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吸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
电子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烟的雾化器包括顶部进气的雾化器和底部进气的雾化器。其中,顶部进气的雾化器,用户连续抽烟时,由于烟油的雾化不完全,局部
温度过高,产生局部烟油爆炸,烟油会跟随气流飞溅入用户的口中,严重影响用户的吸烟
质量。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能够有效防止现有技术中的顶部进气的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因炸油所带来的不便,提升用户的吸烟质量。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烟嘴、上盖、雾化器主体及底座,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分别设于所述雾化器主体的顶端与底端,所述烟嘴的底部收容于所述上盖内,所述雾化器主体包括导烟管、玻璃管、雾化壳及雾化头,所述玻璃管内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用于存储外部注入的烟油,所述雾化壳收容于所述玻璃管的储油腔内,所述雾化头收容于雾化壳内,所述导烟管的底部收容于所述雾化壳内,所述导烟管的顶部收容于所述上盖内并与所述烟嘴连通,所述导烟管的底端设有倒喇叭状的通气管。
[0005] 进一步地,所述导烟管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有蜂窝孔。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壳上设有进液孔。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主体还包括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底部插入所述玻璃管的所述储油腔内,并且所述注油管的底部与所述玻璃管的顶部通过
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注油管上设置有注油孔。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主体还包括注油调节环,所述注油调节环呈管状,所述注油调节环套在所述注油管上并与所述注油管可转动连接,所述注油调节环上设有可与所述注油孔对齐的开口。
[0009]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主体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收容于注油管内,所述导烟管位于所述进气管内,所述进气管的底部与所述雾化壳的顶部连接并连通。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顶端向内延伸形成环形管壁,所述环形管壁设有进气孔。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主体还包括进气调节环,所述进气调节环套在所述进气管的顶部并与所述进气管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进气调节环呈管状,所述进气调节环顶部的内壁向内凸设出有阻气板。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底部插入进气管内,所述导烟管的顶部收容于上盖的底部内,所述上盖的盖板位于所述进气调节环内并位于所述阻气板的上方。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001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及电子烟通过在导烟管的底端加装倒喇叭状的通气管,倒喇叭的通气管会形成干扰飞溅积液随着气流沿着通气管的内壁上升的阻
力,防止飞溅的积液吸入用户口中,提升用户的吸烟体验。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组装图。
[0017] 图2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分解图。
[0018] 图3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001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烟嘴 1
上盖 2
底座 3
导烟管 4
玻璃管 5
雾化壳 6
雾化头 7
储油腔 52
通气管 42
蜂窝孔 420
进液孔 62
注油管 8
注油孔 82
密封圈 9
注油调节环 10
开口 102
进气管 11
环形管壁 110
进气孔 112
进气调节环 13
阻气板 1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2] 请参考图1与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烟嘴1、上盖2、雾化器主体(图未标号)及底座3。上盖2与底座3分别设于雾化器主体的顶端与底端,烟嘴1的底部收容于上盖2内。雾化器主体包括导烟管4、玻璃管5、雾化壳6及雾化头7。玻璃管5内形成有储油腔52,储油腔52用于存储外部注入的烟油,雾化壳6收容于玻璃管5的储油腔52内,雾化头7收容于雾化壳6内,导烟管4的底部收容于雾化壳6内,导烟管4的顶部固定收容于上盖2内并与烟嘴1连通。导烟管4的底端设有倒喇叭状的通气管42。需要说明的是,倒喇叭状的通气管42指的是导气管42的喇叭口向下,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指喇叭口朝向底座3。
