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油器

阅读:748发布:2020-09-01

专利汇可以提供化油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化油器 ,主要包括主气道、混合室、控制主气道开度的节气 门 以及供油的主喷管。,其中节气门包括上 节气门体 和下节气门体,下节气门体的高度与传统节气门相等。还有一个一端穿过在节流室壁的孔连通空滤器、另一端穿过另一侧节流室壁的孔经过一与主气道空气不流通的附加气道而连通到混合室的二次进气气道,在上节气门体上有调节二次进气气道流量的节流装置;在所述主喷管的外周缘上设置外磁体,在所述混合室的内周壁上设置内磁体。,下面是化油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化油器,它包括一主气道(4)、在主气道一端的混合室(6)、在 主气道之上的节流室(1)、形成节流室的节流室壁(2)、在节流室中可上下 移动的节气(3)、在节气门下方的油杯(8)和在油杯中的主喷管(9), 其特征在于,
节气门(3)包括上节气门体(31)和下节气门体(32),下节气门体的高 度与传统节气门相等,节流室(1)在传统节流室基础上再增加一段与上节气门 体(31)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当节气门(3)的位置对应于怠速状况时,在 节气门之上有一个一端穿过在节流室壁(2)的孔(21)连通空滤器、另一端 穿过另一侧节流室壁(2)的孔(22)经过一与主气道空气不流通的附加气道 (52)而连通到混合室(6)的二次进气气道(5),在所述节流室(1)中设 置一隔断二次进气气道(5)与主气道(4)的隔层,在上节气门体(31)上 有调节二次进气气道(2)流量的节流装置(7);在所述主喷管(9)的外周 缘上设置外磁体(91),在所述混合室(6)的内周壁上设置内磁体(6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节气门体(31)的高度 等于混合室(6)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气道(52)在所述节 流室壁(2)的外侧,并在所述附加气道(52)上设置一调节该气道横截面大 小的怠速节流(5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3)为圆筒形的, 所述节流装置(7)包括形成在所述上节气门体(31)一侧上与所述节流室壁 (2)的孔(21)相对应的通气槽(71)和形成在所述上节气门体(31)另一 侧上与所述节流室壁(2)的另一孔(22)相对应的若干直径不等的节流孔 (72),使得当所述节气门(3)在所述节流室(1)中上下移动时,所述节流 室壁孔(21和22)、通气槽(71)、上节气门体内部、节流孔(72)、附加 气道(52)、混合室的孔(62)和混合室(6)有选择地空气流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3)为平板形的, 所述节流装置(7)包括形成在所述上节气门体中与所述节流室壁(2)的孔 (22)相对应的若干直径不等的节流孔(72),使得当所述节气门(3)在所 述节流室(1)中上下移动时,所述节流室壁孔(21和22)、节流室(1)、 节流孔(72)、附加气道(5)、混合室的孔(62)和混合室(6)有选择地 空气流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体(91)是圆筒形磁 体、一对相对的圆弧状磁体或一对相对的平板状磁体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体(61)是一对相对 的圆弧状磁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节流阀(53)包括一 螺钉(531)和一弹簧

说明书全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用发动机化油器

传统化油器的供油特性只能部分接近于发动机工况变化和混合气空燃比的实 际需要,而在大部分工况下,发动机只能在远不及最佳空燃比和供油偏浓的状况 下进行不完全燃烧,使得发动机的动性和经济性较差。由此引起的高油耗和高 排放污染等缺陷

为此,中国专利第94239591.3号揭示了一种安装于化油器和进气岐管法兰面 之间的净化节油器座体。该装置有一与大气相通、外周嵌有一对磁体和控制流量 的节流。并通过文氏管前端周壁上的小通孔,空气被吸入文氏管内与已具有一 定混合比的混合气流混合。该座体虽能增气助燃,降低怠速排放污染,但在实际 使用中发现如下缺点。

1.由于该座体只有进气而无逆止机构,因而在发动机和化油器连接处造成了 常通大气的漏气故障。

2.由于其结构上只有一个怠速工况时的节流流量,无法与发动机其它不同工 况相匹配。

3.由于该座体与化油器节气无联动控制机构,因而无法控制该装置的启闭 时机以及供气量。

由于上述原因,使该化油器的启动、加浓、加速等效能受到了影响。因此, 在实际使用中与发动机工况不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油器,这种化油器能使气、油混合气的混合 比与发动机的工况相匹配,并在这基础上使混合气充分雾化,从而使该混合气在 与发动机工况相匹配的情况下充分燃烧。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化油器,它包括一主气道、在主气道一端的混合室、在主气道之上的节 流室、形成节流室的节流室壁、在节流室中可上下移动的节气门、在节气门下方 的油杯和在油杯中的主喷管。其中,

