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温度 / 温度检测装置和基台的插入孔结构

温度检测装置和基台的插入孔结构

阅读:187发布:2023-03-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温度检测装置和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温度 检测装置和 基台 的插入孔结构。温度检测装置(24)具有插入孔结构,该插入孔结构将从外侧插入到 覆盖 电池 单元(14)的外壁(14a)的 支架 (32)中的壳体(34)引导至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该插入孔结构在插入孔(26)的开口(28)的周缘形成有多个负荷分散部,具体而言形成有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多个负荷分散部使伴随与异物相 接触 而产生的负荷分散并向开口(28)的周缘释放,其中异物想要通过插入孔(26)而侵入电池单元(14)侧。,下面是温度检测装置和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温度检测装置(24),其特征在于,具有:
温度检测对象物(14);
基台(32),其覆盖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的外壁(14a);
插入物(34),其被插入到所述基台(32)的插入孔(26)中且被向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的所述外壁(14a)引导;和
温度检测部(36),其被安装于所述插入物(34),
其中,所述插入物(34)具有:
第1表面(66),其在所述插入物(34)被安装于所述基台(32)的安装状态下位于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侧;
第2表面(68),其位于所述第1表面(66)的背面侧;
基座部(70),其使所述温度检测部(36)的局部从所述第1表面(66)侧露出来收容所述温度检测部(36);和
把持部(76),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以所述基座部(70)为起点向远离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的方向延伸,
所述基台(32)具有:
收容部(44),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使所述温度检测部(36)的所述局部与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相接触来收容所述基座部(70);
第1结构体(38),其在所述插入物(34)的插入时将所述第1表面(66)向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侧引导;和
第2结构体(42),其在所述插入物(34)的所述插入时将所述第2表面(68)向所述收容部(44)的上部侧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24),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结构体(38)和所述第2结构体(42)被面对面配置,并且限制所述插入物(34)的插入初始位置和/或插入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24),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台(32)具有卡止爪部(50),该卡止爪部(50)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卡止所述插入物(34),
所述插入物(34)在所述基座部(70)中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具有卡止承接部(78),该卡止承接部(78)在所述安装状态下被所述卡止爪部(50)卡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24),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结构体(38)具有可挠部(40),该可挠部(40)在所述插入物(34)的插入时一边弯曲一边引导所述卡止承接部(78)。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24),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物(34)具有弹性部件(88),该弹性部件(88)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介于所述第2表面(68)与所述收容部(44)的上部侧的内周面之间,来将所述基座部(70)向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侧推压。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检测装置(24),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76)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以越靠向顶端方向越远离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的方式弯曲。
7.一种温度检测装置(24),其特征在于,具有:
温度检测对象物(14);
基台(32),其覆盖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的外壁(14a);
插入物(34),其被插入到所述基台(32)的插入孔(26)中,且被向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的所述外壁(14a)引导;和
温度检测部(36),其被安装于所述插入物(34),
在所述插入孔(26)的开口(28)的周缘形成有多个负荷分散部(38、42),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38、42)使伴随与异物相接触而产生的负荷分散释放,其中所述异物想要通过所述插入孔(26)而侵入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14)侧。
8.一种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将从外侧插入到所述基台(32)的插入物(34)引导至被安装对象物(14)的外壁(14a),其中所述基台(32)覆盖所述被安装对象物(14)的所述外壁(14a),
其特征在于,
在插入孔(26)的开口(28)的周缘形成有多个负荷分散部(38、42),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38、42)将伴随着与异物相接触而产生的负荷分散释放,其中所述异物想要通过所述插入孔(26)而侵入到所述被安装对象物(14)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是规定的试验指(200),
