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激发三重态 / 发光材料和有机发光装置

发光材料和有机发光装置

阅读:156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发光材料和有机发光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聚合物 发光材料,其中所述材料具有基于从 电子 能级的 激发三重态 跃迁至基态或通过激发三重态跃迁至基态的发光机理,所述材料包含构成所述聚合物的一部分或与所述聚合物结合的非离子发光部分。该聚合物发光材料显示出高于5%(这是 荧光 的外 量子效率 的极限值)的高 发光效率 ,可设计成具有大面积并因而适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大规模生产。,下面是发光材料和有机发光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材料具有基于从电子能级的激发三 重态跃迁至基态或通过激发三重态跃迁至基态的发光机理,所述材料包含 构成所述聚合物的一部分或与所述聚合物结合的非离子发光部分。
2.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是通过金属原子 与所述聚合物的至少一个部位结合形成的。
3.权利要求2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通过一或多个共 价键和/或一或多个配位键结合。
4.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是具有金属原子 的金属络合物结构或具有金属原子的有机金属结构。
5.权利要求2或4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是过渡金属 原子。
6.权利要求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原子是属于周期 表第六周期的过渡金属原子。
7.权利要求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原子是铱。
8.权利要求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原子是铂。
9.权利要求2或4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是稀土金属 原子。
10.权利要求1至9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 是通过包含由金属原子与所述聚合物的氮原子形成的配位键的结合形成 的。
11.权利要求10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的氮原子是聚合 物一侧上吡啶骨架和/或嘧啶骨架和/或喹啉骨架的氮原子。
12.权利要求10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的氮原子是聚合 物一侧上苯基吡啶骨架的氮原子。
13.权利要求10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的氮原子是聚合 物一侧上苯并噻吩基-吡啶骨架的氮原子。
14.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包括含有磷光部分和荧光部分的 发光部分,通过所述磷光部分的激发三重态和所述荧光部分的激发三重态 从所述荧光部分发出荧光,其中所述磷光部分和所述荧光部分至少之一构 成所述聚合物的一部分或与所述聚合物结合。
15.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材料是通过包含至少一 种发光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聚合得到的。
16.权利要求1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化合物是可聚合的 发光化合物。
17.权利要求1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通过所述组合物聚合得到的 聚合物没有交联结构。
18.权利要求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可聚合发光化 合物是具有两或多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可交联聚合的发光化合物,聚合后所 述聚合物是交联聚合物。
19.权利要求15至18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 组合物还含有除所述发光化合物之外的至少一种可聚合化合物。
20.权利要求19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除所述发光化合物之外的至 少一种可聚合化合物是可聚合的电子迁移化合物。
21.权利要求19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除所述发光化合物之外的至 少一种可聚合化合物是具有两或多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可交联聚合的化合 物。
22.权利要求1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发光 部分是具有金属原子的金属络合物结构或具有金属原子的有机金属结构。
23.权利要求22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是过渡金属原 子。
24.权利要求22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是稀土金属原 子。
25.权利要求22至24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 分包含在络合物结构组成部分中或在有机金属结构组成部分中的氮原子。
26.权利要求2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具有在络合物 结构组成部分中或在有机金属结构组成部分中的吡啶骨架、嘧啶骨架和/ 或喹啉骨架。
27.权利要求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 式(C-1)所示的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AC、BC和CC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的 AC、BC和CC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基、磺酸基、磺酸酯 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 R21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 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28.权利要求1 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 式(D-1)所示的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1D、Y1D和Z1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D、Y1D和Z1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 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 子的有机基团。
29.权利要求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 式(E-1)所示的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E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E、R2E和R3E独立地代 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4至R19独立地 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 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30.权利要求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 式(F-1)所示的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1F、Y1F和Z1F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F、Y1F和Z1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 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 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 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31.权利要求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 式(G-1)所示的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L代表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XG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 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 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32.一种发光组合物,包含权利要求1至31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 料和载流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
33.权利要求32的发光组合物,其中所述载流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是 空穴迁移高分子化合物。
34.权利要求32的发光组合物,其中所述载流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是 电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
35.一种发光组合物,包含权利要求1至31之任一项的发光材料和载 流子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
36.权利要求35的发光组合物,其中所述载流子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 是空穴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
37.权利要求35的发光组合物,其中所述载流子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 是电子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
38.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发光材料是权利要 求1中所述聚合物发光材料。
39.权利要求38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通过将权 利要求1中所述聚合物发光材料制成薄膜获得。
40.权利要求39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所述 聚合物发光材料没有交联结构。
41.权利要求38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所述 聚合物发光材料是通过将含有至少一种发光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制成薄 膜、然后使之聚合获得的。
42.权利要求41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所述 聚合物发光材料没有交联结构。
43.权利要求41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所述 聚合物发光材料具有交联结构。
44.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含权利要求1至31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 材料。
45.权利要求44的有机发光装置,包括两侧或一侧有涂布型电子迁移 层和/或涂布型空穴迁移层的包含权利要求1至31之任一项中所述聚合物 发光材料的发光层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装置(OLED),尤其用于平面显示器或其中所 用的背光,本发明还涉及用于OLED的发光材料。

背景技术

自1987年Kodak的C.W.Tang等证明有机发光装置的高强度光发射 以来(Appl.Phys.Lett.,Vol.,51,p913,1987),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材料的 开发和装置结构的改进很快。近年来,有机发光装置首先在车用音频装置 和便携式电话等中投入使用。目前,为使这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EL)的使 用范围更广,用于改善发光效率和耐用性的材料的开发或使之用于全色显 示器的开发很活跃。特别是考虑到使应用扩展至中-或大-尺寸平面或照明, 必须通过改善发光效率更大地增强高亮度
作为此类发光材料,通常使用金属络合物如-喹啉鎓络合物(Alq3), 它具有良好的发光效率,从而发光强度较高。采用真空沉积等技术将此低 分子量材料制成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层。这一直被认为是有机发光装置生 产过程中的缺点。Nature,Vol.397,p121(1999)公开π-电子共轭聚合物如聚 (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PV)及其衍生物(MEH-PPV)可用作发光材料。这些 聚合物已开始部分地用作时钟等的背光。这些聚合物材料不仅因为可通过 流延法制成薄膜而在生产方法方面有优点,而且有耐用性比低分子量发光 材料提高的优点。但其缺点在于发光效率比低分子量发光材料低。
上述发光材料中,利用来自激发单重态的光发射,即荧光。根据 Monthly Display,1998年10月,Separate Volume“Organic EL Display”第 58页的描述,由于电激励产生的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之比为1∶3,认 为有机EL中光发射的内量子效率的上限为25%。
相反,M.A.Baldo等指出利用来自激发三重态的磷光发射的铱络合物 可获得7.5%的外量子效率(这相当于37.5%的内量子效率,假设光的脱偶 合效率为20%),这比传统上认为是最高值的5%的外量子效率高(Appl. Phys.Lett.,Vol.75,p4(1999),WO00/70655)。但能在室温下稳定地发射磷 光的材料(如所引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铱络合物)是极稀少的,以致选择材 料的自由度很窄,而且实际使用时必须掺杂至规定的主体化合物中。因而, 这些传统材料的缺点是极难选择满足显示器技术要求的材料。
另一方面,M.A.Baldo等还指出通过用铱络合物作敏化剂、使能量从 所述络合物的激发三重态转移至荧光染料的激发单重态、最后由荧光染料 的激发单重态发射荧光可获得较好的发光效率(Nature,Vol.403, p750(2000))。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从许多荧光染料中选择和使用适用的染 料。但该方法有光发射的量子效率低的缺点,原则上是因为涉及使能量从 敏化剂的激发三重态转移至荧光染料的激发单重态的禁止自旋过程。
关于屏面的大规模生产方法,传统上一直采用真空沉积法。但真空沉 积法总是不能适用于大面积屏面的大规模生产,因为其问题在于需要真空 设备而且当膜的面积较大时更难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有机薄膜。
为改善此缺点,已开发了使用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生产方法即喷墨法和 印刷法作为利于生产大面积产品的方法。特别地,印刷法可连续地形成长 膜,因而在大面积产品的生产和生产能方面很好。
如上所述,为获得具有高发光效率和大面积的有机发光装置,需要磷 光聚合物材料。作为此磷光聚合物材料,在聚合物的主链或侧链中并入钌 络合物的聚合物是已知的(Ng,P.K.等,Polymer Preprints,Vol.40(2), p1212(1999))。这些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给其施加电压时因电极上的化 还原反应导致电化学发光。这些电化学发光显示出分钟数量级的慢响应, 因而不适用于普通显示屏面。
此外,还有混合或分散有低分子量磷光化合物-铱络合物的聚(N-乙烯 基咔唑),尽管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聚合物材料(P.J.Djurovich等, Polymer Preprints,Vol.41(1),p770(2000))。但该材料的热稳定性可能比均 质聚合物材料差而且可能倾向于发生相分离或离析
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JP-A-2001-181616、JP-A-2001-181617和 JP-A-2001-247859公开了有机发光材料,分别由磷光原金属化钯络合物、 原金属化铂络合物和原金属化铱络合物组成,还涉及具有这些络合物结构 作为重复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但这些文献未公开所述结构的具体实例和 通过结合这些络合物结构作为文献中所公开的重复单元形成聚合物所需聚 合物制备方法,也未公开实际可用的磷光高分子化合物。
发明概述
如上所述,还没有外量子效率超过5%(传统上认为是荧光的外量子效 率的极限值)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材料。此外,从改善装置的耐用性 出发,需要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材料,因为它们的能量损失小从而可防止装 置产生热量。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具有 高亮度和高耐用性的有机发光装置及用于其中的发光材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广泛研究发现使发光物质与聚合物结 合可产生来自激发三重态的高效发光,从而实现本发明。
本文所用措辞“与聚合物结合”意指通过所述聚合物的某些作用使发 光物质固定。固定方法无特殊限制,包括通过化学键或物理键如共价键、 配位键、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离子键、范德华力和主-宾键例如插层进行 固定。
本发明中,发光物质的一部分结构可构成与之键合的聚合物的一部分, 或者作为发光物质的络合物的一部分配体可并入聚合物中。
本发明人还发现通过将含有至少一种发光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制成 薄膜然后使之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良好的加工 性,用聚合物固定发光物质(发光部分)可产生来自激发三重态的高效发光 或通过激发三重态的高效发光,从而实现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发光材料和发光装置。
[1]一种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材料具有基于从电子能级的激发 三重态跃迁至基态或通过激发三重态跃迁至基态的发光机理,所述材料包 含构成所述聚合物的一部分或与所述聚合物结合的非离子发光部分。
[2]根据[1]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是通过金属原子与 所述聚合物的至少一个部位结合形成的。
[3]根据[2]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通过一或多个共价 键和/或一或多个配位键结合。
[4]根据[1]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是具有金属原子金 属络合物的结构或具有金属原子的有机金属结构。
[5]根据[2]或[4]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是过渡金属原 子。
[6]根据[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原子是属于周期表 第六周期的过渡金属原子。
[7]根据[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原子是铱。
[8]根据[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原子是铂。
[9]根据[2]或[4]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是稀土金属原 子。
[10]根据[1]至[9]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是通 过包含由金属原子与所述聚合物的氮原子形成的配位键的结合形成的。
[11]根据[10]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的氮原子是聚合物 一侧上吡啶骨架和/或嘧啶骨架和/或喹啉骨架的氮原子。
[12]根据[10]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的氮原子是聚合物 一侧上苯基吡啶骨架的氮原子。
[13]根据[10]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的氮原子是聚合物 一侧上苯并噻吩基-吡啶骨架的氮原子。
[14]根据[1]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包括含有磷光部分和荧光部分的发光 部分,通过所述磷光部分的激发三重态和所述荧光部分的激发三重态从所 述荧光部分发出荧光,其中所述磷光部分和所述荧光部分至少之一构成所 述聚合物的一部分或与所述聚合物结合。
[15]根据[1]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材料是通过包含至少一种发 光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聚合得到的。
[16]根据[1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化合物是可聚合的发 光化合物。
[17]根据[1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通过所述组合物聚合得到的聚 合物没有交联结构。
[18]根据[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可聚合发光化合 物是具有两或多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可交联聚合的发光化合物,聚合后所述 聚合物是交联聚合物。
[19]根据[15]至[18]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组合 物还含有除所述发光化合物之外的至少一种可聚合化合物。
[20]根据[19]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除所述发光化合物之外的至少 一种可聚合化合物是可聚合的电子迁移化合物。
[21]根据[19]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除所述发光化合物之外的至少 一种可聚合化合物是具有两或多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可交联聚合的化合物。
[22]根据[1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发光部 分是具有金属原子的金属络合物结构或具有金属原子的有机金属结构。
[23]根据[22]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是过渡金属原子。
[24]根据[22]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原子是稀土金属原子。
[25]根据[22]至[24]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包 含在络合物结构组成部分中或在有机金属结构组成部分中的氮原子。
[26]根据[25]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发光部分具有在络合物结 构组成部分中或在有机金属结构组成部分中的吡啶骨架、嘧啶骨架和/或喹 啉骨架。
[27]根据[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的发光化合物是下 式(C-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AC、BC和CC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的 AC、BC、和CC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基、磺酸基、磺酸 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原子的有机基团;R1 至R21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 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28]根据[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式 (D-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1D、Y1D和Z1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D、Y1D和Z1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 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 子的有机基团。
[29]根据[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式 (E-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E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E、R2E、和R3E独立地代 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4至R19独立地 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 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30]根据[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式 (F-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1F、Y1F和Z1F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F、Y1F和Z1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 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 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 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31]根据[16]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其中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是下式 (G-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L代表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XG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 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 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32]一种发光组合物,包含[1]至[31]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和载 流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
[33]根据[32]的发光组合物,其中所述载流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是空 穴迁移高分子化合物。
[34]根据[32]的发光组合物,其中所述载流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是电 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
[35]一种发光组合物,包含[1]至[31]之任一项的发光材料和载流子迁 移低分子量化合物。
[36]根据[35]的发光组合物,其中所述载流子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是 空穴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
[37]根据[35]的发光组合物,其中所述载流子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是 电子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
[38]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发光材料是[1]中所 述聚合物发光材料。
[39]根据[38]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通过将[1]中 所述聚合物发光材料制成薄膜获得。
[40]根据[39]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所述聚 合物发光材料没有交联结构。
[41]根据[38]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所述聚 合物发光材料是通过将含有至少一种发光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制成薄 膜、然后使之聚合获得的。
[42]根据[41]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所述聚 合物发光材料没有交联结构。
[43]根据[41]的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含有发光材料的层,其中所述聚 合物发光材料具有交联结构。
[44]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含[1]至[31]之任一项的聚合物发光材料。
[45]根据[44]的有机发光装置,包括两侧或一侧有涂布型电子迁移层 和/或涂布型空穴迁移层的包含[1]至[31]之任一项中所述聚合物发光材料 的发光层。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以下[A1]至[A3]、[B1]至[B2]、[C1]至[C60]、[D1] 至[D38]、[E1]至[E34]、[F1]至[F38]、和[G1]至[G26]所示新型可聚合化合 物、其生产方法及通过所述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A1]一种可聚合化合物,它是具有一或多个配体的金属络合物,其中 至少一个配体是具有吡啶环的二齿配体,所述吡啶环可具有一或多个取代 基,包括上述二齿配体的至少一个配体具有可聚合官能团。
[A2]根据[A1]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金属络合物的金属是铱。
[A3]根据[A1]或[A2]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具有吡啶环的二齿配体是 苯基吡啶或苯并噻吩基吡啶。
[B1]式(B-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Q代表具有一或多个可聚合官能团的二齿配体,R1至R16独立地 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 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B2]式(B-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Q代表具有一或多个可聚合官能团的二齿配体,R1至R16独立地 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 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1]式(C-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AC、BC和CC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的 AC、BC和CC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 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 R21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 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2]根据以上[C1]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1)中AC、BC和CC至 少之一是具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取代基。
[C3]根据以上[C2]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1)中AC、BC和CC之 一是具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取代基。
[C4]式(C-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5]根据以上[C4]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2)中R1和R2均为氢原子。
[C6]式(C-3)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7]根据以上[C6]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3)中R1和R2均为氢原子。
[C8]根据以上[C2]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1)中AC、BC和CC之 二是具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取代基。
[C9]式(C-4)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1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 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10]根据以上[C9]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4)中R1为氢原子。
[C11]式(C-5)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1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 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12]根据以上[C11]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5)中R1为氢原子。
[C13]根据以上[C2]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1)中AC、BC、和CC 都是具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取代基。
[C14]式(C-6)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C15]式(C-7)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C16]通过式(C-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其中AC、BC和CC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的 AC、BC和CC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 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 R21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 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17]根据以上[C16]的聚合物,其中式(C-1)中AC、BC和CC至少之 一是具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取代基。
[C18]根据以上[C17]的聚合物,其中式(C-1)中AC、BC和CC之一是 具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取代基。
[C19]通过式(C-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20]根据以上[C19]的聚合物,其中式(C-2)中R1和R2均为氢原子。
[C21]通过式(C-3)所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22]根据以上[C21]的聚合物,其中式(C-3)中R1和R2均为氢原子。
[C23]根据以上[C17]的聚合物,其中式(C-1)中AC、BC和CC之二是 具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取代基。
[C24]通过式(C-4)所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其中R1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 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25]根据以上[C24]的聚合物,其中式(C-4)中R1为氢原子。
[C26]通过式(C-5)所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其中R1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 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27]根据以上[C26]的聚合物,其中式(C-5)中R1为氢原子。
[C28]根据以上[C17]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C-1)中AC、BC和CC 都是具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取代基。
[C29]通过式(C-6)所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C30]通过式(C-7)所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C31]包含至少一种由式(C-1)至(C-7)之任一项所示可聚合化合物衍 生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
[C32]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使式 (C-8)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C-9)所示苯基吡啶衍生物反应,然后使所述反 应产物的活性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XC和YC独立地代表活性取代基、或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 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 的有机基团,R1至R28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 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ZC代表活性取代基、或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 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 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条件是式 (C-8)中的XC和YC及式(C-9)中的ZC至少之一是活性取代基。
[C33]根据以上[C32]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8)中的XC和YC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 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 机基团,式(C-9)中的ZC代表活性取代基。
[C34]根据以上[C33]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9)中的ZC代表羟基。
[C35]根据以上[C34]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酰基卤。
[C36]根据以上[C34]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异氰酸酯化合物。
[C37]根据以上[C32]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8)中的XC和YC独立地代表活性取代基,式(C-9)中的ZC代 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 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38]根据以上[C37]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9)中的ZC代表羟基。
[C39]根据以上[C38]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酰基卤。
[C40]根据以上[C37]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异氰酸酯化合物。
[C41]一种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使式 (C-10)所示铱络合物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以预定摩尔比反应,可 选地使所得产物的未反应的活性取代基(如果有的话)与不可聚合的化合物 反应;

其中XC代表活性取代基,R1至R21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 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 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42]根据以上[C41]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10)所示铱络合物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之摩尔比为 1∶(0.5至1.5)。
[C43]根据以上[C42]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10)中的活性取代基是羟基。
[C44]根据以上[C43]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酰基卤。
[C45]根据以上[C43]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异氰酸酯化合物。
[C46]根据以上[C41]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10)所示铱络合物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之摩尔比为 1∶(1.5至2.5)。
[C47]根据以上[C46]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10)中的活性取代基是羟基。
[C48]根据以上[C47]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酰基卤。
[C49]根据以上[C47]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异氰酸酯化合物。
[C50]根据以上[C41]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10)所示铱络合物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之摩尔比为 1∶(2.5或更大)。
[C51]根据以上[C50]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式(C-10)中的活性取代基是羟基。
[C52]根据以上[C51]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酰基卤。
[C53]根据以上[C51]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其中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异氰酸酯化合物。
[C54]式(C-11)所示化合物:

其中XC、YC和ZC至少之一代表羟基,其余的XC、YC和ZC独立地 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 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21独立地代表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C55]根据以上[C54]的化合物,其中式(C-11)中XC、YC和ZC之一是 羟基。
[C56]式(C-12)所示化合物:

[C57]根据以上[C54]的化合物,其中式(C-11)中XC、YC和ZC之二是 羟基。
[C58]式(C-13)所示化合物:

[C59]根据以上[C54]的化合物,其中式(C-11)中XC、YC和ZC都是羟 基。
[C60]式(C-14)所示化合物:

[D1]式(D-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1D、Y1D和Z1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D、Y1D和Z1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 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 子的有机基团。
[D2]根据以上[D1]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D-1)中X1D或Z1D之一是 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D3]式(D-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1D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Q1D和Q2D独立地代表氢 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D4]根据以上[D1]至[D3]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 官能团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基团。
[D5]式(D-3)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D6]根据以上[D1]至[D3]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 官能团是苯乙烯基。
[D7]式(D-4)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D8]根据以上[D1]至[D3]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 官能团是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
[D9]式(D-5)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10]式(D-6)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11]式(D-7)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12]式(D-8)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13]式(D-9)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14]式(D-10)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15]式(D-1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16]式(D-1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17]式(D-13)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D18]根据以上[D1]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D-1)中Y1D是具有可聚 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D19]式(D-14)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Y1D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Q2D和Q3D独立地代表氢 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D20]根据以上[D18]或[D19]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官能 团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基团。
[D21]根据以上[D18]或[D19]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官能 团是苯乙烯基。
[D22]根据以上[D18]或[D19]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官能 团是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
[D23]式(D-15)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24]式(D-16)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D25]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使式(D-17)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D-18)所示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 反应:

其中R1至R3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1D、Y1D和Z1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D、Y1D和Z1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D26]根据以上[D25]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D-18)中X1D或Z1D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D27]根据以上[D25]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D-18)中Y1D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D28]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使式(D-17)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D-19)所示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 反应,然后使所得单核铱络合物的活性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 物反应:

其中R1至R3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2D、Y2D和Z2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2D、Y2D和Z2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D29]根据以上[D28]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D-19)中X2D或Z2D是具有羟基的取代基。
[D30]根据以上[D28]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D-19)中Y2D是具有羟基的取代基。
[D31]式(D-20)所示化合物:

其中X2D、Y2D和Z2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羟基的取代基,其余的X2D、Y2D 和Z2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 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 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D32]根据以上[D31]的化合物,其中式(D-20)中X2D或Z2D是具有羟 基的取代基。
[D33]式(D-21)所示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Q1D和Q2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 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D34]式(D-22)所示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Q1D和Q2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 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D35]根据以上[D31]的化合物,其中式(D-20)中Y2D是具有羟基的取 代基。
[D36]式(D-23)所示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Q2D和Q3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 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D37]根据以上[D1]至[D24]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物。
[D38]通过包含至少一种以上[D1]至[D24]之任一项可聚合化合物的 组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E1]式(E-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E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E、R2E和R3E独立地代 表氢原子、卤原子、或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4至R19独立地代 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 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E2]根据以上[E1]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E-1)中XE的可聚合官能 团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基团。
[E3]式(E-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E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E4]根据以上[E1]或[E3]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官能团是 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
[E5]根据以上[E1]或[E3]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E-1)或(E-2)中XE 的可聚合官能团是甲基丙烯酰氧基。
[E6]式(E-3)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E7]根据以上[E1]或[E3]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E-1)或(E-2)中XE 的可聚合官能团是甲基丙烯酰氧甲基。
[E8]式(E-4)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E9]根据以上[E1]或[E3]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E-1)或(E-2)中XE 的可聚合官能团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甲基。
[E10]式(E-5)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E11]根据以上[E1]或[E3]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E-1)或(E-2)中XE 的可聚合官能团是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羰基。
[E12]式(E-6)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E13]根据以上[E1]或[E3]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官能团是 苯乙烯基。
[E14]根据以上[E1]或[E3]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E-1)或(E-2)中XE 的可聚合官能团是乙烯基苄氧基。
[E15]式(E-7)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E16]式(E-8)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E17]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使式(E-9)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E-10)所示吡啶甲酸衍生物反应,然后使 所得反应产物与既具有可聚合官能团又具有能与来自式(E-10)所示化合物 的活性取代基YE反应并结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R4至R19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YE代表活性取代基;R1E、R2E和R3E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 子、或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E18]根据以上[E17]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E-10)中YE是含有活性氢的基团。
[E19]根据以上[E17]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E-10)中YE是羟基或羟甲基。
[E20]根据以上[E19]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既具有可聚合官能团又具有能与活性取代基YE反应并结合的 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酰基氯化合物。
[E21]根据以上[E19]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既具有可聚合官能团又具有能与活性取代基YE反应并结合的 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烷基卤化合物。
[E22]根据以上[E18]或[E19]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 物的生产方法,其中既具有可聚合官能团又具有能与活性取代基YE反应并 结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E23]根据以上[E17]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E-10)中YE是羧基。
[E24]根据以上[E23]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既具有可聚合官能团又具有能与活性取代基YE反应并结合的 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具有羟基和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
[E25]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使式(E-9)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E-11)所示吡啶甲酸衍生物反应:

