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 心理物理学 / 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基础

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基础

阅读:891发布:2020-06-29

专利汇可以提供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基础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 基础 ,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 云 ”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 进程 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 力 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下面是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基础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独立权利要求——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基础,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协调配置动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A、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全息对接均衡技术,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B、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全息对接均衡技术,“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IMK、I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IMK、I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
C、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全息对接均衡技术,建立协调配置信息融合的总体设计框架和数学分析基础,进而建立协调配置信息融合的技术原理;
D、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全息对接均衡技术,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协调配置信息融合设计的工程技术方案。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信息融合的总体设计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IU感知层面实现协调配置主体-广义技术新组合感知,对于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组织的信息系统来说,主体通过感知系统内外部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而计算机一方面感知主体传递过来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局域网或Internet网等)感知有关信息,并将所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再传递给主体,让主体进行二次感知,另外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主体与广义技术系统之间还进行相互感知;例如,将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主体的知识平、心理和平均生理状况信息等输入计算机使得计算机对主体的情况有所感知,主体对技术系统的运行状况、技术系统故障等进行感知以及技术系统对自身状况的感知,这样经过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主体一技术新联合的相互感知,使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系统获得更精确、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
在思维层面上,综合利用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主体和技术系统的智能,以获得优化的决策;一方面,技术系统通过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库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有关决策方案,另一方面,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主体通过自己的智慧对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主体一技术新联合感知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有关决策方案,最后通过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优化方案;
从资源配置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在用户协调配置汇通网络UCN中,用户终端资源配置网络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主导流MF、支持流SF、辅助流AF ;
大体上来看,用户协调配置汇通网络UCN 可分为如下九种子类型:
UCN [ MF ( IN ); SF ( RN ), AF ( MN ) ], UCN [ MF ( IN ); SF ( MN ), AF ( RN ) ],
UCN [ MF ( IN ); SF ( RN ), SF ( MN ) ];
UCN [ MF ( RN ); SF ( IN ), AF ( MN ) ], UCN [ MF ( RN ); SF ( MN ), AF ( IN ) ],
UCN [ MF ( RN ); SF ( IN ), SF ( MN ) ];
UCN [ MF ( MN ); SF ( IN ), AF ( RN ) ], UCN [ MF ( MN ); SF ( RN ), AF ( IN ) ],
UCN [ MF ( MN ); SF ( IN ), SF ( RN ) ]。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信息融合的数学分析基础,其特征在于:
定义7.7.7 设论域为Ω,k U 是Ω 到实域的一个两极汇通映射;令

则称 为Ω 上的一个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y U = k U ( u ) 为 的两极汇通关联函数,k U ( u ) 为元素u关于 的两极汇通关联度,称

分别为 的两极汇通正域和两极汇通负域,
为 的两极汇通零界;显然,若 ,则 且 ;
为了反映这种性质,我们可将实变函数中距离的概念拓展为两极汇通距的概念,作为将定性描述扩大为定量描述的基础;规定实轴上点x 0 与区间X 0 = < a, b > 之两极汇通距为

点与区间的两极汇通距离d U ( x 0 , X 0 ) 与两极汇通距ρ U ( x 0 , X 0 ) 的关系是:
当 或x 0 = a, b 时,ρ U = d U ≥ 0;
当x 0 ∈X 0,且x 0 ≠ a, b 时,ρ U > 0, d U = 0;
对x 1 , x 2 ∈X 0,一般有
ρ U ( x 1 , X 0 )≠ ρ U ( x 2 , X 0 );
在两极汇通距的基础上建立的关联函数就将“具有性质P”的事物从定性描述拓展到“具有辩证性质P的程度”的定量描述;进一步地,可如下建立初等两极汇通关联函数

使两极汇通关联函数可以用公式加以描述。
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的协调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引入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技术,其特征在于:
设传感器编号s = 1, 2, ···, m,传感器s接收到的观测数为n s ,各传感器接收到的观测可能不相等,观测的顺序分别为i s = 1, 2, ···, n s ,其中0表示漏检;某一可能的空间位置由m 个传感器的观测构成,表示为 ,此时又称为m 元观测;如果传感器数目为4,则空间位置Z 1023 表示该位置由传感器1的观测1、传感器2漏检、传感器3的观测2以及传感器4的观测3构成;这样,总的候选目标集合便由所有的视线交点构成,即
( 3. 7. 105 )
一个m 元观测分配给空间位置 ( x j , y j ) 的似然函数为
( 3. 7. 106 )
其中u ( i s ) 为一指示函数,且
( 3. 7. 107 )
为概率密度函数,θ s 表示位置 ( x j , y j ) 与传感器s 的
,P Di 为传感器s的检测概率;此时目标位置由最大化该似然函数决定,即


