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速箱和齿轮 / 传动系统 / 分动器 / 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

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

阅读:701发布:2021-03-0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底盘,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通过电动伸缩缸驱动 连杆 结构,可以实现轮履变换; 车轮 与 履带 通过传动装置连动,结构紧凑、不增加底盘尺寸,不影响底盘系统通过性。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包括 机架 、两个轮杆装置、两个电动伸缩缸、两个车轮、两个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侧附板、矩形底盘 固定板 、第一伸缩缸座、第二伸缩缸座、左端安装孔、右端安装孔,轮杆装置包括前 支撑 装置、中间连接装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后端支撑装置、车轮连接装置,所述的电动伸缩缸包括伸缩缸外壁、伸缩杆、头端连接件、固定连接件、连接销孔。,下面是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包括机架(1)、两个轮杆装置(2)、两个电动伸缩缸(3)、两个车轮(4)、两个履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包括侧附板(1-1)、矩形底盘固定板(1-2)、第一伸缩缸座(1-3)、第二伸缩缸座(1-4)、左端安装孔(1-5)、右端安装孔(1-6),侧附板(1-1)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侧附板(1-1)的下端分别焊接连接在矩形底盘固定板(1-2)的前后两端,侧附板(1-1)的侧端面中端焊接连接有第一伸缩缸座(1-3),第一伸缩缸座(1-3)为中心带有圆形通孔的矩形结构,第一伸缩缸座(1-3)前端面设置有圆形销孔Ⅰ,侧附板(1-1)的侧端面上、第一伸缩缸座(1-3)的右端焊接连接第二伸缩缸座(1-4),第二伸缩缸座(1-4)为中心带有圆形通孔的矩形结构,侧附板(1-1)前端面左上处设置有左端安装孔(1-5),侧附板(1-1)前端面右上角处设置有右端安装孔(1-6),左端安装孔(1-5)、右端安装孔(1-6)均为圆形通孔;
所述的轮杆装置(2)包括前支撑装置(2-1)、中间连接装置(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2-5)、后端支撑装置(2-6)、车轮连接装置(2-7),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2-5)均是由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杆件构成,前支撑装置(2-1)下端通过螺栓与连接中间连接装置(2-2)左端连接,中间连接装置(2-2)右端通过螺栓与第三连杆(2-5)下端连接,第三连杆(2-5)中端与第一连杆(2-3)下端通过销连接,第一连杆(2-3)上端与第二连杆(2-4)的左端通过销连接,第二连杆(2-4)的右端与后端支撑装置(2-6)通过销连接,后端支撑装置(2-6)与车轮连接装置(2-7)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电动伸缩缸(3)包括伸缩缸外壁(3-1)、伸缩杆(3-2)、头端连接件(3-3)、固定连接件(3-4)、连接销孔(3-5),伸缩缸外壁(3-1)左端通过焊接连接固定连接件(3-4),固定连接件(3-4)上设置有连接销孔(3-5),连接销孔(3-5)为圆形通孔,伸缩杆(3-2)右端焊接连接头端连接件(3-3),头端连接件(3-3)为圆心处带有圆形通孔的圆柱结构;
所述的电动伸缩缸(3)左端插接在第一伸缩缸座(1-3)内,第一伸缩缸座(1-3)和连接销孔(3-5)通过定位销Ⅰ连接,电动伸缩缸(3)的伸缩缸外壁(3-1)右端插接在第二伸缩缸座(1-4)内形成间隙配合,电动伸缩缸(3)的头端连接件(3-3)与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
4)通过螺栓连接,电动伸缩缸(3)、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形成铰接,所述的轮杆装置(2)的前支撑装置(2-1)与机架(1)的左端安装孔(1-5)通过定位销Ⅱ连接,第三连杆(2-
5)的上端、车轮连接装置(2-7)、后端支撑装置(2-6)与机架(1)的右端安装孔(1-6)连接,所述的车轮(4)通过键连接安装在车轮连接装置(2-7)上,所述的履带(5)包裹在轮杆装置(2)外端;
所述的轮杆装置(2)、电动伸缩缸(3)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轮杆装置(2)、两个电动伸缩缸(3)分别安装在机架(1)的前后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撑装置(2-1)包括前支撑臂(2-1-1)、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2-1-2)、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2-
1-3)、左上履带张紧轮(2-1-4),前支撑臂(2-1-1)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弯杆构成,前支撑臂(2-1-1)下端设置有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2-1-2),前支撑臂(2-1-1)中端弯折处设置有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2-1-3),前支撑臂(2-1-1)上端、两个弯杆之间通过轴连接左上履带张紧轮(2-1-4);前支撑装置(2-1)的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2-1-3)与机架(1)的左端安装孔(1-5)通过插入定位销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接装置(2-2)包括中间连接杆(2-2-1)、支撑轮(2-2-2)、支撑轮连接孔(2-2-3)、柔性悬架(2-2-
