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上止点 / 给药装置、穿刺装置、药液填充装置、药液填充方法及药液填充系统

给药装置、穿刺装置、药液填充装置、药液填充方法及药液填充系统

阅读:580发布:2022-06-26

专利汇可以提供给药装置、穿刺装置、药液填充装置、药液填充方法及药液填充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本发明通过将从药液填充装置(5)填充到药液袋(110)的药液的填充量减去通过送出部(130)驱动而给予使用者的药液的给予量而得的残留于药液袋(110)的药液的残余量显示于显示部(505),由此使用者能够掌握在药液袋(110)残留的药液的残余量,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下面是给药装置、穿刺装置、药液填充装置、药液填充方法及药液填充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给药装置,是保持于生物体上的便携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部;
药液储存部,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且储存药液;
送出部,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将所述药液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药液向外部送出;
第一动传递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向所述送出部传递动力;
第二壳体部,其以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装拆自由的方式设置;
第二动力传递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内,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机构机械结合或电磁结合;
驱动部,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内,经由所述第一及第二动力传递机构驱动所述送出部;
检测部,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内,对通过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送出部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具有电机
所述第二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通过该电机而旋转的动力传递磁
所述第一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在与所述动力传递磁铁相对的位置、且以彼此的磁力相互吸引的方式配置的驱动用磁铁;以及与所述驱动用磁铁的旋转相应地旋转的位置检测用磁铁,
所述送出部具有部,所述泵部与所述驱动用磁铁连接,通过该驱动用磁铁旋转而将所述药液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药液向外部送出,
所述检测部在如下位置设置一个以上的磁性传感器,即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相连接的状态下,与所述位置检测用磁铁旋转的圆周上相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气缸;以及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所述驱动用磁铁的旋转而在气缸内滑动,将所述药液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药液向外部送出,
所述检测部中,与所述活塞位于上止点下止点时的所述位置检测用磁铁的位置相对地分别设置磁性传感器。
4.一种给药装置,贴附于使用者的体表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部,其具有与使用者接触地配置的表面;
药液储存部,其储存有药液;
穿刺部,其形成有供药液从所述药液储存部向体内流入的流路,通过前端部从所述壳体部的粘接于使用者的表面突出而穿刺于生物体;
度调整部,其对所述穿刺部相对于粘接于使用者的表面突出的角度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使所述穿刺部从粘接于使用者的表面仅突出规定长度的移动限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整部在20度~90度的范围调整所述穿刺部相对于所述粘接于使用者的表面突出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整部包括:
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壳体部的表面上,被使用者移动操作;
轴部,其一端连接有所述操作部,随着所述操作部的移动而以规定位置为中心,在相对于所述粘接于使用者的表面垂直的、所述穿刺部所延伸的平面上旋转;
保持部,其与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连接,保持所述穿刺部的前端部近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整部包括:
支承部,其支承所述轴部的旋转中心;
凸部,其设于所述轴部及所述支承部相接触的彼此表面的一方;
凹部,其设于所述轴部及所述支承部相接触的彼此表面的另一方,与凸部嵌合;
设有多个凸部或凹部,并设置成以旋转中心为基准的同心圆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部使所述穿刺部移动相当于穿刺到所述使用者的深度的距离即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穿刺部从粘接于使用者的表面突出的距离进行调整的距离调整部。
11.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针,其具有穿刺生物体的前端部、和弹性部;
固定部,其夹着所述中空针的弹性部地将与前端部相反一侧的规定位置固定;
鞘部,其用塑性变形的伸长构件将从所述中空针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到前端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覆盖,所述鞘部的所述固定部侧的一端无间隙地固定于所述中空针;
保持部,其设于所述中空针的比弹性部靠前端部侧的位置,使所述中空针及所述鞘部成一体地加以保持;
解除保持机构,其使所述保持部向所述弹性部所延伸的方向移动而将所述中空针的前端部与所述鞘部一起穿刺到生物体内,在穿刺后释放所述保持部对所述中空针和所述鞘部的保持,
在利用所述解除保持机构使所述保持部移动时,或将基于所述保持部形成的使所述鞘部与所述中空针一体的保持解除而所述弹性部收缩时,伸长构件伸长地维持所述鞘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鞘部具有:将所述中空针的比弹性部靠前端部侧、且包括前端部在内的一部分覆盖的鞘;以及将所述中空针的比弹性部靠前端部侧且一端连接于所述鞘而覆盖所述弹性部侧的伸长构件,
所述保持部固定于所述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鞘部用伸长构件将从所述中空针的固定于固定部的位置到前端部的全部覆盖,所述保持部固定于所述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鞘部具有:将所述中空针的比弹性部靠前端部侧且包括前端部在内的一部分覆盖的鞘;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鞘部且覆盖所述弹性部的伸长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通过将所述中空针的一部分卷成螺旋状而形成。
16.一种给药装置,贴附于使用者的体表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药液储存部,其储存药液;
中空针,其具有穿刺生物体的前端部、和弹性部,并形成有供所述药液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药液流入的流路;
固定部,其夹着所述中空针的弹性部地将与前端部相反一侧的规定位置固定;
鞘部,其用塑性变形的伸长构件将从所述中空针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到前端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覆盖,所述鞘部的所述固定部侧的一端无间隙地固定于所述中空针;
保持部,其设于所述中空针的比弹性部靠前端部侧的位置,使所述中空针及所述鞘部成一体地加以保持;
解除保持机构,其使所述保持部向所述弹性部所延伸的方向移动而将所述中空针的前端部与所述鞘部一起穿刺到生物体内,在穿刺后释放所述保持部对所述中空针和所述鞘部的保持,
在利用所述解除保持机构使所述保持部移动时,或将基于所述保持部形成的使所述鞘部与所述中空针一体的保持解除而所述弹性部收缩时,伸长构件伸长地维持所述鞘部。
17.一种药液填充装置,其是用于对给药装置填充药液的装置,所述给药装置是用于将药液给予到使用者的体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填充装置包括:
药液容器,其具有一端连接于所述给药装置的连接部、和在侧面的规定高度的位置设有将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及第二孔的第一及第二侧面连接部,与推压件连接的活塞从与所述连接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侧在所述内部空间滑动;
泵,其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连通,从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部连通的药液容纳容器吸出药液;
推压件驱动机构,其使所述推压件所连接的活塞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滑动;
泵驱动部,其驱动所述泵;
吸入量检测部,其对所述泵被驱动而流入规定量的药液流入到所述药液容器内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推压件驱动部,其在所述泵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及所述药液容纳容器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部的连通分别被堵塞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推压件驱动机构使所述活塞向连接部侧移动,将流入所述药液容器内的药液注入到所述给药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液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液填充装置还具有将所述给药装置和所述连接部连结起来的管,所述推压件驱动部在有规定量的药液流入到所述药液容器内后,在所述泵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及所述药液容纳容器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部的连通被堵塞的状态下,将所述推压件向与连接部侧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存在于所述管内的空气排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药液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液填充装置还具有对所述泵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之间关闭及打开的开闭部,所述开闭部在通过所述推压件驱动部将存在于所述管内的空气排除后,将所述泵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之间打开而使所述药液容器内为大气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液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面连接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高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液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注入量检测部,其在通过所述推压件驱动机构使所述推压件向前端连接部侧移动、将抽出到所述外筒内的药液注入所述给药装置时,对从所述外筒向所述给药装置注入的药液的量进行检测。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液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药装置中的、在向生物体给予药液时穿刺该生物体的中空针的前端被不使液体透过而使气体透过的过滤器堵塞。
23.一种药液填充方法,其是用于对给药装置填充药液的方法,所述给药装置是用于将药液给予到使用者的体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填充方法包括:
吸入步骤,其驱动从药液容纳容器吸出药液的泵而使药液流入到药液容器内,所述药液容器具有一端连接于所述给药装置的连接部、和在侧面的规定高度的位置设有将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及第二孔的第一及第二侧面连接部,所述泵与所述药液容器的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连通,所述药液容纳容器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部连通;
