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身体成分 / 车顶 / 车顶结构

车顶结构

阅读:79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顶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遮阳装置 (40) 定位 在全景 车顶 板(14)的内表面上。遮阳装置(40)包括片状遮蔽部件(42b)和遮蔽 覆盖 件(46),该片状遮蔽部件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拉出和缩回,而遮蔽覆盖件能覆盖卷绕的遮蔽件(42b)。遮蔽覆盖件(46)由细长刚体制成,并且沿遮蔽件(42b)的卷绕轴(52b)、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横向地桥接。遮蔽覆盖件在其两端处固定于主车体(20)。,下面是车顶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采光车顶结构,其中,车顶开口由无框透明板制成的全景车顶板所覆盖,且所述采光车顶结构包括:
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定位在所述全景车顶板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遮阳装置包括片状遮蔽件和遮蔽覆盖件,所述片状遮蔽件能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拉出和缩回,而所述遮蔽覆盖件能覆盖卷绕的遮蔽件,且所述遮蔽覆盖件由细长刚体制成,并且沿所述遮蔽件的卷绕轴、在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上横向地桥接,而所述遮蔽覆盖件在其两端处固定于主车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覆盖件定位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与中立柱交迭的部分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车顶板由树脂制成,且所述遮蔽覆盖件从所述全景车顶板的内表面悬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覆盖件通过附连支架在两端处固定于所述主车体。
5.一种对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结构进行制造的制造方法,包括:
使遮蔽覆盖件从全景车顶板的内表面悬下,以使遮蔽件和所述遮蔽覆盖件附连于所述全景车顶板,
之后将所述全景车顶板粘连地固定于主车体,以及
从下方将附连支架连接于所述遮蔽覆盖件的两端,以将所述遮蔽件连接于所述主车体。

说明书全文

车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顶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采光车顶结构,该采光车顶结构具有覆盖有全景车顶板的车顶开口,而该全景车顶板由无框透明板所制成。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在采光车顶结构中,无框透明板(例如,无框玻璃)装配在车顶开口中。通常,在如此构造的车顶结构中,加强部分沿框架的左右方向一体地设在该框架内部,从而可沿该加强部分传递由于侧向碰撞所产生的侧向冲击载荷。因此,车体可具有增强的刚度
[0003] 通常,在另一种采光车顶结构中,出于减重或其它目的,将无框透明板设在车顶开口的边缘上。甚至在如此构造的车顶结构中也设有加强部件,从而可沿该加强部件传递侧向施加冲击时所产生的载荷。例如,下文描述的专利文献1披露一种车顶结构,其中,形成在车顶板中的开口由玻璃或合成树脂所制成的无框可透光板(阳光板)所覆盖,以允许进行采光。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车顶结构中,阳光板形成为无框板。然而,具有帽形截面的各个车顶强化部件定位在车顶板开口的前部和后部中,并且桥接在车顶左右侧梁之间,从而可沿该强化部分传递由侧向施加冲击所产生的载荷。于是,车体可具有增强的刚度。此外,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车顶结构具有遮阳装置,通过拉出由遮阳织物所制成的可伸缩遮蔽件,该遮阳装置可进行遮阳。遮阳装置形成为模,其中,诸如遮蔽件、收缩装置之类的构成部件附连于由可透光合成树脂板所构成的导向件的上表面。此外,模块化遮阳装置可通过形成在导向件周缘中的附连孔螺纹连接于定位在阳光板的开口周围的凸缘部分和车顶强化部件,以设置在阳光板的车辆内侧上。