节气门包括上节气门体和下节气门体,下节气门体的高度与传统节气门相 等,节流室在传统节流室基础上再增加一段与上节气门体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 当节气门的位置对应于怠速状况时,在节气门之上有一个一端穿过在节流室壁的 孔连通空滤器、另一端穿过另一侧节流室壁的孔经过一与主气道空气不流通的附 加气道而连通到混合室的二次进气气道,在所述节流室中设置一隔断二次进气气 道与主气道的隔层,在上节气门体上有调节二次进气气道流量的节流装置;在所 述主喷管的外周缘上设置外磁体,在所述混合室的内周壁上设置内磁体。

上述的化油器,其上节气门体的高度等于混合室的直径。

上述的化油器,其附加气道在所述节流室壁的外侧,并在所述附加气道上设 置一调节该气道横截面大小的怠速节流阀

与传统的化油器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化油器有一个二次进气气道,向混 合室补充气流,同时,当发动机工况变化时,化油器节气门随工况变化而上下移 动,这时节气门上的节流装置会根据发动机工况与混合气的匹配程度而打开或闭 合,以调节该补充气流的流量,使在全工况范围内的混合气的混合比达到最佳状 态。另外在主喷管外设置了一磁体,在混合室的内壁上也设置了磁体,使燃油和 混合气分别得到了磁化,这样空气与燃油得到了充分的混合和雾化。在这种情况 下,燃油充分燃烧,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同时又由于混合气的混合比达到最佳 状态而有效地节省了燃油。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 和优点。在所有的附图中,类似的零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化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开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化油器的部分剖开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化油器的节气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化油器的供油曲线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化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开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化油器的节气门的示意图。

首先参阅图1、2和3,它们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传统的化油器 主要包括:节流室1;组成节流室1的节流室壁2;在节流室1下面的与节流室 1相垂直的主气道4,主气道4的一端连接于发动机的空滤器(图中未示出), 其另一端与空气和燃油的混合室6相对;在主气道4的下方与节流室1相对应的 地方有一个存放燃油的油杯8,油杯8内有一个与主气道4流体连通的主喷管9; 一个可在节流室1中上下移动的节气门3,节气门3对应发动机的不同工况而上 下移动,主气道的开度随之变化,这样,经过主气道4流入混合室6的空气和由 主喷管喷出的油量随不同工况而改变(油量如何改变属于公知技术,在此不详细 描述)。该实施例的上述结构与传统化油器的结构相类似,对于类似上述结构的 传统化油器,经过测试,其供油曲线是呈上扬波浪形,供油曲线很不稳定,在某 些工况下,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充分,混合比与实际工况不匹配,导致燃烧不充分, 污染大气,耗油量大。所以在某些工况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空气的比 例,以改善这种状况。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如下文所述。

