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离合器

阅读:199发布:2023-01-23

专利汇可以提供摩擦离合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摩擦 离合器 ,其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传递转矩,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摩擦组(4),该第一摩擦组至少包括对 压板 (5)、按压板(9)以及至少一个离合器盘(10),该按压板通过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能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对压板受限地移位,该离合器盘具有至少一个 摩擦衬片 ,该离合器盘沿着轴向方向布置在按压板和对压板之间;其中,用于将转矩从驱动侧形状 锁 合地传递到第一摩擦组的携动环(12)固定在对压板的附接面上;其中,携动环能够通过支承面支承在从动侧上,使得操纵装置的至少在第一轴向方向上作用到携动环上的操纵 力 被 支撑 ;其中,携动环通过多个固定点(18)固定在附接面上,其中,固定点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在固定点之间分别存在间隙(20),通过所述间隙实现在附接面和携动环之间沿着径向方向的 流体 交换(21)。,下面是摩擦离合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摩擦离合器(1),其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用于在驱动侧(2)和从动侧(3)之间传递转矩,所述摩擦离合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摩擦组(4),所述第一摩擦组至少包括对压板(5)、按压板(9)以及至少一个离合器盘(10),所述按压板通过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操纵装置(6)能够在轴向方向(7、8)上相对于所述对压板(5)受限地移位,所述离合器盘具有至少一个摩擦衬片(11),所述离合器盘沿着所述轴向方向(7、8)布置在所述按压板(9)和所述对压板(5)之间;其中,携动环(12)固定在所述对压板(5)的附接面(13)上,所述携动环用于将转矩从所述驱动侧(12)形状合地传递到所述第一摩擦组(4)上;其中,所述携动环(12)能够通过支承面(14)支承在所述从动侧(3)上,使得所述操纵装置(6)的至少在第一轴向方向(7)上作用到所述携动环(12)上的操纵(15)被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动环(12)通过多个固定点(18)固定在所述附接面(13)上,其中,所述固定点(18)在周向方向(19)上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在所述固定点(18)之间分别存在着间隙(20),通过所述间隙能够实现在所述附接面(13)和所述携动环(12)之间沿着径向方向(16)的流体交换(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间隙(20)通过在附接面(13)和携动环(12)至少之一上的、在轴向方向(7、8)上延伸的凸起部(22、23)构成,其中,所述凸起部(22、23)在所述周向方向(19)上相互间隔开地布置。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附接面(13)在径向方向(16)上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摩擦衬片(11)所在的高度(17)上或者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摩擦衬片内部。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携动环(12)通过成型方法制造。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支承面(14)布置在所述携动环(12)的内周面(24)上,其中,所述携动环(12)沿着所述径向方向(16)、并且从在所述附接面(13)上的固定部(28)出发、在所述固定部(28)和所述支承面(14)之间仅仅沿着所述第一轴向方向(7)延伸。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携动环(12)通过铆接连接(25)固定在所述附接面(13)上。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对压板(5)为双质量飞轮(26)的组成部分。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摩擦离合器(1)具有仅一个摩擦组(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中,所述摩擦离合器(1)具有两个摩擦组(4),其中,所述两个摩擦组(4)一起具有两个对压板(5)和两个按压板(9)。