多个所述载荷分散部(38、42)具有当承受规定负荷的所述试验指(200)想要从所述开口(28)侵入到所述被安装对象物(14)侧时与所述试验指(200)相抵接来阻止其侵入并且能承受伴随抵接而产生的负荷的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负荷分散部(38、42)具有多个负荷传递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38、42)包括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其中所述第1结构体(38)和所述第2结构体(42)隔着所述开口(28)而彼此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被安装对象物(14)的所述外壁(14a)作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结构体(38)被配置于与所述基准位置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上方的位置,所述第2结构体(42)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结构体(38)更靠上方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被安装对象物(14)的所述外壁(14a)作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结构体(38)具有第1固定部(46),该第1固定部(46)向与所述基准位置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上方突出,
所述第2结构体(42)具有壁部(45)和第2固定部(47),其中,所述壁部(45)向与所述基准位置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上方延伸;所述第2固定部(47)从所述壁部(45)向所述第1结构体(38)所在的方向突出且上部的突出量比下部的突出量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固定部(47)具有所述第1结构体(38)侧的端部(56)、和形成于所述端部(56)与所述壁部(45)之间的多个肋部(106、108、110、112、11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肋部(106、108、110、112、114)与所述壁部(45)垂直相交,一部分的所述肋部(106,108,110)与其他的所述肋部(112、114)相垂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部(46)具有向所述被安装对象物(14)侧延伸的多个腿部(122、124)。
17.根据权利要求8~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台(32)的插入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26)相对于所述被安装对象物(14)的所述外壁(14a)倾斜。

说明书全文

温度检测装置和基台的插入孔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电动汽车(包括搭载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混合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汽车(Plug in car))的高电压蓄电池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等的基台的插入孔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212026号中,公开了一种对被电池座保持的电池单元(温度检测对象物)安装热敏电阻(温度检测部),使用该热敏电阻来检测电池单元的温度的装置。该装置在电池单元的外壁表面安装有热敏电阻,并且热敏电阻被母线罩(bus-bar cover)(基台)的局部按压,据此,防止热敏电阻从规定的收容部脱离。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使热敏电阻发挥温度检测性能,必须使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面合适地与温度检测对象物相接触。当在热敏电阻对电池单元的安装状态不充分的状态下组装电池模时,可能无法精确地检测电池单元的温度。另外,母线罩的强度存在改良的余地。
[0004]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将温度检测部安装于温度检测对象物的可操作性(作业性)的温度检测装置、和能提高插入温度检测部等插入物的插入孔周边的强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和基台的插入孔结构。
[0005] 第1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温度检测对象物;基台,其覆盖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的外壁;插入物,其被插入到所述基台的插入孔中且被向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的所述外壁引导;和温度检测部,其被安装于所述插入物,所述插入物具有:第1表面,其在所述插入物被安装于所述基台的安装状态下位于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侧;第
2表面,其位于所述第1表面的背面侧;基座部,其使所述温度检测部的局部从所述第1表面侧露出来收容所述温度检测部;和把持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以所述基座部为起点而向远离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的方向延伸,所述基台具有:收容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使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所述局部与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相接触来收容所述基座部;第1结构体,其在插入所述插入物时将所述第1表面向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侧引导;和第2结构体,其在所述插入物的所述插入时将所述第2表面向所述收容部的上部侧引导。根据上述结构,当插入物插入于基台而成为安装状态时,基座部沿温度检测对象物。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压入方向和插入方向不同,因此,提高对温度检测对象物安装温度检测部的可操作性。另外,仅通过将插入物从外部插入于基台就能够将温度检测部安装于温度检测对象物,因此,对温度检测对象物安装温度检测部的可操作性提高。
