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电子回旋共振 /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阅读:861发布:2020-10-30

专利汇可以提供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半导体 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这个半导体装置的显示装置,为在包含 沟道 区域的层和栅极绝缘膜之间形成良好的界面的同时,提高沟道区域内的载流子的移 动能 力 。包括具有沟道区域的半导体层、具有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的杂质层、隔着栅极绝缘膜相对半导体层设置的栅 电极 。半导体层,具有至少叠层了第一非晶膜、包含晶相的结晶膜的叠层结构,第一非晶膜,直接叠层在栅极绝缘膜上。,下面是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具有沟道区域的半导体层、具有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的杂质层、和隔 着栅极绝缘膜与上述半导体层相对设置的栅电极,上述半导体层,具有至少叠层了第一非晶膜、和包含晶相的结晶膜的 叠层结构,
上述第一非晶膜,直接叠层在上述栅极绝缘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晶膜和上述杂质层之间,至少形成了一层第二非晶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电极形成在绝缘性基板上,
具有在上述绝缘性基板上形成为上述半导体层覆盖上述栅电极及上 述栅极绝缘膜的至少一部分的底栅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半导体层由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晶膜,是由相对于该结晶膜表面垂直延伸的柱状结晶形成的微 结晶硅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状结晶的断面直径,在10nm以上且在40n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非晶层,由非晶硅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极绝缘膜,由硅氮化膜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非晶膜的膜厚,在5nm以上且在30n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杂质层,具有至少叠层了非晶的第一层、和包含晶相的第二层的 叠层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杂质层,具有至少叠层了低浓度杂质层、和高浓度杂质层的叠层 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非晶膜,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检测具有2000cm-1的吸收 峰值和2100cm-1的吸收峰值,2000cm-1的吸收峰值的比率为75%以上的光 谱。
13.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个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基板、和隔着 显示媒体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具有沟道区域的半导体层、具有源极区域及漏 极区域的杂质层、和隔着栅极绝缘膜与上述半导体层相对设置的栅电极,上述半导体层,具有至少叠层了第一非晶膜、和包含晶相的结晶膜的 叠层结构,
上述第一非晶膜,直接叠层在上述栅极绝缘膜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晶膜和上述杂质层之间,至少形成了一层第二非晶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电极形成在绝缘性基板上,
具有上述绝缘性基板上形成上述半导体层覆盖上述栅电极及上述栅 极绝缘膜的至少一部分的底栅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半导体层由硅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晶膜,是由相对于该结晶膜表面垂直延伸的柱状结晶形成的微 结晶硅构成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状结晶的断面直径,在10nm以上且在40nm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非晶层,由非晶硅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极绝缘膜,由硅氮化膜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非晶膜的膜厚,在5nm以上且在30nm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杂质层,具有至少叠层了非晶的第一层、和包含晶相的第二层的 叠层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杂质层,具有至少叠层了低浓度杂质层、和高浓度杂质层的叠层 结构。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非晶膜,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检测具有2000cm-1的吸收 峰值和2100cm-1的吸收峰值,2000cm-1的吸收峰值的比率为75%以上的光 谱。
25.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绝缘基板上形成栅电极的第一工序,
以覆盖上述栅电极的形式形成栅极绝缘膜的第二工序,
形成半导体层和做为包含杂质的半导体层的杂质层的第三工序,
蚀刻上述半导体层形成激活层的第四工序,
通过蚀刻上述杂质层形成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的第五工序;
上述第三工序中,包括以覆盖上述栅极绝缘膜的形式形成第一非晶膜 的工序、和以覆盖上述第一非晶膜的形式形成包含晶相的结晶膜的工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工序中,包括以覆盖上述结晶膜的形式形成第二非晶膜的工 序。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
