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暖气,通风和空调 / 暖通空调系统 / 溢流式蒸发器内的侧装式制冷剂分配器和分配器的侧装式输入管道

溢流式蒸发器内的侧装式制冷剂分配器和分配器的侧装式输入管道

阅读:739发布:2020-09-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溢流式蒸发器内的侧装式制冷剂分配器和分配器的侧装式输入管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个 热交换器 ,如一个管壳式溢流 蒸发 器 ,具有以一个 角 度位于壳体底部和壳体端部之间的制冷剂分配器,包括 焊接 至输入管道的输入口,其中输入口和输入管道与制冷剂分配器 流体 连通,该热交换器通常在相应的 位置 定向。 管束 中的管可大致在壳体的底部延伸。,下面是溢流式蒸发器内的侧装式制冷剂分配器和分配器的侧装式输入管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暖通空调(HVAC)装置的热交换器,包括:
壳体;
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管束
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制冷剂分配器;
通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流体连通的制冷剂输入口;
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制冷剂输入口流体连通的制冷剂输入管道;
所述制冷剂输入口以一个度远离所述壳体的底部定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及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以一个角度远离所述壳体的底部定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溢流式蒸发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输入管道的位置的角度被限定为远离所述壳体底部的所述壳体上一点的半径和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半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位置的角度是一个相对所述壳体底部的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的之间的所述制冷剂输入口和所述制冷剂输入通道的角度为约45度到小于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的之间的所述制冷剂输入口和所述制冷剂输入通道的角度位于比所述壳体的横向直径和壳体底部的角度更相对靠近于壳体底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包括一个通过纵轴和横轴并穿过所述壳体中间的输入口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具有直径,绕着制冷剂输入管道直径的制冷剂横截面相切于所述壳体圆周的圆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口和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中每一个可被配置或定向为相同的或不同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和壳体底部之间的角度相对高于所述制冷剂输入口和壳体底部之间的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道以符合锅炉容器标准的全熔融焊缝焊接到所述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口和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体长度的纵向的轴向位置,所述轴向位置被限定在沿着所述壳体长度的中间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包括配置于接近所述壳体底部的管,其中所述制冷剂分配器不在底部的一排管和所述壳体底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包括配置于接近所述壳体底部的管,所述壳体和配置于接近所述壳体底部的管的切线之间的间隙大致为半英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在壳体侧面的一个位置,并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底部,所述角度被限定为远离壳体底部的壳体上一点的半径与壳体底部的半径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在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为一个锐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在所述壳体底部和所述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约为45度到小于90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所述壳体底部和所述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比壳体横向直径和壳体底部的角度相对靠近于壳体底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具有形成空腔的面板结构的挡板分配部件,所述挡板分配部件具有被设置在于空腔流体连通的开口之间的挡板,主分配部件具有穿过面板结构并与主分配部件的空腔液体连通的开口,所述主分配部件被设置在所述挡板分配部件的内部,其中所述主分配部件的开口与所述挡板分配部件的空腔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空腔和开口允许制冷剂流进热交换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面板结构被适当地配置为包括困气能力,该面板结构在所述主分配部件内部空腔的上部分,并与所述挡板分配部件和所述主分配部件两者的面板结构邻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配部件的空腔具有最小深度h,被限定大致为h=0.50(IDinlet),其中,h被限定为所述主分配部件面板的后部到壳体的所述制冷剂输入口之间的距离,和IDinlet为所述制冷剂输入口的内直径。