4),中间连接杆(2-2-1)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直杆,中间连接杆(2-2-1)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撑轮连接孔(2-2-3),支撑轮连接孔(2-2-3)内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轮(2-2-2),支撑轮(2-2-2)与中间连接杆(2-2-1)之间设置有柔性悬架(2-2-4),中间连接装置(2-2)左端的支撑轮连接孔(2-2-3)与前支撑装置(2-1)的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2-1-2)通过螺栓连接,中间连接装置(2-2)右端的支撑轮连接孔(2-2-3)与第三连杆(2-5)下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连杆(2-5)与中间连接装置(2-2)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端支撑装置(2-6)包括第一转轴(2-6-1)、第一分动器齿轮(2-6-2)、第二转轴(2-6-3)、第二转轴齿轮(2-6-4)、第三转轴(2-6-5)、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四转轴(2-6-8)、第四转轴齿轮(2-6-9)、第五转轴(2-6-10)、第五转轴齿轮(2-6-11)、第六转轴(2-
6-12)、第六转轴齿轮(2-6-13)、第七转轴(2-6-14)、第七转轴链轮(2-6-15)、履带驱动链轮(2-6-16)、第五转轴链轮(2-6-17)、第六转轴链轮(2-6-18)、第八转轴(2-6-19)、第八转轴链轮(2-6-20)、第八转轴齿轮(2-6-21)、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
23),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均为带有轴孔的三角形结构,第一转轴(2-6-1)、第二转轴(2-6-3)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上,第一分动器齿轮(2-6-2)通过键连接在第一转轴(2-6-1)上,第二转轴齿轮(2-6-4)通过键连接在第二转轴(2-6-3)上,第三转轴(2-6-5)通过轴承安装与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连接,第三转轴(2-6-5)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
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三转轴(2-6-5)上、第二后端支撑板(2-6-
23)前端通过键连接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四转轴(2-6-8)通过轴承安装在车轮连接装置(2-7)上,第四转轴齿轮(2-6-9)通过键连接在第四转轴(2-6-8)上,第五转轴(2-6-10)贯穿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连接,第五转轴(2-
6-10)上、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通过键连接第五转轴齿轮(2-6-11),第六转轴(2-
6-12)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第六转轴(2-6-
12)上、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通过键连接第六转轴齿轮(2-6-13),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右上角处通过轴承连接第七转轴(2-6-14),第七转轴(2-6-14)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七转轴链轮(2-6-15),第七转轴(2-6-14)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后端和第二 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分别通过键连接有履带驱动链轮(2-6-16),第五转轴(2-6-10)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五转轴链轮(2-6-17),第六转轴(2-6-12)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六转轴链轮(2-6-18),第六转轴链轮(2-6-18)下端边角处通过轴承连接第八转轴(2-6-
19),第八转轴(2-6-19)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八转轴链轮(2-6-20),第八转轴(2-6-19)上、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通过键连接第八转轴齿轮(2-6-21);
