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车轮和轮胎 / 胎面花纹 / 一种两半活络模

一种两半活络模

阅读:243发布:2022-06-0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两半活络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包括上模以及下模,其中,上模包括上盖以及多个上活络 块 ,多个上活络块沿周向连接在上盖上,且能够沿上盖的径向往复移动;上述的两半活络模,在使用时,可将上盖与硫化机的上安装部件连接,上活络块与一驱动件连接,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能够沿上盖的径向移动,下模固定于硫化机的下安装部件上,这样,在需要开模时,只需要通过上安装部件将上盖提起,与此同时驱动件驱动上活络块沿径向远离模具轴线,从而实现顺利开模,这种开模结构,相对于通过 弹簧 机构开模,结构简单, 稳定性 强,不需要经常维护,能够长时间保证模具的顺利开合。,下面是一种两半活络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两半活络模,包括上模以及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盖(13)以及多个上活络(2),多个所述上活络块(2)沿周向连接在所述上盖(13)上,且能够沿所述上盖(13)的径向往复移动,所述上盖(13)上沿径向设置有上导向滑槽,所述上活络块(2)顶部固连有上滑块(3),所述上滑块(3)与所述上导向滑槽滑动配合将所述上活络块(2)滑动连接在所述上盖(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侧板(1),多个所述上活络块(2)围绕所述上侧板(1)设置,所述上活络块(2)能够沿所述上导向槽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上侧板(1);
所述下模包括下侧板(12)以及围绕所述下侧板(12)设置的多个下活络块(9),多个所述下活络块(9)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侧板(12);
多个所述上活络块(2)、多个所述下活络块(9)、所述上侧板(1)以及所述下侧板(12)能够配合围成轮胎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沿径向设置有下导向滑槽,所述下活络块(9)底部固连有下滑块(18),所述下滑块(18)与所述下导向滑槽滑动配合将所述下活络块(9)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括上模套(4),多个所述上活络块(2)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套(4)的内壁上,所述下模还包括下模套(8),多个所述下活络块(9)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套(8)的内壁上,多个所述上活络块(2)能够随所述上模套(4)沿所述两半活络模的轴向移动而沿径向滑动,多个所述下活络块(9)能够沿所述下模套(8)滑动从径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两半活络模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包括底座(11)以及推动装置(19),所述下模套(8)与所述底座(11)固 连,所述推动装置(19)用于推动所述下活络块(9)向远离所述底座(11)的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套(4)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所述上活络块(2)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配合件(5b),所述上活络块(2)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5b)与所述第一滑动件配合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套(4);
所述下模套(8)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所述下活络块(9)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配合件(5b),所述下活络块(9)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5b)与所述第二滑动件配合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套(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以及所述第二滑动件均为滑块,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5b)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5b)均为与所述滑块配合的滑槽;
或者,所述第一滑动件以及所述第二滑动件为滑槽,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5b)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5b)均为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块(3)朝向所述上模套(4)的一侧表面与所述上活络块(2)与所述上模套(4)的配合面位于同一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活络模还包括周向定位装置,所述周向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对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进行周向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16),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与所述定位槽(16)配合的定位块(15),所述定位槽(16)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所述定位块(15)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或者,所述定位槽(16)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所述定位块(15)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络块(2)包括上弓形座(2b)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弓形座(2b)上的上花纹块(2a),所述下活络块(9)包括下弓形座(9a)以及连接于所述下弓形座(9a)上的下花纹块(9b),所述上花纹块(2a)及所述下花纹块(9b)上具有花纹的一侧表面均朝向所述两半活络模轴线所在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6)横跨在所述上弓形座(2b)及所述上花纹块(2a)的下表面上,所述定位块(15)横跨在所述下弓形座(9a)及所述下花纹块(9b)的上表面上,或者,所述定位槽(16)横跨在所述下弓形座(9a)及所述下花纹块(9b)的上表面上,所述定位块(15)横跨在所述上弓形座(2b)及所述上花纹块(2a)的下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块(3)与所述上弓形座(2b)顶部固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活络模还包括径向定位装置,所述径向定位装置包括弧形槽(14)以及弧形凸台(17),所述弧形槽(14)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所述弧形凸台(17)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或者,所述弧形槽(14)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所述弧形凸台(17)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所述弧形凸台(17)与所述弧形槽(14)配合对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进行径向定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活络模还包括周向定位装置,所述周向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对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进行周向定位。
