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合金类 / 合金 / / 双相钢 / 一种叠合板

一种叠合板

阅读:158发布:2020-09-0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叠合板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叠合板,包括 钢 筋砼(1)和 钢筋 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 底板 (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钢筋(5),钢筋(5)从长条形底板(3)上的凹坑(6)或/和凹槽(7)或/和孔洞(8)中露出底板体外并锚固于钢筋砼(1)中,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 力 叠合板。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 应力 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 基础 底板以及 桥梁 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下面是一种叠合板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叠合板,包括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钢筋(5),纵向或横向钢筋(5)从长条形底板(3)上的凹坑(6)或/和凹槽(7)或/和孔洞(8)中露出底板体外并锚固于钢筋砼(1)中,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叠合板,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10),叠板支撑件(10)上设置有缓冲件(17),缓冲件(17)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同一纵向钢筋(5)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叠板支撑件为网架(11)或桁架(12)或折弯杆(13)或(14)或凸条(15)或支撑杆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底板(3)中钢筋(5)为预应力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或横向钢筋(5)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5)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不同的纵向钢筋(5)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4)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钢筋(5)在长条形底板(3)两端外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中的纵向钢筋(5)在纵向长肋(4)的两端外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活动连接或可折式连接或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整体构件或者分体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18)。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18)。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或纵向长肋(4)或支撑件(10)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19)。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或纵向长肋(4)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8)。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7)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7)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7)。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8),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7)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孔洞(8)与凹槽(7)截面相同或不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孔洞(8)断面小于凹槽(7)的至少一个截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孔洞(8)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14)。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20)。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7)。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宽度为40-120cm。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5cm、5-6cm、
6-10cm、10-25cm。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叠合板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二)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采用的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难度大,模板损耗大,成本高,预制楼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如专利号为ZL0322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砼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由板、肋构成,肋上有穿钢筋的孔洞,这种板的厚度大,使后置于现浇砼中的钢筋有效高度大为减少,影响了楼板的双向受平衡,难以形成等效双向板等。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叠合板已为急需。(三)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少支模、节省材料、施工方便、周期短、整体性、抗裂性和抗震性好等特点。
[0004]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包括钢筋砼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钢筋砼带肋预制板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钢筋砼纵向长肋,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钢筋,钢筋从长条形底板上的凹坑或/和凹槽或/和孔洞中露出底板体外并锚固于钢筋砼中,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这样,当纵肋设置在底板上时,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纵向刚度大,不易折断或者变形,有利于施工应用;同时,长条形底板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钢筋,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由于钢筋从长条形底板上的凹坑或/和凹槽或/和孔洞中露出底板体外,当应用到现浇砼楼板中时,横向钢筋在凹坑或/和凹槽或/和孔洞部位与外露通长钢筋连接,形成双向承力板,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
[0005]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中钢筋为预应力钢筋。这样,当底板中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时,可提高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刚度,提高预制板的荷载能力,增加预制板的耐久性,以满足使用要求。
[0006]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为纵向钢筋。这样,当钢筋为纵向钢筋时,可增强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纵向方向的承力性能。
[0007]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这样,钢筋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可以通过连接件将预埋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中的钢筋和后铺设的钢筋连接在一起,使楼板成为双向承力楼板。
[0008]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从叠合面外露。这样,钢筋从叠合面外露,可以更方便从外露处将预埋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中的钢筋和后铺设的钢筋通过连接件绑扎在一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使楼板成为双向承力楼板。
[0009]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这样,当同一纵向钢筋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需要,设置露筋点,从而达到施工需要的目的。
[0010]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当同一纵向钢筋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
[0011] 本发明特征在于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这样,当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
[0012] 本发明特征在于不同的纵向钢筋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这样,当不同的纵向钢筋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时,使后设置的横向钢筋有多个绑扎点,可以更好的与钢筋砼带肋预制板连接。
[0013]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平行。这样,当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平行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