[0004] 此外,专利文献2披露一种具有可动板的车顶结构,该可动板由无框透明板所制成并且能打开和关闭,其中,该车顶结构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增强。在专利文献2所描述的车顶结构中,沿左右方向细长的框架部件固定地连接于可动板的车辆内侧表面。该框架部件能与可动板一体地前后运动。在框架部件能与可动板一体运动的同时,该框架部件能与可动板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处的顶梁配合,从而可沿该框架部件传递侧向冲击载荷。
[0005] 如上所述,通常已知即使在使用无框透明板时,也可通过附加地提供沿左右方向横向桥接的加强部件来增强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07-131208号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第2003-39955号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1] 从车辆减重的度来看,在采光车顶结构中使用无框透明板是有利的。然而,在此种情形中,须附加地提供加强部件,以增强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此外,考虑到车厢中的舒适性等,还需提供遮阳装置。于是,难于实现减重。
[0012]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采光车顶结构,其中,车顶开口由无框透明板制成的全景车顶板所覆盖,且可在不增加重量的条件下提供遮阳装置,并同时保持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
[0013] 解决问题的方式
[001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车顶结构具有以下装置。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采光车顶结构中,车顶开口由无框透明板制成的全景车顶板所覆盖。该车顶结构包括遮阳装置,该遮阳装置定位在全景车顶板的内表面上,该遮阳装置包括片状遮蔽件和遮蔽覆盖件,片状遮蔽件能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拉出和缩回,而所述遮蔽覆盖件能覆盖卷绕的遮蔽件。该遮蔽覆盖件由细长刚体制成,并且沿遮蔽件的卷绕轴、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横向地桥接。该遮蔽覆盖件在其两端处固定于主车体。
[0016] 在车顶结构中,构成遮阳装置的遮蔽覆盖件由刚体制成,并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横向地桥接。此外,遮蔽覆盖件在其两端处固定于主车体。因此,遮蔽覆盖件可对覆盖卷绕的遮蔽件。此外,该遮蔽覆盖件能传递侧向冲击载荷。因此,可由遮蔽覆盖件来保持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由此,根据该车顶结构,可省略沿其传递载荷的加强部件,以实现减重。
[0017] 在一实施例中,遮蔽覆盖件可较佳地定位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与中立柱交迭的部分中。
[0018] 在该情形中,由于施加于中立柱的侧向冲击载荷被有效地传递至遮蔽覆盖件,因而可进一步增强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
[0019] 全景车顶板可较佳地由树脂制成。此外,遮蔽覆盖件可较佳地从全景车顶板的内表面悬下。在该情形中,由于全景车顶板的内表面能由横向地桥接在主车体上方的遮蔽覆盖件所支承,因而能防止由树脂制成的全景车顶很容易被挠曲。
[0020] 在该情形中,较佳的是,由于遮蔽覆盖件能易于固定于主车体,因而遮蔽覆盖件通过附连支架在两端处固定于主车体。
[0021] 可较佳地以以下方式来制造此种车顶结构。也就是说,车顶结构的制造方法可包括:使遮蔽覆盖件从全景车顶板的内表面悬下,以使遮蔽件和遮蔽覆盖件附连于全景车顶板,之后将全景车顶板粘连地固定于主车体,以及从下方将附连支架连接于遮蔽覆盖件的两端,以将遮蔽件连接于主车体。