16.根据权利要求4-13任一项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下活络块(9)与所述下模套(8)脱离的第一限位 件;所述上模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上活络块(2)与所述上模套(4)脱离的第二限位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销(7)以及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销(7)设置于所述下活络块(9)及所述下模套(8)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下活络块(9)及所述下模套(8)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限位销(7)沿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下活络块(9)与所述下侧板(12)接触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销(7)沿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下活络块(9)远离所述下侧板(12);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销(6)以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销(6)设置于所述上活络块(2)及所述上模套(4)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上活络块(2)及所述上模套(4)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限位销(6)沿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上活络块(2)与所述上侧板(1)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销(6)沿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上活络块(2)远离所述上侧板(1)。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半活络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活络模还包括粗定位装置(5),所述粗定位装置(5)包括定位件(5a)以及配合件(5b),所述定位件(5a)及所述配合件(5b)中的一个固连于所述上模上,另一个固连于所述下模上,所述定位件(5a)与所述配合件(5b)能够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接触前先行配合对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进行定位。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两半活络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半活络模。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轮胎模具包括两半模具和两半活络模具,其中两半模具,不适合硫化某些型式的轮胎,例如,具有低纵横比(侧壁与外胎面宽度之比)的轮胎或具有深的防滑(外胎面)深度的轮胎。此外,当使用两半模具时,未硫化的轮胎胎胚必须略小于硫化过的轮胎,以便将胎胚放入模具中,对胎胚的直径尺寸控制要求高。
[0003] 而现有的两半活络模具,通过周向分布的活络沿径向移动实现对胎胚的夹紧或放开,便于脱模,不容易划伤轮胎,且对胎坯的直径尺寸控制要求较低,但是现有的两半活络模一般利用弹簧结构实现开模,弹簧结构用于推动活络块沿模具径向远离模具轴线的同时沿模具轴向移动以实现开模,并且通过上下模的接触,克服弹簧作用使活络块反向运动实现合模,然而由于弹簧结构存在弹力不足,容易失效的缺点,必须经常维护更换,不然会导致模具难以顺利开合,影响模具的使用。
[0004] 因此,如何改善活络模的开模结构,使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够保证模具的顺利开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半活络模,以达到使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够保证模具的顺利开合的目的。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两半活络模,包括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盖以及多个上活络块,多个所述上活络块沿周向连接在所述上盖上,且能够沿所述上盖的径向往复移动。
[0008] 优选地,所述上盖上沿径向设置有上导向滑槽,所述上活络块顶部固连有上滑块,所述上滑块与所述上导向滑槽滑动配合将所述上活络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上盖上。
[0009] 优选地,所述上模包括上侧板,多个所述上活络块围绕所述上侧板设置,所述上活络块能够沿所述上导向槽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上侧板;
[0010] 所述下模包括下侧板以及围绕所述下侧板设置的多个下活络块,多个所述下活络块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侧板;
[0011] 多个所述上活络块、多个所述下活络块、所述上侧板以及所述下侧板能够配合围成轮胎型腔。
[0012] 优选地,所述下模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沿径向设置有下导向滑槽,所述下活络块底部固连有下滑块,所述下滑块与所述下导向滑槽滑动配合将所述下活络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0013] 优选地,所述上模还包括上模套,多个所述上活络块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套的内壁上,所述下模还包括下模套,多个所述下活络块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套的内壁上,多个所述上活络块能够随所述上模套沿所述两半活络模的轴向移动而沿径向滑动,多个所述下活络块能够沿所述下模套滑动从径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两半活络模的轴线。
[0014] 优选地,所述下模还包括底座以及推动装置,所述下模套与所述底座固连,所述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下活络块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
[0015] 优选地,所述上模套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所述上活络块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配合件,所述上活络块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配合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套;