10.一种转矩传递装置(33),其至少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以及用于使携动环(12)支承在从动侧(2)上的支承件(26),其中,所述支承件(26)具有平的外周面(27),用于附接到所述携动环(12)的内周面(24)上。

说明书全文

摩擦离合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摩擦离合器,尤其单离合器、多盘式离合器或者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从WO 2011/124203 A1已知双离合器的不同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压板自身通过轴承支撑在从动侧上。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板或者盖轴承实现支撑。进一步地,从WO 2011/124203 A1已知携动件和轴承毂,所述携动件和轴承毂分别与对压板连接。通过携动件实现具有弹簧减振器系统的插接齿部并且在驱动侧(例如内燃机曲轴)和对压板之间建立连接。通过轴承毂确保对压板在径向方向上的支撑。在此,携动件和正好轴承毂完全地闭合地实施,从而至少使通过摩擦组和驱动侧之间的间隙的热交换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0003] 由此出发,基于本发明的任务是:至少部分地解决从现有技术已知的问题并且指出一种摩擦离合器,所述摩擦离合器尽可能简单和紧凑地构造以及能够有利地制造。进一步地,应实现从摩擦组的区域中更好地热导出。
[0004] 所述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有利的扩展方案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在权利要求中单个地列出的特征能够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相互组合并且能够通过从说明书阐述的情况和附图的细节补充,其中,阐明了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变型。
[0005]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摩擦离合器,其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传递转矩,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摩擦组,所述第一摩擦组至少包括对压板、按压板以及至少一个离合器盘,所述按压板通过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能够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对压板受限地移位,所述离合器盘具有至少一个摩擦衬片,所述离合器盘沿着轴向方向布置在按压板和对压板之间;其中,携动环固定在对压板的附接面上,所述携动环用于将转矩从驱动侧形状合地传递到第一摩擦组上;其中,携动环能够通过支承面支承在从动侧上,使得操纵装置的至少在第一轴向方向上作用到携动环上的操纵被支撑;其中,携动环通过多个固定点固定在附接面上,其中,固定点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在所述固定点之间分别存在间隙,通过所述间隙实现附接面和携动环之间沿着径向方向的流体交换。
[0006] 摩擦离合器布置在驱动侧(例如内燃机的曲轴)和从动侧(例如变速器的一个或多个变速器输入轴)之间,用于传递转矩。携动环将转矩从驱动侧传递到摩擦离合器的摩擦组上。为此,携动环尤其构成从WO2011/124203A1已知的、具有驱动侧的相应地成型的对应件的插接齿部。即携动环尤其能够通过在装配摩擦离合器时沿着轴向方向的移动与驱动侧的对应件连接,以构成(在周向方向上形状锁合的)插接齿部。
[0007] 携动环尤其能够通过携动环的支承面支承在从动侧(即,例如变速器输入轴)上,使得操纵装置的至少在第一轴向方向上作用到携动环上的操纵力被支撑。将支承面构造在携动环上实现了对压板基本上仅须在摩擦衬片的区域上延伸。由此,能够轻得多地实施通常非常硬地设计并且因此通常浇注技术地制造的对压板,因为对压板在径向方向上不延伸至从动侧(例如变速器输入轴)上的自身的支承面。在这里,现在支承面由携动环构成,其中,携动环能够具有相对于对压板明显减小的(平均)壁厚度。
