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农药 /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阅读:605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农药 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该农药组合物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 杀菌剂 ,嘧啶类杀菌剂为用于抑制 白粉病 的嘧啶类杀菌剂。将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杀菌剂作为活性组分,用于抑制白粉病的嘧啶类杀菌剂与氟唑菌酰羟胺的抑制白粉病的作用机理不同,除了可以增加药效,还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在农业生产上,将两种农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适宜比例一起使用,也可达到省工省时的效果。,下面是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杀菌剂,所述嘧啶类杀菌剂为用于抑制白粉病的嘧啶类杀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嘧啶类杀菌剂为嘧啶酚类杀菌剂,优选为乙嘧酚和/或乙嘧酚磺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所述嘧啶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500~100:1,优选为1:100~100:1,进一步优选为1:50~20:1,更优选为
1:20~20:1,优选所述农药组合物为用于治疗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
4.一种农药制剂,包括农药组合物以及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为权利要求
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优选所述农药制剂为用于治疗白粉病的农药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在所述农药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0.1~95%,优选为50~8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选自可湿性粉剂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表面活性剂和/或湿润剂。
8.一种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或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制剂在作为作物杀菌剂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为用于治疗白粉病的杀菌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选自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和绿肥牧草作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全文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开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白粉病是一类植物常见病害,它可以侵染麦类、瓜类、果、苗木、花卉等多种作物。在麦类如小麦、大麦、黑麦等,瓜类如黄瓜、甜瓜等,和水果如葡萄、草莓等作物上,常年都有较重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0003] 氟唑菌酰羟胺,英文名pydiflumetofen,化学名称:3-(二氟甲基)-N-甲基-1-甲基-N-[(RS)-1-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吡唑-4-甲酰胺,是由先正达发现、开发并生产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是新一代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杀菌谱广且高效,适用于多种作物,尤其对白粉病和叶斑病活性最高,对农业上较难防治的葡萄孢菌(Botrytis spp.)、核盘菌(Sclerotinia spp.)和棒孢菌(Corynespora spp.)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也有较高的防效,这些病害的发生会造成葡萄、花生和铃薯等作物产量的严重损失。
[0004] 但是,由于氟唑菌酰羟胺由于作用位点单一,长期使用容易导致作物的抗药性,进而导致药效降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该农药组合物对防治作物白粉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使用成本低、防效好。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杀菌剂,嘧啶类杀菌剂为用于抑制白粉病的嘧啶类杀菌剂。
[0007] 进一步地,上述嘧啶类杀菌剂为嘧啶酚类杀菌剂,优选为乙嘧酚和/或乙嘧酚磺酸酯。
[0008] 进一步地,上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500~100:1,优选为1:100~100:1,进一步优选为1:50~20:1,更优选为1:20~20:1。
[0009] 进一步地,上述农药组合物为用于治疗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农药制剂,包括农药组合物以及助剂,该农药组合物为上述任一种的农药组合物。
[0011] 进一步地,上述农药制剂为用于治疗白粉病的农药制剂。
[0012] 进一步地,上述农药组合物在农药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0.1~95%,优选为50~80%。
[0013] 进一步地,上述农药制剂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0014] 进一步地,上述助剂为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或湿润剂。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的农药组合物或上述任一种的农药制剂在作为作物杀菌剂中的应用。
[0016] 进一步地,上述杀菌剂为用于治疗白粉病的杀菌剂。