其中R4至R19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E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E、R2E和R3E独立地代表氢原 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E26]根据以上[E25]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E-11)中XE选自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甲基、甲 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甲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羰基、和乙烯基苄 氧基之任一种。
[E27]式(E-12)所示化合物:

其中YE代表活性取代基;R1E、R2E和R3E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 子、或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4至R19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 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 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E28]根据以上[E27]的化合物,其中式(E-12)中YE是羟基。
[E29]式(E-13)所示化合物:

[E30]式(E-14)所示化合物:

[E31]式(E-15)所示化合物:

[E32]包含以上[E1]至[E16]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
[E33]根据以上[E1]至[E16]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物。
[E34]通过以上[E32]的可聚合组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F1]式(F-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1F、Y1F和Z1F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F、Y1F和Z1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 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 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 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2]根据以上[F1]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X1F和Z1F之任一是具有可 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F3]式(F-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X1F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Q1F和Q2F独立地代表氢原 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4]根据以上[F1]至[F3]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 官能团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基团。
[F5]式(F-3)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
[F6]根据以上[F1]至[F3]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 官能团是苯乙烯基。
[F7]式(F-4)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
[F8]式(F-5)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F9]根据以上[F1]至[F3]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 官能团是链烯酰氧基。
[F10]式(F-6)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A代表具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 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11]式(F-7)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F12]式(F-8)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F13]式(F-9)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A代表具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 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14]式(F-10)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F15]式(F-1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F16]根据以上[F1]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F-1)中Y1F是具有可聚合 官能团的取代基。
[F17]式(F-1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Y1F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Q2F和Q3F独立地代表氢原 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18]根据以上[F16]或[F17]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官能团 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基团。
[F19]根据以上[F16]或[F17]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官能团 是苯乙烯基。
[F20]根据以上[F16]或[F17]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官能团 是链烯酰氧基。
[F21]式(F-13)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F22]式(F-14)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F23]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使式(F-15)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F-16)所示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 反应:

其中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1F、Y1F和Z1F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F、Y1F和Z1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 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24]根据以上[F23]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其中式(F-16)中X1F或Z1F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F25]根据以上[F23]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其中式(F-16)中Y1F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F26]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使式(F-15)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F-17)所示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化合物反 应,然后使所得单核铱络合物的活性取代基与既具有可聚合官能团又具有 能与来自式(F-17)所示化合物的活性官能取代基(X2F、Y2F和Z2F至少之一) 反应并结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2F、Y2F和Z2F至少之一代表活性取代基,其余的X2F、Y2F和 Z2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 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27]根据以上[F26]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其中式(F-17)中X2F、Y2F或Z2F是含有活性氢的取代基。
[F28]根据以上[F26]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其中式(F-17)中X2F或Z2F是具有羟基的取代基。
[F29]根据以上[F26]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其中式(F-17)中Y2F是具有羟基的取代基。
[F30]式(F-18)所示化合物:

其中X2F、Y2F和Z2F至少之一代表具有羟基的取代基,其余的X2F、 Y2F和Z2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 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 子的有机基团。
[F31]根据以上[F30]的化合物,其中式(F-18)中X2F或Z2F是具有羟基 的取代基。
[F32]式(F-19)所示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Q1F和Q2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 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33]式(F-20)所示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Q1F和Q2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 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34]根据以上[F30]的化合物,其中式(F-18)中Y2F是具有羟基的取代 基。
[F35]式(F-21)所示化合物:

其中n为0或1至20的整数,Q2F和Q3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 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F36]根据以上[F1]至[F22]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物。
[F37]通过包含至少一种以上[F1]至[F22]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的 可聚合组合物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F38]包含至少一种以上[F1]至[F22]的可聚合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
[G1]式(G-1)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L代表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XG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 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 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G2]式(G-2)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A1G、A2G和A3G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 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XG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 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 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G3]根据以上[G1]或[G2]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G-1)或(G-2)中XG 的可聚合官能团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基团。
[G4]根据以上[G1]或[G2]的可聚合化合物,其中式(G-1)或(G-2)中XG 的可聚合官能团是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基、和 乙烯基苄氧基之任一种。
[G5]式(G-3)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G6]式(G-4)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G7]式(G-5)所示可聚合化合物:

[G8]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使 式(G-6)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L反应,然后使所得反应 产物与既具有可聚合官能团又具有能与式(G-6)所示化合物中有反应性官 能团的取代基YG反应并结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YG是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G9]根据以上[G8]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其中式(G-6)中YG是具有活性氢的基团。
[G10]根据以上[G8]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其中式(G-6)中YG是具有羟基的取代基。
[G11]根据以上[G10]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既有可聚合官能团又有能与来自式(G-6)所示化合物的有反应 基的取代基YG反应并结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酰基 卤化合物或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烷基卤化合物。
[G12]根据以上[G9]或[G10]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 物的生产方法,其中既具有可聚合官能团又具有能与来自式(G-6)所示化合 物的有反应基的取代基YG反应并结合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是具有可聚合官 能团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G13]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使式(G-7)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L反应:

其中XG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G14]根据以上[G13]的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 产方法,其中式(G-7)中XG是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 酰氧基、和乙烯基苄氧基之任一种。
[G15]式(G-6)所示双核铱络合物:

其中YG是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G16]根据以上[G15]的双核铱络合物,其中式(G-6)中YG是羟基。
[G17]式(G-8)所示双核铱络合物:

[G18]式(G-9)所示化合物:

其中L代表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YG代表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 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 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G19]式(G-10)所示化合物:

其中A1G、A2G和A3G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 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YG代表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取 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 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G20]根据以上[G18]或[G19]的化合物,其中式(G-9)或(G-10)中YG 是羟基。
[G21]式(G-11)所示化合物:

[G22]式(G-7)所示双核铱络合物:

其中XG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G23]根据以上[G22]的双核铱络合物,其中式(G-7)中XG是甲基丙烯 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基、和乙烯基苄氧基之任一种。
[G24]包含根据以上[G1]至[G7]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组合物。
[G25]根据以上[G1]至[G7]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物。
[G26]通过包含以上[G1]至[G7]之任一项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组合物聚 合得到的聚合物。
附图简述
图1是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之一例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结构之一例的剖视图,包括以所述次 序设置在置于透明基质1之上的阳极2和阴极6之间的空穴迁移层3、发 光层4和电子迁移层5。有机发光装置的结构不限于图1中所示实例,可 有以所述次序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1)空穴迁移层/发光层或(2)发光层/ 电子迁移层。或者,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的结构可以仅具有选自下列层中 的一层:(3)包含空穴迁移材料、发光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的层、(4)包含空 穴迁移材料和发光材料的层、(5)包含发光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的层、和(6) 仅含发光材料的层。此外,尽管图1中所示发光层由一层构成,但它可由 两或多个层叠层构成。
本发明中,发光部分意指具有能从激发三重态发光的分子结构的部分, 即发射磷光的部分;或具有通过激发三重态发光的分子结构的部分(以下 称为“通过激发三重态发光的部分”)。所述发光部分的特征在于构成聚合 物的一部分或与聚合物结合。通过激发三重态发光的部分意指由两个组成 部分构成的体系,其中发生从与发射磷光的第一有机化合物对应的组成部 分的激发三重态至发射荧光的第二有机化合物的激发三重态的能量转移, 然后通过与第二有机化合物对应的组成部分发射荧光,如 JP-A-2002-050483中所公开。
在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包含如上所述通过激发三重态发光的部分的情 况下,优选所述发射磷光的部分和所述发射荧光的部分至少之一构成聚合 物的一部分或与聚合物结合。在此情况下,构成聚合物的一部分或与聚合 物结合的发射磷光的部分和/或发射荧光的部分可构成所述聚合物的主链 或所述聚合物的侧链(意指通过主链上悬挂的官能团等形成侧基,但也可以 是长支链)。
所述发射磷光的部分在激发三重态的量子效率优选为0.1或更高、更 优选0.3或更高、特别优选0.5或更高。可用于所述发射磷光部分的在激发 三重态具有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包括例如金属络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金属络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过渡金属络合物如铱络合物 和铂络合物、含有过渡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金属铱化合物和有机 金属铂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这些络合物是优选的,原因在于甚至在室温下 它们也具有相对稳定的激发三重态。此外,还因为它们可通过具有能与过 渡金属配位的官能团的聚合物的配位作用很容易地获得,如后面所述。可 用于所述发射磷光部分的在激发三重态具有高量子效率的其它化合物可选 自例如“Handbook of Photochemistry,第2版(Steven L.Murov,等, Marcel Dekker Inc.,1993)中所述化合物。
上述过渡金属络合物和含过渡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所用的过渡金属 包括选自周期表第一过渡元素系列中原子序数21(Sc)至原子序数30(Zn)、 第二过渡元素系列中原子序数39(Y)至原子序数48(Cd)、和第三过渡元素 系列中原子序数72(Hf)至原子序数80(Hg)的元素。
通过激发三重态发光的金属络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其它具体实例 包括稀土金属络合物和含稀土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所述稀土金属络合 物和含稀土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所用的稀土金属包括选自周期表中原子 序数57(La)至原子序数71(Lu)的元素。
本发明中,发光材料意指发光物质本身。本发明中,发光部分是与聚 合物结合的金属络合物等。即发光物质本身是聚合物,它也是发光材料。 但为便于解释,某些情况下将与聚合物结合的发光部分称为发光物质。广 义上,术语发光材料包括组成包含发光物质、粘合剂、空穴迁移材料和电 子迁移材料的发光层的那些物质。
本发明中,发光部分是非离子的。这是因为如果发光部分是离子性的, 给包含所述发光部分的发光层施加电压将导致发生电化学发光,它具有分 钟量级的慢响应速度,因而不适用于显示器。
本发明中,措辞“发光部分构成聚合物的一部分”意指发光部分的结 构构成聚合物的至少一个重复单元。在所述聚合物是共聚物的情况下,该 措辞意指至少一种组成单体具有发光部分的结构。所述发光部分可构成聚 合物的主链或侧链(侧基等)。
措辞“发光部分与聚合物结合”意指不管结合程度和形式如何,只要 求所述发光部分与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结合。此结合的具体方法可包括作为 聚合物的主链掺入发光部分的方法、使发光部分作为侧链与聚合物结合的 方法等。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过渡金属络合物和稀土金属络合物的情况 下,可提及将构成络合物的至少一个配体掺入聚合物主链的方法、使构成 络合物的至少一个配体与聚合物的侧链结合的方法等。
上述过渡金属络合物和稀土金属络合物所用配体的例子包括乙酰丙 、2,2’-联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1,10-菲咯啉、2-苯基吡啶、卟 啉、酞菁、嘧啶、喹啉、2-苯并噻吩基吡啶和/或其衍生物。但本发明决不 限于此。单一络合物可配位一或多种配体。可使用的上述配位化合物包括 双核络合物或多核络合物或由两或多种络合物组成的双重络合物形式。
本发明中,作为发光部分中所用金属络合物结构的中心金属的金属原 子与聚合物的至少一个部位结合。实现此结合的方法无特殊限制,包括通 过配位键形成络合物、通过电荷转移、共价键、离子键等形成络合物等多 种形式。在此情况下,使配体与聚合物结合形成发光物质络合物的方法是 优选的,因为它可在发光物质的电子状态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使配体固定于 聚合物之上。此时,使配体与聚合物结合形成络合物的方法是特别优选的, 因为易于设计和合成所述材料。在作为中心金属的金属原子是离子的情况 下,采用使发光部分变成中性的方法,原因如上所述。该方法包括例如形 成具有配位键以及足以中和所述金属离子的化合价的共价键的有机金属化 合物的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对本发明中固定金属原子的聚合物无特殊限制。例如,可使用具有与 其主链或侧链键合的有配位能力的杂环化合物如吡啶基、联吡啶基、嘧啶 基、喹啉基、苯基吡啶基或苯并噻吩基吡啶基的聚合物。此类聚合物的具 体实例包括在其主链中含有配体的聚合物和/或其衍生物,如聚(亚吡啶基)、 聚(亚联吡啶基)、聚(亚喹啉基)、聚(苯基亚吡啶基)和聚(苯并噻吩基亚吡啶 基),在其侧链中有配体的聚合物和/或其衍生物,如聚(乙烯基吡啶)、聚((甲 基)丙烯酰基吡啶)、聚(乙烯基喹啉)、聚(乙烯基苯基吡啶)和聚(乙烯基苯并 噻吩基吡啶),和/或兼有上述结构的聚合物等。
可用于本发明的聚合物可以是具有构成其一部分或与之结合的发光部 分的单体单元和没有发光部分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没有发光部分的单体 单元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苯 乙烯及其衍生物。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用上述包含没有发光部分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作为有机发光装置的发 光层使其加工性得到改善,使成膜后的薄膜具有柔韧性。这在用聚合物膜 基质制造软发光装置中很有利。
本发明所用聚合物的聚合度优选为5-10000、更优选10-5000。
由于聚合物的分子量取决于组成单体的分子量和聚合度,所以一般很难 确定本发明所用聚合物的分子量的适合范围。但通常,本发明所用聚合物的 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2000000、更优选5000-1000000,与上述聚合度无关。
这里,分子量的测量方法包括“Koubunshi-Kagaku no Kiso(高分子化 学基础)”(Tokyo Kagaku Dojin,1978)中所述方法,即GPC法(凝胶渗透色 谱法)、利用渗透压的方法、光散射法、和超速离心法等。
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中,通过以下机理发光。即,电激励产生25%的 最低激发单重态和75%的最低激发三重态。在用过渡金属络合物或稀土金 属络合物作为发光物质的情况下,因重原子作用趋于发生从最低激发单重 态至最低激发三重态的系统间过渡,从而使最低激发三重态的比例增至大 于75%。在由最低激发三重态发射磷光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的情况下,存在 非辐射跃迁以及发射磷光的辐射跃迁。另一方面,在稀土金属络合物的情 况下,配体的最低激发三重态的激发能转移给中心金属离子,并从中心金 属离子的激发能级发光。此时,也存在非辐射跃迁以及导致发光的辐射跃 迁。除非使用低至液氮温度的低温,否则不能防止这些非辐射跃迁。通常, 上述化合物在室温下的发光很弱。
但在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中,发光物质在分子平上固定于聚合物之 上,这抑制分子的振动,从而防止分子振动形式的激发能损失。一般地, 氧气使所述激发三重态钝化。但在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中,发光物质被限 制在聚合物内可防止氧气侵入。
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可通过使包含至少一种发光化合物的可聚合组 合物聚合制备。本文所用可聚合组合物意指包含具有至少一个可聚合官能 团如(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苯乙烯基、异氰酸酯基或硫氰酸酯基的可 聚合化合物的组合物。
所述可聚合化合物中可聚合官能团的数量为1时,聚合后的聚合物没 有交联结构。所述可聚合化合物中可聚合官能团的数量为2或更大时,聚 合后的聚合物具有交联结构。由于交联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极好,优选所用 可聚合化合物至少之一是具有两或多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可交联化合物。
本发明中,用于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可聚合组合物中的可聚合化合物可 以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发光化合物、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电子迁移化合 物、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空穴迁移化合物、或这些化合物与其它可聚合化 合物的混合物。优选本发明所用发光化合物是具有上述可聚合官能团的发 光化合物。在用于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可聚合组合物包含除具有可聚 合官能团的发光化合物之外的可聚合化合物的情况下,本发明聚合物发光 材料作为发光化合物和其它可聚合化合物的共聚物。
所述发光部分包括共轭结构如芪结构、和过渡金属络合物等。从稳定 性和设计自由度等出发,优选金属络合物结构。
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层,即包含与聚合物结合的发光物质作为 发光材料的层,可包含其它发光材料、空穴迁移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等。
具体地,为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发射磷光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载流子迁移 能力,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可用包含本发明高分子化合物和载流子迁移化 合物的组合物作为发光材料。
即,可使空穴迁移化合物和电子迁移化合物与本发明发射磷光的高分 子化合物混合。本发明发射磷化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空穴迁移化合物时,优 选使电子迁移化合物与之混合。相反,本发明发射磷光的高分子化合物是 电子迁移化合物时,优选使空穴迁移化合物与之混合。此时,所述空穴迁 移和电子迁移化合物都可以是低分子量化合物或聚合物。
作为掺混在本发明磷光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低分子量空穴迁移化合物, 可使用已知的空穴迁移材料,包括三苯胺衍生物如TPD(N,N’-二苯基 -N,N’-(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α-NPD(4,4’-双[N-(1-基)-N-苯 基氨基]联苯)、和m-MTDATA(4,4’,4”-三(3-甲基苯基苯氨基)三苯胺)和咔 唑衍生物如CBP(4,4’-N,N’-二咔唑-联苯)。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除聚(N-乙烯基咔唑)之外,掺混在本发明发射磷光的高分子化合物中 的高分子空穴迁移化合物还包括由其中已引入可聚合官能团如乙烯基、苯 乙烯基、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上述低分子量空穴迁移化合物如 TPD、α-NPD、m-MTDATA或CPD组成的单体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和JP-A-8-157575中公开的具有三苯胺骨架的高分子化合物等。但本发明 决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作为掺混在本发明磷光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低分子量电子迁 移化合物,可使用喹啉酚衍生物金属络合物如Alq3(三铝喹啉酚)、噁二唑 衍生物如PBD(2-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和OXD-7(1,3- 双[5-(对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三唑衍生物如TAZ(3-联苯-4- 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咪唑衍生物、和三嗪衍生物等。 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
除JP-A-10-1665中公开的聚PBD(由其中已引入乙烯基的上述PBD组 成的单体聚合得到的化合物)之外,掺混在本发明磷光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高 分子电子迁移化合物还包括由其中已引入可聚合官能团如乙烯基、苯乙烯 基、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上述低分子量电子迁移化合物如Alq3、 OXD-7或TAZ组成的单体聚合得到的化合物。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
与本发明发射磷光的高分子化合物共混的低分子量空穴迁移化合物和 /或电子迁移化合物的共混比基于本发明发射磷光的高分子化合物计优选 为0至100%(质量)、更优选10至70%(质量)、特别优选20至50%(质量)。 此外,与本发明发射磷光的化合物共混的高分子量空穴迁移化合物和/或电 子迁移化合物的共混比基于本发明发射磷光(荧光?)的化合物计优选为 0-200%(质量)、更优选20-150%(质量)、特别优选40-100%(质量)。
为改善成膜所得薄膜的物性等,还可用本发明发射磷光的高分子化合 物或组合物与未赋予发光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共混所得组合物作为发光材 料。例如,为使所得薄膜具有柔韧性,可掺混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等。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
与本发明发射磷光的高分子化合物共混的未赋予发光特性的高分子化 合物的共混比优选为0-40%(质量)、更优选0-20%(质量)、特别优选 0-10%(质量)。
用于本发明的可聚合发光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分别如下式(C-1)、 (D-1)、(E-1)、(F-1)和(G-1)所示其中已引入可聚合官能团的金属络合物。

