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 摩擦力 / 便携式计算机

便携式计算机

阅读:49发布:2021-04-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便携式计算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该便携式计算机包括底座、显示模 块 、至少一 支撑 件及至少一滑动组件;底座在前端与后端间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区与位于后侧的第二区;显示模块包括连接端、显示面及支撑面;各支撑件包括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 枢接 于显示模块的非显示面处,第二固定端枢接于底座的后端或近后端处;各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导引结构、滑动件及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滑动导引结构至少设置于第二区中;滑动件结合于连接端且能沿着滑动导引结构滑动位移;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位于滑动件至少一侧及滑动导引结构至少一侧之间,使得滑动件至少一侧非直接 接触 滑动导引结构至少一侧,以减少滑动件与滑动导引结构之间的 摩擦 力 。本 发明 减小 摩擦力 。,下面是便携式计算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该便携式计算机包括:
一底座,该底座在前端与后端间包括有位于前侧的一第一区与位于后侧的一第二区;
一显示模,该显示模块包括一连接端、一显示面及一相对于该显示面的支撑面;
至少一支撑件,各该支撑件包括一第一固定端及一第二固定端,该第一固定端枢接于该显示模块的非该显示面处,使得该显示模块可相对于该支撑件旋转;该第二固定端枢接于该底座的后端或近后端处,使得该支撑件可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以及
至少一滑动组件,各该滑动组件包括:
一滑动导引结构,该滑动导引结构至少设置于该底座的该第二区中;
一滑动件,该滑动件结合于该显示模块的该连接端,且能沿着该滑动导引结构滑动位移;以及
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该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位于该滑动件至少一侧及该滑动导引结构至少一侧之间,使得该滑动件该至少一侧非直接接触该滑动导引结构该至少一侧,以减少该滑动件与该滑动导引结构之间的摩擦
其中该滑动件包括一枢接部、一滑动部及一连结部,该滑动件藉由该枢接部结合于该显示模块的该连接端;该滑动部藉由该连结部连接该枢接部;该滑动导引结构供容置该滑动部;
其中该底座还包括一具有一狭缝的平面,该滑动导引结构设置于该平面下对应于该狭缝处,且该滑动件的该连结部穿过该狭缝以使该枢接部及该连结部的一部分外露于该平面,且该狭缝的宽度小于该滑动部宽度;
其中该滑动导引结构还包括一底表面及左右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且该平面还包括一下表面,其中各该内侧面分别与该底表面及该下表面连接,以形成一凹槽状容置空间,以供容置该滑动部;该滑动部包括一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滑动导引结构一体成型地与该底座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位于该凹槽状容置空间内,并与该底表面、该两个内侧面及该下表面的至少一者连接结合,并在该滑动部结合该滑动辅助装置后形成一滑槽,供该滑动部容置于该滑槽中滑动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结合于该滑动部的该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包括一第一滑动辅助装置及一第二滑动辅助装置,该第一滑动辅助装置结合于该滑动部的该外表面;该第二滑动辅助装置设置于该凹槽状容置空间内,并与该滑动导引结构的该底表面、该两个内侧面及该下表面的至少一者连接,并在该滑动部结合该第一滑动辅助装置后形成一滑槽,供该滑动部容置于该滑槽中滑动位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包括一第一滑动辅助装置及一第二滑动辅助装置,且该外表面包括一底面及一顶面,该第一滑动辅助装置结合于该底面及该顶面的其中之一,且该第二滑动辅助装置位于该凹槽状容置空间内,并在该滑动部结合该第一滑动辅助装置后形成一滑槽,供该滑动部容置于该滑槽中滑动位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第一滑动辅助装置结合于该底面,而该第二滑动辅助装置与该滑动导引结构的该两个内侧面及该下表面的至少一者连接结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第一滑动辅助装置结合于该顶面,而该第二滑动辅助装置与该滑动导引结构的该两个内侧面及该底表面的至少一者连接结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滑动部为一滑块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的材质包括聚缩、尼龙、或者塑料之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第一区设置有一键盘
12.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第二滑动辅助装置还具有与该表面的该狭缝相对应且与该滑槽相连通的一滑沟。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狭缝所在的表面包括该第二区及该第一区的一部分或全部,而该滑动导引结构则设置于该第二区与该第一区局部或全部的对应表面底下对应于该狭缝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至少一支撑件由平行并排的两个支撑件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中该至少一滑动组件由两个滑动组件构成,即其中该两个滑动组件的两个滑动导引结构平行设置于至少该第二区中,而该两个滑动组件的两个滑动件则枢设于该显示模块的该连接端对应于各滑动导引结构之处。

说明书全文

便携式计算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特别是一种提供显示屏幕相对于底座移动的平顺滑移效果的便携式计算机。

背景技术

[0002] 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人常备的生活工具之一,而随着触控技术的蓬勃发展,大多数的手持式计算机或电子通信产品已使用触控面板来取代传统以鼠标或实体键盘输入的形式,而广泛应用于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PDA等,并配合新一代支持触控应用的操作系统,以提供使用者更直觉且便利的操作感受。