[0006] 所述第1结构体和所述第2结构体也可以被面对面配置,并且限制所述插入物的插入初始位置和/或插入方向。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将插入物相对于基台以与正常的插入度不同的插入角度插入,所述插入物的插入初始位置和插入方向也被限制,因此,能够诱导到正确的插入姿势。
[0007] 也可以为:所述基台具有卡止爪部,所述卡止爪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卡止所述插入物,所述插入物在所述基座部中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具有卡止承接部,所述卡止承接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被所述卡止爪部卡止。根据上述结构,卡止爪部和卡止承接部配置于宽度方向的端部,因此,易于作业者通过目视确认插入物相对于基台的卡止状态。
[0008] 所述第1结构体也可以具有可挠部,所述可挠部在所述插入物的插入时一边弯曲一边引导所述卡止承接部。根据上述结构,基座部被适应性地(灵活地)引导,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引导。
[0009] 所述插入物也可以具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介于所述第2表面与所述收容部的上部侧的内周面之间,来将所述基座部向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侧推压。根据上述结构,使温度检测部紧贴于温度检测对象物,因此,能够提高温度检测精度,并且能够在插入时具有第2结构体的引导接受功能。
[0010] 所述把持部也可以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以越靠向顶端方向越远离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的方式弯曲。根据上述结构,把持部远离基台而易于捏持,因此,易于向插入物传递插入方向的力。
[0011] 第2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温度检测对象物;基台,其覆盖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的外壁;插入物,其被插入于所述基台的插入孔中,并被向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的所述外壁引导;和温度检测部,其被安装于所述插入物,在所述插入孔的开口的周缘形成有多个负荷分散部,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使伴随着与想要通过所述插入孔而侵入到所述温度检测对象物侧的异物相接触而产生的负荷分散释放。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形成于插入孔的开口的周缘的多个负荷分散部,能够抑制插入异物时开口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12] 第3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台的插入孔结构,所述基台的插入孔结构用于将从外侧插入到覆盖被安装对象物的外壁的基台的插入物引导至所述被安装对象物的所述外壁,其特征在于,在插入孔的开口的周缘形成有多个负荷分散部,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将伴随着与想要通过所述插入孔而侵入到所述被安装对象物侧的异物相接触而产生的负荷分散释放。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形成于插入孔的开口的周缘的多个负荷分散部,能够抑制插入异物时开口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13]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异物是规定的试验指,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具有当承受规定负荷的所述试验指想要从所述开口侵入到所述被安装对象物侧时,与所述试验指相抵接来阻止其侵入并且能承受伴随抵接而产生的负荷的强度。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满足规定的试验条件。
[0014]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各个所述负荷分散部也可以具有多个负荷传递路径。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多个负荷传递路径,能够使负荷更有效地分散,由此能够抑制插入异物时开口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15]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也可以包括第1结构体和第2结构体,所述第1结构体和第2结构体隔着所述开口而彼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彼此)相对的结构,能够使负荷有效地分散,由此能够抑制插入异物时开口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16]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也可以为:在将所述被安装对象物的所述外壁作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结构体被配置于与所述基准位置垂直的的垂直方向的上方的位置,所述第2结构体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结构体更靠上方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作用于第1结构体的负荷和作用于第2结构体的负荷向不同的方向分散,其结果,能够抑制插入异物时开口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17]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也可以为:在将所述被安装对象物的所述外壁作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结构体具有第1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向与所述基准位置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上方突出,所述第2结构体具有:壁部,其向与所述基准位置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上方延伸;第2固定部,其从所述壁部向所述第1结构体所在的方向突出且上部的突出量比下部的突出量大。根据上述结构,易于将插入物向插入孔引导。