所述的第一分动器齿轮(2-6-2)、第二转轴齿轮(2-6-4)、第三转轴齿轮Ⅰ(2-6-6)依次啮合,第六转轴齿轮(2-6-13)、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四转轴齿轮(2-6-9)、第五转轴齿轮(2-6-11)依次啮合,第七转轴链轮(2-6-15)、第五转轴链轮(2-6-17)通过链条连接,第六转轴链轮(2-6-18)、第八转轴链轮(2-6-20)通过链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连接装置(2-7)包括车轮连接附板(2-7-1)、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弹簧(2-7-5)、车轮连接轴座(2-7-6)、车轮驱动齿轮(2-7-7),车轮连接附板(2-7-1)为梯形结构,车轮连接附板(2-7-1)前端面上端左侧均匀设置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均为圆形通孔,车轮连接附板(2-7-1)下端通过螺栓连接钢板弹簧(2-7-5),钢板弹簧(2-7-5)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带有圆形轴孔的车轮连接轴座(2-7-6),车轮连接轴座(2-7-6)通过轴承连接车轮驱动轴,车轮驱动轴与车轮驱动齿轮(2-7-7)通过键连接;
所述的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分别与第五转轴(2-6-10)、第四转轴(2-6-8)、第三转轴(2-6-5)通过轴承连接,车轮驱动齿轮(2-7-7)与第八转轴齿轮(2-6-21)啮合,车轮(4)通过花键与车轮驱动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轴(2-6-1)后端插入第三连杆(2-5)的后端杆件上端、右端安装孔(1-6),第一转轴(2-6-1)通过轴承连接在右端安装孔(1-6)内;所述的第一转轴(2-6-1)前端依次穿过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一分动器齿轮(2-6-2);第五转轴(2-6-10)从后向前依次穿过第五转轴链轮(2-6-17)、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第三连杆(2-5)的前端杆件上端、第五转轴齿轮(2-6-
11)、第一安装孔(2-7-2),第五转轴(2-6-10)前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安装孔(2-7-2)内;
所述的第三转轴(2-6-5)、第四转轴(2-6-8)的前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安装孔(2-7-
3)、第三安装孔(2-7-4)内;所述的第三转轴(2-6-5)从前到后依次穿过第三转轴齿轮Ⅱ(2-
6-7)、第二连杆(2-4)的前端杆件、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连杆(2-4)的后端杆件,第三转轴(2-6-5)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杆(2-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5)包裹在轮杆装置(2)外端,履带(5)与左上履带张紧轮(2-1-4)、支撑轮(2-2-2)接触,履带(5)与履带驱动链轮(2-6-16)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轴(2-6-1)与第五转轴(2-6-10)同轴。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底盘,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资源富饶,同时林区地形复杂:地面不平,地质松软,常可见沟壑,坡道,同时伴有石,倒木,伐根等障碍物。因此林用车辆为了解决越障难、动不足等现象常采用履带式的行走系统。履带底盘虽可以面对复杂的林区地形,却无法再地面约束力小的正常地面行驶,常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将机械运送至林区。因此设计一种既具有高越野性的履带运动模式又有可在正常地面行驶的轮式运动模式的轮履变换林用底盘是非常必要的。
[0003]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324067.1的一种轮履可变换式底盘,包括履带模块、轮式模块和支腿模块,履带模块包括履带行走架、履带行走机构和回转颈,支腿模块包括支腿架和四副支腿,轮式模块包括前轮模块和后轮模块,前悬架包括悬架上支架、悬架下支架、叉形环、调平油缸和调平油缸安装块。该底盘可以实现轮履切换,以适应不同道路环境,但是由于该发明轮式模块位于底盘前后两端,加长了底盘长度,从而使底盘整体通过性降低。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通过电动伸缩缸驱动连杆结构,可以实现轮履变换;车轮与履带通过传动装置连动,结构紧凑、不增加底盘尺寸,不影响底盘系统通过性。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包括机架、两个轮杆装置、两个电动伸缩缸、两个车轮、两个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侧附板、矩形底盘固定板、第一伸缩缸座、第二伸缩缸座、左端安装孔、右端安装孔,侧附板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侧附板的下端分别焊接连接在矩形底盘固定板的前后两端,侧附板的侧端面中端焊接连接有第一伸缩缸座,第一伸缩缸座为中心带有圆形通孔的矩形结构,第一伸缩缸座前端面设置有圆形销孔Ⅰ,侧附板的侧端面上、第一伸缩缸座的右端焊接连接第二伸缩缸座,第二伸缩缸座为中心带有圆形通孔的矩形结构,侧附板前端面左上处设置有左端安装孔,侧附板前端面右上角处设置有右端安装孔,左端安装孔、右端安装孔均为圆形通孔;
[0007] 所述的轮杆装置包括前支撑装置、中间连接装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后端支撑装置、车轮连接装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均是由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杆件构成,前支撑装置下端通过螺栓与连接中间连接装置左端连接,中间连接装置右端通过螺栓与第三连杆下端连接,第三连杆中端与第一连杆下端通过销连接,第一连杆上端与第二连杆的左端通过销连接,第二连杆的右端与后端支撑装置通过销连接,后端支撑装置与车轮连接装置通过螺栓连接;