[0014]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钢筋在长条形底板两端外露。这样,纵向钢筋在长条形底板两端外露,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外露钢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0015]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中的钢筋在纵向长肋的两端外露。这样,纵向长肋中的钢筋在纵向长肋的两端外露,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外露钢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0016]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这样,当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纵向长肋上表面齐平的叠板支撑件时,使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在搬运过程中便于叠放,减低了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因运输所造成的破损。
[0017]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为网架或桁架或折弯杆或或凸条或支撑杆件。当叠板支撑件为网架或桁架或折弯杆或凸块或凸条或支撑杆件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不同样式的支撑件,大幅度提高了预制板的抗折强度与刚度,使其不易损坏,有利于降低损耗率。
[0018]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活动连接或可折式连接或固定连接。这样,由于支撑件为活动支撑件,方便在预制板叠放时布置于不同的位置,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因为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活动连接,可以方便去除支撑件,同时活动支撑件还可以回收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由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可折式连接,可以方便支撑件折断后去除;当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固定连接时,可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支撑件滑动、移位、甚至掉落。
[0019]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整体构件或者分体构件。这样,当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整体构件时,保证了预制板的整体性,当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分体构件时,在制作预制板时,可以将叠板支撑件在长条形底板未硬化时叠放其上,简化了生产工艺,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0]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上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这样,当叠板支撑件上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或者软质层时,可以在运输工程中更好的保护叠放的预制板,使其不易破损。缓冲件可以为弹簧泡沫塑料、木方、橡胶、海绵、布、纤维、气囊等材料。
[0021]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结合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0022]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端头伸出有结合筋。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结合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或支撑件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这样,当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或支撑件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时,方便了搬运或吊运,降低了劳动强度。
[0023]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这样,当预制板应用到现浇砼楼板中时,由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上设置有横向贯穿的孔洞,方便了在应用过程中的横向钢筋的铺设,同时浇注现浇砼从孔洞中贯穿,有利于预制板与现浇层的结合,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0024]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这样,当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形成嵌固底板的现浇砼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
[0025]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时,极大地方便了在施工应用过程中钢筋的穿设,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0026]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浇注入凹槽中凝结硬化后,将底板牢牢嵌固于现浇砼结构中,使底板无论在何情况下均不会开裂掉落,充分保证了应用安全性和楼板的质量。
[0027]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这样,当纵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时,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
[0028]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上设置有孔洞,并将纵向长肋两侧的凹槽连通。这样,当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并同时穿过纵肋,形成同时嵌固底板与纵肋的现浇砼结构,使之形成为双向叠合预制现浇结构板,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
[0029]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与凹槽截面相同或不相同。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相同或不同联槽孔洞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
[0030]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至少一个截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联槽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截面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
[0031]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各种形状的联槽孔洞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
[0032]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
[0033]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
[0034]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0035]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0036]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0037]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0038]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宽度为40-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0039]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0040]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的宽为3-25cm、25.1-35cm。纵肋的宽为3-25cm、25.1-3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0041]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四)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0061]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0062]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0063]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
[0064]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
[0065]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67]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钢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钢筋5,钢筋5从长条形底板3上的凹坑6或/和凹槽7或/和孔洞8中露出底板体外并锚固于钢筋砼1中,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各附图中,1为钢筋砼,2为钢筋砼带肋预制板,3为钢筋砼长条形底板,4为钢筋砼纵向长肋,5为钢筋,6为凹坑,7为凹槽,8为孔洞,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长条形底板3内设置有纵向钢筋5,钢筋5从长条形底板3上的凹坑6中露出底板体外并锚固于钢筋砼1中,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
凹坑6为撮箕口形;如图2所示,长条形底板3内设置有横向钢筋5,钢筋5从长条形底板3上的孔洞8中露出底板体外。
[0068]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3中钢筋5为预应力钢筋。如图3所示,底板3中钢筋5为预应力钢筋。
[0069]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5为纵向钢筋。如图4所示,钢筋5为纵向钢筋。