式(C-1)中,AC、BC和CC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其余的AC、BC和CC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 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R1至R21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 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D-1)中,X1D、Y1D和Z1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其余的X1D、Y1D和Z1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 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 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E-1)中,XE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E、R2E、和R3E 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4至 R19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 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F-1)中,X1F、Y1F和Z1F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 其余的X1F、Y1F和Z1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 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 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 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G-1)中,L代表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XG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 的取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 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式(C-1)至(G-1)的可聚合化合物。
可聚合化合物(C-1)
式(C-1)中AC、BC和CC所代表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包括分 别具有乙烯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基如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基、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胺基及 其衍生物的取代基。从可聚合性出发,这些可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酸酯基、 甲基丙烯酸酯基和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基是优选的。这些取代基的键合位 置可以是苯基吡啶配体的苯基的2-、3-、4-和5-位之任一种。
式(C-1)至(C-5)和(C-8)至(C-11)中,措辞“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无特殊限制,只要对本发明的目的无害即 可。此类有机基团的优选例子包括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烷氧基、 烷氧基烷基、芳基、芳氧基、芳烷基或芳烷氧基及其卤代衍生物。
式(C-1)中AC、BC和CC、及R1至R21所代表的没有可聚合官能团的 取代基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 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 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 基如丙氧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 氨基。
下面给出式(C-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例子。但本发明决不限 于此。
第一种合成方法是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 法,包括使式(C-8)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C-9)所示苯基吡啶衍生物反应得 到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作为中间体,然后使所述中间体的活性 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XC和YC独立地代表活性取代基、或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 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 的有机基团,R1至R28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 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ZC代表活性取代基、或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 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 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条件是式 (C-8)中的XC和YC及式(C-9)中的ZC至少之一是活性取代基。
式(C-8)的双核铱络合物可通过已知方法(S.Lamansky等,Inorganic Chemistry,40,1704(2001))合成。式(C-8)中R1至R28的例子包括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 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 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等有 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氨基。
式(C-8)中的XC和YC及式(C-9)中的ZC至少之一是活性取代基例如羟 基。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此外,所述活性取代基可用保护基团保护。在 此情况下,用具有被保护的活性取代基的络合物或化合物原样进行反应得 到单核铱络合物,然后使之脱保护,得到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 作为中间体。再使所述中间体的活性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 反应得到含有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所述活性取代基的官能 团中不包括上述可聚合官能团。
式(C-9)的化合物中R1至R7的例子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 磺酸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 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 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 可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氨基。
与上述中间体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中的可聚合官能团包 括例如分别有乙烯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氨酯(甲基)丙烯酸 酯基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基、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 胺基及其衍生物的取代基。从可聚合性出发,这些可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酸 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和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基是优选的。
所述第一种合成方法中,式(C-8)的双核铱络合物中XC和YC是非活性 取代基而式(C-9)的苯基吡啶衍生物中ZC是活性取代基时,所述反应得到 具有单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作为中间体,所述中间体与具有可聚合 官能团的化合物进一步反应可产生含有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单官能可聚合 化合物。此外,式(C-8)的双核铱络合物中XC和YC是活性取代基而式(C-9) 的苯基吡啶衍生物中ZC是非活性取代基时,所述反应得到具有两个活性取 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作为中间体,所述中间体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 物进一步反应可产生含有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双官能可聚合化合物。
式(C-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是通过作为中间体的式 (C-10)的铱络合物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以预定摩尔比反应生产具 有预定数量的可聚合官能团的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XC代表活性取代基,R1至R21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 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 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C-10)的铱络合物中活性取代基XC包括例如羟基和氨基。但本发明 决不限于此。另一方面,与式(C-10)的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 的化合物包括例如可聚合的酰基卤和可聚合的异氰酸酯。但本发明决不限 于此。
下面详细描述第二种合成方法在生产可聚合的酰基卤和/或可聚合的 异氰酸酯中的应用。
在式(C-10)的铱络合物与可聚合的酰基卤和/或可聚合的异氰酸酯之摩 尔比接近1∶1例如1∶(0.5至1.5)的情况下,可获得主要由单官能可聚合 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使该产物纯化得到所述单官能可聚合化合物。另一 方面,在此摩尔比接近1∶2例如1∶(1.5至2.5)的情况下,可获得主要由 双官能可聚合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使该产物纯化得到所述双官能可聚合 化合物。此外,在此摩尔比接近1∶3例如1∶(2.5或更大)的情况下,可获 得主要由三官能可聚合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使该产物纯化得到所述三官 能可聚合化合物。但上述摩尔比为1∶(3或更大)时,未必需要提纯除去单 -和双-官能可聚合化合物。在合成单-和双-官能可聚合化合物的情况下,使 可聚合的酰基卤以预定摩尔比反应,然后进行反应使产物中残留的活性取 代基变成非活性。在所述活性取代基是羟基的情况下,用于此用途的不可 聚合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烷基卤、羧酸、羧酸酰卤、磺酸酰卤、氯甲酸酯 和异氰酸酯等。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
第二种合成方法中所用可聚合酰基卤的例子包括丙烯酰氯和甲基丙烯 酰氯等。不可聚合的酰基卤的例子包括丙酰氯和乙酰氯等。可聚合的异氰 酸酯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酰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等。 不可聚合的异氰酸酯包括例如异氰酸己酯和异氰酸苄酯等。
式(C-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另一种合成方法包括例如通过双(2-苯基吡 啶)·乙酰丙酮合铱(III)络合物与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式(C-9)的苯基吡啶衍生 物反应、然后在产物中引入可聚合取代基生产包含铱络合物部分的单官能 可聚合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聚合物和共聚物的聚合度优选为3至5000。
可聚合化合物(D-1)
式(D-1)中X1D、Y1D和Z1D所代表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中, 可聚合官能团可以是任何可自由基聚合的基团、可阳离子聚合的基团、可 阴离子聚合的基团、可加聚的基团、和可缩聚的基团。其中,可自由基聚 合的官能团是优选的。所述可聚合官能团的例子包括乙烯基、烯丙基、链 烯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基如甲基丙烯 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胺基及其衍生物。 从可聚合性出发,这些可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和氨 酯(甲基)丙烯酸酯基是优选的。
式(D-1)、(D-2)、(D-14)和(D-17)至(D-23)中,措辞“可含有一或多个杂 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无特殊限制,只要对本发明的目 的无害即可。此类有机基团的优选例子包括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芳氧基、芳烷基或芳烷氧基及其卤代衍生物。
式(D-1)、(D-2)、(D-14)和(D-18)至(D-23)中出自X1D、Y1D、和Z1D的 Q1D、Q2D和Q3D、及Q1D至Q3D所代表的没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的例 子包括氢原子,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 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 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和芳基等有机基团。
式(D-1)、(D-17)和(D-20)中,R1至R16和R17至R32的例子包括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 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 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和 芳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氨基。
下面给出式(D-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例子。但本发明决不限 于此。
第一种合成方法是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包括使式(D-17)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D-18)所示具有可聚合官能团 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R1至R3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1D、Y1D和Z1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D、Y1D和Z1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D-17)的双核铱络合物可通过已知方法(S.Lamansky等,Inorganic Chemistry,40,1704(2001))合成。式(D-17)中R1至R32的例子包括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 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 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等有 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氨基。
式(D-18)化合物的取代基X1D、Y1D、和Z1D至少之一是具有可聚合官 能团的取代基,意指与针对式(D-1)所解释的相同基团。式(D-18)化合物的 取代基X1D、Y1D和Z1D所代表的取代基中没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与式 (D-1)相同。
式(D-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是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 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使式(D-17)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 (D-19)所示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化合物反应得到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 合物作为中间体,然后使所得单核铱络合物的活性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 能团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R1至R3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2D、Y2D和Z2D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2D、Y2D和Z2D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D-19)化合物的取代基X2D、Y2D和Z2D至少之一是具有官能团例如 羟基的活性取代基。所述官能团的例子可包括羟基、氨基和羧基。但本发 明决不限于此。具有官能团的活性取代基包括羟基、羟烷基和羟苯基等。
此外,所述活性取代基可用保护基团保护。在此情况下,用具有被保 护的活性取代基的络合物或化合物原样进行反应得到单核铱络合物,然后 使之脱保护,得到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作为中间体。再使所述 中间体的活性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有单核铱 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所述活性取代基的官能团中不包括上述可聚 合官能团。
式(D-19)中X2D、Y2D和Z2D所代表的没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的例 子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 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 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和芳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 基团可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
要与所述双核铱络合物与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式(D-19)化合物之间反应 所得带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 除所述可聚合基团之外还必须具有能与式(D-19)中的活性取代基X2D、Y2D、 和Z2D反应的官能团。在本发明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的情况下, 式(D-17)中的R1至R32必须选择不会与要与上述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 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的基团。
与上述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可 聚合的酰基氯和可聚合的异氰酸酯。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可聚合官能团 可以是任何可自由基聚合的基团、可阳离子聚合的基团、可阴离子聚合的 基团、可加聚的基团、和可缩聚的基团。其中,可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是 优选的。所述可聚合官能团的例子包括乙烯基、烯丙基、链烯基、丙烯酸 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基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 甲酸酯、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胺基及其衍生物。从可聚合性出 发,这些可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和氨酯(甲基)丙烯 酸酯基是优选的。具体地,可聚合的酰基氯的例子包括丙烯酰氯、和甲基 丙烯酰氯等。可聚合的异氰酸酯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酰异氰酸酯和甲基丙 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等。
表示本发明化合物的化学式如式(D-1)表示金属络合物结构,其中 O-C-C-C-O表示共振结构。当然它们包括化学上可接受的结构。
可聚合化合物(E-1)
式(E-1)中XE所代表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优选是有碳-碳双键 作为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例子包括分别具有乙烯基、丙烯酰氧基、 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烯酰氧基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 基、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胺基及其衍生物的取代基。从可聚合 性出发,这些可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 丙烯酰氧基、和苯乙烯基是优选的。这些取代基的键合位置可以是吡啶甲 酸配体的3-、4-、5-和6-位之任一种。
式(E-1)、和(E-9)至(E-12)中,措辞“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 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无特殊限制,只要对本发明的目的无害即可。 此类有机基团的优选例子包括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烷氧基、烷氧 基烷基、芳基、芳氧基、芳烷基或芳烷氧基及其卤代衍生物。
式(E-1)中R1E、R2E、和R3E的例子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烷基如甲基、 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 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 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还有取代基如卤原子。
式(E-1)中,R4至R19的例子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 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 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 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 还具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氨基。其中卤原子和具有1至20个碳原子 的烷基是优选的。
下面给出式(E-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例子。但本发明决不限 于此。
式(E-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一种合成方法是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 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使式(E-9)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 (E-10)所示吡啶甲酸衍生物反应得到带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作为 中间体,然后使所述中间体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R4至R19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YE代表活性取代基;R1E、R2E和R3E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 子、或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E-9)的双核铱络合物可通过已知方法(S.Lamansky等,Inorganic Chemistry,40,1704(2001))合成。式(E-9)中R4至R19的例子包括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 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 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芳烷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 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氨基。其 中氢原子、卤原子和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是优选的。
式(E-10)中YE是活性取代基,其例子包括分别具有活性氢的基团如羟 甲基、羟基、巯基和氨基、和羧基。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此外,所述活 性取代基可用保护基团保护。在此情况下,原样、即在所述活性取代基被 保护基团保护的状态下进行反应得到单核铱络合物,然后使之脱保护,得 到带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作为中间体。再使所述中间体的活性 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有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 聚合化合物。所述活性取代基的官能团中不包括上述可聚合官能团。
式(E-10)中R1E、R2E、和R3E的例子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烷基如甲 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 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芳烷基,乙酰氧基, 酯基如丙氧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还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其 中,氢原子、卤原子和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是优选的。
要与式(E-9)的双核铱络合物和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式(E-10)化合物之间 反应所得带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中间体)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 能团的化合物除所述可聚合基团之外还必须具有能与式(E-10)中的活性取 代基YE反应的基团的官能团。所述活性取代基YE为羟甲基或羟基时,此 官能团的例子包括异氰酸基和羧基;所述活性取代基YE为巯基或氨基时, 此官能团的例子包括异氰酸基或酰基氯(R-COCl)基团。另一方面,式(E-9) 中的R4至R19必须选自不会与要与上述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 能团的化合物反应的基团。
要与上述中间体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中的可聚合官能团 优选是具有碳-碳双键作为可聚合官能团的基团,其例子包括乙烯基、丙烯 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烯酰氧基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 基甲酸酯基、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胺基及其衍生物。从可聚合 性出发,这些可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 丙烯酰氧基、和苯乙烯基是优选的。
式(E-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是通过式(E-9)的双核铱络 合物与式(E-11)吡啶甲酸衍生物反应直接生产含有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 聚合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XE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E、R2E和R3E独立地代 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 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E-11)中XE(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优选是含有碳-碳双键作为 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 氨基甲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甲基、乙烯基苄氧基、和甲 基丙烯酰氧乙氧羰基等。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
式(E-11)中R1E、R2E、和R3E的例子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烷基如甲 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 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芳烷基,乙酰氧基, 酯基如丙氧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还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
可聚合化合物(F-1)
式(F-1)中X1F、Y1F和Z1F所代表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中,可 聚合官能团可以是任何可自由基聚合的基团、可阳离子聚合的基团、可阴 离子聚合的基团、可加聚的基团、和可缩聚的基团。其中,可自由基聚合 的官能团是优选的。所述可聚合官能团的例子包括分别具有乙烯基、烯丙 基、链烯基、链烯酰氧基如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 烯酰氧基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 酰胺基及其衍生物的那些基团。从可聚合性出发,这些可聚合官能团中丙 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烯酰氧基和苯乙烯基是优选的。
式(F-1)、(F-2)、(F-12)、和(F-15)至(F-21)中,措辞“可含有一或多个 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无特殊限制,只要对本发明的 目的无害即可,可含有杂原子如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卤原子。此类 有机基团的优选例子包括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 基、芳基、芳氧基、芳烷基或芳烷氧基及其卤代衍生物。
式(F-1)、(F-2)、(F-12)和(F-15)至(F-21)中出自X1F、Y1F和Z1F的Q1F、 Q2F和Q3F所代表的没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的例子包括氢原子、卤原 子,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 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 基,酯基如丙氧羰基,和芳基等有机基团。其中,氢原子、卤原子和含有 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是优选的。
式(F-1)、(F-15)和(F-18)中R1至R16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 基、磺酸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芳烷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 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和芳基等有 机基团,条件是它们在前面所定义的范围内。这些有机基团可还具有取代 基如卤原子、硝基和氨基。其中,氢原子、卤原子、和含有1至20个碳原 子的烷基是优选的。
式(F-6)和(F-9)中“A”是包含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 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具有3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所述有机基团可含 有杂原子如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卤原子,只要对本发明的目的无害 即可。此类有机基团的优选实例包括烷基、芳基和芳烷基。此外,这些基 团可包含异氰酸酯键。
下面给出式(F-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例子。但本发明决不限 于此。
第一种合成方法是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 方法,包括使式(F-15)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F-16)所示具有可聚合官能团 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1F、Y1F和Z1F至少之一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余 的X1F、Y1F和Z1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 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F-15)的双核铱络合物可通过已知方法(S.Lamansky等,Inorganic Chemistry,40,1704(2001))合成。式(F-15)中R1至R16的例子包括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 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芳烷基如苄基、烷 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 如丙氧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还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 氨基。其中,氢原子、卤原子、和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是优选的。
式(F-16)化合物的取代基X1F、Y1F和Z1F至少之一是具有可聚合官能 团的取代基,具有与针对式(F-1)所解释的相同意义。式(F-16)化合物的取 代基X1F、Y1F和Z1F所代表的没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与式(F-1)的情况 相同。
式(F-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是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 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使式(F-15)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式 (F-17)所示带有活性取代基的化合物反应得到带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 合物作为中间体,然后使所述中间体的活性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 化合物反应:

其中R1至R16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 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其中X2F、Y2F和Z2F至少之一代表活性取代基,其余的X2F、Y2F和 Z2F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 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F-17)的取代基X2F、Y2F和Z2F至少之一是具有官能团例如羟基的 活性取代基。所述官能团的例子可包括活性氢如羟基、巯基、和氨基、和 羧基。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具有官能团的活性取代基的例子包括羟基、 羟烷基、羟苯基、巯基和氨基等。
此外,所述活性取代基可用保护基团保护。在此情况下,原样、即在 活性取代基被保护基团保护的状态下反应得到单核铱络合物,然后使之脱 保护得到带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作为中间体。再使所述中间体的 活性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有单核铱络合物部分 的可聚合化合物。所述活性取代基的官能团中不包括上述可聚合官能团。
除活性取代基之外出自式(F-19)化合物的取代基X2F、Y2F、和Z2F的 取代基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 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 氧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和芳基等有机基团。这些 有机基团可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
要与所述双核铱络合物和带有活性取代基的式(F-17)化合物之间反应 所得带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 除所述可聚合基团之外还必须具有能与式(F-17)中的活性取代基X2F、Y2F 和Z2F反应的基团的官能团。所述活性取代基X2F、Y2F或Z2F是含有羟基 的基团如羟甲基或羟基时,此官能团的例子包括异氰酸基和羧基;所述活 性取代基X2F、Y2F、或Z2F是含有巯基或氨基的基团时,此官能团的例子 包括异氰酸基或酰基氯(R-COCl)基团;或者所述活性取代基X2F、Y2F、或 Z2F是含有羧基的基团时,此官能团的例子包括羟基。
在式(F-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的情况下,式(F-15)中的 R1至R16必须选自不会与要与上述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 的化合物反应的基团。
要与上述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 可聚合的酰基氯和可聚合的异氰酸酯。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这些化合物 中,所述可聚合官能团可以是任何可自由基聚合的基团、可阳离子聚合的 基团、可阴离子聚合的基团、可加聚的基团、和可缩聚的基团。其中,可 自由基聚合的官能团是优选的。所述可聚合官能团优选是具有碳-碳双键的 基团。其例子包括乙烯基、烯丙基、链烯基、链烯酰氧基如丙烯酰氧基和 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烯酰氧基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 基、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胺基及其衍生物。从可聚合性出发, 这些可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和氨酯(甲基)丙烯酰 氧基是优选的。具体地,可聚合的酰基氯的例子包括丙烯酰氯、和甲基丙 烯酰氯等。可聚合的异氰酸酯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酰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 酰氧乙基异氰酸酯等。
表示本发明化合物的化学式如式(F-1)表示金属络合物结构,其中 O-C-C-C-O表示共振结构。当然它们包括化学上可接受的结构。
可聚合化合物(G-1)
式(G-1)中L所代表的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是一价阴离子化合物,可通 过从分子内具有非离子配位部位如吡啶环、羰基、或亚胺基和在消去一个 氢离子时可变成一价阴离子配位部位的部位如苯基、羟基或羧基的化合物, 或从具有两个在消去一个氢离子时总体上可变成一价阴离子基的配位部位 的共轭结构的化合物如β-二酮中消去一个氢原子得到。这些化合物中,优 选的是在其两个配位部位与一个铱原子配位时可形成包括所述铱原子的5- 元或6-元环结构的化合物。此类优选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通过消去一个氢原 子由2-苯基吡啶、β-二酮、吡啶甲酸、N-烷基水杨基亚胺、8-羟基喹啉及 其衍生物衍生的一价阴离子化合物。从发光特性出发,这些二齿配体中通 过消去一个氢原子由β-二酮、吡啶甲酸和N-烷基水杨基亚胺衍生的一价阴 离子化合物是优选的。
式(G-1)中XG所代表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中,所述可聚合官 能团可以是可自由基聚合的取代基、可阳离子聚合的取代基、可阴离子聚 合的取代基、可加聚的取代基、和可缩聚的取代基之任一种。其中,可自 由基取代的官能团是优选的。所述可聚合官能团优选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基 团,其例子包括乙烯基、烯丙基、链烯基、链烯酰氧基如丙烯酰氧基和甲 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烯酰氧基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 苯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胺基及其衍生物。从可聚合性出发,这些 可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烯酰氧基、 和苯乙烯基是优选的。具体地,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的例子包括甲 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基、和乙烯基苄氧基。但本 发明决不限于此。这些取代基的键合位置可以是苯基吡啶配体的苯基的3-、 4-、5-和6-位之任一种。
式(G-1)、(G-2)、(G-6)、(G-7)、(G-9)和(G-10)中,所述“可含有一或 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无特殊限制,只要对本发 明的目的无害即可。此类有机基团的优选例子包括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 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芳氧基、芳烷基或芳烷氧基及其卤代 衍生物。
式(G-1)中,R1至R7的例子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 基,磺酸酯基如磺酸甲酯,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 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 基和叔丁氧基,乙酰氧基,酯基如丙氧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 还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硝基和氨基。其中,氢原子、卤原子和含有1至 20个碳原子的烷基是优选的。应注意:尽管式(G-1)中,与两个苯基吡啶基 键合的两组R1至R7解释相同,但对于不同的苯基吡啶骨架而言,它们可 以不同。
式(G-1)的化合物中,其中L所代表的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是通过消去 一个氢离子由β-二酮衍生的化合物的那些化合物用式(G-2)表示。

其中A1G、A2G和A3G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 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XG代表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 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 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G-2)中A1G、A2G和A3G的例子包括氢原子、卤原子,烷基如甲基、 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烷氧基如甲 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芳烷基,乙酰氧基,酯基 如丙氧羰基等有机基团。这些有机基团可还含有取代基如卤原子。
式(G-2)中,XG和R1至R7所代表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具有 与式(G-1)中相同的意义。
表示本发明化合物的化学式如式(G-1)表示金属络合物结构,这些化学 式如式(G-2)中O-C-C-C-O表示共振结构。当然它们包括化学上可接受的 结构。
下面给出式(G-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例子。但本发明决不限 于此。
所述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一种合成方法是一种包含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 可聚合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使式(G-6)所示具有活性取代基的双核铱络 合物与消去一个氢离子时可变成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的化合物反应形成具 有活性取代基的单核铱络合物作为中间体,然后使所述中间体的活性取代 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YG是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G-6)的双核铱络合物可通过已知方法(S.Lamansky等,Inorganic Chemistry,40,1704(2001))合成。
式(G-6)中YG是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基,其例子包括羟基、巯基、 氨基和羧基。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基YG可以 本身是上述官能团,也可以是具有官能团的取代基如羟甲基。YG的反应性 官能团可用保护基团保护。在此情况下,用具有被保护的活性取代基的络 合物或化合物原样进行反应得到具有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L的单核铱络合 物,然后使之脱保护,得到具有包含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基YG的单核铱 络合物作为中间体。再使所述中间体的活性取代基与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 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有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所述活性取代基 的官能团中不包括上述可聚合官能团。
式(G-6)中,R1至R7具有与式(G-1)中相同的意义。与式(G-1)中一样, 与四个苯基吡啶骨架键合的四组R1至R7对于不同的苯基吡啶骨架而言可 以不同。
消去一个氢离子时可变成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2- 苯基吡啶、β-二酮、吡啶甲酸、N-烷基水杨基亚胺、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 物。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
要与式(G-6)的具有包含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双核铱络合物和消 去一个氢离子时可变成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的化合物之间反应所得带有包 含反应性官能团的取代基YG的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 的化合物除所述可聚合基团之外还必须具有能与式(G-6)中有反应性官能 团的取代基YG反应的官能团。式(G-6)中的R1至R7必须选自不会与要与 上述单核铱络合物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的基团。
要与上述中间体反应的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可聚合 的酰基氯、可聚合的烷基卤和可聚合的异氰酸酯。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所 述可聚合官能团可以是可自由基聚合的基团、可阳离子聚合的基团、可阴 离子聚合的基团、可加聚的基团、和可缩聚的基团之任一种。其中,可自 由基聚合的基团是优选的。所述可聚合官能团优选是带有碳-碳双键的基 团。例子包括乙烯基、烯丙基、链烯基、链烯酰氧基如丙烯酰氧基和甲基 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烯酰氧基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苯 乙烯基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酰胺基及其衍生物。从可聚合性出发,这些可 聚合官能团中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氨酯(甲基)丙烯酰氧基和苯 乙烯基是优选的。具体地,所述可聚合的酰基氯的例子包括丙烯酰氯和甲 基丙烯酰氯等。所述可聚合的烷基卤的例子包括乙烯基苄基氯。所述可聚 合的异氰酸酯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酰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 酯。
式(G-1)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是通过具有可聚合官能团 的式(G-7)所示双核铱络合物与在消去一个氢离子时可变成一价阴离子二 齿配体的化合物反应直接生产含有单核铱络合物部分的可聚合化合物的方 法:

其中XG是具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R1至R7独立地代表氢原子、 卤原子、硝基、氨基、磺酸基、磺酸酯基、或可含有一或多个杂原子的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式(G-7)中,XG所代表的带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取代基具有与(G-1)中相 同的意义。R1至R7具有与式(G-1)中相同的意义。
消去一个氢离子时可变成一价阴离子二齿配体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2- 苯基吡啶、β-二酮、吡啶甲酸、N-烷基水杨基亚胺、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 物。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
用于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包含可聚合的发光化合物的组合物可包 含用于形成电子迁移层的电子迁移化合物。作为电子迁移化合物,可使用 已知的电子迁移材料如喹啉酚衍生物金属络合物、噁二唑衍生物、和三唑 衍生物。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所述电子迁移材料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电 子迁移材料混合使用。
用于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包含可聚合的发光化合物的组合物中所 含的电子迁移化合物可以是可聚合的电子迁移材料。更优选使用可聚合的 电子迁移化合物,因为在选择用于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包含可聚合的 发光化合物的组合物中自由度增加。
可聚合的电子迁移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由键合有至少一个可聚合官能团 如(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苯乙烯基、异氰酸酯基、或硫氰酸酯基的上 述已知电子迁移化合物如喹啉酚衍生物金属络合物如Alq3(三喹啉酚铝)、 噁二唑衍生物和三唑衍生物组成的那些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二喹啉酚 甲基丙烯酰氧基喹啉酚铝、喹啉酚二甲基丙烯酰氧基喹啉酚铝、甲基丙烯 酰氧基噁二唑、苯乙烯基噁二唑、和二苯乙烯基噁二唑等。所述可聚合的 电子迁移化合物中,可交联聚合的电子迁移化合物如喹啉酚二甲基丙烯酰 氧基喹啉酚铝和二苯乙烯基噁二唑是优选的。
用于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包含可聚合的发光化合物的组合物可包 含其它可聚合化合物。所述组合物中存在其它可聚合化合物是优选的,因 为选择组合物的自由度增加。
对其它可聚合化合物无特殊限制,只要它们不抑制本发明聚合物发光 材料的发光即可。其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乙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苯乙烯和1,2- 二苯乙烯等。其它可聚合化合物中,交联化合物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1,2-二苯乙烯是优选的。
用于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可聚合组合物可包含聚合引发剂。可使 用任何聚合引发剂,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它可引发上述可聚合官能团的聚 合即可。取决于可聚合官能团的聚合机理,可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阳 离子聚合引发剂、和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是优选的。 此外,聚合引发剂还通过其活化作用机理分类,可使用热致聚合引发剂和 光致聚合引发剂。本文所用光致聚合引发剂意指通过光化射线如可见光、 紫外线、电子束和γ-射线引发聚合的那些。
热致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偶氮化合物如2,2’-偶氮二异丁腈 (AIBN)和2,2’-偶氮二异戊腈,酮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甲基异 丁基酮和过氧化环己酮,二酰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癸酰和 过氧化月桂酰,二烷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枯基、过氧化叔丁基枯基和过 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缩酮如1,1-二(叔己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 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和2,2-(二叔丁基过氧基)丁烷,烷基过氧化酯如 过氧新戊酸叔丁酯、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六 氢化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过氧壬二酸二叔丁酯、过氧-3,5,5-三甲基己酸 叔丁酯、过氧乙酸叔丁酯、过氧苯甲酸叔丁酯、过氧三甲基己二酸二叔丁 酯、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2-乙基己酸叔己酯,过碳酸酯如过氧化 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和过氧异丙基碳酸叔丁酯等。
光致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苯乙酮、苯乙酮衍生物如2,2-二甲 氧基-2-苯基苯乙酮、二乙氧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 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基苯基)-1-丁 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二苯酮、二苯酮衍生物如4,4’-双(二 甲氨基)二苯酮和4-三甲基甲烷基二苯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硫、 苯偶姻、苯偶姻衍生物如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丁醚、和苯 偶姻异丙醚、苯基酸甲酯、苯偶姻二甲基缩酮、2,4,6-三甲基苯甲酰二 苯膦氧化物等。
聚合引发剂的用量基于本发明可聚合组合物的重量计在0.001至 5%(质量)的范围内、优选0.01至1%(质量)。
包含至少一种本发明发光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可通过涂布法在起底 基作用的层上制成薄膜形式。起底基作用的层可随有机发光装置的结构改 变。在图1中所示装置的情况下,空穴迁移层3起底层作用,实施例19 至22中,ITO阳极起底层作用。在底层上涂布包含至少一种本发明发光化 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时,所述组合物也可在用溶剂稀释后涂布。用溶剂稀 释可降低组合物的粘度从而可使膜厚减小。所用溶剂可通过在聚合之前、 期间或之后加热或减压等处理除去。
尽管一般没有限制,但由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组成的发光层的厚度 优选为1nm至10μm、更优选5nm至1μm。
用于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的包含发光材料的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在作为有机EL装置的底基的层上将包含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组合物制成薄 膜形式(例如通过涂布),或者在作为有机EL装置的底基的层上将包含至少 一种发光化合物的可聚合组合物制成薄膜形式然后使之聚合形成聚合物。
本文所用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包含发光材料的层意指(1)仅含发光材 料的层;(2)包含空穴迁移材料、发光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的层;(3)包含空 穴迁移材料和发光材料的层;或(4)包含发光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的层。
聚合物发光材料具有交联结构时,在正常条件下难以将聚合所得聚合 物制成薄膜。在通过溶液聚合法使具有两或多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可交联化 合物均聚的情况下,交联聚合物在溶剂中以不溶物形式沉淀。因而,可通 过以下方法生产薄膜形式的交联聚合物:使可聚合的发光化合物溶于溶剂 或其它液态单体,通过印刷法如旋涂法、浸涂和喷墨印刷法、丝网印刷法 和微型凹版印刷法制成薄膜,然后使之聚合。
在使可交联化合物与大量单官能单体共聚的情况下,可获得在所述溶 剂中有溶解性的共聚物而以液态涂于有机发光装置的基质上。在此情况下, 必须使用比可交联化合物的量过量很多的单官能单体。
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中,在发光层的两侧或一侧形成空穴迁移层和电 子迁移层可进一步改善该装置的发光效率和/或耐用性。
作为用于形成空穴迁移层的空穴迁移材料,可使用已知的空穴迁移材 料如三苯胺衍生物例如TPD(N,N’-二苯基-N,N’-(3-甲基苯基)-1,1’-联苯 -4,4’-二胺)、α-NPD(4,4’-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和m-MTDATA (4,4’,4”-三(3-甲基苯基苯氨基)三苯胺),和聚乙烯基咔唑。这些空穴迁移材 料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空穴迁移材料混合或层叠使用。空穴迁移层的厚度 还取决于空穴迁移层的导电性,所以一般不能限制。但优选为10nm至 10μm、更优选10nm至1μm。
作为用于形成电子迁移层的电子迁移材料,可使用已知的电子迁移材 料如喹啉酚衍生物金属络合物例如Alq3(三喹啉酚铝)、噁二唑衍生物、和 三唑衍生物。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所述电子迁移材料可单独使用或与其 它电子迁移材料混合或层叠使用。电子迁移层的厚度还取决于电子迁移层 的导电性,所以一般不能限制。但优选为10nm至10μm、更优选10nm至 1μm。
上述发光层中所用发光材料、空穴迁移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可单独用 于形成每一层。此外,所述聚合物材料可用作粘合剂,用于形成每一层。 用于此用途的聚合物材料的例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酯、 聚砜、和聚苯醚等。但本发明决不限于此。
上述发光层中所用发光材料、空穴迁移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可用各种 方法如电阻加热汽相沉积法、电子束汽相沉积法、溅射法、涂布法、溶液 涂布法、和印刷法制成薄膜,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情况 下,通常采用电阻加热汽相沉积法和电子束汽相沉积法。在高分子材料的 情况下,通常采用流延法和溶液流延法。
作为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的阳极材料,可使用已知的透明导电材料如 ITO(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导电聚合物例如聚噻吩、聚吡咯和聚苯 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由此类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的表面电阻优选 为1至50Ω/□(欧姆/平方)。此类阳极材料可用各种方法如电子束汽相沉积 法、溅射法、化学反应法和涂布法制成薄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阳极的 厚度优选为50至300nm。
为使注射屏障松弛,可在阳极和空穴迁移层之间或阳极和与阳极相邻 的有机层之间插入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可使用已知材料如酞菁和聚亚乙 二氧基噻吩。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作为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的阴极材料,可使用已知的阴极材料例如 Al、Mg-Ag合金土金属如Ca、Al和碱土金属的合金如Al-Ca等。但 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这些阴极材料的成膜方法,可采用电阻加热汽相沉 积法、电子束汽相沉积法、溅射法、离子电法等。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阴极的厚度优选为10nm至1μm、更优选50至500nm。
为改善电子注入效率,可在阴极和电子迁移层之间或阴极和与阴极相 邻的有机层之间插入0.1至10nm厚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可使用已知的 阴极材料如氟化锂、氟化镁、氧化镁和氧化铝。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为防止空穴通过发光层而使空穴有效地与发光层内的电子重新 结合,可设置空穴阻挡层与发光层的阴极侧相邻。可用已知材料如三唑衍 生物和噁二唑衍生物形成此空穴阻挡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作为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的基质,可使用所述发光材料的发射波长可 透过的绝缘材料。同样,可使用已知材料如透明塑料包括PET(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和聚碳酸酯以及玻璃。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发明有机发光装置可用已知方法构成矩阵型或片段型象素。还可在 不形成象素的情况下用作背光。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典型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解释, 决不应视为本发明限于此。
<测量装置等>
1)1H-NMR
JEOL,Ltd.制造的JNM EX270
270MHz
溶剂:氯仿-d1或二甲亚砜-d6
2)GPC测量(分子量的测量)
柱:Shodex KF-G+KF804L+KF802+KF801
洗脱剂:四氢呋喃(THF)
温度:40℃
检测器:RI(Shodex RI-71)
3)元素分析装置
CHNS-932型,LECO制造
4)ICP元素分析
ICPS8000,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
<试剂>
除非另有具体说明,在不提纯的情况下使用商购制剂(试剂级)。
实施例1:可聚合化合物Ir(3-MA-PPy)(3-PrCO-PPy)2的合成
(1)通过常规方法合成2-(3-甲氧基苯基)吡啶(3-MeO-PPy)。
即如下以反应式中所示,以常规方式在氩气流中在无水四氢呋喃(THF) 中由22.4g(120mmol)3-溴基茴香醚与3.4g镁合成(3-甲氧基苯基)溴化镁。 将其缓慢加入15.8g(100mmol)2-溴吡啶和1.8g二氯·(1,2-双(二苯膦基)- 乙烷)合镍(II)(Ni(dppe)Cl2)的无水THF溶液中,将该混合物在50℃下搅 拌1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0ml5%盐酸水溶液之后,将反应混 合物用氯仿萃取得到目标物质,有机层在减压下蒸馏。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形式的17.4g(93.9mmol)2-(3-甲氧基苯基)吡啶(3-MeO-PPy)。通过CHN元 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68(d,1H),7.72(m,2H),7.59(s,1H), 7.54(d,1H),7.37(t,1H),7.22(d,1H),6.97(d,1H),3.89(s, 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77.81,H 5.99,N 7.56
测定值:C 77.44,H 6.01,N 7.53