[0003] 然而对于笔记本型计算机而言,由于其已配备有QWERTY键盘以及Touch Pad触控板等输入设备,且以往安装在笔记本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并不支持触控输入功能或是在操作界面设计上并未针对触控手势操作而设计,因此传统上纯笔记本型计算机少有触控的需求与设计。然而,一方面操作系统厂商已针对笔记本型计算机设计出可支持触控操作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体验如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般触控操作的需求亦日益强烈,因此在笔记本型计算机上提供触控操作功能或甚至变形转变成平板计算机的需求遂此产生。
[0004] 因此先前技术有发展出以支撑臂方式支撑并枢转连接显示屏幕的作法。而且常见的方法不外乎是利用枢转、连动与滑动等连动机构组件的设置与操作以达到显示屏幕翻转效果。而不论是利用连杆、或者滑配合滑轨的连动机构组件,都需机构内的组件互相动作以达到屏幕翻转的效果,而连动机构内的组件互相动作时会互相摩擦,若是没有适当的缓冲或滑动辅助装置来降低连动机构内的组件互相动作时的摩擦,经多次动作后,连动机构内的组件会因多次摩擦而耗损,而连带让屏幕翻转变得不顺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0005]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滑动辅助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让带动屏幕翻转的连动机构能以较低的摩擦力动作,以解决先前技术所存在的缺失。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一种提供显示屏幕相对于底座移动的平顺滑移效果的便携式计算机。
[0007]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包括底座、显示模块、至少一支撑件及至少一滑动组件。底座在前端与后端间包括有位于前侧的第一区与位于后侧的第二区。显示模块包括连接端、显示面及相对于显示面的支撑面;各支撑件包括枢接于显示模块的支撑面的第一固定端及枢接于底座后端或近后端的第二固定端。各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滑动导引结构以及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其中滑动导引结构至少设置于底座的第二区中;滑动件结合于显示模块的连接端,且能沿着滑动导引结构滑动位移;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位于滑动件至少一侧及滑动导引结构至少一侧之间,使得滑动件至少一侧非直接接触滑动导引结构至少一侧,以减少滑动件与滑动导引结构之间的摩擦力。
[0008] 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该便携式计算机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在前端与后端间包括有位于前侧的一第一区与位于后侧的一第二区;一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包括一连接端、一显示面及一相对于该显示面的支撑面;至少一支撑件,各该支撑件包括一第一固定端及一第二固定端,该第一固定端枢接于该显示模块的非该显示面处,使得该显示模块可相对于该支撑件旋转;该第二固定端枢接于该底座的后端或近后端处,使得该支撑件可相对于该底座旋转;以及至少一滑动组件,各该滑动组件包括:一滑动导引结构,该滑动导引结构至少设置于该底座的该第二区中;一滑动件,该滑动件结合于该显示模块的该连接端,且能沿着该滑动导引结构滑动位移;以及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该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位于该滑动件至少一侧及该滑动导引结构至少一侧之间,使得该滑动件该至少一侧非直接接触该滑动导引结构该至少一侧,以减少该滑动件与该滑动导引结构之间的摩擦力。
[0009] 藉由本发明滑动辅助装置的设计,可减少当显示模块相对于底座移动时,滑动件在滑动导引结构滑动的摩擦力,让显示模块相对于底座移动更顺畅。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局部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发明的滑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12] 图3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结合的侧视图。
[0013] 图4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14] 图5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5] 图6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6] 图7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 图8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18] 图9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9] 图10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20] 图11是底座与滑动组件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1] 图12(a)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第一实施例在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0022] 图12(b)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第一实施例自闭合状态变换为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0023] 图12(c)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第一实施例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0024] 图13(a)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 图13(b)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 图14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 图15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8]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9] 便携式计算机1、1a、1b、1c、1d
[0030] 底座10、10a、10b、10c、10d 平面11
[0031] 狭缝111、111c、111d 下表面112
[0032] 键盘12 前端13、13d
[0033] 后端14 第一区15、15d
[0034] 第二区16、16d
[0035] 显示模块20、20a、20b、20c、20d
[0036] 连接端21 显示面22
[0037] 支撑面23 自由端24
[0038] 支撑件30、30a、30b、30c、30d 第一固定端31
[0039] 第二固定端32 滑动组件40