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配部件的开口不直接在所述制冷剂输入口的前端。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配部件的开口被设置为离所述制冷剂输入口的每个端部大致1.5(IDinlet)。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分配部件的开口被配置为在主分配部件的开口的侧端。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分配部件的开口具有相对于所述主分配部件的开口大致两倍大的流动面积。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分配部件的开口和所述主分配部件的开口被配置为允许制冷剂流体以小于15英尺/秒的流速进入壳体。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允许在热交换器池部分的流速为4-6英尺/秒,以便允许热交换器内液体的自分配。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允许在相对于安装了热交换器的暖通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入口有50%-55%的压降。
29.一种暖空调单元,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暖风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单元为冷机。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暖风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单位为离心式冷水机。
32.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动的方法,包括:引导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输入管道,引导来自输入管道的制冷剂到热交换器壳体的制冷剂输入口;引导来自输入口的制冷剂进去壳体;引导制冷剂通道制冷剂分配器,和引导制冷剂与壳体内部的管接触,并促进以流体穿过管的制冷剂的热交换,其中引导制冷剂包括制冷剂流过的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底部并位于壳体侧面,和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输入口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的底部并位于壳体的侧面。

说明书全文

溢流式蒸发器内的侧装式制冷剂分配器和分配器的侧装式

输入管道

技术领域

[0001] 在此公开的实施例通常涉及热交换器内部的侧装式分配器以及进入热交换器内部的分配器的侧装式输入管道。特别地,在公开的方法、系统和装置中,侧装的分配器和进入分配器的侧装的输入通道被使用于壳管式热交换器,比如,使用于流体机的溢流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0002] 制冷或暖通空调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装置,以及可形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这样的回路可在所谓的冷机中体现出来。
[0003] 例如冷水机可用于冷却工艺流体,如水,这样工艺流体能直接应用于或可能应用于其他不同的制冷目的,例如对空间进行冷却。在冷却循环里,通常由压缩机压缩而来的制冷剂蒸汽被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制冷剂。液体冷却剂可通过膨胀装置被直接引导从而降低温度并可成为,至少一部分是,液体/蒸汽制冷剂混合物(两态制冷剂混合物)。如包括两态混合物的制冷剂以流体经过蒸发器的方式被引导进入蒸发器从而进行热交换。制冷剂混合物可在蒸发器里被汽化成制冷蒸汽,然后制冷蒸汽回到压缩机从而重复制冷循环。
[0004] 制冷剂可通过输入管道经由分配器进入蒸发器。当蒸发器为壳管式蒸发器,分配器时常被设置于在蒸发器壳体内的壳体侧面,壳体具有入口或喷嘴,并通过输入管道接入分配器。分配器具有多个开口因而制冷剂可被分配到蒸发器的壳体侧面从而使制冷剂可以流体穿过管的内部的方式实现热交换,这也被称为管侧,多个管也通常被构造出管束。流体可为例如水的工艺流体,其可在蒸发器的冷却循环系统中被冷却。
[0005] 一种壳管式蒸发器的被称为溢流式蒸发器,其中制冷剂进入到壳体的底部部分。取决于冷水机的运转情况,管束的管可因制冷剂流进蒸发器被弄湿。
发明内容
[0006] 如以上描述的,一种在制冷或暖通空调系统热交换器为壳管式热交换器,取决于该壳管式热交换器的操作模式,其可作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操作。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壳管式热交换器可被应用于冷水机组里。有一个壳管式蒸发器的被称为溢流式蒸发器。溢流式蒸发器可用于,如在大吨量的冷水机中调节制冷剂流量。应了解,侧装式的制冷剂分配器、侧装式的输入管道和输入口的特征、设计和优点在此被描述为,通常可适用于具有制冷剂进入壳体底部的壳管式蒸发器,如溢流式蒸发器。离心冷水机有时具有相对大的直径并被支撑于蒸发器壳体的顶部的压缩机,从而导致冷水机组的高度限制,如影响其作为一个单件的装货。另外,也会有高度限制/约束,如在具有上限的建筑物内部安装冷水机。