[0008] 所述的电动伸缩缸包括伸缩缸外壁、伸缩杆、头端连接件、固定连接件、连接销孔,伸缩缸外壁左端通过焊接连接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销孔,连接销孔为圆形通孔,伸缩杆右端焊接连接头端连接件,头端连接件为圆心处带有圆形通孔的圆柱结构;
[0009] 所述的电动伸缩缸左端插接在第一伸缩缸座内,第一伸缩缸座和连接销孔通过定位销Ⅰ连接,电动伸缩缸的伸缩缸外壁右端插接在第二伸缩缸座内形成间隙配合,电动伸缩缸的头端连接件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通过螺栓连接,电动伸缩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形成铰接,所述的轮杆装置的前支撑装置与机架的左端安装孔通过定位销Ⅱ连接,第三连杆的上端、车轮连接装置、后端支撑装置与机架的右端安装孔连接,所述的车轮通过键连接安装在车轮连接装置上,所述的履带包裹在轮杆装置外端;
[0010] 所述的轮杆装置、电动伸缩缸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轮杆装置、两个电动伸缩缸分别安装在机架的前后两端。
[0011]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所述的前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臂、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左上履带张紧轮,前支撑臂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弯杆构成,前支撑臂下端设置有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前支撑臂中端弯折处设置有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前支撑臂上端、两个弯杆之间通过轴连接左上履带张紧轮;前支撑装置的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与机架的左端安装孔通过插入定位销Ⅱ连接。
[0012]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所述的中间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杆、支撑轮、支撑轮连接孔、柔性悬架,中间连接杆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直杆,中间连接杆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撑轮连接孔,支撑轮连接孔内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轮,支撑轮与中间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柔性悬架,中间连接装置左端的支撑轮连接孔与前支撑装置的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通过螺栓连接,中间连接装置右端的支撑轮连接孔与第三连杆下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连杆与中间连接装置铰接。
[0013]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所述的后端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分动器齿轮、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齿轮、第三转轴、第三转轴齿轮Ⅰ、第三转轴齿轮Ⅱ、第四转轴、第四转轴齿轮、第五转轴、第五转轴齿轮、第六转轴、第六转轴齿轮、第七转轴、第七转轴链轮、履带驱动链轮、第五转轴链轮、第六转轴链轮、第八转轴、第八转轴链轮、第八转轴齿轮、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均为带有轴孔的三角形结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后端支撑板上,第一分动器齿轮通过键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转轴齿轮通过键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三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与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连接,第三转轴上、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三转轴齿轮Ⅰ,第三转轴上、第二后端支撑板前端通过键连接第三转轴齿轮Ⅱ,第四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车轮连接装置上,第四转轴齿轮通过键连接在第四转轴上,第五转轴贯穿第二后端支撑板、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后端支撑板连接,第五转轴上、第二后端支撑板前端通过键连接第五转轴齿轮,第六转轴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第六转轴上、第二后端支撑板前端通过键连接第六转轴齿轮,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右上角处通过轴承连接第七转轴,第七转轴上、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七转轴链轮,第七转轴上、第一后端支撑板后端和第二后端支撑板前端分别通过键连接有履带驱动链轮,第五转轴上、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五转轴链轮,第六转轴上、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之间通过键连接第六转轴链轮,第六转轴链轮下端边角处通过轴承连接第八转轴,第八转轴上、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后端支撑板之间通过键连接第八转轴链轮,第八转轴上、第二后端支撑板前端通过键连接第八转轴齿轮;