吸入量检测步骤,其对规定量的药液流入到所述药液容器内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填充步骤,其在所述泵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及所述药液容纳容器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部的连通分别被堵塞的状态下,使与推压件连接的、从所述药液容器内的与连接于所述给药装置的连接部相反一侧插入并滑动的活塞,向连接于所述给药装置的连接部侧移动,将流入到所述药液容器内的药液注入到所述给药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药液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有规定量的药液流入到所述药液容器内后,在所述泵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部及所述药液容器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部的连通分别被堵塞的状态下,使所述推压件向与前端侧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在使将给药装置和所述连接部连结的管内存在的空气排除。
25.一种给药系统,包括:
便携式的给药装置,其用于向生物体给予药液;
药液填充装置,其向所述给药装置填充药液;
通知部,其通知进入所述给药装置的药液的残余量,
所述药液填充装置包括:向所述给药装置注入药液的注入部、和对注入到所述给药装置的药液量进行检测的注入量检测部,
所述给药装置包括:储存药液的药液储存部、将所述药液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药液向所述生物体送出的送出部;对所述送出部送出的药液量进行检测的送出量检测部,所述通知部将从由所述注入量检测部检测的药液量减去由所述送出量检测部测定的药液量而得的值,作为残留于所述药液填充装置的药液的残余量进行通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出部包括:气缸和在该气缸的内部空间内滑动的活塞,通过该活塞在气缸的内部空间内进行滑动而从所述药液储存部抽出药液。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储存部由具有柔软性的容器形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部设于所述给药装置。
29.一种给药装置,是用于向生物体给予药液的便携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药液储存部,其从药液填充装置填充药液;
接收部,其从所述药液填充装置获取药液的填充量;
送出部,其将储存在所述药液储存部的药液向所述生物体送出;
送出量检测部,对所述送出部所送出的药液量进行检测;
通知部,将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的药液量减去由所述送出量检测部测定的药液量而得的值,作为残留于所述药液填充装置的药液的残余量进行通知。
30.一种给药装置,是保持于生物体的便携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部;
药液储存部,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并储存药液;
送出部,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并从所述药液储存部送出药液;
第二壳体部,其以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装拆自由的方式设置;
穿刺部,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内,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穿刺部的一端侧与所述送出部连通,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生物体相对的表面突出,从而穿刺于生物体。

说明书全文

给药装置、穿刺装置、药液填充装置、药液填充方法及药液

填充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给药装置、穿刺装置、药液填充装置、药液填充方法及药液填充系统,是适于在例如向体内注入胰岛素时应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以日本为首,在世界中糖尿病的患者数量显示出增大的倾向。此外,伴随患者数量的增多,相应的治疗费用也可能增多。在糖尿病中,1型糖尿病是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注入合适量的胰岛素、这样治疗的慢性疾患。以往进行使用注射器的手动给药、使用注入器(injecter)的手动给药。对于胰岛素注射,为了更简便、安全地进行合适的治疗,研发出可使给予量及给予时期程序化的自动给药系统。
[0003] 该系统由输液、专用的输液组件和导管构成,当前也开始使用使给药装置为便携式的系统。最近,在该便携式系统中,为了排除输液组件的繁杂管件、提高使用便利性,不使用输液组件,而出现从用双面胶带粘贴于体表来固定的小型轻量的输液泵直接插入导管来进行给药的贴片式的给药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01283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但是,给药装置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给药装置、穿刺装置、药液填充装置、药液填充方法及药液填充系统。
[0009]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给药装置,是保持于生物体上的便携式给药装置,包括:第一壳体部;药液储存部,其设于第一壳体部内、且储存药液;送出部,其设于第一壳体部内、将药液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药液向外部送出;
[0010] 第一动传递机构,其设于第一壳体部内,向送出部传递动力;第二壳体部,其以与第一壳体部装拆自由的方式设置;第二动力传递机构,其设于第二壳体部内,与第一动力传递机构机械结合或电磁结合;驱动部,其设于第二壳体部内,经由第一及第二动力传递机构驱动送出部;检测部,其设于第二壳体部内,对通过驱动部驱动送出部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0011] 由此,在保持于生物体的便携式给药装置中,即使在送出部和驱动部设置在不同壳体部内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设有驱动部的第二壳体部内设置的检测部以非接触方式检测送出部的驱动,能够可靠地监视药液的给予,而且能够将送液部的驱动信息反馈给驱动部的控制,进行稳定的控制。
[0012]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给药装置,贴附于使用者的体表来使用,包括:壳体部,其具有与使用者接触地配置的表面;药液储存部,其储存有药液;穿刺部,其形成有供药液从药液储存部向体内流入的流路,通过前端部从壳体部的粘接于使用者的表面突出而穿刺于生物体;度调整部,其对穿刺部相对于粘接于使用者的表面突出的角度进行调整。
[0013] 由此,能够调整穿刺部相对于与生物体接触的面的角度,因此即使在穿刺部的移动距离固定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调整角度来穿刺到生物体内的任意深度,能够进行符合体格的、适于药剂设计的对皮下组织的给予层的给药,能提高给药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
[0014]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装置,包括:中空针,其具有穿刺生物体的前端部、和弹性部;固定部,其夹着中空针的弹性部地将与前端部相反一侧的规定位置固定;鞘部,其用塑性变形的伸长构件将从中空针固定于固定部的位置到前端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覆盖,鞘部的固定部侧的一端无间隙地固定于中空针;保持部,其设于中空针的比弹性部靠前端部侧的位置,使中空针及鞘部成一体地加以保持;解除保持机构,其使保持部向弹性部所延伸的方向移动而将中空针的前端部与鞘部一起穿刺到生物体内,在穿刺后释放保持部对中空针和鞘部的保持,在利用解除保持机构使保持部移动时,或将基于保持部形成的使鞘部与中空针一体的保持解除而弹性部收缩时,伸长构件伸长地维持鞘部。
[0015]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给药装置,贴附于使用者的体表来使用,包括:药液储存部,其储存药液;中空针,其具有穿刺生物体的前端部、和弹性部,并形成有供药液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药液流入的流路;固定部,其夹着中空针的弹性部地将与前端部相反一侧的规定位置固定;鞘部,其用塑性变形的伸长构件将从中空针固定于固定部的位置到前端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覆盖,鞘部的固定部侧的一端无间隙地固定于中空针;保持部,其设于中空针的比弹性部靠前端部侧的位置,使中空针及鞘部成一体地加以保持;解除保持机构,其使保持部向弹性部所延伸的方向移动而将中空针的前端部与鞘部一起穿刺到生物体内,在穿刺后释放保持部对中空针和鞘部的保持,在利用解除保持机构使保持部移动时,或将基于保持部形成的使鞘部与中空针一体的保持解除而弹性部收缩时,伸长构件伸长地维持鞘部。
[0016] 由此,由于鞘部的一端相对于针无间隙地固定,因此药液不会漏出,在将针穿刺于生物体时,鞘部的前端与该针一起插入生物体内,针随着紧固部的紧固释放而恢复到原来位置,但鞘部维持伸长部伸长着的形状,因此能够维持仅将鞘持续插入到生物体内,如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0017]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药液填充装置,其是用于对给药装置填充药液的装置,给药装置是用于将药液给予到使用者的体内的装置,药液填充装置包括:药液容器,其具有一端连接于给药装置的连接部、和在侧面的规定高度的位置设有将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及第二孔的第一及第二侧面连接部,与推压件连接的活塞从与连接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侧在内部空间滑动;泵,其与第一侧面连接部连通,从与第二侧面连接部连通的药液容纳容器吸出药液;推压件驱动机构,其使推压件所连接的活塞在内部空间内滑动;泵驱动部,其驱动泵;吸入量检测部,其对泵被驱动而流入规定量的药液流入到药液容器内这一情况进行检测;推压件驱动部,其在泵与第一侧面连接部及药液容纳容器与第二侧面连接部的连通分别被堵塞的状态下,利用推压件驱动机构使活塞向连接部侧移动,将流入药液容器内的药液注入到给药装置。
[0018]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药液填充方法,其是用于对给药装置填充药液的方法,给药装置是用于将药液给予到使用者的体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药液填充方法包括:吸入步骤,其驱动从药液容纳容器吸出药液的泵而使药液流入到药液容器内,药液容器具有一端连接于给药装置的连接部、和在侧面的规定高度的位置设有将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及第二孔的第一及第二侧面连接部,泵与药液容器的第一侧面连接部连通,药液容纳容器与第二侧面连接部连通;吸入量检测步骤,其对规定量的药液流入到药液容器内这一情况进行检测;填充步骤,其在泵与第一侧面连接部及药液容纳容器与第二侧面连接部的连通分别被堵塞的状态下,使与推压件连接的、从药液容器内的与连接于给药装置的连接部相反一侧插入并滑动的活塞,向连接于给药装置的连接部侧移动,将流入到药液容器内的药液注入到给药装置。
[0019] 由此,在用泵从药液容纳容器将药液抽取气缸的外筒内后,使推压件移动而将该药液注入给药装置,因此不需要使使用者进行繁杂的操作,如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0020] 此外,本发明包括:便携式的给药装置,其用于向生物体给予药液;药液填充装置,其向给药装置填充药液;通知部,其通知进入给药装置的药液的残余量,药液填充装置包括:向给药装置注入药液的注入部、和对注入到给药装置的药液量进行检测的注入量检测部,给药装置包括:储存药液的药液储存部、将药液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药液向生物体送出的送出部;对送出部送出的药液量进行检测的送出量检测部,通知部将从由注入量检测部检测的药液量减去由送出量检测部测定的药液量而得的值,作为残留于药液填充装置的药液的残余量进行通知。
[0021]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给药装置,是用于向生物体给予药液的便携式给药装置,包括:药液储存部,其从药液填充装置填充药液;接收部,其从药液填充装置获取药液的填充量;送出部,其将储存在药液储存部的药液向生物体送出;送出量检测部,对送出部所送出的药液量进行检测;通知部,将从由检测部检测的药液量减去由送出量检测部测定的药液量而得的值,作为残留于药液填充装置的药液的残余量进行通知。
[0022] 由此,能够将在向生物体给予药液时的残留于药液储存部的药液的残余量通知给使用者,如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0023] 本发明提供一种给药装置,是保持于生物体的便携式给药装置,包括:第一壳体部;药液储存部,其设于第一壳体部内,并储存药液;送出部,其设于第一壳体部内,并从药液储存部送出药液;第二壳体部,其以与第一壳体部装拆自由的方式设置;穿刺部,其设于第二壳体部内,在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相连接的状态下,穿刺部的一端侧与送出部连通,另一端从第二壳体的与生物体相对的表面突出,从而穿刺于生物体。