[0016] 所述下模套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所述下活络块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配合件,所述下活络块通过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配合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套。
[0017]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件以及所述第二滑动件均为滑块,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均为与所述滑块配合的滑槽;
[0018] 或者,所述第一滑动件以及所述第二滑动件为滑槽,所述第一滑动配合 件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均为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
[0019] 优选地,所述上滑块朝向所述上模套的一侧表面与所述上活络块与所述上模套的配合面位于同一面上。
[0020] 优选地,所述两半活络模还包括周向定位装置,所述周向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对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进行周向定位。
[0021]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或者,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
[0022] 优选地,所述上活络块包括上弓形座以及连接于所述上弓形座上的上花纹块,所述下活络块包括下弓形座以及连接于所述下弓形座上的下花纹块,所述上花纹块及所述下花纹块上具有花纹的一侧表面均朝向所述两半活络模轴线所在方向。
[0023]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横跨在所述上弓形座及所述上花纹块的下表面上,所述定位块横跨在所述下弓形座及所述下花纹块的上表面上,或者,所述定位槽横跨在所述下弓形座及所述下花纹块的上表面上,所述定位块横跨在所述上弓形座及所述上花纹块的下表面上。
[0024] 优选地,所述上滑块与所述上弓形座顶部固连。
[0025] 优选地,所述两半活络模还包括径向定位装置,所述径向定位装置包括弧形槽以及弧形凸台,所述弧形槽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所述弧形凸台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或者,所述弧形槽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所述弧形凸台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所述弧形凸台与所述弧形槽配合对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进行径向定位。
[0026] 优选地,所述两半活络模还包括周向定位装置,所述周向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中的另一个上,所述 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对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进行周向定位。
[0027] 优选地,所述下模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下活络块与所述下模套脱离的第一限位件;所述上模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上活络块与所述上模套脱离的第二限位件。
[0028]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销以及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销设置于所述下活络块及所述下模套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下活络块及所述下模套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限位销沿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下活络块与所述下侧板接触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销沿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下活络块远离所述下侧板;
[0029]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销以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销设置于所述上活络块及所述上模套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上活络块及所述上模套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限位销沿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上活络块与所述上侧板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销沿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上活络块远离所述上侧板。
[0030] 优选地,所述两半活络模还包括粗定位装置,所述粗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件以及配合件,所述定位件及所述配合件中的一个固连于所述上模上,另一个固连于所述下模上,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配合件能够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接触前先行配合对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进行定位。
[0031]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包括上模以及下模,其中,上模包括上盖以及多个上活络块,多个上活络块沿周向连接在上盖上,且能够沿上盖的径向往复移动;
[0032] 上述的两半活络模,在使用时,可将上盖与硫化机的上安装部件连接,上活络块与一驱动件连接,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能够沿上盖的径向移动,下模固定于硫化机的下安装部件上,这样,在需要开模时,只需要通过上安装部件将上盖提起,与此同时驱动件驱动上活络块沿径向远离模具轴线,从而实现顺利开模,这种开模结构,相对于通过弹簧机构开模,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不需要经常维护,能够长时间保证模具的顺利开合,上述的驱动件可 以是连接在硫化机上安装部件上的活塞缸、凸轮连杆机构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只要能够驱动上活络块径向滑动即可。附图说明
[003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中的上盖的俯视图;
[003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中的上盖与上滑块配合的剖视图;
[0037]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中上弓形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中下弓形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开模放入胎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合模粗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合模精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脱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半活络模,以达到使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 能够保证模具的顺利开合的目的。