上述第三工序中,在上述半导体层上面形成蚀刻阻止部,以覆盖上述 半导体层及上述蚀刻阻止部的形式形成上述杂质层。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工序中,由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上述半导体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工序中,由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上述结晶 膜。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方式。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是表面波等离子体方式。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电子回旋共振方式。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中,沉积压在0.133Pa以上且在13.3 Pa以下。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做为原料气体应用SiH4及H2,上 述SiH4及H2的流量比SiH4/H2,在1/30以上且在1/1以下。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做为原料气体只应用SiH4。
36.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上述结晶膜之前,对上述第一非晶膜进行用氢气等离子体的表 面处理。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这个半导体 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做为半导体装置,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 Transistor)已为所 知,这个薄膜晶体管(TFT)适合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 装置等的显示装置而为使用。
[0003]特别是,沟道区域只由非晶(a-Si)等的非晶膜形成的非晶硅薄 膜晶体管(a-SiTFT)使用的最为普遍。在此,所谓的沟道高型薄膜晶 体管(以前结构1),参照放大剖面图的图17说明。薄膜晶体管(TFT) 100,具有形成在基板101上的栅电极102、覆盖栅电极102的栅绝 缘膜103、形成在栅绝缘膜103上构成沟道区域的非晶硅层104、 在非晶硅层104上图案形成的n+硅层的源极区域105及漏极区域 106、覆盖源极区域105的源电极107、和覆盖漏极区域106的漏电 极108。
[0004]然而,这个以前的结构1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由于沟道区域 为非晶膜,移动度为0.2~0.5cm2/Vs,导通性较差。相反,通过将栅 极绝缘膜用硅氮化膜形成,可以得到与沟道区域得非晶硅层104之 间的良好界面特性,提高接通电流的上升特性(S值)。再有,因为 非结晶硅层104的带宽间隙宽,所以漏电流(非导通电流)小。还有, 在非结晶硅层104和源极区域105以及漏极区域106之间的界面同 样降低了漏电流。
[0005]另一方面,沟道区域只由结晶层膜(微结晶硅膜)形成的薄膜晶 体管(TFT)2也已为所知。这个薄膜晶体管(TFT),是在上述非结晶 硅薄膜晶体管(TFT)结构中,具有沟道区域由微结晶硅膜形成的结 构。还有,栅极绝缘膜是由硅氮化膜或化硅膜形成的。根据这个 薄膜晶体管(TFT),因为沟道区域具有结晶性,移动度为1~3cm2/Vs, 导通性得到提高。
[0006]然而,由于微结晶硅膜(沟道区域)中欠陷能级数多,在与n+硅 层(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的接合界面特性差。也就是,与非结晶硅 层(a-Si层)相比电阻低带宽间隙窄,所以非导通电流变大。
[0007]再有,微结晶硅膜(沟道区域),由于具有结晶硅和非结晶硅的 混合结构,即便是由硅氧化膜及硅氮化膜的任何一种形成,也无法 得到良好的界面。也就是,固定电荷密度及界面能级密度非常高, 薄膜晶体管(TFT)的阈值电压的极端负移动和S值恶化成为问题。 还有,制造工序非常不安定,所以控制阈值电压是困难的。
[0008]在此,参照表示电压电流特性的曲线的图19说明上述以前结构 1及以前结构2。图19中的实线,是表示在以前结构1(沟道区域为 非结晶硅层、且栅极绝缘膜是SiNx的结构)的薄膜晶体管(TFT)中, 表示对应于施加电压的增大所产生的电流值的变化。施加电压在— 40V~—10V的范围中,电流值约在10-12A以下值大偏差变化。这 样做,施加电压如果大于—10V的话,导通电流竖直上升急增大。 其后,伴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大导通电流渐渐接近10-2A程度。
[0009]图19中的点划线,以前结构2(沟道区域是微结晶硅层,且栅极 绝缘膜为SiNx结构)的薄膜晶体管(TFT),与以上所述相同,表示 了施加电压的增大产生的电流值的变化。施加电压在—40V~—22V 范围内,电流值只是减少。其后,伴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导通电流竖直上升渐渐接近10-2A程度。
[0010]图19中的波线,以前结构2(沟道区域是微结晶硅层,且栅极绝 缘膜为SiOx结构)的薄膜晶体管(TFT),与以上所述相同,表示了 施加电压的增大产生的电流值的变化。施加电压在—40V~—25V范 围内,电流值只是减少。其后,伴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导 通电流竖直上升渐渐接近10-3A程度。
[0011]这样,得知以前结构2中,无论栅极绝缘膜是SiNx或SiOx的 哪一种,在非导通电流增加的同时,电流的竖立上升的特性比以前 结构1恶化了。
[0012]对此,如剖面图的图18所示,使非结晶硅层104介于微结晶硅 层110和源极区域105及漏极区域106之间以为所知(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也就是,在栅极绝缘膜103上形成微结 晶硅层104。这样做,非结晶硅层104上分别形成了源极区域105 及漏极区域106。通过这样,要解决沟道区域中移动能低的上述 以前结构1的问题点。(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昭62-295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1-217424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3]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无论栅极绝缘 膜103是SiNx或SiOx的哪一种,也无法得到这个栅极绝缘膜103 和构成沟道区域的微结晶硅层110之间的良好界面,固定电荷密度 及界面能级密度变得非常高。其结果,薄膜晶体管(TFT)的阈值电 压的极端负移动和S值恶化成为问题。还有,制造工序非常不安定, 所以控制阈值电压是困难的。