[0014] 所述的第一分动器齿轮、第二转轴齿轮、第三转轴齿轮Ⅰ依次啮合,第六转轴齿轮、第三转轴齿轮Ⅱ、第四转轴齿轮、第五转轴齿轮依次啮合,第七转轴链轮、第五转轴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第六转轴链轮、第八转轴链轮通过链条连接;
[0015]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所述的车轮连接装置包括车轮连接附板、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弹簧、车轮连接轴座、车轮驱动齿轮,车轮连接附板为梯形结构,车轮连接附板前端面上端左侧均匀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均为圆形通孔,车轮连接附板下端通过螺栓连接钢板弹簧,钢板弹簧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带有圆形轴孔的车轮连接轴座,车轮连接轴座通过轴承连接车轮驱动轴,车轮驱动轴与车轮驱动齿轮通过键连接;
[0016] 所述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分别与第一转轴、第四转轴、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连接,车轮驱动齿轮与第八转轴齿轮啮合,车轮通过花键与车轮驱动轴连接。
[001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所述的第一转轴后端插入第三连杆的后端杆件上端、右端安装孔,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连接在右端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一转轴前端依次穿过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一分动器齿轮;第五转轴从后向前依次穿过第五转轴链轮、第二后端支撑板、第三连杆的前端杆件上端、第五转轴齿轮、第一安装孔,第五转轴前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的前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三转轴从前到后依次穿过第三转轴齿轮Ⅱ、第二连杆的前端杆件、第二后端支撑板、第三转轴齿轮Ⅰ、第一后端支撑板、第二连杆的后端杆件,第三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杆连接。
[001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所述的履带包裹在轮杆装置外端,履带与左上履带张紧轮、支撑轮接触,履带与履带驱动链轮啮合。
[0019]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所述的第一转轴与第五转轴同轴。
[002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所述的电动伸缩缸型号为QF1200-200。
[0021] 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的有益效果为:
[0022] 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通过电动伸缩缸驱动连杆结构,可以实现轮履变换;车轮与履带通过传动装置连动,结构紧凑、不增加底盘尺寸,不影响底盘系统通过性。附图说明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002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轮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端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0032]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端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003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轮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伸缩缸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0036] 图中:机架1;侧附板1-1;矩形底盘固定板1-2;第一伸缩缸座1-3;第二伸缩缸座1-4;左端安装孔1-5;右端安装孔1-6;
[0037] 轮杆装置2;前支撑装置2-1;前支撑臂2-1-1;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2-1-2;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2-1-3;左上履带张紧轮2-1-4;中间连接装置2-2;中间连接杆2-2-1;支撑轮2-2-2;支撑轮连接孔2-2-3;柔性悬架2-2-4;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2-5;后端支撑装置2-6;第一转轴2-6-1;第一分动器齿轮2-6-2;第二转轴2-6-3;第二转轴齿轮2-6-4;第三转轴2-6-5;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四转轴2-6-8;第四转轴齿轮2-6-9;第五转轴2-6-10;第五转轴齿轮2-6-11;第六转轴2-6-12;第六转轴齿轮