[0018]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所述第2固定部也可以具有所述第1结构体侧的端部、和形成于所述端部与所述壁部之间的多个肋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第2固定部的强度。
[0019]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也可以为:多个所述肋部与所述壁部垂直相交,一部分的所述肋部与其他的所述肋部相垂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固定部的强度。
[0020]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所述第1固定部也可以具有向所述被安装对象物侧延伸的多个腿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负荷分散,由此能够提高第1固定部的强度。
[0021] 在基台的插入孔结构中,所述插入孔也可以相对于所述被安装对象物的所述外壁倾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负荷分散,并且能够易于将插入物向插入孔引导。
[0022] 根据本发明,在插入异物时能够抑制开口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23] 根据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易于被理解。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电池组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壳体的背面、顶面、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壳体的正面、底面、左侧面的立体图。
图6A~图6C是表示对支架安装壳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7A、图7B是表示对支架安装壳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表示作用于壳体的力的图。
图9A是试验指的俯视图,图9B是试验指的侧视图。
图10是可挠部和第2固定部的负荷路径的说明图。
图11是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的负荷路径的说明图。
图12是另一方式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3是又一方式的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列举合适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进行说明。
[0026]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装置由热敏电阻等感温元件来检测设置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的温度。
[0027] [1温度检测装置24的结构][1.1方向的定义]
下面,为了便于说明,使用以温度检测装置24(参照图2)为基准而确定的方向进行说明。具体而言,设温度检测装置24的宽度方向为X,并设其中的一方向(右侧)为X1且设另一方向(左侧)为X2。在图1中,X方向与电池组10的长度方向一致。另外,设温度检测装置24的长度方向为Y,并设其中的一方向为Y1且设另一方向(近前方向)为Y2。在图1中,Y方向与电池组10的短边(宽度)方向一致。另外,设温度检测装置24的高度方向为Z,并设其中的一方向(上侧)为Z1且设另一方向(下侧)为Z2。在图1中,Z方向与电池组10的高度方向一致。
[0028] [1.2电池模块12]使用图1对电池模块12进行说明。图1是电池组10的俯视图。图1示意性地表示电池组
10。图1所示的电池组10具有在Z方向上重叠的多个电池模块12。电池模块12具有多个电池单元14、2个端板16、2个连结板18和母线板20。电池单元14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多个电池单元14在X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电池单元14的层叠体14L。2个端板16被安装于电池单元14的层叠体14L的X1方向端面和X2方向端面。2个连结板18被安装于电池单元14的层叠体14L的Y1方向端面和Y2方向端面。母线板20被安装于电池单元14的层叠体14L的Z1方向端面。各连结板18和母线板20的X1方向上的端部用螺栓等连结于X1方向的端板16,X2方向上的端部用螺栓等连结于X2方向的端板16。电池单元14的层叠体14L的周围被2个端板16、2个连结板18和母线板20所包围。母线板20的外部由树脂形成,在内部具有金属板。母线板20的金属板将各电池单元14以电方式串联连接。
[0029] 电池模块12具有温度检测装置24,所述温度检测装置24通过热敏电阻等的感温元件来检测电池单元14的温度。在安装于电池单元14的层叠体14L的Z1方向的母线板20上形成有插入孔26(参照图2),所述插入孔26将温度检测部36(参照图2)从电池模块12的外部插入到内部并沿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来安装。
[0030] [1.3温度检测装置24]图2是从右侧面来观察温度检测装置24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省略了从温度检测部36内的热敏电阻引出的导线104(参照图5)。温度检测装置24具有:
支架32(基台),其安装于电池单元14(温度检测对象物)的外壁14a;壳体34(插入物),其插入于支架32而安装于支架32和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和温度检测部36,其安装于壳体34。
[0031] [1.3.1支架32]参照图2和图3对支架32进行说明。图3是支架32的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省略图2所示的顶板39。支架32是图1所示的母线板20的一部分,由树脂形成。支架
32具有:收容部44,其收容壳体34;插入孔26,其将从开口28插入的壳体34引导到电池单元
14的外壁14a;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其沿开口28的周缘而形成。第1结构体38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可挠部40和第1固定部46。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以隔着开口28彼此相对的方式来配置。第1结构体38被配置于比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基准位置)靠Z1方向(垂直方向的上方)。第2结构体42被配置于比第1结构体38靠Z1方向。插入孔26的轴线A相对于Y方向和Z方向倾斜。因此,插入孔26从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倾斜延伸到开口28。