[0014]还有,因为源极区域105一侧及漏极区域106一侧设置了高电 阻的非结晶硅层104,由这个非结晶硅层104可以降低泄漏电流, 另外又因为栅极绝缘膜103一侧设置了微结晶硅层110,由于界面 引起的泄漏电流不减少,非导通电流变高,这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001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诸点发明的,其目的为在包含沟道区域的 层和栅极绝缘膜之间形成良好的界面的同时,提高沟道区域内的载 流子的移动能力。(为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这个发明中,将具有沟道区域的半导体层 和与栅极绝缘膜直接叠层了的第一非晶膜以及结晶膜叠层形成。
[0017]具体的讲,本发明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是包括:具有沟道区 域的半导体层、具有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的杂质层、和隔着栅极绝 缘膜与上述半导体层相对设置的栅电极的半导体装置,上述半导体 层,具有至少叠层了第一非晶膜、和包含晶相的结晶膜的叠层结构, 上述第一非晶膜,直接叠层在上述栅极绝缘膜上。
[0018]上述结晶膜和上述杂质层之间,最好的是至少形成一层第二非 晶膜。
[0019]上述栅电极形成在绝缘性基板上,还可以具有上述绝缘性基板 上形成上述半导体层覆盖上述栅电极及上述栅极绝缘膜的至少一 部分的底栅(bottom gate)结构。
[0020]上述半导体层最好的是由硅构成。
[0021]上述结晶膜,最好的是由相对于该结晶膜表面垂直延伸的柱状 结晶形成的微结晶硅构成的。
[0022]上述柱状结晶的断面直径,最好的是在10nm以上且在40nm以 下。
[0023]上述第一非晶层,最好的是由非晶硅构成。
[0024]上述栅极绝缘膜,还可以由硅氮化膜构成。
[0025]上述第一非晶膜的膜厚,最好的是在5nm以上且在30nm以下。
[0026]上述杂质层,最好的是具有至少叠层了非晶的第一层、和包含 晶相的第二层的叠层结构。
[0027]上述杂质层,最好的是具有至少叠层了低浓度杂质层、和高浓 度杂质层的叠层结构。
[0028]上述第一非晶膜,最好的是由傅立叶红外光谱学(FT-IR)法检测 具有2000cm-1的吸收峰值和2100cm-1的吸收峰值,2000cm-1的吸收 峰值的比率为75%以上的光谱(法:spectre)。
[002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形成了多个薄膜晶体管的第一基板、和隔 着显示媒体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上述薄膜晶体管 包括:具有沟道区域的半导体层、具有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的杂质 层、和隔着栅极绝缘膜与上述半导体层相对设置的栅电极,上述半 导体层,具有至少叠层了第一非晶膜、和包含晶相的结晶膜的叠层 结构,上述第一非晶膜,直接叠层在上述栅极绝缘膜上。
[0030]上述结晶膜和上述杂质层之间,最好的是至少形成了一层第二 非晶膜。
[0031]上述栅电极形成在绝缘性基板上,最好的是具有上述绝缘性基 板上形成上述半导体层覆盖上述栅电极及上述栅极绝缘膜的至少 一部分的底栅结构。
[0032]上述半导体层最好的是由硅构成。
[0033]上述结晶膜,最好的是由相对于该结晶膜表面垂直延伸的柱状 结晶形成的微结晶硅构成的。
[0034]上述柱状结晶的断面直径,最好的是在10nm以上且在40nm以 下。
[0035]上述第一非晶层,最好的是由非晶硅构成。
[0036]上述栅极绝缘膜,最好的是由硅氮化膜构成。
[0037]上述第一非晶膜的膜厚,最好的是在5nm以上且在30nm以下。
[0038]上述杂质层,最好的是具有至少叠层了非晶的第一层、和包含 晶相的第二层的叠层结构。
[0039]上述杂质层,还可以具有至少叠层了低浓度杂质层、和高浓度 杂质层的叠层结构。
[0040]上述第一非晶膜,最好的是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检 测具有2000cm-1的吸收峰值和2100cm-1的吸收峰值,2000cm-1的吸 收峰值的比率为75%以上的光谱(法:spectre)。
[0041]本发明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在绝缘基板 上形成栅电极的第一工序,以覆盖上述栅电极的形式形成栅极绝缘 膜的第二工序,形成半导体层和包含杂质的半导体层的杂质层的第 三工序,蚀刻上述半导体层形成激活层的第四工序,通过蚀刻上述 杂质层形成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的第五工序的制造方法,上述第三 工序中,包括以覆盖上述栅极绝缘膜的形式形成第一非晶膜的工 序、和以覆盖上述第一非晶膜的形式形成包含晶相的结晶膜的工 序。
[0042]上述第三工序中,最好的是包括以覆盖上述结晶膜的形式形成 第二非晶膜的工序。
[0043]上述第三工序中,在上述半导体层上形成蚀刻阻止部,以覆盖 上述半导体层及上述蚀刻阻止部的形式形成上述杂质层。
[0044]上述第三工序中,最好的是由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Che 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形成上述半导体层。
[0045]上述第三工序中,最好的是由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 VD)法形成上述结晶膜。
[0046]上述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还可以是电感耦 合等离子体(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方式。还有,上述高密 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可以是表面波等离子体方式。 再有,上述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还可以是电子 回旋共振(ECR=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方式。
[0047]上述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中,最好的是沉积压力在 0.133Pa以上且在13.3Pa以下。
[0048]上述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中,最好的是做为原料气 体应用SiH4及H2,上述SiH4及H2的流量比SiH4/H2,在1/30以 上且在1/1以下。
[0049]上述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中,做为原料气体还可以 只应用SiH4。
[0050]在形成上述结晶膜之前,最好的是对上述第一非晶膜进行用H2 等离子体的表面处理
