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零件和配件 / 隔热罩 / 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阅读:990发布:2023-01-12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设在煲体上的上盖、以及放置在煲体内的陶瓷内锅,煲体包括 外壳 与嵌入外壳内的 隔热 罩 ,上盖包括面盖、及设置于面盖下侧的 内衬 ,所述陶瓷内锅设有底壁、及连接于底壁的 侧壁 ,所述煲体内在陶瓷内锅的底壁下方设置有底部加热装置,所述底部加热装置是一电磁加热线圈盘,所述陶瓷内锅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加热线圈盘配合加热陶瓷内锅的电磁加热导 磁层 ,所述陶瓷内锅在底壁的外侧设有向下的 支撑 陶瓷内锅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凸缘上设置通气口,使得电磁加热导磁层工作时,其周围 温度 与凸缘外侧的温度是保持一致的,使得陶瓷内锅受热更加均匀。,下面是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设在煲体上的上盖、以及放置在煲体内的陶瓷内锅,煲体包括外壳与嵌入外壳内的隔热罩,上盖包括面盖、及设置于面盖下侧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锅设有底壁、及连接于底壁的侧壁,所述煲体内在陶瓷内锅的底壁下方设置有底部加热装置,所述底部加热装置是一电磁加热线圈盘,所述陶瓷内锅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加热线圈盘配合加热陶瓷内锅的电磁加热导磁层,所述陶瓷内锅在底壁的外侧设有向下的支撑陶瓷内锅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的长度优选范围为10-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厚度优选范围为
5-8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导磁层覆盖贴合于所述凸缘内侧底壁下表面,其与电磁加热线圈盘之间的距离尺寸范围在8-1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包括线盘支架与固定于线盘支架上的励磁线圈,电磁加热线圈盘上设置有防护盖,防护盖的外侧围设有侧加热支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加热支架围设在陶瓷内锅外侧,在陶瓷内锅与底部加热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加热空间,并在所述侧加热支架上安装有侧加热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锅侧壁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剖面图为圆弧状,侧加热支架设有环形的竖直壁及自竖直壁向外倾斜延伸的并与陶瓷内锅侧壁的外侧面贴近的倾斜壁,所述侧加热装置固定于竖直壁外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的中间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锅上盖设有内锅盖,所述上盖与陶瓷内锅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于陶瓷内锅的锅口,并处于内锅盖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并延伸至上盖与内锅盖之间。

说明书全文

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陶瓷电饭煲大多采用电热盘贴合陶锅底部加热,由于陶锅吸热缓慢,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米饭烹饪时间长,也容易造成底部烧焦或粘锅问题。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效率高、受热升温均匀、烹饪效果好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设在煲体上的上盖、以及放置在煲体内的陶瓷内锅,煲体包括外壳与嵌入外壳内的隔热罩,上盖包括面盖、及设置于面盖下侧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锅设有底壁、及连接于底壁的侧壁,所述煲体内在陶瓷内锅的底壁下方设置有底部加热装置,所述底部加热装置是一电磁加热线圈盘,所述陶瓷内锅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加热线圈盘配合加热陶瓷内锅的电磁加热导磁层,所述陶瓷内锅在底壁的外侧设有向下的支撑陶瓷内锅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加热装置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实现了陶瓷内锅表面快速均匀加热,内锅内快速升温,大幅度提高烹饪效果,而且在陶瓷内锅的底部设置凸缘使电磁加热导磁层与电磁加热线圈盘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使得电磁加热效果更佳,并通过设置通气口,使得电磁加热导磁层工作时,其周围温度与凸缘外侧的温度是保持一致的,使得陶瓷内锅受热更加均匀。
[0006] 进一步,所述通气口的长度优选范围为10-20mm。本实用新型中的通气口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通气口的长度小的话,可以多设置几个,通气口的长度大的话,可以少设置几个。
[0007] 进一步,所述凸缘的厚度优选范围为5-8mm。
[0008] 进一步,所述电磁加热导磁层覆盖贴合于所述凸缘内侧底壁下表面,其与电磁加热线圈盘之间的距离尺寸范围在8-12mm。实现陶瓷内锅的底部均匀加热,快速受热。电磁加热导磁层可以通过烧结、粘结等方式贴合设置在陶瓷内锅的底壁上。
[0009] 进一步,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包括线盘支架与固定于线盘支架上的励磁线圈,电磁加热线圈盘上设置有防护盖,防护盖的外侧围设有侧加热支架。
[0010] 进一步,所述侧加热支架围设在陶瓷内锅外侧,在陶瓷内锅与底部加热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加热空间,并在所述侧加热支架上安装有侧加热装置。底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气能很好地作用在陶瓷内锅底部,提高加热效率,而且侧加热装置与底部加热装置共同作用加热,使得陶瓷内锅受热快,且受热均匀。
[0011] 进一步,所述陶瓷内锅侧壁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剖面图为圆弧状,侧加热支架设有环形的竖直壁及自竖直壁向外倾斜延伸的并与陶瓷内锅侧壁的外侧面贴近的倾斜壁,所述侧加热装置固定于竖直壁外侧。侧加热支架能很好得将陶瓷内锅侧壁包覆,侧加热装置通过侧加热支架将热量均匀传递到内锅上,达到快速加热的目的,充分的利用了热源提高了效率。