[0008] 对压板尤其构造为(第一)双质量飞轮的组成部分,在此,携动环(例如(第一)双质量飞轮输入侧)与驱动侧(例如曲轴)连接。替代地或者附加地,(第二)双质量飞轮能够布置在驱动侧上,使得布置在摩擦组的对压板上(或者另外的(第一)双质量飞轮的输入侧上)的携动环与(第二)双质量飞轮的输出侧构成与驱动侧的插接连接。优选对压板为减振的对压板。
[0009] 对压板尤其不能够在轴向方向上移位。
[0010] 尤其是,携动环通过多个固定点固定在附接面上,其中,固定点在周向方向上、优选均匀地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在(至少一些、尤其在所有的)固定点之间分别存在间隙,通过所述间隙实现附接面和携动环之间沿着径向方向的流体交换。
[0011] 由此,能够将热从摩擦组的区域通过间隙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向外导出。
[0012] 尤其是,间隙通过在附接面和携动环中的至少之一上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凸起部构成,其中,凸起部在周向方向上(尤其相应于固定点)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即,在这些凸起部之间构造有自由空间,通过所述自由空间能够实现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向外的流体交换(空气或者油;并且因此热交换)。
[0013] 尤其是,第一凸起部布置在对压板上,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携动环地延伸。
[0014] 尤其是,第二凸起部构造在携动环上,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对压板地延伸。
[0015] (第二)凸起部能够通过具有提高的壁厚度(更大的材料厚度)的区域构成(相对于在其中布置有间隙的区域)和/或通过改型产生。
[0016] 尤其是,附接面(连同固定点和/或凸起部)在径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摩擦衬片所在的高度上或者布置在其内部。尤其是,携动环仅仅延伸至固定点或者必要时不明显地延伸超过固定点。通过固定点在径向方向上这种程度地布置在内部能够降低携动环的重量。
[0017] 优选通过成型方法制造携动环。尤其把深拉方法和弯曲方法算作成型方法。即携动环尤其非浇注技术地制造。由此,能够选择用于携动环的材料并且也不局限于浇注方法地选择制造工艺。
[0018] 此外,携动环能够由冲压方法制造,其中,成型方法紧接在冲压方法后或者必要时附加地位于所述冲压方法之前。
[0019] 尤其是,携动环、尤其支承面或者内周面的切削加工(其中,对此尤其不算冲压)、例如通过转动或者铣削加工不是必要的。必要时切削加工仅仅对于制造通道孔是必要的,所述通道孔用于实现通过附接面的固定。
[0020] 尤其是,支承面布置在携动环的内周面上,其中,携动环沿着径向方向、并且从在附接面上的固定部出发、在固定部和支承面之间仅仅沿着第一轴向方向延伸。
[0021] 由此,尤其能够提高携动环相对于操纵装置的沿着第一轴向方向作用到携动环上的操纵力的刚性。携动环的壁厚度能够进一步减小,从而实现进一步节省重量。
[0022] 尤其是,通过携动环的内周面构成支承面,所述内周面由面式的冲压件出发通过改型工艺(例如由弯曲)制造。即,支承面通过面式的初始件的内部区域产生,从而能够减少来自制造工艺的冲压废料(现在,面式的初始件的冲出的部分明显更小,因为所述内部区域的一部分被弯曲并且作为支承面使用)。
[0023] 尤其是,携动环通过铆接连接固定在附接面上。替代地,例如通过螺钉或者通过熔焊连接或钎焊连接实现固定。
[0024] 由此,实现携动环力锁合地、在周向方向上形状锁合地、但是也材料锁合地固定在附接面上。
[0025] 力锁合的连接以在要相互连接的面上的法向力为前提。只要不超过由静摩擦引起的反向力,就防止所述面的相互移动。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配对件的相互配合产生形状锁合的连接。由此,连接配对件也能够在没有力传递或者中断的力传递的情况下不松脱。换言之,在形状锁合的连接中,一个连接配对件阻挡另一连接配对件。所有下述连接被称作材料锁合的连接:在所述连接中,连接配对件通过原子力或者分子力保持在一起。它们同时是不可松脱的连接,所述连接仅仅能够通过破坏连接器件来分开。
[0026] 如以上已经实施的,对压板尤其为双质量飞轮或者弹簧减振器系统的组成部分。
[0027] 根据第一构型,摩擦离合器具有仅仅一个摩擦组。
[0028] 根据第二构型,摩擦离合器具有两个摩擦组,其中,两个摩擦组一起具有两个对压板和两个按压板。