参见图1,在传统化油器的节气门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高度,该高度最好等 于混合室6的直径,使节气门3由上节气门体31(增加的部分)和下节气门体 32(传统的部分)所组成。同样,节流室1和节流室壁2增加一个与节气门的增 加部分即上节气门体31相对应的高度;在两侧相对的节流室壁2上分别设置一 个彼此相对的孔21、22,使得当节气门3处在怠速工况的位置即移动到最低位 置时,孔21和22正好在节气门3之上,一平附加气道51一端与主气道4的空 滤器相连,另一端与节流室壁2的孔21相连,一垂直附加气道52一端与节流室 壁2的孔22相连,另一端与混合室壁上的一孔62相连,从而形成一个经空滤器 通过水平附加气道51、孔21、节流室1、孔22、垂直附加气道52和孔62一直 到混合室6的二次进气气道5。如图1和3所示,该第一实施例的节气门3呈圆 筒状,该圆筒状节气门3内设有隔层(图未示出),使上下空气不流通。如图3 所示,在圆筒状的节气门3上设置一控制二次进气气道5的流量的节流装置7, 该节流装置7包括在圆筒状节气门3的上节气门体一侧上的通气槽71和在该上 节气门体21另一侧上的若干大小不等的节流孔72,当节气门3上下移动时,通 气槽71与孔21相对应,而若干孔72分别与孔22相对应。由于若干孔72的直径 大小不等且又间隔设置,所以,当节气门上下移动时,由通气槽71和若干节流 孔72组成的节流装置7能起到调节二次进气气道流量的作用。在某一工况下, 当气、油混合气的空燃比与该工况不匹配时,一方面,通过化油器混合室6的真 空吸力作用使燃油从主喷管9中喷入混合室6内,与由主气道4流进的空气相混 合,同时另一方面,调节节气门3的上下移动,通过节流装置7联动控制二次进 气的流量,即节流装置7打开的开度,从而通过孔62为混合室6中的混合气补 充空气,使在该工况的混合气空燃比达到最佳匹配状态。在某另一工况下,所对 应的空燃比处在匹配状态下时,节流孔72与孔22完全错开,使节流装置7闭合, 则元气流从二次进气气道中输出。在怠速工况下,即节气门3位于最低位置,使 孔21和22完全在节气门3之上,这时节流装置7的开度最大,即气流直接从孔 21流入孔22最后进入混合室6,而不再需要通过通气槽71和与孔22相对应的 节流孔72再补充到混合室6的混合气中。但对于不同的发动机或在化油器不同 的使用过程中,其空燃比与怠速工况的匹配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怠速工况时有 时需要调节二次进气的流量,而这时的节气门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无法通过 节气门的上下移动来调节怠速工况时的二次进气流量。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垂直 附加气道52上设置一怠速节流阀5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怠速节流阀 53包括一调节垂直附加气道52横截面大小的螺钉521和紧固该螺钉521的弹簧 (图中未示出)。当化油器的怠速工况与空燃比的匹配程度有所改变或降低时, 可通改变螺钉521的旋入量来调节二次进气的流量,从而使怠速工况与此时的空 燃比又再一次达到匹配。

上节气门体31上的大小不等的若干节流孔72的位置和其孔径是这样设定 的:针对对节气门3的某一开度(即主气道4打开的程度,开度与速度相对应, 开度越大,速度越大)进行测试,根据标准发动机台架测得的转速扭矩和燃油消 耗率,计算出与该开度的工况匹配并使之处在最佳混合比状态时所需的空气流 量,然后计算出除此时通过主气道4进入的流量之外还需要补充多少流量,最后 在该开度时的上节气门体与孔2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孔,并使该孔的直径满足 所需补充的流量。如果在这一开度时,此时的工况与主气道4的流量匹配,也就 意味着不需要在混合气中补充气流,则在上述位置不需要打节流孔。在另一个开 度重复上述步骤。依此类推,在上节气门体31上设置使空气流量与全工况基本 匹配的若干大小不等的节流孔72。然后再测出此时的供油曲线,该供油曲线如 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已基本趋于水平,这是供油的最佳状态。这样 在全工况范围内,使通气槽71和节流孔72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随着节气门3 的上下移动,通过二次进气气道5可有效控制进气流量,使混合气的混合比与工 况匹配。

上述结构使混合气通过二次进气的补充使之与不同的工况相匹配。但由于燃 油以颗粒状与空气相混合,使它们的混合不充分,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还在于 如图1和2所示,在主喷管9的外周缘包覆一磁体91,在混合室6的内周壁上设 置一对(如图2所示)或多对圆弧状的磁体61,在磁体61的外周包覆有导磁材 料制成的隔磁圈(图中未示出)。磁体91可以是套在主喷管9外的圆筒,可以 是一对类似于磁体61的圆弧状,也可以是一对平板状的。当主喷管9中的油通 过磁体91的磁场磁化,使燃油因其分子运动加剧细化,这样燃油可均匀地与空 气亲和,同时增加了与空气混合的表面积,使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当该混合气 进入混合室6再与二次进气的空气混合时,由于受到的磁体61的强磁化作用, 使混合气进一步混合,保证了雾化质量。由此使混合气充分燃烧。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图中,除了节气门3之外,其余的结构 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节气门3为平板状, 该平板状的节气门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也由上节气门体31和下节气门体32所组 成,在上节气门体31上也有一节流装置7,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节流装置7 只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节流孔72,而没有通气槽71。此外在节流室3中设置 一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节气门3内部的隔层的隔层,使节流室3与主气道4气体 不流通。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用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很显然,根据所 匹配的发动机情况还可依据所述的结构原理对所述的磁体、二次进气气道、节流 装置和怠速节流阀的个数、尺寸形状和布置方式所组成的种种不同的改进方案均 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