(2)然后使所得3-MeO-PPy与三乙酰丙酮根合铱(III)(Ir(acac)3)在高 温下如以下反应式所示进行反应合成三[2-(3-甲氧基苯基)吡啶]合铱(III) (Ir(3-MeO-PPy)3)。
即,使5.00g(27.0mmol)3-MeO-PPy与2.0g(4.1mmol)Ir(acac)3在 200ml甘油中于250℃下反应9小时,用柱色谱法提纯得到0.400g(0.54mmol) Ir(3-MeO-PPy)3黄色粉末。
上述操作重复8遍共得到3.20g(4.32mmol)Ir(3-MeO-PPy)3。
通过1H-NMR和CHN元素分析进行产品鉴定。
1H-NMR(CDCl3,ppm):δ7.82(d,3H),7.56(t,3H),7.53(s,3H), 7.25(d,3H),6.84(t,3H),6.67(d,3H),6.60(d,3H),3.80(s,9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8.05,H 4.06,N 5.64
测定值:C 57.60,H 4.17,N 5.57

(3)通过常规方法使所得Ir(3-MeO-PPy)3在盐酸水溶液中水解,从而 使甲氧基转化成羟基得到[2-(3-甲氧基苯基)吡啶]合铱(III)(Ir(3-HO-PPy)3) 粉末,如以下反应式所示。

(4)按以下反应式使Ir(3-HO-PPy)3与丙烯酰氯以1∶1的摩尔比反应 使一部分羟基酯化,从而合成主要由Ir(3-MA-PPy)(3-HO-PPy)2组成的络 合物。然后使剩余的羟基与丙酰氯(PrCOCl)反应得到主要由 Ir(3-MA-PPy)(3-PrCO-PPy)2组成的络合物。
即,将32ml无水THF、2.81g(4mmol)Ir(3-HO-PPy)3和2.40g(23.6mmol) 三乙胺作为碱装入反应器内之后,经30分钟滴加0.424g(4mmol)甲基丙烯 酰氯的16ml无水THF溶液,将混合物在20℃下搅拌5小时。经30分钟 向该反应混合物中滴加1.48g(16mmol)丙酰氯的16ml无水THF溶液,然 后使所得混合物在20℃下反应5小时使剩余的羟基酯化。然后滤除盐酸三 乙胺。使滤液中的溶剂蒸发至干,固体组分通过从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中重 结晶两遍得到,2.305g(2.60mmol)目标化合物Ir(3-MA-PPy)(3-PrCO-PPy)2 粉末。通过1H-NMR和CHN元素分析进行产品鉴定。
1H-NMR(CDCl3,ppm):δ7.82(m,3H),7.56(m,6H),7.26(m,3H), 6.84(m,3H),6.67(m,3H),6.61(m,3H),6.35(s,1H),5.74(s,1H), 2.67(q,4H),2.08(s,3H),1.42(t,6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8.49,H 4.11,N 4.76
测定值:C 58.13,H 4.10,N 4.72

实施例2:Ir(3-MA-PPy)(3-PrCO-PPy)2聚合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2.22g(2.5mmol)实施例1中合成的 Ir(3-MA-PPy)(3-PrCO-PPy)2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 腈(AIBN)、和3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 在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至 丙酮中进行再沉淀,过滤回收所得聚合物。通过将回收聚合物的氯仿溶液 滴入甲醇中进行的再沉淀步骤再重复两遍使聚合物纯化,然后回收和真空 干燥得到1.85g目标Ir(3-MA-PPy)(3-PrCO-PPy)2聚合物粉末。所得聚合 物的C、H、N和Ir元素分析显示该聚合物具有与 Ir(3-MA-PPy)(3-PrCO-PPy)2相同的组成。按聚苯乙烯计(用HFIP(六氟异 丙醇)作洗脱剂)通过GPC测量)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

实施例3:可聚合化合物Ir(3-MOI-PPy)(3-PrCO-PPy)2的合成
使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合成的单体中间体Ir(3-HO-PPy)3与异氰 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 产,下文中有时称为“MOI”)以1∶1的摩尔比反应,然后使剩余的羟基 与PrCOCl反应得到主要由Ir(3-MOI-PPy)(3-PrCO-PPy)2组成的络合物。
即,将32ml无水THF、2.81g(4mmol)Ir(3-HO-PPy)3和 0.636g(4mmol)MOI装入反应器内,加入催化量的二月桂酸二丁锡(IV)之 后,使混合物在20℃下反应5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 2.400g(24.5mmol)三乙胺作为碱。然后,经30分钟滴加1.48g(16mmol)丙 酰氯的16ml无水THF溶液,然后在20℃下反应5小时使剩余的羟基反应。 滤除盐酸三乙胺。使滤液中的溶剂蒸发至干,固体组分通过从氯仿/甲醇混 合溶剂中重结晶两遍得到2.62g(2.70mmol)目标化合物 Ir(3-MOI-PPy)(3-PrCO-PPy)2粉末。通过1H-NMR和CHN元素分析进行 产品鉴定。
1H-NMR(CDCl3,ppm):δ7.82(m,3H),7.56(m,6H),7.26(m,3H), 6.84(m,3H),6.67(m,3H),6.61(m,3H),6.14(s,1H),5.61(s,1H), 5.23(br,1H),4.29(t,2H),3.58(m,2H),2.66(q,4H),1.95(s,3H), 1.41(t,6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6.95,H 4.26,N 5.78
测定值:C 56.58,H 4.25,N 5.72

实施例4:Ir(3-MOI-PPy)(3-PrCO-PPy)2聚合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2.43g(2.5mmol)实施例1中合成的 Ir(3-MOI-PPy)(3-PrCO-PPy)2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 腈(AIBN)、和3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 在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至丙酮中进行再沉淀,过滤回收所得聚 合物。通过将回收聚合物的氯仿溶液滴入甲醇中进行的再沉淀步骤再重复 两遍使聚合物纯化,然后回收和真空干燥得到2.05g目标 Ir(3-MOI-PPy)(3-PrCO-PPy)2聚合物粉末。所得聚合物的C、H、N和Ir元素分析显示该聚合物具有与Ir(3-MOI-PPy)(3-PrCO-PPy)2基本相同的 组成。按聚苯乙烯计(用HFIP(六氟异丙醇)作洗脱剂,通过GPC测量)该聚 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8000。

实施例5:(HPPy)聚合物Ir/PPy络合物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通过常规方法用二(环辛二烯)合镍(0)(Ni(COD)2)、 环辛二烯(COD)和2,2’-联吡啶作催化剂在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中使1.98g(5.00mmol)5-溴-2-(4-溴-3-己基苯基)吡啶(HPPyBr2)聚合合成己 基苯基吡啶聚合物(HPPy聚合物)。
然后,使0.625g(4mmol)HPPy聚合物和0.099g(0.2mmol)Ir(acac)3溶 于间甲酚,在250℃下反应10小时。再向该溶液中加入0.062g(0.4mmol)2- 苯基吡啶(PPy),使混合物在250℃下反应1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 混合物滴至丙酮中进行再沉淀,过滤回收所得聚合物。通过将回收聚合物 的DMF溶液滴入丙酮中进行的再沉淀步骤再重复两遍使聚合物纯化,然 后回收和真空干燥得到0.564g目标(HPPy)聚合物Ir/PPy络合物粉末。所 得聚合物的C、H、N和Ir元素分析支持该聚合物的推测结构。按聚苯乙 烯计(用HFIP(六氟异丙醇)作洗脱剂,通过GPC测量)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 量为23000。

实施例6至8: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和评价
将实施例2、4和5中合成的三种磷光聚合物(即分别为 Ir(3-MA-PPy)(3-PrCO-PPy)2聚合物、Ir(3-MOI-PPy)(3-PrCO-PPy)2聚合 物、和(HPPy)聚合物Ir/PPy络合物)的5%(质量)六氟异丙醇(HFIP)溶液通 过旋涂法以5mm×5mm的尺寸涂于预先涂有500埃厚的聚亚乙二氧基噻 吩(PEDOT,Bayer AG生产)的ITO阳极(涂有ITO的玻璃基质)之上,在 真空中于80℃加热干燥10小时而使每种聚合物在PEDOT/ITO阳极上形 成厚约1000埃的磷光聚合物层。
在这三种类型的(每类两个)磷光聚合物/PEDOT/ITO电极上,通过真 空沉积形成厚约500埃的PBD(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 层作为电子迁移层。然后,在所述电子迁移层上形成厚约1000埃的原子 比为1/10的Ag/Mg层,制得6个(每种聚合物两个)有机发光装置。在手套 箱内于氩气氛下使这些装置与导线连接,将所述装置在氩气氛下密封在玻 璃管内,用于发光的评价。
在用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可编程直流电压/电流源TR6143 给所述有机发光装置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用Topcon Corporation制造的亮度 计BM-8测量装置的亮度。
施加DC电压时,得到发光起动电压、在10V电压下的初始亮度和在 10V的固定电压下连续发光240小时后的亮度,示于表1中(为每种聚合物 的两个装置的平均值)。
对比例1和2: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和评价
以与实施例6、7和8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四个(每种聚合物两个)有机发 光装置,但按照表2中所示比例用实施例1中合成的中间体络合物 Ir(3-MeO-PPy)3和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质量)氯仿溶液代替 实施例6、7和8中所用三种磷光聚合物的5%(质量)HFIP溶液。以与实施 例6、7和8中相同的方式给所制装置施加DC电压时,发光起动电压分别 为10V和11V。在12V电压下的初始亮度和在12V的固定电压下连续发 光240小时后的亮度示于表2中(为每种聚合物的两个装置的平均值)。
                             表1  实施例  磷光聚合物 发光起动 电压(V)   10V亮度(Cd/m2)  初始 240小时后  6  Ir(3-MA-PPy)(3-PrCO-PPy)2聚合物 5  1280 1180  7  Ir(3-MOI-PPy)(3-PrCO-PPy)2聚合物 6  1450 1250  8  (HPPy)聚合物Ir/PPy络合物 3  730 680
                                    表2  对比例 络合物 (Ir(3-MeO-PPy)3)/PMMA (质量比)  发光起动电  压  (V)     12V亮度(Cd/m2)     初始 240小时后  1 1/5  10     150 70  2 1/2  11     120 50
实施例9:用由磷光高分子化合物和空穴迁移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发 光组合物制造和评价有机发光装置
制备实施例4中合成的磷光聚合物即Ir(3-MOI-PPy)(3-PrCO-PPy)2聚 合物和聚N-乙烯基咔唑的3%(质量)氯仿溶液。该溶液所含聚合物的比例 为70%(质量)的Ir(3-MOI-PPy)(3-PrCO-PPy)2聚合物和30%(质量)的聚 N-乙烯基咔唑。以与实施例6、7和8中相同的方式制造两个有机发光装置, 但用该溶液代替实施例6、7和8中所用三种磷光聚合物的5%(质量)HFIP 溶液。以与实施例6、7和8中相同的方式给所制装置施加DC电压时,发 光起动电压为5V。在12V电压下亮度为1860Cd/m2,和在12V的固定电 压下连续发光240小时后亮度为1690Cd/m2(为每种聚合物的两个装置的 平均值)。
实施例10:用由磷光高分子化合物和电子迁移低分子量化合物组成的 发光组合物制造和评价有机发光装置
制备实施例4中合成的磷光聚合物即Ir(3-MOI-PPy)(3-PrCO-PPy)2聚 合物和PBD的4%(质量)氯仿溶液。该溶液所含聚合物的比例为70%(质量) 的Ir(3-MOI-PPy)(3-PrCO-PPy)2聚合物和30%(质量)的PBD。将该溶液通 过旋涂法以5mm×5mm的尺寸涂于预先涂有500埃厚的聚亚乙二氧基噻 吩(PEDOT,Bayer AG生产)的ITO阳极(涂有ITO的玻璃基质)之上,在 真空中于80℃加热干燥10小时而在PEDOT/ITO阳极上形成厚约1000 埃的磷光聚合物组合物层。然后,在每一磷光聚合物组合物层上形成厚约 1000埃的Ag/Mg(重量比:9/1)薄膜作为阴极来制造两个有机发光装置。 在手套箱内于氩气氛下使这些装置与导线(铅丝)连接,将所述装置在氩气 氛下密封在玻璃管内,用于发光的评价。以与实施例6、7和8中相同的方 式给所制装置施加DC电压时,发光起动电压为6V。在12V电压下亮度 为1580Cd/m2,和在12V的固定电压下连续发光240小时后亮度为1340 Cd/m2(为每种聚合物的两个装置的平均值)。
实施例11:用由磷光高分子化合物和电子迁移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发 光组合物制造和评价有机发光装置
制备实施例4中合成的磷光聚合物即Ir(3-MOI-PPy)(3-PrCO-PPy)2聚 合物和通过JP-A-10-1665中所公开的方法合成的聚PBD的3%(质量)氯仿 溶液。该溶液所含聚合物的比例为70%(质量)的 Ir(3-MOI-PPy)(3-PrCO-PPy)2聚合物和30%(质量)的聚PBD。以与实施例 10中相同的方式制造两个有机发光装置,但用该溶液代替实施例10中所 用磷光聚合物和PBD的5%(质量)氯仿溶液。以与实施例6、7和8中相同 的方式给所制装置施加DC电压时,发光起动电压为5V。在12V电压下 亮度为1710Cd/m2,和在12V的固定电压下连续发光240小时后亮度为1 580Cd/m2(为每种聚合物的两个装置的平均值)。
实施例12:可聚合发光化合物Ir(3-MA-PPy)3的合成
以与实施例1中所述合成相同的方式,使Ir(3-MeO-PPy)3在盐酸水溶 液中水解使甲氧基转化成羟基得到三(3-羟苯基吡啶)合铱(III) (Ir(3-HO-PPy)3)粉末(参见以下反应式)。
然后,使Ir(3-HO-PPy)3与丙烯酰氯以1∶3的摩尔比反应使其所有羟 基酯化,合成了Ir(3-MA-PPy)3络合物。
即,在反应器内装入32ml无水THF、2.81g(4mmol)Ir(3-HO-PPy)3 和2.40g(23.6mmol)三乙胺作为碱,经90分钟滴加1.293g(12.2mmol)甲基 丙烯酰氯的32ml无水THF溶液在20℃下反应5小时。滤除沉淀的盐酸三 乙胺,使滤液中的溶剂蒸发至干。所得固体组分通过从六氟异丙醇/甲醇混 合溶剂中重结晶两遍提纯得到2.805g(3.08mmol)目标的三官能 Ir(3-MA-PPy)3粉末。通过1H-NMR和CHN元素分析进行产品鉴定。
1H-NMR(CDCl3,ppm):δ7.82(d,3H),7.58(t,3H),7.55(s,3H), 7.26(d,3H),6.86(t,3H),6.67(d,3H),6.63(d,3H),6.36(s,3H), 5.74(s,3H),2.09(s,9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9.59,H 4.00,N 4.63
测定值:C 59.21,H 3.98,N 4.58

实施例13:可聚合发光化合物Ir(3-MOI-PPy)2(3-PrCO-PPy)的合成
使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合成的单体中间体Ir(3-HO-PPy)3与异氰 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 产,下文中有时称为“MOI”)以1∶3的摩尔比反应,然后使剩余的羟基 与丙酰氯(PrCOCl)反应得到Ir(3-MOI-PPy)2(3-PrCO-PPy)络合物。
即在反应器内装入48ml无水THF、2.81g(4mmol)Ir(3-HO-PPy)3和 1.272g(4mmol)MOI,加入催化量的二月桂酸二丁锡(IV),使混合物在20 ℃下反应5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400g(24.5mmol)三乙胺作为碱, 经30分钟滴加0.74g(8.0mmol)PrCOCl的8ml无水THF溶液,使混合物 在20℃下再反应5小时,从而使剩余的羟基酯化。滤除沉淀的盐酸三乙胺, 使滤液中的溶剂蒸发至干。所得固体组分通过从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中重结 晶两遍提纯得到2.75g(2.57mmol)目标Ir(3-MOI-PPy)2(3-PrCO-PPy)粉末。
通过1H-NMR和CHN元素分析进行产品鉴定。
1H-NMR(CDCl3,ppm):δ7.81(m,3H),7.54(m,6H),7.26(m,3H), 6.86(m,3H),6.68(m,3H),6.59(m,3H),6.13(s,2H),5.60(s,2H), 5.22(br,2H),4.27(t,4H),3.57(m,4H),2.67(q,2H),1.95(s,6H), 1.41(t,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6.17,H 4.34,N 6.55
测定值:C 55.86,H 4.37,N 6.51

实施例14至19:用可聚合组合物制造和评价有机发光装置
制备如表3中所示实施例1、3、12和13中合成的四种磷光可聚合化 合物(即分别为单官能Ir(3-MA-PPy)(3-PrCO-PPy)2、单官能 Ir(3-MOI-PPy)(3-PrCO-PPy)2、三官能(3-MOI-PPy)3和双官能 (3-MOI-PPy)2(3-PrCO-PPy))组合的10%(质量)氯仿溶液。加入2质量份 /100质量份单体总量的AIBN(偶氮二异丁腈)作为聚合引发剂之后,通过旋 涂法将每一溶液以5mm×5mm的尺寸涂于预先涂有500埃厚的聚亚乙二 氧基噻吩(PEDOT,Bayer AG生产)的ITO阳极(涂有ITO的玻璃基质)之 上。在60℃加热干燥2小时而使每种单体聚合和固化,再在减压下于80 ℃干燥8小时而在PEDOT/ITO阳极上形成厚约1000埃的磷光聚合物层。
在这六种类型的(共十二个)磷光聚合物/PEDOT/ITO电极上,通过真 空沉积形成厚约500埃的TAZ(3-(4-联苯基)-4-苯基-5-(4-叔丁基苯基)-1,2,4- 三唑)层作为电子迁移层。然后,在所述电子迁移层上形成厚约1000埃的 Ag/Mg(质量比:9/1)层作为阴极,制得6个(每种聚合物两个)有机发光装置。 在手套箱内于氩气氛下使这些装置与导线连接,将所述装置在氩气氛下密 封在玻璃管内,用于发光的评价。
在用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可编程直流电压/电流源TR6143 给所述有机发光装置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用Topcon Corporation制造的亮度 计BM-8测量装置的亮度。
施加DC电压时,得到发光起动电压、在10V电压下的初始亮度和在 10V的固定电压下连续发光240小时后的亮度,示于表3中(为每种聚合物 体系的两个装置的平均值)。
表3  实施  例  磷光聚合物的单体  (摩尔比) 聚合 物 发光起动 电压(V)     10V亮度(Cd/m2) 反应 式 初始 240小时后  14  Ir(3-MA-PPy)3/(3-PrCO-PPy)2 非交 联 5 1560 1150 (A)  15  Ir(3-MA-PPy)3 交联 6 1430 1350 -  16  Ir(3-MA-PPy)(3-PrCO-PPy)2/  Ir(3-MA-PPy)3(1/1) 交联 5 1580 1420 (B)  17  Ir(3-MOI-PPy)(3-PrCO-PPy)2 非交 联 6 1600 1280 (C)  18  Ir(3-MOI-PPy)2(3-PrCO-PPy) 交联 6 1510 1380 -  19  Ir(3-MOI-PPy)(3-PrCO-PPy)2/  Ir(3-MOI-PPy)2(3-PrCO-PPy)  (1/1) 交联 6 1600 1450 (D)
反应式A