5.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信息融合的技术基础,其特征在于:
对于IU协调配置的实践系统和认知系统,我们可分别引入“险调整折减系数”;将IU协调配置的实践功效和风险同风险调整折减系数联系起来,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 3. 8. 25 )
其中
t P 为项目持续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
r P 为风险调整折减系数,在 ( 0, 1 ] 间取值:r P 的值越大,表示风险程度越高;
n P 表示项目重复次数;
t
NPE 表示项目只进行一次时所得的净现功效值;
n
NPE 表示项目重复n P 次的实践净功效值;
将IU协调配置的认知功效和风险同风险调整折减系数联系起来,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 3. 8. 26 )
其中
t C 为项目持续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
r C 为风险调整折减系数,在 ( 0, 1 ] 间取值:r C 的值越大,表示风险程度越高;
n C 表示项目重复次数;
t
NCE 表示项目只进行一次时所得的净现功效值;
n
NCE 表示项目重复n C 次的实践净功效值。
6.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提出互联网用户功效链协调配置软件选型设想,其特征在于:
互联网用户功效链协调配置系统是一套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软件,是一个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流程运作平台,更是一套先进的配置思想;
互联网用户功效链协调配置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功能具有普适性,但是,互联网用户需求和互联网用户自身特点却各不相同,所以在选型时应立足互联网用户需求,选择符合互联网用户特点的模,并能为互联网用户组织提供良好服务和持续支持的软件供应商。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协调配置信息融合设计的工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
 从互联网用户组织的运载流程来说,一直都有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四分开的规定,也就是申请、物流安排、验收、结算四分开;在这个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四分开的规定中,其实物流安排部在其中是一个控制点,对物资使用部门从申请到验收中间应该起到控制作用的;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互联网用户协调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部门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履行这一控制作用。

说明书全文

互联网用户终端协调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基础

技术领域

[0001] 本项发明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IIL ( VCSE );李宗诚,2011 ]”中的第 300 项。
[0002] 本项发明与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IIL ( VCSE );李宗诚,2011 ]”中的第 281 项、第282项、第283项、第284项、第285项、第286项、第287项、第288项、第289项、第290项、第291项、第292项、第293项、第294项、第295项、第296项、第297项、第298项、299项、第300项一起,共同构成发明专利群“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配置ICT 技术支持体系(ICT - NAM / [ UEC ] 李宗诚,2011)”。 [0003]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发明在内、由600项发明专利构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IIL ( VCSE );李宗诚,2011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 ;李宗诚,2011),将赋予生命活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李宗诚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0004] 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公正系统基础,为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提供动态汇通技术基础。
[0005] 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数学模型基本上为发明人李宗诚独立建立,具有原始创新性。
[0006] 本项发明属于互联网用户终端的网络配置、规划组织和规划管理领域 ( NA / UEC ),是面向互联网用户终端、进而面向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系统的资源配置、组织和管理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
[0007] NA / UEC乃是一种互联网用户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全新的信息科技和网络科技,将互联网用户的服务战略及运营模式导入整个以信息系统为主干的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体系之中,它不只是科技上的改变,而是牵涉到互联网用户组织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互联网用户组织之跨地域或跨国际之流程的全面整合与配置。   NA / UEC是针对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质资源配置(物流)、人力资源配置(人流)、资金资源配置(财流)、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互联网用户配置软件。通过面向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生成商的DIM分析和李宗诚提出面向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最终消费者、社会调节机构、国内外相关者的SHF分析,描述下一代纵向关联部门、横向关联部门和价值资源规划(VRP)软件。它将包含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 / 服务系统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品质、过程运作配置、以及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调整报告等。特别是,NA / UEC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NA / UEC的关键在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背景技术

