内散发的有机污染物,还能够通过加热实现吸附介质的解吸,使其恢复有机物的吸附能力;
②颈椎支撑件与加热元件一体化,在实现解吸功能的同时为驾驶员和乘客的颈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③本发明所述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操作方便,加热解吸时只需连通车载电源即可;
④颈椎支撑件符合人体工学,稳定耐用;
⑤颈椎支撑件在加热时不漏电,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实施例1 4所述靠垫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 4所述颈椎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
图中,外套1、芯套2、吸附载体3、颈椎支撑件4、颈部容置凹槽41、侧颈支撑部42、加固围边43、绝缘层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3] 实施例1:参考图1和图2,一种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由外套1、芯套2和设置在所述芯套2内的吸附载体3构成,所述外套1由布制成,所述芯套2由无纺布制成,所述吸附载体为比表面积≥1000m2/g的活性炭;所述芯套2内还设置有一颈椎支撑件4,所述颈椎支撑件4为由铜一体成型制成的闭合环形件并连接有可与电源相连通的电线,铜相对较软,其厚度可适当增加以增强颈椎支撑件的强度,颈椎支撑件4的厚度为5毫米;颈椎支撑件4面向人体颈部的部位设置有一颈部容置凹槽41,所述颈部容置凹槽4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颈支撑部42;
所述颈椎支撑件4的表面还包覆有厚度为1毫米的聚酰亚胺薄膜绝缘层5,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较强的机械性能和很好的绝缘性,在保证耐用的同时还使得颈椎支撑件4在加热时不会漏电,杜绝了安全隐患;
平时使用时,颈椎支撑件作为颈椎保健的功能件而存在,能够有效缓解长期驾驶带来的颈椎酸痛问题,休息时,驾驶员可将脖颈靠在颈部容置凹槽41上,此时侧颈支撑部42在两侧分别对脖颈进行支撑,有利于脖颈的放松;当靠垫吸附较多污染物后,将电线与车载电源连通,对颈椎支撑件进行加热,同时打开车或车窗,污染物在热量的作用下进行解吸,并透过芯套2和外套1散发出来,直至活性炭回复吸附能力为止。
[0034] 实施例2:参考图1和图2,一种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颈椎支撑件4由铝制成,铝相对硬一些,其厚度相对于铜可适当减小,其厚度为1毫米,颈椎支撑件4的表面包覆有厚度为0.05毫米的聚酰亚胺薄膜绝缘层5。
[0035] 实施例3:参考图1和图2,一种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载体为椰维碳颗粒,椰维炭对有机气体的吸附能力是普通活性炭的5倍,吸附速率更快,其比表面积可达1000-1600m2/g,微孔体积90%左右,微孔孔径为10A-40A。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适中、分布均匀、吸附速度快、杂质少等优点。
[0036] 实施例4:参考图1和图2,一种车载自解吸的净化靠垫,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颈椎支撑件4由铝制成,厚度为1.5毫米,颈椎支撑件4的表面包覆有厚度为0.2毫米的聚酰亚胺薄膜绝缘层5。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载金树脂解吸电解方法 2020-05-11 555
一种组合式解吸柱 2020-05-12 578
一种解吸除氧系统 2020-05-12 442
载金炭动态解吸工艺 2020-05-12 19
一种载金炭的解吸工艺 2020-05-12 499
电解吸氢饮氢杯 2020-05-11 726
煤层气高压解吸仪装置 2020-05-13 396
无解吸塔的CO2解吸 2020-05-11 113
页岩样品粉碎解吸器 2020-05-12 184
加热解吸罐 2020-05-11 33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