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动系统 / 摩擦材料 / 采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

采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

阅读:193发布:2022-10-13

专利汇可以提供采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可将驱动辊的夹紧 力 ,在轴向方向均匀化,并可防止中间复制带端部的龟裂。其是在中间复制带4的侧端部上设置肋41,为中间复制带4导向,并使该肋41与设在驱动辊11端部的肋导向部分17滑动 接触 。另外,将肋导向部分的直径D1做得比驱动辊11的直径D2稍微大一点,并形成间隙G。由于在有间隙G的区域b及其附近,夹紧力降低,因此可减小由无末端带走动引起的肋41和肋导向部分17的撞击力。,下面是采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它具有作为保持调色剂图 像,和输送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载体的无末端带,和由用于支 架和输送该无末端带的多个辊构成的带支架装置,其特征为,该装 置设有:
肋构件,它沿着上述无末端带的内周表面的两个端部设置;
肋导向部分,它配设在包含在上述带支架装置中的驱动辊的两 端,可以为上述肋构件导向;
降低摩擦部分,它可以在偏离该驱动辊轴向中心部位的端部 上,减小上述无末端带和上述驱动辊之间的摩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降低摩擦 部分是利用在上述驱动辊和上述无末端带的端部内周表面之间,设 置间隙的方法构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降低摩擦 部分是通过将上述肋导向部分做成圆板形,使其外径做得比上述驱 动辊的外径大些的方法构成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降低摩擦 部分是通过将上述驱动辊和两端的外径,做得比中心部分大些的方 法构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降低摩擦 部分是通过保留上述驱动辊表面中的两端外圆周面,只对中间部分 进行高摩擦处理;同时使驱动辊两端的摩擦相对地比中间部分的摩 擦低的方法而构成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高摩擦处 理是在驱动辊本体表面上设置的聚树脂的涂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降低摩擦 部分是由涂敷在上述驱动辊表面上的润滑用粉末构成,和紧接着该 粉末涂敷工序进行的擦去工序中,残留在该驱动辊表面上的润滑用 粉末构成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润滑用粉 末为在成像装置本体中使用的成像剂。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肋导向部分为用低摩擦材料构成的。
10.一种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它具有作为保持调色剂图 像和输送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载体的无末端带,和由用于支架 和输送该无末端带的多个辊构成的无末端带支架装置;其特征为, 该成像装置还具有一个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它沿着上述无末端带 的外周表面的两端设置,并在端部含有重叠部分;上述重叠部分在 相对于该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运动的滑动连接体的顺方向上构 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该装置还具有沿着上述无末端带的内周表面的两端设置的,在 端部含有对接部分的肋构件;在该无末端带的运动方向上,使上述 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的重叠部分和上述肋构件的对接部分相互离 开一个预定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上述预定距离设定成大于与上述辊中,具有最大包的辊的该 包角相对应的辊的外圆周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 特征为,在形成上述对接部分的上述肋构件的前端,做出相对于与 该肋构件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体的铲背。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形成上述重叠部分的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前端彼此之间,是通 过相互熔融粘结接合的。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在形成上述重叠部分的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的前端部分中的上 述一端上,重叠部分在该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宽度方向上,截面积 是减小的。
16.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 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的宽度比上述肋构件的 宽度大,而且其内侧端面偏离上述肋构件的内侧端面,向着上述无 末端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上述无末端带在支架着该无末端带的辊上,向着另一端的肋构 件最大限度地走动的情况下,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以上述肋 部件延伸出去的量具有一个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与上述辊的 重叠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上述辊在其两端具有与上述肋构件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的肋导 向部分;上述无末端带在支架着该无末端带的辊上,向另一端的肋 构件最大限度地走动的情况下,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偏离上 述肋构件的延伸出去的量,具有一个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与上 述肋导向部分的周边表面重叠的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该装置具有一个无末端带的清洁器,该清洁器又具有一个与上 述无末端带的外周表面接触、可清洁该无末端带的表面的清洁器刮 板;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之间的间隔设定成比上述清洁器刮板 长度方向的尺寸大。
20.一种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它具有作为保持和输送调 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载体的无末端带,和由用于支架着该无末端 带的多个辊构成的无末端带的支架装置;其特征为,该成像装置设 有:
支承含有上述无末端带的无末端带装置的框架装置;
一个表示该无末端带位置用的标记构件,它设在上述无末端带 的外周表面上;
一个光学检测装置,它用于检测上述表示无末端带位置用的标 记构件,该检测装置与上述无末端带的外周表面的两个端部相对配 置;
上述光学检测装置固定在上述框架装置上。
21.一种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它具有作为保持和输送调 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载体的无末端带,和由用于支架和输送该无 末端带的多个辊构成的无末端带的支架装置,其特征为,该成像装 置还具有:
肋构件,它沿着上述无末端带的内周表面的两个端部设置,并 在端部包含一个对接部分;
表示该无末端带位置用的标记构件,它在上述无末端带的外周 表面上,并跨过上述对接部分配置;
一个光学检测装置,它用于检测上述表示无末端带位置用的标 记构件,并与上述无末端带的外周表面的两个端部相对配置。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 特征为,该装置还具有沿着上述无末端带的外周表面设置的无末端 带的增强带子;上述表示无末端带位置用的标记构件配置在该无末 端带的增强带子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的颜色为黑色系统的颜色。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的颜色为与上述无末端带同一系统的 颜色。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上述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为透明带,上述表示无末端带位置用 的标记构件配设在上述无末端带和该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 特征为,该装置具有一个无末端带的垫板构件,它配置在包含至少 与上述光学检测装置相对的位置的该无末端带的宽度方向的区域 内,并与上述无末端带的内表面接触。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上述无末端带的垫板构件固定在与固定上述光学检测装置相同 的上述框架装置上。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使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其特征 为,在上述无末端带的垫板构件上,作出铲背,该铲背不与设在上 述无末端带侧端内周上的肋接触。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等的成像装置,更详 细地说,涉及采用带状图像生成构件,特别是带状感光体和带状中 间复制体生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成像装置中,是采用将在 感光体鼓轮等潜像载体上形成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复制在纸等 记录媒体上,以形成印刷图像的方式。作为将上述未定影的调色剂 图像复制在记录媒体上的方式已知有:直接将上述未定影的调色剂 图像复制在记录媒体上的方式,和将在潜像载体上形成的未定影的 调色剂图像第一次复制在鼓轮上或由无末端的带状薄膜构件组成 的中间复制体上以后,修改该中间复制体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 像,第二次将该图像复制在记录媒体上,得到复制图像的方式。

图13为表示作为用带状中间复制体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 彩色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模式图。在图13中,感光体鼓轮等 潜像载体(以下用“感光体鼓轮”代表进行说明)1的表面带电,其 电荷与由带电器2决定的电荷一样,利用激光L的写入扫描,形成 与第一种颜色的图像信号相适应的静电潜像。这个静电潜像,通过 感光体鼓轮1的向A方向的回转,到达显影装置部件3的第一种颜 色的显影器相对的位置,由该第一种颜色显影器进行调色剂显影。 感光体鼓轮1保持着调色剂图像T,再继续回转。