[0008] NA / UEC可以是配置者解决互联网用户组织配置问题的一种工具。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不要将NA / UEC当成管理本身,在NA / UEC实施前一定要认真地分析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问题,寻找解决途径,而不要过分地依赖NA / UEC来解决问题。正确地认识NA / UEC是什么与不是什么,就会在NA / UEC实施之前认真分析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在配置上存在的问题,了解NA / UEC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充分细致地计划与落实利用NA / UEC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序,为NA / UEC充分发挥效率提供基础。
[0009]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等。因此,可以把网格看作是一台高性能的网络计算机,它比普通网络机带宽更宽、计算速度更快、更加智能化、更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网格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它可以为各种不同硬件类型、不同操作系统的对象提供统一的端口服务,使人们用网格就像用、用电一样方便快捷。由世界网格论坛提出的开放式网格服务结构OGSA (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 是最有影响力的网格体系结构,它将网格技术的应用从科学领域转入商业领域。
[0010] 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用户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互联网用户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李宗诚首先提出了NA / UEC的概念报告。
[0011] 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O)。
[0012]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及其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 ( 简称OS / HSO,Operating System of Holo-synergetic Oganization ),是一个完整的复杂体系。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0013] 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
[0014] 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企业价值链E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 ( MCN )、计算机网 ( WWW ) 和广播电视网 ( BTN ) 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 ( MN )、能流网 ( EN )、信息网 ( IN )、金融网 ( FN ) 和知识网 ( KN )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发明内容

