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装置

阅读:345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差速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差速器 装置,该差速器装置能够在使 差速器壳 体的厚度减薄的同时,将小 齿轮 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由于被形成于 小齿轮 垫圈 (20)上的一对卡挂部(40)的卡合爪(38)与小齿轮轴(14)的端面(35)卡合,因此限制了小齿轮轴(14)的向中 心轴 线(D)方向的移动,并且小齿轮轴(14)通过卡挂部(40)而以不能脱落的方式被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2)上。因此,由于能够在不使用销的条件下将小齿轮轴(14)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2)上,因此能够减薄差速器壳体(12)的厚度。,下面是差速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差速器装置(10),具备:
差速器壳体(12),其围绕旋转轴线(CL1)进行旋转;
齿轮轴(14),其被收纳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并且被插穿于形成在该差速器壳体上的贯穿孔(24)中;
小齿轮(16),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嵌装在所述小齿轮轴的外周上;
一对半轴齿轮(18),其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一对小齿轮垫圈(20),其被插入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小齿轮之间,所述差速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小齿轮垫圈上,分别形成有卡挂部(40),所述卡挂部(40)在组装后穿过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小齿轮轴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与所述小齿轮轴的端面(35)卡合,从而阻止了所述小齿轮轴的脱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小齿轮轴的至少被嵌入至所述贯穿孔中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小齿轮轴的中心轴线(D)平行的平坦面即切口面(34),
所述小齿轮垫圈的所述卡挂部由脚部(30)和卡合爪(38)构成,所述脚部在组装后沿着所述小齿轮轴的所述切口面而延伸,所述卡合爪通过所述脚部的顶端侧被弯折而与所述小齿轮轴的端面卡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齿轮轴的所述切口面由相互平行的一对切口构成,所述一对切口被形成在相对于所述小齿轮轴的中心轴线而对称的位置上,
所述小齿轮垫圈的所述脚部由一对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被形成于在组装后分别与所述小齿轮轴的所述一对切口面进行面接触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切口槽(36),所述切口槽中在组装后嵌入有所述脚部。

说明书全文

差速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速器装置的小齿轮轴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一种如下的差速器装置,该差速器装置具有:差速器壳体,其围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小齿轮轴,其被收纳于该差速器壳体内,并被插穿于形成在差速器壳体上的贯穿孔中;小齿轮,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嵌入在小齿轮轴的外周上;一对半轴齿轮,其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垫圈,其被中间插入至差速器壳体与小齿轮之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差速器即为这样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在差速器壳体以及小齿轮轴上分别形成有销插入孔,通过在于差速器壳体的贯穿孔中插穿有小齿轮轴的状态下,将销插入至销插入孔中,从而将小齿轮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8440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3-91746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1-98952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68873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166140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8-1357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2] 但是,像专利文献1这样,在于差速器壳体以及小齿轮轴的销插入孔中插入销从而将小齿轮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的情况下,在差速器壳体中,需要有能够形成销插入孔的程度的厚度。但是,从差速器装置的轻量化以及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期望减薄差速器壳体的厚度,从而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3] 本发明为以上述的实际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差速器壳体的厚度减薄的同时,将小齿轮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的差速器装置。