[0040] 滑动件41 枢接部411
[0041] 滑动部412 底面4121
[0042] 顶面4122 连结部413
[0043] 滑动导引结构42、42a 底表面421
[0044] 内侧面422 容置空间423
[0045] 滑动辅助装置43
[0046] 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a、43c、43e、43g
[0047] 容室431c
[0048] 开口432c
[0049] 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b、43d、43f、43h
[0050] 滑沟431b、431d、431f
[0051] 滑槽432b、432d、432f、432h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为能让审查员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出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
[0053]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滑动组件4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一实施例结合的侧视图。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便携式计算机1为笔记本型计算机,但依据应用类型不同,便携式计算机1亦可为结合扩充平台的平板计算机、小型笔记本型计算机或其他具有翻盖式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但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0054]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包括底座10、显示模块20、支撑件30、以及滑动组件40。底座10的内部设置计算机主机及相关电子零件,底座10包括平面11、前端13以及后端14,底座10的平面11在其前端13与后端14之间区隔有一第一区15与一第二区16,第一区15靠近前端13而在前,第二区16靠近后端14而在后;其中第一区15可安装有一键盘12,其中平面11还包括狭缝111以及下表面(本图未示,请参考图3)。而底座10由合金制成,但本发明不为限,底座10也可由铝、镁、锌等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或其他材料所制成。
[0055] 显示模块20包括连接端21、显示面22、支撑面23及自由端24,其中显示面22与支撑面23为相对表面。连接端21与自由端24为相对端,且显示模块20在连接端21藉由例如铰链或穿轴组件结合于滑动件41,形成一可旋转的枢接点,使得显示模块20可相对于滑动件41旋转;显示模块20在显示面22可设置支持触控输入的显示屏幕,用以接收使用者的触控操作。
[0056] 支撑件30包括第一固定端31及第二固定端32,其中第一固定端31可藉由铰链组件枢接于显示模块20的支撑面23,以形成一可旋转的枢接点,使得显示模块20可相对于支撑件30旋转,第二固定端32亦可藉由铰链组件枢接于底座10的后端14,以形成另一可旋转的枢接点,使得支撑件30相对于底座10旋转。
[0057] 如图1及图2所示,滑动组件40至少设置于底座10的第二区16,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下,滑动组件40也可以向前延伸至第一区15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滑动组件40可以设置于第二区16的中央部位或相当于中央部位,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滑动组件40包括滑动件41、滑动导引结构42以及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43,其中滑动件41结合于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本发明的滑动件41为结合提供滑动功能及枢接功能的组件,且滑动件41可沿着滑动导引结构42相对于底座10滑动,此外,本发明的滑动件41由铝镁合金制成。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部分的滑动辅助装置43是采用一种表面滑动性能高的材料,如:具有自润特性的聚缩(POM)、尼龙或塑料等。此种表面滑动性能高的材料与硬质材料(如:金属)、或者两表面滑动性能高的材料彼此接触时的摩擦力,会小于两硬质材料互相接触的摩擦力。利用此特性,将由表面滑动性能高的材料制成的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43设于硬质滑动件41及硬质滑动导引结构42之间,使得滑动件41非直接接触滑动导引结构42,可减少滑动件41沿滑动导引结构42内滑动位移的摩擦力,以利于辅助滑动件41滑动,让显示模块20相对于底座10移动更顺畅。
[0058] 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滑动件41还包括枢接部411、滑动部412及连结部413,其中滑动件41藉由枢接部411枢接于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滑动部412藉由连结部413连接枢接部411;且滑动部412容置于滑动导引结构42内。本实施例的滑动导引结构42包括底表面421、以及左右相对的二内侧面422,其中各内侧面422的两相对侧分别与底表面421及底座10的平面11的下表面112连接,以形成一凹槽状容置空间,以供容置滑动部412,并让滑动部412在凹槽状容置空间中滑动位移,而本实施例的滑动部412为尺寸对应于该凹槽状容置空间的滑块结构。
[0059] 在此需注意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为配合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1的外观一致性及设计感,本实施例的滑动导引结构42设置于平面11下,且对应于狭缝111的位置而设置,以呈现结构隐藏效果。而滑动件41在结构设计上配合设置于平面11的狭缝111,使得狭缝111的宽度小于滑动部412宽度,藉此滑动件41的连结部413可穿过狭缝111并可沿着狭缝111移动,且令枢接部411外露于底座10的平面11,以便于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与枢接部411彼此枢接。
[006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及图3所示,滑动部412的外表面包括底面4121及顶面4122,且本实施例的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43包括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a及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b。其中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a采用一底盖结构结合于滑动部412的底面4121,并且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b则采用一衬套结构设置于滑动导引结构42(凹槽状容置空间)内。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b具有与前述狭缝111设置位置上下相对应的一滑沟431b,以及位于该滑沟431b内并与该滑沟431b连通且宽度与高度均与滑动部412加上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a后宽度与厚度相当的滑槽432b,而恰能供结合有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a的滑动部412容设其中并可滑动位移。此外,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b与滑动导引结构42的二内侧面
