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道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铲雪装置和铲雪车。
背景技术
[0002] 在北方,冬天经常下雪,不可避免的,会有积雪在道路上,人行道通常依靠人
力铲除,而公路则因需要快速清理积雪,尽快恢复交通,通常使用铲雪车。
[0003] 在
现有技术中,铲雪车的雪铲通常是弧形铲,但因这种铲只能将路面的雪从中间分向公路两侧,久而久之会导致雪堆积在路基两侧形成雪墙,铲中的雪无法再推出公路两侧。而在城市外的国道、省道、和专用公路,为车辆安全,很多特殊路段两旁都设有护栏或
钢丝绳
锁链等安保附属设施,北方有很多地区降雪量非常大,平均厚度将近一米,在铲雪车工作时,雪铲移动,使得雪在雪铲中堆积,同时雪向两面拓宽,使得雪铲两侧推到一定的高度形成雪墙,导致积雪逐渐积累而缩窄路面宽度,而雪铲中的雪最终无法从两侧流出,导致无法继续推动,而护栏等安保设施会使雪堆积在道路上,无法排出,缩窄路面导致封路。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提供一种铲雪装置和铲雪车,主要目的是,将雪从路面抛出,防止在道路堆积。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铲雪装置,包括:
[0008] 铲雪部,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用于将雪从地上铲起;
[0009] 导向部,包括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所述框架连接于所述导向部,背向所述弧形槽
槽口,并向远离所述导向部和所述铲雪部方向延伸;所述弧形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接近于所述第一边,使雪从所述第二端流出;所述第一端设有挡雪板,防止雪从所述第一端流出。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设置有刀片,用于刮取地面的积雪。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设有液压元件,用于抬起或放下所述抛雪铲。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设有
后视镜,所述后视镜镜面朝向所述弧形槽槽口,并与所述抛雪铲之间具有距离。
[0014]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铲雪车,包括:机动车和如上述的铲雪装置,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动车。
[0015] 进一步的,还包括延展板,所述延展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用于防止雪从所述第二端掉落在所述机动车运动路径上。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相较于所述第二端接近于所述机动车的驾驶位。
[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铲雪装置,包括:框架和抛雪铲;抛雪铲包括:铲雪部和导向部;铲雪部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用于将雪从地上铲起;导向部包括弧形槽,弧形槽连接于第二边;框架连接于导向部,背向弧形槽槽口,并向远离导向部和铲雪部方向延伸;弧形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接近于第一边,使雪从第二端流出;第一端设有挡雪板,防止雪从第一端流出。在现有技术中,铲雪车的雪铲通常是弧形铲,但因这种铲只能将路面的雪从中间分向公路两侧,久而久之会导致雪堆积在路基两侧形成雪墙,铲中的雪无法再推出公路两侧。而在城市外的国道、省道、和专用公路,为车辆安全,很多特殊路段两旁都设有护栏或
钢丝绳锁链等安保附属设施,北方有很多地区降雪量非常大,平均厚度将近一米,在铲雪车工作时,雪铲移动,使得雪在雪铲中堆积,同时雪向两面拓宽,使得雪铲两侧推到一定的高度形成雪墙,导致积雪逐渐积累而缩窄路面宽度,而雪铲中的雪最终无法从两侧流出,导致无法继续推动,而护栏等安保设施会使雪堆积在道路上,无法排出,缩窄路面导致封路。而本实用新型使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接近于第一边,同时在第一端设有挡雪板,使得第二端压力较小,堆积在弧形槽内的积雪几乎都会从第二端定向流出,并且流速较高,使得雪排出具有一定高度,大部分能够越过护栏或钢丝绳锁链,确保雪排出道路,并且能够保证第一端的清洁,防止雪在第一端堆积成墙,达到有效减少道路上的积雪,尽快恢复交通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下场雪同样具有清理空间。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铲雪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铲雪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铲雪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铲雪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2]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铲雪装置,包括:
[0023] 框架1和抛雪铲2;上述抛雪铲2包括:
[0024] 铲雪部21,包括第一边211和第二边212,上述第一边211用于将雪从地上铲起;上述铲雪部21需要与地面
接触,而冬天的地面较为冷硬,因此通常选择对接触地面的边侧进行
包边处理,使用更加坚固的材料,来防止上述第一边 211被磨损。而在使用时,为防止上述铲雪部21在地面滑动,上述铲雪部21在工作时与地面形成夹
角,一方面防止上述铲雪部21与地面接触面积过大,造成滑动摩擦阻力太高,另一方面也防止上述铲雪部21被磨损,使用寿命减短。
[0025] 导向部22,包括弧形槽221,上述弧形槽221连接于上述第二边212;上述框架1连接于上述导向部22,背向上述弧形槽221槽口222,并向远离上述导向部22和上述铲雪部21方向延伸;上述弧形槽2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23和第二端224,上述第一端223相对于上述第二端224接近于上述第一边211,使雪从上述第二端224流出;上述第一端223设有挡雪板225,防止雪从上述第一端223流出。上述第一端223相对于上述第二端224接近于上述第一边211,使得上述第一端223与上述铲雪部21形成的出口小于上述第二端224与上述铲雪部
21形成的出口,使得雪从上述第二端224流出的压力小于从上述第一端223 流出的压力,而上述第一端223设置挡雪板225,使得上述第一端223被封闭,雪只能从上述第二端224流出,实现定向卸雪。由于积雪沿着上述铲雪部21运动,具有竖直向上的分离,使得雪可能从上述导向部22上方翻出,而使用上述弧形槽221后,雪会受到上述弧形槽221的导向,旋转成向下的竖直运动分量,使得多余上述导向部22的雪转向掉入上述铲雪部21或者上述导向部22,而不是越过上述导向部22掉落地面。
[0026]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铲雪装置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铲雪装置:
[0027] 上述第一边211接触地面移动,积雪与地面分离,从上述第一边211进入上述铲雪部21,并滑至上述弧形槽221内,上述弧形槽221内向上述第一端223 和上述第二端224流动,其中上述第一端223的上述挡雪板225使得积雪受阻无法流出,使得积雪从上述第二端224定向流出。
[002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铲雪装置,包括:框架1和抛雪铲2;抛雪铲 2包括:铲雪部21和导向部22;铲雪部21包括第一边211和第二边212,第一边211用于将雪从地上铲起;导向部22包括弧形槽221,弧形槽221连接于第二边212;框架1连接于导向部22,背向弧形槽221槽口222,并向远离导向部 22和铲雪部21方向延伸;弧形槽2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
223和第二端224,第一端223相对于第二端224接近于第一边211,使雪从第二端224流出;第一端 223设有挡雪板225,防止雪从第一端223流出。在现有技术中,铲雪车的雪铲通常是弧形铲,但因这种铲只能将路面的雪从中间分向公路两侧,久而久之会导致雪堆积在路基两侧形成雪墙,铲中的雪无法再推出公路两侧。而在城市外的国道、省道、和专用公路,为车辆安全,很多特殊路段两旁都设有护栏或钢丝绳锁链等安保附属设施,北方有很多地区降雪量非常大,平均厚度将近一米,在铲雪车工作时,雪铲移动,使得雪在雪铲中堆积,同时雪向两面拓宽,使得雪铲两侧推到一定的高度形成雪墙,导致积雪逐渐积累而缩窄路面宽度,而雪铲中的雪最终无法从两侧流出,导致无法继续推动,而护栏等安保设施会使雪堆积在道路上,无法排出,缩窄路面导致封路。而本实用新型使第一端223相对于第二端224接近于第一边211,同时在第一端223设有挡雪板,使得第二端224压力较小,堆积在弧形槽内的积雪几乎都会从第二端224定向流出,并且流速较高,使得雪排出具有一定高度,大部分能够越过护栏或钢丝绳锁链,确保雪排出道路,并且能够保证第一端223的清洁,防止雪在第一端
223堆积成墙,达到有效减少道路上的积雪,尽快恢复交通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下场雪同样具有清理空间。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 由于一般包边较厚不宜推进,因此需选择较薄的包边,具体的,上述第一边211设置有刀片3,用于刮取地面的积雪。上述刀片3应可拆卸连接于上述第一边211,这样上述刀片3可以进行更换,更易维护,防止上述铲雪部21损伤,能够极大的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上述刀片3直接接触地面,其材料可选与上述铲雪部21不同的材料,需要上述刀片3的