[0032] 可挠部40以母线板20为起点而沿Z2方向延伸,向Z1方向弯曲,沿Z1方向延伸。另外,可挠部40在顶端侧具有钩状的卡止爪部50,在卡止爪部50的背面具有朝向第2结构体42侧的引导面52。引导面52相对于Y方向和Z方向倾斜。可挠部40是弯曲延伸的结构,因此,刚性低,在Y2方向和X1方向具有可挠性。可挠部40具有以下功能,在将壳体34插入于插入孔26并向收容部44的方向压入的情况下,与壳体34的第1表面66(参照图5)相抵接而向Y2方向和X1方向弯曲的同时,将第1表面66向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引导。
[0033] 图3所示的第1固定部46从母线板20向Z1方向突出。第1固定部46具有朝向第2结构体42侧的保护面54。保护面54相对于Y方向和Z方向倾斜。第1固定部46不是像可挠部40那样的弯曲结构,因此,刚性高,不具有可挠性。
[0034] 第2结构体42设置于比第1结构体38靠Y1方向的位置。第2结构体42具有沿Z1方向延伸的壁部45、和从壁部45向Y2方向突出的第2固定部47。第2固定部47的上部的突出量比下部的突出量大。第2固定部47设置于第2结构体42的X方向中央部。第2固定部47具有朝向第1结构体38侧的突出面56。突出面56与可挠部40的引导面52大致平行。突出面56的Z1方向端部被设置于比引导面52的Z1方向端部高的位置。突出面56的Z2方向端部被设置于与引导面52的Z2方向端部大致相同的高度。突出面56的长度(沿插入孔26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比引导面52的长度长。与第1固定部46同样,第2固定部47不是弯曲结构,因此刚性高,不具有可挠性。
[0035] 形成于支架32的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具有在人的手指插入于开口28而向收容部44的方向压入的情况下,进行协作来防止手指的侵入的功能。针对其细节,在下述[4]中进行说明。
[0036] 如图2所示,第2结构体42在突出面56的下部(Z2方向)的X方向两端具有第1弹簧抵接部58。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弹簧抵接部58被设置为比突出面56略靠Y1方向。另外,第1弹簧抵接部58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度比突出面56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度略大。第2结构体42与第1固定部46同样,刚性高,不具有可挠性。另外,第2结构体42具有在将壳体34插入于插入孔26并向收容部44的方向压入的情况下,与壳体34的第2表面68(参照图4)抵接而将第2表面68向收容部44的上部引导的功能。
[0037] 收容部44具有第2弹簧抵接部60和位置规定部62。第2弹簧抵接部60设置于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与第2结构体42之间。第2弹簧抵接部60的X方向上的位置与第1弹簧抵接部58的X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位置规定部62规定壳体34的Y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的位置。位置规定部62被安装于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
[0038] [1.3.2壳体34]参照图2、图4、图5对壳体34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壳体34的背面、顶面、右侧面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壳体34的正面、底面、左侧面的立体图。将壳体34的表面中的、在图5中主要示出的Z2方向上的表面作为第1表面66,将在图4中主要示出的Z1方向上的表面作为第2表面
68。第2表面68相当于第1表面66的背面。壳体34由树脂形成。壳体34具有:基座部70;弹簧承接部72,其从基座部70向X1方向延伸;弹簧承接部74,其沿X2方向延伸;把持部76,其从基座部70向具有Y2方向分量和Z1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在弹簧承接部72的Y2方向且把持部76的X1方向上的位置具有卡止承接部78。
[0039] 如图5所示,基座部70在第1表面66侧具有槽80,所述槽80的形状与温度检测部36的局部外周面相同,并沿Y方向形成。在槽80中安装温度检测部36。在此,温度检测部36从形成于槽80的Y2方向端部的开口被压入。基座部70在使温度检测部36的局部从第1表面66侧露出且突出的状态下收容温度检测部3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基座部70在使温度检测部36的前端从第2表面68侧露出的状态下收容温度检测部36。
[0040] 如图4所示,弹簧承接部72在第2表面68侧具有第1弹簧固定部84和第2弹簧固定部86。第1弹簧固定部84从弹簧承接部72向Z1方向突出,第2弹簧固定部86从基座部70向X1方向(在为弹簧承接部74的情况下,向X2方向)突出。并且,在弹簧承接部72的第2表面68侧,以使弯曲部朝向Y1方向的状态安装有2个弯折的板簧88。在板簧88上形成有通孔90。在板簧88插入于弹簧承接部72和第2弹簧固定部86的间隙且第1弹簧固定部84插入于通孔90时,板簧
88向XY方向的移动被第1弹簧固定部84所限制,向Z方向的移动被第2弹簧固定部86所限制。
因此,板簧88被固定于弹簧承接部72。弹簧承接部74是与弹簧承接部72对称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但是,弹簧承接部74的第2弹簧固定部86从基座部70向X2方向突出。
[0041] 如图2所示,在壳体34安装于支架32的状态下,板簧88介于弹簧承接部72、74的第2表面68(参照图4)侧与第2弹簧抵接部60之间而将基座部70向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侧按压。在该状态下从基座部70向Z2方向露出的温度检测部36被按压在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上。另外,也可以代替板簧88,而使用橡胶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被板部件夹持的部件。
[0042] 如图5所示,弹簧承接部72、74在第1表面66侧具有引导承接部92。引导承接部92具有随着从Y2方向向Y1方向靠近逐渐地向Z2方向突出的倾斜面和与Y方向大致平行的平面。引导承接部92的Y1方向上的引导接受端部94是以X方向为轴线具有弧度的形状。在此,形成具有与X方向平行的轴线的圆柱的约90°部分的圆弧面。
[0043] 如图2所示,把持部76弯曲成:在将壳体34安装于支架32的状态下以基座部70为起点而向远离电池单元14的方向延伸,并且越靠向把持部端部96的方向越远离电池单元14。即,把持部76沿具有Y2方向分量和Z1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并且,把持部76延伸的方向越靠近基座部70,Y2方向分量越大且Z1方向分量越小。另外,越靠近把持部端部96的方向,Y2方向分量越小且Z1方向分量越大。