与上述调色剂显影动作配合,中间复制带4以与感光体鼓轮1 的圆周速度大致相同的速度移动。在第一次复制部分上,将调色剂 图像T第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带4上。该第一次复制部分上配置有 第一次复制辊5,该辊5配置在感光体鼓轮1和中间复制带4接触 位置的下面附近,靠近该中间复制带4。而上述调色剂图像T则是 由与加在该第一次复制辊5上的上述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 性的复制电场保持在感光体鼓轮1上的。以上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 复制循环。

第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带4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复制带 4的回转移动,到达配置着第二次复制辊6的第二次复制部分上。 在全彩色成像装置的情况下,使预定色(一般为黄色(Y),深红色 (M),青色(C)和黑色(BK))从潜像的形成至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次复 制反复进行涂接,则在中间复制带上可以形成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 重叠的彩色调色剂图像。

为了生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部件3用由黄色显 影器3-1,深红色显影器3-2,青色显影器3-3和黑色显影器3-4四 种颜色的显影器构成的回转装置构成,可以将在感光体鼓轮1上形 成的各种颜色的潜像顺序显影出来。

保持在感光体鼓轮1上的第一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第一次 复制部分上被复制在中间复制带4上以后,利用感光体清洁器7 除去在感光体鼓轮上1残留的调色剂。同时用图中没有示出的除电 器,将电荷中和以后,接着即可生成与第二种颜色相应的潜像。第 二种颜色的静电潜像也与第一种颜色一样显影。该第二种颜色的调 色剂图像是重叠在先前复制在中间复制带4上的第一种颜色的调 色剂图像上复制的。以下,有关第三种颜色以后的颜色,也是同样 在中间复制带4上多重复制的。结果,在中间复制带4上,形成未 定影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重叠的彩色调色剂图像。

在所有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都被第一次复制下来的中间复制带 4到达第二次复制位置时,作为从供纸托盘8送出的记录媒体的记 录纸P,与计时配合,送至第二次复制位置。

当第二次复制辊6和中间复制带4夹持着记录纸P送进时,借 助由与外加在第二次复制辊6上的上述调色剂图像带电极性相反 的极性的复制电压形成的复制电场,在中间复制带4上的形成的调 色剂图像被第二次复制在记录纸P上。

第二次复制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被送至定影器9中,经过 加热、加压处理,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在记录纸上,完成生成图像的 过程。用于除去第二次复制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上的电荷的除 电器(图中未示出),配置在第二次复制辊6的下游。

第二次复制辊6,可以沿箭头C方向,与中间复制带4自由 接触和离开,它可以随着记录纸P的进入,而接触,随着记录纸P 的排出,而离开。第二次复制辊6随着第二次复制结果,而回复至 等待和避让位置。另外,与中间复制带4相对配置的清洁器10可 将没有复制在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清洗掉,该清洁器也与第二 次复制辊6一样,可以接触和离开中间复制带4。

上述中间复制带4由驱动辊11,空转辊12,第二次复制倒转 辊13和张紧辊14支架着,并由驱动辊11按箭头B的方向驱动送 进。在中间复制带4上设有限制该中间复制带4的驱动辊11等各 个辊的轴向位置的限制构件。

另外,上述驱动辊11的表面上形成由高摩擦材料制成的被覆 层,以便当清洁器10和第二次复制辊6产生的负荷加上去时,中 间复制带4不致滑动。

在使用这种中间复制带的彩色成像装置中,由于可以成批地将 已多重复制在该中间复制带上的合成调色剂图像(各种颜色的调色 剂图像的重叠图像)复制在记录媒体上,因此,它的优点是:可以 有效地防止在该点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潜像载体直接复制 在记录媒体上的方式中的调色剂图像间的位置偏移或图像混乱的 发生。

在中间复制带4循环输送时,为防止该中间复制带4在循环方 向的速度变化,和驱动辊11等轴向位置的限制及防止中间复制带 4端部折断,而提出了各种结构。

专利公开第27383/1990号公报中公布了一种结构,它在中 间复制带的图像区域外的一方的端部上设有肋,在含有驱动辊的多 个辊上,设有与该肋相对应的槽,并同时使该肋的摩擦系数与中间 复制带的摩擦系数不同。在专利公开第257888/1992号公报中, 公布了一种结构,它在卷绕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的带的两端,设有 肋,并且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两者的两个端部上设有与该肋对应的 槽。

在专利公开第134556/1993号公报中,公布了一种在其端部 贴上作为增强构件的带子的复制带。在这种复制带中,利用辊与上 述带子的接触部分可防止复制带的浮起。在该复制带和增强构件的 分界线上,不会产生裂纹,因此,在与上述带子位置对应的部分上, 可将上述辊的外径做得小些。

在专利公开第175686/1997号公报和专利公开第16512/1997 号公报中,公布了将中间复制带和肋缝合,以防止肋从中间复制带 上脱落的技术。

另外,作为防止中间复制带和驱动辊滑动的技术,在专利公开 第35331/1994号公报中公布了一种在驱动辊表面上,设置20~100 微米的凹凸的技术。在专利公开第152812/1996号公报中公布了 一种在中间复制带内表面和驱动辊的任何一者或两者上,部分地或 全面地涂敷粘结剂或高摩擦类树脂的技术。

在具有中间复制带和驱动它的驱动辊,以及防止中间复制带摆 动的肋和肋导向部分的成像装置中,中间复制带为在由聚酸酯系 树脂和聚酰亚胺系树脂制的底面中,含有电阻调整材料的、厚度为 50~100微米的半导电性薄膜。为了防止与带产生滑动,一般要对 驱动辊的表面进行高摩擦处理。

作为这种高摩擦处理,在制的辊表面上,涂上一层聚酯橡 胶等高摩擦树脂,这样可以长期保持驱动辊和中间复制带的摩擦系 数。但是,新的驱动辊和带中,由于驱动辊表面的摩擦系数过高, 该中间复制带在驱动辊上,沿轴向反复作爬行,会发出嘎吱嘎吱 声。

另外,在由多个辊支架着的中间复制带运转时,如上所述那 样,全产生轴向运动(走动)。超过某一定量的走动会受到上述肋和 肋导向部分限制。但是,当由这种走动引起的肋和肋导向部分相互 压紧的状态长时间地继续时,特别是在中间复制带的端部机械强度 不足的情况下,不能承受这种状态,中间复制带会断裂,因此,图 像生成的动作不能继续下去。

一般,使中间复制带达到断裂的强大的是由因装置本体的 平度差引起的中间复制带装置的平面度精度低,因装置本体的前后 侧板零件堆放或装配误差造成的扭转,和该带本身轴向两端的周长 差别等造成的。但是,作为成像装置的图像载体的中间复制带等, 由于该中间复制带等所特有的原因,也可能会使该中间复制带等断 裂。