[0022] 根据该制造方法,遮蔽覆盖件附连于还未粘连地固定于主车体的全景车顶板,以结合在该全景车顶板中。因此,可确定遮蔽覆盖件相对于全景车顶板的垂直位置,而无需考虑全景车顶板在粘连地固定于主车体时会产生的挠曲。此外,该制造方法例如当全景车顶板附连于定位在中立柱之间的车顶开口时可提供以下优点。也就是说,在该情形中,当遮蔽覆盖件应定位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与中立柱交迭的部分中时,该遮蔽覆盖件定位在全景车顶板沿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于是,当遮蔽覆盖件从全景车顶板的内表面悬下时,有利的是能防止全景车顶板变形(挠曲)。此外,可使用分别构造成向前向后拉出的两个遮蔽件。在该情形中,为了使遮蔽覆盖件从全景车顶板悬下而不妨碍两个遮蔽件的拉出和缩回运动,遮蔽覆盖件须在两个遮蔽件之间的狭小范围内从全景车顶板悬下。即使在该情形中,遮蔽覆盖件在全景车顶板粘连地固定于主车体之前从全景车顶板悬下,结合在该全景车顶板中。因此,有利的是,可相对容易地将遮蔽覆盖件组合至全景车顶板。
[0023] 本发明的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可保持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而不会增加车重。此外,当遮蔽覆盖件设置在沿汽车的前后方向与中立柱交迭的部分上时,可进一步增强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顶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6] 图2是沿图1所示车顶结构的剖线II-II剖取的剖视图。
[0027] 图3是图1所示车顶结构的支架部分的立体图。
[0028] 图4是沿图1所示车顶结构的剖线IV-IV剖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在各个附图中,所示出的箭头Fr、L、R以及Up表示向前、向左、向右以及向上,以助于理解。
[0030] 如图1所示,具有本发明车辆车顶结构10(在后文中可简称为车顶结构)的车辆主车体20包括立柱,即前立柱22、中立柱24以及后立柱26,前立柱22相对于前排座位(驾驶座位和乘客座位)斜角地向前定位,中立柱24定位在前排座位和后排座位之间,而后立柱26相对于后排座位斜角地向后定位。此外,主车体20包括前顶盖板28、后顶盖板30以及车顶侧梁32,前顶盖板28桥接在左右前立柱22之间,后顶盖板30桥接在左右后立柱26之间,而车顶侧梁32定位在车辆的左右侧,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在车顶结构10中,车顶开口12由定位在两个侧部的车顶侧梁32、定位在前部的前顶盖板28以及定位在后部的后顶盖板30所限定。如此限定的车顶开口12由透明板制成的全景车顶板14所覆盖,以允许进行采光。全景车顶板14是由诸如聚酸酯之类的树脂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无框板。在本实施例的车顶结构10中,定位在中立柱24之间的整个车顶开口12由形成为单件的全景车顶板14所覆盖。当全景车顶板14的周缘设置在车顶开口12的周缘上时,该全景车顶板14通过粘合剂16粘连地固定于主车体20(图4)。
[0031] 如图1所示,全景车顶板14包括遮阳装置40,该遮阳装置定位在全景车顶板14的内表面(下表面)上。遮阳装置40包括片状可遮阳遮蔽件,该可遮阳遮蔽件可拉出和缩回,从而可通过沿全景车顶板14的内表面拉出该遮蔽件进行遮阳。遮阳装置40包括两个遮蔽件,即遮蔽件42a和遮蔽件42b,遮蔽件42a可基本覆盖全景车顶板14的前半部,而遮蔽件42b可基本覆盖全景车顶板14的后半部。每个遮蔽件42a和42b卷绕在全景车顶板14沿前后方向的基本中央部分中。遮蔽件42a构造成沿导轨44a向前拉出,以覆盖全景车顶板14的前侧。相反,遮蔽件42b构造成沿导轨44b向后拉出,以覆盖全景车顶板14的后侧。此外,由于用于拉出和卷绕遮阳装置40的每个遮蔽件42a和42b的移动机构具有与传统机构相同的构造,因而可省略对该移动机构的详细描述。
[0032] 遮阳装置40包括遮蔽覆盖件46,该遮蔽覆盖件能够覆盖卷绕的遮蔽件42a和42b。遮蔽覆盖件46形成为细长部件,并且沿主车体20的左右方向进行桥接。遮蔽覆盖件
46通过对具有2.3mm厚度的板进行热压而形成。遮蔽覆盖件46沿其横向的截面具有组合的两个倒置帽形。遮蔽覆盖件46的两个帽形部分分别能够覆盖被卷绕的遮蔽件42a和
42b的底部(图2)。遮蔽覆盖件46在两端固定于主车体20,以具有传递侧向冲击载荷的功能,这将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遮蔽覆盖件46通过折叠器(folder)48从全景车顶表面14的内表面悬下,并且具有一对承载支架50,该对承载支架50在遮蔽覆盖件的左右部分处垂直地设置在其上。由承载支架50对遮蔽件42a和42b的卷绕轴52a和52b进行支承。