[0024] 由此,在保持于生物体的便携式给药装置中,穿刺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储存药液的药液储存部及送出药液的送出部装拆自如,因此能够仅更换穿刺部。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给药系统的构成的简图。
[0026] 图2是表示给药装置的构成的简图。
[0027] 图3是药液储存送出部的分解立体图。
[0028] 图4是表示药液的储存前及储存后的简图。
[0029] 图5是表示药液袋的形成工程的简图。
[0030] 图6是表示过滤器部的构成的简图。
[0031] 图7是表示送出部的构成的简图。
[0032] 图8是驱动控制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3] 图9是表示动力传递的机构的简图。
[0034] 图10是表示连接器的构成的简图。
[0035] 图11是表示穿刺流路部的构成的简图。
[0036] 图12是表示穿刺流路部的构成的简图。
[0037] 图13是表示紧固部及推压部的构成的简图。
[0038] 图14是表示穿刺的样态的简图。
[0039] 图15是表示角度调整机构的构成的简图。
[0040] 图16是表示角度调整机构的捏手部的载置的简图。
[0041] 图17是表示角度调整机构的突出角度的变更的简图。
[0042] 图18是表示给药系统的电路构成及功能的构成的简图。
[0043] 图19是表示药液填充装置的构成的简图。
[0044] 图20是表示注射器的构成的简图。
[0045] 图21是表示推压件驱动机构的构成的简图。
[0046] 图22是表示药液填充装置的电路构成及功能的构成的简图。
[0047] 图23是填充处理顺序中的从药瓶(vial)向药液填充装置汲取药液的模式的流程图
[0048] 图24是填充处理顺序中的从药液填充装置向给药装置注入药液的模式的流程图。
[0049] 图2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鞘部的构成的简图。
[0050] 图2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穿刺流路部的构成的简图。
[0051] 图27是表示距离调整机构的简图。
[0052] 图2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角度调整机构的简图。
[0053] 图2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穿刺流路部的构成的简图。
[0054] 图3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捏手及捏手支承部的构成的概略图。
[0055] 图3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利用角度调整机构改变突出角度的概略图。
[0056] 图3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穿刺释放机构的构成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0058] 〔1.给药系统的构成〕
[0059] 如图1所示,给药系统1为如下结构,包括:通过粘贴于使用者的皮肤而被保持地来使用的便携式给药装置2;通过无线通信将基于使用者的输入指示的信号发送给给药装置2的控制器3;对设于给药装置2内部的充电池206(图8)进行充电的充电器4(图18);向给药装置2的药液袋110(图3)注入并填充药液的药液填充装置5(图19)。
[0060] 〔2.给药装置的构成〕
[0061] 给药装置2的内部储存有药液(例如胰岛素),根据从控制器3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将药液注入到使用者的体内。如图2所示,给药装置2由彼此可装拆的药液储存送出部10、驱动控制部20及穿刺流路部30构成。
[0062] 通过在药液储存送出部10和驱动控制部20从上下方向卡合后,穿刺流路部30从前方相对于药液储存送出部10及驱动控制部20滑动而嵌合,从而给药装置2成为一体。给药装置2以这样的状态粘贴于使用者的皮肤来使用。
[0063] 给药装置2的大小是只要小型化到能够粘贴于使用者的皮肤的程度即可,例如为横34mm、纵43mm、高12mm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0064] 〔2-1.药液储存送出部的构成〕
[0065] 如图3及图4所示,药液储存送出部10由下壳体部101和上壳体部102形成为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下壳体部101的上侧开口,并在内部设有空间,所述上壳体部102与该下壳体部101的开口螺纹连接。
[0066] 药液储存送出部10在由下壳体部101和上壳体部102形成的空间设有药液袋110、过滤器部120、送出部130及压迫部140等。
[0067] 在下壳体部101的底面101A设有由双面胶带等构成的粘贴部103。给药装置2通过粘贴部103粘贴于使用者的皮肤而保持在该使用者上。另外,下壳体部101的底面101A由透明材质的构件形成,从而能够从外面看到在药液袋110中储存的药液的量。由此,即使在将给药装置2粘贴到该使用者的皮肤上之后,也能确认药液残余量。
[0068] 在下壳体部101的沿着长度方向(以下,也称之为前后方向)的侧面设有沿着驱动控制部20所设置的方向延伸、由突起构成的卡合部101B~E。该卡合部101B~E与后述的被卡合部201A~D(图8)卡合,从而将药液储存送出部10与驱动控制部20密合。
[0069] 在下壳体部101的与上壳体部102密合的面上设有防密封垫101F,下壳体部101隔着防水密封垫101F与上壳体部102螺钉(未图示)连接、或声波熔接,由此能够防止液体从下壳体部101与上壳体部102之间进入内部空间。
[0070] 在下壳体部101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侧面设有用于供板簧释放杆144插入的孔101G、及接受贯穿了该孔101G的板簧释放杆144的前端的杆接受孔101H。在孔101G插入鸭嘴式的密封垫(未图示)而拔出板簧释放杆144的情况下,孔被关闭。在下壳体部101的底面101A设有为了向药液袋110注入药液而嵌合注入部104的孔101K。
[0071] 另外,在下壳体部101的底面101A、且在孔101K的周边,设有供后述详述的药液填充装置5的注入针部523的卡合部523A所卡合的凹部即被卡合部101L。孔101K的周边部通过熔接于药液袋110的弹性构件即注入部104与下壳体部101的嵌合而实现防水功能。
[0072] 而且,下壳体部101中,在穿刺流路部30与药液储存送出部10卡合时,该穿刺流路部30的一部所嵌入的空间即凹部101I设于前方侧。
[0073] 在上壳体部102沿前后方向设有向彼此面对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02A及102B,该突起部102A及102B引导穿刺流路部30从前方向药液储存送出部10滑动而与其卡合。另外,由于上壳体部102中形成突起部102A及102B,因此被该突起部102A及102B夹着的中央部102C形成为比其他部分第一层。
[0074] 上壳体部102中,在穿刺流路部30与药液储存送出部10卡合时供穿刺流路部30的凸部301C(图12)嵌入的凹部102D设置在中央部102C的规定位置。
[0075] 如图5所示,作为药液储存部的药液袋110由例如由聚酯、氯乙烯、聚乙烯构成的长方形的片材111形成。如图5(A)所示,片材111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且成为挠性热塑性树脂即药液袋110的底面的部分(以下,也称之为中央部)112的两侧分别等间隔地设有至少3个的奇数个(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的折痕113及114。由此在片材111上形成有偶数个在分别相邻的折痕113及114之间为规定宽度的部分(以下,也称之为折叠部)115及116。
[0076] 此外,片材111中,在长度方向上的比最靠端侧的折痕113及114更靠端侧的位置设有比中央部1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半长度长的部分(以下,也称之为端部)117及118。
[0077] 该片材111以折叠部115及116与中央部112重叠的方式使折痕113及114分别向内及向外地交替折叠,如图5(B)所示,端部117及118的端侧的一部分重叠。
[0078] 片材111的端部117及118中的相互重叠的部分被熔接,并且宽度方向的边缘被熔接。在片材111的宽度方向的边缘被熔接时,将使该片材111所围成的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喷嘴105夹入一个边缘地将该边缘熔接。
[0079] 此外,在片材111的中央部112的规定位置为了从外部向药液袋110注入药液而设有注入部104,该注入部104具有例如由合成橡胶等形成的逆止阀(不图示)。如此形成如图5(C)所示的药液袋110。
[0080] 这样形成的药液袋110,在未填充药液的状态下相邻的折叠部115及116彼此接触地折叠,中央部112与端部117及118重合。
[0081] 因此,药液袋110在将内部所填充的药液经由喷嘴105向外部送出时,以使中央部112与端部117及118接触的方式将其压扁,从而能够不在内部残留药液地向外部送出药液。
[0082] 然而,在以往的药液袋中,通常是将2片膜的边缘熔接而形成的,向由2片膜形成的空间注入药液,但其时,随着接近边缘而2片膜分离的距离变短。
[0083] 因此,在使用以往的药液袋的给药装置中,在保存药液袋的空间,在接近药液袋的边缘的部分注入药液时,在该药液袋不膨胀的部分形成无用空间。如此,在以往的药液袋中存在给药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0084] 另一方面,药液袋110的长度方向具有折叠部115及116,因此在注入药液时,折叠部115及116向使中央部112与端部117及118分离的方向(上下方向)扩开。
[0085] 从而,药液袋110的折叠部115及116扩开,由此即使在药液注入时药液袋110的边缘附近,也能在上下方向扩开,因此在由下壳体部101和上壳体部102形成的空间中,即使在药液注入时接近药液袋110的边缘的部分,也不会形成无用空间,就能使给药装置2小型化,如此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0086] 如图6所示,过滤器部120中,在下侧开口且内部设有空间的上盖121的侧面连接有将内部空间与药液袋110连通的喷嘴105,并连接有将内部空间与送出部130连通的流路管106。
[0087] 过滤器部120中,以封堵上盖121的开口的方式设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液体通过的通气过滤器122。通气过滤器122在上盖121和封堵该上盖121的开口的下盖123之间,沿着周向从上下方向被O型密封圈124及125夹持地固定。另外,上盖121与下盖123通过例如超声波熔接等而密合。下盖123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孔123A。
[0088] 由此,过滤器部120能够从上盖121的内部空间经由设于下盖123的孔123A而不将药液排出地仅将气体排出到外部。
[0089] 如图7所示,送出部130是所谓的活塞泵,活塞132从一端侧插入到设于气缸部131的圆筒状的内部空间131A。
[0090] 活塞132经由曲柄133与曲柄轴134连接,通过曲柄轴134的旋转而在气缸部131的内部空间131A内滑动。另外,在与气缸部131的内部空间131A接触的侧面,为了不使药液从活塞132与气缸部131的内部空间131A的内壁的间隙漏出到外部,在内部空间131A的内壁且沿着周向地设有例如X型密封圈或O型密封圈的密封垫135,以与活塞132接触的方式配置。此外,可以在活塞132安装由橡胶、丁腈橡胶等构成的垫圈
[0091] 曲柄轴134设有作为设于其一端的第一动力传递部的一例的驱动用磁136。在驱动用磁铁136的侧面,设有用于检测活塞132的位置、行程数的位置检测用磁铁137。
[0092] 驱动用磁铁136以隔着上壳体部102及驱动控制部20的下壳体部202(图8)的方式设于与作为第二动力传递部的一例的动力传递磁铁209(图8,图9)相对的位置,如后所述,被通过电机207、齿轮头208而旋转的动力传递磁铁209吸引而旋转。
[0093] 在送出部130,通过驱动用磁铁136进行旋转而曲柄轴134旋转,通过曲柄133而活塞132在气缸部131的内部空间131A内滑动。
[0094] 气缸部131中,在内部空间131A中的与活塞132所插入一侧相反侧,与内部空间131A连通地设有流路131B及131C。
[0095] 气缸部131的内部空间131A经由流路管106、逆止阀138及流路131B而与过滤器部120连接。逆止阀138使药液从过滤器部120向内部空间131A通过,但使药液向其相反方向不通过。
[0096] 此外,气缸部131的内部空间131A经由流路131C、逆止阀139及流路管107而与设于上壳体部102的阀体108连接。逆止阀139使药液从内部空间131A向阀体108通过,但使药液向其相反方向不通过。
[0097] 阀体108在未插入任何的状态下堵塞流路,在插入有设于穿刺流路部30的喷嘴302(图12)的状态下打开流路而使流路管107与该喷嘴302连通。
[0098] 从而,送出部130通过驱动用磁铁136及曲柄轴134旋转而使活塞132在气缸部131的内部空间131A内滑动,由此将储存在药液袋110的药液经由设于穿刺流路部30的流路而送出到使用者的体内。
[0099] 更具体而言,送出部130在活塞132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时,从药液袋110吸出药液,在活塞132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将抽出到内部空间131A的药液送出到流路管107。
[0100] 压迫部140为包括压板141、支承部142、板簧143的结构。压板141由具有比药液袋110的中央部112的面积大的板材构成,设于药液袋110的上侧。压板141被以例如由铰链机构构成的连结部141A及142A为中心而向与药液袋110分离的方向及接近药液袋的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固定于下壳体部101的支承部142。
[0101] 板簧143是以弯折成大致V字状的状态设于压板141与上壳体部102之间的板材,有力向弯折成大致V字状而相对的板部彼此向相互离开的方向(欲打开的方向)作用。从而,板簧143在配置于压板141与上壳体部102之间的情况下,总是以恒定的力向药液袋
110侧推压压板141。
[0102] 但是,压迫部140在向药液袋110注入药液之前(图4(A)),从下壳体部101的孔101G向压板141与板簧143之间插入板簧释放杆144。此时,在压迫部140,板簧143不推压压板141,压板141为可自由转动的状态。