[0044] 如图2和图4所示,卡止承接部78在Z1方向上具有卡止面98。在将壳体34安装于支架32的状态下,卡止面98与可挠部40的卡止爪部50相抵接。即,卡止承接部78被卡止爪部50卡止。在卡止面98和卡止爪部50抵接的状态下,限制卡止承接部78向Y2方向和Z1方向的移动。
[0045] 卡止承接部78在第1表面66侧具有倾斜部100。倾斜部100是具有与X方向平行的轴线的大致圆弧形状。在将壳体34插入支架32时,倾斜部100与可挠部40的引导面52相抵接。
[0046] [1.3.3温度检测部36]参照图5对温度检测部36进行说明。温度检测部36通过在管102内用灌封树脂(potting resin)封入未图示的感温元件(热敏电阻、热电偶等)而形成。灌封树脂例如将聚酯树脂作为主剂。从感温元件引出导线104。导线104连接于未图示的温度检测电路。另外,图4和图5所示的导线104在内部包括2根导线。另外,在图2和在以下的说明中所参照的图6A~图6C、图7A、图7B、图8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而省略导线104。
[0047] [2壳体34向支架32的安装动作]使用图6A~图6C、图7A,图7B说明壳体34向支架32的安装动作。图6A~图6C、图7A、图7B表示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X1方向)来观察支架32和壳体34的状态。在安装时,作业人员手握把持部76将壳体34插入到支架32的插入孔26。例如,如图6A的箭头A1所示,作业人员将壳体
34朝向插入孔26从Y2方向向Y1方向推压。于是,引导接受端部94与可挠部40相接触。由于引导接受端部94的外周面是圆弧面,因此,引导接受端部94越过可挠部40。并且,如图6B所示,从基座部70露出的温度检测部36的前端与突出面56相抵接。
[0048] 如图6B的箭头A2所示,作业人员进一步将壳体34从Y2方向向Y1方向推压。于是,壳体34以引导接受端部94为中心转动的同时,温度检测部36的前端沿第2结构体42的突出面56向箭头B2方向移动。若该动作进一步进行,则如图6C所示,基座部70的前端与突出面56相抵接。基座部70沿突出面56向箭头B3方向移动。
[0049] 如图6C的箭头A3所示,若作业人员将壳体34向插入孔26的内部推压,则壳体34向箭头B3方向移动。此时,基座部70被第2结构体42的突出面56引导。另外,引导承接部92被可挠部40的引导面52引导。这样,可挠部40和第2结构体42限制壳体34的插入初始位置和插入方向。
[0050] 在从图6C所示的状态,若作业人员将壳体34向插入孔26内部压入,则如图7A所示,板簧88与第1弹簧抵接部58相抵接。于是,板簧88的推压力从第2表面68侧向第1表面66侧作用于壳体34。随着作业人员将壳体34向插入孔26的内部压入,板簧88的推压力变大。此时,如图7B所示,可挠部40被弹簧承接部72的引导承接部92或卡止承接部78的倾斜部100推压而向Y2方向和X1方向弯曲。因此,基座部70的移动方向靠近Y方向。当基座部70的前端抵接于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时,基座部70的移动方向进一步向Y方向靠近。
[0051] 最终,成为图2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温度检测部36的XY方向上的位置被支架32的位置规定部62规定。另外,温度检测部36通过与第2弹簧抵接部60相抵接的板簧88而被推压于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并且,壳体34的卡止承接部78被支架32的卡止爪部50卡止。
即,壳体34的Z1方向和Y2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这样一来,壳体34安装于支架32,温度检测部36安装于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
[0052] [3作用于壳体34的力]温度检测装置24构成为,当壳体34相对于支架32的插入孔26的压入量达到规定量时,壳体34自动地移动到最终的安装位置。使用图8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作用于壳体
34的力的图。
[0053] 当板簧88和第2弹簧抵接部60抵接时,通过板簧88产生弹簧负荷F1。弹簧负荷F1具有Y方向的分量F1y和Z方向的分量F1z。另一方面,若可挠部40被卡止承接部78的倾斜部100推压而向Y2方向弯曲,则产生与可挠部40的应力相当的爪负荷F2。爪负荷F2具有Y方向的分量F2y和Z方向的分量F2z。
[0054] 弹簧负荷F1的Y方向的分量F1y和爪负荷F2的Y方向的分量F2y的方向彼此相反,且弹簧负荷F1的Z方向的分量F1z和爪负荷F2的Z方向的分量F2z的方向彼此相反。在忽视作业人员施加给壳体34的力的情况下,弹簧负荷F1和爪负荷F2的合力F作用于壳体34。合力F具有Y方向的分量Fy(=F1y+F2y)和Z方向的分量Fz(=F1z+F2z)。
[0055] 在壳体34的压入量达到规定量时,合力F的Y方向的分量Fy朝向Y1方向,Z方向的分量Fz朝向Z2方向。在该状态下,将基座部70向收容部44内引导的合力F作用于壳体34。于是,壳体34自动地移动到最终的安装位置。与此相反,在壳体34的压入量不足的情况下,从插入孔26推出的力F作用于壳体34。
[0056] 这样,温度检测装置24构成为,弹簧负荷F1的Y方向的分量F1y与爪负荷F2的Y方向的分量F2y的方向彼此相反,且弹簧负荷F1的Z方向的分量F1z和爪负荷F2的Z方向的分量F2z的方向彼此相反。另外,当壳体34的压入量变大时,爪负荷F2的Y方向的分量F2y超过弹簧负荷F1的Y方向的分量F1y而产生合力F的Y方向的分量Fy,且弹簧负荷F1的Z方向的分量F1z超过爪负荷F2的Z方向的分量F2z而产生合力F的Z方向的分量Fz。
[0057] [4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的耐负荷功能]如上所述,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具有在将人的手指从开口28插入而向收容部44的方向压入的情况下,进行协作来防止手指的侵入的功能。具体而言,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的强度和结构为,在将图9A、图9B所示的试验指200从开口28插入而被施加规定的负荷(例如10N)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破损且试验指200的顶端部202不会与电池单元14的外壁
14a相接触。试验指200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IEC60529)来规定。
[0058] 在温度检测装置24中使用的母线板20在插入孔26的开口28的周缘形成有多个负荷分散部,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将伴随着与通过插入孔26想要侵入到电池单元14侧的异物相接触而产生的负荷分散并使其向开口28的周缘结构释放。负荷分散部由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和/或其周缘结构构成。另外,第1结构体38的可挠部40、第1固定部46和第2结构体42的第2固定部47隔开与从开口28侵入到插入孔26的试验指200的外周面同时接触的那样的间隔来配置。并且,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的Z1方向上的高度设定成:在试验指200的外周面与第1结构体38、第2结构体42相接触时,试验指200的顶端部202不与电池单元