[0051]—作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因为具有沟道区域的半导体层具 有结晶膜,提高了沟道区域载流子的移动度。也就是,增大导通电 流成为可能。再有,上述半导体层具有第一非晶膜,这个第一非晶 膜直接叠层在栅极绝缘膜上,所以,半导体层和栅极绝缘膜之间形 成了良好的界面。其结果,固定电荷密度及界面能级密度降低,所 以,阈值电压的极端负移动被抑制的同时,提高了表示导通电流竖 立上升特性的S值。还有,安定的进行制造工序成为可能,所以, 控制阈值电压也变得容易。再有,通过将电阻较大的第一非晶膜直 接叠层在栅极绝缘膜上,从半导体层向栅极绝缘膜的泄漏电流减 少,非导通电流降低。
[0052]特别是,结晶膜和杂质层之间形成了第二非结晶膜的情况,这 个第二非结晶膜电阻较大,所以,在半导体层和杂质层之间减少了 泄漏电流降低了非导通电流。这样,具有上述半导体装置的显示装 置,它的显示品位和信赖性提高了。
[0053]上述半导体装置,例如是由底栅结构最适合形成的。还有,半 导体层,例如由硅最合适的形成。还有,结晶膜最合适的是硅。由 此,与一般的非结晶硅薄膜晶体管(TFT)同样的制造工序进行制造 成为可能。
[0054]特别是,只要柱状结晶的断面直径在10nm以上且在40nm以下, 与元件的大小相比充分的小,元件的特性就被均一。另一方面,第 一非晶膜,由例如非晶硅最合适的形成。还有,栅极绝缘膜,最好 的是例如硅氮化膜。
[0055]然而,假设,当第一非晶膜的膜厚小于5nm的情况,得不到良 好的界面特性的同时,而厚于30nm的情况,只使结晶膜起到沟道 区域的作用又不容易,得不到良好的导通特性。也就是,第一非晶 膜的膜厚,例如在5nm以上且在30nm以下,导通特性及界面特性 的提高这一点最好。
[0056]还有,杂质层,例如可以由非晶的第一层、含晶相的第二层构 成的叠层结构构成,还可以由低杂质层和高杂质层的叠层结构构 成。由此,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附近的电场分别得到缓和,非导通 电流降低。
[0057]制造上述半导体装置的情况,进行上述的第一工序至第四工序。 第一工序中,在绝缘基板上形成栅电极。接下来,第二工序中,以 覆盖栅电极的形式形成栅极绝缘膜。其后,第三工序中,形成包含 半导体层和杂质的半导体层。这个第三工序中,进行以覆盖栅极绝 缘膜的形式形成第一非晶膜的工序,和以覆盖第一非晶膜的形式形 成含晶相的结晶膜的工序。其后,蚀刻半导体层形成激活层。因此, 与非结晶硅薄膜晶体管(TFT)的一般的工序例如沟道蚀刻工序等同 样适用,制造半导体装置成为可能。
[0058]其后,第四工序中,蚀刻半导体层形成激活层。接下来,第五 工序中,通过蚀刻杂质层,形成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这样,制造 半导体装置。
[0059]特别是,第三工序中,只要进行以覆盖结晶膜的形式形成第二 非结晶膜的工序,在电阻较大的第二非晶膜上叠层杂质层就成为可 能。其结果,在半导体层和杂质层之间也可以降低非导通电流。
[0060]还有,第三工序中,在半导体层上形成蚀刻阻止部,只要以覆 盖半导体层及蚀刻阻止部的形式形成杂质层,由蚀刻阻止部保护半 导体层的同时,只蚀刻杂质层成为可能。其结果,提高了元件的导 通特性及信赖性。还有,非结晶硅薄膜晶体管(TFT)的一般的工序 例如蚀刻阻止工序等同样适用,制造上述半导体装置成为可能。
[0061]上述结晶膜,只要是由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最好的 是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低温成膜成为可 能,不适合高温处理的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等都可适用于上述绝缘 基板的同时,提高它的生产性也成为可能。还有,根据等离子体化 学气相沉积(CVD)法,例如提高了微结晶硅膜等的结晶膜的结晶率, 特别是在成膜初期显著。换句话讲,根据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 D)法,从成膜初期起,就能够形成结晶率及密度高的结晶膜。
[0062]还有,SiH4及H2的流量比SiH4/H2,即便是在1/30以上且在 1/1以下也可能形成结晶膜。还有,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 法中,做为原料气体可以只应用SiH4,由此,形成良好的结晶硅膜, 由于膜的致密化提高了耐药液性,同时,膜中的氢含量降低信赖性 提高。
[0063]还有,形成结晶膜前,只要对第一非晶膜进行氢(H2)的表面处 理,就可以提高从成膜初期开始的结晶性。—发明的效果—
[0064]根据本发明,具有沟道区域的半导体层,是由直接叠层在栅极 绝缘膜上的第一非晶膜、和结晶膜叠层形成的,所以,在包含沟道 区域的半导体层的第一非晶膜和栅极绝缘膜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 面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沟道区域中的载流子的移动度。其结果,由 良好的界面,抑制了阈值电压的极端负移动,能够提高导通电流的 竖立上升特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导通特性。附图的简单说明
[0065]图1,是扩大表示实施方式1的薄膜晶体管(TFT)1的构成的剖 面图。图2,是表示形成在玻璃基板上的栅电极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再形成栅极绝缘膜、半导体层及杂质层的状态的 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案形成活性区域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形成了光敏抗蚀剂、源电极及漏电极的状态的剖 面图。
图6,是表示形成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薄膜晶体管(TFT)1的构成的扩大剖 面图。
图9,是表示再形成栅极绝缘膜、半导体层、杂质层及硅氮化 物层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图案形成高限制部(H-stopper)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图案形成活性区域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形成源电极、漏电极、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状态 的剖面图。
图13,是一部分扩大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活性区域的剖面 图。
图14,是一部分扩大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活性区域的剖面 图。
图15,是扩大表示参差结构的薄膜晶体管(TFT)的构成的剖面 图。
图16,是扩大表示沟道蚀刻·共面型薄膜晶体管(TFT)的构成 的剖面图。
图17,是扩大表示以前的薄膜晶体管(TFT)构成的剖面图。