2-6-13;第七转轴2-6-14;第七转轴链轮2-6-15;履带驱动链轮2-6-16;第五转轴链轮2-6-
17;第六转轴链轮2-6-18;第八转轴2-6-19;第八转轴链轮2-6-20;第八转轴齿轮2-6-21;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车轮连接装置2-7;车轮连接附板2-7-1;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钢板弹簧2-7-5;车轮连接轴座2-7-
6;车轮驱动齿轮2-7-7;
[0038] 电动伸缩缸3;伸缩缸外壁3-1;伸缩杆3-2;头端连接件3-3;固定连接件3-4;连接销孔3-5;车轮4;履带5。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具体实施方式一:
[0041]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包括机架1、两个轮杆装置2、两个电动伸缩缸3、两个车轮4、两个履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包括侧附板1-1、矩形底盘固定板1-2、第一伸缩缸座1-3、第二伸缩缸座1-4、左端安装孔1-5、右端安装孔1-6,侧附板1-1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侧附板1-1的下端分别焊接连接在矩形底盘固定板1-2的前后两端,侧附板1-1的侧端面中端焊接连接有第一伸缩缸座1-3,第一伸缩缸座1-3为中心带有圆形通孔的矩形结构,第一伸缩缸座1-3前端面设置有圆形销孔Ⅰ,侧附板1-1的侧端面上、第一伸缩缸座1-3的右端焊接连接第二伸缩缸座1-4,第二伸缩缸座1-4为中心带有圆形通孔的矩形结构,侧附板1-1前端面左上角处设置有左端安装孔1-5,侧附板1-1前端面右上角处设置有右端安装孔1-6,左端安装孔1-5、右端安装孔
1-6均为圆形通孔;
[0042] 所述的轮杆装置2包括前支撑装置2-1、中间连接装置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2-5、后端支撑装置2-6、车轮连接装置2-7,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2-5均是由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杆件构成,前支撑装置2-1下端通过螺栓与连接中间连接装置2-2左端连接,中间连接装置2-2右端通过螺栓与第三连杆2-5下端连接,第三连杆2-
5中端与第一连杆2-3下端通过销连接,第一连杆2-3上端与第二连杆2-4的左端通过销连接,第二连杆2-4的右端与后端支撑装置2-6通过销连接,后端支撑装置2-6与车轮连接装置
2-7通过螺栓连接;
[0043] 所述的电动伸缩缸3包括伸缩缸外壁3-1、伸缩杆3-2、头端连接件3-3、固定连接件3-4、连接销孔3-5,伸缩缸外壁3-1左端通过焊接连接固定连接件3-4,固定连接件3-4上设置有连接销孔3-5,连接销孔3-5为圆形通孔,伸缩杆3-2右端焊接连接头端连接件3-3,头端连接件3-3为圆心处带有圆形通孔的圆柱结构;
[0044] 所述的电动伸缩缸3左端插接在第一伸缩缸座1-3内,第一伸缩缸座1-3和连接销孔3-5通过定位销Ⅰ连接,电动伸缩缸3的伸缩缸外壁3-1右端插接在第二伸缩缸座1-4内形成间隙配合,电动伸缩缸3的头端连接件3-3与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通过螺栓连接,电动伸缩缸3、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形成铰接,所述的轮杆装置2的前支撑装置2-1与机架1的左端安装孔1-5通过定位销Ⅱ连接,第三连杆2-5的上端、车轮连接装置2-7、后端支撑装置2-6与机架1的右端安装孔1-6连接,所述的车轮4通过键连接安装在车轮连接装置2-7上,所述的履带5包裹在轮杆装置2外端;
[0045] 所述的轮杆装置2、电动伸缩缸3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轮杆装置2、两个电动伸缩缸3分别安装在机架1的前后两端。
[0046] 具体实施方式二:
[0047]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前支撑装置2-1包括前支撑臂2-1-1、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2-1-2、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2-1-3、左上履带张紧轮2-1-4,前支撑臂2-1-1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弯杆构成,前支撑臂2-1-1下端设置有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2-1-2,前支撑臂2-1-1中端弯折处设置有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2-1-3,前支撑臂2-1-1上端、两个弯杆之间通过轴连接左上履带张紧轮2-1-4;前支撑装置2-1的前支撑臂中端连接通孔2-1-3与机架1的左端安装孔1-5通过插入定位销Ⅱ连接。
[0048] 具体实施方式三:
[0049]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中间连接装置2-2包括中间连接杆2-2-1、支撑轮2-2-2、支撑轮连接孔2-2-3、柔性悬架2-2-4,中间连接杆2-2-1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直杆,中间连接杆2-2-1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撑轮连接孔2-2-3,支撑轮连接孔2-2-3内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轮2-2-2,支撑轮2-2-2与中间连接杆2-2-1之间设置有柔性悬架2-2-4,中间连接装置2-2左端的支撑轮连接孔2-2-3与前支撑装置2-1的前支撑臂下端连接通孔2-1-2通过螺栓连接,中间连接装置2-2右端的支撑轮连接孔2-2-3与第三连杆2-5下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连杆2-5与中间连接装置2-2铰接。
[0050] 具体实施方式四:
[0051]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后端支撑装置2-6包括第一转轴2-6-1、第一分动器齿轮2-6-2、第二转轴2-6-3、第二转轴齿轮2-6-4、第三转轴2-6-5、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四转轴2-6-8、第四转轴齿轮2-6-9、第五转轴2-6-10、第五转轴齿轮2-6-11、第六转轴2-6-12、第六转轴齿轮2-6-13、第七转轴2-6-14、第七转轴链轮2-6-15、履带驱动链轮2-6-16、第五转轴链轮,2-6-17、第六转轴链轮2-6-18、第八转轴2-6-19、第八转轴链轮2-6-20、第八转轴齿轮2-6-21、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均为带有轴孔的三角形结构,第一转轴2-6-1、第二转轴2-6-3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上,第一分动器齿轮2-6-2通过键连接在第一转轴2-6-1上,第二转轴齿轮2-6-4通过键连接在第二转轴2-6-3上,第三转轴2-6-5通过轴承安装与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连接,第三转轴2-6-5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三转轴2-6-5上、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通过键连接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四转轴2-6-8通过轴承安装在轮连接装置2-7上,第四转轴齿轮2-6-9通过键连接在第四转轴2-6-8上,第五转轴2-6-10贯穿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连接,第五转轴2-6-10上、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通过键连接第五转轴齿轮2-6-11,第六转轴
2-6-12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第六转轴2-6-12上、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通过键连接第六转轴齿轮2-6-13,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右上角处通过轴承连接第七转轴2-6-14,第七转轴2-6-14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七转轴链轮2-6-15,第七转轴
2-6-14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后端和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分别通过键连接有履带驱动链轮2-6-16,第五转轴2-6-10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五转轴链轮2-6-17,第六转轴2-6-12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六转轴链轮2-6-18,第六转轴链轮2-6-18下端边角处通过轴承连接第八转轴2-6-19,第八转轴2-6-19上、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后端支撑板2-
6-23之间通过键连接第八转轴链轮2-6-20,第八转轴2-6-19上、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前端通过键连接第八转轴齿轮2-6-21;
[0052] 所述的第一分动器齿轮2-6-2、第二转轴齿轮2-6-4、第三转轴齿轮Ⅰ2-6-6依次啮合,第六转轴齿轮2-6-13、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四转轴齿轮2-6-9、第五转轴齿轮2-6-11依次啮合,第七转轴链轮2-6-15、第五转轴链轮2-6-17通过链条连接,第六转轴链轮2-6-
18、第八转轴链轮2-6-20通过链条连接。
[0053] 具体实施方式五:
[0054]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车轮连接装置2-7包括车轮连接附板2-7-1、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钢板弹簧2-7-5、车轮连接轴座2-7-6、车轮驱动齿轮2-7-7,车轮连接附板2-7-1为梯形结构,车轮连接附板2-7-1前端面上端左侧均匀设置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均为圆形通孔,车轮连接附板2-7-1下端通过螺栓连接钢板弹簧2-7-5,钢板弹簧2-7-5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带有圆形轴孔的车轮连接轴座2-7-6,车轮连接轴座2-7-6通过轴承连接车轮驱动轴,车轮驱动轴与车轮驱动齿轮2-7-7通过键连接;