现在就该中间复制带断裂的问题的发生机构进行说明。新的驱 动辊和新的中间复制带的组合的摩擦系数高,因此,驱动辊和中间 复制带的夹紧力大。因而,即使在支架中间复制带的各个辊的对准 (轴的平行度)稍微偏离规定值的情况下,该带也容易引起走动。所 以,在初期至几十个循环的循环运动的短时间内,该带向一侧移 动,强大的夹紧力使肋和肋导向部分碰撞。

在该带挂在驱动辊上的位置,和在驱动辊上通过时的位置上, 在该肋的侧面上,有以下的力作用。图14为挂在驱动辊11上的中 间复制带4的截面图,图15为驱动辊11与中间复制带4的接触部 分的截面图。在两个图中,肋41设置在中间复制带4的背面的两 侧端部上,与驱动辊11的侧端面接触,用以防止该中间复制带4 的走动。

当该中间复制带4走动,与驱动辊11的侧面接触时,在该中 间复制带4绕在驱动辊11的开始部分R1处,力F1作用在肋41 的侧面上。结果,中间复制带4浮起,在驱动辊11上,有一个阻 碍运动的力作用。一旦浮起的中间复制带4在离开驱动辊11的位 置R2处时,力F2作用在肋41的侧面上,中间复制带4不再浮起。

图17为浮起时的中间复制带4的截面图。在力F1使中间复 制带4浮起的同时,由于强大的压紧力作用在肋41的侧面上,产 生一个隆起部分RU。这个隆起部分RU,在上述R2部分处消失。 即,在中间复制带4的侧端,在驱动辊11附近,当向一个方向变 形时,向其相反方向的变形交替地发生,这样就反复产生应力集中 和应力释放。

将上述肋41压在驱动辊11侧面上的力,当上述夹紧力越大, 对准精度越低时,则越大,容易将中间复制带4浮起。当上述肋 41被紧紧地压在驱动辊11的侧面上时,不但上述应力集中和应力 释放反复发生,而且中间复制带4和驱动辊11会发生嘎吱嘎吱的 声音。

在上述降起部分RU处,应力集中和应力释放反复发生,当还 继续运转时,就会引起由于疲劳产生的局部龟裂CR(参见图18)。 这种局部龟裂CR不久就会使中间复制带4整个断裂。另外,因为 在中间复制带4端部存在缺口N,也容易有使中间复制带4整个 断裂的危险(图19)。

为了防止中间复制带走动,当然必须努力使支架着中间复制带 的各个辊之间的平行度误差保持极小,高精度地加工中间复制带的 周长差,减小正面和里面的尺寸差等零件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但是,提高中间复制带和辊的精度,会使加工、装配和调整工 序变得复杂,在考虑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要达到这个目标不容易。 另外,即使制造上的问题解决了,当成像装置本体的设置面水平度 不能确保时,支架中间复制带的各个辊间的平行度也不能确保。

当然需要严格管理零件的精度和装配精度,但是除了这点以 外,还需改善引起产生上述强大压紧力的中间复制带走动的其它原 因,即夹紧力等。

本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它没有上述问题,不会 使作为图像载体的无末端带,由于该带走动引起的肋与辊的接触力 而产生变形和破坏。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用带子等增强中间复制带的端部,可以 防止中间复制带的龟裂等。但是,这种增强带子在通过支架中间复 制带的辊时,会变形,如此反复则会剥离。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它没有上述问题, 能确实增强无末端的中间复制带的端部,不会使该无末端的中间复 制带变形而破坏。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在中间复制带上要合成多 种颜色的调色剂,为了防止这些调色剂颜色重合出现偏离,即防止 颜色偏离,必须正确地检测中间复制带上的基准位置,根据这个基 准位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图像装置各部分的动作。

为了检测在中间复制带上的基准位置,要利用反射型传感器读 取用该中间复制带上的用油漆或增强带子,或贯通孔等形成的记 号,利用编码器读取中间复制带的驱动辊的回转位置。

在上述检测方法中,在利用贯通孔作记号的情况下,孔上会有 应力集中,必然成为中间复制带上出现龟裂的原因。另外,在读取 驱动辊的回转的方法中,在中间复制带和驱动辊之间,容易产生由 滑动引起的误差。因此,检测中间复制带上的油漆或增强带子等的 方法最有利。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中间复制带上的各种颜色 的色偏离,必须要以极高的精度检测上述油漆或增强带等的记号。 例如,当要将颜色偏离抑制在125微米内时,记号的检测误差要求 在15微米以下。

为了满足这样严格的精度要求,必须排除中间复制带的循环运 动速度、在循环运动中产生的挠度和振动、反射型传感器的安装位 置等产生检测误差的多种原因。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要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正确检 测无末端复制带上的基准位置,能得到没有颜色偏离的良好图像的 成像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案为,该成像装置具有作为保持并输送调色剂图 像的调色剂图像载体的无末端带和由用于支架和运转该无末端带 的多个辊构成的带支架装置;该成像装置还具有沿着上述无末端带 内周表面的两端设置的肋构件;还在包含在上述无末端带的支架装 置内的驱动辊的两端,配置了为上述肋构件导向的肋导向构件;另 外,在偏离该驱动辊轴向中心部位的端部上,设有用于减小上述无 末端带和上述驱动辊之间的摩擦力的降低摩擦的构件。

根据上述,可以减小在驱动辊轴向端部上,无末端带和驱动辊 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可以减小在该部分上的夹紧力。结果,可在 驱动辊的轴向上,使该无端带侧端上,径率较大的夹紧力变得均 匀。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为,该成像装置具有作为保持并输送 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载体的无末端带,和由用于支架和输送该 无末端带用的多个辊构成的无端带支架装置;该成像装置还具有沿 着上述无末端带的外周表面两端设置、在端部含有重叠部分的无端 带增强带子;上述重叠部分,在相对于该无端带的增强带子运动的 滑动连接体的顺方向上构成。

根据上述,可使设在该无末端带的外周表面上的该带子的增强 带子的、可与该增强带子接触滑动的滑动体,圆滑地通过上述重叠 部分。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为,该成像装置具有作为保持和输送调色剂 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载体的无末端带,和由用于支架和传送该末端带 的多个辊构成的带支架装置;该成像装置还具有支承含有上述无末 端带的带装置的框架装置,设在上述无末端带的外周表面上的表示 该带位置用的标记构件,和用于检测表示上述无端带位置用的标记 构件、与上述无端带的外周表面两端相对配置的光学检测装置。上 述光学检测装置固定在上述框架装置上。

根据上述,可使无末端带支承在该框架装置上,而光学检测装 置也固定在同一个框架装置上,因此,可以使与该无末端带的距离 和相对度等位置关系保持一定。

图1为表示驱动辊和中间复制带接触情况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为表示驱动辊和中间复制带的接触情况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为表示两端贴有低摩擦材料的驱动辊的图;

图4为表示降低摩擦部分的宽度与总夹紧力的关系的图;

图5为利用与低摩擦区宽度的关连关系,表示对准情况与中间 复制带隆起量的关系的图;

