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转向和车轮定位 / 转向柱 / 转向轴 / 智能水上逃生系统

智能上逃生系统

阅读:426发布:2023-01-29

专利汇可以提供智能上逃生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智能 水 上逃生系统,由座舱体、座椅、供 氧 装置、智能 控制器 、压 力 传感器 、浮球供气管、动力供应装置、排水装置、 电动机 、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座舱底座、活动链接、滚轮和运行轨道组成,其特点是:能够在船只遇险时,迅速将遇险者屏蔽在能够为其提供氧气的抗压 外壳 内部,并通过预先设计的轨道使遇险者在该逃生系统的保护下迅速脱离船体并浮上水面。其优点为,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操作,减小了遇险者的逃生难度,能够快速、安全、高效的应对各种水上灾难。,下面是智能上逃生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智能上逃生系统,由座舱体(1)、座椅(5)、供装置(6)、智能控制器(19)、压传感器(9)、浮球供气管(7)、动力供应装置(11)、排水装置(8)、电动机(27)、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座舱底座(4)、活动链接(16)、滚轮(13)和运行轨道(14)组成,其特征是:
所述的座舱体(1)的前面设有座舱(2),其为单扇侧开门结构,座舱门(2)的边缘处设有耐压密封圈(10),在座舱门(2)的上部设有视窗(3),在视窗(3)的上方座舱门(2)上设有照明灯(17);座椅(5)安装在座舱体(1)的内部舱室内,所述座椅(5)的底部设有滑动导轨(20),座椅(5)沿滑动导轨(20)前后移动,并在安全情况下位于滑动导轨(20)的前端,供氧装置(6)设置在座椅(5)的右侧;智能控制器(19)、压力传感器(9)和浮球供气管(7)均安装在座舱体(1)的顶部,动力供应装置(11)安装在座舱体(1)的内部舱室内,排水装置(8)安装在座舱体(1)的底部,电动机(27)安装在座舱体(1)内部舱室的后部位置,在座舱体(1)的两翼外壁上设有螺旋桨滑动轨道(15),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固定在螺旋桨滑动轨道(15)上,并在安全情况下折叠在座舱体(1)外壁上的螺旋桨凹槽(28)内,螺旋桨转向控制手柄(29)设置在座椅(5)的右扶手上;在座舱体(1)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座舱底座(4)和活动链接(16),活动链接(16)位于座舱底座(4)之间位置,座舱底座(4)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3),滚轮(13)与运行轨道(14)相接触,运行轨道(14)铺设在船舱地板上;
在安全情况下,该逃生系统通过活动链接(16)活动固定在运行轨道(14)上,在发生沉船事故情况下,活动链接(16)打开,该逃生系统在电动机(27)的驱动下沿运行轨道(14)移动并脱离船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供氧装置(6)由氧气罐、连接管和呼吸面罩组成,呼吸面罩通过连接管与氧气罐相连通,氧气罐放置在座椅(5)的右侧,呼吸面罩放置在座椅(5)的右扶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座舱体(1)的顶部还安装有求救信号发射器,求救信号发射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压力传感器(9)为水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浮球供气管(7)由双孔气管和浮球组成,所述的双孔气管为两个单气管组成的双气道管,双孔气管的一端连接浮球,其另一端安装在座舱体(1)的顶部并与座舱体(1)的内部舱室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11)由储电瓶和人工发电装置构成,储电瓶设置在座舱体(1)内部舱室的后下方位置,人工发电装置设置在座椅(5)的左扶手上;当储电瓶工作时,由储电瓶为逃生系统提供电能,当启动人工发电装置时,由人力发电为逃生系统提供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由扇叶轮(25)、纵向转向轴(23)、支架(30)、叶片驱动电动机(26)、纵向转向电动机(21)、横向转向轴(24)和横向转向电动机(22)组成,扇叶轮(25)通过纵向转向轴(23)固定在支架(30)上,叶片驱动电动机(26)安装在扇叶轮(25)的中部转轴处,纵向转向电动机(21)安装在纵向转向轴(23)的前端,支架(30)的底座下部设有横向转向轴(24),横向转向电动机(22)安装在支架(30)的底座内部,并位于横向转向轴(24)的上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6、7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座舱体(1)的外形为鸡蛋形,所述的座舱体(1)是由抗压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视窗(3)由透明抗压材料制成。