[0007] 在溢流式蒸发器中,如取决于操作情况和/或如具有蒸发器的冷水机在运行中的负载或整个制冷系统的负载,管束被浸没在壳体的内部且至少一部分被液体制冷剂“淹没”。管束允许从工艺流体或传导流体转移过来热量传递到围绕管的制冷剂。制冷剂分配器经常位于溢流式蒸发器的底部从而确保有足够的管溢流。在这样的分配器位置,连通壳体的液体输入管道位于蒸发器的底部部分。直接将输入管道连接到蒸发器的底部会增加冷水机组的高度并超过货运高度限制。同时,将制冷剂分配器设置在底部可增加蒸发器的制冷剂容量,而不是将其放置于例如其他部件如附加的热转换管道。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可为溢流式蒸发器,包括壳管结构。壳体通常为具有纵向沿着壳体的长度运转的管束的圆柱形容器。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为制冷和/或暖通空调系统的电路结构中的一个部件,其应用于冷水机中。在一些实施例,冷水机可为大吨量的离心式冷水机。
[0010] 一般地,制冷器分配器位于壳体的侧面的壳体的内部,在一个以一个度远离壳体底部的旋转位置。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剂分配器安装在壳体的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可为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底部的位置。这个角度可被限定为在远离底部的壳体上一点的半径和底部半径之间。
[0012] 在一个典范的实施例中,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约为相对于底部45度,应该理解的是,该角度可为不同的锐角,如相对于壳体底部小于90度。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角度可以轻微大于或小于45度,或在其他例子里被限定为分配器位于远离壳体底部的位置,但相对于通过壳体侧面的横向直径更靠近于壳体的底部。
[0014] 热交换器的壳体也包括允许制冷剂进入壳体的输入口,其中,输入管道被安装到壳体上并且与壳体输入口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输入口和输入管道位于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底部的壳体的侧面。壳体输入口和输入管道可被设置于壳体上相对的半径位置,从而使制冷剂分配器允许制冷剂直接流进制冷剂分配器中。
[0015] 例如,与上述的制冷剂分配器一样,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的角度相对于底部大致45度,但应该理解的是,该角度可为一个不同的锐角,如相对于壳体的底部小于90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角度可轻微小于或大于45度,或在其他例子中,被限定为壳体输入口和输入管道位于远离壳体底部的位置,但相对于通过壳体侧面的横向直径更靠近于壳体的底部。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管道包括穿过壳体中间区域的输入轴。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管道有直径,输入管道的围绕着其本身的直径的横截面相切于壳体的圆周。输入管道可以这样的布置焊接至壳体从而获得全熔透焊缝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剂可流过壳体的输入口从而进入设置于制冷剂分配器和蒸发器壳体的之间制冷剂分配器的开口或开放区域。制冷剂可沿着在壳体的纵向的制冷剂分配器的长度的轴向下流,从而进入壳体侧面并在管束底部附近分配。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管束可包括直接位于或至少大致朝着蒸发器底部的管,从而获得增强的可湿性并提供制冷剂的位移从而获得在蒸发器壳体的一些相对减少的制冷器容量。
[0019] 通过允许输入口焊接到蒸发器的壳体,如根据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的标准制定的全熔透焊缝,壳体输入口和输入管道的定位可使输入管道的附属更容易。输入管道的侧面接合也限制了整个元件的高度,因此没有必要将制冷剂供应或用管道输送到壳体的底部。
[0020] 至少在一些操作情况中,分配器、壳体输入口和输入管道的定向可允许合适的和/或改善的流速、流动转向和入口压降,如因为布置和进入壳体输入口的相对顺滑从而限制流速、流动转向和压降。附图说明
[0021] 当阅读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参考附图时,侧装的分配器的这些以及其他特征、内容和优点将会被更好地理解,其中:
[0022]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热交换器包括侧装的制冷剂分配器和侧装的输入管道。
[0023] 图2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侧视示意图,其中热交换器包括侧装的制冷剂分配器和侧装的输入管道。
[0024] 图3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示意图。
[0025] 图4为附图3的分配器的纵向侧视图。
[0026] 图5为附图3的分配器的侧视示意图。
[0027] 图6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分配器的俯视示意图,其展示了分配器装配在热交换器的壳体内。