图6为表示驱动辊和中间复制带的接触情况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7为表示驱动辊和中间复制带的接触情况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8为利用与低摩擦区的直径的关连关系,表示对准情况与中 间复制带的隆起量的关系的图;

图9为表示润滑粉末的涂敷情况的图;

图10为表示涂敷润滑粉末后,做擦去处理的情况的图;

图11为表示擦去强度与夹紧力关系的图;

图12为表示总夹紧力与中间复制带的循环运动次数的关系的 图;

图13为表示成像装置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14为表示与驱动辊处在接触状态的中间复制带的主要部分 的截面图;

图15为表示与驱动辊处在接触状态的中间复制带的主要部分 的侧视图;

图16为表示总夹紧力与颜色偏离量的关系的图;

图17为表示中间复制带的端部隆起状态的图;

图18为表示中间复制带端部龟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9为表示中间复制带端部龟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0为表示加在中间复制带上的张力和夹紧力的图;

图21为利用与使用次数的关连关系,表示中间复制带和驱动 辊的夹紧力的图;

图22为表示中间复制带和驱动辊的夹紧力测定情况的立体图;

图23为表示附着污物的驱动辊的图;

图24为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中间复制带的主要部分的 立体图;

图25为中间复制带和驱动辊的截面图;

图26为表示中间复制带的内周表面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7(a)、图27(b)、图27(c)、图27(d)为表示设在中间复制带 上的肋对接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8为驱动辊和中间复制带的接合部分的立体图;

图29(a)、图29(b)为表示带增强带子的重叠部分的接合状态的 图;

图30(a)、图30(b)为表示带增强带子的重叠部分形状的立体图;

图31为带清洁器的正视图;

图32为表示重叠部分LAP和对接部分BUTT的距离LB与颜 色偏离的评价的关连关系的图;

图3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中间复制带的主要部分的放大 图;

图34为中间复制带的截面图;

图35为表示反射带的位置的中间复制带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6表示反射型传感器的总检测误差大小的图;

图37为表示现有装置的肋接合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8为表示实施例的肋接合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9为表示反射型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图;

图40为反射型传感器的回路图;

图41(a)、图41(b)为表示在增强带子和中间复制带之间产生的间 隙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2为表示反射型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图;

图43为表示将反射带配置在中间复制带和增强带子之间的例 子的立体图;

图44为说明由反射型传感器的安装精度造成的检测误差的图;

图45为反射带的特性图;

图46为中间复制带垫板构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7为中间复制带垫板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适用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成像装置。 这里,引用图13上说明的结构和动作,所以,将参照图13进行说 明。

图20为表示支架在辊之间的中间复制带的张紧状态的图。当 将中间复制带4支架在驱动辊11、空转辊12、张紧辊14和第二 次复制倒转辊13上,给张紧辊14施加张力时,出现张紧线15。 张紧线15是由于加在中间复制带4上的张力不均匀而引起的中间 复制带上的“皱纹”。由于这个“皱纹”的影响,在中间复制带4 的侧端附近,比在其中间部分处的张力大。如同一图所示,由于这 个张力的不同,造成在驱动辊11上的夹紧力Gr沿轴的方向分布。 夹紧力Gr在驱动辊11的两端非常大。

图21表示在使用期间的驱动辊11的夹紧力Gr。图中,在中 间复制带4的使用期间内,对四种使用循环次数(千周/秒:KCS) 不同的驱动辊11,测定了夹紧力Gr的分布。从这个图中可看出, 上述夹紧力Gr的不均等性,越是接近新的驱动辊就越显著。当使 用时间长时,在驱动辊11的轴向方向的夹紧力Gr的差别减小。

在驱动辊11的轴向方向上的夹紧力Gr的分布,可以如图22 那样测定。在同一图中,将中间复制带4的试件4a跨在驱动辊11 上,使一端的重锤16下降,在固定驱动辊11的状态下,牵引试件 的另一端。在这个状态下,测定试件4a滑动时的牵引力,即静止 摩擦力,将这个力作为夹紧力Gr。在轴向方向上反复进行这个测 定,分别测定不同使用时间的驱动辊上的夹紧力Gr。

作为在轴向方向的夹紧力,除了上述张力不均匀以外,驱动辊 11的表面在轴向方向上的污染情况不同也有影响。图23为表示驱 动辊11每一使用期间的污染情况的图。如图所示,污染是从驱动 辊的两端发展起来的。这种污染主要是中间复制带4的背面摩擦造 成的污染,其它的污染主要是在该装置内浮游的调色剂。污染大的 在以10KCS速度运动时,在驱动辊11的全长上达到饱和。

这样,由于当驱动辊11为新的时候,夹紧力大,中间复制带 4的走动,容易引起由中间复制带4的侧端部分的反复变形而造成 的损伤(图18,图19)。如果缓慢地减小在张紧辊14上的中间复 制带的张力,则由于夹紧力降低,可以防止中间复制带4的损伤。 但是,相反地,当夹紧力太小时,会发生在中间复制带4上重叠的 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的颜色偏离。

图16为以中间复制带的张力为参数,表示在驱动辊11的轴向 的全部范围内的总夹紧力与颜色偏离的关系的图。这里,所谓总夹 紧力是指将空转辊12和中间复制带4固定,在这种状态下,利用 装在驱动辊11轴上的扭矩仪测定的静止起动扭矩。在中间复制带 的张力在4kgf时使用的情况下,例如,当在成像装置整体的颜色 偏离容许值范围内,该中间复制带4所负担的容许值为25微米时, 从图中可看出,总的夹紧力必须在6kgf以上。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中间复制带的运转次数在大约10KCS 时,驱动辊11的污染达到饱和,因此,在中间复制带的运转次数 在10KCS以上的使用时间内,总的夹紧力必须至少设定在6kgf 以上。当中间复制带的运转次数在10KCS以上,要确保大的夹紧 力时,在上述污染没有发展起来的初期使用状态下,总的夹紧力非 常大,因此,由走动引起的中间复制带4的变形不可避免。在使用 初期的夹紧力大的状态下,中间复制带4发生破损。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兼顾不产生颜色偏离和防止中间复制带4 的破损,采取了以下的对策。即,如上所述,由于在驱动辊11的 轴向端部处,夹紧力Gr大,特别是在使用初期这种现象很显著, 因此,在驱动辊11的轴端附近,采取了降低摩擦的措施。

图6为表示驱动辊11和中间复制带4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截 面图。在该图中可看出,驱动辊11是由辊本体11a和覆盖在其表 面上的高摩擦材料部分11b构成的。这个高摩擦材料部分11b是 在有由清洁器10或第二次复制辊6造成的负荷作用时,为使中间 复制带4不产生滑动而设置的。作为一个例子,在上述辊本体11a 上可以使用铝管;作为高摩擦材料部分11b,可以使用聚氨酯橡胶 被覆层(厚度为5~50微米,最好为25微米)。