图18,是扩大表示以前的薄膜晶体管(TFT)构成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以前薄膜晶体管(TFT)的电压电流特性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0066]1  薄膜晶体管(TFT)2  沟道区域
3  半导体层
4  源极区域
5  漏极区域
6  激活层
11 玻璃基板(绝缘基板)
12 栅电极
13 栅极绝缘膜
14 第一非晶膜(第一a-Si膜)
15 微结晶硅膜(结晶膜)
17 n+硅层(杂质层)
18 电极层
19 源电极
20 漏电极
30 高限制部
31 硅氮化膜
33 第一层
34 第二层
35 低杂质层
36 高杂质层
42 有源矩阵基板(半导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67]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尚,本发明中, 不为以下实施方式所限定。
[0068]《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至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7,是概略表示液 晶显示装置S的主要部位的剖面图。图1,是扩大表示薄膜晶体管 (TFT)1的剖面图。图2至图6,是为说明薄膜晶体管(TFT)1的制造 方法的扩大剖面图。
[0069]液晶显示装置S,如图7所示,包括:是半导体装置的且是第 一基板的有源矩阵基板42、隔着显示媒体层的液晶层44与上述有 源矩阵基板42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的相对基板43。
[0070]有源矩阵基板42中,设置了多个像素(省略图示),如图1所示 的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1形成在每个像素中。还有,有源矩 阵基板42,在液晶层44一侧的表面设置了定向膜45的同时,在与 液晶层44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叠层了偏光板46。还有,有源矩阵基 板42上,组装了为驱动控制各薄膜晶体管(TFT)1的驱动器IC(省略 图示)。这样,半导体装置的有源矩阵基板42,就成为多个NMOS 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TFT)1制造在同一半导体基板上的结构。
[0071]相对基板43上,尽管省略了图示,形成了由彩色滤光片或ITO 形成的共通电极。还有,相对基板43,在液晶层44一侧的表面设 置了定向膜47的同时,在与液晶层44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叠层了偏 光板48。还有,上述液晶层44,由夹在有源矩阵基板42和相对基 板43之间的密封部件49密封。这样做,液晶显示装置S,由薄膜 晶体管(TFT)1使液晶层44中的液晶分子的定向状态在每个像素中 受到控制,进行所希望的显示。
[0072]接下来,详细说明薄膜晶体管(TFT)1。尚,说明一个NMOS晶 体管。
[0073]上述薄膜晶体管(TFT)1,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沟道区域2 的半导体层3、具有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5的杂质层17、与半导 体层3相对的隔着栅极绝缘膜13的栅电极12。
[0074]也就是,绝缘基板的玻璃基板11表面上,凸状形成栅电极12 的同时,以覆盖栅电极12的形式形成栅极绝缘膜13。栅极绝缘膜 13,例如由硅氮化膜构成。栅极绝缘膜13的表面,沿着栅电极12 的表面形成凸状。栅极绝缘膜13上,以覆盖这个凸状部分的形式 形成了半导体层3。再有,半导体层3上叠层了例如包含磷等杂质 的杂质层17。半导体层3及杂质层17,分别沿着上述栅极绝缘膜 13的表面形成。
[0075]半导体层3,由硅构成,具有至少由第一非晶膜14和包含晶相 的结晶膜15叠层的叠层结构。再有,结晶膜15和杂质层17之间, 至少形成了一层第二非晶膜16。也就是,半导体层3,是由第一非 晶膜的第一非结晶硅层14、结晶膜的微结晶硅膜15、和第二非晶 膜的第二非结晶硅层16构成。尚,微结晶硅膜15和杂质层17之 间,还可以叠层多层非晶膜。
[0076]第一非结晶硅层14,由非晶半导体的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 形成,直接叠层在栅极绝缘膜13的表面上。第一非晶膜14,形成 为5nm以上且30nm以下的膜厚。
[0077]微结晶硅膜15,是由相对于这个微结晶硅膜15的表面垂直延 伸的柱状结晶形成微结晶硅构成的。上述柱状结晶的断面直径,在 10nm以上且在40nm以下。
[0078]第二非结晶硅层16,与第一非晶膜14一样是由非晶硅构成, 叠层在微结晶硅膜15的表面上。还有,杂质层17,是由导入了n 型杂质的半导体层的n+硅层17形成的。n+硅层17,在栅电极12 的上方,由后述的开口部21分断源极区域4和漏极区域5。这样, n+硅层17的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5,直接叠层在上述第二非结 晶硅层16的表面上。还有,上述源极区域4和漏极区域5之间的 微结晶硅膜15上,形成了沟道区域2。
[0079]n+硅层17上叠层了金属材料形成的电极层18。电极层18,形 成为覆盖与n+硅层17一起的栅极绝缘膜13。并且,以贯通电极层 18、及n+硅层17的形式形成开口部21。也就是,第一非晶硅膜 16的上侧表面,以构成开口部21的底部的形式成为凹状。
[0080]这样,电极层18,由开口部21分断源极区域19和漏极区域20。 源极区域19叠层在源极区域4上的同时,漏极区域20叠层在漏极 区域5上。
[0081]电极层18(源极区域19及漏极区域20),由钝化膜22覆盖。钝 化膜22,例如由硅氮化膜构成,也覆盖开口部21的内部。再有, 这个钝化膜22,由透明树脂膜的平整膜23覆盖。
[0082]上述平整膜23及钝化膜22上,形成了贯通它们的接线孔24。 接线孔24到达漏极区域5的表面。这样,平整膜23的表面上,形 成了通过接线孔24连接于漏极区域5的透明电极25。透明电极25, 由例如纳米铟金属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s)等形成。
[0083]这样,上述薄膜晶体管(TFT)1,对于玻璃基板,具有半导体层 3至少以覆盖栅电极12及栅极绝缘膜13的一部分的形式形成底部 栅极结构。
[0084]—制造方法—接下来,说明上述半导体装置的有源矩阵基板42的制造方法。 有源矩阵基板42,是在玻璃基板11上形成上述薄膜晶体管(TFT)1 或未图示的布线等后,形成定向膜45,粘贴偏光板46的同时组装 驱动器IC(省略图示)进行制造。
[0085]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42的制造方法,因为在薄膜晶体管 (TFT)1的制造工序中具有特征,所以参照图1~图6特别详细说明 薄膜晶体管(TFT)1的制造工序。