[0015] (1)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IU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IU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信息融合的总体设计框架和数学分析基础。
[0016] ( 1. 1 ) 在本发明人提出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建立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系统基础结构模型如图1 。在IU感知层面实现网络配置主体-广义技术新组合感知,对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组织的信息系统来说,主体通过感知系统内外部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而计算机一方面感知主体传递过来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局域网或Internet网等)感知有关信息,并将所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再传递给主体,让主体进行二次感知,另外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与广义技术系统之间还进行相互感知。例如,将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知识水平、心理和平均生理状况信息等输入计算机使得计算机对主体的情况有所感知,主体对技术系统的运行状况、技术系统故障等进行感知以及技术系统对自身状况的感知,这样经过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新联合的相互感知,使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系统获得更精确、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在思维层面上,综合利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和技术系统的智能,以获得优化的决策。一方面,技术系统通过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库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有关决策方案,另一方面,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通过自己的智慧对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新联合感知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有关决策方案,最后通过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优化方案。 [0017] 为了达到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组织系统快速准确性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复杂结构化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推理的较高抽象思维能力等优势,利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对社会的敏感性,对非结构化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形象思维能力等,我们可以采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新结合的方式共同组织智能集成,以提高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系统的效果。基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新联合的智能集成系统框架如图2 所示。
[0018] 现代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组织通过Internet计算机网络或者通过组织成员对资料的收集而获得有关运作信息,通过信息综合分类,一些定量信息直接转入或录入到计算机信息数据库中去,而一些定性信息可通过适当的形式化描述送到有关决策者(包括顾问机构)手中,决策者(们)根据运作能力、配置能力、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储备资料,通过计算机辅助定量计算及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判断决策提出实践系统有关重大战略决策的一种或几种方案,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终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也得出有关决策的一种或几种方案,然后通过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模糊综合评判进行方案排序,得出优化方案。
[0019] ( 1. 2 ) 用户终端网络配置网络可看作是由一种由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结点和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链条所构成的集合。
[0020] 我们可以将用户终端的各种网络分为如下四个层级:用户终端资源网络 ( URN ):资源结点 ( rn ) ——资源链条 ( rc ) ——资源集合 ( rs )
用户终端配置网络 ( UDN ):配置结点 ( dn ) ——配置链条 ( dc ) ——配置集合 ( ds )
用户终端组织网络 ( UON ):组织结点 ( on ) ——组织链条 ( oc ) ——组织集合 ( os )
用户终端集团网络 ( UGN ):集团结点 ( gn ) ——集团链条 ( gc ) ——集团集合 ( gs )
用户终端资源网络可记作:URN = URN ( rn, rc, rs );
用户终端配置网络可记作:UDN = URN ( udn, dc, ds );
用户终端组织网络可记作:UON = URN ( on, oc, os );
用户终端集团网络可记作:UGN = UGN ( gn, gc, gs )。
[0021] 从资源配置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在用户网络配置汇通网络UCN中,用户终端资源配置网络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主导流MF、支持流SF、辅助流AF 。
[0022] 大体上来看,用户网络配置汇通网络UCN 可分为如下九种子类型: UCN [ MF ( IN ); SF ( RN ), AF ( MN ) ], UCN [ MF ( IN ); SF ( MN ), AF ( RN ) ],UCN [ MF ( IN ); SF ( RN ), SF ( MN ) ];
UCN [ MF ( RN ); SF ( IN ), AF ( MN ) ], UCN [ MF ( RN ); SF ( MN ), AF ( IN ) ],
UCN [ MF ( RN ); SF ( IN ), SF ( MN ) ];
UCN [ MF ( MN ); SF ( IN ), AF ( RN ) ], UCN [ MF ( MN ); SF ( RN ), AF ( IN ) ],
UCN [ MF ( MN ); SF ( IN ), SF ( RN ) ]。
[0023] ( 1. 3 ) 在建立基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两极汇通集合、基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两极汇通算子、基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两极汇通关系和基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两极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试图将两极汇通集合和可拓集合 ( extension set, ES )结合起来,建立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以进一步建立辩证综合分析的数学基础。
[0024] 在这里,首先需要拓展物元概念,建立绝对物元、相对物元和全拓展物元概念。 [0025] 绝对物元G A = ( M, C A , v A ) 由绝对量值关系v A = C A ( M ) 确定; 相对物元 G R = ( M, C R , v R ) 由相对量值关系v R = C R ( M ) 确定;全拓展物元G U = ( M, C U , v U ) 由两极汇通量值关系v U = C U ( M ) 确定。
[0026] 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是在两极汇通集合的基础上对可拓集合的进一步拓展。为了解决辩证系统综合问题,事物可变、限制可变、范围可变、事物与集合的关系可变。对应于这些变化的是元素的绝对变换、相对变换和两极汇通变换,绝对关联函数变换、相对关联函数变换和两极汇通关联函数变换以及绝对论域变换、相对论域变换和两极汇通论域变换。 [0027] 通过建立绝对集合、绝对关系和绝对函数,本发明人给出“绝对物元”概念。 [0028] 绝对物元,是描述处于绝对条件和关系中的事物的基本元,它以绝对有序的三元组G A = ( M, C A , v A ) 来表达,其中,M表示事物,C A 表示绝对特征的名称,v A 表示M 关于绝对特征C A 所取的量值,这三者称为绝对物元的三要素。
[0029] 绝对物元定义中的v A = C A ( M ) 反映了事物的质和量的绝对关系,它由绝对特征的名称C A 和绝对量值v A 构成。一个事物具有众多的绝对特征元,n 维绝对物元就描述了事物多种绝对特征的性质。
[0030] 为了描述绝对事物的可变性,我们可给出动态绝对物元的概念。当t是任意参数时,G A ( t ) = ( M ( t ), C A , v A ( t ))
就是参变量绝对物元。
[0031] 通过建立相对集合、相对关系和相对函数,本发明人给出“相对物元”概念。 [0032] 相对物元,是描述处于相对条件和关系中的事物的基本元,它以相对有序的三元组G R = ( M, C R , v R ) 来表达,其中,M表示事物,C R 表示相对特征的名称,v R 表示M 关于相对特征C R 所取的量值,这三者称为相对物元的三要素。
[0033] 相对物元定义中的v R = C R ( M ) 反映了事物的质和量的相对关系,它由相对特征的名称C R 和相对量值v R 构成。一个事物具有众多的相对特征元,n 维相对物元就描述了事物多种相对特征的性质。
[0034] 为了描述相对事物的可变性,我们可给出动态相对物元的概念。当t是任意参数时,G R ( t ) = ( M ( t ), C R , v R ( t ))
就是参变量相对物元。
[0035] 通过建立两极汇通集合、两极汇通关系和两极汇通函数,本发明人给出“两极汇通物元”概念。
[0036] 全拓展物元,是描述处于两极汇通条件和关系中的事物的基本元,它以两极汇通有序的三元组G U = ( M, C U , v U )
来表达,其中,M 表示事物,C U 表示两极汇通特征的名称,v U 表示M 关于两极汇通特征C U 所取的量值,这三者称为全拓展物元的三要素。
[0037] 全拓展物元定义中的v U = C U ( M ) 反映了事物的质和量的两极汇通关系,它由两极汇通特征的名称C U 和两极汇通量值v U 构成。一个事物具有众多的两极汇通特征元,n 维全拓展物元就描述了事物多种两极汇通特征的性质。
[0038] 为了描述两极汇通事物的可变性,我们可给出动态全拓展物元的概念。当t是任意参数时,G U ( t ) = ( M ( t ), C U , v U ( t ))
就是参变量全拓展物元。
[0039] 通过建立两极汇通集合、两极汇通关系和两极汇通函数,本发明人给出“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概念如下:定义7.7.7 设论域为Ω,k U 是Ω 到实域的一个两极汇通映射。令