[0014]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5] 第一发明的主旨在于,(a)一种差速器装置,具备:差速器壳体,其围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小齿轮轴,其被收纳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并且被插穿于形成在该差速器壳体上的贯穿孔中;小齿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嵌装在所述小齿轮轴的外周上;一对半轴齿轮,其与所述小齿轮啮合;一对小齿轮垫圈,其被插入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小齿轮之间,(b)所述差速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小齿轮垫圈上,分别形成于卡挂部,所述卡挂部在组装后穿过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小齿轮轴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与所述小齿轮轴的端面卡合,从而阻止了所述小齿轮轴的脱落。
[0016] 此外,第二发明的主旨在于,在第一发明的差速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a)在所述小齿轮轴的至少被嵌入至所述贯穿孔中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小齿轮轴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平坦面即切口面,(b)所述小齿轮垫圈的所述卡挂部由脚部和卡合爪构成,所述脚部在组装后沿着所述小齿轮轴的所述切口面而延伸,所述卡合爪通过所述脚部的顶端侧被弯折而与所述小齿轮轴的端面卡合。
[0017] 此外,第三发明的主旨在于,在第二发明的差速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小齿轮轴的所述切口面由相互平行的一对切口构成,所述一对切口被形成在相对于所述小齿轮轴的中心轴线而对称的位置上,(b)所述小齿轮垫圈的所述脚部由一对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被形成于在组装后分别与所述小齿轮轴的所述一对切口面进行面接触的位置上。
[0018] 此外,第四发明的主旨在于,在第二发明或第三发明的差速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切口槽,所述切口槽中在组装后嵌入有所述脚部。
[0019] 发明效果
[0020] 根据第一发明的差速器装置,由于被形成于小齿轮垫圈上的卡挂部与小齿轮轴的端面卡合,因此阻止了小齿轮轴的脱落,并且小齿轮轴通过卡挂部而以不能从差速器壳体上脱落的方式被固定。因此,由于能够在不使用销的条件下将小齿轮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因此能够减薄差速器壳体的厚度。
[0021] 此外,根据第二发明的差速器装置,由于在小齿轮轴上形成有作为平坦面的切口面,因此无需将小齿轮垫圈的脚部设为与小齿轮轴的圆柱形状相一致的形状,从而使小齿轮垫圈的加工变得容易。此外,在形成卡合爪时所实施的弯曲加工也变得易于进行加工。
[0022] 此外,根据第三发明的差速器装置,由于一对切口面被形成在相对于小齿轮轴的中心轴线而对称的位置上,且小齿轮垫圈的一对脚部被形成于在组装后分别与一对切口面进行面接触的位置上,因此,在组装后,小齿轮轴的端面与被设置在相对于该小齿轮轴的中心轴线而对称的位置上的一对卡挂部卡合,从而适当地防止了小齿轮轴的从差速器壳体上的脱落。
[0023] 此外,根据第四发明的差速器装置,由于在差速器壳体的贯穿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在组装后其中嵌入有脚部的切口槽,因此脚部在组装后与切口面以及切口槽这双方卡合。因此,小齿轮轴不能经由小齿轮垫圈的脚部而在差速器壳体的贯穿孔中进行相对旋转。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的剖视图。
[0025] 图2为图1的小齿轮垫圈的组装前的零件图。
[0026] 图3为图1的小齿轮轴的组装前的零件图。
[0027] 图4为图1的差速器壳体的剖视图。
[0028] 图5为组装过渡期的差速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图被适当地简化或变形,从而各部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并不一定被正确地描绘出来。
[0030] 实施例
[0031]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差速器装置10的剖视图。差速器装置10为,在容许左右一对车轮的转速差的同时对动进行传递的公知的差动齿轮装置。
[0032] 差速器装置10具备:围绕旋转轴线CL1(以下,称为轴线CL1)进行旋转的差速器壳体12;被收纳于差速器壳体12内、且两端被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2上的小齿轮轴14;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嵌入在小齿轮轴14的外周上的小齿轮16;与小齿轮16啮合的左右一对半轴齿轮18;分别被插入于差速器壳体12与小齿轮16之间的一对小齿轮垫圈20。
[0033] 差速器壳体12的内部被形成为中空的箱形形状,并且所述差速器壳体12通过经由未图示的内啮合齿轮而传递动力,从而围绕轴线CL1进行旋转。在差速器壳体12的轴线CL1方向的两侧处,形成有供未图示的驱动轴插穿的凸起孔22。此外,在与差速器壳体12的轴线CL1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有供小齿轮轴14插穿的贯穿孔24。
[0034] 小齿轮轴14为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件,且在长边方向的两端被插穿于贯穿孔24中的状态下以无法脱落的方式被固定。另外,关于小齿轮轴14的向差速器壳体12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将在后文叙述。当差速器壳体12进行旋转时,小齿轮轴14也围绕轴线CLl进行旋转。