在驱动辊11的轴端,设有肋的导向部分17。肋导向部分17 最好使用表面光滑,且滑动性能良好的树脂材料,例如,聚缩。 另外,肋导向部分17与辊本体11a的侧面不固定,而是分离的较 好。此外,在空转辊12和第二次复制倒转辊13上,也同样设有肋 导向部分。

中间复制带4由聚酰胺系树脂制成,它是调整至厚度为 50~100微米,体积电阻率为109~1012欧姆·厘米,表面电阻率为 1011~1013欧姆·厘米的半导电性薄膜。假如该中间复制带4为其 厚度、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均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半导电性树 脂材料,则可使用在丙烯酸系树脂、氯化乙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系 树脂等中含有电阻稳定化材料的树脂。

在中间复制带4的内侧,即图像保持面的内侧的两端上,也设 有肋41,41。这些肋41,41的内侧,即靠近驱动辊11的轴向 中央的表面,从外面与分别设在驱动辊11的两端的上述肋导向部 分17的端部接触,可以限制中间复制带4,沿着驱动辊11的轴向 的运动。用于作为增大该中间复制带4的端部强度的增强构件的带 子18,18与中间复制带4的外侧,即保持图像的表面的两端接 合。作为该带子材料的一个例子,可以使用厚度为50~100微米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作为在驱动辊11的轴端附近,降低摩擦的一种措施,将上述 肋导向部分17的直径做得比驱动辊11的外径大。图1为驱动辊轴 端部的放大图。如图1所示,肋导向部分17的直径D1比驱动辊 11的直径D2稍微大一点。有关直径差的适当范围,将在图8中叙 述。

如图所示,通过设置两者的直径差,在驱动辊11的轴端区域 b内,在与中间复制带4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G。即,由于在形 成间隙G的区域b附近,驱动辊11和中间复制带4之间的摩擦力 可以降低至零,结果,在驱动辊11的轴端,可以降低夹紧力。

不需增大上述肋导向部分17,而减小驱动辊11端部的直径也 可以。在图2中,在驱动辊11的端部,即在肋41的内侧,将与中 间复制带4的内表面相对的部分的直径D3,做得比其它部分的直 径D2稍微小一点,则在b部分内,与中间复制带4的内表面之间, 形成间隙。

下面,说明对驱动辊11的两个端部进行低摩擦处理的例子。 图3为表示施行低摩擦处理的驱动辊11的图。在同一图中可看出, 在驱动辊11的两端形成了宽度为W的摩擦降低的部分。作为摩擦 降低部分的一个例子,可将厚度为50微米的聚酰亚胺制带子贴在 驱动辊11的表面上。图4和图5中表示了通过设置这个摩擦降低 部分W所得到的效果。

图4中,表示了对于新的和使用过的驱动辊11的总夹紧力与 摩擦降低部分W的关系。如图所示,总的夹紧力随着摩擦降低部 分W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与颜色偏离的容许值的关连关系方 面,可以按照确保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总夹紧力的要求,来设定摩擦 降低部分W。

图5中,表示了对于不同的摩擦降低部分W,中间复制带端 部的隆起部分RU与驱动辊11、空转辊12、倒转辊13和张紧辊 14的对准情况,即平行度的关系。所谓对准就是驱动辊11和与该 驱动辊11邻近的辊,即空转辊12及张紧辊14的平行度,它代表 以驱动辊11为基准,对于与中间复制带4的宽度相当的长度上的 平行偏差。如图所示,当增大摩擦降低部分W时,即使在对准不 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隆起部分RU的高度h抑制得较低。隆起部 分RU的高度h越低越好,但最好合并考虑上述必要的最小限度的 总夹紧力来决定该摩擦降低部分W。

另外,也可以不必如上所述那样,增大肋导向部分17的直径, 而通过将驱动辊11的轴端的直径做得比其它部分的直径大,从而 在与中间复制带4之间的部分上,形成间隙G。图7为将轴端直 径增大的驱动辊1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如图所示,轴端直径D4 做得比其它部分的直径D2大。

图8为在增大驱动辊11的轴端直径D4的情况下,表示上述 隆起部分RU的高度h的图。图中,为比较,对于包含直径D4比 直径D2小0.17毫米的四种直径D4,表示了隆起部分RU的高度 h。使两端部直径大0.45毫米的驱动辊,不论对准情况如何,上 述隆起部分RU的高度h都被抑制成约0.2毫米,达到即使长时间 使用,也可使上述龟裂CR(图20)很难发生的状态。上述肋导向部 分17和驱动辊11的直径差,也可以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决定。

另外,降低驱动辊11的表面的摩擦,可以如下述这样来实现。 即,通过在驱动辊11的表面上涂敷润滑用的粉末,来降低摩擦。 例如,可以使用作为显影用调色剂的粘结剂使用的聚酯粉末,作为 调色剂的添加剂使用的粉或氧化粉,作为感光体1的清洁 器刮板的润滑剂使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末、次硬脂酸 盐粉末,作为中间复制带4的原料使用的聚酰亚胺粉末或聚碳酸酯 粉末等中的任何一种。粉末的粒径可在0.01微米~10微米范围内 选择。当然,这些只是示例,也可以适当使用同系列中具有润滑性 的微细粉末。

将这些粉末涂敷在驱动辊11的两端,通过将多余的粉末擦 去,即可以在驱动辊11上,形成所希望的降低摩擦部分。首先, 当涂敷上述粉末时,利用收容该粉末的布袋(涂粉袋)等轻轻叩击驱 动辊11的表面,使粉末附着上去。图9为表示利用涂粉袋44涂敷 粉末的情况的图。

接着,擦去涂在驱动辊11上的上述粉末。图10为表示粉末涂 敷方法的图。在图中,将驱动辊11放在回转装置上,以轴40为中 心转动。位于驱动辊11的端部的擦拭衬垫42,由弹簧43压紧在 驱动辊11上。衬垫42最好是在聚氨基甲酸发泡海绵的表面上,贴 上聚酯系的布。轴40的转数可以在10~20转/分范围内。

图11为利用与擦去时的压紧力的关系,表示涂敷粉末的再擦 去的驱动辊11的端部的夹紧力Gr的图。图中,粉末的平均粒径为 5微米,压紧力为100克力,驱动辊11的转数为20转/分。如图 所示,在涂敷粉末后没有擦去的情况下,滑动力很大,几乎得不到 夹紧力Gr。另外,在未涂敷粉末的新的驱动辊11的情况下,显示 出非常大的夹紧力。与此相对应,使用涂敷粉末后再擦去的驱动辊 11,可以得到适当的夹紧力。

图12表示涂敷上述粉末后,再擦去的驱动辊11的总夹紧力与 中间复制带的循环次数的关系。图中,为了比较,还表示了没有涂 敷粉末的驱动辊上的总夹紧力。从图中可以理解,在使用中间复制 带的任何一种情况下,总的夹紧力都降低。在该带的循环运动次数 达到10KCS左右,便稳定下来。涂敷粉末后再擦去的驱动辊11, 在开始初期和经过一段实际使用时间时,总的夹紧力没有太大的差 别。即,当中间复制带的运动次数达到10KCS左右时,中间复制 带4最容易引起破损,但在这时,可以将总夹紧力抑制得较低。另 外,在图12测定时的条件下,没有采取在驱动辊11上,增大上述 的肋导向部分17的直径等其它的降低摩擦的措施。