耐磨性、硬度性能较高,而上述铲雪部21和上述导向部22则主要是需要防锈、重量小、承重能力强的特点,可选用
树脂材料或者具有防锈涂层的金属材料。
[0031] 如图3所示,为保护上述铲雪部21,具体的,上述框架1上设有液压元件 4,用于抬起或放下上述抛雪铲2。车用上述铲雪装置,重量较大,使用上述液压元件4来移动上述抛雪铲2,省时省力,同时在工作时将上述抛雪铲2抬起,离开地面,一方面能够防止上述抛雪铲2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进行使的阻力。而液压元件4操作简单,工作成熟稳定,推广性强,安装简单,易于维护。
[0032] 为了便于观察,上述框架1设有后视镜5,上述后视镜5镜面朝向上述弧形槽221槽口222,并与上述抛雪铲2之间具有距离。由于使用时,工作人员在使用上述铲雪装置时,通常无法看到上述弧形槽221槽口222,使得无法观察上述弧形槽221槽内的工作情况,而使用上述后视镜5后,通过光的折射,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观察上述弧形槽221内的情况,并能对上述弧形槽221内的卸雪发生的突发情况作出及时的反应。
[0033] 如图1、图2所示,上述第二端224侧设有滑轮6。由于上述铲雪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因
位置原因无法观测上述第二端224与护栏之间的距离,可能会使上述第二端224与护栏碰撞,导致护栏漆面脱落。而使用上述滑轮6后则为上述滑轮6先接触护栏,
支撑上述抛雪铲2不再接近,同时上述滑轮6能够旋转,不会与上述护栏刮擦,起到保护护栏的作用。另一方面,上述滑轮6使得上述抛雪铲2和护栏之间保持距离,能够更加便于雪从上述第二端224排向护栏外,防止被护栏阻碍无法排出。
[0034]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铲雪车,包括:机动车8和如上上述的铲雪装置,上述框架1固定连接于上述机动车8。上述机动车8为上述铲雪装置运行提供动力,同时当上述铲雪装置具有上述液压元件4时,应当将上述液压元件4连接于上述机动车8
驾驶室控制面板,使驾驶员能够在不下车的情况下对上述铲雪装置进行操作,方便快捷,并且能随时进行操作。
[0035] 如图1、图2所示,由于雪直接从上述第二端224流出时,可能会落下上述机动车8的轮胎下,为防止雪对行进的上述机动车8产生影响,具体的,还包括延展板7,上述延展板连接于上述第二端224,用于防止雪从上述第二端224 掉落在上述机动车8运动路径上。若雪落在轮胎下,可能导致上述机动车8打滑,同时掉落的雪会对后续经过的车辆产生影响,而上述延展板7使得雪从上述铲雪装置掉落时远离上述机动车8轮胎,确保雪落在不影响道路行驶的地方,达到快速恢复交通的目的。
[0036] 为了尽可能的将雪卸到绿化带或其附近道路上,具体的,上述第一端223 相较于上述第二端224接近于上述机动车8的驾驶位。由于国内大陆驾驶座在左侧,而道路行驶均在右侧,但也有其他国家也有驾驶座在右侧,道路行驶在左侧的,为确保将雪卸到绿化带或其附近道路上,而不是逆行道路上,因此,上述第一端223相较于上述第二端224接近于上述机动车8的驾驶位,使得上述第二端224朝向绿化带,使得雪卸向绿化带或距离绿化带近的道路,防止雪堆积到逆行车道,阻碍过路车辆行驶。
[003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铲雪装置,包括:框架和抛雪铲;抛雪铲包括:铲雪部和导向部;铲雪部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用于将雪从地上铲起;导向部包括弧形槽,弧形槽连接于第二边;框架连接于导向部,背向弧形槽槽口,并向远离导向部和铲雪部方向延伸;弧形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接近于第一边,使雪从第二端流出;第一端设有挡雪板,防止雪从第一端流出。在现有技术中,铲雪车的雪铲通常是弧形铲,但因这种铲只能将路面的雪从中间分向公路两侧,久而久之会导致雪堆积在路基两侧形成雪墙,铲中的雪无法再推出公路两侧。而在城市外的国道、省道、和专用公路,为车辆安全,很多特殊路段两旁都设有护栏或钢丝绳锁链等安保附属设施,北方有很多地区降雪量非常大,平均厚度将近一米,在铲雪车工作时,雪铲移动,使得雪在雪铲中堆积,同时雪向两面拓宽,使得雪铲两侧推到一定的高度形成雪墙,导致积雪逐渐积累而缩窄路面宽度,而雪铲中的雪最终无法从两侧流出,导致无法继续推动,而护栏等安保设施会使雪堆积在道路上,无法排出,缩窄路面导致封路。而本实用新型使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接近于第一边,同时在第一端设有挡雪板,使得第二端压力较小,堆积在弧形槽内的积雪几乎都会从第二端定向流出,并且流速较高,使得雪排出具有一定高度,大部分能够越过护栏或钢丝绳锁链,确保雪排出道路,并且能够保证第一端的清洁,防止雪在第一端堆积成墙,达到有效减少道路上的积雪,尽快恢复交通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下场雪同样具有清理空间。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