[0103] 并且,压迫部140在药液注入到药液袋110之后取下板簧释放杆144时,板簧143向药液袋110侧推压压板141。由此压迫部140将药液袋110夹入于压板141与下壳体部101之间,并对该药液袋110施加恒定的正压(图4(B))。
[0104] 由此,压迫部140在药液袋110存在溶解气体的情况下,能够经由过滤器部120向外部排出溶解气体。另外,经由流路管106连接于过滤器部120的逆止阀138,作为开阀压力,在被施加比由压迫部140施加于药液袋110的正压高的压力差时打开,根据压迫部140所施加的正压,药液不会从药液袋110向送出部130流出。
[0105] 此外,压迫部140在由送出部130向储存于药液袋110的药液送出时,向压扁该药液袋110的方向推压,能够不使药液袋110所储存的药液残留于内部地推压将其送出。
[0106] 〔2-2.驱动控制部的构成〕
[0107] 如图8所示,驱动控制部20形成为具有与穿刺流路部30的形状相应的凹部20A的大致コ字型形状,以便于穿刺流路部30从前方插入。
[0108] 驱动控制部20在由上壳体部201和下壳体部202之间形成的空间设有充电天线203、基板部204、通信天线205、充电池206、电机207、齿轮头208、动力传递磁铁209、磁性传感器210及211等,上述上壳体部201的下侧开口,并在内部设有空间,上述下壳体部202与该上壳体部201的开口螺纹连接
[0109] 上壳体部201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外侧面设有用于与设于药液储存送出部10的卡合部101B~E分别卡合的槽即被卡合部201A~D。
[0110] 此外,在上壳体部201的上表面,设有在暂时给予一定量药液(剂量给予)时由使用者按下操作的剂量开关201E。该剂量开关201E设于比上壳体部201的上表面凹下的位置,可以防止由于例如翻身等而被使用者误按下。
[0111] 剂量开关201E经由布线电缆213及连接器214而与基板部204连接。
[0112] 下壳体部202的与上壳体部201密合的面上设有防水密封垫202A,上壳体部201隔着防水密封垫202A而与下壳体部202螺钉(未图示)接合或超声波熔接,由此可以防止液体从上壳体部201与下壳体部202之间进入内部空间。
[0113] 在下壳体部202的上表面粘贴有充电天线203,接收从后述的充电器4(图18)供给的电力。
[0114] 此外,在下壳体部202的上表面,基板部204重叠地设于充电天线203的上侧,所述基板部204配置有用于在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电路与控制器3及药液填充装置5之间收发信号的通信天线205。
[0115] 而且,在下壳体部202的上表面设有通过从充电天线203供给的电力而充电,并在驱动时向各部分供给电力的充电池206。
[0116] 而且,在下壳体部202的上表面,在与药液储存送出部10的驱动用磁铁136相对的位置从上方起依次设有电机207、齿轮头208及动力传递磁铁209。
[0117] 此外,在下壳体部202的上表面,在与配置于驱动用磁铁136侧面的位置检测用磁铁137所移动的圆周上相对的位置、且夹着动力传递磁铁209而沿左右方向地分别设有磁性传感器210及211。
[0118] 电机207通过齿轮头208使动力传递磁铁209旋转。如图9所示,动力传递磁铁209与该驱动用磁铁136相对配置,从而在药液储存送出部10与驱动控制部20密合的状态下成为与驱动用磁铁136彼此吸引的极性。
[0119] 动力传递磁铁209通过齿轮头208而被电机207驱动旋转时,边利用磁力吸引驱动用磁铁136,一边使其随着自身的旋转而旋转。
[0120] 从而,电机207通过齿轮头208、动力传递磁铁209及驱动用磁铁136而以非接触方式使曲柄轴134旋转,使与曲柄133连接的活塞132在气缸部131的内部空间131A内滑动。
[0121] 此外,由于电机207通过动力传递磁铁209及驱动用磁铁136的磁力而以非接触方式使活塞132滑动,因此需要检测活塞132是否追随电机207的旋转而旋转。因此,在位置检测用磁铁137所移动的圆周上相对地配置用于检测活塞132滑动的磁性传感器210及211。
[0122] 更具体而言,在活塞132位于上止点时,位置检测用磁铁137移动到与磁性传感器210相对的位置,因此通过该磁性传感器210检测位置检测用磁铁137的磁力来检测活塞
132位于上止点的情况。
[0123] 此外,在活塞132位于下止点时,位置检测用磁铁137移动到与磁性传感器211相对的位置,因此通过该磁性传感器211检测位置检测用磁铁137的磁力来检测活塞132位于下止点的情况。
[0124] 如此,磁性传感器210及211通过检测活塞132交替地移动到上止点及下止点,从而可检测活塞132的滑动或行程数。
[0125] 如后面详细说明,微型计算机220(图18)能够利用与自身相同地设于由上壳体部201和下壳体部202形成的空间内的磁性传感器210及211,以非接触方式确认在不同空间、即由下壳体部101和上壳体部102形成的空间内设置的送出部130的驱动。
[0126] 在上壳体部201,在穿刺流路部30密合时所接触的凹部20A的前表面设有用于从充电池206向穿刺流路部30供电、在与穿刺流路部30之间收发各种信号的连接器部212。如图10(A)及(B)所示,连接器部212是用防水橡胶212B将汇集了多根用于收发电力及各种信号的弹簧连接器212C而成的电气连接器212A的外侧覆盖的构造。
[0127] 此外,与连接器部212连接的穿刺流路部30的连接器部350(图12)也同样是用防水橡胶350B将汇集了多根用于收发电力及各种信号的连接器350C而成的电气连接器350A的外侧覆盖的构造。
[0128] 由此,在驱动控制部20,在连接器部212与连接器部350连接时,可利用防水橡胶212B及350B来防止液体接触电气连接器212A及350B。此外,在利用连接器的1针将穿刺流路部30插入药液储存送出部10的情况下,设置在允许插入的极限(未充分插入时)无法接触的长度的针,在穿刺流路部30侧预先与接地电位连接,确认在驱动控制部20侧该针的电位是否为接地电位,若不是接地电位时,则警报显示穿刺流路部30的插入不足,并监视穿刺流路部的插入状态。
[0129] 〔2-3.穿刺流路部的构成〕
[0130] 如图11及图12所示,穿刺流路部30是嵌入在药液储存送出部10及驱动控制部20被卡合的状态下所形成的凹部101I及凹部20A的空间的、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穿刺流路部30在形成外壳的壳体部301的内部空间设有各部分。另外在图11(A)中表示外观构成,在图11(B)表示内部构成。在图12中为了便于说明用截面表示一部分。
[0131] 壳体部301具有:在穿刺流路部30嵌合于药液储存送出部10时,位于与下壳体部101的底面101A同一平面上的底面301A;与上壳体部102的中央部102C相邻并位于与其相对的高度的底面301B。
[0132] 壳体部301中,在穿刺流路部30嵌合于药液储存送出部10时嵌入上壳体部102的凹部102D的凸部301C设置在底面301B中的与凹部102D相对的位置。
[0133] 此外,壳体部301中,沿前后方向在侧面形成有分别与药液储存送出部10的上壳体部102的突起部102A和上壳体部102的突起部102B卡合的引导槽301D及301E。
[0134] 壳体部301中,用于在从相嵌合的药液储存送出部10及驱动控制部20卸下穿刺流路部30时钩挂使用者的手指的凹部301Q设于上表面301F。
[0135] 此外,壳体部301中,从上表面301F到前表面301G弯曲,在弯曲的弯曲面301H设有后面详述的角度调整机构340。
[0136] 此外,壳体部301中,在穿刺流路部30嵌合于药液储存送出部10的状态下,在与药液储存送出部10的阀体108相对的位置设有孔301I,插入阀体108的喷嘴302贯穿该孔301I地被固定。喷嘴302以与孔301I之间不存在间隙的方式被固定。
[0137] 喷嘴302在穿刺流路部30嵌合于药液储存送出部10的状态下一端插入阀体108而与流路管107连通。喷嘴302的另一端连接流水传感器303。
[0138] 流水传感器303是检测通过的药液是否流动检测的部件,例如是用恒定电流对热敏电阻加热,检测基于药液的连续流导致的热敏电阻温度变化的部件、或在加热源和温度传感器使用热敏电阻单体的方式,除此之外,作为分离使用加热源和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可应用加热源为电阻器、加热器线、半导体,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堆、铂电阻体、半导体等组合而成的方式。
[0139] 流水传感器303的与连接有喷嘴302的一端相反侧的一端连接穿刺流路针304,使喷嘴302与穿刺流路针304连通。穿刺流路针304的与流水传感器303连接的一端侧折返成S字状,并以自此沿前后方向配置、在另一端侧到达底面301A地方式弯曲。另外,穿刺流路针304是金属制构件,但例如是28G的中空管,容易弯折。
[0140] 穿刺流路针304中,在折返成S字状之后的紧邻位置,由从壳体部301向内部突出设置的固定部305固定。
[0141] 穿刺流路针304中,比固定于固定部305的位置靠前方侧的一部分(以下,也称之为弹性部)304A卷绕成螺旋状。弹性部304A沿前后方向伸缩自如。
[0142] 穿刺流路针304的以达到底面301A的方式弯折的另一端侧的前端的部分(以下,也称之为前端部)304B为尖锐的形状。
[0143] 这样形状的穿刺流路针304使从流水传感器303流来的药液通过内部中空部而从前端部304B向外部送出。
[0144] 穿刺流路针304以前端部304B露出的方式从该前端部304B到弹性部304A被例如鞘部310覆盖。
[0145] 鞘部310是由鞘311和伸长部312构成,所述鞘311由例如特氟龙(注册商标)、聚乙烯构成,具有柔软性,所述伸长部312由例如特氟龙(注册商标)、聚烯、聚氨酯构成,柔软,具有若一端变形则维持其形状而不会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永久变形,塑性变形)。作为伸长部312,使用柔软、容易变形的、具有不会恢复原状的特性的材料,可举出热收缩管等在高温下通过紫外线交联而成的材料,可使用聚烯烃、特氟龙(注册商标)、硅、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等。
[0146] 鞘311以使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露出的方式,将从前端部304B到弹性部304A的前方的大部分覆盖,且相对于穿刺流路针304不固定。
[0147] 此外,伸长部312在从鞘311的与弹性部304A侧的一端侧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到即将达到弹性部304A之前的范围将穿刺流路针304覆盖,固定部305侧的一端固定于穿刺流路针304,另一端固定于鞘311。另外,伸长部312沿着周向将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之间的间隙密闭地进行固定,以使得不会在固定的两端从间隙漏出液体。
[0148] 在穿刺流路针304的比弹性部304A更靠前端部304B侧的规定位置设有将该穿刺流路针304和鞘311一起固定的紧固部306。紧固部306是例如那样若施加一定的力就变形的材质。
[0149] 从紧固部306为环形状状态,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穿过环孔后,紧固部306被从左右方向压扁而上下方向的一部分重合,将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紧固地加以固定。由此,鞘311相对于穿刺流路针304不滑动地被固定。紧固部306与鞘311粘接,从而即使在紧固部306的紧固松缓的情况下,也不会与鞘311脱离。
[0150] 穿刺流路部30中,在紧固部306的前方、且在从该紧固部306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设有移动限制部307。该规定距离的详细情况如后所述,是与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从壳体部301的底面301A突出的距离、即将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穿刺于使用者的深度距离相同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0mm。移动限制部307固定于壳体部301,配置成穿刺流路针304和鞘部310不与设于中央的孔接触地穿过该孔。
[0151] 穿刺流路部30中,在紧固部306的后方、且在比伸长部312更靠前方的位置设有穿刺机构320。穿刺机构320由固定板321、弹簧322、支承板323及推压部324构成。
[0152] 固定板321固定于壳体部301,并配置成穿刺流路针304和鞘部310不与设于中央的孔接触地穿过该孔。
[0153] 在固定板321的前方设有弹簧322。穿刺流路针304和鞘部310不与弹簧322接触地穿过弹簧322的中空部,弹簧322被固定板321和支承板323夹着而以比自然长度压缩的状态配置。
[0154] 穿刺流路针304和鞘部310不与支承板323接触地穿过支承板323,支承板323在与弹簧322所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且在穿刺流路针304和鞘部310的下侧支承推压部324。此外,在与支承板323支承推压部324的面同一面的、比支承推压部324的位置靠下侧的位置,支承板323被穿刺释放机构330保持为不能向前方移动。
[0155] 如图13所示,推压部324为大致圆柱形状,为其前端在上下方向上长而在左右方向上短的负号型(一字型)的形状。推压部324以前端位于紧固部306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中的在下侧重合的构件彼此之间的方式被支承于支承板323。
[0156] 穿刺释放机构330由限制部331、弹簧332及执行机构333构成。
[0157] 限制部33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从而成为截面为大致L字型的形状,所述限制部331被保持为以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中央附近设置的旋转轴331A为中心而自由转动。限制部331被配置成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的旋转轴331A侧的面支承支承板323,进行限制以使支承板323不向前方移动。
[0158] 限制部331中,弹簧332与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的比旋转轴331A更靠前方向侧的下表面连接,执行机构333的突起部333A与比旋转轴331A靠后侧的上表面接触。