另外,不涂敷粉末,而使设在驱动辊11的全部表面上的高摩 擦材料部分11b不覆盖驱动辊11的轴端部分,也可以达到降低摩 擦的效果。

在上述例子中,虽然是利用驱动辊的总体和表面状态来维持总 夹紧力的,但只降低了驱动辊11的轴端处的夹紧力。然而,通过 选择中间复制带4的肋41的材质,可以减小与肋导向部分17的滑 动阻力,减小上述中间复制带4,在驱动辊11上受到阻碍的方向 上的力F1(参见图15),结果,可以减小上述隆起部分RU的高度。 热硬化性树脂可以适用于肋41的材质。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用 厚度为0.5~1.5毫米的聚氨酯橡胶。

从以上说明可看出,采用第一方案时,由于可以在驱动辊的轴 向方向上,使中间复制带,即无末端带的侧端部上的、较大的夹紧 力变得均匀,因此,可以消除在驱动辊上、由该中间复制带走动引 起的带浮起现象。结果,很难产生由上述浮起造成的中间复制带的 反复变形引起的龟裂等破损问题。

其次,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采用第二方案的彩色成像装置。这 里,引用了图13说明的结构和动作等,可参照图13进行说明。

图24为中间复制带4的侧端部分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在中 间复制带4的侧端部分的内侧,沿着该侧端部分,粘接着肋41。 在中间复制带4的侧端部分的外侧,即外周部分上,沿着该侧端部 分,粘接着作为该中间复制带增强部分的带子18。肋41和带子 18分别具有对接部BUTT和重叠部分LAP。

对接部分BUTT的间隔,最大为4毫米。另外,为了可靠地进 行粘接,在重叠部分LAP上,设有最小为10毫米的重叠余量。对 接部分BUTT的间隔中心与重叠部分LAP的中心离开一个LB的距 离。这样,对接部分BUTT和重叠部分LAP的位置会错开,使它 们不能重叠,这会引起以下令人担心的问题。

即,对接部分BUTT和重叠部LAP,与中间复制带4的循环 运动方向的其它部分比较,是均质性受到损害的部分。换言之,它 们是中间复制带4循环运动方向的强度和延展性等特性都与其它 部分不同的部分。当这种特异的部分重叠时,特别是当通过各种辊 时,容易产生与其它部分不同的微小振动,必然对颜色的偏离有影 响。通过将对接部分BUTT和重叠部分LAP错开一点,可以减小 与中间复制带4的运动方向上的其它部分的特性有差异的现象。对 接部分BUTT和重叠部分LAP的距离为离开各个端部7.5毫米以 上,最好是,对接部分BUTT和重叠部分LAP不同时跨在驱动辊 11等上,即上述距离在覆盖与辊的接触角(包角)的长度以上,例 如,100毫米以上。

图32为表示当改变对接部分BUTT和重叠部分LAP之间的距 离时,评价在图像侧端部分,即中间复制带4的侧端部附近的颜色 偏离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重叠部分LAP至对接部分BUTT 的端部的距离,在达到7.5毫米以上之前,得不出对颜色偏离的容 许范围的评价。因此,上述距离最好在7.5毫米以上。

上述重叠部分LAP顺着滑动的构件(滑动连接体)的方向构 成,该滑动的构件与带子18接触,而该处在该重叠部分LAP上侧 的带子18的前端面18a则配置在中间复制带4的运动方向R的上 游。在中间复制带4的外周表面的侧端部分上,具有侧面密封(后 面说明),该密封配置在中间复制带4的外周面侧端部上的带清洁 器10的清洁器刮板的两侧。该侧面密封相当于上述的滑动连接 体。当上述带子18的前端面18a配置在该中间复制带4的运动方 向R的下游时,该侧面密封与上述前端面18a接触。由于在该带 子18的重叠部分LAP上,可能会产生剥离,因此,如上所述,重 叠部分LAP是按顺方向构成的。

中间复制带4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它是将厚度调整为 50~100微米,体积电阻率为109~1012欧姆·厘米,表面电阻率为 1011~1013欧姆·厘米的半导电性薄膜。如果这个中间复制带4的 厚度、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为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半导电性树 脂材料,则可以使用在丙烯酸系树脂、氯化乙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 系树脂等中含有电阻稳定化材料的树脂。

热硬化性树脂适合于做肋41的材质。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 用厚度为0.5~1.5毫米的聚氨酯树脂。作为增强构件的带子18的 材质的一个例子,可以选择厚度为50~100微米的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PET)。

图25为将上述中间复制带4跨在驱动辊11上的状态的截面 图。如图中所示,驱动辊11由辊本体11a和表面覆盖了高摩擦材 料部分11b组成(参见放大图)。这个高摩擦材料部分11b是为了当 由清洁器10或第二次复制辊6引起的负荷加上时,使中间复制带 4不致滑动而设置的。在上述辊本体11a上,作为一个例子,可以 使用铝管;而作为高摩擦材料部分11b,可以使用聚氨酯的被覆层 (厚度为5~50微米,最好为25微米)。在驱动辊11的轴端,设有 可使上述肋41,在中间复制带运动方向上导向的肋导向部分17, 用以限制中间复制带4在驱动辊11的轴向方向的运动。

肋导向部分17最好使用表面光滑,并且滑动性良好的树脂材 料。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用聚缩醛。另外,肋导向部分17最好 不与辊本体11a的侧面固定,而是分离的。在空转辊12和第二次 复制倒转辊13上,也同样设有肋导向部分17。

上述带子18最好沿着中间复制带4粘贴,使由该中间复制带 4的侧端部的微小损伤造成的破损不致发展,并且其侧端部分至少 应与该中间复制带4的侧端面重合。另外,该带子18的内侧表面(中 间复制带4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端面)最好位于偏离肋41的内侧端 面,也偏离中间复制带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带子18具有保护中 间复制带4的侧端部的功能和使上述隆起部分RU难以产生的功 能。

如果从与驱动辊11的关连关系来说,当驱动辊11的肋导向部 分17与肋41接触时,带子18的内侧的位置,应设定成比该肋导 向部分17的外侧端面更靠近该驱动辊11的轴向中心一侧。在肋导 向部分17与肋41接触的状态下,带子18和肋导向部分17的重 叠量RT(参见图25),最好在2毫米以上。当中间复制带4走动, 肋导向部分17与另一端的肋41接触时,也需确保有重叠部分 RT。

在满足上述带子18的位置设定的条件下,增大带子18的宽度 是好的,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即,清洁器10的清洁器刮板与中 间复制带4接触,其接触范围,在宽度方向应取得比图像生成区域 宽。这样,要使带子18,18之间的间隔L1比清洁器刮板的长度 大,必须使清洁器刮板不与带子18产生干涉。