[0035] 在小齿轮轴14的外周上嵌入有小齿轮16。小齿轮16以能够围绕小齿轮轴14的中心轴线D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0036] 左右一对半轴齿轮18分别由中空的环状部件构成,并且以能够围绕轴线CL1进行旋转的方式被配置。在半轴齿轮18的外周侧处形成有锥齿轮,锥齿轮与小齿轮16啮合。在半轴齿轮18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未图示的驱动轴嵌合的花键齿26。因此,半轴齿轮18的旋转经由驱动轴而向左右的车轮传递。
[0037] 接下来,对小齿轮轴14向差速器壳体12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进行说明。
[0038] 如图1所示,在小齿轮轴14的中心轴线D方向上,小齿轮垫圈20被插入至差速器壳体12与小齿轮16之间。图2为图1的小齿轮垫圈20的组装前的零件图。小齿轮垫圈20由圆盘状的基部28、和从基部28起垂直地延伸的一对脚部30构成。在组装前,并不像图1所示那样小齿轮垫圈20的脚部30的顶端侧被弯折,而是在组装时通过所实施的弯曲加工而被弯折的。另外,小齿轮垫圈20通过例如冲压成形等而被制造。
[0039] 基部28以与差速器壳体12与小齿轮16之间的间隙的形状相吻合的方式,将其截面形成为盘状。在基部28的内周侧处,形成有供小齿轮轴14插穿的小齿轮轴孔32。
[0040] 一对脚部30分别由具有宽度H的板状的部件构成,该板状的部件从小齿轮轴孔32的边缘起,相对于基部28而向图1的垂直即轴线D方向延伸。此外,一对脚部30被形成于,在小齿轮轴孔32的周向上相互对置的位置、即相对于小齿轮轴孔32的中心而对称的位置上。该一对脚部30的位置为,在组装后脚部30与小齿轮轴14的后述的切口面34进行面接触的位置。因此,由板状的部件构成的一对脚部30处于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此外,一对脚部30中的相互对置的面的间隔被设定为距离L1。而且,一对脚部30中的相互背离的面的间隔被设定为距离L2。
[0041] 图3为图1的小齿轮轴14的组装前的零件图。如图3所示,小齿轮轴14为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件,且在外周面上形成有一对切口面34。切口面34为,与小齿轮轴14的中心轴线D平行的平坦面。此外,一对切口面34被形成为,在相对于中心轴线D而对称的位置上相互平行。此外,小齿轮轴14的一对切口面34的间隔被设定为与一对脚部30的间隔相同的距离L1,以便在组装后在小齿轮垫圈20的一对脚部30之间嵌入有小齿轮轴14的切口面34。另外,虽然一对脚部30之间的距离L1、以及一对切口面34之间的距离L1均称为相同的值,但严格来讲,被设定有可在一对脚部30之间嵌入小齿轮轴14的切口面34的程度的尺寸公差。
[0042] 图4为图1的差速器壳体12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与轴线CLl相比靠下侧的一半部分。如图4所示,在差速器壳体12的贯穿孔2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在差速器壳体12的厚度的方向上贯穿的一对切口槽36。切口槽36在从差速器壳体12的外侧进行观察时,被形成为具有与脚部30的宽度H相同的槽宽度H的矩形,以便在组装后与小齿轮垫圈20的脚部30嵌合。
[0043] 此外,一对切口槽36被形成在,于贯穿孔24的周向上相互对置的位置、即相对于贯穿孔24的中心而成为对称的位置上。因此,通过切口槽36的槽底而被形成的、相互对置的一对平坦面处于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此外,所述一对平坦面的间隔被设定为与一对脚部30的相互分离的面的间隔相同的距离L2,以便在组装后一对脚部30与一对切口槽36嵌合。
[0044] 图5为组装过渡期的差速器装置10的剖视图。在组装时,在于差速器壳体12的贯穿孔24的切口槽36中嵌入有图2所示的小齿轮垫圈20的脚部30的状态下,组装小齿轮16、半轴齿轮18以及小齿轮轴14。在组装小齿轮轴14时,小齿轮轴14的切口面34被嵌入至小齿轮垫圈20的一对脚部30之间。
[0045] 此时,如图5所示,小齿轮垫圈20的脚部30成为如下状态,即,穿过差速器壳体12与小齿轮轴14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具体而言,穿过小齿轮轴14的切口面34与差速器壳体12的切口槽36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从贯穿孔24中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小齿轮垫圈20的脚部30的顶端侧通过弯曲加工而被弯折,由此形成了与小齿轮轴14的端面35卡合的图1所示的卡合爪38。通过这些脚部30以及卡合爪38,从而构成了图1所示的截面L字状的卡挂部40,所述卡挂部40被设置于小齿轮垫圈20上,并与小齿轮轴14的端面35卡合,从而阻止了小齿轮轴14的脱落。
[0046] 卡挂部40由脚部30和卡合爪38构成,所述脚部30在组装后沿着小齿轮轴14的切口面34以及差速器壳体12的切口槽36而延伸,所述卡合爪38通过脚部30的顶端侧被弯折从而与小齿轮轴14的端面35卡合。
[0047] 由于构成卡挂部40的卡合爪38与小齿轮轴14的端面35卡合(抵接),因此限制了小齿轮轴14的向中心轴线D方向的移动,从而小齿轮轴14经由卡挂部40而以不能脱落的方式被小齿轮垫圈20所保持。即,小齿轮轴14通过小齿轮垫圈20的卡挂部40而以不能脱落的方式被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2上。此外,由于卡挂部40被设置在于小齿轮轴14的周向上对置的位置上,因此小齿轮轴14通过两个的卡挂部40而被适当地保持为不能脱落。以此方式,由于可在不使用销的条件下使小齿轮轴14以不能脱落的方式被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2上,因此能够减薄差速器壳体12的厚度。
[0048] 此外,由于在组装后小齿轮轴14的一对切口面34被嵌入至小齿轮垫圈20的一对脚部30之间,因此小齿轮垫圈20不能相对于小齿轮轴14进行相对旋转。而且,由于在组装后脚部30与差速器壳体12的切口槽36嵌合,因此小齿轮垫圈20不能相对于差速器壳体12的贯穿孔24进行相对旋转。因此,小齿轮轴14经由小齿轮垫圈20而以不能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在差速器壳体12的贯穿孔24中。因此,由于不会在小齿轮轴14的外周面与差速器壳体12的贯穿孔24的内周面之间发生滑动,因此抑制了由伴随着滑动的磨损所造成的耐久性的降低。