反应式B

反应式C

反应式D

实施例20-23和对比例3:用可聚合组合物制造和评价有机发光装置
通过常规方法使苯基吡啶(PPy)和三乙酰丙酮根合铱(III)(Ir(acac)3)在 300℃下反应合成磷光化合物三(苯基吡啶)合铱(III)(Ir(PPy)3)。
如表4中所示使实施例112中合成的磷光可聚合化合物(即分别为单官 能Ir(3-MA-PPy)(3-PrCO-PPy)2和三官能(3-MOI-PPy)3)与双官能电子迁移 化合物:双苯乙烯基噁二唑(BSODA)、和对比电子迁移化合物:噁二唑 (ODA)组合制备10%(质量)氯仿溶液形式的含电子迁移化合物的可聚合发 光化合物组合物。加入2质量份/100质量份单体总量的AIBN(偶氮二异丁 腈)作为聚合引发剂之后,通过旋涂法将每一溶液以5mm×5mm的尺寸涂 于预先涂有500埃厚聚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Bayer AG生产)的ITO 阳极(涂有ITO的玻璃基质)之上。在60℃加热干燥2小时而使每种单体聚 合和固化,再在减压下于80℃干燥8小时而在PEDOT/ITO阳极上形成厚 约1000埃的磷光聚合物层。
在这五种类型的(共十个)磷光聚合物/PEDOT/ITO电极上,形成厚约 1000埃的Ag/Mg(质量比:9/1)层作为阴极,制得五种类型的(每类两个)有 机发光装置。在手套箱内于氩气氛下使这些装置与导线连接,将所述装置 在氩气氛下密封在玻璃管内,以与实施例14-19中相同的方式评价发光性。
表4  磷光化合物/电子迁移化合  物(摩尔比) 聚合物 发光起 动电压 (V)     10V亮度(Cd/m2)  初始  240小时后 实施例20  Ir(PPy)3/BSODA(1/1) 交联 6  1660  1120 实施例21  Ir(3-MA-PPy)(3-PrCO-PPy)2/  BSODA(1/1) 交联 7  1480  1210 实施例22  Ir(3-MA-PPy)3/ODA(1/1) 交联 5  1380  1320 实施例23  Ir(3-MA-PPy)(3-PrCO-PPy)2/  ODA(1/1) 非交联 5  1510  1080 对比例3  Ir(PPy)3/ODA(1/1) 非交联 5  1680  880
实施例25:可聚合化合物Ir(MA-PPy)(PPy)2的合成
(1)通过常规方法使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合成的3-MeO-PPy的 甲氧基水解。
即,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16.0g(86.4mmol)3-MeO-PPy溶于浓盐酸, 在密封容器内于130℃下搅拌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碳酸 氢钠水溶液中和,用氯仿萃取目标化合物。使萃取物从氯仿/己烷溶液中结 晶得到10.4g(60.7mmol)2-(3-羟苯基)吡啶(3-HO-PPy)无色晶体。通过 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66(d,1H),7.76(t,1H),7.67(d,1H), 7.56(s,1H),7.40(d,1H),7.30(t,1H),7.26(t,1H),6.88(d,1H), 2.08(br,1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77.17,H 5.30,N 8.18
测定值:C 76.81,H 5.37,N 8.11

(2)通过常规方法用氯化叔丁基二甲基硅烷保护3-HO-PPy的羟基。
即,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8.6g(50.2mmol)3-HO-PPy、10.2g咪唑和 11.3g(75.0mmol)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的200ml 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 室温下反应4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硅胶柱提纯得到13.0g(45.5mmol)2-(3- 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苯基)吡啶(3-SiO-PPy)无色透明液体。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68(d,1H),7.74(t,1H),7.68(d,1H), 7.58(d,1H),7.48(s,1H),7.32(t,1H),7.22(t,1H),6.89(d,1H), 1.01(s,9H),0.24(s,6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71.53,H 8.12,N 4.91
测定值:C 71.08,H 8.14,N 4.88

(3)在三氟甲磺酸(I)(AgCF3SO3)存在下使3-SiO-PPy与通过常规方 法合成的二(μ-氯)四(2-苯基吡啶)合二铱(III)([Ir(PPy)2Cl]2)反应。
即,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将2.70g AgCF3SO3加至5.71g(20.0mmol) SiO-PPy和5.37g(5.0mmol)[Ir(PPy)2Cl]2在5.37g(5.0mmol)无水甲苯中的 悬浮液中,回流6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硅胶柱提纯,然后蒸出溶剂得到 2.53g(3.2mmol)(2-(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苯基)吡啶)双(2-苯基吡啶) 合铱(III)(Ir(PPy)2(3-SiO-PPy))黄色粉末。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 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7.86(d,2H),7.78(d,1H),7.64(d,2H), 7.55(m,6H),7.16(s,1H),6.85(m,9H),6.60(d,1H),6.45(d,1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9.67,H 4.88,N 5.35
测定值:C 59.53,H 4.89,N 5.34

(4)通过常规方法使Ir(PPy)2(3-SiO-PPy)的甲硅烷基水解。
即,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将5.1ml氟化四正丁铵(TBAF)的1M THF溶 液加至2.00g(2.55mmol)Ir(PPy)2(3-SiO-PPy)的THF溶液中,使混合物在 室温下反应3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用硅胶柱提纯,然后蒸出溶剂得到 1.69g(2.52mmol)(2-(3-羟苯基)吡啶)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 (Ir(PPy)2(3-HO-PPy))黄色粉末。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 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7.87(d,2H),7.78(d,1H),7.6(m,9H),6.85(m, 10H),6.63(d,1H),4.23(s,1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9.09,H 3.61,N 6.26
测定值:C 58.64,H 3.74,N 6.17

(5)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在氩气流下将0.25g(2.4mmol)甲基丙烯酰氯加 至1.34g(2.0mmol)Ir(PPy)2(3-HO-PPy)和0.81g(8.0mmol)作为碱的三乙胺 的无水THF溶液中,使混合物在20℃下反应5小时。从反应混合物中滤 出盐酸三乙胺,滤液用硅胶柱提纯,然后蒸出溶剂得到1.28g(1.73mmol) (2-(3-甲基丙烯酰氧苯基)吡啶)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 (Ir(3-MA-PPy)(PPy)2)。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7.87(d,2H),7.78(d,1H),7.6(m,8H),7.40(s, 1H),6.8(m,10H),6.59(d,1H),6.35(s,1H),5.74(s,1H),2.08(s, 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60.15,H 3.82,N 5.69
测定值:C 59.85,H 3.86,N 5.66

实施例26:可聚合发光化合物Ir(3-MOI-PPy)(PPy)2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中所示,在氩气流下将0.37g(2.38mmol)异氰酸2-甲基丙 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产,下文中 有时称为“MOI”)加至1.34g(2.0mmol)以与实施例25中相同方式合成的 Ir(PPy)2(3-HO-PPy)、9mg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13mg二月 桂酸二丁锡(IV)(DBTL)的无水THF溶液中,使混合物在50℃下反应1小 时。将反应混合物用硅胶柱提纯,然后蒸出溶剂得到1.48g(1.79mmol) (2-(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苯基)-吡啶)双(2-苯基吡啶)合铱 (III)(Ir(PPy)2(3-MOI-PPy)。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 鉴定。
1H-NMR(CDCl3,ppm):δ7.87(d,2H),7.80(d,1H),7.6(m,8H),7.42(s, 1H),6.8(m,10H),6.59(d,1H),6.14(s,1H),5.60(s,1H),5.21(br, 1H),4.28(t,2H),3.57(m,2H),1.96(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8.17,H 4.03,N 6.78
测定值:C 57.78,H 4.02,N 6.72

实施例27:可聚合化合物Ir(4-MA-PPy)2(PPy)的合成
(1)通过常规方法合成2-(4-甲氧基苯基)吡啶(4-MeO-PPy)。
即如下以反应式中所示,以常规方式用3.4g镁(Mg)在氩气流中在 无水四氢呋喃(THF)中由22.4g(120mmol)4-溴基茴香醚合成(4-甲氧基苯基) 溴化镁,将其缓慢加入15.8g(100mmol)2-溴吡啶和1.8g二氯·(1,2-双(二 苯膦基)-乙烷)合镍(II)(Ni(dppe)Cl2)的无水THF溶液中,使该混合物回流 1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50ml 5%盐酸水溶液之后,将反应混合物 用氯仿洗涤。水层用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并用氯仿萃取目标物质,有机层 在减压下蒸馏。馏出液在室温下立即固化得到15.1g(81.5mmol)2-(4-甲氧 基苯基)吡啶(4-MeO-PPy)白色固体。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 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65(d,1H),7.95(d,2H),7.71(t,1H), 7.66(d,1H),7.16(t,1H),7.00(d,2H),3.86(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77.81,H 5.99,N 7.56
测定值:C 77.52,H 6.10,N 7.40

(2)通过常规方法使4-MeO-PPy的甲氧基水解。
即,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15.0g(80.1mmol)4-MeO-PPy溶于浓盐酸, 在密封容器内于130℃下搅拌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碳酸 氢钠水溶液中和,用氯仿萃取目标化合物。使萃取物从氯仿/己烷溶液中结 晶得到10.0g(58.5mmol)2-(4-羟苯基)吡啶(4-HO-PPy)无色晶体。通过C、 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63(d,1H),7.82(d,2H),7.74(t,1H), 7.65(d,1H),7.20(t,1H),6.85(d,2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77.17,H 5.30,N 8.18
测定值:C 76.91,H 5.39,N 8.02

(3)通过常规方法使4-HO-PPy与n水合六氯铱酸钠(Na3IrCl6·nH2O) 反应合成二(μ-氯)四(2-(4-羟苯基)吡啶)合二铱(III)([Ir(4-HO-PPy)2Cl]2)
即,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10.0g Na3IrCl6·nH2O溶于400ml 2-乙氧 基乙醇和水的3∶1混合溶剂,向其中吹入氩气30分钟。然后在氩气流下 加入8.6g(5.2mmol)4-HO-PPy并使之溶于溶液,然后回流5小时。反应结 束后,蒸出溶剂,残留物从乙醇中重结晶得到5.88g(5.18mmol) [Ir(4-HO-PPy)2Cl]2红棕色晶体。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 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9.66(d,2H),9.38(d,2H),7.95(m,8H), 7.61(d,2H),7.54(d,2H),7.38(t,2H),7.26(t,2H),6.33(d,2H), 6.28(d,2H),5.67(s,2H),5.12(s,2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46.52,H 2.84,N 4.93
测定值:C 46.33,H 2.51,N 4.76

(4)在三氟甲磺酸银(I)(AgCF3SO3)存在下使[Ir(4-HO-PPy)2Cl]2与2- 苯基吡啶(Ppy)反应。
即,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将1.98g AgCF3SO3加至3.98g(3.5mmol) [Ir(4-HO-PPy)2Cl]2和15.5g(10.0mmol)PPy的无水甲苯悬浮液中,使混合物 回流6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硅胶柱提纯,然后蒸出溶剂得到2.20g(3.2mmol) 双(2-(4-羟苯基)吡啶)(2-苯基吡啶)合铱(III)(Ir(4-HO-PPy)2(PPy))黄色粉末。 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鉴定。
1H-NMR(CDCl3,ppm):δ7.88(d,1H),7.78(d,2H),7.6(m,9H),6.85(m, 8H),6.64(d,2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7.71,H 3.52,N 6.12
测定值:C 57.46,H 3.49,N 5.99

(5)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在氩气流下将0.50g(4.8mmol)甲基丙烯酰氯加 入1.37g(2.0mmol)Ir(4-HO-PPy)2(PPy)和0.81g(8.0mmol)作为碱的三乙胺 的无水THF溶液中,使混合物在20℃下反应5小时。从反应混合物中滤 除盐酸三乙胺,滤液用硅胶柱提纯,然后蒸出溶剂,得到1.55g(1.88mmol) 双(2-(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吡啶)(2-苯基吡啶)合铱(III) (Ir(4-MA-PPy)2(PPy))。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7.87(d,1H),7.78(d,2H),7.6(m,9H),6.8(m, 8H),6.59(s,2H),6.35(s,2H),5.74(s,2H),2.08(s,6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9.84,H 3.92,N 5.11
测定值:C 59.95,H 3.82,N 5.04

实施例28:可聚合发光化合物Ir(4-MOI-PPy)2(PPy)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中所示,在氩气流下将0.75g(4.83mmol)异氰酸2-甲基丙 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产,下文中 有时称为“MOI”)加至1.37g(2.0mmol)以与实施例27中相同方式合成的 Ir(4-HO-PPy)2(PPy)、18mg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26mg二月 桂酸二丁锡(IV)(DBTL)的无水THF溶液中,使混合物在50℃下反应1小 时。将反应混合物用硅胶柱提纯,然后蒸出溶剂得到1.68g(1.68mmol)双 (2-(4-((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苯基)-吡啶)(2-苯基吡啶)合铱(III) (Ir(4-MOI-PPy)2(PPy)。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7.85(d,1H),7.81(d,2H),7.6(m,9H),6.8(m, 8H),6.58(d,2H),6.12(s,2H),5.60(s,2H),5.21(br,2H),4.28(t, 4H),3.58(m,4H),1.96(s,6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6.62,H 4.25,N 7.02
测定值:C 56.38,H 4.02,N 6.72

实施例29:Ir(3-MA-PPy)(PPy)2聚合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1.11g(1.5mmol)实施例25中合成的 Ir(3-MA-PPy)(PPy)2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腈 (AIBN)、和1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在 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至丙 酮中进行再沉淀,过滤回收所得聚合物。通过将回收聚合物的氯仿溶液滴 入甲醇中进行的再沉淀步骤再重复两遍使聚合物纯化,然后回收和真空干 燥得到0.92g目标Ir(3-MA-PPy)(PPy)2聚合物粉末。所得聚合物的C、H、 N元素分析显示该聚合物具有与Ir(3-MA-PPy)(PPy)2相同的组成。按聚苯 乙烯计(用HFIP(GPC测量,洗脱剂:THF)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0。

实施例30:Ir(3-MOI-PPy)(PPy)2聚合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1.11g(1.5mmol)实施例26中合成的 Ir(3-MOI-PPy)(PPy)2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腈 (AIBN)、和1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在 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至丙 酮中进行再沉淀,过滤回收所得聚合物。通过将回收聚合物的氯仿溶液滴 入甲醇中进行的再沉淀步骤再重复两遍使聚合物纯化,然后回收和真空干 燥得到1.02g目标Ir(3-MOI-PPy)(PPy)2聚合物粉末。所得聚合物的C、H、 N和Ir元素分析显示该聚合物具有与Ir(3-MOI-PPy)(PPy)2相同的组成。 按聚苯乙烯计(用HFIP(GPC测量,洗脱剂:THF)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为20000。

实施例31:Ir(3-MA-PPy)(3-PrCO-PPy)2聚合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2.22g(2.5mmol)实施例1中合成的 Ir(3-MA-PPy)(3-PrCO-PPy)2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 腈(AIBN)、和3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 在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至 丙酮中进行再沉淀,过滤回收所得聚合物。通过将回收聚合物的氯仿溶液 滴入甲醇中进行的再沉淀步骤再重复两遍使聚合物纯化,然后回收和真空 干燥得到1.85g目标Ir(3-MA-PPy)(3-PrCO-PPy)2聚合物粉末。所得聚合 物的C、H、N元素分析显示该聚合物具有与Ir(3-MA-PPy)(3-PrCO-PPy)2 相同的组成。按聚苯乙烯计(用GPC测量,洗脱剂:THF)该聚合物的重均 分子量为8000。

实施例32:Ir(3-MA-PPy)3聚合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2.28g(2.5mmol)实施例12中合成的Ir(3-MA-PPy)3络 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30ml乙酸丁酯,使 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在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 应式)。结果不溶性聚合物沉淀。过滤回收聚合物,用100ml氯仿洗涤,然 后用100ml甲醇洗涤,真空干燥得到2.10g目标Ir(3-MA-PPy)3聚合物粉 末。所得聚合物的C、H、和N元素分析支持其具有与Ir(3-MA-PPy)3基 本相同的组成。相信该聚合物具有交联结构且不溶于大多数常用有机溶剂, 因而不能用GPC测量其分子量。

实施例33:Ir(3-MOI-PPy)(3-PrCO-PPy)2聚合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2.43g(2.5mmol)实施例3中合成的 Ir(3-MOI-PPy)(3-PrCO-PPy)2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 腈(AIBN)和3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在 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至丙 酮中进行再沉淀,过滤回收所得聚合物。通过将回收聚合物的氯仿溶液滴 入甲醇中进行的再沉淀步骤再重复两遍使聚合物纯化,然后回收和真空干 燥得到2.05g目标Ir(3-MOI-PPy)(3-PrCO-PPy)2聚合物粉末。所得聚合物 的C、H、N元素分析支持其具有与Ir(3-MOI-PPy)(3-PrCO-PPy)2基本相 同的组成。按聚苯乙烯计(用GPC测量,洗脱剂:THF)该聚合物的重均分 子量为18000。

实施例34:Ir(3-MOI-PPy)2(3-PrCO-PPy)聚合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2.46g(2.5mmol)实施例13中合成的 Ir(3-MOI-PPy)2(3-PrCO-PPy)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 腈(AIBN)和3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在 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结果不溶性聚合物沉淀。过滤回收 聚合物,用100ml氯仿洗涤,然后用100ml甲醇洗涤,真空干燥得到2.21g 目标Ir(3MOI-PPy)2(3-PrCO-PPy)聚合物粉末。所得聚合物的C、H、和 N元素分析支持其具有与Ir(3-MOI-PPy)2(3-PrCO-PPy)基本相同的组成。 相信该聚合物具有交联结构而且不溶于大多数常用有机溶剂,因而不能通 过GPC测量其分子量。

实施例35:Ir(3-MA-PPy)(3-PrCO-PPy)2/Ir(3-MA-PPy)3共聚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1.11g(1.25mmol)实施例1中合成的 Ir(3-MA-PPy)(3-PrCO-PPy)2络合物、1.14g(1.25mmol)实施例12中合成的 Ir(3-MA-PPy)3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 3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在80℃下反应 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结果不溶性聚合物沉淀。过滤回收聚合物,用 100ml氯仿洗涤,然后用100ml甲醇洗涤,真空干燥得到2.05g目标 Ir(3-MA-PPy)(3-PrCO-PPy)2/Ir(3-MA-PPy)3共聚物粉末。所得共聚物的 C、H、和N元素分析支持Ir(3-MA-PPy)(3-PrCO-PPy)2与Ir(3-MA-PPy)3 以1∶1的摩尔比聚合。相信该共聚物具有交联结构而且不溶于大多数常用 有机溶剂,因而不能通过GPC测量其分子量。

实施例36:Ir(3-MOI-PPy)(3-PrCO-PPy)2/ Ir(3-MOI-PPy)2(3-PrCO-PPy)共聚物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装入1.21g(1.25mmol)实施例3中合成的 Ir(3-MOI-PPy)(3-PrCO-PPy)2络合物、1.23g(1.25mmol)实施例13中合成 的Ir(3-MOI-PPy)2(3-PrCO-PPy)络合物、0.010g(0.061mmol)2,2’-偶氮二异 丁腈(AIBN)和30ml乙酸丁酯,使反应器内气氛换成氮气。然后使混合物 在80℃下反应10小时(参见以下反应式)。结果不溶性聚合物沉淀。过滤回 收聚合物,用100ml氯仿洗涤,然后用100ml甲醇洗涤,真空干燥得到 2.18g目标Ir(3-MOI-PPy)(3-PrCO-PPy)2/Ir(3-MOI-PPy)2(3-PrCO-PPy)共 聚物粉末。所得共聚物的C、H、和N元素分析支持 Ir(3-MOI-PPy)(3-PrCO-PPy)2与Ir(3-MOI-PPy)2(3-PrCO-PPy)以1∶1的 摩尔比聚合。相信该共聚物具有交联结构而且不溶于大多数常用有机溶剂, 因而不能通过GPC测量其分子量。

实施例37:可聚合化合物(8-壬烯-2,4-二酮根)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 (下文中缩写为Ir(PPy)2(1-Bu-acac)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通过常规方法合成的二(μ-氯)四(2-苯基吡啶)合 二铱(III)(下文中缩写为[Ir(PPy)2Cl]2)与通过已知方法(H.Gerlach等, Helv.Chim.Acta,60,638(1977))合成的8-壬烯-2,4-二酮反应以合成 Ir(PPy)2(l-Bu-acac)。
即,使261mg(0.24mmol)[Ir(PPy)2Cl]2悬浮于30ml氮气吹洗过的甲醇 中,加入87mg(0.56mmol)8-壬烯-2,4-二酮和76mg(0.75mmol)三乙胺,所 得混合物在油浴中加热回流3小时。使所得浅黄色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 用旋转蒸发器浓缩。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00ml稀盐酸溶液和50ml 氯仿,将所得混合物剧烈搅拌。将氯仿层分离,经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 蒸出溶剂。使所得黄色残留物溶于二氯甲烷,溶液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浅 黄色主产物。使该产物的溶液在减压下浓缩,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己烷, 冷却至-20℃得到270mg(0.41mmol)目标Ir(PPy)2(1-Bu-acac)浅黄色晶体(收 率:85%)。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9(d,J=5.7Hz,2H,PPy),7.83(t,J=7.8Hz, 2H,PPy),7.70(m,2H,PPy),7.54(t,J=6.8Hz,2H,PPy),7.10(m, 2H,PPy),6.80(t,J=7.3Hz,2H,PPy),6.68(m,2H,PPy),6.35(d, J=6.2Hz,1H,PPy),6.25(d,J=6.2Hz,1H,PPy),5.61(m,1H,- CH=CH2),5.19(s,1H,二酮根-次甲基),4.86(m,2H,-CH=CH2), 1.99(t,J=7.3Hz,2H,亚甲基),1.79(s,3H,CH3),1.72(m,2H, 亚甲基),1.38(m,2H,亚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6.95,H 4.47,N 4.28(C31H29IrN2O2)
测定值:C 55.84,H 4.32,N 3.97

实施例38:可聚合化合物[6-(4-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根]双(2-苯基吡 啶)合铱(III)(下文中缩写为Ir(PPy)2[1-(St-Me)-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乙酰丙酮与4-乙烯基苄基氯反应合成6-(4- 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
即,在氮气氛中称取1.23g(60%在油中)(31mmol)氢化钠,向其中加入 60ml无水四氢呋喃(以下称写为THF),在浴中使混合物冷却至0℃。向 该悬浮液中滴加2.5g(24mmol)乙酰丙酮和1ml六甲基磷酰三胺的混合溶液 产生无色沉淀。将混合物在0℃下搅拌10分钟后,向其中滴加 17.5ml(28mmo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M)使所述沉淀溶解,将混合物在0 ℃下再搅拌20分钟。向所得浅黄色溶液中滴加4.0g(26mmol)4-乙烯基苄 基氯,使反应混合物升至室温,搅拌20分钟。然后向其中加稀盐酸使水层 变成酸性。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经硫酸镁干燥,用旋转蒸发器 蒸出溶剂。所得反应混合物装入硅胶柱内,用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1∶ 1体积比)展开以分离主产物。从所得溶液中蒸出溶剂得到3.0g(14mmol)目 标6-(4-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棕色液体。收率为56%。通过C和H的元 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
烯醇;δ7.33(d,J=8.1Hz,2H,芳族的),7.14(d,J=8.4Hz,2H, 芳族的),6.68(dd,J=8.1Hz,1H,乙烯基),5.70(d,J=17.0Hz, 1H,乙烯基),5.46(s,1H,dike 二酮根-次甲基),5.20(d,J=11.1Hz, 1H,乙烯基),2.91(t,J=5.7Hz,2H,亚甲基e),2.58(t,J=7.3Hz, 2H,亚甲基e),2.03(s,3H,甲基).
酮;δ7.33(d,J=8.1Hz,2H,芳族的),7.14(d,J=8.4Hz,2H, 芳族的),6.68(dd,J=8.1Hz,1H,乙烯基),5.70(d,J=17.0Hz, 1H,乙烯基),5.20(d,J=11.1Hz,1H,乙烯基),3.53(s,2H, C(=O)CH2C(=O)),2.89(m,4H,亚乙基),2.19(s,3H,甲基). 烯醇∶酮=6∶1。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77.75,H 7.46(C14H9O2)
测定值:C 77.49,H 7.52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如此所得6-(4-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与通 常常规方法合成的[Ir(PPy)2Cl]2反应合成Ir(PPy)2[1-(St-Me)-acac]
即,向342mg(0.32mmol)[Ir(PPy)2Cl]2、158mg(1.5mmol)碳酸钠和 5mg(0.023mmol)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的5ml N,N-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缩 写为DMF)溶液中加入210mg(0.97mmol)6-(4-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在搅 拌下将混合物于65℃加热。然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向其中加入稀盐 酸溶液,然后用氯仿萃取有浅黄色的组分。用旋转蒸发器蒸出溶剂后,使残 留物溶于少量二氯甲烷,经硅胶柱色谱法(洗脱剂:二氯甲烷)分离黄色主产 物。在减压下使溶液浓缩至干,向残留物中加入二氯甲烷/己烷混合溶剂在-20 ℃下进行重结晶,得到354mg(0.49mmol)目标Ir(PPy)2[1-(St-Me)-acac]浅黄 色晶体。收率:78%。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鉴定。
1H-NMR(CDCl3,ppm):δ8.47(d,J=5.7Hz,1H,PPy),8.21(d,J=5.7Hz, 1H,PPy),7.9-7.5(m,6H,PPy),7.18(d,J=8.1Hz,2H, 苯乙烯基-芳族),7.00(m,2H,PPy),6.89(d,J=8.1Hz,2H, 苯乙烯基-芳族),6.75(m,5H,PPy和乙烯基),6.28(t,J=7.3Hz, 2H,PPy),7.67(d,J=17.6Hz,1H,乙烯基),5.19(d,J=9.5Hz,1H, 乙烯基),5.17(s,1H,二酮根-次甲基e),2.60(t,J=7.3Hz,2H, 亚乙基),2.36(m,2H,亚乙基),1.75(s,3H,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60.40,H 4.36,N 3.91(C36H31IrN2O2)
测定值:C 61.35,H 4.34,N 3.83