[0012] 进一步,所述线盘支架的中间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电磁加热线圈盘的加热温度。
[0013] 进一步,所述陶瓷内锅上盖设有内锅盖,所述上盖与陶瓷内锅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于陶瓷内锅的锅口,并处于内锅盖外侧。内锅盖的设置使陶瓷内锅内的食物受热更加充分,而且陶瓷内锅内产生的蒸汽不会全部直接作用在上盖上。
[0014] 进一步,所述上盖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并延伸至上盖与内锅盖之间,测量到的温度能够更加直接反映煲体的温度,测温更加精准。为了更精确,可以将第二温度传感器延伸至内锅盖上蒸汽孔处,也可以是靠近蒸汽孔设置。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凸缘使电磁加热导磁层与电磁加热线圈盘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使得电磁加热效果更佳,再通过在凸缘上设置通气口,使陶瓷内锅受热均匀,同时底部加热装置和侧加热装置共同作用加热陶瓷内锅,实现陶瓷内锅表面快速均匀加热,陶瓷内锅内快速升温,大幅度提高烹饪效果。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加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0020] 参照图1-3,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煲体5、盖设在煲体上的上盖6、以及放置在煲体5内的陶瓷内锅1,煲体5包括外壳与嵌入外壳内的隔热罩,上盖6包括面盖、及设置于面盖下侧的内衬,所述陶瓷内锅1设有底壁11、及连接于底壁11的侧壁12,所述煲体5内在陶瓷内锅1的底壁11下方设置有底部加热装置,所述底部加热装置是一电磁加热线圈盘3,所述陶瓷内锅1的底壁11下表面设置有与电磁加热线圈盘3配合加热内锅的电磁加热导磁层4,所述陶瓷内锅1在底壁11的外侧设有向下的支撑陶瓷内锅1的凸缘13,所述凸缘1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14。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加热装置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实现了陶瓷内锅1表面快速均匀加热,陶瓷内锅1内快速升温,大幅度提高烹饪效果,而且在陶瓷内锅1的底部设置凸缘使电磁加热导磁层4与电磁加热线圈盘3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使得电磁加热效果更佳,并通过设置通气口14,使得电磁加热导磁层4工作时,其周围温度与凸缘13外侧的温度是保持一致的,使得陶瓷内锅1受热更加均匀。
[0021] 本实施例所述通气口14的长度优选范围为10-20mm。本实用新型中的通气口14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通气口的长度小的话,可以多设置几个,通气口的长度大的话,可以少设置几个。本实施例设置了6个长度为15mm的通气口14。
[0022] 本实施例所述凸缘13的厚度优选范围为5-8mm。
[0023] 本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导磁层4覆盖贴合于所述凸缘13内侧底壁下表面,实现陶瓷内锅1的底部均匀加热,快速受热。电磁加热导磁层13可以通过烧结、粘结等方式贴合设置在陶瓷内锅1的底壁上。本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导磁层4与电磁加热线圈盘3之间的距离尺寸范围在8-12mm。
[0024] 本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3包括线盘支架与固定于线盘支架上的励磁线圈,电磁加热线圈盘3上设置有防护盖31,防护盖31的外侧围设有侧加热支架7。
[0025] 本实施例所述侧加热支架7围设在陶瓷内锅1外侧,在陶瓷内锅1与底部加热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加热空间,并在所述侧加热支架7上安装有侧加热装置2。底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气能很好地作用在陶瓷内锅1底部,提高加热效率,而且侧加热装置2与底部加热装置共同作用加热,使得陶瓷内锅1受热快,且受热均匀。所述侧加热装置2是一发热电阻
[0026] 本实施例所述陶瓷内锅1侧壁12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剖面图为圆弧状,侧加热支架7设有环形的竖直壁71及自竖直壁71向外倾斜延伸的并与陶瓷内锅1侧壁12的外侧面贴近的倾斜壁72,所述侧加热装置2固定于竖直壁71外侧。侧加热支架7能很好得将陶瓷内锅1侧壁包覆,侧加热装置2通过侧加热支架7将热量均匀传递到陶瓷内锅1上,达到快速加热的目的,充分的利用了热源提高了效率。
[0027] 本实施例所述线盘支架的中间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0用于控制电磁加热线圈盘3的加热温度。
[0028] 本实施例所述凸缘13支撑于防护盖31上,所述防护盖31是一微晶板。微晶板的电磁导热效果好,而且便于清洁。
[0029] 本实施例所述陶瓷内锅1上盖设有内锅盖8,所述上盖6与陶瓷内锅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61,所述密封件61密封于陶瓷内锅1的锅口,并处于内锅盖8外侧。内锅盖8的设置使陶瓷内锅1内的食物受热更加充分,而且陶瓷内锅1内产生的蒸汽不会全部直接作用在上盖6上。
[0030] 本实施例所述上盖6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并延伸至上盖6与内锅盖8之间,测量到的温度能够更加直接反映煲体5的温度,测温更加精准。为了更精确,可以将第二温度传感器9延伸至内锅盖8上蒸汽孔处,也可以是靠近蒸汽孔设置。
[0031] 本实用新型装配时,通过凸缘13使电磁加热导磁层4与电磁加热线圈盘3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使得电磁加热效果更佳,在电磁加热线圈盘3加热时,电磁加热导磁层4能快速发热传导给陶瓷内锅1,而且电磁加热导磁层4产生的温度可以从通气口14中排出,其周围温度与凸缘13外侧的温度是保持一致的,使得陶瓷内锅1受热更加均匀,同时在侧加热装置2共同作用加热下,陶瓷内锅1快速受热升温,而且均匀加热,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效果。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具有支架的隔热罩 2020-05-13 859
隔热罩和千分尺 2020-05-11 678
隔热罩总成 2020-05-11 606
隔热罩 2020-05-11 401
铝箔隔热面罩 2020-05-12 509
一种隔热罩 2020-05-11 962
多层凹陷隔热罩 2020-05-12 244
隔热罩 2020-05-11 960
一种机舱隔热罩和汽车 2020-05-13 695
隔热罩与具有隔热罩的涡轮增压器 2020-05-12 13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