[0028] 图7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附图6的分配器的分解图,其展示了具有第一孔口和具有第二孔口的挡板分配部件的主分配部件。
[0029] 图8为图7展示的主分配器部件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0030] 图9为图7展示的挡板分配部件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0031] 尽管上述被确定的图指出了侧装的分配器和侧装的输入管道特别的实施例,其他的实施例也在涉及,标记在本讨论之中。在任何情况下,本发明阐述了侧装式的分配器和侧装式的输入管道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体现但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的许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也落入在本发明的侧装式的分配器和侧装式的输入管道原则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附图1和附图2分别为热交换器10,210的示意图,每一个都包括侧装式的制冷剂分配器30,230和侧装式的输入管道24,224。在描绘的实施例中,每一个热交换器10,210被称为溢流式壳管蒸发器,如“蒸发器”。蒸发器10,210可被应用于暖通空调或制冷系统的不同配置,并应用于冷水机组中,热交换器可被应用于这样的系统中。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所讨论的侧装式的制冷剂分配器和侧装式的输入管道的特征和发明构思在此可被应用于其他不同的热交换器,并被使用于暖通空调和/或制冷系统的无数配置中。
[0033] 关于图1,蒸发器10包括壳体12和管结构或管束32(为了易于说明大部分管没有被显示)。在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2通常为具有沿着壳体12的长度纵向运转的管束的的圆柱状的容器。端板14和16被配置于壳体12的纵向端部。一个或多个管板18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管板支撑着管束32,管束32从壳体的一端到另一端沿着壳体的纵向方向穿过管板18和端板14,16。
[0034] 蒸发器10包括接收至少一部分为二态混合物的制冷剂的输入口20。输入口20相对于壳体12的底部以一个角度被设置在壳体12的侧面。具有输出口26的输入管道24可接近输入口20并与输入口20实现流体连通。
[0035] 抽吸出口22被设置为朝着壳体12的顶部。抽吸出口允许来自输入制冷剂的热交换的制冷剂蒸汽和流体流过管束32中的多个管。流过管的流体可为工艺流体,如水,其被冷却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另一个区域使用。
[0036] 蒸发器10也可包括设置在壳体12侧面的回油出口28。
[0037] 关于制冷剂分配器30,制冷剂分配器通常被放置在壳体侧面的壳体内部,在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底部的旋转位置。
[0038] 关于壳体输入口20和输入管道24的配置和定向,通常壳体输入口20和输入管道24也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的底部位于壳体12的侧面。壳体输入口20和输入管道24可被设置于壳体12的相应的半径位置因为制冷剂分配器30允许制冷剂直接流进制冷剂分配器中。
[0039] 附图2展示了蒸发器210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上述的基本原则,并进一步公开了制冷剂分配器230、壳体入口220和输入管道224的配置和定向。应当理解的是,蒸发器210是一个简化的说明,且并没有展示端板、管板、抽吸出口、回油线和其他可在如溢流式蒸发器的一般蒸发器里用到的零件。
[0040] 关于附图2,制冷剂分配器230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安装在壳体212的壁上。如描述的,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在以角度A远离壳体底部的位置。角度A可限定为在远离底部的壳体上一点的半径(看线DA)和底部的半径(看沿线V)。
[0041] 在一个唯一的实施例中,壳体212的底部和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大约为相对于底部45度,应当理解的是,角度A可为一个不同的锐角,相对于壳体212的底部小于90度。
[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A可轻微地高于或低于45度,或在其他例子里被限定为制冷剂分配器230远离壳体212的底部,但与穿过壳体侧面的横向直径(看线H)相比,制冷剂分配器更靠近壳体的底部。如所示的,制冷剂分配器230位于侧面并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212的底部,但与线H相比,仍更靠近于底部。
[0043] 壳体212也包括输入口220,从而允许制冷剂进入壳体212,其中输入管道224被安装在壳体212上并具有输出口226从而与壳体入口220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输入口220和输入管道224位于壳体212的侧面并以一个角度IA远离壳体212的底部(看线PA)。由于制冷剂分配器230允许制冷剂直接流进制冷剂分配器230,故壳体输入口220和输入管道224可通常被设置于壳体212的相应的径向的位置。
[0044] 例如,如上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在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IA相对于底部大致45度。应该理解的是,角度IA可为一个不同的锐角,如相对于壳体底部小于9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角度IA可轻微地高于或低于45度,或在其他例子中被限定为壳体输入口和壳体输入管道位于远离壳体底部的位置,但与穿过壳体侧面的横向直径相比,则更靠近于壳体底部。