则称 为Ω 上的一个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y U = k U ( u ) 为 的两极汇通关联函数,k U ( u ) 为元素u关于 的两极汇通关联度,称

分别为 的两极汇通正域和两极汇通负域,
为 的两极汇通零界。显然,若 ,则 且 。
[0040] 不难规定Ω 上的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 的三种变换形式:元素的两极汇通变换T u, U ,关联函数的两极汇通变换Tk, U 和论域的两极汇通变换TΩ, U 。 [0041] 定义7.7.8 如果 是论域Ω 上的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T U ( T U ∈ { T u, U , T k, U , TΩ, U }) 是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 的变换, 是关于T U 的两极汇通关联函数,则分别称

为 关于两极汇通变换T U 的正负可拓域。
[0042] 为了反映这种性质,我们可将实变函数中距离的概念拓展为两极汇通距的概念,作为将定性描述扩大为定量描述的基础。规定实轴上点x 0 与区间X 0 = < a, b > 之两极汇通距为
点与区间的两极汇通距离d U ( x 0 , X 0 ) 与两极汇通距ρ U ( x 0 , X 0 ) 的关系是:
当 或x 0 = a, b 时,ρ U = d U ≥ 0;
当x 0 ∈X 0,且x 0 ≠ a, b 时,ρ U > 0, d U = 0。
[0043] 对x 1 , x 2 ∈X 0,一般有ρ U ( x 1 , X 0 )≠ ρ U ( x 2 , X 0 )。
[0044] 在两极汇通距的基础上建立的关联函数就将“具有性质P”的事物从定性描述拓展到“具有辩证性质P的程度”的定量描述。进一步地,可如下建立初等两极汇通关联函数
使两极汇通关联函数可以用公式加以描述。
[0045] 当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的元素是全拓展物元时,就成为物元全拓展集合,它是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和全拓展物元分析的集合部。物元全拓展集合描述了事物的辩证性质和关系。
[0046] (2)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IU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IU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信息融合的技术原理。 [0047] ( 2. 1 ) 传感器之间的冗余数据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传感器之间的互补数据扩展了单个的性能。一般而言,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具有如下优点:A)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B)扩展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观测范围;C)增强数据的可信任度;D)增强系统的分辨能力。
[0048] 数据融合处理模型对于人们理解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模型的每个模块基本功能如下:a)数据源:包括传感器及其相关数据(如数据库和人的先验知识等);
b)源数据预处理:进行数据的预筛选和数据分配,以减轻融合处理中心的计算负担;
c)目标评估:融合目标的位置、速度、身份等参数,以达到对这些参数的精确表达;
d)态势评估:根据当前的环境推出检测目标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判断检测目标的意图;
e)威胁评估:结合当前的态势判断竞争对手的威胁程度和双方的竞争能力等;
f)总过程评估:监视系统的性能,辨识改善性能所需的数据,进行传感器的合理配置;
g)人机接口:提供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如人工操作员的指导和评价、多媒体功能等;
h)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完成系统数据的存储、检索、压缩和保护等功能。
[0049] 决策层融合是指在每个传感器对目标作出识别后,将多个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进行融合。由于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了浓缩,这种方法产生的结果相对而言最不准确,但它对通信宽带的要求最低。
[0050] 设传感器编号s = 1, 2, ···, m,传感器s接收到的观测数为n s ,各传感器接收到的观测可能不相等,观测的顺序分别为i s = 1, 2, ···, n s ,其中0表示漏检。某一可能的空间位置由m个传感器的观测构成,表示为 ,此时又称为m元观测。如果传感器数目为4,则空间位置Z 1023 表示该位置由传感器1的观测1、传感器2漏检、传感器3的观测2以及传感器4的观测3构成。这样,总的候选目标集合便由所有的视线交点构成,即( 3. 7. 105 )
一个m 元观测分配给空间位置 ( x j , y j ) 的似然函数为
( 3. 7. 106 )
其中u ( i s ) 为一指示函数,且
( 3. 7. 107 )
为概率密度函数,θ s 表示位置 ( x j , y j ) 与传感器s 的
,P Di 为传感器s的检测概率。此时目标位置由最大化该似然函数决定,即