[004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7]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中的上盖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中的上盖与上滑块配合的剖视图。
[004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半活络模,包括上模以及下模。
[0049] 其中,上模包括上盖13以及多个上活络块2,多个上活络块2沿周向连接在上盖13上,且能够沿上盖13的径向往复移动。
[00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在使用时,可将上盖13与硫化机的上安装部件连接,上活络块2与一驱动件连接,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能够沿上盖13的径向移动,下模固定于硫化机的下安装部件上,这样,在需要开模时,只需要通过上安装部件将上盖13提起,与此同时驱动件驱动上活络块2沿径向远离模具轴线,从而实现顺利开模,这种开模结构,相对于通过弹簧机构开模,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不需要经常维护,能够长时间保证模具的顺利开合,上述的驱动件可以是连接在硫化机上安装部件上的活塞缸、凸轮连杆机构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只要能够驱动上活络块2径向滑动即可。
[0051]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活络块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上盖13滑动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13上沿径向设置有上导向滑槽,上活络块2顶部固连有上滑块3,上滑块3与上导向滑槽滑动配合将上活络块2滑动连接在上盖13上。
[0052]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滑块3为T形滑块,与之对应地,上导向滑槽为T形滑槽。
[005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包括上侧板1,多个上活络块2围绕上侧板1设置,上活络块2能够沿上导向槽滑动靠近或远离上侧板1;下模包括下侧板12以及围绕下侧板12设置的多个下活络块9,多个下活络块9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远离下侧板12;多个上活络块2、多个下活络块9、上侧板1以及下侧板12能够配合围成轮胎型。
[0054] 当然,下模也可以采用与上模相同的开模方式,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下模还包括底座11,底座11上沿径向设置有下导向滑槽,下活络块9底部固连有下滑块18,下滑块18与下导向滑槽滑动配合将下活络块9滑动连接在底座11上,在实际应用时,底座11安装于硫化机的下安装部件上,下活络块9可与一驱动件连接,并在该驱动件的驱动下沿径向的往复滑动,实现开模合模。
[0055] 为了简化结构,避免添加过多附件增加维护保养难度及成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还包括上模套4,多个上活络块2滑动连接于上模套4的内壁上,下模还包括下模套8,多个下活络块9滑动连接于下模套8的内壁上,多个上活络块2能够随上模套4沿两半活络模的轴向移动而沿径向滑动,多个下活络块9能够沿下模套8滑动从径向远离或靠近两半活络模的轴线。这种结构的两半活络模,上模套4能够与硫化机的上热板固连,下模套8能够与硫化机的下热板固连,从而实现沿两半活络模轴向的移动,无需增加额外的驱动件,且结构简单,不容易损坏,便于维护。
[0056] 当然,下模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开模,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下模还包括底座11以及推动装置19,下模套8与底座11固连,推动装置19用于推动下活络块9向远离底座11的方向滑动,其中,推动装置19可以使弹簧、活塞缸等等,只要其轴向与下活络块9的滑动方向一致即可。
[0057] 上模套4与上活络块2之间及下模套8与下活络块9之间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滑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套4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上活络块2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配合件5b,上活络块2通过第一滑动配合件5b 与第一滑动件配合滑动连接于上模套4;下模套8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下活络块9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配合件5b,下活络块9通过第二滑动配合件5b与第二滑动件配合滑动连接于下模套8。
[0058]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二滑动件均为滑块,第一滑动配合件5b以及第二滑动配合件5b均为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或者,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二滑动件为滑槽,第一滑动配合件5b以及第二滑动配合件5b均为与滑槽配合的滑块。
[0059] 滑块及滑槽可以采用多种形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块为T形滑块,滑槽为T形滑槽。
[0060] 当然,滑块与滑槽的形状不仅仅限于上述的T形,还可以是三形、梯形、圆柱形等等,只要能够在垂直于活络块与模套的接触面的方向上防止活络块与模套脱离即可。
[0061] 为了避免在滑动过程中,上模套4与上滑块3之间发生干涉,导致,上活络块2开模不到位,划伤轮胎,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滑块3朝向上模套4的一侧表面与上活络块2与上模套4的配合面位于同一面上,这样,上滑块3不会干涉上模套4与上活络块2之间的滑动,保证上活络块2滑动到位,避免划伤轮胎。
[0062] 为了保证上模与下模能够精准对位,避免合模时发生错位,从而避免产生台阶,提高轮胎外观质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半活络模还包括周向定位装置,周向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设置于上模及下模中的一个上,第二定位部设置于上模及下模中的另一个上,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对上模及下模进行周向定位。
[0063] 实现上模与下模周向定位的方式很多,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槽16,第二定位部包括与定位槽16配合的定位块15,定位槽16设置于上模的下表面上,定位块15设置于下模的上表面上,或者,定位槽16设置于下模的上表面上,定位块15设置于上模的下表面上。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在周向上对上下模进行定位,还能够同时在径向上对上下模进行定位,防止上下模径向上的错位,避免出现台阶,进一步保证轮胎外观质量。
[0064] 定位块15可以是长方体、柱销、梯形体等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块15为长方体,定位槽16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槽。