说明书全文

智能上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逃生系统,特别是一种在发生沉船事故时,能够使船员快速、安全的脱离危险境况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各种船只在交通运输业、渔业、旅游业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水上情况复杂多变,船只在水面上行驶常常带有安全隐患,当发生水上事故时,通常应用救生设备来保护船员的生命安全。现在,应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设备主要有救生衣、救生气瓶和救生艇等,这些水上救生设备不仅自动化程度低,而且在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上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传统的救生艇很难抵挡浪的袭击,往往不能满足救生的需要;一般的穿救生衣或戴救生氧气瓶的救生方式则要把人体暴露在水中,这不仅增加了危险性,而且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救生的成功率。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智能水上逃生系统,这种智能水上逃生系统能够在船只遇险时,迅速将遇险者屏蔽在能够为其提供氧气的抗压外壳内部,并通过预先设计的轨道使遇险者在该逃生系统的保护下迅速脱离船体并浮上水面,从而达到快速、安全、高效的应对各种水上灾难的目的。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本智能水上逃生系统,由座舱体、座椅、供氧装置、智能控制器、压传感器、浮球供气管、动力供应装置、排水装置、电动机、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座舱底座、活动链接、滚轮和运行轨道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座舱体的前面设有座舱,其为单扇侧开门结构,座舱门的边缘处设有耐压密封圈,在座舱门的上部设有视窗,在视窗的上方座舱门上设有照明灯;座椅安装在座舱体的内部舱室内,所述座椅的底部设有滑动导轨,座椅沿滑动导轨前后移动,并在安全情况下位于滑动导轨的前端,供氧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右侧;智能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和浮球供气管均安装在座舱体的顶部,动力供应装置安装在座舱体的内部舱室内,排水装置安装在座舱体的底部,电动机安装在座舱体内部舱室的后部位置,在座舱体的两翼外壁上设有螺旋桨滑动轨道,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固定在螺旋桨滑动轨道上,并在安全情况下折叠在座舱体外壁上的螺旋桨凹槽内,螺旋桨转向控制手柄设置在座椅的右扶手上;在座舱体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座舱底座和活动链接,活动链接位于座舱底座之间位置,座舱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运行轨道相接触,运行轨道铺设在船舱地板上;在安全情况下,该逃生系统通过活动链接活动固定在运行轨道上,在发生沉船事故情况下,活动链接打开,该逃生系统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沿运行轨道移动并脱离船体。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氧装置由氧气罐、连接管和呼吸面罩组成,呼吸面罩通过连接管与氧气罐相连通,氧气罐放置在座椅的右侧,呼吸面罩放置在座椅的右扶手上。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舱体的顶部还安装有求救信号发射器,求救信号发射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为水压力传感器。
[00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浮球供气管由双孔气管和浮球组成,所述的双孔气管为两个单气管组成的双气道管,双孔气管的一端连接浮球,其另一端安装在座舱体的顶部并与座舱体的内部舱室相连通。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由储电瓶和人工发电装置构成,储电瓶设置在座舱体内部舱室的后下方位置,人工发电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左扶手上;当储电瓶工作时,由储电瓶为逃生系统提供电能,当启动人工发电装置时,由人力发电为逃生系统提供电能。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由扇叶轮、纵向转向轴支架叶片驱动电动机、纵向转向电动机、横向转向轴和横向转向电动机组成,扇叶轮通过纵向转向轴固定在支架上,叶片驱动电动机安装在扇叶轮的中部转轴处,纵向转向电动机安装在纵向转向轴的前端,支架的底座下部设有横向转向轴,横向转向电动机安装在支架的底座内部,并位于横向转向轴的上部位置。
[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座舱体的外形为鸡蛋形,所述的座舱体是由抗压材料制成。
[001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视窗由透明抗压材料制成。
[001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6] (1)能够通过运行轨道使遇险者在该逃生系统的保护下迅速脱离船体并浮上水面,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操作,减小了遇险者的逃生难度;
[0017] (2)将遇险者完全屏蔽在座舱体的内部舱室内,提高了水上救援的安全性;
[0018] (3)储电瓶供电与手动发电供电相结合,提高了该逃生系统的适用范围;
[0019] (4)氧气罐供气与浮球供气气管供气,两种供气方式相结合,供氧更充足;
[0020] (5)逃生的工程中,求救信号发射器能够发出求救信号,为成功救援提供保证。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开座舱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座椅及滑动导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是座椅及滑动导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是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是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是在逃生系统上行运动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展开时,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0是在逃生系统上行运动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展开时,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1是在逃生系统前行运动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展开时,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运行状态示意图;