422以及底座10的平面11的下表面112的至少一者连接,以提供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b与滑动导引结构42固定结合效果,并据以封闭前述滑槽432b空间。藉此,滑动部412在滑动导引结构42内滑动时,藉由摩擦系数较低的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a与第二滑动辅助装置
43b,使得滑动部412不会直接与摩擦系数较大的滑动导引结构42及底座10的平面11接触,令滑动件41的滑动部412在滑动导引结构42内滑动更为顺畅。
[0061] 在此须注意的是,为让滑动件41不直接与滑动导引结构42及底座10接触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本发明通过改变滑动辅助装置43的设置位置及配合滑动辅助装置43的设置数量,以呈现不同的实施方式,来达到减少滑动件41在滑动导引结构42内滑动位移的摩擦力,以利于辅助滑动件41滑动的目的。以下将进一步说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滑动辅助装置43的设置位置及对应数量配置。
[0062] 以下请参考图4与图5。图4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5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在此需注意的是,在以下各实施例中,滑动导引结构42a一体成型地与底座10结合于平面11的下表面11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63] 此第二实施例为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如图4及图5所示,在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二实施例中,至少一滑动辅助装置43包括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及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其中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采用一衬套结构套设于滑动部412的外露面,更清楚地而言,该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具有一个容室431c以收纳包容滑动部412,且容室431c的一侧具有一开口432c以利收容滑动部412至容室431c中,以使滑动部412相邻接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的至少一侧面被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所包覆(在本实施例中为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均被包覆)。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则亦以一衬套结构设置于滑动导引结构42a(凹槽状容置空间)内,更进一步而言,该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的断面大致为一C形构造,并具有与前述狭缝111设置位置上下相对应的一滑沟431d,以及位于该滑沟431d底侧并与该滑沟431d连通且宽度与高度均与滑动部412宽度与厚度相当的滑槽
432d,而恰能供套设有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的滑动部412容设其中并可滑动位移。并且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与滑动导引结构42a的底表面421、二内侧面422及底座10的平面
11的下表面112的至少一者连接结合,以固定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宽度与高度与滑动导引结构42a的容置空间423宽度与高度相当,而能插入于滑动导引结构42a中固定,故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与滑动导引结构42a的底表面421及二内侧面422相连接结合,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藉此,滑动部412通过摩擦力较小的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及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彼此接触,而在滑动导引结构42a内滑动,以达到让滑动部412在滑动导引结构42a内的更滑动顺畅的目的。
[0064] 以下请参考图6与图7。图6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此第三及第四实施例均为前述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形式。
[0065] 在此需注意的是,前述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及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可以只需要择一设置,亦即择一后选择结合于滑动部412或是滑动导引结构42a其中之一,即可令滑动部412与滑动导引结构42a间存在摩擦力较小的滑动辅助装置,让滑动部412在滑动导引结构42a内的更滑动顺畅的目的。
[0066] 举例而言,如图6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滑动组件40可仅采用设在滑动部412的外表面的前述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而取消设置于滑动导引结构42a内的前述第二滑动辅助装置的设置。因此滑动部412在滑动过程中,会藉由其外部的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c接触到滑动导引结构42a,来达到减少摩擦令滑动顺畅的效果。
[0067] 反之如图7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滑动组件40亦可仅采用设在滑动导引结构42a内的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而取消设置于滑动部412的外表面的前述第一滑动辅助装置。因此滑动部412在滑动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到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d,而不会接触到滑动导引结构42a,来达到减少摩擦令滑动顺畅的效果。前述实施例皆为本发明适用的实施方式。