[0159] 弹簧332的一端与限制部331连接,另一端与壳体部301的底面301B侧连接,以始终向使弹簧收缩的方向施加力的状态配置。
[0160] 执行机构333通过被供电而使突起部333A向前后方向移动,突起部333A以与限制部331接触的状态配置。
[0161] 另外,将以弹簧322被固定板321和支承板323夹持而比自然长度压缩、限制部331与支承板323接触、执行机构333的突起部333A与限制部331接触的状态配置的状态称为初始状态(图12,图14(A))。另外图14中为了便于说明,图示了穿刺流路针304及鞘
311不弯曲而笔直的状态,但实际上如上所述,其一部分弯曲。
[0162] 在初始状态,执行机构333驱动而突起部333A向后方移动,该突起部333A放开限制部331,则限制部331借助弹簧332的欲恢复自然长度的力的作用,以旋转轴331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而从支承板323脱离。
[0163] 在穿刺机构320,若限制部331从支承板323脱离,则压缩的弹簧322欲恢复自然长度而伸长,向前方推压支承板323及推压部324。被推向前方的推压部324,与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一起向前方推压紧固部306,直到紧固部306与移动限制部307接触。
[0164] 此时,紧固部306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中的、在上侧重合的部分,沿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紧固引导部308而夹着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地向前方移动。
[0165] 此外,紧固引导部308的截面为下方开口的コ字型,紧固部306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中的、在上侧重合的部分,以从紧固引导部308的开口的方向嵌入的方式被保持。
[0166] 紧固部306向前方移动时,穿刺流路针304的弹性部304A伸长(图14(B))。并且,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从壳体部301的底面301A突出,前端部304B穿刺使用者并与鞘311一起进入使用者的体内。
[0167] 穿刺机构320在紧固部306与移动限制部307接触后,弹簧322继续伸长,推压部324的前端进入紧固部306的在下方重合的构件彼此之间。此时,推压部324将紧固部306的在下方重合的构件向两侧打开,松缓了紧固部306对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紧固。
[0168] 通过使紧固部306的紧固松缓,从而紧固部306对穿刺流路针304的固定被解除。于是,穿刺流路针304的弹性部304A收缩到自然长度,前端部304B回到底面301A的内侧的初始位置。
[0169] 此时,在鞘部310,由于鞘311固定于紧固部306而无法移动,因此随着弹性部304A的收缩而一端固定于穿刺流路针304的伸长部312伸长。
[0170] 并且,由于一端伸长的伸长部312不会恢复到原来形状,因此鞘部310被维持鞘311的前端部从底面301A突出的状态(图14(C))。
[0171] 如此,穿刺流路部30在穿刺使用者时,用前端部304B锐利的金属制的穿刺流路针304进行穿刺,然后,仅将具有柔软性的鞘311继续插入体内,能够将金属制的穿刺流路针
304拉回到体外。
[0172] 因此,给药装置2在使用者使用中途不会将金属制的穿刺流路针304残留体内,能够仅将具有柔软性的鞘311继续插入体内,能够减轻对使用者带来的疼痛、不舒适感,如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0173] 与此相对,在以往的给药装置中,鞘的一端通过密封垫与针连接,将针及鞘穿刺到皮肤后,在将针拔出体外时,鞘在密封垫部分打滑而留置在该位置。
[0174] 因此,以往的给药装置中,由于用密封垫将针与鞘的间隙堵塞而药液泄漏,或者若牢固密封,则针与密封垫的摩擦变大,可能针不能刺到足够的深度。
[0175] 另一方面,由于给药装置2在伸长部312的一端与穿刺流路针304无间隙地固定,因此不会出现药液泄漏。此外,也不会发生由于密封垫与针的摩擦对穿刺动作的妨碍。
[0176] 此外,穿刺流路部30(图11及图12)在移动限制部307的前方、且是壳体部301的弯曲面301H,设有用于调整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底面301A的突出的角度(以下,也称之为突出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340。由于底面301A与使用者的皮肤抵接,该突出角度与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使用者的皮肤的角度(以下,也称之为穿刺角度)相同。
[0177] 如图15所示,角度调整机构340被支承在一端固定于壳体部301上的由L字型的圆柱构成的支承部341。支承部341中,在与固定于壳体部301的一端相反的一侧以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的端面,呈同心圆状地每隔规定角度地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4个)凹部341A。另外,凹部341A如后面详细所述,设置在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穿刺角度为20°~90°的位置。
[0178] 角度调整机构340在与支承部341的端面相对的位置设有中心部342,所述中心部342以与凹部341A呈同心圆状地嵌入该凹部341A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凸部342A。中心部342经由弹簧343及弹簧压板344被螺钉345朝向支承部341推压,在突出设置的凸部342A嵌入凹部341A的位置被支承部341支承。
[0179] 中心部342在与自身旋转时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上设有轴部346。轴部346为圆柱形状,一端与保持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保持部347连接,另一端与使用者调整角度时所握持的导轨捏手部348连接。
[0180] 保持部347是内径比鞘311的外形粗的管,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穿过保持部347,对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不固定地加以保持。
[0181] 如图16所示,捏手部348由使用者所握持的导轨捏手348A和支撑该捏手348A的捏手支承部348B构成。捏手部348以捏手支承部348B的两端卡挂于导轨部301K及301M的方式载置,所述导轨部301K及301M是设于壳体部301的弯曲面301H上的开口301J的左右两侧为截面L字型而形成的导轨部。
[0182] 捏手支承部348B以被壳体部301和设于该壳体部301的弯曲面301H上的面板部349夹持的载置。面板部349以使捏手348A可向沿着弯曲面301H的方向(以下,也称之为弯曲方向)移动的方式开口,并且形成为沿弯曲方向比导轨部301K及301M长的形状。
[0183] 另外,在捏手支承部348B的上表面的边缘设有防水密封垫348C,防止液体从该捏手支承部348B与面板部349之间进入壳体部301内。
[0184] 这样构成的角度调整机构340,通过使用者使捏手部348沿弯曲方向移动,从而与以中心部342为中心的轴部346的旋转相应地保持部347进行旋转。
[0185] 由此,如图17(A)及(B)所示,角度调整机构340使由保持部347保持的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底面301A的突出角度在20°~90°的范围变化。另外图17(A)表示突出角度为90°的情况,图17(B)表示突出角度为20°的情况。
[0186] 即,角度调整机构340可以使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与底面301A平行配置的使用者的表皮的穿刺角度在20°~90°的范围变化。另外,由于穿刺角度的变化,前端部304B与底面301A的距离发生变化,但以穿刺角度不使前端部304B出去到底面301A之外的方式设定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
[0187] 另外,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及鞘311的前端被保持于前端保持部309,该前端保持部309例如由弹性体(elastomer)构成,具有柔软性,将设于底面301A的开口301N堵住,且与鞘311的外周接触地设置。
[0188] 前端保持部309嵌入设于底面301A的内侧的L字肋,两侧沿着301的前表面301G、背面301V的内侧而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由于前端保持部309的柔软性,则即使角度调整机构340移动,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及鞘311的前端也能追随其移动,且持续堵塞开口301N。因此能够防止液体进入壳体部301内。
[0189] 此外,在前端保持部309,在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的再前端的位置,以对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及鞘311的前端加盖的方式,设有通气过滤器309A。
[0190] 因此,通气过滤器309A在使用者使用之前不会使在穿刺流路针304流来的药液漏出到外部,能够仅将从一开始存在于穿刺流路针304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0191] 并且,通气过滤器309A在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穿刺到体内时,被该前端部304B刺破。
[0192] 如此,在给药装置2中,角度调整机构340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在20°~90°的范围改变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底面301A的突出角度。
[0193] 此外,人的身体的从体表到1.5mm~4mm左右为表皮及真皮等皮肤,在其内部,从体表到4mm~9mm左右的深度的位置有皮下组织,在皮下组织的内侧有肌肉等。
[0194] 在外部注入例如胰岛素时,考虑到对使用者的负担、疼痛、胰岛素的吸收速度等,通常是对位于从表面起4mm~9mm左右的深度的皮下组织进行给药。
[0195] 但是,虽然皮下组织的深度根据其位置及年龄、体格、性别等个人差异而不同,但由于以往的给药装置中用决定的穿刺角度仅穿刺决定的距离,因此对于一部分使用者而言,可能未能对皮下组织注入胰岛素。
[0196] 与此相对,给药装置2可以通过角度调整机构340来在20°~90°的范围改变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使用者的表皮的穿刺角度,因此通过调节突出角度而可以穿刺到任意深度,对于所有使用者而言能够可靠地传递到最佳的皮下组织。此外,近年来,通过对真皮层给药,与皮下给药相比,用少量的药液就可以得到相同的药效,因此也可以将穿刺距离设定为真皮。如此可以提高给药装置2的使用便利性。
[0197] 此外,在壳体部301,在驱动控制部20密合时连接器部350无间隙地粘接于在与该驱动控制部20的连接器部212相对的位置设置的孔301P。如图10(A)及(B)所示,连接器部350是用防水橡胶350B将汇集了多个用于收发电力及各种信号的连接器350C而成的电气连接器350A的外侧覆盖的构造。
[0198] 如此,给药装置2中,将设有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穿刺的穿刺流路针304的穿刺流路部30,相对于设有储存药液的药液袋110的药液储存送出部10及设有使送出部130动作的电机207、基板部204的驱动控制部20独立设置。
[0199] 因此,在给药装置2中,即使在例如穿刺失败的情况下,只要仅替换穿刺流路部30即可,使用便利性优异。
[0200] 与此相对,在以往的给药装置中,穿刺使用者皮肤的针、储存药液的药液袋、电机等全部设于同一壳体内,因此例如在例如穿刺失败的情况下,需要将整个装置替换,不仅使用便利性差,而且还存在经济负担也增加的问题。
[0201] 〔3.给药系统的电路构成等〕
[0202] 接着,使用图18说明给药系统1的电路构成及功能的构成。
[0203] 控制器3由微型计算机361、电池362、电池监测部363、模式开关364、数值设定开关365、显示部366、发送部367、接收部368及通信天线369构成。
[0204] 微型计算机361是由CPU、RAM、ROM等构成的计算机,CPU将存储于ROM的基本程序读取到RAM并执行,从而对整体进行统括控制,并且CPU将存储于ROM的各种程序读取到RAM并执行,从而执行各种处理。
[0205] 电池362向各部分供给电源电力。电池监测部363监测电池362的有无、残余量等,并通知给CPU361。
[0206] 模式开关364是用于设定连续长时间给药的基础模式、或暂时给药的剂量模式的开关。数值设定开关365是用于设定药液的每小时的给予量、给予时间等的开关。
[0207] 微型计算机361将与针对模式开关364或数值设定开关365的操作相应的内容显示于显示部366,并将表示其内容的信号经由发送部367及通信天线369发送给给药装置2。
[0208] 此外,微型计算机361用通信天线369接收从给药装置2及药液填充装置5发送的信号,并经由接收部368取得该信号时,将与该信号相应的内容显示于显示部366来通知使用者,并执行与该内容相应的处理。
[0209] 例如微型计算机361如后面详细所述,执行药液残余量通知处理,并将在药液袋110残留的药液的残余量显示于显示部366。
[0210] 另一方面,给药装置2借助从充电池206供给来的电源电力而使电气电路动作,设于驱动控制部20的微型计算机220对整体进行统括控制。
[0211] 微型计算机220是由CPU、RAM、ROM等构成的计算机,CPU将存储于ROM的基本程序读取到RAM并执行,从而对整体进行统括控制,并且CPU将存储于ROM的各种程序读取到RAM并执行,从而执行各种处理。
[0212] 当微型计算机220经由接收部222接收由通信天线205接收到的从控制器3发送来的信号时,则根据该信号的内容使各部分动作。