现在来说明上述的清洁器刮板。图31为中间复制带的清洁器 10的正视图。在该图中,清洁刮板101的边缘101a与中间复制带 4接触,将残留的调色剂拨落下来。该中间复制带清洁器10的长 度L2设定成可以将该中间复制带4的最大图像区的两端覆盖约10 毫米。即,上述带子18,18之间的间隔L1必须比长度L2大。

被清洁器刮板101拨落下来的废的调色剂,由调色剂容器或 下方的密封102接住,回收到壳体103内。在清洁器刮板101和 下方密封102的两侧面上,配置了侧面密封104,104,使废的 调色剂不会洒落下来。这个侧面密封104,例如,可以为聚丙烯纤 维等植绒在一平板上形成的密封。由于其植绒部分与带子18接 触,因此,如上所述那样,应使带子18的重叠部分LAP按顺方向 设置。

上述肋41的对接部分BUTT是如下这样构成的,它可使肋导 向部分17在该对接部分BUTT中平稳地通过。图26为表示肋41 的对接部分的中间复制带4的立体图,图27(a)、图27(b)、图27(c)、 图27(d)为该对接部分BUTT的放大平面图。在构成对接部分BUTT 的肋41的前端上,作有铲背,以便不挡使作为相对于该肋41的滑 动连接体的辊的端面。例如,做成倒角(图27(a)),以斜面对接(图 27(c))和作成圆弧(图27(d))。

另外,在图27(b)所示的例子中,在肋41的一边的前端形成 相对于滑动连接体的铲背,而在与该肋41的一边的前端相对的另 一端,形成相对于它的一个偏移量(偏移量δ)。在使肋41的一边 的前端偏移的情况下,倒角做得小些也可以,不做倒角也可以。在 图27(a)、图27(b)、图27(c)、图27(d)中,中间复制带4的循环运 动方向为符号R的方向,符号sf表示肋导向部分17的滑动面。因 此,通过使上述肋41的前端偏移,可以防止相对于该肋41的滑动 面sf的滑动连接件挂在肋41的前端上。

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肋41的对接部分BUTT,可使肋41 的前端平稳地通过对接部分BUTT,不会挂着驱动辊11等辊类的 边缘或肋导向部分17,不会受到它们的阻碍。

如上所述,带子18的重叠部分LAP,在中间复制带4的循环 运动方向上,是相对于滑动连接体顺方向构成的。但是,即使在这 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下述的理由,该重叠部分LAP也有可能剥 离。图28为中间复制带的端部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当在驱动辊 11上通过时,配置在中间复制带4最外周部分上的带子18,在沿 着驱动辊11的外圆周方向上,受到大的牵引力F3的作用,该牵 引力F3可以将带子18的重叠部分LAP的粘接剥开。这个牵引力 F3的施加和释放,在通过空转辊12和张紧辊14等其它辊时,也 作用。因此,这样反复作用,就可能使粘接部分剥落。

在本实施例中,重叠部分LAP的接合可以用粘接实现,或不 用粘接,而用熔融接合实现。图29(a)和图29(b)为表示熔融接合 的重叠部分LAP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和侧视图。图中,在带 子18的重叠部分LAP的区域WP上,形成熔融、凝固的接合部分。 另外,这个区域WP不限于一点,也可以在多个点上形成接合部 分。作为熔融接合的方法,最好采用声波熔融接合。有关超声波 熔融接合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在专利公开第266422/1995号公报 中所述的方法,它是点熔融接合法。

为了避免上述牵引力F3引起的剥离,可以不用上述熔融接 合,而采用以下的方法。带子18的刚性越大,则上述牵引力F3 就越容易将该带子18剥离。作为减小带子18刚性的方法,可以采 用图30(a)和图30(b)的方法。在该两图中,将带子18的两个前端 中,位于重叠部分LAP上,成为上边一侧的该侧的前端,沿着该 带子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积减小。在图30(a)中,为将该前端变细, 在图30(b)中,为作成梳子状,以减小刚性。这样,通过减小在重 叠部分LAP上,成为上边一侧的带子18的前端的截面积,使得在 通过各种辊时,由牵引力F3在重叠部分LAP上造成的伸长变得容 易,因此不会剥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就作为无末端的带的一个例子的中间复制带 作了说明,但不是仅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利用感光体 带代替上述感光体1的成像装置。

从以上说明中可以看出,根据第二方案,设在无末端带的外周 表面上的该带的增强带子可以使与该带子接触滑动的滑动连接 体,平滑地通过上述重叠部分。因此,即使在设有滑动连接体的情 况下,该无末端带的增强带子也不容易剥离,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护 该无末端带的侧端部的作用。

现在,再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采用第三方案的成像装置。这 里,援引图13中说明的结构和动作等,可参照图13进行说明。

图33为表示检测中间复制带4上的基准位置的反射型传感器 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在该图中,驱动辊11通过轴19, 支承在构成中间复制带部件的侧框架51上。另外,张紧辊14由轴 21支承在支架20上,该支架20则支在上述侧面框架51上,可以 自由摆动。中间复制带4跨挂在由这些驱动辊11和张紧辊14,以 及上述空转辊12和倒转辊13构成的一些辊上,由张紧辊14给出 规定的张力。

检测基准位置的反射型传感器22配置在驱动辊11和张紧辊 14之间。该反射型传感器22直接固定在侧框架51上,与中间复 制带4的间隔SD不变化。传感器的垫板23配置在位于反射型传 感器22对面的中间复制带4的内侧,即内周表面侧上。传感器的 垫板23,如图46、图47所示,作为整体是箱形的,它两端的一 部分被切去,让出一个肋41出来(以后详述)。

这个传感器的垫板23安装在侧框架51上,它安放在从连接驱 动辊11的外圆周和张紧辊14的外圆周面,稍微向该中间复制带4 的外周面挤压的位置上。可以可靠地与中间复制带4的内表面接 触。这样配设检测后述的记号用的反射型传感器22,使得与中间 复制带4的间隔不容易变化。

例如,由反射型传感器22引起的中间复制带4的行进方向的 检测误差如图36所示。如图36所示,总的误差分别由测量的反复、 电源电压的变化和检测距离的误差决定。这里,当中间复制带4 在32微米附近振动时,由检测对象,即记号和反射型传感器22 之间的距离(检测距离)变化引起的误差为3.8~11.6微米。这样,中 间复制带4的振动,对总误差影响很大。

另外,由反射型传感器22的安装角度误差引起的检测误差如 下。在图44中,当从反射型传感器22的前端至中间复制带4的表 面的距离为H,光轴与垂直于中间复制带4的表面的线所成的夹 角为θ时,在中间复制带4在h毫米上下振动时,检测误差X由下 式(1)算出:

从X/H=X/h,可得x=h·X/H

检测误差x=h·tan θ…………………………(1)