[0068] 以下请参考图8与图9。图8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9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0069] 此第五实施例亦为结合前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如图8及图9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滑动辅助装置43包括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e及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f,其结构形式配合与底座10一体成型的滑动导引结构42a;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e以一底盖结构结合于滑动部412的底面4121,而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f则以一衬套结构设置于滑动导引结构42a内。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f具有与前述狭缝111设置位置上下相对应的一滑沟431f以及位于该滑沟431f底侧并与该滑沟431f连通且宽度与高度均与滑动部412附加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e后的宽度与厚度相当的滑槽432f,而恰能供结合有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e的滑动部412容设其中并可滑动位移。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f宽度与高度与滑动导引结构42a的容置空间423宽度与高度相当,而能插入于滑动导引结构42a中固定,故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f与滑动导引结构42a的二内侧面422及底座10的平面11的下表面112的至少一者连接结合。藉此设计,使得滑动部412不会直接接触到滑动导引结构42a和/或底座10的平面11,以达到如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效果。
[0070] 以下请参考图10与图11。图10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11是底座10与滑动组件40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0071] 此第六实施例为前述第五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第六实施例中,滑动辅助装置43包括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g及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h,其结构形式是配合与底座10一体成型的滑动导引结构42a;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g以一顶盖结构结合于滑动部412的顶面4122;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h则以一衬套结构设置位于滑动导引结构42a内,并具有宽度与高度均与滑动部412附加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g后的宽度与厚度相当的滑槽432h,而恰能供结合有第一滑动辅助装置43g的滑动部412容设其中并可滑动位移。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h宽度与高度与滑动导引结构42a的容置空间
423宽度与高度相当,而能插入于滑动导引结构42a中固定,故而第二滑动辅助装置43h与滑动导引结构42a的二内侧面422及底表面421的至少一者连接。藉此设计,同样能使得滑动部412不会直接接触到滑动导引结构42a和/或底座10的平面11,以达到减少摩擦力的相同效果。
[0072] 因此,本发明藉由不同类型的滑动辅助装置,设置于滑动件与滑动导引结构之间,使得滑动件不会直接与滑动导引结构或/及底座的平面接触;同时利用滑动辅助装置所具有表面滑动性能高的材质特性,减少滑动件沿着滑动导引结构滑动位移时的摩擦力,提供滑动件更平顺的滑移效果。
[0073] 请一并参考图12(a)至图12(c)。图12(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在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12(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自闭合状态变换为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12(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需注意的是,以下虽以前述第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的结构及动作方式,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亦可执行如下的相同操作,而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0074] 如图12(a)所示,当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处于闭合状态下,显示模块20叠合于底座10上,并以连接端21枢接于滑动件41,此时显示模块20的显示面22朝向底座10;支撑件30亦叠设显示模块20上,并分别以第一固定端31及第二固定端32枢接于底座后端14及显示模块20。在本实施例中,处于闭合状态下的便携式计算机1,其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与支撑件30的第二固定端32位于实质上平行的不同轴线上,使得支撑件30的长度大于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至支撑件30的第一固定端31的长度。然而依结构设计的不同需求,处于闭合状态下的便携式计算机1亦可采用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与支撑件30的第二固定端32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的设计,使得支撑件30的长度等于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至支撑件30的第一固定端31的长度,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75] 如图12(b)所示,当使用者对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相对另一侧的自由端24施力而欲开启显示模块,使其离开闭合状态的过程中,一开始显示模块20会随着支撑件30以第二固定端32为支点,相对于底座10旋转;直至其旋转掀启一定度后,藉由前述支撑件30的长度不小于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至支撑件30的第一固定端31的长度的设计,使得显示模块20开始以支撑件30的第一固定端31为支点,相对于支撑件30旋转;同时显示模块20会以连接端21为支点,相对于滑动件41旋转并向前推动滑动件41,并藉由滑动件41带动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在第二区16朝第一区15向前滑移。