[0070]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5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9。如图4所示,钢筋5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9。
[0071]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5从叠合面外露。如图5所示,钢筋5从叠合面外露。
[0072]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5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如图3所示,同一纵向钢筋5上有三个露筋点。
[0073]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5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5所示,同一纵向钢筋5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
[0074] 本发明特征在于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如图5所示,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
[0075] 本发明特征在于不同的纵向钢筋5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如图5所示,不同的纵向钢筋5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
[0076]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4平行。如图5所示,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4平行。
[0077]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钢筋5在长条形底板3两端外露。如图1所示,纵向钢筋5在长条形底板3两端外露。
[0078]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中的钢筋5在纵向长肋4的两端外露。如图6所示,纵向长肋4中的钢筋5在纵向长肋4的两端外露。
[0079]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10。如图7所示,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10。
[0080]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为网架11或桁架12或折弯杆13或凸块14或凸条15或支撑杆件16。如图7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网架11;如图8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桁架12;如图9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折弯杆13;如图10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凸块14;
如图11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凸条15;如图12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为支撑杆件16。如图
10所示,预制板2一端搭接在工字形钢骨24上,一端搭接在梁23上;如图11所示,预制板
2一端搭接在槽形钢骨24上,一端搭接在梁23上,同时在两块预制板2的拼合部位有用于拉接预制板2的钉25。
[0081]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活动连接或可折式连接或固定连接。如图12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活动连接;预制板2间隔设置,并且在暗梁部位还设置有T形板21。
[0082]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整体构件或者分体构件。如图13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与长条形底板3为整体构件。在两块预制板2的拼合部位设置有浇注砼后用于防止叠合板开裂的弯曲筋26。
[0083]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10上设置有缓冲件17,缓冲件17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如图13所示,叠板支撑件10上设置有缓冲件17,缓冲件17为缓冲层。预制板2两端均设置在梁23上。
[0084]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18。如图14所示,长条形底板3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18;预制板2一端搭接在墙22上。
[0085]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18。如图15所示,纵向长肋4端头伸出有结合筋18。
[0086]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或纵向长肋4或支撑件10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19。如图16所示,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吊挂搬运件19;如图24所示,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吊挂搬运件19,且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连通孔洞8的纵向凹槽7。
[0087]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或纵向长肋4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8。如图3所示,纵向长肋4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8。
[0088]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如图17所示,长条形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
[0089]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7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如图17所示,横向的凹槽7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预制板2两端均设置在墙22上。
[0090]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7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如图18所示,横向的凹槽7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
[0091]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7。如图19所示,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7。
[0092]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8,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7连通。如图19所示,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8,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7连通。
[0093]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8与凹槽7截面相同或不相同。如图19所示,孔洞8与凹槽7截面不相同。
[0094]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8断面小于凹槽7的至少一个截面。如图19所示,孔洞8断面小于凹槽7的截面。
[0095]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8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如图19所示,孔洞8为椭圆形。
[0096]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14。如图20所示,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14。
[0097]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20。如图21所示,凹槽7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20。
[0098]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7。如图22所示,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7。
[0099]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如图23所示,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7。
[0100]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
[0101]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
[0102]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宽度为40-120cm。
[0103]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3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
[0104]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
[0105]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
[0106] 本发明实施时,先将带纵肋底板搁置在支座上(墙上或梁边缘上或梁侧模上,然后在预制板上铺设钢筋,最后在上面现浇混凝土,叠合后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叠合板。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双相钢及其制造方法 2020-05-13 744
双相不锈钢 2020-05-11 833
一种双相不锈钢 2020-05-12 974
双相不锈钢 2020-05-11 280
低镍双相不锈钢 2020-05-13 68
一种双相不锈钢 2020-05-12 1001
双相不锈钢 2020-05-11 862
双相钢合金 2020-05-11 69
双相不锈钢 2020-05-12 432
双相不锈钢 2020-05-11 60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