实施例39:可聚合化合物(9-丙烯酰氧基-2,4-壬二酮根]双(2-苯基吡啶) 合铱(III)(下文中缩写为Ir(PPy)2[1-(A-Bu)-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通过常规方法合成(9-羟基-2,4-壬二酮根]双(2- 苯基吡啶)合铱(III)(下文中缩写为Ir(PPy)2[1-(OH-Bu)-acac])
即,向167mg(0.276mmol)以与实施例37中相同方式合成的 Ir(PPy)2(1-Bu-acac)的10ml THF溶液中滴加1.0ml(0.5mmol)9-杂双环 [3.3.1]壬烷(以下缩写为9-BBN)的0.5M THF溶液,使溶液加热回流25分 钟。然后,依次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2ml(0.60mmol)3M氢氧化钠水溶液 和0.060ml(0.62mmol)35%H2O2溶液,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 然后,向其中加入20ml水,用旋转蒸发器使混合物浓缩。加入氯仿并充 分摇动之后,在减压下使有机层浓缩至干。使所得黄色固体溶于少量二氯 甲烷,将溶液加载至硅胶柱内,然后使二氯甲烷流过除去洗脱杂质。再用 1∶1(体积比)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酸混合溶剂洗脱出浅黄色络合物,回收并 在减压下干燥,然后在-20℃下使残留物从二氯甲烷/己烷混合溶液中重结 晶,得到23mg(0.034mmol)Ir(PPy)2[1-(OH-Bu)-acac]浅黄色固体。收率: 13%。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50(d,J=5.9Hz,2H,PPy),7.82(t,J=7.0Hz, 2H,PPy),7.72(t,J=7.3Hz,2H,PPy),7.55(t,J=7.0Hz,2H,PPy), 7.12(t,J=5.9Hz,2H,PPy),6.81(t,J=7.6Hz,2H,PPy),6.69(t, J=7.3Hz,2H,PPy),6.31(d,J=5.9Hz,1H,PPy),6.26(d,J=5.9Hz, 1H,PPy),5.19(s,1H,二酮根-次甲基),3.44(t,J=7.0Hz,2H, CH2OH),1.98(t,J=7.0Hz,2H,亚甲基),1.79(s,3H,甲基), 1.34(m,4H,亚甲基),1.05(m,2H,亚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5.42,H 4.65,N 4.17(C31H31IrN2O3)
测定值:C 55.76,H 4.71,N 4.19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Ir(PPy)2[1-(OH-Bu)-acac]与丙烯酰氯反应 合成Ir(PPy)2[1-(A-Bu)-acac]。
即,向95mg(0.14mmol)Ir(PPy)2[1-(OH-Bu)-acac]的10ml二氯甲烷溶 液中加入0.10ml(0.72mmol)三乙胺。向该溶液中加入0.060ml(0.74mmol) 丙烯酰氯,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向该混合物中加入1ml甲醇 后,在减压下蒸出溶剂,使残留物通过硅胶柱(洗脱剂:二氯甲烷),分离 最初洗脱的黄色溶液,在减压下浓缩至干。在-20℃下使残留物从二氯甲烷 /己烷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99mg(0.14mmol)目标Ir(PPy)2[1-(A-Bu)-acac] 浅黄色固体。收率:96%。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鉴定。
1H-NMR(CDCl3,ppm):δ8.50(d,J=5.9Hz,2H,PPy),7.80(m,4H, PPy),7.51(t,J=7.3Hz,2H,PPy),7.18(t,J=5.9Hz,2H,PPy),6.84 (t,J=7.3Hz,2H,PPy),6.70(t,J=7.6Hz,2H,PPy),6.25(m,3H, PPy+乙烯基),6.12(dd,J=15.6,9.3Hz,1H,乙烯基),5.75(d, J=9.3Hz,1H,乙烯基),5.17(s,1H,二酮根-次甲基),4.05(t, J=7.0Hz,2H,-COOCH2-),1.84(t,J=7.0Hz,2H,亚甲基),1.80 (s,3H,甲基),1.34(m,4H,亚甲基),1.06(m,2H,亚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6.26,H 4.58,N 3.86(C34H33IrN2O4)
测定值:C 56.55,H 4.53,N 3.60

实施例40:可聚合化合物{1-[4-(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苯 基]-3-苯基-1,3-丙二酮根}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PPy)2(MOI-Ph-acac))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通过常规方法合成的二(μ-氯)四(2-苯基吡啶) 合二铱(III)(下文中缩写为[Ir(PPy)2Cl]2)与通过参考已知方法(M. Cushman等,Tetrahedron Lett.,31,6497(1990))合成的对羟基二苯甲酰甲 烷反应合成[1-(4-羟苯基)-3-苯基-1,3-丙二酮根]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以 下缩写为Ir(PPy)2(OH-Ph-acac))。
即,使112mg(0.10mmol)[Ir(PPy)2Cl]2、64mg(0.60mmol)碳酸钠和 76mg(0.32mmol)对羟基二苯甲酰甲烷溶于10ml DMF,在搅拌下将溶液于 60℃加热0.5小时。将所得反应混合物倒入100ml稀盐酸溶液中,用氯仿 萃取所述铱络合物。用旋转蒸发器蒸出氯仿,使残留物溶于少量二氯甲烷, 装入硅胶柱内。用30∶10(体积比)的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展开洗脱出橙 色组分,回收并在减压下浓缩至干。使所得固体溶于少量二乙醚并向其中 加入己烷。过滤收集沉淀,在减压下干燥得到111mg(0.15mmol)目标 Ir(PPy)2(OH-Ph-acac)橙色固体。收率:72%。通过C、H和N的元素分 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58(d,2H,PPy),7.9-6.7(m,21H,PPy +苯基),6.52(s,1H,二酮根-次甲基),6.37(d,2H,PPy), 4.91(s,1H,O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60.07,H 3.68,N 3.79(C37H27IrN2O3)
测定值:C 60.77,H 3.75,N 3.62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所得Ir(PPy)2(OH-Ph-acac)与异氰酸2-甲基 丙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产,下文 中有时称为“MOI”)反应合成Ir(PPy)2(MOI-Ph-acac)。
即,向110mg(0.15mmol)Ir(PPy)2(OH-Ph-acac)的50ml甲苯溶液中加 入5mg(0.023mmol)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以下缩写为BHT)、 32mg(0.051mmol)二月桂酸二丁锡(IV)(以下缩写为DBTL)和 121mg(0.78mmol)MOI,在搅拌下将混合物于70℃加热6小时。使所得反 应混合物冷至室温,装入硅胶柱内,然后用20∶1(体积比)的二氯甲烷/ 丙酮混合溶剂使柱展开,洗脱出橙色化合物。用旋转蒸发器使包含所述化 合物的溶液在减压下浓缩至干,使所得固体溶于少量二氯甲烷。缓慢地向 所述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己烷使橙色沉淀物沉积,过滤收集并在减压下干燥 得到100mg(0.11mmol)目标Ir(PPy)2(MOI-Ph-acac)橙色固体。收率:75%。 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60(d,2H,PPy),7.9-6.7(m,21H,PPy an(苯基),6.56(s,1H,二酮根-次甲基),6.39(d,2H,PPy), 6.18(s,1H,烯属),5.65(s,1H,烯属),5.29(s,1H,NH), 4.31(t,2H,亚乙基),3.59(t,2H,亚乙基),2.00(s,3H, 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9.05,H 4.05,N 4.70(C44H36IrN3O6)
测定值:C 59.79,H 4.05,N 4.64

实施例41:可聚合化合物[6-(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2,4-己二酮根]双(2- 苯基吡啶)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PPy)2[1-(MA-Ph-Me)-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乙酰丙酮与通过参考已知方法(C.Cativiela, 等,J.Org.Chem.,60,3074(1995))合成的4-苄氧基苄基碘反应,合成6-(4- 苄氧基苯基)-2,4-己二酮
即,在氮气氛中称取0.30g(60%在油中)(7.5mmol)氢化钠,向其中加入 20ml THF,在冰浴中使混合物冷却至0℃。向该悬浮液中滴加 0.75g(7.5mmol)乙酰丙酮和0.5ml六甲基磷酰三胺的混合溶液产生无色沉 淀。将混合物在0℃下搅拌10分钟后,向其中滴加4.6ml(7.5mmol)正丁基 锂的己烷溶液(1.6M)使所述沉淀溶解,将混合物在0℃下再搅拌20分钟。 向所得浅黄色透明溶液中滴加2.28g(7.0mmol)4-苄氧基苄基碘的10ml THF溶液。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后,使之再冷却至0℃。 然后向其中加稀盐酸使之中和。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后,用旋 转蒸发器蒸出溶剂。使残留物通过硅胶柱(洗脱剂:1∶1(体积比)的二氯甲 烷/己烷混合溶剂)分离主产物。分离,在减压下浓缩至干,得到 1.31g(4.4mmol)目标6-(4-苄氧基苯基)-2,4-己二酮浅黄色固体。收率:63%。
通过C和H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
烯醇;δ7.5-6.8(m,9H,芳族的),5.46(s,1H,烯醇-次甲基), 5.04(s,2H,-O-CH2-),2.88(t,J=7.6Hz,2H,亚乙基),2.55(t, J=8.4Hz,2H,亚乙基),2.04(s,3H,甲基).
酮;δ7.5-6.8(m,9H,芳族的),5.04(s,2H,-O-CH2-),3.53 (s,2H,C(=O)CH2C(=O)),2.84(m,4H,亚乙基),2.19(s,3H,甲基).
烯醇∶酮=5∶1。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77.00,H 6.86(C19H20O3)
测定值:C 77.46,H 6.77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如此所得6-(4-苄氧基苯基)-2,4-己二酮氢化 生产6-(4-羟苯基)-2,4-己二酮
即,在氮气氛中称取1.5g Pd-活性炭(10%),向其中加入20ml二氯甲 烷和1.31g(4.4mmol)6-(4-苄氧基苯基)-2,4-己二酮。在1atm下将反应系统内 的气氛换成氢气,在室温下搅拌11小时。将所得反应混合物过滤除去不溶 物,在减压下蒸出溶剂。残留物装入硅胶柱内,先用二氯甲烷展开除去副产 物。然后用1∶1(体积比)的丙酮/己烷混合溶剂从柱内洗脱,使包含所述化 合物的溶液在减压下浓缩至干,得到0.70g(3.4mmol)目标6-(4-羟苯基)-2,4- 己二酮浅黄色固体。收率:77%。通过C和H的元素分析和1H-NMR鉴定。
1H-NMR(CDCl3,ppm):
烯醇;δ7.04(d,J=8.4Hz,2H,芳族的),6.65(d,J=8.4Hz,2H, 芳族的),5.55(br,1H,OH),5.47(s,1H,烯醇-次甲基),2.86 (t,J=7.3Hz,2H,亚乙基),2.55(t,J=7.3Hz,2H,亚乙基),2.04 (s,3H,甲基).
酮;δ7.04(d,J=8.4Hz,2H,芳族的),6.65(d,J=8.4Hz,2H, 芳族的),5.55(br,1H,OH),3.55(s,2H,C(=O)CH2C(=O)),2.83 (m,4H,亚乙基),2.19(s,3H,甲基).
烯醇∶酮=5∶1。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69.88,H 6.84(C12H14O3)
测定值:C 69.87,H 6.79

(3)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所得6-(4-羟苯基)-2,4-己二酮与通过常规方 法合成的二(μ-氯)四(2-苯基吡啶)合二铱(III)(下文中缩写为[Ir(PPy)2C1]2) 反应合成[6-(4-羟苯基)-2,4-己二酮根]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PPy)2[1-(OH-Ph-Me)-acac])。
即,向71mg(0.066mmol)[Ir(PPy)2Cl]2和47mg(0.44mmol)碳酸钠的混 合物中加入41mg(0.20mmol)6-(4-羟苯基)-2,4-己二酮的5ml DMF溶液,在 搅拌下将混合物于65℃加热1小时。向反应混合物加入稀盐酸和氯仿,将 混合物充分摇动。分离出的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蒸出溶剂。使 残留物通过硅胶柱(洗脱剂:1∶1(体积比)的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回 收紧邻少量浅黄色副产物洗脱的浅黄色溶液,在减压下浓缩至干。使所得 固体溶于少量二氯甲烷。向溶液中加入己烷,冷却至-20℃,得到 86mg(0.12mmol)目标Ir(PPy)2[1-(OH-Ph-Me)acac]浅黄色固体。收率: 92%。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8(d,J=6.2Hz,1H,PPy),8.23(d,J=5.9Hz, 1H,PPy),7.9-7.6(m,4H,PPy),7.53(t,J=7.3Hz,2H,PPy),7.11 (t,J=7.0Hz,1H,PPy),6.99(t,J=7.0Hz,1H,PPy),6.8-6.4(m, 8H,PPy+C6H4OH),6.27(t,J=8.1Hz,2H,PPy),5.18(s,1H, 二酮根-次甲基),5.10(br,1H,OH),2.54(t,J=7.0Hz,2H, 亚甲基),2.31(m,2H,亚甲基),1.75(s,3H,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7.86,H 4.14,N 3.97(C34H29IrN2O3)
测定值:C 58.03,H 4.11,N 3.86

(4)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Ir(PPy)2[1-(OH-Ph-Me)acac]与甲基丙烯酰 氯反应合成Ir(PPy)2[1-(MA-Ph-Me)acac]。
即,在氮气氛中,使169mg(0.24mmol)Ir(PPy)2[1-(OH-Ph-Me)acac] 溶于10ml二氯甲烷,向该溶液中加入0.30ml(2.2mmol)三乙胺。向所得溶 液中加入0.060ml(0.61mmol)甲基丙烯酰氯,迅速产生产物。向该溶液中再 加入少量甲醇之后,在减压下蒸出溶剂。使残留物通过硅胶柱,用己烷/ 二氯甲烷/丙酮(10∶10∶1体积比)混合溶剂分离出黄色主产物。在减压下 蒸出溶剂后,使残留物从二氯甲烷/己烷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目标 Ir(PPy)2[1-(MA-Ph-Me)acac]黄色固体。收率:76%。通过C、H和N的 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8(d,J=5.1Hz,1H,PPy),8.27(d,J=5.9Hz, 1H,PPy),7.9-7.5(m,6H,PPy),7.12(t,J=7.0Hz,1H,PPy),7.04 (t,J=7.0Hz,1H,PPy),6.9-6.6(m,8H,芳族的),6.33(s,1H, 烯属的),6.27(d,J=7.6Hz,2H,PPy),5.74(s,1H,烯属的), 5.17(s,1H,二酮根-次甲基),2.61(t,J=7.0Hz,2H,亚乙基), 2.34(m,2H,亚乙基),2.07(s,3H,甲基丙烯酰-甲基),1.76(s, 3H,二酮根-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8.98,H 4.30,N 3.62(C38H33IrN2O4)
测定值:C 58.69,H 4.17,N 3.81

实施例42:可聚合化合物(1-甲基丙烯酰氧基-2,4-戊二酮根)双(2-苯基 吡啶)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PPy)2(1-MA-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通过常规方法合成的二(μ-氯)四(2-苯基吡啶) 合二铱(III)(下文中缩写为[Ir(PPy)2Cl]2)与参考已知方法(EP 0514217)合成 的(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4-戊二酮反应,合成(1-羟基-2,4-戊二酮根) 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PPy)2(1-OH-acac))。
即,向492mg(0.46mmol)[Ir(PPy)2Cl]2和139mg(1.31mmol)碳酸钠的 10ml DMF溶液中加入321mg(1.39mmol)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 基)-2,4-戊二酮(1-TBDMSO-2,4-戊二酮),在搅拌下将混合物于70℃加热1 小时。使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100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和50ml 氯仿,充分摇动。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蒸出溶剂。使残留物通 过硅胶柱(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得到黄色溶液。使该溶液在减压下浓缩至 干得到黄色固体,使之溶于20ml THF,在剧烈搅拌该溶液的同时向其中 滴加0.46ml(0.46mmol)氟化四正丁铵(以下缩写为Bun4NF)的1.0M THF溶 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0.5小时,然后在减压下蒸出溶剂。使残 留物通过硅胶柱(洗脱剂:己烷/二氯甲烷/丙酮(1∶3∶1体积比)混合溶剂), 回收洗脱出的黄色主产物,在减压下干燥。所得粗产物从二氯甲烷/己烷混 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89mg(0.63mmol)目标Ir(PPy)2(1-OH-acac)黄色固 体。收率:69%。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8(d,J=5.7Hz,1H,PPy),8.42(d,J=5.7Hz, 1H,PPy),7.86(m,2H,PPy),7.74(t,J=7.6Hz,2H,PPy),7.54(t, J=5.9Hz,2H,PPy),7.14(t,J=5.9Hz,2H,PPy),6.82(t,J=7.3Hz, 2H,PPy),6.69(m,2H,PPy),6.28(d,J=6.8Hz,1H,PPy),6.23(d, J=6.5Hz,1H,PPy),5.17(s,1H,二酮根-次甲基),3.88(dd, J=9.1,5.4Hz,1H,-CHH′-O-),3.78(dd,J=8.1,4.3Hz,1H,-CHH′-O-), 3.10(t,J=4.6Hz,1H,OH),1.82(s,3H,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2.67,H 3.77,N 4.55(C27H23IrN2O3)
测定值:C 52.45,H 3.68,N 4.79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Ir(PPy)2(1-OH-acac)与甲基丙烯酰氯反应 合成Ir(PPy)2(1-MA-acac)。
即,向200mg(0.32mmol)Ir(PPy)2(1-OH-acac)的15ml二氯甲烷溶液 中加入0.25ml(1.8mmol)三乙胺和0.20ml(2.0mmol)甲基丙烯酰氯,将混合 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20ml碳酸钠水溶液洗涤, 在减压下蒸出溶剂。使残留物再溶于二氯甲烷,将溶液装入硅胶柱上部, 用2∶4∶1(体积比)的己烷/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展开。回收最初得到的 黄色溶液,在减压下干燥,得到165mg(0.24mmol)目标Ir(PPy)2(1-MA-acac) 黄色固体。收率:74%。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53(d,J=5.7Hz,1H,PPy),8.48(d,J=5.4Hz, 1H,PPy),7.84(d,J=7.8Hz,2H,PPy),7.73(t,J=7.0Hz,2H,PPy), 7.53(t,J=6.8Hz,2H,PPy),5.14(m,2H,PPy),6.79(m,2H,PPy), 6.69(m,2H,PPy),6.29(d,J=7.6Hz,1H,PPy),6.23(d,J=7.6Hz, 1H,PPy),6.04(s,1H,烯属的),5.51(s,1H,烯属的),5.31 (s,1H,二酮根-次甲基),4.38(d,J=15.4Hz,1H,-CHH′-OC(=O)-) ,4.27(d,J=14.9Hz,1H,-CHH′-OC(=O)-),1.87(s,3H, 甲基丙烯酰-甲基),1.82(s,3H,二酮根-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4.45,H 3.98,N 4.10(C31H27IrN2O4)
测定值:C 54.18,H 3.96,N 4.33

实施例43:可聚合化合物[6-(4-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根[双[2-(2,4-二 氟苯基)吡啶]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2,4-F-PPy)2[1-(St-Me)-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通过常规方法合成2-(2,4-二氟苯基)吡啶。
即,在氩气流下,使8.69g(55.0mmol)2-溴吡啶溶于200ml无水四氢呋 喃,冷却至-78℃。经30分钟向其中滴加38.7ml(61.9mmol)正丁基锂的1.6M 己烷溶液。滴完后,经30分钟再滴加7.5g(55.0mmol)氯化锌的50ml无水 四氢呋喃溶液。滴完后,使混合物的温度缓慢升至0℃,加入9.65g(55.0mmol) 1-溴-2,4-二氟苯和2.31g(2.0mmol)四(三苯膦)合钯(0)。将混合物在回流下搅 拌6小时,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00ml饱和盐水,然后将反应混合物 用二乙醚萃取。使萃取物干燥后,浓缩,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氯仿/ 己烷(1/1体积比)),得到6.00g(31.4mmol)2-(2,4-二氟苯基)吡啶无色透明油。 收率:63%。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71(d,1H,J=4.6Hz),8.00(td,1H,J=8.9, 6.5Hz),7.8-7.7(m,2H),7.3-7.2(与CHCl3重叠,1H), 7.1-6.8(m,2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69.11,H 3.69,N 7.33
测定值:C 68.98,H 3.80,N 7.31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通过常规方法使所得2-(2,4-二氟苯基)吡啶与 n-水合六氯铱酸钠反应合成二(μ-氯)四[2-(2,4-二氟苯基)吡啶]合二铱(III) (以下缩写为[Ir(2,4-F-PPy)2Cl]2)
即,使0.96g(5.0mmol)2-(2,4-二氟苯基)吡啶和1.00g n-水合六氯铱酸钠 溶于40ml 2-乙氧基乙醇和水的3∶1(体积比)混合溶剂,向其中吹入氩气 30分钟,将混合物在回流下搅拌5小时。过滤收集生成的沉淀,用乙醇洗 涤,再用少量丙酮洗涤,然后真空干燥5小时,得到0.79g(0.65mmol)目标 [Ir(2,4-F-PPy)2Cl]2黄色粉末。收率:86%。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9.12(d,4H,J=5.7Hz),8.31(d,4H,J=8.6Hz), 7.83(dd,4H,J=7.6,7.6Hz),6.82(dd,4H,J=7.3,7.3Hz),6.34(ddd, 4H,J=11.6,10.0,2.4Hz),5.29(dd,4H,J=9.5,2.4Hz).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43.46,H 1.99,N 4.61
测定值:C 43.39,H 2.03,N 4.55

(3)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Ir(2,4-F-PPy)2Cl]2与6-(4-乙烯基苯基)-2,4- 己二酮反应合成Ir(2,4-F-PPy)[1-(St-Me)-acac]。
即,在氩气流下使243mg(0.20mmol)[Ir(2,4-PPy)2Cl]2、212mg(2.00mmol) 碳酸钠、和1.3mg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130mg(0.60mmol)以与实 施例38中相同方式合成的6-(4-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溶于20ml DMF, 在80℃下搅拌2小时,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水,用氯仿萃取。使萃取物 干燥,然后浓缩,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氯仿),然后从氯仿/己烷溶液 中重结晶,得到261mg(0.33mmol)Ir(2,4-F-PPy)[1-(St-Me)-acac]黄色晶体。 收率:83%。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鉴定。
1H-NMR(CDCl3,ppm):δ8.39(d,1H,J=5.7Hz),8.3-8.2(m,2H), 8.04(d,1H,J=5.7Hz),7.8-7.7(m,2H),7.19(d,2H,J=7.8Hz), 7.15(dd,1H,J=6.6,6.6Hz),6.97(dd,1H,J=6.6,6.6Hz),6.89(d, 2H,J=7.8Hz),6.67(dd,1H,J=17.6,10.8Hz),6.4-6.2(m,2H), 5.7-5.6(m,3H),5.22(s,1H),5.21(d,1H,J=11.1Hz),2.62(t,2H, J=7.0Hz),2.39(m,2H),1.78(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4.88,H 3.45,N 3.56
测定值:C 54.82,H 3.50,N 3.49