[0017] 进一步地,上述作物选自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和绿肥牧草作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8]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杀菌剂作为活性组分,在使用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由于嘧啶类杀菌剂与氟唑菌酰羟胺对白粉病菌作用机理不同,作用于病原菌多个活性位点,降低了单一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0] 如本申请背景技术所分析的,氟唑菌酰羟胺是新一代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类杀菌剂,对白粉病具有突出的防治效果。但是由于其作用位点单一,长期使用容易导致作物的抗药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技术人员在做出了大量研究后,发现通过活性组分之间的配合,能够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田间配伍施用可以减量使用,进而可以有效降低作物的抗药性。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又对可与氟唑菌酰羟胺进行配合的活性组分进行了研究,发现用于抑制白粉病的嘧啶类杀菌剂在与氟唑菌酰羟胺进行配合时,不仅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而且有效降低了作物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抗药性。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0021] 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杀菌剂,嘧啶类杀菌剂为用于抑制白粉病的嘧啶类杀菌剂。
[0022] 术语“用于抑制白粉病的嘧啶类杀菌剂”是清楚的概念,该类嘧啶类杀菌剂有氯苯嘧啶醇、氟嘧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等。
[0023] 经过对农药的筛选,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杀菌剂作为活性组分,在使用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由于嘧啶类杀菌剂与氟唑菌酰羟胺对白粉病菌作用机理不同,作用于病原菌多个活性位点,降低了单一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0024] 用于本申请的嘧啶类杀菌剂可以为嘧啶酚类杀菌剂、嘧啶类杀菌剂、含嘧啶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协同作用,优选上述嘧啶类杀菌剂为嘧啶酚类杀菌剂,进一步优选为乙嘧酚和/或乙嘧酚磺酸酯。乙嘧酚主要是抑制腺嘌呤核苷脱酶,对菌丝体、分生孢子、受精丝等都有极强的杀灭效果,并能强抑制孢子的形成,阻断孢子再侵染来源,杀菌效果全面彻底。对于已经发病的作物,乙嘧酚能够起很好地治疗作用,能够铲除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能够明显抑制病菌的扩,对瓜类、葡萄等作物白粉病高效。乙嘧酚磺酸酯是乙嘧酚以酯类存在的形式,活性比乙嘧酚更高。因此,上述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和氟唑菌酰羟胺在利用不同杀菌机理下进行杀菌,增加了杀菌效果。
[0025] 当上述氟唑菌酰羟胺和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进行配合使用时,二者的配比可以不做特别限定,为了进一步突出上述技术效果,优选上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嘧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重量比为1:500~100:1,优选为1:100~100:1,进一步优选为1:50~20:1,更优选为1:20~20:1。
[0026] 在本申请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农药制剂,包括农药组合物以及助剂,农药组合物为上述任一种的农药组合物。将上述农药组合物与载体混合后形成农药制剂,便于使用。优选上述农药制剂为用于治疗白粉病的农药制剂。
[0027] 为了提高活性组分的药效发挥效率,优选上述农药组合物在农药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0.1~95%,优选为50~80%。一方面有利于农药组合物在载体上的均匀分散,另一方面提供足够充分的活性组分以便于使用。
[0028] 本申请的农药制剂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各种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优选上述农药制剂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0029] 上述助剂可以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上述农药组合物与相应助剂可加工成直接使用或兑水后使用的水性或油性悬浮液、粉末、油分散体、颗粒物等多种剂型。上述各种农药制剂均可用已知方式配制。例如将活性组分与作为助剂的溶剂混合而制备。其中上述溶剂主要为水、苯、二甲苯、甲苯、烷基苯、脂肪族、醇类、酯类、酮类,还有植物油
[0030] 如前所述,本申请的助剂可以有多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助剂为表面活性剂和/或湿润剂。
[0031] 上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为木质素磺酸、磺酸、苯酚磺酸、二丁基萘磺酸的金属盐、碱土金属盐、铵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等。
[0032] 上述湿润剂可以为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基醚等。
[0033] 在本申请又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的农药组合物或上述任一种的农药制剂在作为作物杀菌剂中的应用。本申请的农药组合物或农药制剂在应用至杀菌剂中时,可以实现活性组分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降低了单一药剂抗药性的产生。
[0034] 基于上述活性组分的药效原理,上述杀菌剂可以为治疗白粉病的杀菌剂或者治疗叶斑病的杀菌剂,尤其是杀菌剂为用于治疗白粉病的杀菌剂时,上述效果尤为突出。
[0035] 基于本申请的活性组分的作用位点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本申请的上述杀菌剂可以作为光谱抗菌农药使用,优选上述作物选自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和绿肥牧草作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36] 上述杀菌剂在喷洒时,推荐配制成浓度为5~1500mg/L,优选为50~500mg/L的喷洒药剂使用。
[0037]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38] 一、以下举例说明农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0039] 制剂的活性组分组合物为组分A和组分B;组分A选自氟唑菌酰羟胺,组分B选自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而后按照下述方式配置不同剂型,具体如下:
[0040] 悬浮剂(SC)
[0041] 在搅拌的球磨机中,加入已粉碎的20wt%活性组分组合物,5wt%萘磺酸钠甲缩合物,0.08wt%黄原胶,0.1wt%白黑,4.0wt%农乳0201B,4wt%乙二醇,少许消泡剂,最后用水补足至100%,制得细碎活性组分悬浮剂。用水稀释得到悬浮液,用于茎叶喷雾或土壤浇灌。
[0042] 水分散粒剂(WG)
[0043] 将已细碎研磨的50wt%组合物活性组分组合物,12wt%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2wt%聚乙烯吡咯烷酮,10wt%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2.8wt%酚醛树脂
23.2wt%石膏混合,借助挤出机、喷雾塔、流化床,制成水分散性或水溶性颗粒剂。用水稀释得到分散体或溶液,用于茎叶喷雾或土壤浇灌。
[0044] 可湿性粉剂(WP)