根据式(1),例如,角度θ=5°,中间复制带4在0.032毫米 附近振动时,检测误差x=2.8微米。

这样,由于由反射型传感器22的安装误差或中间复制带4的 振动引起的记号检测误差直接表现为颜色偏离,因此减小检测误差 就非常重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反射型传感器22固定在支承 中间复制带4的侧框架51上,来减小检测误差,同时利用传感器 的垫板23抑制中间复制带4的振动。

为了提高利用反射型传感器22得出的检测精度,可采取如下 的结构。图37为中间复制带4的截面图。肋41沿着中间复制带4 的侧端部,与该侧端部的内侧粘结在一起。作为增强部分的带增强 带子18,沿着中间复制带4的侧端部,粘结在该侧端部的外侧, 即外周表面上。肋41,41的内侧表面,即靠近中间复制带4的宽 度方向中心的面,在驱动辊11等一类辊的上面通过时,与辊的端 面接触,并相对该端面滑动,因此该一类辊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

中间复制带4为由聚酰亚胺系树脂制成,它是调整至厚度为 50~100微米,体积电阻率为109~1012欧姆·厘米,表面电阻率为 1011~1013欧姆·厘米的半导电性薄膜。如果这个中间复制带4为 厚度、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半导电性树脂 材料,则可以使用在丙烯酸系树脂、氯化乙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系 树脂中含有电阻稳定化材料的树脂。

热硬性树脂适用于肋41的材质。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用厚 度为0.5~1.5微米的聚氨酯树脂。中间复制带的增强带子18的材 质,作为一个例子可以选择厚度为50~100微米的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PET)。

图35为表示作为粘贴在上述中间复制带4的外周表面上的记 号的反射带的粘结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反射带24重叠粘接 在中间复制带的增强带子18上。反射带24放置成跨过在肋41的 对接部分上形成的间隙g,并粘贴起来。将反射带24配设成跨过 间隙g的理由如下。

图37为说明检测误差用的肋对接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所示,当肋41上有间隙g时,中间复制带4沿着间隙g变形, 形成凹下部分。结果,这个凹下的表面起凹透镜的作用,可以反射 从反射型传感器22发出的光。反射型传感器22接收这个光,会错 误地输出检测信号。

另一方面,跨过间隙g,粘贴反射带24有下面的作用。图38 为本实施例的肋对接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当中间 复制带4按箭头B方向移动时,反射型传感器22检测反射带24 的前端。因此,即使反射带24由于间隙g的影响而凹下去,但该 凹处发出的错误的光接收信号在正确的检测信号之后,因此,可以 比较容易地识别该正确的检测信号。

作为反射带24,最好为耐药性、耐热性好、静电产生少的带。 例如,住友斯利埃姆(スリ-ェム)株式会社生产的聚酯带No.850 的色的带子就比较合适。这个No.850带是以铝真空膜的聚酯 薄膜为基材,均匀涂敷乙烯系粘结剂作为粘结部分的带子。No. 850带的物理特性如图45所示。反射带24不是仅限于No.850带, 具有与它同等特性的带子也可以。

下面来说明第三方案的第二个实施例。图39为表示反射型传 感器输出特性的图,图中纵轴为输出电压,横轴为与检测对象的距 离。图中,在以1.9V作为临界值的情况下,不论是该未使用过的 反射带,还是使用过的反射带,由上述反射带24发出的反射光产 生的输出电压都大大超过临界值。至反射带24的距离,在大约10 毫米以下,即能得到很大的输出电压。

另一方面,从中间复制带4,或粘结在中间复制带4上的该带 的增强带子18发出的反射光产生的输出电压不超过临界值。这 时,在中间复制带4和该带的增强带子18之间的输出电压差别小。 对作为该带的增强带子的透明带和黑色带所做的实验证明,不管是 哪一种带,输出电压几乎没有差异。

图40表示用于得到由反射型传感器22发出检测光产生的输 出电压的回路的一个例子。如图所示,当加上电压Vcc时,发光二 极管D1发光,与检测物体OB发出的反射光相应的电流i流过光 敏晶体管Tr1。比较器COMP将上述电流i产生的电阻R2的端电 压与基准电压(电阻R3和R4的分压)比较,检测输出电压Vout。 R1为电流限制的电阻,RL为外部连接电阻。

从上述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即可知,利用反射型传感器22可以 很容易将反射带24与其它物体区别识别出来。但在下列情况下, 仍会有错误检测的可能。

例如,当存在中间复制带的增强带子18和中间复制带4粘结 不牢的部分时,反复使用会在该部分上,在与中间复制带4之间形 成间隙(气泡)。特别是当在驱动辊11等与中间复制带4的接触角 (包角)大的辊上通过时,由于中间复制带4和该带的增强带子18 的变形大,因此,粘结部分的应力大。同样,在该中间复制带的增 强带子的重叠部分上,同样会在与中间复制带4之间,形成间隙。

图41(a)表示在该增强带子18和中间复制带子4的粘接不牢 部分上产生的间隙SB,图41(b)表示在该增强带子18彼此之间的 重叠部分上产生的间隙SB。

这样,在使用作为增强带子18的透明带的情况下,当在与中 间复制带4之间产生含有气泡的间隙时,中间复制带4的颜色不能 通过该增强带子18,因此,外观上,该气泡部分就呈现白色。于 是,反射型传感器22的光,在这个白色部分上被反射,输入发射 型传感器22,故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就超过上述的临界值。即在没 有反射带24的部分,输出了反射带24的检测信号,产生错误。因 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增强带子18做成黑色,成功地防止了上 述错误的发生。图42为在该增强带子18与中间复制带4之间,形 成含有气泡的间隙,测定在该部分的反射型传感器22的输出电压 的结果。如图所示,当该增强带子18为透明时,反射型传感器22 的输出电压超过临界值,而当将该增强带子做成黑色带时,即使在 间隙部分,输出电压也不超过临界值。

下面来说明第三方案的第三个实施例。如图39所示,反射带 24,不论是新的,还是使用过的,如果与反射型传感器22的距离 为大约12毫米,则反射型传感器22的输出电压均在临界值以上。

但是,反射带24的污染或损伤严重的情况也是可预见的,应 尽量减少反射带24的污染和损伤。因此,提高反射型传感器22 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是有意义的。

如图43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设置了反射带24。在图43中, 反射带24配置在该中间复制带的增强带子18和该中间复制带4 之间。这样,可以防止污染或损伤的发生。另外,密封清洁器10 的刮板侧面的侧面密封,在中间复制带4的端部上滑动,但这种滑 动连接体不会使反射带24剥离,这是其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无末端带的一个例子的中间复制 带,但是不是仅限于这种带,例如,在使用感光体带代替上述感光 体1的成像装置中,也可采用本发明。

从以上说明中可明白,采用第三方案,由于无末端的带支承在 框架装置上,而光学检测装置也固定在同一个框架装置上,因此, 可以使与无末端带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因此,可以减小由检测距 离和检测角度的误差造成的检测精度误差,能够正确地检测无末端 带上的基准位置。结果,可将颜色偏离抑制至最小。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