实施例44:可聚合化合物{3-[4-(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苯基甲 基]-2,4-戊二酮根}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PPy)2[3-(MOI-Ph-Me)-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二(μ-氯)四(2-苯基吡啶)合二铱(III) ([Ir(PPy)2Cl]2)与通过常规方法合成的3-(4-羟苯基甲基)-2,4-戊二酮反应合 成[3-(4-羟苯基甲基)-2,4-戊二酮根]双(2-苯基吡啶)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PPy)2[3-(OH-Ph-Me)-acac])
即,使56mg(0.052mmol)[Ir(PPy)2Cl]2和44mg(0.42mmol)碳酸钠溶于 5ml DMF。向该溶液中加入30mg(0.15mmol通过参考已知方法(C. Cativiela,等,J.Org.Chem.,60,3074(1995))合成的3-(4-羟苯基苯基)-2,4- 戊二酮的5ml DMF溶液,在搅拌下将混合物于80℃加热1.5小时。然后 向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混合物中加稀盐酸和氯仿,将混合物充分摇动。分离 有机层,用旋转蒸发器蒸出溶剂,残留物通过硅胶柱,用1∶1(体积比)的 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作洗脱剂分离主产物谱带。从所得浅黄色溶液中蒸 出溶剂,残留物从二氯甲烷/己烷的混合溶液中重结晶得到 34mg(0.048mmol)Ir(PPy)2[3-(OH-Ph-Me)-acac]浅黄色固体。收率:46%。 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58(d,J=5.9Hz,2H,PPy),7.84(d,J=7.8Hz, 2H,PPy),7.73(t,J=6.5Hz,2H,PPy),7.55(d,J=7.6Hz,2H,PPy), 7.1-6.6(m,10H,芳族的),6.27(d,J=7.6Hz,2H,PPy),4.86 (br-s,1H,OH),3.62(s,2H,苄基),1.80(s,6H,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7.86,H 4.14,N 3.97(C34H29IrN2O3)
测定值:C 57.97,H 4.22,N 4.15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所得Ir(PPy)2[3-(OH-Ph-Me)-acac]与异氰酸 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产, 下文中有时称为“MOI”)反应合成Ir(PPy)2[3-(MOI-Ph-Me)-acac]。
即,将71mg(0.10mmol)Ir(PPy)2[3-(OH-Ph-Me)-acac]、3mg(0.014mmol)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7mg(0.12mmol)二月桂酸二丁锡(IV)和 55mg(0.35mmol)MOI的10ml THF溶液在搅拌下于70℃加热2小时。使 所得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用旋转蒸发器浓缩至干,使残留物通过硅胶柱, 用1∶1(体积比)的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作洗脱剂。回收紧邻最初洗脱出 的浅黄色副产物洗脱出的浅黄色溶液,在减压下浓缩至干。使所得固体溶 于少量二氯甲烷。向其中加己烷生成沉淀,过滤收集并在减压下干燥得到 59mg(0.069mmol)目标Ir(PPy)2[3-(MOI-Ph-Me)-acac]浅黄色固体。收率: 68%。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58(d,J=5.9Hz,2H,PPy),7.88(d,J=7.8Hz, 2H,PPy),7.76(t,J=6.5Hz,2H,PPy),7.57(d,J=7.6Hz,2H,PPy), 7.2-6.6(m,10H,芳族的),6.27(d,J=7.6Hz,2H,PPy),6.16 (s,1H,烯属的),5.63(s,1H,烯属的),5.31(br-s,1H,NH), 4.31(m,2H,亚乙基),3.69(s,2H,苄基),3.59(m,2H, 亚乙基),1.98(s,3H,甲基丙烯酰-甲基),1.80(s,6H, 二酮根-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7.20,H 4.45,N 4.88(C41H38IrN3O6)
测定值:C 57.36,H 4.43,N 4.91

实施例45:可聚合化合物双(2-(2,4-二氟苯基)吡啶根)(3-甲基丙烯酰氧基 吡啶甲酸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2,4-F-PPy)2(3-MA-pic))。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双(2-(2,4-二氟苯基)吡啶根)(3-羟基吡啶甲 酸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2,4-F-PPy)2(3-OH-pic))。
即,在氩气流下将1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至 121.6mg(0.1mmol)按照与实施例43(1)和(2)相同方式制备的 [Ir(2,4-F-PPy)2Cl]2、41.7mg(0.3mmol)3-羟基吡啶甲酸、和 106.0mg(1.0mmol)碳酸钠中,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加入50ml 水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溶液经硫酸镁干燥后,使之浓 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3∶97(体积比))。从己烷/氯仿 中重结晶,得到101.0mg Ir(2,4-F-PPy)2(3-OH-pic)黄色晶体。收率:71%。 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13.6(br,1H),8.50(d,1H,J=5.9Hz), 8.25(d,2H,J=11.1Hz),8.1-8.0(m,2H),7.69(d,1H,J=5.7Hz), 7.62(d,1H,J=8.1Hz),7.53(d,1H,J=4.6Hz),7.50(d,1H,J=5.7Hz), 7.36(t,1H,J=4.5Hz),7.24(d,1H,J=5.1Hz),6.9-6.7(m,2H), 5.66(dd,1H,J=8.6,2.4Hz),5.48(dd,1H,J=8.6,2.4Hz).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47.32,H 2.27,N 5.91
测定值:C 47.29,H 2.33,N 5.86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2,4-F-PPy)2(3-MA-pic)。
即,在氩气流下使71.1mg(0.10mmol)Ir(2,4-F-PPy)2(3-OH-pic)和0.2mg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溶于10ml无水二氯甲烷,向溶液中加入 101.2mg(1.0mmol)三乙胺和52.3mg(0.50mmol)甲基丙烯酰氯,然后将混合 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ml水,然后用氯仿萃 取。所得溶液经硫酸镁干燥后,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 仿=1∶24(体积比))。提纯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到63.1mg Ir(2,4-F-PPy)2(3-MA-pic)黄色晶体。收率:81%。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51(d,1H,J=5.4Hz),8.3-8.2(m,2H), 8.1-7.9(m,3H),7.8-7.6(m,3H),7.52(dd,1H,J=6.6,6.6Hz), 7.35(dd,1H,J=6.6,6.6Hz),6.9-6.7(m,2H),6.26(s,1H),5.88(s 1H),5.68(dd,1H,J=8.4,2.4Hz),5.44(dd,1H,J=8.4,2.4Hz), 2.00(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49.36,H 2.59,N 5.40
测定值:C 49.33,H 2.60,N 5.41

实施例46:可聚合化合物双(2-(2,4-二氟苯基)吡啶根)(5-甲基丙烯酰氧甲 基吡啶甲酸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2,4-F-PPy)2(5-CH2MA-pi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双(2-(2,4-二氟苯基)吡啶根)(5-(羟甲基)吡 啶甲酸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2,4-F-PPy)2(5-CH2OH-pic))。
即,在氩气流下将1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至 121.6mg(0.1mmol)[Ir(2,4-F-PPy)2Cl]2、45.9mg(0.3mmol)5-羟甲基吡啶甲 酸、和106.0mg(1.0mmol)碳酸钠中,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加入 50ml水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溶液经硫酸镁干燥后,使 之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1∶19(体积比))。从己烷/ 氯仿中重结晶,得到108.7mg Ir(2,4-F-PPy)2(5-CH2OH-pic)黄色晶体。收 率:75%。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54(d,1H,J=4.6Hz),8.3-8.2(m,2H), 8.1-8.0(m,4H),7.70(s,1H),7.61(d,1H,J=4.9Hz),7.49(dd,1H, J=6.6Hz,6.6Hz),7.32(dd,1H,J=6.6Hz,6.6Hz),6.9-6.7(m,2H), 5.71(dd,1H,J=8.9Hz,2.4Hz),5.46(dd,1H,J=8.5Hz,2.3Hz), 5.42(t,1H,J=4.6Hz),4.49(d,2H,J=4.6Hz).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48.06,H 2.50,N 5.80
测定值:C 48.05,H 2.54,N 5.86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2,4-F-PPy)2(5-CH2MA-pic)。
即,在氩气流下使72.5mg(0.1mmol)Ir(2,4-F-PPy)2(5-CH2OH-pic)和0.2mg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溶于10ml无水二氯甲烷,向溶液中加入 101.2mg(1.0mmol)三乙胺和52.3mg(0.50mmol)甲基丙烯酰氯,然后将混合物 于室温搅拌2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加入50ml水,然后用氯仿萃取。所得溶 液经硫酸镁干燥,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3∶97(体积比))。 提纯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到70.6mg Ir(2,4-F-PPy)2(5-CH2MA-pic)黄 色晶体。收率:89%。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鉴定。
1H-NMR(DMSO-d6,ppm):δ8.53(d,1H,J=5.1Hz),8.28(d,1H, J=8.4Hz),8.22(d,1H,J=8.6Hz),8.1-8.0(m,4H),7.70(s,1H), 7.66(d,1H,J=4.9Hz),7.48(dd,1H,J=6.5Hz,6.5Hz),7.31(dd,1H, J=6.5Hz,6.5Hz),6.9-6.7(m,2H),5.84(s,1H),5.7-5.6(m,2H), 5.47(dd,1H,J=8.8Hz,2.6Hz),5.24(d,2H,J=2.7Hz),1.78(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0.00,H 2.80,N 5.30
测定值:C 49.92,H 2.87,N 5.28

实施例47:可聚合化合物双(2-(2,4-二氟苯基)吡啶根)(5-(2-(甲基丙烯酰 氧)乙基-氨基甲酰氧甲基)吡啶甲酸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2,4-F-PPy)2(5-CH2MOI-pic))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2,4-F-PPy)2(5-CH2MOI-pic)。
即,在氩气流下使72.5mg(0.1mmol)实施例46中作为中间体的 Ir(2,4-F-PPy)2(5-CH2OH-pic)、0.2mg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 1.3mg二月桂酸二丁锡(IV)(DBTL)溶于10ml无水四氢呋喃。向溶液中加 入31.0mg(0.2mmol)异氰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产,下文中有时称为“MOI”),将混合物 在50℃下搅拌1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ml水,然后用氯仿萃取。 所得溶液经硫酸镁干燥后,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3∶ 97(体积比))。提纯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到76.4mg Ir(2,4-F-PPy)2(5-CH2MOI-pic)黄色晶体。收率:87%。通过1H-NMR和C、 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53(d,1H,J=5.1Hz),8.32(dd,2H,J=8.0, 1.8Hz),8.25(d,1H,J=8.9Hz),8.22(d,1H,J=9.2Hz),8.1-8.0(m, 3H),7.60(d,1H,J=4.6Hz),7.51(dd,1H,J=6.5,6.5Hz),7.35(dd, 1H,J=6.5,6.5Hz),6.9-6.7(m,2H),6.10(s,1H),5.87(s,1H), 5.71(dd,1H,J=8.4,2.2Hz),5.46(dd,1H,J=8.8,2.6Hz),4.90(s, 2H),4.23(t,2H,J=1.9Hz),3.47(m,2H),1.90(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0.62,H 3.33,N 6.38
测定值:C 50.59,H 3.35,N 6.32

实施例48:可聚合化合物双(2-(2,4-二氟苯基)吡啶根)(5-(2-(甲基丙烯酰 氧基)-乙氧羰基)吡啶甲酸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2,4-F-PPy)2(5-COHEMA-pi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双(2-(2,4-二氟苯基)吡啶根)(5-羰基吡啶甲 酸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2,4-F-PPy)2(5-COOH-pic))。
即,将1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加至243.2mg(0.2mmol) [Ir(2,4-F-PPy)2Cl]2、100.3mg(0.6mmol)2,5-吡啶二甲酸、和 212.0mg(2.0mmol)碳酸钠中,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向反应混合 物中加入50ml 1N盐酸使产物沉淀,过滤。使之溶于少量氯仿,用柱色谱 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1∶4)。再使提纯产物从己烷/乙醇中再沉淀,得 到204.0mg Ir(2,4-F-PPy)2(5-COOH-pic)黄色晶体。收率:69%。通过 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10.7(s,1H),8.53(d,1H,J=5.1Hz), 8.37(dd,2H,J=8.0,1.8Hz),8.28(d,1H,J=8.9Hz),8.25(d,1H, J=9.2Hz),8.1-8.0(m,3H),7.59(d,1H,J=4.6Hz),7.47(dd,1H, J=6.5,6.5Hz),7.32(dd,1H,J=6.5,6.5Hz),6.9-6.7(m,2H), 5.70(dd,1H,J=8.4,2.2Hz),5.48(dd,1H,J=8.8,2.6Hz).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47.15,H 2.18,N 5.69
测定值:C 47.10,H 2.28,N 5.66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2,4-F-PPy)2(5-COHEMA-pic)。
即,在氩气流下使73.9mg(0.1mmol)Ir(2,4-F-PPy)2(5-COOH-pic)、 52.5mg(0.2mmol)三苯膦(PPh3)、19.5mg(0.15mmol)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溶 于10ml无水THF,在-20℃下向其中滴入65.3mg(0.15mmol)偶氮二羧酸二 乙酯(DEAD)的40%甲苯溶液。使混合物原样静置同时使温度升至室温, 将混合物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蒸出溶剂,使反应混合物浓缩至干。 然后使残留物溶于少量氯仿,用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1∶19(体 积比))。提纯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到61.5mg Ir(2,4-F-PPy)2(5-COHEMA-pic)黄色晶体。收率:72%。通过1H-NMR和 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54(d,1H,J=5.1Hz),8.37(dd,2H,J=8.0, 1.8Hz),8.31(d,1H,J=8.9Hz),8.27(d,1H,J=9.2Hz),8.1-8.0(m, 3H),7.57(d,1H,J=4.6Hz),7.46(dd,1H,J=6.5,6.5Hz),7.32(dd, 1H,J=6.5,6.5Hz),6.9-6.7(m,2H),6.10(s,1H),5.87(s,1H), 5.71(dd,1H,J=8.4,2.2Hz),5.51(dd,1H,J=8.8,2.6Hz),4.64(t, 2H,J=2.0Hz),4.55(t,2H,J=2.0Hz),1.93(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49.41,H 2.84,N 4.94
测定值:C 49.38,H 2.88,N 4.95

实施例49:可聚合化合物双(2-(2,4-二氟苯基)吡啶根)(3-(4-(乙烯基苯基) 甲氧基吡啶甲酸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2,4-F-PPy)2(3-ST-pic))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2,4-F-PPy)2(3-ST-pic)。
即,在氩气流下将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加至35.5mg(0.05mmol) 实施例45中作为中间体的Ir(2,4-F-PPy)2(3-OH-pic)、69.1mg(0.5mmol)碳 酸和0.1mg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中,再向其中加入30.5mg(0.2mmol) 4-乙烯基苄基氯。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4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 50ml水使产物沉淀,过滤收集并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3∶ 97(体积比))。提纯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到24.0mg Ir(2,4-F-PPy)2(3-ST-pic)黄色晶体。收率:58%。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59(d,1H,J=5.1Hz),8.3-8.2(m,2H), 8.1-8.0(m,2H),7.9(d,1H,J=8.6Hz),7.67(d,1H,J=5.1Hz), 7.6-7.3(m,7H),6.9-6.7(m,3H),5.85(d,1H,J=17.8Hz),5.67(dd, 1H,J=8.9,2.4Hz),5.45(dd,1H,J=8.9,2.4Hz),5.29(s,2H),5.27(d, 1H,J=11.1Hz).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3.75,H 2.93,N 5.08
测定值:C 53.71,H 2.90,N 5.03

实施例50:可聚合化合物双(2-苯基吡啶根)(3-甲基丙烯酰氧基吡啶甲酸 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PPy)2(3-MA-pi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双(2-苯基吡啶根)(3-羟基吡啶甲酸根)合铱 (III)(以下缩写为Ir(PPy)2(3-OH-pic))。
即,在氩气流下将1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至 107.2mg(0.1mmol)通过常规方法合成的二(μ-氯)四(2-苯基吡啶)合二铱 (III)(以下缩写为[Ir(PPy)2Cl]2)、41.7mg(0.3mmol)3-羟基吡啶甲酸、和 106.0mg(1.0mmol)碳酸钠中,将混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加入50ml 水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溶液经硫酸镁干燥后,使之浓 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1∶19(体积比))。从己烷/氯仿 中重结晶,得到106.0mg Ir(PPy)2(3-OH-pic)黄色晶体。收率:83%。通过 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46(d,1H,J=4.9Hz),8.23(d,1H, J=8.1Hz),8.20(d,1H,J=8.6Hz),8.0-7.9(m,2H),7.80(m,2H), 7.60(dd,1H,J=5.9,5.9Hz),7.55(d,1H,J=1.4Hz),7.47(dd,1H, J=8.5,5.0Hz),7.40(dd,1H,J=5.9,5.9Hz),7.26(dd,1H,J=5.9, 5.9Hz),7.16(dd,1H,J=4.9,1.4Hz),6.90(dd,1H,J=7.6,7.6Hz), 6.87(dd,1H,J=7.6,7.6Hz),6.8-6.7(m,2H),6.20(d,1H,J=7.6Hz), 6.05(d,1H,J=7.6Hz).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2.65,H 3.16,N 6.58
测定值:C 52.62,H 3.21,N 6.57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PPy)2(3-MA-pic)。
即,在氩气流下使31.9mg(0.05mmol)Ir(PPy)2(3-OH-pic)和0.1mg 2,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溶于5ml无水二氯甲烷,向溶液中加入 50.6mg(0.5mmol)三乙胺和26.1mg(0.25mmol)甲基丙烯酰氯,然后将混合 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ml水,然后用氯仿萃 取。所得溶液经硫酸镁干燥后,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 仿=1∶19(体积比))。提纯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到23.0mg Ir(PPy)2(3-MA-pic)黄色晶体。收率:65%。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50(d,1H,J=5.7Hz),8.23(d,1H, J=4.9Hz),8.21(d,1H,J=5.7Hz),8.0-7.9(m,3H),7.81(t,2H, J=8.9Hz),7.7-7.5(m,3H),7.42(dd,1H,J=6.6,6.6Hz),7.25(dd, 1H,J=6.3,6.3Hz),6.91(dd,1H,J=7.6,7.6Hz),6.86(dd,1H,J=7.6, 7.6Hz),6.25(s,1H),6.22(d,1H,J=7.8Hz),6.01(d,1H,J=7.3Hz), 5.87(s,1H),2.01(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4.38,H 3.42,N 5.95
测定值:C 54.29,H 3.51,N 5.94

实施例51:N-乙烯基咔唑/Ir(2,4-F-PPy)2(3-MA-pic)(以下缩写为 VCz-co-Ir(2,4-F-PPy)2(3-MA-pic))的合成
合成标题共聚物,作为包含Ir(2,4-F-PPy)2(3-MA-pic)作为有发光功能的 单元和N-乙烯基咔唑作为有空穴迁移功能的单元的发光材料。
使966mg(5.0mmol)N-乙烯基咔唑、38.9mg(0.05mmol) Ir(2,4-F-PPy)2(3-MA-pic)、和8.2mg(0.05mmol)AIBN溶于25ml无水甲苯, 向所得溶液中吹氩气1小时。使该溶液升至80℃引发聚合反应,将反应混 合物原样搅拌8小时。冷却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入250ml甲醇中使聚合物 沉淀,过滤回收沉淀物。再使回收的聚合物溶于25mol氯仿。将该溶液滴 入250ml甲醇中使聚合物再沉淀,于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673mg 目标化合物VCz-co-Ir(2,4-F-PPy)2(3-MA-pic)。表5示出收率、GPC测量 结果、和通过ICP元素分析测量的Ir络合物含量。
实施例52至56
以与实施例51相同的方式合成共聚物,但分别用实施例46至50中制 备的可聚合化合物代替Ir(2,4-F-PPy)2(3-MA-pic)。表5示出收率、GPC测 量结果、和通过ICP元素分析测量的Ir络合物含量。
表5   实施   例   聚合物   回收   率(%)          GPC测量结果  Ir络合物  含量(mol%)  Mn  Mw   Mw/Mn   51   VCz-co-Ir(2,4-F-PPy)2   (3-MA-pic)   67  4500  12800   2.84  1.07   52   VCz-co-Ir(2,4-F-PPy)2   (5-CH2MA-pic)   79  4300  13600   3.16  1.04   53   VCz-co-Ir(2,4-F-PPy)2   (5-CH2MOI-pic)   63  5100  14800   2.90  1.02   54   VCz-co-Ir(2,4-F-PPy)2   (5-COHEMA-pic)   61  4100  13700   3.34  0.98   55   VCz-co-Ir(2,4-F-PPy)2   (3-ST-pic)   72  4600  11400   2.48  1.04   56   VCz-co-Ir(PPy)2(3-MA-pic)   74  4400  13000   2.95  1.01
Mn:数均分子量
Mw:重均分子量
实施例57至62: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和评价
用ITO基质(Nippo Electric Co.,Ltd.生产)制造有机发光装置,该基质 是25mm×25mm玻璃基质,其一侧设置有两个起阳极作用的ITO(氧化铟 锡)电极,均为宽4mm的条形。
首先,在3500rpm的条件和40秒的涂布时间下通过旋涂法在上述ITO 基质的ITO(阳极)上涂布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Bayer AG 生产,商品名“Baytron P”),在真空干燥器内于60℃干燥2小时形成阳 极缓冲层。所得阳极缓冲层的膜厚为约50nm。
然后,制备用于形成包含发光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的层的涂料溶液。使 21.0mg表6中所示发光材料和9.0mg作为电子迁移材料的2-(4-联苯 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Tokyo Kasei Kogyo Co.,Ltd.生 产)溶于2970mg氯仿(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试剂级),通 过0.2μm孔径大小的过滤器过滤所得溶液制备涂料溶液。
再将所得涂料溶液在3000rpm的条件和30秒的涂布时间下通过旋涂法 涂于阳极缓冲层上,室温(25℃)干燥30分钟形成包含发光材料和电子迁移 材料的层。所得层的膜厚为约100nm。
然后,将其上已形成包含发光材料和电子迁移材料的层的基质置于汽相 沉积装置内,使银和镁以1∶10的重量比共沉积形成两个宽3mm的条形 阴极,从而与阳极的长度方向直交叉。所得阴极的膜厚为约50nm。
最后在氩气氛中,使导线(配线)与阳极和阴极相连制造四个4mm(长)× 3mm(宽)的有机发光装置。用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可编程直流电压 /电流源TR6143给上述有机EL装置施加电压导致发光,用Topcon Corporation制造的亮度计BM-8测量装置的亮度。结果,得到表6中所示 发光起动电压和在20V下的初始亮度(为每种发光材料的四个装置的平均 值)。
表6   实施   例                 发光材料  发光起动  电压(V)   20V初始亮   度(Cd/m2)  聚合物  实施例   57  VCz-co-Ir(2,4-F-PPy)2(3-MA-pic)  54  8   790   58  VCz-co-Ir(2,4-F-PPy)2  (5-CH2MA-pic)  55  8   500   59  VCz-co-Ir(2,4-F-PPy)2  (5-CH2MOI-pic)  56  9   640   60  VCz-co-Ir(2,4-F-PPy)2  (5-COHEMA-pic)  57  8   740   61  VCz-co-Ir(2,4-F-PPy)2(3-ST-pic)  58  9   800   62  VCz-co-Ir(PPy)2(3-MA-pic)  59  8   910
实施例63:可聚合化合物[6-(4-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根]双[2-(2-吡啶 基)苯并噻吩基]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btp)2[1-(StMe)-acac])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以与实施例38(1)相同方式制备的6-(4-乙烯基联 苯基)-2,4-己二酮与通过常规方法(参考例如S.Lamansky,等,Inorganic Chemistry,40,1704(2001))合成的二(μ-氯)四(2-(2-吡啶基)-苯并噻吩基)合 二铱(III)(以下缩写为[Ir(btp)2Cl]2)反应合成Ir(btp)2[1-(StMe)-acac]。
即,向253mg(0.20mmol)[Ir(btp)2Cl]2的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以下 缩写为DMF)悬浮液中加入161mg(0.74mmol)6-(4-乙烯基苯基)-2,4-己二 酮、64mg碳酸钠和1.9mg(0.0086mmol)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以下缩写 为BHT),在搅拌下将混合物于80℃加热1小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 100ml水和50ml氯仿,将所得混合物充分摇动。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然 后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浓缩至干。然后使粗产物通过硅胶柱,用二氯甲 烷作洗脱剂,得到红棕色溶液。使该溶液在减压下浓缩,向其中加入己烷, 然后在-20℃下重结晶得到153mg(0.18mg)目标Ir(btp)2[1-(StMe)-acac]红棕 色固体。收率:47%。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0(d,J=5.4Hz,1H,btp),7.97(d,J=5.4Hz, 1H,btp),7.65(m,6H,btp),7.1-6.7(m,10H,芳族的),6.63 (dd,J=17.8,11.1Hz,1H,乙烯基),6.24(d,J=8.1Hz,1H,btp), 6.16(d,J=7.8Hz,1H,btp),5.65(d,J=17.8Hz,1H,乙烯基),5.22 (s,1H,二酮根-次甲基),5.18(d,J=11.1Hz,1H,乙烯基), 2.56(m,2H,亚乙基),2.37(m,2H,亚乙基),1.75(s,3H, 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8.02,H 3.77,N 3.38(C40H31IrN2O2S2)
测定值:C 57.79,H 3.81,N 3.55