[0086]首先,第一工序中,如图2所示,在玻璃基板11上形成栅电极 12。也就是,在玻璃基板11的表面上通过喷法,按照TaN膜、 Ta膜及TaN膜的顺序形成,再通过蚀刻它形成图案的栅电极12。 蚀刻使用干蚀刻法。这时,通过在蚀刻气体中加入氧气,边使光敏 抗蚀剂后退边进行蚀刻,使栅电极12的断面相对于玻璃基板11的 表面成45°的度成为喇叭状。
[0087]接下来,第二工序中,如图3所示,以覆盖栅电极12的形式形 成栅极绝缘膜13。栅极绝缘膜13,通过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 法形成膜厚为400nm的硅氮化物(SiNx)而形成。
[0088]其后,第三工序中,如图3所示,形成半导体层3、和杂质层(n+ 硅层)17。半导体层3,由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这 个第三工序中,包含使第一非结晶硅层14覆盖栅极绝缘膜13而形 成的工序、以覆盖第一非结晶硅层14的形式形成微结晶硅膜15的 工序。再有,以覆盖微结晶硅膜15的形式形成第二非结晶硅层16 的工序。
[0089]栅极绝缘膜13的硅氮化膜、第一非结晶硅层14及第二非结晶 硅层16,分别由平行平板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装置形 成。另一方面,微结晶硅膜15,由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CVD)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PC)方式、表面波等离子体方式或电 子回旋共振(ECR)方式)形成。这些膜14、15、16,由多重箱型装置, 在真空中连续进行成膜处理。
[0090]栅极绝缘膜13、第一非结晶硅层14及第二非结晶硅层16、n+ 硅层17,可以由和一般的非结晶硅薄膜晶体管(TFT)的制造工序相 同的条件形成。另一方面,做为微结晶硅膜15的成膜条件,使沉 积压力在0.133Pa以上且在13.3Pa以下。例如,最好的是使沉积压 力为1.33Pa(10mTorr)。再有,做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的原料气体使用SiH4及H2,使SiH4和H2的流量比SiH4/H2,在 1/30以上且在1/1以下。例如,最好的是使SiH4/H2为约1/20。这 时,使玻璃基板11的温度约为300℃。做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CVD)法使用的气体,由于可以同时导入输运气体的Ar,可以使等 离子体安定。还有,在形成微结晶硅膜15前,进行对上述第一非 结晶硅层14的H2等离子体的表面处理。这时的沉积压力为1.33Pa。
[0091]这样,使第一非结晶硅层14的膜厚约为10nm,微结晶硅膜15 的膜厚约为30nm,第二非结晶硅层16的膜厚为100nm。再有,使 n+硅层17的膜厚为60nm。n+硅层17,既可以是微结晶硅也可以 是非结晶硅。
[0092]尚,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中,做为原料气体可以只 使用SiH4,由此,形成良好结晶性的硅膜,由于膜的致密提高了耐 药液性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膜中的含氢量提高信赖性。
[0093]接下来,第四工序中,如图4所示,蚀刻半导体层3形成激活 层6。也就是,通过平版印刷法图案形成半导体层3(第一非结晶硅 层14、微结晶硅膜15及第二非结晶硅层16)及n+硅层17,岛状形 成激活层6。蚀刻用干蚀刻。由此,就能够形成精细的形状。蚀刻 气体中,使用与栅极绝缘膜13的硅氮化物选择比容易取得的氯气 (Cl2)。并且,蚀刻中,用边界探测器(EPD)监视蚀刻部分,到栅极 绝缘膜13露出为止进行蚀刻。
[0094]其后,如图5所示,形成源电极19及漏电极20。首先,由喷 镀法形成Al/Mo膜,以它为电极层18。电极层18的膜厚,分别为 Al=100nm,Mo=100nm。接下来,光敏抗蚀剂27中,在栅电极12 的上方位置以露出电极层18的形式形成开口28。再以这个光敏抗 蚀剂27为掩模蚀刻电极层18,通过在电极层18上形成开口部21, 在开口部21的两侧形成源电极19及漏电极20。蚀刻通过湿蚀刻进 行,可以有选择的只蚀刻除去电极层18。
[0095]接下来,第五工序中,如图6所示,通过蚀刻n+硅层17,形成 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5。也就是,在残留上述光敏抗蚀剂27的状 态下进行干蚀刻,由此蚀刻从上述光敏抗蚀剂27露出的n+硅层17 除去。由此,开口部21,形成为从电极层18贯通n+硅层17,到 达第二非结晶硅层16。也就是,不只是n+硅层17,第二非结晶硅 层16的一部分也被蚀刻。由此,利用为形成上述源电极19及漏电 极20而使用的光敏抗蚀剂27的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5(沟道高工 序)。
[0096]其后,如图1所示,形成透明电极25。首先,以覆盖上述源电 极19及漏电极20的形式,由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 硅氮化膜,以它为钝化膜22。这时,开口部21的内部也形成钝化 膜22,源极区域4和漏极区域5之间由钝化膜22遮断。
[0097]接下来,以覆盖钝化膜22的形式形成树脂膜(JAS膜),以它为 平整膜23。接下来,在漏电极20的上方位置,贯通平整膜23和钝 化膜22形成接线孔24。其后,对接线孔24及平整膜23的表面由 喷镀法形成纳米铟锡金属氧化膜(ITO)。通过图案形成它,形成透 明电极25。由以上各工序,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有源矩阵基板42 上设置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1。
[0098]—实施方式1的效果—在此,微结晶硅膜15,具有结晶硅和非结晶硅混合的结构,可 以由喇曼分光测定进行测定。结晶硅在520cm-1的波长下有尖锐的 峰值的同时,非晶硅在480cm-1的波长下有较宽大的峰值。微结晶 硅膜15是两者混合,所以具有在520cm-1的波长达到最高峰值的同 时在它的低波长一侧具有较长的较宽大的峰值的光谱。还有,根据 520cm-1和480cm-1的峰值强度比可以比较结晶比率,由高密度等离 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峰值比(520cm-1/480cm-1)为2~8的程 度。由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可以提高结晶硅的比 率,但是不能使其全部成为结晶硅,所以结晶硅与非晶硅混合存在。
[0099]还有,由固层成长(SPC)或激光结晶的多晶硅中,这个峰值强度 比成为15~80的程度,形成了的膜上实际上不再存在非晶成分。这 样的结晶硅膜,硅氧化膜时可以形成良好的界面,微结晶硅膜15, 因为结晶硅和非晶硅混合,硅氧化膜及硅氮化膜的任何一个都无法 得到良好的界面特性。特别是,成膜初期结晶比率低(特别是峰值 强度比为2以下的情况),这样不良的界面在底部栅极结构中成为 致命的问题。