14的外壁14a相接触。
[0059] 如图10所示,在第2结构体42的第2固定部47,通过削肉来在X方向排列形成在Z2方向有底的孔116、118。在孔116与孔118之间形成与ZY平面平行且与壁部45垂直相交的肋部106。另外,在孔116的X2方向形成与肋部106平行的肋部108,在孔118的X1方向形成与肋部
106平行的肋部110。突出面56位于各肋部106、108、110的Y2方向。
[0060]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2结构体42上形成肋部112和肋部114,其中,所述肋部112与XY平面平行且与肋部108和壁部45垂直相交,所述肋部114与XY平面平行且与肋部110和壁部45垂直相交。
[0061] 如图10所示,母线板20配置在第1结构体38的可挠部40的Y2方向和X1方向上。当向Y2方向和/或X1方向的弯曲量变大时,可挠部40与母线板20相抵接而被限制弯曲。在壳体34插入于插入孔26的情况下,虽然可挠部40弯曲,但不与母线板20相抵接。另一方面,在壳体34从开口28以规定的负荷被压入的情况下,可挠部40与母线板20相抵接。
[0062] 如图11所示,在第1结构体38的第1固定部46的下部形成经由母线板20而向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的方向延伸的筒状的腿部122、124。并且,各腿部122、124连接于与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抵接的位置规定部62。
[0063] 在此,对在第1结构体38、第2结构体42和周缘结构物产生的负荷的传递路径(负荷路径(load path))进行说明。当试验指200从开口28想要侵入到插入孔26时,与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相抵接。当试验指200被以规定的负荷压入到插入孔26时,该负荷被向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分散。并且,在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上如以下那样形成有多个负荷传递路径(负荷路径)。
[0064] 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试验指200的外周面抵接于第2固定部47的突出面56时,从试验指200施加的负荷经由箭头L1所示的负荷路径而传递到母线板20。即,作用于第2固定部47的负荷分散到与YZ平面平行的肋部106、108、110和与XY平面平行的肋部112、114,而传递到XZ平面扩大的壁部45。并且,传递到壁部45的负荷向母线板20传递。
[0065] 如图10所示,当试验指200的外周面抵接于可挠部40时,可挠部40向X1方向和Y2方向弯曲,在各个方向抵接于母线板20。在该状态下,从试验指200施加的负荷经由箭头L2所示的负荷路径而传递到母线板20。即,作用于可挠部40的负荷被分散到可挠部40与母线板20的两处抵接部,而传递到母线板20。
[0066] 如图11所示,当试验指200的外周面抵接于第1固定部46时,从试验指200施加的负荷经由箭头L3所示的负荷路径而传递到电池单元14。即,作用于第1固定部46的负荷经由母线板20分散到腿部122、124,而传递到向XY平面扩大的位置规定部62。并且,传递到位置规定部62的负荷向电池单元14传递。
[0067] 另外,支架32的插入孔26的周缘结构可以考虑各种形态。例如,如图10所示,第2结构体42的壁部45的X方向两端也可以连接于沿Y2方向延伸的板120、120的一端。另外,如图12所示,第2结构体42的壁部45的上端还可以连接于与XY平面平行的板130的一端。另外,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为:第2结构体42的壁部45的X方向两端连接于沿Y1方向延伸的板140、140的一端,并且,板140、140的另一端连接于与XZ平面平行的板142。
[006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固定部47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3个肋部106、108、110、与XY平面平行的2个肋部112、114。但是,肋部的数量只要是多个,就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数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固定部46的下部形成有2个腿部122、124。但是,腿部的数量只要是多个,就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数量。
[0069] [5本实施方式的总结]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24具有:电池单元14(温度检测对象物);支架32(基台),其覆盖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壳体34(插入物),其插入于支架32的插入孔26,并向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被引导;温度检测部36,其安装于壳体34。壳体34具有:第1表面66,其在壳体34安装于支架32的安装状态下位于电池单元14侧;第2表面68,其位于第1表面66的背面侧;基座部70,其使温度检测部36的局部从第1表面66侧露出而收容温度检测部36;把持部76,其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以基座部70为起点向远离电池单元14的方向(Y2方向和Z1方向)延伸。支架32具有:收容部44,其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使温度检测部36的局部与电池单元14相接触而收容基座部70;可挠部40(第1结构体38),其在插入壳体34时将第1表面66向电池单元14侧引导;第2结构体42,其在插入壳体34时将第2表面68向收容部44的上部侧引导。根据上述结构,在壳体34插入到支架32而成为上述的安装状态时,基座部70沿电池单元
14。这样,能够使压入方向和插入方向不同,因此,能够提高对电池单元14安装温度检测部
36的可操作性。另外,仅通过从外部将壳体34插入到支架32就能够将温度检测部36安装于电池单元14,因此,提高对电池单元14安装温度检测部36的可操作性。
[0070] 可挠部40和第2结构体42被面对面配置,并且限制壳体34的插入初始位置和/或插入方向。根据上述结构,如图6A所示,即使将壳体34相对于支架32以与正常的插入角度不同的插入角度插入,插入初始位置和插入方向也被限制,因此,能够引导到正确的插入姿势。