[0029] 此外提出一种转矩传递装置,其至少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以及用于使携动环支承在从动侧上的支承件,其中,所述支承件具有用于附接到携动环的内周面上的平的外周面。因此,尤其能够使用标准轴承作为所述支承件,所述标准轴承的外周面尤其不具有用于支撑携动环或者对压板的附加的(原本通常的)止挡部。支承件尤其是具有外环、内环以及布置在其间的滚动体滚动轴承。即,尤其外环的外周面和内环的内周面平地且柱形地实施,从而支承件不需要在几何结构上匹配在这里所设置的使用目的。

附图说明

[0030] 接下来根据附图详细地解释本发明以及技术环境。附图示出特别优选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尤其要指出,附图和尤其所示出的尺寸关系仅仅是示意性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出相同的对象。其示出:
[0031] 图1:以截面形式的侧视图中的具有支承在从动侧上的对压板的摩擦离合器;
[0032] 图2:以截面形式的侧视图中的具有支承在从动侧上的对压板和携动环的摩擦离合器;
[0033] 图3:以截面形式的立体视图中的具有携动环的对压板;
[0034] 图4:在立体视图中的根据图3的对压板;
[0035] 图5:在另外的立体视图中的根据图4的对压板;
[0036] 图6:在立体视图中的根据图3的携动环;
[0037] 图7:以截面形式的立体视图中的具有支承在支承件上的对压板的摩擦离合器,所述支承件布置在从动侧上;
[0038] 图8:以截面形式的立体视图中的具有根据图3的对压板和携动环的摩擦离合器;
[0039] 图9:在立体视图中的另外的携动环;
[0040] 图10:以截面形式的立体视图中的根据图9的另外的携动环;和
[0041] 图11:以截面形式的侧视图中的根据图9和10的另外的携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图1在侧视图中以截面示出具有支承在从动侧3上的对压板5的摩擦离合器1。摩擦离合器1用于在驱动侧2和从动侧3之间传递转矩并且包括第一摩擦组4。第一摩擦组由对压板5、按压板9以及离合器盘10构成,所述按压板通过摩擦离合器1的操纵装置6(在这里,相对于从动侧3同中心地布置的环式活塞)能够在轴向方向7、8上相对于对压板受限地移位,所述离合器盘具有两个摩擦衬片,所述离合器盘沿着轴向方向7、8布置在按压板9和对压板5之间。对压板5具有插接齿部29,所述插接齿部实现转矩从驱动侧2形状锁合地传递到第一摩擦组4上。在对压板5和弹簧减振器系统31的输出侧30之间形成插接齿部。
[0043] 对压板5通过支承面14支承在从动侧3上,使得操纵装置6的至少在第一轴向方向7上作用到对压板上的操纵力15被支撑。
[0044] 图2在侧视图中以截面示出具有支承在从动侧3上的对压板5和携动环12的摩擦离合器1。参照图1的实施方案。不同于图1地,在这里,携动环12将转矩从驱动侧2传递到摩擦离合器1的摩擦组4上。为此,携动环12构成从WO 2011/124203 A1已知的、具有驱动侧2(在这里,弹簧减振器系统31的输出侧30)的相应地成型的对应件的插接齿部29。携动环12能够通过装配摩擦离合器1时沿着轴向方向7、8的移动与驱动侧2的对应件连接,用于构成(在周向方向19上形状锁合的)插接齿部29。
[0045] 携动环12通过多个固定点18固定在对压板5的附接面13上。附接面13在径向方向16上布置在高度17上、在这里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摩擦衬片外部。
[0046] 图3在立体视图中以截面示出具有携动环12的对压板5。携动环12固定在对压板5的附接面13上。携动环12通过支承面14支承在从动侧3上,使得操纵装置的至少在第一轴向方向7上作用到携动环12上的操纵力15被支撑。携动环12通过多个固定点18固定在附接面13上,其中,固定点18在周向方向19上均匀地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在固定点18之间分别存在间隙20,通过所述间隙实现在附接面13和携动环12之间沿着径向方向16的流体交换21。
[0047] 携动环12将转矩从驱动侧2传递到摩擦离合器1的摩擦组4上(参见例如图2)。为此,携动环12构成从WO 2011/124203A1已知的、具有驱动侧2的相应地成型的配对件的插接齿部29。
[0048] 携动环12通过携动环12的支承面14支承在从动侧3(即例如变速器输入轴)上,使得操纵装置6的至少在第一轴向方向7上作用到携动环12上的操纵力15被支撑。将支承面14构造在携动环12上实现了对压板5仅须在摩擦衬片11的区域(见图8)上延伸。由此,能够轻得多地实施通常非常硬地设计并且因此通常浇注技术地制造的对压板5,因为该对压板在径向方向16上不延伸至从动侧3(例如变速器输入侧)上的自身的支承面14。现在,支承面14在这里由携动环12构成,其中,携动环12具有相对于对压板5明显减小的(平均)壁厚度32。间隙20通过在附接面13和携动环12中的至少之一上的、在轴向方向7、8上延伸的凸起部22、