[0100]对此,本实施方式1中,在栅极绝缘膜13上直接叠层了第一非 结晶硅层14、微结晶硅膜15,形成具有沟道区域2的半导体层3 的第一非结晶硅层14和栅极绝缘膜13之间形成良好的界面的同 时,还可以提高由微结晶硅膜15的在沟道区域2中的载流子的移 动度。其结果,降低了固定电荷密度及界面能级密度,所以就可以 控制阈值电压的极端的负移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表示导通电流的 竖立上升特性的S值。还有,因为安定制造工序进行成为可能,所 以控制阈值电压也变得容易。再有,因为电阻较大的第一非结晶硅 层14直接叠层在栅极绝缘膜13上,所以减少了从半导体层3向栅 极绝缘膜13的泄漏电流,也就可以降低非导通电流。
[0101]再有,微结晶硅膜15和n+硅膜17之间形成第二非结晶硅层16, 所以这个第二非结晶硅层16电阻较大,所以即便是在半导体层3 和n+硅层17之间也可以减少泄漏电流降低非导通电流。
[0102]还有,做为结晶膜15使用了微结晶硅膜15,由与一般的非结 晶硅薄膜晶体管(TFT)同样的制造工序可以容易的进行制造。再有, 微结晶硅膜15所具有的柱状结晶的断面直径在10nm以上且在40 nm以下,这个结晶断面与元件的大小相比充分的小,所以能够使 元件的特性均一。
[0103]然而,假设第一非结晶硅层14的膜厚薄于5nm,不能得到良好 的界面特性的同时,而如果厚于30nm,只用微结晶硅膜15做为沟 道区域2也不容易,因此,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导通特性。对此,本 实施方式中,规定第一非结晶硅层14的膜厚在5nm以上30nm以 下,所以就可以分别提高导通特性及界面特性。
[0104]再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使用非结晶硅薄膜晶体管 (TFT)的一般的工序的沟道H工序,容易的制造薄膜晶体管(TFT)1 及有源矩阵基板42就成为可能。
[0105]还有,微结晶硅膜15,是由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最 好的是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的,所以,低温 成膜成为可能,使用于显示装置的同时还可以使用于无法适应于高 温处理的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等使用于上述绝缘基板11。还有,提 高了它的生产性。再有,由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可以提高微结晶硅膜15的结晶率,特别在成膜初期得到显著的提 高。换句话说,根据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从成 膜初期的阶段,可以形成结晶率及密度高的微结晶硅膜15。
[0106]在此,所谓的平行平板型的一般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 装置中,从成膜初期阶段得到结晶性是困难的,初期的厚度50nm 程度部分成了潜伏层。
[0107]尚,上述潜伏层,是到微结晶硅膜开始成长为止的前驱体,与 本发明的栅极绝缘膜13界面一侧使用的第一非晶膜(第一非结晶硅 膜)14结构不同。潜伏层因为在膜中含有大量的空(void),所以,无 法得到与栅极绝缘膜良好的界面,还有移动度也非常低。两者的不 同,可以由FT-IR法容易的判别。大量包含FT-IR空的情况下,在 波数为2100cm-1附近由Si-H2、(Si-H2)n的光谱的峰值观察。另一 方面,空少的情况下,在波数为2000cm-1附近由Si-H的光谱的峰 值观察。也就是,潜伏层的光谱,在波数2000cm-1及波数2100cm-1 中具有吸收峰值,在波数2100cm-1附近吸收峰值的比率为75%以 上,对此,本发明所用的第一非晶膜(第一非结晶硅膜)14的光谱, 在波数2000cm-1及波数2100cm-1中具有吸收峰值,在波数2000 cm-1附近吸收峰值的比率为75%以上。
[0108]还有,为了由这个平行平板型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 装置得到微结晶硅膜15,使SiH4/H2比在1/300~1/100的范围是必 要的,若SiH4的供给速度极端的低,那么,成膜的速度就会变得 非常慢。
[0109]对此,本实施方式1中,SiH4及H2的流量比SiH4/H2即便是在 1/30以上1/1以下形成微结晶硅膜15是可能的。再有,形成微结 晶硅膜15前,通过对第一非结晶硅层14进行H2的等离子体表面 处理,可以从成膜初期更提高结晶性。
[0110]这样,具有上述薄膜晶体管(TFT)1及有源矩阵基板42的液晶 显示装置S,提高了它的显示品位及信赖性。
[0111]《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8~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8,是扩大表示薄膜 晶体管(TFT)1的剖面图。图9~图12,是为说明薄膜晶体管(TFT)1 制造方法的扩大剖面图。尚,以下各实施方式中,与图1~图7相 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0112]本实施方式2,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形成了蚀刻阻止部30。 也就是,如图8所示,在半导体层3上,栅电极12的上方位置形 成了蚀刻阻止部30。也就是,蚀刻阻止部30形成在第二非结晶硅 膜16的表面上,在它的侧面及上表面的一部分由源极区域4及漏 极区域5覆盖。在蚀刻阻止部30的上方,以贯通电极层18及n+ 硅层17的形式形成开口部21。在这个开口部21的内部,与上述实 施方式1同样形成了钝化膜22。
[0133]然而,针对上述实施方式1中除去第二非结晶硅膜16的一部分 构成了开口部21的底部的做法,这个实施方式2中是由蚀刻阻止 部30保护,不除去而原样保留。薄膜晶体管(TFT)1的其它部分的 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
[0114]—制造方法—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制造方法。
[0115]首先,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进行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由此, 在玻璃基板11上形成栅电极12及栅极绝缘膜13。接下来,第三工 序中,形成半导体层3及n+硅层17,但是,特别的是在半导体层 3上形成蚀刻阻止部30,以覆盖半导体层3及蚀刻阻止部30的形 式形成n+硅层17。
[0116]也就是,如图9所示,首先,以覆盖栅极绝缘膜13的形式形成 第一非结晶硅膜14。接下来,以覆盖第一非结晶硅膜14的形式形 成微结晶硅膜15。接下来,以覆盖微结晶硅膜15的形式形成第二 非结晶硅膜16。其后,以覆盖第二非结晶硅膜16的形式形成硅氮 化膜13。硅氮化膜13,由平行平板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 装置形成。使第一非结晶硅膜14的膜厚为约5nm,微结晶硅膜15的膜厚为约 20nm,第二非结晶硅膜16的膜厚为约25nm。再有,使硅氮化膜 31的膜厚为约150。