[0045] 应该理解的是,因为这些部件不同的大小和尺寸,输入口220和输出管道224可被配置和定位在和制冷剂分配器相同的角度A,输入口220和输入管道224可被配置和定位为一个比制冷剂分配器230相比轻微不同的锐角(如IA)。例如,如图2所示,与输入口220(如A)相比,输入管道224相对于壳体的底部有一个角度(IA),输入管道相对于壳体的侧面更高且更朝向分配器230的顶部。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管道224包括通常穿过壳体212的中间区域的输入轴线(看线PA)。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管道224包括直径“d”,输入管道224的横截面绕着其直径“d”相切于壳体圆周面的圆弧。输入管道224可被焊接到壳体212,并与输入口220对齐,这样的配置是为了获得一个全熔透焊缝。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剂可从壳体212的输入口220流向制冷剂分配器230的开口或开放空间,其被设置在制冷剂分配器230的面板和蒸发器壳体212之间。制冷剂在壳体的纵向方向沿着制冷剂分配器轴向下流并进入壳体侧面在管束240附近进行分配。从附图1也可以看到,轴向的流动在纵向方向经过分配器进入壳体。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由于制冷剂分配器230的位置,管束240可包括直接位于或在至少大致朝着蒸发器壳体212的底部的管。这种配置和结构可帮助获得提高的可湿性并提供制冷剂的位移从而获得在蒸发器210的壳体212相对减少制冷剂容量。
[0049] 通过允许输入口224焊接到蒸发器的壳体212,如根据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的标准制定的全熔透焊缝,壳体输入口220和输入管道224的定位可使输入管道附属更容易。输入管道的侧面接合也限制或节省了整个元件的高度,因此没有必要将制冷剂供应或用管道输送到壳体的底部。
[0050] 至少在一些操作情况里,分配器230、壳体输入口220和输入管道224的定向可允许合适的和/或改善的流速、流动转向和入口压降,如因为配置和壳体212内部的相对顺滑可限制这些流速、流动转向和压降。
[0051] 应当理解的是图1中蒸发器10可获得关于图2所描述的优点。
[0052] 根据一个实施例,附图3-5单独展示了分配器300。附图3是分配器300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的分配器300的纵向侧视图。附图5是附图3的分配器的侧视示意图。应当理解的是,制冷剂分配器300可被应用于上述描述的蒸发器10,210。
[0053] 分配器300包括具有形成空腔322的面板结构的挡板分配部件310。该挡板分配部件310具有设置在孔口或开口316之间的多个挡板,制冷剂通过孔口或开口316流进蒸发器中,如10,210。
[0054] 分配器300也包括形成空腔322的面板结构的主分配部件320。如附图5所示,主分配部件具有多个通过面板324的孔口或开口326。如附图5中的侧视图和附图4中的透视图示出的,主分配部件320可被设置于挡板分配部件310中。
[0055] 应当理解的是,空腔312可通过挡板分配部件310和主分配部件320上的面板结构形成,并面对着蒸发器10,20的壳体12,212的侧面。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制冷剂分配器的整个面板结构可为在底部的封闭结构,因而使空腔312、322被分开的绑定组件形成。
[0056]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通制冷剂分配器300的制冷剂如下所述。主分配部件320在其空腔322接收从输入口,如20,220来的制冷剂,并允许制冷剂流经孔口326并进人挡板分配部件310的空腔312。在挡板分配部件310中,制冷剂可通过挡板314流过孔口316。
[0057] 应该理解的是,制冷剂分配器300可具有困气能力从而使液体制冷剂从蒸汽制冷剂中分离出来。例如,在图5,面板结构324的横向直虚线表明了在线上方的一切允许存气。另外,制冷剂分配器300的横截面积相对比传统的分配器底部小,并进一步减少在壳体内的制冷剂容量,从而允许更多管被放进固定的直径固定的壳体中。应该理解的是,制冷剂分配器的任何特征可被应用于讨论的分配器30,320中。
[0058] 附图6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分配器300的表示,并展示了其装配于如蒸发器330的热交换器的壳体。应该理解的是,附图6可为制冷剂分配器。如所示的,蒸发器的壳体332具有用于调整制冷剂分配器300位置的管板334。如所示的,清楚展示的挡板分配部件具有空腔312、挡板314和孔口316的部分。
[0059] 附图7是附图6中分配器300的分解图,示出了具有延伸过壁的第一孔口326的壁324的主分配部件320,并示出了面板结构占了空腔322的部分空间。附图7也展示了具有挡板314个孔口316的挡板分配结构310,并展示了空腔312的部分。
[0060] 附图8是附图7中的示出的主分配部件310的部分侧视图,相关的元件也被标记。
[0061] 附图9为附图7中示出的挡板分配部件的部分侧视图,相关的元件也被标记。
[0062] 关于图1,两态流体可离开输入管道24的低端并通过例如轴向喷嘴或壳体12上的入口进入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管道24和输入口20的位置可在轴向位置,例如在纵向上壳体长度的中部。应该理解的是,然而,输入口20和输入管道24的轴向位移可变动,这取决于需要和/或要求。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总装约束允许如有关单件运送的高度约束,壳壁上的轴向位置可接近于壳体的底部。