现给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融合系统,如图3 所示。首先通过一数据分配网络将各个传感器输入的证据分配给各个融合子节点,融合子节点可以根据对所要选择的融合命题进行选取,各融合子节点可以对单一的融合命题进行数据融合。各融合子节点即为一模糊神经网络。
[0051] 建立规则库和选定模糊隶属函数之后,原则上可以组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融合系统,并进行模糊推理。设已知输入输出数据p p p n p n
( x , d ),x ∈U ∈R ,d ∈V ∈R ;
确定一个形如式 ( 3. 7. 111 ) 的模糊逻辑系统
( 3. 7. 112 )
其中 , , 为模糊逻辑系统参数, , , ;m 为模糊规则库
中模糊规则总数,X = ( x 1 , x 2 , ··· , x n ) 为模糊推理器输入,n 为输入维数。使得
( 3. 7. 113 )
p
最小。当m 已知时,调整参数 , , ,使得式 ( 3. 7. 113 ) 的E 最小。
[0052] 基于非单值逻辑的随机模糊神经网络 ( S FNN )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表达式为[46]( 3. 7. 114 )( 3. 7. 115 )
l l
式中, , m x i , , , 和δ 为可调参数,δ 是决定输出隶属函数
形状的特征参数。在 点上,输出空间模糊集的隶属函数达到它的上确界。同样,利用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对非单值模糊逻辑系统参数 , m x i , , , 和δ l 等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模糊逻辑系统学习的目的。
[0053] ( 2. 2 ) 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信息系统可用两种二元组表示。 [0054] 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信息系统可用第一种二元组B = ( U, P ∪C ) 表示,P 为实践相关属性, a ∈P, V a 是a的值域,可包含空值o ;C为认知相关属性,其值域不含空值。
[0055] 当部分信息尚未确定时,相似关系SIM ( A ), 是对不可分辨关系的乐观估计。
[0056] 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信息系统可用第二种二元组B = ( U, C ∪P ) 表示,C 为认知相关属性, a ∈C, V a 是a的值域,可包含空值o ;P为实践相关属性,其值域不含空值。
[0057] 当部分信息尚未确定时,相似关系SIM ( A ), 是对不可分辨关系的乐观估计。
[0058] 由A 上可能不可分辨的对象组成,定义为[52]
U / OPT ( A ) = { X 1 , X 2 , ···, X n },X i 是可能等价关系,i = 1, 2, ···, n中的对象关于A可能不可分辨。x ∈ U,包含x的可能等价类S A ( x ) = { y ∈ U | ( x, y ) ∈ OPT ( A )}。不可分辨关系的悲观估计是根据现有信息,确信由关于A 不可分辨的对象组成,定义为

U / PES ( A ) = { Y 1 , Y 2 , ···, Y m },Y j ( i = 1, 2, ···, n ) 中的对象关于A 不可分辨。
[0059] 显然, , ,使 。
[0060] 设实际关于A 的分类关系为REA (A ),则有 。—
[0061] ,传统的下近似A— X 和A X 上近似分别扩充为



分类中不确定部分用边界域表示,在不完全信息扩充为


对应的负域


近似质量α ( A, X ) = | A– X | / | A X | 推广为


定义8.6.1 ( A ) , ,如果 ,则称对象u是完全对象;否则u 为不
完全对象。
[0062] 定义8.6.1 ( B ) , ,如果 ,则称对象u是完全对象;否则u为不完全对象。
[0063] 定义8.6.2 如果 ,称X是可能可定义集。
[0064] 不难证明如下性质[50] :性质1
a )

b ) 如果 ,则

c )
d )
对于不完全信息系统,应有如下定理[52] :
定理8.6.1 对完全信息系统,b ∈A,如果x ∈Δ–A ( X ),则x ∈Δ– |b | ( X ),式中Δ–A ( X ) = X –A–X,A - X为A的下近似。
[0065] 定理8.6.2 如果 ,下面递推公式成立:
式中