[0076] 如图12(c)所示,当显示模块20以支撑件30的第一固定端31为支点持续旋转,而使得滑动件41带动显示模块20的连接端21朝第一区15向前滑移至适当处(例如键盘12的后端),即呈现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的开启状态。此时显示模块20相对于底座10呈一适当操作倾斜角度,显示模块20的显示面22朝向使用者,且藉由支撑件30提供显示模块20与底座10间的支撑效果。
[0077] 特别的是,由于前述本发明各实施例采用单一组滑动组件40的置中设计,不但不需占用底座10及显示模块20屏幕两侧边框空间,并且使用者在翻掀或滑动显示模块20过程中只需要使用一只手握住显示模块自由端24大概中央位置处,由于其位置与下方滑动组件40的位置相当,即可以很顺利地堆动显示模块20滑移,且更能提供显示模块20滑移时的稳定性,以方便使用者操作。甚至使用者只要一翻掀开显示模块20,显示模块20翻开至一定角度后其底部即会自动往前滑移至定位,且获得支撑件30在背后稳固支撑,故使用者以手指对显示模块20进行触控操作时,屏幕将稳定不晃动。
[0078] 前述的各实施例中是以位于中央的单一支撑件30配合同样位于相对中央位置处的单一滑动组件40的结构设计方式来达到上述的功效目的,惟依不同的使用需求、功效权衡与机构设计的取舍,本发明并不以前述实施例设计为限,凡是在于机构件数量上的变化、位置的变更、长度或宽度等尺寸上的改变等等均仍应属于本案同一发明概念并为本案所列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保护。以下便携式计算机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滑动组件,是以前述滑动组件40的第一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其亦可替换为前述其他实施例的滑动组件40或类似结构组件等,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79] 举例而言,请一并参考图13(a)及图13(b)。图13(a)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a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b)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b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的不同设计,便携式计算机可藉由一个以上的支撑件,提供显示模块的支撑效果,且针对支撑件的设置位置可随设计而加以改变。如图1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a包括二个平行并排的支撑件30a,分别设置于中央的单一滑动组件40的两侧,以形成对称结构。各个支撑件30a的二端分别枢接于显示模块20a的非显示面处及底座后端。藉由增设支撑件(支撑点)的设计,可达到显示模块20a执行掀启或闭合时的稳定支撑与滑移效果。
[0080] 又如图13(b)所示,针对前述实施例加以变化,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b的二个支撑件30b可分别设置于显示模块20b的二相对侧边接近后侧处,利用细长状的杆件所设计建构成连杆机构,来减少支撑件30b所占空间及组装复杂度,以利于辅助显示模块20b的动作。然而,有关多个支撑件的实施方式并不以前述实施例为限。
[0081] 请参考图14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c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的不同设计,除了改变支撑件的设置位置及数量外,针对滑动组件及对应设置于底座表面的狭缝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亦可加以改变,以呈现不同的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c包括分别设置于单一支撑件30c的二侧的二组滑动组件40,并在底座10c的对应位置各设置一条狭缝111c,以呈现一平行对称结构。藉此使得显示模块20c在掀启或闭合操作中可利用二组滑动组件40的带动而移动,以增强移动时的稳定性。
[0082] 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亦可从上述图13(a)至图14的三个实施例中可知而可以结合此二实施例的特点,据以组合成具有双支撑件及双滑动组件的便携式计算机结构,由于其可自图13(a)至图14中轻易了解其组合的可能方式,故不再另绘图示表示。
[0083] 请参考图15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d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的不同设计,针对滑动组件的移动距离及对应狭缝的长度设置,亦可随着设计不同而改变。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1d的滑动组件40及对应狭缝111d自底座10d的第二区16d延伸设置至底座10d的第一区15d,延长显示模块20d的滑移距离,以增加可调整的显示模块20d的倾斜角度,甚至也可以完全平躺而叠合于底座10d上,使得便携式计算机1d更具灵活应用性。随设计与使用需求不同,滑动组件40及对应狭缝111d可选择延伸至底座10d的第一区15d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即接近前端13d的位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并且此实施例的延长狭缝的特征亦可以结合前述图13(a)至图14的任一或其结合。
[0084] 综上所陈,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处处均显示其迥异于公知技术的特征。惟须注意,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下,对实施例做修改与变化。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当如所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套管摩擦力测试装置 2020-05-12 563
摩擦力显微镜 2020-05-11 685
一种摩擦力探究实验仪 2020-05-12 324
静、动摩擦力演示仪 2020-05-13 149
摩擦力演示仪 2020-05-11 1047
摩擦力实验仪 2020-05-11 413
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及摩擦力可变结构 2020-05-11 485
摩擦力消减装置 2020-05-11 593
摩擦力仪 2020-05-11 853
一种摩擦力演示仪 2020-05-13 47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