[0213] 具体而言,通过操作角度调整机构340来调整穿刺角度,在给药装置2通过粘贴部103粘贴于使用者的状态下,微型计算机220被从控制器3供给给药信号,通过连接器部212及350的连接来确认穿刺流路部30是否与驱动控制部20连接。然后,微型计算机220驱动穿刺释放机构330而对使用者穿刺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
[0214] 然后,微型计算机220从控制器3接收到表示给药量及给予速度的信号时,为了以该给药量及给予速度进行给药,使电机207旋转并驱动送出部130向使用者的体内给药。
[0215] 此时在给药装置2中,经由注入部104预先储存于药液袋110的药液,经由过滤器部120、送出部130、流水传感器303、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等而给予到使用者的体内。
[0216] 在进行给药的期间,微型计算机220通过编码器223监视电机207的旋转数,并通过流动检测控制部224检测药液是否流动。另外流动检测控制部224对流水传感器303的热敏电阻进行加热,并监视该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
[0217] 此外,微型计算机220基于磁性传感器210及211所检测到的磁力来检测活塞132是否滑动。
[0218] 并且,在电机207未正常旋转的情况下,活塞132未正常滑动的情况下,或药液不流动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220再次实施,在状态不变化时,使各部分停止,将表示这一内容的信号经由发送部221及通信天线205发送给控制器3。
[0219] 在微型计算机220基于由磁性传感器210及211检测到的位置检测用磁铁137的磁力而检测到活塞132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这一情况时,在每次检测时,将在活塞132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从送出部130送出的表示药液的给予量(活塞132的排出容积)的信号经由发送部221及通信天线205逐次发送给控制器3,或对在微型计算机220的内部RAM计算得到的给予量进行累计运算,或将计算得到的给予量按时间序列记录,并在从控制器3有指示时对控制器3发送给予量累计值或给予量的时间序列数据。
[0220] 在对充电池206充电时,微型计算机220控制接收充电电路226而将从充电器4供给的电力经由充电天线203接收并对充电池206充电。另外,在充电池206设有电池安全电路部225,电池安全电路部225防止充电中的过充电、过放电及过电流。
[0221] 充电器4包括插座401、AC/DC变换器402、高频变换部403及送电天线404。充电器4用AC/DC变换器402将从插座401送来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为了用送电天线404发送而在高频变换部403变换为高频,然后经由送电天线404向给药装置2发送电力。
[0222] 因此,在给药装置2中,包括药液袋110的药液储存送出部10和包括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穿刺流路部30这些使用药液的部件从卫生方面考虑仅使用一次,与此相对,不使用药液的驱动控制部20通过使药液储存送出部10及穿刺流路部30装拆而可使用多次。此时,驱动控制部20的充电池206是被充电器充电的,因此也可以多次使用。
[0223] 〔4.药液填充装置的构成〕
[0224] 接着,对向给药装置2的药液袋110填充药液的药液填充装置5进行说明。
[0225] 〔4-1.药液填充装置的外观构成〕
[0226] 如图19所示,药液填充装置5中,在大致长方体的主体部501的前表面501A的上侧设有勇于受理使用者的输入操作的电源开关572、开始/停止开关502、模式设定开关503及显示输入内容、动作内容等的显示部505。
[0227] 此外,主体部501中,保持给药装置2的给药装置保持部506设于前表面501A。给药装置保持部506以使给药装置2的底面101A成为近前侧的方式保持给药装置2。
[0228] 此外,主体部501中,保持注射器510的注射器保持部507及508设于前表面501A。
[0229] 如图20所示,注射器510包括由圆筒型的中空体构成的外筒511及可滑动自如地插入于外筒511的推压件512。
[0230] 外筒511包括:筒部511A、前端连接部511B、凸缘511C、侧面连接部511D及511E,筒部511A的末端面开口,推压件512从该开口插入。
[0231] 外筒511在筒部511A的前端形成有尖细地突出的前端连接部511B,在外筒511的末端外周形成有凸缘511C。外筒511的前端连接部511B连接于注入管520,筒部511A的内部空间与注入管520被连通。
[0232] 此外,如后面详述,外筒511在筒部511A的侧面形成有侧面连接部511D及511E,该侧面连接部511D及511E开设有用于将外筒51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孔。外筒511为例如橡胶制,具有柔软性的吸引管521及泵管522分别与侧面连接部511D及511E连接,筒部511A的内部空间与吸引管521及泵管522被连通。
[0233] 推压件512包括:垫圈512A、杆512B及凸缘512C。杆512B的一端连接于垫圈512A,另一端连接凸缘512C。垫圈512A无间隙地与外筒511的内壁密合。
[0234] 注射器保持部507从主体部501的前表面501A突出设置,以供外筒511的凸缘511C钩挂。注射器保持部507是为了使外筒511不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利用树脂制的凸缘
511C所压入的凹槽,从上下方向无晃动地将凸缘夹持的构造。
[0235] 注射器保持部508从主体部501的前表面501A突出设置,以将外筒511的筒部511A且前端连接部511B的附近覆盖。
[0236] 因此,注射器保持部507及508能够以使前端连接部511B朝向下方的方式垂直保持外筒511。
[0237] 主体部501在前表面501A设有用于使推压件51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推压件驱动机构530。如图21所示,推压件驱动机构530包括:电机531、齿轮头532、进给丝杠533及推压件保持部534。电机531、齿轮头532及进给丝杠533设于主体部501的内部,推压件保持部534的一部分从前表面501A突出地设置。
[0238] 电机531经由齿轮头532使进给丝杠533旋转,使与该进给丝杠533螺纹接合的推压件保持部534沿上下方向移动。推压件保持部534在主体部501的内部借助离合机构而与进给丝杠533螺纹接合,用从主体部501的前表面501A突出的部分,从上下方向夹持推压件512的凸缘512C地予以保持。
[0239] 推压件保持部534以使推压件512的垫圈512A位于比设于外筒511的筒部511A上的侧面连接部511D及511E更靠上侧的位置的方式保持推压件512。
[0240] 因此,在推压件驱动机构530,通过使电机531旋转而使推压件512的垫圈512A在主体部501中的侧面连接部511D及511E的上侧沿上下方向移动。
[0241] 在主体部501的前端连接部511B连接有例如由聚丙烯、聚烯烃、聚氯乙烯、硅等构成、并具有柔软性的注入管520。注入管520的与连接有前端连接部511B的一端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有注入针部523,并且在连接有前端连接部511B的一端侧设有可开闭自由地将该注入管520的中空部堵塞的夹子540
[0242] 注入针部523中突出地设有用于与设于给药装置2的底面101A上的被卡合部101L卡合的卡合部523A,注入针部523被设定为在卡合部523A卡合于被卡合部101L时针
523B的前端不会达到药液袋110这样的长度。
[0243] 一端连接有侧面连接部511D的吸引管521,其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有吸引针部524,在连接有侧面连接部511D的一端侧设有可自由开闭的、堵塞该吸引管521的中空部的夹子541。
[0244] 吸引针部524设有2根针524A及524B,吸引管521与针524A连通,在比针524A短、且与药瓶580内的药液不接触的长度的针524B不连接任何部件,而是两端开口,用作为通气针。
[0245] 一端连接有侧面连接部511E的泵管522,其相反侧的一端与设于主体部501内部的泵525连接,在连接有侧面连接部511E的一端侧设有可自由开闭的、堵塞该泵管522的中空部的夹子542。
[0246] 另外,夹子540、541及542由执行机构(未图示)开闭。
[0247] 此外,在注射器保持部508的与外筒511相对的一面,用于测定进入外筒511的药液的量的超声波传感器550及551夹着外筒511地规定间隔地成对地设有发送、接收元件。该间隔设定为:在外筒511内、被与超声波传感器550及551成水平的面夹持的空间,达到与注入给药装置2的药液袋110的药液量相同。
[0248] 在注射器510的外筒511的筒部511A设置的超声波传感器550及在注射器510的外筒511的前端连接部511B设置的超声波传感器551,发送元件朝向接收元件发射超声波,根据接收元件的输出判定在外筒充满药液的情况和未充满药液的情况。
[0249] 具体而言,通过该超声波传感器550的接收元件的输出变大而达到一定,由此检测到外筒511内的液面上升、且在超声波传感器550的发送元件与接收元件之间被药液充满,进而检测到吸引时已充满规定的吸引量这一情况。此外,通过外筒内的液面(界面)下降、超声波传感器551的发送元件与接收元件之间成为空气、接收元件的输出变小,由此检测到在注入时已注入了规定量这一情况。
[0250] 另外超声波传感器550及551可以分别各设有一个发送元件及一个接收元件,也可以相对于一个发送元件设置多个接收元件。此外,虽然固定了超声波传感器550及551的位置,但也可以以能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例如由可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执行机构来支承超声波传感器。由此可以改变向给药装置2填充的药液的填充量。
[0251] 〔4-2.药液填充装置的电路构成〕
[0252] 接着,使用图22说明药液填充装置5的电路构成及功能的构成。
[0253] 药液填充装置5借助从电池561经由电源开关572供给来的电源电力使各部分动作,微型计算机560对整体进行统括控制。
[0254] 微型计算机560是由CPU、RAM、ROM等构成的计算机,CPU将存储于ROM的基本程序读取到RAM并执行,从而对整体进行统括控制,并且CPU将存储于ROM的各种程序读取到RAM并执行,从而执行各种处理。
[0255] 药液填充装置5除了微型计算机560之外还设有电池监测部562、泵驱动部563、推压件驱动部564、推压件监视部565、吸引量检测部566、注入量检测部567、夹子开闭部568、发送部569、接收部570及通信天线571。
[0256] 电池监测部562监视电池561的有无、残余量等,并通知给微型计算机560。泵驱动部563使泵525驱动。
[0257] 推压件驱动部564使推压件驱动机构530的电机531驱动,借助该电机531、齿轮头532、进给丝杠533、推压件保持部534而使推压件512沿上下方向移动。
[0258] 推压件监视部565在推压件驱动部564使推压件512移动的期间,基于来自安装于电机531轴的编码器的信号来检测推压件512的位置,或在例如电机531为直流电机的情况下基于所施加的电流来检测该推压件512是否在外筒511内移动,在采用脉冲电机的情况下基于脉冲数来检测该推压件512是否在外筒511内移动。具体而言,推压件监视部565对例如来自编码器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并将推压件512的移动量通知给微型计算机560,或者在电机531流过规定阈值以上的过电流的情况下判断为推压件512的垫圈512A钩挂到外筒511的内壁而未移动,并将该情况通知给微型计算机560。
[0259] 吸引量检测部566及注入量检测部567接收超声波传感器550及551的测定结果,检测超声波传感器550及551的设置高度与外筒511内的药液的高度是否相同,并将检测结果通知给微型计算机560。
[0260] 夹子开闭部568接收来自微型计算机560的指示,通过执行机构来进行夹子540、541及542的开闭。
[0261] 微型计算机560通过发送部569及通信天线571将各种信号发送给给药装置2及控制器3,并通过通信天线571及接收部570接收表示发送给给药装置2及控制器3的信号已被正确接收的、来自给药装置2及控制器3的信号。
[0262] 〔5.基于药液填充装置的药液填充的顺序〕
[0263] 接着,使用图23及图2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利用药液填充装置将药液向给药装置2的药液袋110填充时使用者进行的操作及微型计算机560进行的填充处理的顺序。
[0264] 当电源开关572被接通时,微型计算机560执行填充处理时,将存储于ROM的填充处理程序展开到RAM并执行,由此执行填充处理。
[0265] 首先,使用者将连接着注入管520、吸引管521及泵管522的注射器510放置于主体部501。具体而言,将外筒511放到注射器保持部508并将凸缘511C嵌入注射器保持部507,将推压件512的凸缘512C夹入推压件保持部534。另外在注入针部523安装有橡胶制的盖子,该注入针部523被密闭。
[0266] 使用者用酒精对作为放入有药液的药液容纳容器的药瓶580的橡胶栓580A进行擦拭消毒,刺入吸引针部524(针524A、针524B),将针524A的前端插入药瓶580的药液内。另外,针524B被预先设定为即使插入进入药瓶580内,也不会进入药液的长度。
[0267] 此外,注入管520保持着前端安装有橡胶盖的状态与注射器510连接,将夹子540放置在注入管520。接通药液填充装置5的电源开关572,在模式设定开关503设定为从药瓶580向注射器510汲取药液的模式1。
[0268] 使模式设定开关503作为填充量确认及设定模式,通过模式设定开关503及显示部505来进行填充量的确认及变更。
[0269] 在该状态下使用者按下操作开始/停止开关502,由此微型计算机560执行图23所示的填充处理的模式1,在步骤SP1进行存储器的初始设定。
[0270] 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2关闭泵管522的夹子542,在步骤SP3关闭吸引管521的夹子541,在步骤SP4打开注入管520的夹子540,在步骤SP5通过推压件驱动机构530将推压件512的垫圈512A向侧面连接口511D及511E的上侧(凸缘511C侧)移动。
[0271] 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6关闭注入管520的夹子540,在步骤SP7打开泵管522的夹子542,在步骤SP8打开吸引管521的夹子541。