[0033] 例如,如图3所示,构成遮阳装置40的遮蔽覆盖件46定位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与中立柱24交迭的部分中,且该遮蔽覆盖件的两端通过附连支架54固定于车顶侧梁32。每个附连支架54均由钢板制成。每个附连支架54均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凹槽,以增强附连支架的刚度。每个附连支架54均具有形成在沿其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上的通孔54a,以通过该通孔54a联接于遮蔽覆盖件46。每个附连支架54在其另一端部处弯曲并具有形成在该弯曲部分中的通孔54b,以联接于每个车顶侧梁32。如图4所示,遮蔽覆盖件46具有形成在该遮蔽覆盖件的每个端部的通孔46a。此外,螺母46n焊接于遮蔽覆盖件46的上表面,与通孔46a对准。此外,螺栓56a插到形成在每个附连支架54的一端的通孔54a中以及形成在遮蔽覆盖件46的端部的通孔46a中,并拧到螺母46n中,以使遮蔽覆盖件46和附连支架54彼此联接。每个车顶侧梁32由外板34、内板36以及加强件38所构成,形成闭合截面构造。内板36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通孔36a。此外,螺母36n焊接于内板36的车辆外侧表面(图3中的左侧L面)。此外,螺栓56b插到形成在每个附连支架54的另一端中的通孔54b中以及形成在内板36中的通孔36a中,并拧到螺母36n中,以使每个附连支架54和内板36彼此联接。因此,遮蔽覆盖件46的两端通过附连支架54固定于左右车顶侧梁32,以使遮蔽覆盖件46能桥接在主车体20上方。
[0034] 以下将描述车顶结构10的较佳制造方法。首先,如图1所示,具有遮蔽件42a和42b的遮蔽覆盖件46通过折叠器48连接于全景车顶板14的内表面(图2),以从该内表面悬下。因此,遮阳装置40可结合到全景车顶板14中。随后,车顶开口12由具有遮阳装置
40的全景车顶板14所覆盖。接着,将全景车顶板14设置在车顶开口12的周缘上,并通过粘合剂16粘连地固定于该车顶开口。此外,遮蔽覆盖件46的两端通过附连支架54固定于车顶侧梁32。这样,就可对车顶结构10进行制造。
[0035] 根据如此构造的车顶结构10,可获得以下效果。
[0036] 首先,构成遮阳装置40的遮蔽覆盖件46能简单地覆盖卷绕的遮蔽件42a和42b。此外,由于遮蔽覆盖件46的两端固定于车顶侧梁32,因而该遮蔽覆盖件46能具有传递侧向冲击载荷的功能。因此,能保持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此外,能减少部件的数量,以实现减重。
[0037] 再者,在车顶结构10中,遮蔽覆盖件46定位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与中立柱24交迭的部分中。因此,能进一步增强抵抗侧向冲击载荷的刚度。
[0038]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易于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对实施例进行改变或修改
[0039] 例如,在车顶结构中,车顶开口可设置成并不位于各立柱之间。例如,车顶开口可形成为仅仅定位在中立柱24的前侧。在此情形中,可较佳地使用单个遮蔽件,且该单个遮蔽件可构造成卷绕在车顶开口的后侧。此外,该遮蔽覆盖件可较佳地定位在与中立柱24交迭的部分中。
[0040]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41] 10 车顶结构
[0042] 12 车顶开口
[0043] 14 全景车顶板
[0044] 16 粘合剂
[0045] 20 主车体
[0046] 24 中立柱
[0047] 32 车顶侧梁
[0048] 36 内板
[0049] 40 遮阳装置
[0050] 42a,42b 遮蔽件
[0051] 46 遮蔽覆盖件
[0052] 52a,52b 卷绕轴
[0053] 54 附连支架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车顶纵梁 2020-05-11 734
车顶行李架 2020-05-13 875
车顶架 2020-05-11 279
车顶系统 2020-05-12 64
车顶系统 2020-05-12 781
车顶构造 2020-05-12 699
车顶警灯 2020-05-12 705
动车车顶 2020-05-12 205
车顶构造 2020-05-13 926
车顶结构 2020-05-12 53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