[0045] 将40wt%活性组分组合物在转子-定子研磨机中研磨并加入1.8wt%月桂醇硫酸钠、10wt%白碳黑、8wt%木质素磺酸钠、6wt%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4.2wt%轻质碳酸,制成粉末状制剂。用水稀释得到分散体或溶液,用于茎叶喷雾或土壤浇灌。
[0046] 二、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如下:
[0047] 将组分A和组分B化合物样品分别用丙酮溶解(丙酮量与喷液量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0.05:1),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稀释,配制成所需浓度待测液,而后分别将配置好的所需浓度的组分A和组分B待测液按设定比例混合配制成组合物的待测液。利用作物喷雾机将待测液喷施于病害寄主植物上,24小时后进行病害接种。依据病害特点,将需要控温保湿培养的病害植物接种后放在气候室中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测定病原物侵染作物叶面积百分数,使用Abbot公式计算,即得到观察效力W:
[0048] W=(1-α/β)×100
[0049] 式中:
[0050] α:处理作物的病菌侵染百分数;
[0051] β:未处理(空白对照)作物的病菌侵染百分数;
[0052] 效力为“0”表示处理作物的侵染水平与未处理对照作物的侵染水平相同;效力为“100”表示处理作物未受侵染。
[0053]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0054]
[0055]
[0056]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0057] 实施例1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
[0058] 将盆栽小麦苗分别用组分A、组分B和活性组分组合物的水溶液(浓度如表中所述)喷雾处理,24小时后,将小麦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抖落在小麦叶片上,然后置于25±1℃温室正常培养,7天后测定叶片上病菌侵染的程度。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活性组分组合物小麦白粉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1和表2。
[0059] 表1氟唑菌酰羟胺、乙嘧酚及其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60]
[0061]
[0062] 表2氟唑菌酰羟胺、乙嘧酚磺酸酯及其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63]
[0064] 实施例2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
[0065] 将盆栽黄瓜苗分别用组分A、组分B和活性组分组合物的水溶液(浓度如下表中所述)喷雾处理,24小时后,将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在黄瓜叶片上,然后置于25±1℃温室正常培养,14天后测定叶片上病菌侵染的程度。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黄瓜白粉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3和表4。
[0066] 表3氟唑菌酰羟胺、乙嘧酚及其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67]
[0068] 表4氟唑菌酰羟胺、乙嘧酚磺酸酯及其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69]
[0070]
[0071] 实施例3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小区试验
[0072] 试验地点辽宁沈阳。
[0073] 试验药剂及用量见表5,为悬浮剂形式,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小区20平方米。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均匀喷雾,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7天后施第二次药。在施第一次药前和施第二次药后10天调查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株,每株调查所有叶片,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载。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0074] 分级标准:
[0075] 0级:无病斑;
[0076]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0077]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0078]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
[0079]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40%;
[008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40%以上。
[0081] 药效计算方法:
[0082]
[0083]
[0084] 田间试验结果见表5:
[0085] 表5氟唑菌酰羟胺与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0086]
[0087] 注:表5中的重量配比为对应的氟唑菌酰羟胺和乙嘧酚的重量比以及氟唑菌酰羟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重量比,举例说明:25%氟唑菌酰羟胺+乙嘧酚悬浮剂(1:4)指的是氟唑菌酰羟胺和乙嘧酚在悬浮剂中的总重量浓度为25%,且氟唑菌酰羟胺和乙嘧酚之间的重量比为1:4,其他具有类似含义。悬浮剂中的其它成分前文已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088] 根据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使用本申请的悬浮剂3天后即可实现明显的防治效果;7天后效果更为明显,且随着氟唑菌酰羟胺的占比增加,防治效果有明显改善。
[0089]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90] 经过对农药的筛选,将氟唑菌酰羟胺和嘧啶类杀菌剂作为活性组分,用于抑制白粉病的嘧啶类杀菌剂与氟唑菌酰羟胺的抑制白粉病的作用机理不同,除了可以增加药效,还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在农业生产上,将两种农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适宜比例一起使用,也可达到省工省时的效果。
[009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农药组合物 2020-05-11 695
农药组合物 2020-05-11 82
一种复配农药 2020-05-11 368
一种农药组合物 2020-05-11 827
一种农药组合物 2020-05-11 897
一种生物农药 2020-05-12 210
农药组合物 2020-05-11 211
一种复配农药 2020-05-12 134
一种农药增效剂及其农药组合物 2020-05-13 273
一种农药组合物 2020-05-12 67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