[0049]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被形成于小齿轮垫圈20上的卡挂部40与小齿轮轴14的端面35卡合,因此阻止了小齿轮轴14的脱落,并且小齿轮轴14通过卡挂部40而以不能脱落的方式被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2上。因此,由于能够在不使用销的条件下将小齿轮轴14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2上,因此能够减薄差速器壳体12的厚度。
[0050]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小齿轮轴14上形成有作为平坦面的切口面34,因此无需将小齿轮垫圈20的脚部30设为与小齿轮轴14的圆柱形状相一致的圆弧形状,故此使小齿轮垫圈20的加工变得容易。此外,在形成卡合爪38时所实施的弯曲加工也变得容易了。
[0051]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一对切口面34被形成在相对于小齿轮轴14的中心轴线D而对称的位置上,且小齿轮垫圈20的一对脚部30在组装后被形成在分别与一对切口面34面接触的位置上,因此,在组装后,小齿轮轴14的端面35与被设置在相对于中心轴线D而对称的位置上的一对卡挂部40卡合,从而适当防止了小齿轮轴14的从差速器壳体12中的脱落。
[0052]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差速器壳体12的贯穿孔2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在组装后嵌入了脚部30的切口槽36,因此,在组装后,阻止了小齿轮垫圈20与差速器壳体12的贯穿孔24之间的相对旋转。此外,通过在组装后小齿轮轴14的切口面34被嵌入至一对脚部30之间,从而也阻止了小齿轮垫圈20与小齿轮轴14之间的相对旋转。因此,小齿轮轴14经由小齿轮垫圈20而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在差速器壳体12的贯穿孔24中。因此,抑制了因小齿轮轴14的外周面和贯穿孔24的内周面发生滑动而造成的磨损。
[0053] 虽然以上根据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他方式中。
[0054] 例如,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脚部30被形成两根,且切口面34以及切口槽36分别被形成两处,但本发明并不一定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脚部30为一根,且切口面34以及切口槽36分别被形成有一处的结构,还可以为脚部30、切口面34以及切口槽36的数量为三个以上的结构。
[0055] 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脚部30被形成为平板形状,但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不在小齿轮轴14上形成切口面34,而是脚部30沿着小齿轮轴14的圆周形状而被形成为圆弧状的结构。
[0056] 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在差速器壳体12上形成有切口槽36,但也可以不形成切口槽36。例如,在因小齿轮轴14与贯穿孔24之间的相对旋转而造成的磨损并不会成为问題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不设置切口槽36而容许在小齿轮轴14与贯穿孔24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结构。
[0057] 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小齿轮轴14的切口面34被形成为平坦面,但并不一定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切口被形成为具有预定的深度的槽状,且脚部与该槽嵌合的结构。
[0058] 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卡挂部40的卡合爪38是通过脚部30的顶端侧被弯折而被形成的,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组装时,通过焊接等而被成形的结构。
[0059] 此外,虽然前述的实施例的小齿轮轴14以跨及中心轴线D方向的两端的方式形成有切口面34,但也可以无需以跨及小齿轮轴14的中心轴线D方向的两端的方式而形成切口面34,只要在小齿轮轴14中的、至少组装后被嵌入至贯穿孔24中的部分上形成切口面34即可。
[0060] 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差速器装置10被设置于左右一对车轮之间,但本发明并不一定被限定于此,也可以被应用于例如设置于前后轮之间的中央差速器中。
[0061] 另外,上述内容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以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来实施。
[0062] 符号说明
[0063] 10:差速器装置;
[0064] 12:差速器壳体;
[0065] 14:小齿轮轴;
[0066] 16:小齿轮;
[0067] 18:半轴齿轮;
[0068] 20:小齿轮垫圈;
[0069] 24:贯穿孔;
[0070] 30:脚部;
[0071] 34:切口面;
[0072] 35:端面;
[0073] 36:切口槽;
[0074] 38:卡合爪;
[0075] 40:卡挂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差速器壳体及差速器 2020-05-12 60
一种差速器 2020-05-13 845
差速器总成 2020-05-13 713
差速器 2020-05-11 734
差速器 2020-05-11 241
差速器 2020-05-12 332
差速器壳 2020-05-12 728
限滑差速器 2020-05-13 542
差速器 2020-05-11 985
差速器壳及差速器装置 2020-05-12 61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