[0272] 并且,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9通过泵驱动部563驱动泵525来开始吸引。
[0273] 当泵525开始吸引时,被外筒511的筒部511A和推压件512的垫圈512A所夹持的内部空间成为负压,药液从药瓶580经由吸引管521流入外筒511内。此时,由于从针524B有空气吸入到药瓶580内,因此药瓶580内不会成为较大的负压,从药瓶580向外筒511的内部空间吸入药液。流入外筒511的内部空间的药液因重力而落向下方,因此不会经由泵管522流入泵525内。
[0274] 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10通过超声波传感器550及吸引量检测部566检测储存于外筒511的内部空间的药液的液面高度,检测是否将填充于给药装置2的量的药液从药瓶580抽出到外筒511的内部空间。即,微型计算机560检测药液储存于外筒511的内部空间是否达到超声波传感器550所设置的高度。
[0275] 然后,微型计算机560使泵525运转,将填充于给药装置2的量的药液从药瓶580抽出到外筒511,直到在外筒511的内部空间达到超声波传感器550所设置的高度,然后移至步骤SP11,通过泵驱动部563使泵525停止。
[0276] 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12关闭吸引管521的夹子541,在步骤SP13关闭泵管522的夹子542,在步骤SP14打开注入管520的夹子540。
[0277] 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15通过推压件驱动部564及推压件驱动机构530将推压件512向上方移动,强制吸引注入管520内的空气,由此除去在注入管520内存在的空气。可以多次进行该操作。
[0278] 然后,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16打开泵管522的夹子542,在步骤SP17经过了2秒,使注射器510内的压力为大气压。通过该操作,注入管520内被药液充满。其后,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18关闭泵管522的夹子542,微型计算机560在显示部505显示表示该情况的内容,并通知给使用者。
[0279] 接收到通知的使用者将设于注入针部523的橡胶盖卸下,使卡合部523A与给药装置2的被卡合部101L卡合,将注入针部523的针523B插入注入部104。
[0280] 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再次通过模式设定开关503设定为从药液填充装置5向给药装置2注入药液的模式(模式2)。
[0281] 当按下操作开始/停止开关502时,微型计算机560执行图24所示的填充处理的模式2,在步骤SP21进行存储器的初始设定。微型计算机560向给药装置2发送表示注入药液这一内容的信号。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22关闭泵管522的夹子542。
[0282] 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23,通过推压件驱动部564及推压件驱动机构530使推压件512向下方移动,将抽出到外筒511的药液通过注入管520注入到给药装置2。
[0283] 在给药装置2,若药液从注入部104注入,则不仅流入药液袋110,在药液袋110膨胀之前,依次流入喷嘴105、过滤器部120、流路管106、送出部130、流路管107、阀体108、穿刺流路部30的喷嘴302、流水传感器303、穿刺流路针304的各流路。
[0284] 此时,存在于药液袋110、喷嘴105、过滤器部120及流路管106的空气被从过滤器部120排出到外部。关于在从送出部130到穿刺流路针304的流路存在的空气,由于在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之前设有通气过滤器309A,因此该空气被从该通气过滤器309A排出到外部。另外,在穿刺流路针304与鞘部310之间虽然有药液流入,其量为微量,且存在的空气也被排出到外部。
[0285] 然后,在药液充满了各流路之后,进一步通过注入部104注入药液时,对药液袋110施加压力而使其膨胀,药液被填充。
[0286] 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24通过超声波传感器551及注入量检测部567检测外筒511的液面的高度,由此检测从外筒511向给药装置2注入的药液量。
[0287] 当超声波传感器551所设置的高度被空气充满时,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25,判断在给药装置2是否已注入预定的填充量的药液,使推压件512的移动停止。
[0288] 微型计算机560在步骤SP26关闭吸引管521的夹子540,在步骤SP27向给药装置2发送药液的注入量,在步骤SP28从给药装置2接收接收完成通知。
[0289] 如此,药液填充装置5能够向给药装置2填充规定量的药液。
[0290] 此外,在以往的给药装置中,使用者使用注射器从药瓶抽出药液将其填充于储存药液的药液储存部。
[0291] 在此,使用者若要使用注射器从药瓶抽出药液,若最初不在注射器注入空气则需要很强的力,而且,在针对药瓶内的药液量少的情况的处理、针的处理上需要安全上的注意,另外若考虑到卫生,要从药瓶向注射器抽出所需量的药液需要熟练的技术等,对使用者的负担较重。
[0292] 而且,在填充药液时,存在在药液储存部内混入空气的情况。若在药液储存部内混入空气,则可能引起例如无法向使用者注入准确量的药液等问题,不能说使合适地填充药液。因此,使用者需要多加注意不要在药液储存部进入空气。
[0293] 如此,为了在给药装置的药液储存部内合适地填充药液,使用者必须进行繁杂的操作。
[0294] 与此相对,药液填充装置5仅进行使使用者放置注射器510、将吸引针部524插入药瓶580、将注入针部523插入注入部104这样的容易操作,就能向给药装置2的药液袋110填充准确量的药液。
[0295] 因此,药液填充装置5能够减轻以往那样的对使用者的负担,且能够填充准确量的药液,如此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0296] 此外,给药装置2针对在药液填充结束时由于药液袋110内的压力上升而从针前端漏出药液的情况,在从药液填充装置5接收到注入开始的信号时,使活塞132的位置预先移动到上止点,当接收到填充结束的信号时,使活塞132移动到下止点,由此将药液袋110内的压力降低到逆止阀138的开阀压以下。
[0297] 〔6.药液残余量通知处理顺序〕
[0298] 此外,在给药系统1中,由给药装置2对使用者给予药液期间,将残留于药液袋110的药液量(残余量)通知给该使用者。
[0299] 具体而言,给药装置2的微型计算机220、控制器3的微型计算机361及药液填充装置5的微型计算机560分别将存储于ROM的药液残余量通知处理程序展开到RAM并执行,由此执行药液残余量通知处理。
[0300] 药液填充装置5的微型计算机560执行药液残余量通知处理时,通过发送部569及通信天线571向给药装置2发送表示填充到药液袋110的药液量(填充量)的信号。
[0301] 具体而言,微型计算机560将该填充量预先存储于ROM等,在药液的填充结束后向给药装置2发送填充量。
[0302] 控制器3在将给药装置2放置于生物体而即将开始给药之前,由使用者事先将程序化的给药程序发送给给药装置2。
[0303] 给药装置2的微型计算机220在开始给药之后,计算从基于使用者的给药程序已经给予的给药总量,并将从由药液填充装置5送来的填充量减去剂量给药量而得的值作为药液残余量。此外,始终监视药液残余量是否大于或小于规定值。
[0304] 此外,剂量给予是指,给药装置2的微型计算机220通过通信天线205及接收部222接收表示开始从控制器3进行剂量给予这一内容的信号,或在给药装置2的剂量开关
201E被按下时驱动送出部130而开始向使用者的体内给药。
[0305] 具体而言,给药装置2中,微型计算机220基于由磁性传感器210及211检测到的位置检测用磁铁137的磁力而检测到活塞132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在每次检测时,记录在活塞132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从送出部130送出的药液的给予量,从来自药液填充装置5的填充量减去该给予量,监视残余量是否在规定值以内,并将表示残余量的信号通过发送部221及通信天线205发送给控制器3。控制器3表示残余量。此外,在给药装置通过残余量的监视功能发现残余量为规定值以下时,向控制器3发送。
[0306] 由此,使用者通过确认控制器3的显示部366,能够容易确认残留于药液袋110的药液残余量。
[0307] 另外,给药装置2中,作为送出部130而利用活塞泵式送出药液,药液袋110由具有柔软性的容器构成。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无法直接测定药液袋110的药液残余量,因此该药液残余量通知程序非常有用。
[0308] 另外,说明了在控制器3的显示部366显示药液的残余量的情况,但也可以在给药装置2设置显示部来显示药液的残余量。
[0309] 〔7.其他实施方式〕
[0310] 〔7-1.其他实施方式1〕
[0311]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鞘部310的鞘311覆盖了从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到弹性部304A的前方的大部分,鞘部310的伸长部312从与鞘311的弹性部304A侧的一端侧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直到临近弹性部304A之前覆盖穿刺流路针304。
[0312] 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具有鞘部的鞘或伸长部一旦发生变形,则维持该变形的形状而不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在使穿刺流路针304的弹性部304A伸长时或收缩时,鞘或伸长部伸长而维持其形状即可。
[0313] 例如,如对与图14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的图25(A)所示,作为具有一旦变形则维持其变形的形状而不会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的鞘部的鞘610,覆盖穿刺流路针304的从前端部304B到固定部305。
[0314] 紧固部306以鞘610相对于穿刺流路针304不滑动的方式被保持。另外,紧固部306粘接于鞘610,即使在紧固部306松缓的情况下也不会与鞘610脱离。
[0315] 并且,若在紧固部306与移动限制部307接触之前通过推压部324向前方推压,则穿刺流路针304的弹性部304A伸长,但此时鞘610不伸长。
[0316] 并且,若推压部324进入紧固部306的在下方重合的构件彼此之间而使该紧固部306的紧固松缓,则穿刺流路针304的弹性部304A收缩。此时鞘610与紧固部306粘接,因此紧固部306的前方不会变形,从紧固部306到固定部305,随着弹性部304A的收缩而伸长。由此,能够仅将具有柔软性的鞘610继续插入体内,将金属制的穿刺流路针304返回体外。
[0317] 作为另一例,如图25(B)所示,鞘部620用鞘621覆盖穿刺流路针304的从前端部304B到临近弹性部304A的部位,由具有一旦变形则维持该变形的形状而不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的伸长部622覆盖弹性部304A。
[0318] 伸长部622的固定部305侧的一端固定于穿刺流路针304,另一端覆盖鞘621地被固定。另外,紧固部306不需要一定固定于鞘621。
[0319] 在紧固部306向前方移动时,穿刺流路针304的弹性部304A伸长,随着弹性部304A伸长,伸长部622也伸长。
[0320] 并且,若推压部324进入紧固部306的在下方重合的构件彼此之间而使该紧固部306的紧固松缓,则穿刺流路针304的弹性部304A收缩。此时鞘部620继续维持该形状,维持鞘部620的前端从底面301A突出的状态。
[0321] 由此,穿刺流路部30能够在穿刺使用者时用前端部304B锐利的金属制的穿刺流路针304进行穿刺,其后,仅将具有柔软性的鞘621继续插入体内,将金属制的穿刺流路针304返回体外。
[0322] 〔7-2.其他实施方式2〕
[032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为了穿刺到从表皮起的任意深度而利用角度调整机构340调整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底面301A的突出角度的情况。本发明不限于此,为了穿刺到从表皮起的任意深度,在固定突出角度的情况下,可以改变穿刺距离。
[0324] 具体而言,如图26及27所示,穿刺流路部700与穿刺流路部30相比,在取代角度调整机构340而设置距离调整机构710这一点不同。距离调整机构710以使紧固引导部711及移动限制部712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操作杆713。
[0325] 操作杆713中,在设于壳体部701的上表面701F的开口701Q的内侧及外侧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操作部713A及保持部713B被以贯穿该开口701Q的方式设置的连结部713C连结,成为截面大致H型的形状。
[0326] 距离调整机构710在与保持部713B和壳体部70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液体从外部流入该壳体部701的内部的O型密封圈714。此外,距离调整机构710在与操作部713A和壳体部701之间,设有用于对保持部713B向壳体部701侧压靠的弹簧715。
[0327] 操作杆713在保持部713B的与壳体部701相对的一面侧,在前后方向的两端设有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的突起部713D及713E。壳体部701在与突起部713D及713E相对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排列设有多个、供突起部713D及713E卡合的槽部701R及701S。另外,在壳体部701未设置载置角度调整机构340的捏手支承部348B的开口301J。
[0328] 操作杆713在设于壳体部701的内部的保持部713B固定有移动限制部712。移动限制部712设有孔,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穿过该孔。