[0071] 支架32具有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卡止壳体34的卡止爪部50。壳体34在基座部70中的与插入方向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至少一方具有卡止承接部78,所述卡止承接部78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卡止于卡止爪部50。根据上述结构,卡止爪部50和卡止承接部78被配置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因此,易于作业者通过目视确认壳体34相对于支架32的卡止状态。
[0072] 可挠部40在插入壳体34时一边弯曲一边引导卡止承接部78。根据上述结构,基座部70被适应性地引导,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引导。
[0073] 壳体34具有板簧88(弹性部件),所述板簧88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介于第2表面68与收容部44的上部侧的内周面之间,将基座部70向电池单元14侧推压。根据上述结构,使温度检测部36紧贴于电池单元14,因此,能够提高温度检测精度,并且能够在插入时具有第2结构体42的引导接受功能。
[0074] 把持部76以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越靠向顶端方向越远离电池单元14的方式弯曲。根据上述结构,把持部76远离支架32而易于捏持,因此,易于对壳体34传递插入方向的力。
[0075] 另外,温度检测装置24在覆盖电池单元14(被安装对象物)的外壁14a的支架32(基台)上具有插入孔结构,所述插入孔结构将被从外侧插入的壳体34(插入物)引导至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该插入孔结构在插入孔26的开口28的周缘形成有多个负荷分散部,具体而言,形成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多个所述负荷分散部将伴随着与通过所述插入孔26而想要侵入到电池单元14侧的异物相接触而产生的负荷分散并释放。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形成于插入孔26的开口28的周缘的多个负荷分散部,能够抑制在插入异物时开口28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76] 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具有在承受规定负荷的试验指200从开口28想要侵入到电池单元14侧的情况下与试验指200相抵接来阻止侵入且能承受伴随着抵接而产生的负荷的强度。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满足IEC的试验条件。
[0077] 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具有多个负荷传递路径(箭头L1、L2、L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有效地使负荷分散,从而能够抑制在插入异物时开口28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78] 第1结构体38和第2结构体42隔着开口28而彼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彼此)相对的结构,有效地将负荷分散,从而能够抑制插入异物时开口28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79] 在将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作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第1结构体38被配置于相对于基准位置的Z1方向(垂直方向的上方)的位置。第2结构体42被配置于比第1结构体38更靠Z1方向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作用于第1结构体38的负荷和作用于第2结构体42的负荷向不同的方向分散,其结果,能够抑制插入异物时开口28的周缘部分发生破损。
[0080] 在将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作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第1结构体38具有向相对于基准位置的Z1方向(垂直方向的上方)突出的第1固定部46。第2结构体42具有:壁部45,其沿相对于基准位置的Z1方向延伸;第2固定部47,其从壁部45向第1结构体38所在的方向突出,并且上部的突出量比下部的突出量大。根据上述结构,易于将壳体34向插入孔26引导。
[0081] 第2固定部47具有第1结构体38侧的突出面56(端部)、和形成于突出面56与壁部45之间的多个肋部106、108、110、112、114。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负荷分散,由此能够提高第2固定部47的强度。
[0082] 多个肋部106、108、110、112、114与壁部45垂直相交。另外,一部分的肋部106、108、110和其他的肋部112、114垂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固定部47的强度。
[0083] 所述第1固定部46具有向电池单元14侧延伸的多个腿部122、124。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负荷分散,由此能够提高第1固定部46的强度。
[0084] 插入孔26相对于电池单元14的外壁14a倾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壳体34向插入孔26引导。
[0085]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基台的插入孔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采用各种结构。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温度检测装置还能够适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高电压蓄电池以外的温度检测对象物。并且,除了温度检测装置之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基台的插入孔结构还能够适用于对电子设备安装端子的安装结构等所有的安装结构。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温度开关 2020-05-12 251
一种隔离式温度控制仪 2020-05-11 251
温度表架 2020-05-12 814
温度奶瓶 2020-05-12 291
温度计 2020-05-13 367
一种温度控制仪 2020-05-11 326
温度探针 2020-05-13 646
温度控制器金属盖自动打码装置 2020-05-12 199
温度探针 2020-05-12 3
温度探针 2020-05-13 60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