[0032] 图12是在逃生系统前行运动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展开时,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运行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如图1——12所示,本智能水上逃生系统,由座舱体1、座椅5、供氧装置6、智能控制器19、压力传感器9、浮球供气管7、动力供应装置11、排水装置8、电动机27、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座舱底座4、活动链接16、滚轮13和运行轨道14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座舱体1的前面设有座舱门2,其为单扇侧开门结构,座舱门2的边缘处设有耐压密封圈10,在座舱门2的上部设有视窗3,在视窗3的上方座舱门2上设有照明灯17;座椅5安装在座舱体1的内部舱室内,所述座椅5的底部设有滑动导轨20,座椅5沿滑动导轨20前后移动,并在安全情况下位于滑动导轨20的前端,供氧装置6设置在座椅5的右侧;智能控制器19、压力传感器9和浮球供气管7均安装在座舱体1的顶部,动力供应装置11安装在座舱体1的内部舱室内,排水装置8安装在座舱体1的底部,电动机27安装在座舱体1内部舱室的后部位置,在座舱体1的两翼外壁上设有螺旋桨滑动轨道15,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固定在螺旋桨滑动轨道15上,并在安全情况下折叠在座舱体1外壁上的螺旋桨凹槽28内,螺旋桨转向控制手柄29设置在座椅5的右扶手上;在座舱体1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座舱底座4和活动链接16,活动链接16位于座舱底座4之间位置,座舱底座4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3,滚轮13与运行轨道14相接触,运行轨道14铺设在船舱地板上;在安全情况下,该逃生系统通过活动链接16活动固定在运行轨道14上,在发生沉船事故情况下,活动链接16打开,该逃生系统在电动机27的驱动下沿运行轨道14移动并脱离船体。所述的供氧装置6由氧气罐、连接管和呼吸面罩组成,呼吸面罩通过连接管与氧气罐相连通,氧气罐放置在座椅5的右侧,呼吸面罩放置在座椅5的右扶手上。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所述的座舱体1的顶部还安装有求救信号发射器,求救信号发射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所述的压力传感器9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浮球供气管7由双孔气管和浮球组成,所述的双孔气管为两个单气管组成的双气道管,双孔气管的一端连接浮球,其另一端安装在座舱体1的顶部并与座舱体1的内部舱室相连通;双孔气管的两个气道分别作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使用。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11由储电瓶和人工发电装置构成,储电瓶设置在座舱体1内部舱室的后下方位置,人工发电装置设置在座椅5的左扶手上;当储电瓶工作时,由储电瓶为逃生系统提供电能,当启动人工发电装置时,由人力发电为逃生系统提供电能。所述的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由扇叶轮25、纵向转向轴23、支架30、叶片驱动电动机26、纵向转向电动机21、横向转向轴24和横向转向电动机22组成,扇叶轮25通过纵向转向轴23固定在支架30上,叶片驱动电动机26安装在扇叶轮25的中部转轴处,纵向转向电动机21安装在纵向转向轴23的前端,支架30的底座下部设有横向转向轴24,横向转向电动机22安装在支架30的底座内部,并位于横向转向轴24的上部位置。所述座舱体1的外形为鸡蛋形,所述的座舱体1是由抗压材料制成。所述的视窗3由透明抗压材料制成。
[0034] 本智能水上逃生系统在使用时,如图1——4所示,在安全状态下,该逃生系统的座舱门2处于开启状态,座椅5置于滑动导轨20前端,做普通座椅使用;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闭合,并折叠在座舱体1外壁上的螺旋桨凹槽28内,该逃生系统通过活动链接16活动固定在船舱地板上的运行轨道14上。如图5——12所示,当出现沉船事故时,首先通过人为操作使座椅5沿滑动导轨20后移,并关闭座舱门2,然后,遇险者带上呼吸面罩吸取氧气,并由求救信号发射器18发射求救信号;此时若座舱内部进水,则系统自动通过排水装置8迅速排水,若座舱内没有水,则座舱体1底部的活动链接16打开,系统脱离船体并在电动机
27的驱动下沿预先设定的运行轨道14迅速移动,到达安全门外离开船舱后,自动打开座舱体1两翼的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操纵座椅5右扶手上的螺旋桨转向控制手柄29,扇叶轮25在叶片驱动电动机26的驱动下转动,扇叶轮25所在的平面在横向转向电动机22及纵向转向电动机21的驱动下绕横向转向轴24及纵向转向轴23旋转,并结合扇叶轮25的正转和倒转,在三维空间内控制系统整体的上下、左右、前后运动;当系统在水下运动时,智能控制器19接收并分析来自于压力传感器9所接收的水压信号,当水压大于零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位于系统外壳对称的两翼位置,并驱动系统上行运动,当水压等于零时,由智能控制器19控制系统重心向后上方移动,使系统整体平躺在水面上,此时抛出浮球供气管7的浮球,由浮球供气管7为系统内部供气和排气,同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的底部沿系统外壳外壁上的螺旋桨滑动轨道15滑动一定度,并使之滑动到系统的腹部驱动系统在水面上前行运动;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窗3观察周围环境以避开障碍物,当周围光线较弱时通过照明灯17提供照明。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轴 2020-05-12 172
转向轴固定构造 2020-05-11 695
长度可改变的转向轴 2020-05-13 616
转向轴装置 2020-05-11 400
一种转向轴 2020-05-11 56
一种转向轴锁 2020-05-12 914
一种转向轴锁 2020-05-12 102
转向轴周转车 2020-05-12 261
转向轴装置 2020-05-11 667
转向轴加工设备 2020-05-12 50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