[0055] 所述的第一安装孔2-7-2、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分别与第一转轴2-6-1、第四转轴2-6-8、第三转轴2-6-5通过轴承连接,车轮驱动齿轮2-7-7与第八转轴齿轮2-
6-21啮合,车轮4通过花键与车轮驱动轴连接。
[0056] 具体实施方式六:
[0057]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第一转轴2-6-1后端插入第三连杆2-5的后端杆件上端、右端安装孔1-6,第一转轴2-6-1通过轴承连接在右端安装孔1-6内;所述的第一转轴2-6-1前端依次穿过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一分动器齿轮2-6-2;第五转轴2-6-10从后向前依次穿过第五转轴链轮2-6-17、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第三连杆2-5的前端杆件上端、第五转轴齿轮2-6-11、第一安装孔2-7-2,第五转轴2-6-10前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安装孔2-7-2内;所述的第三转轴2-6-5、第四转轴2-6-8的前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安装孔2-7-3、第三安装孔2-7-4内;所述的第三转轴2-6-5从前到后依次穿过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二连杆2-4的前端杆件、第二后端支撑板2-6-23、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一后端支撑板2-6-22、第二连杆2-4的后端杆件,第三转轴2-6-5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杆2-4连接。
[0058] 具体实施方式七:
[0059]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履带5包裹在轮杆装置2外端,履带5与左上履带张紧轮2-1-4、支撑轮2-2-2接触,履带5与履带驱动链轮2-6-16啮合。
[0060] 具体实施方式八:
[0061]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第一转轴2-6-1与第五转轴2-6-10同轴。
[0062] 具体实施方式九:
[0063]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电动伸缩缸3型号为QF1200-200。
[006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其工作原理为:履带行驶状态,两个电动伸缩缸3通电工作,分别拉动与之相连的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从而使电动伸缩缸3、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的铰接点2向左移动,第三连杆2-5、后端支撑装置2-6、车轮连接装置2-7均绕第一转轴2-6-1转动,在第一连杆2-3的拉力作用下中间连接装置2-2与第三连杆2-5夹角增大,在第二连杆2-4的拉力作用下,后端支撑装置2-6、车轮连接装置2-7绕第一转轴2-6-1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车轮4升起,本实用新型右端履带5着地;车轮行驶状态:两个电动伸缩缸3通电工作,分别推与之相连的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从而使电动伸缩缸3、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的铰接点2向右移动,第三连杆2-5、后端支撑装置2-6、车轮连接装置2-7均绕第一转轴2-6-1转动,在第一连杆2-3的推力作用下中间连接装置2-2与第三连杆2-5夹角减小,在第二连杆2-4的推力作用下,后端支撑装置2-6、车轮连接装置
2-7绕第一转轴2-6-1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车轮4下落,下落的车轮4将本实用新型右端支起,右端履带5不与地面接触;
[0065] 车轮4动力传输路线为:第一分动齿轮2-6-2将动力传递依次通过第二转轴齿轮2-6-4、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六转轴2-6-12、第六转轴链轮2-6-18、第八转轴链轮2-6-20、第八转轴齿轮2-6-21,最终传递至车轮驱动齿轮2-7-7,车轮驱动齿轮2-7-7经车轮驱动轴带动车轮4同步运转;
[0066] 履带5动力传输路线为:第一分动齿轮2-6-2将动力传递依次通过第二转轴齿轮2-6-4、第三转轴齿轮Ⅰ2-6-6、第三转轴齿轮Ⅱ2-6-7、第四转轴齿轮2-6-8、第五轴齿轮2-6-
11,第五转轴链轮2-6-17,第七转轴链轮2-6-15,最终传递至履带驱动链轮2-6-16,履带驱动链轮2-6-16与履带5啮合进行传动。
[0067] 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履可变换的林用底盘,通过电动伸缩缸驱动连杆结构,可以实现轮履变换;车轮与履带通过传动装置连动,结构紧凑、不增加底盘尺寸,不影响底盘系统通过性。
[0068]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分动器 2020-05-11 748
4轮驱动车用的分动器 2020-05-16 707
四轮驱动车辆用分动器 2020-05-17 220
一种转向分动器 2020-05-14 673
高机动分动器 2020-05-15 557
车辆用分动器 2020-05-15 709
分动器 2020-05-11 181
分动器 2020-05-11 185
分动器 2020-05-12 200
分动器 2020-05-16 45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