[0329] 移动限制部712在紧固部306侧的面设有以使紧固部306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紧固引导部711。
[0330] 因此,距离调整机构710通过使使用者在前后方向操作操作杆713的操作部713A,由此使突起部713D及713E与槽部701R及701S卡合地使紧固引导部711及移动限制部712移动。
[0331] 此时,距离调整机构710改变了紧固部306与移动限制部712的距离,因此在利用穿刺机构320使紧固部306移动时,可以改变该紧固部306移动到移动限制部712之前的距离。
[0332] 由此距离调整机构710能够改变从壳体部701的底面701A突出的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穿刺距离,因此即使穿刺角度固定,也能穿刺到从体表起任意的深度。
[0333] 还可以改变穿刺角度及穿刺距离这二者。在该情况下,只要设置上述的角度调整机构340及距离调整机构710这二者即可。
[0334] 〔7-3.其他实施方式3〕
[033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角度调整机构340通过使保持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保持部347以中心部342为中心旋转,由此调整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穿刺角度的情况。本发明不限于此。
[0336] 例如,如图28所示,角度调整机构800中,保持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并堵塞壳体部301的开口301N的由具有柔软性的构件构成的保持部801,以固定于壳体部301的旋转轴802为中心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
[0337] 保持部801的比旋转轴802靠下侧的位置被弹簧803向后方施加一定的弹压力,保持部801的比旋转轴802靠上侧的位置与相应于使用者的操作沿弯曲方向移动的轴部804抵接。轴部804的一端与保持部801抵接,另一端与捏手部805连接。
[0338] 角度调整机构800中,通过捏手部805使轴部804沿弯曲方向向上方移动时,则使保持部801的比旋转轴802靠上侧的部位向后方移动。由此,保持部801以旋转轴802为中心旋转(图27(B)中为顺时针)。
[0339] 由此,角度调整机构800能够减小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底面301A的突出角度,如此能够减小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使用者的表面的穿刺角度。
[0340] 另一方面,角度调整机构800中,通过捏手部805使轴部804沿弯曲方向向上方移动时,该轴部804以从保持部801的比旋转轴802靠上侧的部位离开的方式向前方移动,因此借助弹簧803的弹压力使保持部801以旋转轴802为中心旋转(图28(B)中为逆时针)。
[0341] 由此,角度调整机构800能够增大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底面301A的突出角度,如此能够增大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使用者的表面的穿刺角度。
[0342] 〔7-4.其他实施方式4〕
[0343] 作为另一例,如图29~图31所示,穿刺流路部900的壳体部901在从上表面901F到前表面901G地倾斜的倾斜面901H设有规定宽度及规定长度的开口901J。在开口901J的一个侧面每隔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大致三角形的槽901R。此外,在901H倾斜面的内面的901J开口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L字的肋。
[0344] 角度调整机构910由捏手911、捏手支承部912、板簧913、前端保持部914、板簧915、卡合部916、阶梯部917及止挡部918构成。
[0345] 捏手支承部912、板簧913、前端保持部914、板簧915及卡合部916沿着壳体部901的倾斜面901H、前表面901G、底面901A及背面901V的内侧连续地连接。
[0346] 捏手911以由设于壳体部901的倾斜面901H的开口901J和捏手支承部912夹持的方式通过螺钉911A固定于捏手支承部912,捏手支承部912以能够在设置于开口901J内侧的L字的肋和倾斜面901H的内面移动的方式被保持。
[0347] 捏手支承部912中的向捏手911侧突出设置的突设部912A位于开口901J内,具有嵌入突设部912A的内部的由板簧材料构成的大致三角形状的突起部的、角状的弹簧即角状弹簧912B以嵌入槽901R的方式配置。
[0348] 捏手支承部912在上表面的边缘设有防水密封垫912C,防止液体从其与倾斜面901H之间进入壳体部901内。
[0349] 前端保持部914例如由弹性体构成,具有柔软性,以堵塞开口901J且与鞘311的外周接触的方式配置。
[0350] 前端保持部914嵌入在底面901A的内侧设置的L字的肋,两侧沿着901的前表面901G,背面901V的内侧而在前后方向错开。由于其柔软性,即使角度调整机构910移动,穿刺流路针304的前端部304B及鞘311的前端也能追随其移动,且持续堵塞开口901J。因此,能够防止液体进入壳体部301内。
[0351] 前端保持部914在与覆盖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覆盖部914A接触的前方,沿上下方向突出设置有半圆筒形状的倾斜止挡部914B。由此即使前端保持部914向后方移动,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也能确保90度。
[0352] 卡合部916的与连接有板簧915的一端相反一侧的端部具有向阶梯部917侧突出的爪部916A,通过留置器具919可前后移动地保持于阶梯部917。
[0353] 阶梯部917在底面901B的内侧且最前方,形成为具有从前方到后方向上方以规定的倾斜角度φ(本实施例中为52度)倾斜的倾斜面的、大致三角柱形状。阶梯部917在倾斜面以与槽901R的间隔相同的间隔设有多个层差917A,卡合部916的爪部916A与层差917A卡合。
[0354] 如此构成的角度调整机构910,作为初始位置如图31(A)所示,配置为如下位置:捏手支承部912的角状弹簧912B与壳体部901的最上侧的槽901R卡合,卡合部916的爪部916A与阶梯部917的最下级的层差917A卡合,从而使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突出角度成为最小的20度。
[0355] 并且,与使用者使捏手911向下方移动的操作相应地,角度调整机构910使捏手支承部912的角状弹簧912B与壳体部901的槽901R逐个地卡合,卡合部916的爪部916A与阶梯部917的层差917A逐级卡合。由此角度调整机构910可以一点点地增大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突出角度。
[0356] 当角度调整机构910相应于使用者的操作而使捏手911移动到最下级时,捏手支承部912的角状弹簧912B的突起与壳体部901的最下侧的槽901R卡合,卡合部916的爪部916A与阶梯部917的层差917A的最上级卡合。此时,在角度调整机构910中,止挡部918与壳体部901的上表面901F的内侧抵接,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突出角度为90度。
[0357] 此外,在角度调整机构910中,在捏手911位于最上级时,在捏手911位于最下级时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突出角度从20°变化到90°,但随之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前端与前端保持部914的下表面(穿刺孔)的距离发生变化。
[0358] 因此,在角度调整机构910中,若不对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前端的移动距离修正相当于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与前端保持部914的下表面之间的变化距离的量,则无法维持一定的穿刺深度。
[0359] 鉴于此,角度调整机构910调整止挡部918的位置,但由于前端保持部914的前后移动量、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的前端与前端保持部914的下表面(穿刺孔)的移动距离不同,因此通过阶梯部917的倾斜角度以(1)式修正止挡部918的移动量。
[0360] 止挡部918的移动量=前端保持部914的前后移动量×COSφ...(1)[0361] 另外,φ是穿刺角度20°(阶梯部917的倾斜角度)。
[0362] 如此,角度调整机构910能够调整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相对于使用者的表面的穿刺角度。
[0363] 〔7-5.其他实施方式5〕
[0364]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穿刺释放机构330由限制部331、弹簧332及执行机构333构成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接受微型计算机220的控制来打开支承板323。
[0365] 例如如图32所示,穿刺释放机构1000由限制部331、弹簧332、止挡部1001及镍铬线1002构成。限制部331及弹簧332与穿刺释放机构330相同。
[0366] 止挡部1001使钩部1001A的一面与限制部331的比旋转轴331A靠后侧的上表面抵接,钩部1001A形成为大致コ字型,供限制部331的比旋转轴331A靠后侧的部位嵌入。
[0367] 钩部1001A与形成为细长的熔解部1001B连接,通过该熔解部1001B固定于壳体部301。
[0368] 止挡部1001中,受到微型计算机220的控制而流过电流的镍铬线1002呈多圈地卷绕于熔解部1001B。
[0369] 微型计算机220使将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穿刺于使用者时,在镍铬线1002流过电流,利用该热使熔解部1001B熔解。此时,在穿刺释放机构1000中,限制部331被从止挡部1001释放,限制部331借助弹簧332欲恢复自然长度的力而以旋转轴331A为中心地逆时针旋转,从支承板323离开。由此穿刺机构320将穿刺流路针304及鞘311穿刺于使用者。
[0370] 〔7-6.其他实施方式6〕
[037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中心部342设有一个凸部342A,在支承部341设有多个凹部341A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中心部342设有多个凸部342A,在支承部341设有一个凹部341A。此外,也可以在中心部342设有一个或多个凹部,在支承部341设有多个或一个凸部。
[0372] 〔7-7.其他实施方式7〕
[037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侧面连接部511D及511E设置为同一高度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侧面连接部511E设置在比侧面连接部511D高的位置。
[0374] 由此,当泵525从药瓶580汲取药液时,能够进一步防止药液流入泵525。
[0375] 〔7-8.其他实施方式8〕
[037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发送部221及接收部222及流动检测控制部224构成为与微型计算机220不同的硬件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是微型计算机220作为发送部、接收部及流动检测控制部发挥作用的软件构成,也可以是发送部、接收部及流动检测控制部的一部分为硬件构成、其他部分为软件构成。
[037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电池监测部363、发送部367及接收部368构成为与微型计算机361不同的硬件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是微型计算机361作为电池监测部、发送部及接收部发挥作用的软件构成,也可以是电池监测部、发送部及接收部的一部分为硬件构成、其他部分为软件构成。
[0378]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电池监测部562、泵、驱动部563、推压件驱动部564、推压件监视部565、吸引量检测部566、注入量检测部567及夹子开闭部568构成为与微型计算机560不同的硬件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是微型计算机361作为电池监测部、泵驱动部、推压件驱动部、推压件监视部、吸引量检测控制部、注入量检测控制部及夹子开闭部发挥作用的软件构成,也可以是电池监测部、泵驱动部、推压件驱动部、推压件监视部、吸引量检测控制部、注入量检测控制部及夹子开闭部的一部分为硬件构成、其他部分为软件构成。
[037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药液填充装置5中夹子540、541及542被微型计算机560的控制而开闭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由使用者控制开闭的夹子。
[0381] 本发明可能适用于例如医疗领域。
[0382] 附图标记的说明
[0383] 1……给药系统,2……给药装置,3……控制器,4……充电器,5……药液填充装置,10……药液储存送出部,20……驱动控制部,30……穿刺流路部,101……下壳体部,102……上壳体部,110……药液袋,120……过滤器部,130……送出部,136……驱动用磁铁,137……位置检测用磁铁,140……压迫部,201……上壳体部,202……下壳体部,
206……充电池,207……电机,208……齿轮头,209……动力传递磁铁,210,211……磁性传感器,212……连接器部,304……穿刺流路针,310……鞘部,311……鞘,312……伸长部,
320……穿刺机构,330……穿刺释放机构,340……角度调整机构,510……注射器,525……泵,530……推压件驱动机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