[0023]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在使用时,通过在导烟管4的底端加装倒喇叭状的通气管42,因倒喇叭的通气管42的内表面具有一定的坡度(图未标),且通气管42与导烟管4的
接触端形成一定的弯折面(图未标),坡度及弯折面均会形成干扰飞溅积液随着气流沿着通气管42的内壁上升的阻力,防止飞溅的积液吸入用户口中。
[0024] 导烟管4远离上盖2的一端设有贯通该导烟管4的蜂窝孔420,抽烟时,蜂窝孔420使气流分散,雾化更完全,减少炸油几率。进一步的,通气管42上也设有贯通该通气管42的蜂窝孔420,以增多蜂窝孔420的数量,使气流更加分散。同时,飞溅的积液随着气流沿着通气管42及导烟管4上升的过程中,当经过蜂窝孔420时,蜂窝孔420会对积液产生一定的吸力,使积液通过蜂窝孔420能够从通气管42或导烟管4的内壁流出或者穿过内壁从外壁流出,最终流返至雾化头7中,因此,管蜂窝孔420还能够形成干扰飞溅积液随着气流沿着通气管42及导烟管4的内壁上升的阻力,降低飞溅的积液吸入用户口中的几率。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气流分散更加均匀及加工方便,蜂窝孔420沿周向均匀的布置在导烟管4及通气管42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中,蜂窝孔420也可无规则的布置在导烟管4及通气管42上,能够实现气流分散及干扰飞溅积液上升的阻力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0025]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壳6上设有进液孔62,以供玻璃管5内的烟油通过进液孔62进入雾化壳6内,进而进入雾化头7雾化。
[0026]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主体还包括注油管8。注油管8的底部插入玻璃管5的储油腔52内,并且注油管8的底部与玻璃管5的顶部通过密封圈9密封连接。注油管8上设置有注油孔82,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注油孔82向注油管8内注油,烟油通过注油管8进入储油腔52。
[0027]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主体还包括注油调节环10,注油调节环10呈管状,套在注油管8上并与注油管8可转动连接,注油调节环10上设有可与注油孔82对齐的开口102,旋转注油调节环10使注油孔82与开口102对齐,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开口102向注油孔82内注油,在注油结束后,在旋转注油调节环10,使注油孔82与开口102相互错开,这样注油孔82被封闭。优选地,为了美观,注油调节环10的底面与玻璃管5的顶面贴合,注油调节环10的顶面与注油管8平齐。
[0028]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主体还包括进气管11,进气管11收容于注油管8内,导烟管4位于进气管11内,进气管11的底部与雾化壳6的顶部连接并连通,以方便外部空气进过进气管11进入雾化壳6内。具体得,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1的底部固定收容于雾化壳6的顶部,并且进气管11的底部的外壁与雾化壳6的顶部的内壁密封连接。进气管11的顶部自注油管8的顶部穿出,进气管11的顶端形成环形管壁110,环形管壁110设有进气孔112,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孔112进入进气管11。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12与环形管壁110环绕的过孔连通,以方便进气。
[0029] 雾化器主体还包括进气调节环13,进气调节环13套在进气管11的顶部并与进气管11可转动地连接,进气调节环13呈管状,进气调节环13顶部的内壁向内凸设出有阻气板
132,阻气板132的数量及分布方式和进气孔112的数量及分布方式相同,转动进气调节环
13,阻气板132可以改变进气孔112的进气面积,进而改变进气量。
[0030] 上盖2的底部插入进气管11内,导烟管4的顶部收容于上盖2的底部内并与上盖2连通,上盖2的盖板位于调节进气环13内,并且上盖2的盖板位于阻气板132的上方。
[003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美观,进气调节环13的底面与注油调节环10的顶面贴合,进气调节环13的顶面与上盖2的盖板的顶面基本平齐。
[0032] 在本实施例中,注油管8的顶端形成环形管壁(图未标号),环形管壁的内壁面与进气管11的圆周面贴合,以保证进气管11与注油管8之间的
密封性和连接的可靠度。
[0033]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003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35]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及电子烟通过在导烟管4的底端加装倒喇叭状的通气管42,倒喇叭的通气管42会形成干扰飞溅积液随着气流沿着通气管42的内壁上升的阻力,防止飞溅的积液吸入用户口中,另外,导气管4远离上盖2的一端开设蜂窝孔420,抽烟时,蜂窝孔420使气流分散,雾化更完全,减少炸油几率。
[0036]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
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
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0037]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
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