[0117]接下来,使硅氮化膜31从玻璃基板11的背面一侧(也就是栅电 极12一侧)曝光,如图10所示,对栅电极12用自定位(self-alignment) 图案形成。其后,以覆盖上述第二非结晶硅膜16及硅氮化膜31的 形式由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例如是含磷等杂质层的 n+硅层17。接下来,第四工序中,如图11所示,蚀刻半导体层3 岛状形成激活层6。
[0118]其后,以覆盖上述n+硅层17及栅极绝缘膜13的形式形成电极 层18。电极层18,是在n+硅膜17及栅极绝缘膜13上通过喷镀法 堆积Mo膜而形成的。电极层18的膜厚为200nm。通过隔着光敏 抗蚀剂蚀刻这个电极层18,在栅电极12的上方位置形成开口部21。 这时,通过进行湿蚀刻,可以有选择的只蚀刻Mo膜的电极层18。 腐蚀剂使用SLA腐蚀剂。这样,分割电极层18,形成源电极19及 漏电极20。
[0119]接下来,在原样残留上述光敏抗蚀剂的状态下,干蚀刻n+硅层 17。由此,如图12所示,分割n+硅层17形成源极区域4及漏极 区域5。这时,在n+硅层17和第二非结晶硅膜16之间形成蚀刻阻 止部30,因此对沟道区域2不会有蚀刻影响,可以期待导通特性及 信赖性的提高。
[0120]其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通过形成钝化膜22、平整膜23、 以及透明电极25制造薄膜晶体管(TFT)1。
[0121]—实施方式2的效果—然而,根据这个实施方式2,通过蚀刻阻止部30保护半导体层 3的同时,可以有选择的只蚀刻n+硅层17。因此,由于能够使半 导体层3的厚度比沟道蚀刻工序的薄,所以可以更降低非导通电流, 提高导通特性及信赖性。
[0122]还有,使用非结晶硅薄膜晶体管(TFT)的一般工序的蚀刻阻止部 工序,就可以容易的制造薄膜晶体管(TFT)1及有源矩阵基板42。
[0123]《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1还可以是以下的结构。
[0124]上述实施方式1及2中,是用一层n+硅层17构成了杂质层17, 但是,本发明并不为此所限,还可以由多数层构成。例如,如图13 所示,将上述杂质层17,叠层为在非晶的第一层33的高电阻非晶 硅n+硅33上,至少叠层含晶相的第二层34的低电阻微结晶n+硅 34而成为的叠层结构。也就是,第二非结晶硅膜16的表面上形成 20nm厚的非结晶n+硅33,再在它的表面上形成厚度为40nm的微 结晶n+硅34。由此,可以缓和漏极区域5等的杂质层17中的电场, 所以,在降低非导通电流的同时可以增大导通电流。在此,通过使 非晶n+硅的薄膜电阻在5×107Ω/cm2以上且在5×108Ω/cm2以 下,使微结晶n+硅的薄膜电阻在5×104Ω/cm2以上且在 5×106Ω/cm2以下,可以得到这个效果。
[0125]还有,如图14所示,将上述杂质层17,叠层为具有至少叠层 了杂质浓度降低的低杂质层35、以及杂质浓度较高的高杂质层36 的叠层结构。由此,分别缓和了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5附近的电 场,可以降低非导通电流。
[0126]还有,上述实施方式1及2中,以底栅结构的半导体装置为例 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图15及图16所示的顶层 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装置同样适用。
[0127]也就是,图15,是表示具有参差结构的薄膜晶体管(TFT)1的剖 面图。这个薄膜晶体管(TFT)1,是在玻璃基板11上源电极19及源 极区域4的n+硅层17按照这个顺序叠层形成的同时,在所规定的 间隔中,漏电极20及漏极区域5的n+硅层17按照这个顺序叠层 形成。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5上,在这些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 5之间,形成半导体层3。这样,在源极区域4和漏极区域5之间, 形成了沟道区域2。
[0128]半导体层3,是由第二非结晶硅膜16、微结晶硅膜15、及第一 非结晶硅膜14按照这个顺序叠层构成的。再有,以覆盖这个半导 体层3的形式形成栅极绝缘膜13。也就是,半导体层3的与栅极绝 缘膜13的界面,由第一非结晶硅膜14构成。
[0129]栅极绝缘膜13上,以相对沟道区域2的形式设置栅电极12的 同时,形成为通过接线孔39源电极19及漏电极20延伸出来。并 且,这些栅电极12、源电极19、及漏电极20,由保护膜36覆盖。
[0130]还有,图16,是扩大表示沟道蚀刻·共面型薄膜晶体管(TFT) 的构成的剖面图。这个薄膜晶体管(TFT)1,是在玻璃基板11上形 成半导体层3。半导体层3,是由微结晶硅膜15及第一非结晶硅膜 14按照这个顺序叠层构成。半导体层3上,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 5间隔所规定的间隔形成。再有,栅极绝缘膜13,以覆盖源极区域 4、漏极区域5、及半导体层3的形式形成。也就是,半导体层3 的与栅极绝缘膜13的界面,由第一非结晶硅膜14构成。
[0131]栅极绝缘膜13上,在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5之间相对沟道区 域2设置栅电极12。再有,栅极绝缘膜13上,设置了源电极19 和漏电极20,它们分别通过接线孔19与源极区域4及漏极区域5 连接。并且,这些栅电极12、源电极19及漏电极20由保护膜36 覆盖。
[0132]这样,即便是将本发明适用于顶栅型结构,半导体层3的与栅 极绝缘膜13的界面也由第一非结晶硅膜14构成,所以,可以得到 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再有,微结晶硅膜15在膜厚增加 的同时有结晶率增加的倾向,它的结晶率高的区域设置在接近与栅 极绝缘膜的界面一侧,相对于底栅结构提高移动度成为可能。
[0133]还有,上述实施方式1及2中,做为半导体装置,例举了液晶 显示装置的有源矩阵基板42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只限 于此,有机EL显示装置的有源矩阵基板等同样能够适用。还有, 薄膜晶体管(TFT)1,不只是做为像素的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 T)1,还可以做为其它的例如栅极驱动器或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开关 元件。—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34]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对于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以及显示装置是有用的,特别是,适用于包含沟道区域的层和栅极 绝缘膜之间形成良好的界面的同时,提高沟道区域中的载流子的移 动度的情况。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