[0064] 对于流通制冷剂分配器30的制冷剂流体,流体可进入制冷剂分配器30的腔体和空腔,并配置在壳体的纵向上从而分成两股流体流向端板14、16。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空腔322,从制冷器分配器300的面板的后侧到输入口20的最小深度为“h”,大致为h=0.50x IDinlet。这个尺寸可为例如从制冷剂分配器300的后壁324到壳体12上的输入口20距离,例如图2中20在12上。例如看附图5中面板324上的直虚线。在一些例子中,如果h/ID的值小于50%,进入集管的流体的压降会变得过高。如果h/ID的值远大于50%,集管的容量和横截面流通区域将会变得过大。
[0066] 如所描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因此具有一系列沿着集管顶部的分配器孔口,槽或开口,如主分配部件310,其大小被调整并沿着壳体的长度轴向的流体进行分配。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些例子中,在输入喷嘴20的前端没有孔口326。在一些例子中,配置可为从输入口20的每一端到第一分配孔口326有一个约1.5x IDinlet的尺寸。在一些例子中,在每个内部管支架范围内有2或3个孔口。
[0067] 流体离开分配孔口326的流速可相对较高。例如,速度大于15英尺/秒的足够高的速度可引起管震动问题。挡板分配部件310可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具有腔体或空腔312的挡板分配部件具有相等于一个主要分配孔口326的面积的横截面积。
[0068] 挡板分配部件具有孔口316,其可被设置在主分配孔口326的侧面。这些第二孔口316的流量面积可两倍于主分配孔口326的流量面积。具有这样的配置,制冷剂流体可以一个低于15英尺/秒的速度进入壳体和管束的底部。
[0069] 至于管束里的管相对壳体放置多近,管和分配系统部件及壳体之间的空隙可小到最小化制冷剂容量,例如到壳体到管的切线的间隙约1/2英尺。
[0070] 例如对于低压制冷剂,允许液体自分配到管束的高热流部分的蒸发器池部分的间隙流速可有针对性地设定为4-6英尺/秒。高于此的流速可从池部分带来比液体更多的蒸汽从而不促进液体自分配。低于此的流速则会影响制冷剂的容量。
[0071] 应该理解的是,水箱的配置和位置可以容纳相对较低位置的管,同时可以足够低地安装在管板上。
[0072] 应该理解的是,部件可具有尺寸,该尺寸可使如为装置或系统压降50%-55%主压降在壳体的入口位置。在这样的系统里,通过每个部件到主分配孔口326的两态流速可被设计为增加的。在这种情况下,流体大的增速或减速和气泡破裂/空泡气蚀均可被避免。
[0073] 实施方式-从实施方式1-28的任何实施方式可被结合于实施方式29-32中,实施方式29-31也可被结合于实施方式32。
[0074] 1、一种用于暖通空调(HVAC)系统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部的管束;在壳体内部的制冷剂分配器;通过壳体并与制冷剂分配器流体连通的制冷剂输入口;安装在壳体上并与制冷剂输入口流体连通的制冷剂输入管道;所述制冷剂输入口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的底部位于壳体的侧面,和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的底部位于壳体侧面。
[0075] 2、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溢流式蒸发器。
[0076] 3、根据实施方式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输入管道的位置的角度被限定为远离壳体底部的壳体上一点的半径和壳体底部的半径之间。
[0077] 4、根据实施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输入管道位置的角度是一个相对壳体底部的锐角。
[0078] 5、根据实施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的之间的制冷剂输入口和制冷剂输入通道的角度为45度到小于90度。
[0079] 6、根据实施方式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的之间的制冷剂输入口和制冷剂输入通道的角度位于比壳体的横向直径和壳体底部的角度更相对靠近于壳体底部的位置。
[0080] 7、根据实施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包括一个通过纵轴和横轴并穿过壳体中间的输入口轴线。
[0081] 8、根据实施方式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管道具有直径,绕着制冷剂输入管道直径的制冷剂横截面相切与壳体圆周的圆弧。
[0082] 9、根据实施方式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制冷剂输入口和制冷剂输入管道中每一个可被配置或定向为相同的或不同的角度。
[0083] 10、根据实施方式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制冷剂输入管道和壳体底部之间的角度相对高于制冷剂输入口和壳体底部之间的角度。
[0084] 11、根据实施方式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道以符合锅炉压力容器标准的全熔融焊缝焊接到壳体。
[0085] 12、根据实施方式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口和制冷剂输入管道具有相对于壳体长度的纵向的轴向位置,所述轴向位置被限定在沿着壳体长度的中间位置。
[0086] 13、根据实施方式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包括配置于接近所述壳体底部的管,其中所述制冷剂分配器不在管列底部和壳体底部之间。
[0087] 14、根据实施方式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包括配置于接近所述壳体底部的管,壳体和管的切线之间的间隙约为半英寸。