实施例64:可聚合化合物[6-(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2,4-己二酮根]双 [2-(2-吡啶基)苯并噻吩基]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btp)2[1-(MA-Ph-Me)-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以与实施例41(1)和(2)相同方式制备的6-(4- 羟苯基)-2,4-己二酮与通过常规方法合成的[Ir(btp)2Cl]2反应合成 Ir(btp)2[1-(OH-Ph-Me)-acac]
即,使245mg(0.19mmol)[Ir(btp)2Cl]2和111mg(1.06mmol)碳酸钠溶于 141mg(0.680mmol)6-(4-羟苯基)-2,4-己二酮的10ml DMF溶液,在搅拌下 将混合物于80℃加热1.5小时。然后向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混合物中加氯仿 和氯化铵水溶液,将混合物充分摇动。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然后用旋转 蒸发器蒸出溶剂。使残留物通过硅胶柱(洗脱剂:己烷/二氯甲烷/丙酮 =5/10/1(体积比)),分离包含红棕色主产物的谱带,在减压下浓缩至干,得 到215mg(0.26mmol)目标Ir(btp)2[1-(OH-Ph-Me)-acac]红棕色固体。收率: 70%。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0(d,J=5.4Hz,1H,btp),8.06(d,J=5.4Hz, 1H,btp),7.63(m,6H,btp),7.04(m,3H,btp),6.81(m,3H,btp), 6.66(d,J=8.4Hz,2H,-C6H4-OH),6.38(d,J=8.4Hz,2H,-C6H4-OH), 5.22(s,1H,二酮根-次甲基),5.20(br,1H,OH),2.48(m,2H, 亚甲基),2.31(m,2H,亚甲基),1.75(s,3H,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5.80,H 3.57,N 3.42(C38H29IrN2O3S2)
测定值:C 56.19,H 3.57,N 3.31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所得Ir(btp)2[1-(OH-Ph-Me)-acac]与甲基丙 烯酰氯反应合成Ir(btp)2[1-(MA-Ph-Me)-acac]。
即,向248mg(0.32mmol)Ir(btp)2[1-(OH-Ph-Me)-acac]的20ml无水二氯 甲烷溶液中加入0.25ml(1.8mmol)三乙胺和0.20ml(2.0mmol)甲基丙烯酰氯,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加热1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20ml碳酸钠水溶液 洗涤,在减压下蒸出溶剂。残留物通过柱色谱法提纯(洗脱剂:2∶4∶1(体 积比)的己烷/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分离先洗脱出的红棕色溶液,在减 压下干燥,得到180mg(0.20mmol)目标Ir(btp)2[1-(MA-Ph-Me)-acac]红棕色 固体。收率:64%。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2(d,J=5.4Hz,1H,btp),8.10(d,J=5.4Hz, 1H,btp),7.65(m,6H,btp),7.1-6.7(m,10H,芳族的),6.40(d, J=8.1Hz,1H,btp),6.27(d,J=8.1Hz,1H,btp),6.12(s,1H, 烯属的),5.71(s,1H,olefinic),5.19(s,1H,二酮根-次甲基 methine),2.51(m,2H,C2H4),2.39(m,2H,C2H4),1.89(s,3H, 甲基丙烯酰-甲基),1.80(s,3H,二酮根-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6.93,H 3.75,N 3.16(C42H33IrN2O4S2)
测定值:C 57.09,H 3.77,N 4.18

实施例65:可聚合化合物{6-[4-(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氨基甲酰氧苯 基]-2,4-己二酮根}双[2-(2-吡啶基)苯并噻吩基]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btp)2[1-(MOI-Ph-Me)-acac])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实施例64中所得Ir(btp)2[1-(OH-Ph-Me)-acac] 与异氰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产,下文中有时称为“MOI”)反应合成 Ir(btp)2[1-(MOI-Ph-Me)-acac]。
即,向215mg(0.26mmol)Ir(btp)2[1-(OH-Ph-Me)-acac]的10ml THF溶 液中加入4.0mg(0.18mmol)BHT、35mg二月桂酸二丁锡(IV)(以下缩写为 DBTL)和401mg(2.58mmol)MOI,将混合物在热水浴中回流下加热3小时。 然后,将冷却至室温的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干燥,使残留物通过硅胶柱(洗 脱剂:5∶10∶1(体积比)的己烷/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分离先洗脱的含 红棕色主产物的谱带,在减压下浓缩至干,得到223mg(0.23mmol)目标 Ir(btp)2[1-(MOI-Ph-Me)-acac]红棕色固体。收率:87%。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0(d,J=5.7Hz,1H,btp),8.12(d,J=5.1Hz, 1H,btp),7.65(m,6H,btp),7.1-6.7(m,10H,芳族的,6.25 (d,J=8.4Hz,1H,btp),6.20(d,J=8.1Hz,1H,btp),6.16(s,1H, 烯属的),5.63(s,1H,烯属的),5.26(br-s,1H,NH),5.21(s, 1H,二酮根-次甲基),4.31(t,J=5.4Hz,2H,N-C2H4-O),3.59 (t,J=5.4Hz,2H,N-C2H4-O),2.55(m,2H,C-C2H4-C),2.34(m,2H, C-C2H4-C),1.98(s,3H,甲基丙烯酰-甲基),1.76(s,3H, 二酮根-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5.54,H 3.94,N 4.32(C45H38IrN3O6S2)
测定值:C 55.13,H 3.89,N 4.58

实施例66:可聚合化合物[1-(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基-2,4-戊 二酮根]双[2-(2-吡啶基)苯并噻吩基]合铱(III)(以下缩写为 Ir(btp)2[1-MOI-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通过常规方法合成的[Ir(btp)2Cl]2与通过参考 已知方法(EP0514217)合成的(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4-戊二酮 (1-TBDMSO-2,4-戊二酮)反应合成Ir(btp)2(1-OH-acac)。
即,使449mg(0.35mmol)[Ir(btp)2Cl]2和137mg(1.29mmol)碳酸钠溶于 310mg(1.350mmol)1-TBDMSO-2,4-戊二酮的15ml DMF溶液,在搅拌下 将混合物于80℃加热1小时。使所述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向其中加入 氯仿和稀盐酸,充分摇动。然后,将有机层用水洗涤,在减压下蒸出溶剂。 使残留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提纯(洗脱剂:二氯甲烷),分离先洗脱的红棕 色化合物,在减压下浓缩至干。使所得固体溶于10ml无水THF,在剧烈 搅拌该混合物的同时滴入0.60ml(0.60mmol)氟化四正丁铵(n-Bu4NF)的 1.0M THF溶液。将该溶液在室温下搅拌0.5小时,然后在减压下蒸出溶剂。 残留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提纯(洗脱剂:5∶10∶2(体积比)的己烷/二氯甲烷 /丙酮混合溶剂)。分离红棕色的主产物,在减压下干燥,得到 360mg(0.49mmol)目标Ir(btp)2(1-OH-acac)红棕色固体。收率:71%。通过 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0(d,J=5.4Hz,1H,btp),8.35(d,J=5.1Hz, 1H,btp),7.79(m,2H,btp),7.63(m,4H,btp),7.04(m,4H,btp), 6.81(t,J=7.3Hz,2H,btp),6.20(t,J=6.8Hz,2H,btp),5.24(s, 1H,二酮根-次甲基),3.89(dd,J=8.1,5.1Hz,1H,-CHH′-OH), 3.80(dd,J=8.1,5.1Hz,1H,-CHH′-OH),2.92(t,J=5.1Hz,1H,OH), 1.83(s,3H,二酮根-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1.15,H 3.18,N 3.85(C31H23IrN2O3S3)
测定值:C 51.41,H 3.36,N 3.49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使所得Ir(btp)2(1-OH-acac)与MOI进行加成反 应合成Ir(btp)2(1-MOI-acac)。
即,使177mg Ir(btp)2(1-OH-acac)、3.0mg(0.086mmol)BHT和 20mg(0.032mmol)DBTL溶于10ml THF,向其中加入100mg(0.64mmol) MOI。将所得混合物在油浴中回流下加热2小时。然后,使冷却至室温的 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干燥,残留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提纯(洗脱剂:10∶20∶ 3(体积比)的己烷/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分离第二洗脱出的红棕色主产 物,在减压下浓缩至干。使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己烷的混合溶剂,在-20℃ 下重结晶,得到173mg(0.20mmol)目标Ir(btp)2(1-MOI-acac)红棕色针状晶 体。收率:81%。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49(d,J=5.7Hz,1H,btp),8.40(d,J=5.4Hz, 1H,btp),7.74(m,2H,btp),7.61(m,4H,btp),7.03(m,4H,btp), 6.80(m,2H,btp),6.21(m,2H,btp),6.06(s,1H,烯属的),5.55 (s,1H,烯属的),5.31(s,1H,二酮根-次甲基),4.92(br-s, 1H,NH),4.25(s,2H,N-C(=O)-O-CH2-),3.97(m,2H,N-CH2-CH2-O),3.16(m,2H,N-CH2-CH2-O),1.91(s,3H,CH3C(=CH2)-),1.81(s, 3H,二酮根-甲基).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1.69,H 3.65,N 4.76(C38H32IrN3O6S2)
测定值:C 51.88,H 3.65,N 4.51

实施例67:N-乙烯基咔唑/Ir(btp)2[1-(StMe)-acac)(以下缩写为 VCz-co-Ir(btp)2[1-(StMe)-acac])的合成
合成标题共聚物,作为包含Ir(btp)2[1-(StMe)-acac]作为有发光功能的 单元和N-乙烯基咔唑作为有空穴迁移功能的单元的发光材料。
使1.55g(8.0mmol)N-乙烯基咔唑、33mg(0.04mmol) Ir(btp)2[1-(StMe)-acac)、和13mg(0.08mmol)AIBN溶于40ml无水甲苯, 向所得溶液中吹氩气1小时。使该溶液升至80℃引发聚合反应,将反应混 合物原样搅拌8小时。冷却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入250ml甲醇中使聚合物 沉淀,过滤回收沉淀物。再使回收的聚合物溶于25mol氯仿。将该溶液滴 入250ml甲醇中使聚合物再沉淀,于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1.11g 目标化合物VCz-co-Ir(btp)2[1-(StMe)-acac)。表7示出收率、GPC测量结 果、和通过ICP元素分析测量的Ir络合物含量。
实施例68至70
以与实施例67相同的方式合成共聚物,但分别使用实施例64至66中 制备的可聚合化合物。表7示出收率、GPC测量结果、和通过ICP元素分 析测量的Ir络合物含量。
表7   实施   例     聚合物  回收率  (%)        GPC测量结果  Ir络合物  含量(mol%)  Mn  Mw   Mw/Mn   67     VCz-co-Ir(btp)2[1-(StMe)acac]  71  4500  10800   2.40  0.59   68     VCz-co-Ir(btp)2     [1-(MA-Ph-Me)acac]  73  4300  10700   2.52  0.81   69     VCz-co-Ir(btp)2     [1-(MOI-Ph-Me)acac]  58  4300  10900   2.55  0.89   70     VCz-co-Ir(btp)2[1-MOI-acac]  72  4400  11800   2.66  0.61
Mn:数均分子量
Mw:重均分子量
实施例71至74: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和评价
以与实施例57至62相同方式制造有机发光装置,但使用表8中所示发 光材料并测量其亮度。
结果,得到表8中所示发光起动电压和20V下的初始亮度(为每种发光 材料的四个装置的平均值)。
表8  实施例                   发光材料  发光起动电压  (V)  20V初始亮度  (Cd/m2)     聚合物  实施例  71     VCz-co-Ir(btp)2[1-(StMe)acac]  70  9  420  72     VCz-co-Ir(btp)2     [1-(MA-Ph-Me)acac]  71  9  400  73     VCz-co-Ir(btp)2     [1-(MOI-Ph-Me)acac]  72  9  360  74     VCz-co-Ir(btp)2[1-MOI-acac]  73  9  390
实施例75:可聚合化合物双(2-(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吡啶根)(乙酰丙酮 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4-MA-PPy)2(acac))的合成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双核铱络合物-二(μ-氯)四(2-(4-羟苯基)吡 啶)合二铱(III)(以下缩写为[Ir(4-HO-PPy)2Cl]2)。
即,使0.86g(5.0mmol)以与实施例27(1)和(2)相同方式制备的4-HO-PPy 和1.00g水合六氯铱酸钠(III)溶于40ml 2-乙氧基乙醇∶水=3∶1(体积比)的 混合溶剂,向所得溶液中吹入氩气30分钟。然后,将溶液在回流下搅拌6 小时。然后,蒸出溶剂,残留的固体用蒸馏水和氯仿洗涤,然后真空干燥 5小时,得到0.63g[Ir(4-HO-PPy)2Cl]2黄色粉末。通过C、H和N的元素 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9.66(d,2H,J=5.9Hz),9.38(d,2H, J=5.7Hz),8.0-7.9(m,8H),7.61(d,2H,J=8.1Hz),7.54(d,2H, J=8.4Hz),7.38(dd,2H,J=6.2,6.2Hz),7.26(dd,2H,J=5.7,5.7Hz), 6.33(dd,2H,J=8.6,2.4Hz),6.28(dd,2H,J=8.4,2.4Hz),5.67(d, 2H,J=2.2Hz),5.12(d,2H,J=2.4Hz).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46.52,H 2.84,N 4.93
测定值:C 46.66,H 2.89,N 4.90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双(2-(4-羟苯基)吡啶根)(乙酰丙酮根)合铱 (III)(以下缩写为Ir(4-HO-PPy)2(acac))。
即,在氩气流下将2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缩写为DMF)和 60.0mg(0.6mmol)2,4-戊二酮加至227.2mg(0.2mmol)[Ir(4-HO-PPy)2Cl]2和 212.0mg(2.0mmol)碳酸钠中,将混合物于80℃搅拌2小时。加入50ml水 后,将反应混合物用氯仿萃取,用饱和盐水和蒸馏水洗涤。有机层经硫酸 镁干燥,然后浓缩,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5∶95(体积比))。 通过从己烷/丙酮中重结晶进一步提纯,得到152.0mg Ir(4-HO-PPy)2(acac) 黄色晶体。收率:60%。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35(d,2H,J=5.7Hz),7.7-7.6(m,4H), 7.41(d,2H,J=10.6Hz),7.04(ddd,2H,J=5.8,5.8,2.4Hz),6.33(dd, 2H,J=8.4,2.4Hz),5.70(d,2H,J=2.7Hz),5.24(s,1H),1.78(s,6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1.34,H 3.67,N 4.43
测定值:C 51.31,H 3.76,N 4.40

(3)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4-MA-PPy)2(acac)。
即,在氩气流下使63.2mg(0.1mmol)Ir(4-HO-PPy)2(acac)和0.1mg 2,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以下缩写为BHT)溶于10ml无水THF。向溶液中加 入81.0mg(0.8mmol)三乙胺和41.8mg(0.4mmol)甲基丙烯酰氯,将混合物在 室温下搅拌2小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氯仿萃取所述反应 混合物。萃取物用饱和盐水和蒸馏水洗涤。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浓缩, 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2∶98(体积比))。产物从己烷/氯仿 中重结晶,得到65.3mg Ir(4-MA-PPy)2(acac)黄色晶体。收率:85%。通过 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38(d,2H,J=5.7Hz),8.15(d,2H, J=8.6Hz),7.95(m,2H),7.78(d,2H,J=8.9Hz),7.39(m,2H),6.61(dd, 2H,J=8.4,2.4Hz),6.09(s,2H),5.76(s,2H),5.71(d,2H,J=2.4Hz), 5.27(s,1H),1.86(s,3H),1.73(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4.75,H 4.07,N 3.65
测定值:C 54.68,H 4.13,N 3.61

实施例76:可聚合化合物双(2-(4-(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酰氧)苯 基)吡啶根)(乙酰丙酮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4-MOI-PPy)2(acac))的合 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4-MOI-PPy)2(acac)。
即,在氩气流下使63.2mg(0.1mmol)Ir(4-HO-PPy)2(acac)(实施例75中 的中间体)、0.2mg BHT和1.3mg二月桂酸二丁锡(IV)(以下缩写为DBTL) 溶于10ml无水THF。再向该溶液中加入62.0mg(0.4mmol)异氰酸2-甲基 丙烯酰氧乙基酯(商品名“Karenz MOI”,Showa Denko K.K.生产,下文 中有时称为“MOI”),将混合物于50℃搅拌1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 加入50ml水,然后用氯仿萃取所述反应混合物。萃取物用饱和盐水和蒸 馏水洗涤。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后,浓缩,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 氯仿=5∶95(体积比))。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到73.5mg Ir(4-MOI-PPy)2(acac)黄色晶体。收率:78%。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37(d,2H,J=5.9Hz),8.1(d,2H,J=7.8Hz), 7.93(dd,2H,J=8.0,8.0Hz),7.70(d,2H,J=8.6Hz),7.64(t,2H), 7.4(dd,2H,J=6.3,6.3Hz),6.56(dd,2H,J=8.2,2.3Hz),6.02(s, 2H),5.7-5.6(m,4H),5.26(s,1H),4.06(t,4H,J=5.4Hz),3.3(m, 4H,与H2O重叠),1.85(s,6H),1.73(s,6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2.28,H 4.39,N 5.95
测定值:C 52.22,H 4.47,N 5.86

实施例77:可聚合化合物双(2-(4-(4-乙烯基苄氧基)苯基)吡啶根)(乙酰丙 酮根)合铱(III)(以下缩写为Ir(4-ST-PPy)2(acac))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4-ST-PPy)2(acac)。
即,在氩气流下使63.2mg(0.1mmol)Ir(4-HO-PPy)2(acac)(实施例75中 的中间体)、0.2mg BHT和138.2mg(1.0mmol)碳酸钾溶于10ml无水DMF。 向该溶液中加入61.0mg(0.4mmol)4-乙烯基苄基氯,将混合物于80℃搅拌 6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50ml水,然后用氯仿萃取所述反应混合物。 萃取物用饱和盐水和蒸馏水洗涤。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后,浓缩,通过柱 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5∶95(体积比))。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 晶,得到62.2mg Ir(4-ST-PPy)2(acac)黄色晶体。收率:72%。通过1H-NMR 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8.37(d,2H,J=5.9Hz),8.13(d,2H, J=8.4Hz),8.0-7.9(m,2H),7.75(d,2H,J=8.9Hz),7.5-7.3(m,10H), 6.73(m,2H),6.59(dd,2H,J=8.2,2.4Hz),5.88(d,2H,J=17.8Hz), 5.73(d,2H,J=2.4Hz),5.3-5.2(m,7H),1.78(s,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62.55,H 4.55,N 3.24
测定值:C 62.58,H 4.65,N 3.20

实施例78:可聚合化合物Ir(4-MA-PPy)2(acac)的第二种合成方法
(1)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2-(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吡啶(以下缩写为 4-MA-PPy)。
即,在氩气流下使3.42g(20.0mmol)4-HO-PPy(实施例75中的中间体) 溶于20ml无水二氯甲烷。向该溶液中加入6.07g(60.0mmol)三乙胺,将 3.14g(30.0mmol)甲基丙烯酰氯经1小时滴入混合物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 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氯仿萃取所述反 应混合物。萃取物用饱和盐水和蒸馏水洗涤。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后,浓 缩,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氯仿)。提纯产物从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 到4.16g 4-MA-PPy无色晶体。收率:87%。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CDCl3,ppm):δ8.63(d,1H,J=4.9Hz),7.98(d,2H,J=8.6Hz), 7.5-7.6(m,2H),7.2-7.1(m,3H),6.01(s,1H),5.53(s,1H),1.83(s, 3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75.30,H 5.48,N 5.85
测定值:C 75.26,H 5.53,N 5.79

(2)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双核铱络合物:二(μ-氯)四(2-(4-甲基丙烯 酰氧苯基)吡啶)合二铱(III)(以下缩写为[Ir(4-MA-PPy)2Cl]2)。
即,使1.20g(5.0mmol)4-MA-PPy和1.00g水合六氯铱酸钠(III)溶于 40ml 2-乙氧基乙醇∶水=3∶1(体积比)的混合溶剂,向所得溶液中吹入氩气 30分钟。然后,将溶液在回流下搅拌6小时。过滤收集生成的沉淀,用乙 醇和少量丙酮洗涤,然后真空干燥5小时,得到0.87g[Ir(4-MA-PPy)2Cl]2 黄色粉末。通过1H-NMR和C、H和N的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1H-NMR(DMSO-d6,ppm):δ9.64(d,2H,J=5.7Hz),9.37(d,2H, J=5.7Hz),8.2-8.1(m,4H),7.75(m,4H),7.6-7.5(m,8H),6.56(m, 4H),5.87(d,2H,J=2.4Hz),5.38(d,2H,J=2.4Hz),6.09(s,2H), 6.03(s,2H),5.79(s,2H),5.74(s,2H),1.89(s,6H),1.87(s,6H).
元素分析
计算值:C 51.17,H 3.44,N 3.98
测定值:C 51.13,H 3.51,N 3.97

(3)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合成Ir(4-MA-PPy)2(acac)。
即,将20ml无水DMF和60.0mg(0.6mmol)2,4-戊二酮加至 281.7mg(0.2mol)[Ir(4-MA-PPy)2Cl]2和212.0mg(2.0mmol)碳酸钠中。将混 合物在80℃下搅拌2小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水,用氯仿萃取所 述反应混合物,萃取物用饱和盐水和蒸馏水洗涤。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后, 浓缩,通过柱色谱法提纯(硅胶,甲醇∶氯仿=2∶98(体积比))。提纯产物从 己烷/氯仿中重结晶,得到221.1mg Ir(4-MA-PPy)2(acac)黄色晶体。收率: 72%。通过C、H和N的元素分析和1H-NMR进行鉴定,证明这与实施例 75中合成的化合物相同。

实施例79:N-乙烯基咔唑/Ir(4-MA-PPy)2(acac)共聚物(以下缩写为 VCz-co-Ir(4-MA-PPy)2(acac))的合成
合成标题共聚物,作为包含Ir(4-MA-PPy)2(acac)作为有发光功能的单 元和N-乙烯基咔唑作为有空穴迁移功能的单元的发光材料。
使966mg(5.0mmol)N-乙烯基咔唑、38.4mg(0.05mmol) Ir(4-MA-PPy)2(acac)、和8.2mg(0.05mmol)AIBN溶于25ml无水甲苯,向 所得溶液中吹氩气1小时。使该溶液升至80℃引发聚合反应,将反应混合 物原样搅拌8小时。冷却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入250ml甲醇中使聚合物沉 淀,过滤回收沉淀物。再使回收的聚合物溶于25mol氯仿。将该溶液滴入 250ml甲醇中使聚合物再沉淀,于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755mg目 标化合物VCz-co-Ir(4-MA-PPy)2(acac)。表9示出收率、GPC测量结果、 和通过ICP元素分析测量的Ir络合物含量。Ir(4-MA-PPy)2(acac)(是一种 双官能单体)具有低度交联从而未产生不溶物,因为其量与N-乙烯基咔唑 相比是非常少的。
实施例80至81
以与实施例79相同的方式合成共聚物,但分别用等摩尔的实施例76至 77中制备的可聚合化合物代替Ir(4-MA-PPy)2(acac)。表9示出收率、GPC 测量结果、和通过ICP元素分析测量的Ir络合物含量。
表9   实施   例   聚合物   回收率   (%)         GPC测量结果  Ir络合物  含量(mol%)  Mn  Mw   Mw/Mn   79   VCz-co-Ir(4-MA-PPy)2(acac)   75  7100  29100   4.10  1.09   80   VCz-co-Ir(4-MOI-PPy)2(acac)   72  6500  28300   4.35  1.07   81   VCz-co-Ir(4-ST-PPy)2(acac)   77  6600  30600   4.64  1.06
Mn:数均分子量
Mw:重均分子量
实施例82至84: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和评价
以与实施例57至62相同方式制造有机发光装置,但使用表10中所示 发光材料并测量其亮度。
结果,得到表10中所示发光起动电压、15V下的初始亮度和在15V的 固定电压下连续发光240小时后的亮度(为每种发光材料的四个装置的平均 值)。
对比例4
以与实施例82至84相同方式制造有机发光装置,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涂料溶液:使19.5mg作为空穴迁移材料的聚(N-乙烯基咔唑)(Tokyo Kasei Kogyo Co.,Ltd.生产)、1.5mg作为发光材料的通过已知方法(S.Lamansky, 等,Inorganic Chemistry,40,1704(2001))合成的下式化合物:

和9.0mg 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Tokyo Kasei Kogyo Co.,Ltd.生产)溶于2970mg氯仿(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生产),所得溶液通过0.2μm孔径大小的过滤器过滤,并测 量装置的亮度。结果,得到表10中所示发光起动电压、15V下的初始亮度 和在15V的固定电压下连续发光240小时后的亮度(为每种发光材料的四个 装置的平均值)。
表10     实施例  发光起动电压  (V)      15V亮度(Cd/m2)     初始   200小时后     85  7     370   330     86  7     330   290     87  7     410   350     对比例4  7     360   120
工业实用性
使用本发明聚合物发光材料,可有效地使激发三重态的能量转变成光发 射或发光,从而可提供表现出高亮度和高耐用性的有机发光装置。
此外,利用将所述可聚合发光化合物制成薄膜得到的未交联和/或交联 聚合物发光材料,可提供具有良好加工性的有机发光装置。
式(C-1)、(D-1)、(E-1)、(F-1)或(G-1)的可聚合化合物产生包含铱络合 物部分的新聚合物。用此类聚合物作为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材料,可提供 能有效地从激发三重态发射的、稳定性极好的、可设计成具有大面积并因 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有机发光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依据35 U.S.C.Section 111(a)递交的申请,依据35 U.S.C. Section 119(e)(1)要求以下按35 U.S.C.Section 111(b)规定的临时申请的权 益:(1)2001年7月2日申请的US临时申请序列号60/301 844,(2)2001 年7月3日申请的US临时申请序列号60/302 372,(3)2001年9月6日申 请的US临时申请序列号60/317 115,(4)2001年10月31日申请的US临 时申请序列号60/330 815,(5)2001年12月10日申请的US临时申请序列 号60/337 157,(6)2001年12月10日申请的US临时申请序列号60/337 160 和(7)2001年12月10日申请的US临时申请序列号60/337 16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