23构成,其中,凸起部22、23在周向方向19上(相应于固定点18)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在所述凸起部22、23之间构造间隙20,通过所述间隙能够实现在径向方向16上从内向外的流体交换21(空气或者油;并且因此热交换)。在图3中,第一凸起部22布置在对压板5上,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携动环12地延伸。
[0049] 附接面13(连同固定点18和第一凸起部22)在径向方向16上布置在摩擦衬片4的所在高度17上或者布置在其内部(也见图8)。携动环12仅仅不明显地超过固定点18地延伸。携动环12通过铆接连接25固定在附接面13上。
[0050] 在这里仅仅部分地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33中,设置支承件26用于将携动环12支承在从动侧3上,其中,支承件26具有用于附接到携动环12的内周面24上的平的外周面27。能够使用下述标准轴承作为支承件26:所述标准轴承的外周面27不具有用于支撑携动环12或者对压板5的附加的(原本通常的)止挡部(见图1和2)。支承件26是具有外环、内环以及布置在其间的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外环的外周面27和内环的内周面平地且柱形地实施。
[0051] 图4在立体视图中示出根据图3的对压板5。图5在另外的立体视图中示出根据图4的对压板5。第一凸起部22在周向方向19上均匀地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凸起部22之间构造有间隙20,通过所述间隙能够实现在径向方向16上从内向外的流体交换21(空气或者油;并且因此热交换)。在对压板5上的第一凸起部22在这里通过具有提高的壁厚度(更大的材料厚度)的区域构成(相对于在其中布置所述间隙的区域)。
[0052] 图6在立体视图中示出根据图3的携动环12。携动环12将转矩从驱动侧2通过插接齿部29传递到摩擦离合器1的摩擦组4上。第二凸起部23与在对压板5上的第一凸起部22共同构成间隙20。
[0053] 图7在立体视图中以截面示出具有摩擦离合器1和支承在支承件26上的对压板5的(已知的)转矩传递装置33,所述支承件布置在从动侧3上。携动环12固定在对压板5上。对压板5在径向方向16上延伸至支承件26。支承件26具有外轴承环,该外轴承环具有不平地实施的外周面27,对压板5在第一轴向方向7上支撑在所述外周面上。此外,转矩传递装置33包括弹簧减振器系统31(减振的对压板5)。
[0054] 图8在立体视图中以截面示出具有摩擦离合器1和根据图3的对压板5和携动环12的转矩传递装置33。参照图3至6的实施方案。此外,转矩传递装置33包括弹簧减振器系统31(减振的对压板)。在这里,碟形弹簧用作操纵装置6,通过所述碟形弹簧能够使按压板9沿着轴向方向7、8相对于对压板5移位。
[0055] 图9在立体视图中示出(特别优选的)另一携动环12。图10在立体视图中以截面示出根据图9的所述另一携动环12。图11在侧视图中以截面示出根据图9和10的所述另一携动环。接下来,一起说明图9至11。
[0056] 在这种携动环12中,支承面14布置在携动环12的内周面24上,其中,携动环12在径向方向16上、并且从固定部28或者附接面13上的固定点18出发、在固定点18和支承面14之间仅仅沿着第一轴向方向7延伸。携动环12在支承面14的区域中朝第二轴向方向8的方向弯曲。但是携动环沿着径向方向16、并且从固定部28出发、在固定部28和支承面14之间仅仅沿着第一轴向方向7延伸。由此,能够提高携动环12相对于操纵装置6的沿着第一轴向方向7作用到携动环12上的操纵力15的刚性。携动环12的壁厚度32还能够进一步减小,从而实现进一步节省重量。
[0057] 附图标记列表
[0058] 1 摩擦离合器
[0059] 2 驱动侧
[0060] 3 从动侧
[0061] 4 第一摩擦组
[0062] 5 对压板
[0063] 6 操纵装置
[0064] 7 第一轴向方向
[0065] 8 第二轴向方向
[0066] 9 按压板
[0067] 10 离合器盘
[0068] 11 摩擦衬片
[0069] 12 携动环
[0070] 13 附接面
[0071] 14 支承面
[0072] 15 操纵力
[0073] 16 径向方向
[0074] 17 高度
[0075] 18 固定点
[0076] 19 周向方向
[0077] 20 间隙
[0078] 21 流体交换
[0079] 22 第一凸起部
[0080] 23 第二凸起部
[0081] 24 内周面
[0082] 25 铆接连接
[0083] 26 支承件
[0084] 27 外周面
[0085] 28 固定部
[0086] 29 插接齿部
[0087] 30 输出侧
[0088] 31 弹簧减振器系统
[0089] 32 壁厚度
[0090] 33 转矩传递装置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