[0088] 15、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在壳体侧面的一个位置,并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底部,所述角度被限定为远离壳体底部的壳体上一点的半径与壳体底部的半径之间。
[0089] 16、根据实施方式15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对于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在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为一个锐角。
[0090] 17、根据实施方式15或1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对于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在壳体底部和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为45度到小于90度。
[0091] 18、根据实施方式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对于制冷剂分配器的位置,所述壳体底部和所述壳体侧面之间的角度比壳体横向直径和壳体底部的角度相对靠近于壳体底部。
[0092] 19、根据实施方式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具有形成空腔的面板结构的挡板分配部件,挡板分配部件具有被设置在于空腔流体连通的开口之间,主分配部件具有穿过面板结构并与主分配部件的空腔液体连通的开口,所述主分配部件被设置在挡板分配部件的内部,其中主分配部件的开口与挡板分配部件的空腔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空腔和开口允许制冷剂流进热交换器。
[0093] 20、根据实施方式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面板结构被适当地配置为包括困气能力,该面板结构在主分配部件内部空腔的上部分,并与挡板分配部件和主分配部件两者的面板结构邻接。
[0094] 21、根据实施方式19或2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主分配部件的空腔具有最小深度h,被限定大致为h=0.50(IDinlet),其中,h被限定为主分配部件面板的后部到壳体的制冷剂输入口之间的距离,和IDinlet制冷剂输入口的内直径。
[0095] 22、根据实施方式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主分配部件的开口不直接在制冷剂输入口的前端。
[0096] 23、根据实施方式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配部件的开口被设置为离制冷剂输入口的每个端部约1.5(IDinlet)。
[0097] 24、根据实施方式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挡板分配部件的开口被配置为在主分配部件的开口的侧面。
[0098] 25、根据实施方式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分配部件的开口具有相对于主分配部件的开口约两倍大的流动面积。
[0099] 26、根据实施方式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挡板分配部件的开口和主分配部件的开口被配置为允许制冷剂流体以小于15英尺/秒的流速进入壳体。
[0100] 27、根据实施方式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允许在热交换器池部分的流速为4-6英尺/秒,以便允许热交换器内液体的自分配。
[0101] 28、根据实施方式1-2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允许在相对于安装了热交换器的暖通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入口有50%-55%的压降。
[0102] 29、一种暖风空调单元,其包括实施方式1-2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
[0103] 30、根据实施方式29所述的暖风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单元为冷水机。
[0104] 31、根据实施方式29或30所述的暖风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单位为离心式冷水机。
[0105] 32、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动的方法,包括:引导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输入管道,引导来自输入管道的制冷剂到热交换器壳体的制冷剂输入口;引导来自输入口的制冷剂进去壳体;引导制冷剂通道制冷剂分配器,和引导制冷剂与壳体内部的管接触,并促进以流体穿过管的制冷剂的热交换,其中引导制冷剂包括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输入管道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底部并位于壳体侧面,和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输入口以一个角度远离壳体的底部并位于壳体的侧端。
[0106] 实施方式已经通过不同详细的实施例进行讨论,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这些实施例,并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