[0065] 活络块上的花纹及与模套的滑动配合的部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受损,或者需要更换新的活络块以生产不同型号的轮胎,如果对活络块整体进行更换的话,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成本及采购成本的降低,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活络块2包括上弓形座2b以及上花纹块2a,下活络块9包括下弓形座9a以及下花纹块9b。通过采用这种分体时的结构,能够对弓形座及花纹块单独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0066] 当活络块采用上述的分体结构时,为了进一步保证定位效果,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中上弓形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中下弓形座的结构示意图,定位槽16横跨在上弓形座2b及上花纹块2a的下表面上,定位块15横跨在下弓形座9a及下花纹块9b的上表面上,或者,定位槽
16横跨在下弓形座9a及下花纹块9b的上表面上,定位块15横跨在上弓形座2b及上花纹块2a的下表面上。
[0067] 如果只通过上述的定位槽16及定位块15对上模及下模进行周向及径向定位,对于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容错性较差,而且在模具使用过程中,会在轮胎表面产生错台。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性,降低加工难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半活络模还包括径向定位装置,径向定位装置包括弧形槽14以及弧形凸台17,弧形槽14设置于上模的下表面上,弧形凸台17设置于下模的上表面上,或者,弧形槽14设置于下模的上表面上,弧形凸台17设置于上模的下表面上,弧形凸台17与弧形槽14配合对上模以及下模进行径向定位。
[0068] 弧形凸台17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三角形等等,弧形槽14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弧形凸台17的形状对应。
[0069] 如果上活络块2及下活络块9沿滑动方向与上模套4及下模套8分离,需要花费时间再装配,费时费力且不安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还包括用于防止下活络块9与下模套8脱离的第一限位件,上模还包括 用于防止上活络块2与上模套4脱离的第二限位件,通过限位件对活络块进行限位,防止其与模套脱离,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节省再装配所需时间。
[0070]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限位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及安装位置来实现对活络块的限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销7以及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销7设置于下活络块9及下模套8中的一个上,第一限位槽设置于下活络块9及下模套8的另一个上,第一限位销7沿第一限位槽滑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下活络块9与下侧板12接触配合,第一限位销7沿第一限位槽滑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下活络块9远离下侧板12;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销6以及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销6设置于上活络块2及上模套4中的一个上,第一限位槽设置于上活络块2及上模套4的另一个上,第二限位销6沿第二限位槽滑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上活络块2与上侧板1接触配合,第二限位销6沿第二限位槽滑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上活络块2远离上侧板1。
[0071]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限位销与限位槽配合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比如,第一限位件可以为一长螺栓,长螺栓埋设在下活络块9中,螺纹端伸出与底座11固连,下活络块9远离底座11的一端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与螺帽配合对下活络块9进行限位。第二限位件可以与第一限位件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
[0072]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两半活络模还包括粗定位装置5,如图1、6、7所示实施例,粗定位装置5包括定位件5a以及配合件5b,定位件5a及配合件5b中的一个固连于上模上,另一个固连于下模上,定位件5a与配合件5b能够在上模与下模接触前先行配合对上模及下模进行定位。
[0073] 通过定位件5a与配合件5b在上模与下模接触前先行配合,能够保护上模与下模的接触面、周向定位装置以及径向定位装置,避免上模与下模在定位过程中发生摩擦、碰撞,有助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费用
[0074]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的工作流程,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开模填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硫化机上热板与上模套4固连,硫化机的上安装部件,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安装部件为活络模操纵机构,与 上盖13固连,上热板与活络模操纵机构同时上升,带动上模上升,这时,上活络块2与上侧板1接触配合,下活络模块与下侧板12接触配合,形成类似于现有两半模的结构,能够避免合模时,活络模块与侧板挤压胎坯形成胶边;进入下一步,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合模粗定位的结构示意图,硫化机上热板以及活络模操纵机构带动上侧板1以及上模套4同步下移,粗定位装置5中定位件5a与配合件5b开始配合,对上模以及下模进行定位,然后上模继续下移,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合模精定位的结构示意图,上活络块2与下活络模块开始接触,周向定位装置以及径向定位装置开始发挥作用,对上模及下模进行周向及径向定位,合模完成,开始硫化;硫化完成后,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两半活络模脱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硫化机的下安装部件,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下安装部件为升降装置10,将底座11托起,底座11推动下活络模块沿下模套8滑动,从而相对于下侧板12沿径向向远离模具中心的方向滑动,与此同时,上热板带动上模套4上行,从而带动上活络块2相对于上侧板1沿径向向远离模具中心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脱模,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径向定位装置的作用,上下活络模块的移动始终保持同步,避免划伤工件,脱模完成后,上热板与活络模操纵机构带动上模上行,打开模具以提取轮胎。
[0075]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7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