定理8.6.3 如果 ,下面递推公式成立:

式中


证明略。
[0066] 例1 如不完全认知表3. 8. 6所示,表中“o ”表示空值。按照上述定理8. 6.2和定理8. 6. 3分析认知表3. 8. 6,有如下结果:
表3.8.6 不完全认知表
Car Price ( a ) Mileage ( b ) Size ( c ) Max – Speed ( d ) D
1 high low full low good
2 low o full low good
3 o o compact low poor
4 high o full high good
5 o o full high excellent
6 low high full o good
( a ) X = { 1, 4, 5, 6 },
OPT
{ a, c } - ( X ) = { 1, 4, 5 },
OPT
{ b } - ( X ) = Φ,
σ= Φ,
OPT OPT
{ a, b, c } = { a, c } - (X ) ∪{ b } - (X )∪σ= { 1, 4, 5 };
-
( b ) { a, c } OPT ( X ) = { 1, 2, 4, 5, 6 },
,
μ= Φ,
-
{ a, b, c } OPT ( X ) = { 1, 2, 4, 5, 6 },
( 2. 3 ) 现代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组织通过Internet计算机网络或者通过组织成员对资料的收集而获得有关运作信息,通过信息综合分类,一些定量信息直接转入或录入到计算机信息数据库中去,而一些定性信息可通过适当的形式化描述送到有关决策者(包括顾问机构)手中,决策者(们)根据运作能力、配置能力、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储备资料,通过计算机辅助定量计算及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判断决策提出实践系统有关重大战略决策的一种或几种方案,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终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也得出有关决策的一种或几种方案,然后通过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模糊综合评判进行[227]
方案排序,得出优化方案;这里有如下算法 :
设有m 种候选方案,候选方案集为: ,与之对应的每一种候选方案
的评价指标集为

它包括人员构成、设备占用、知识储备、技术支持以及所获效益、发展速度、影响力等定性、定量评价指标。设第i种候选方案的第j个评价指标为模糊数 ,第k 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wk 、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生理因素权重vk 、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心理因素权重uk 、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认知水平权重tu 等均为论域 [ 0, 1 ] 上的模糊数。候选方案si 评价指标用模糊向量 来表示,则可定义
为模糊优化矩阵,那么,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的新联合模糊决策问题可表达为:
在已知A及模糊权向量 、 、 的条件下,将各候选方案进行优劣
排序。设:

设 , i = 1, 2, …, m ;j = 1, 2, …, n ,其中 为模糊数 的序数,
由此可定义模糊优化理想解为: ,则每一种候选方案Si 到S* 的模糊
加权距离为:
, , , ,
其中dij 为 与 的模糊贴近度:

依据 的大小将方案排序,设

则方案优劣顺序为:

[0067] 对于IU网络配置的实践系统和认知系统,我们可分别引入“风险调整折减系数”。将IU网络配置的实践功效和风险同风险调整折减系数联系起来,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 3. 8. 25 )
其中
t P 为项目持续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
r P 为风险调整折减系数,在 ( 0, 1 ] 间取值:r P 的值越大,表示风险程度越高;
n P 表示项目重复次数;
NPE t 表示项目只进行一次时所得的净现功效值;
NPE n 表示项目重复n P 次的实践净功效值。
[0068] 将IU网络配置的认知功效和风险同风险调整折减系数联系起来,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3. 8. 26 )
其中
t C 为项目持续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
r C 为风险调整折减系数,在 ( 0, 1 ] 间取值:r C 的值越大,表示风险程度越高;
n C 表示项目重复次数;
t
NCE 表示项目只进行一次时所得的净现功效值;
n
NCE 表示项目重复n C 次的实践净功效值。
[0069] 进一步地,将模型 ( 3. 8. 25 ) 和 ( 3. 8. 26 ) 结合起来,可建立多目标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选择的基本数学模型如下:( 3. 8. 27 )
其中
t B 为项目持续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
r B 为风险调整折减系数,在 ( 0, 1 ] 间取值:r B 的值越大,表示风险程度越高;
n B 表示项目重复次数;
NPE t 表示项目只进行一次时所得的净现功效值;
NPE n 表示项目重复n B 次的实践净功效值。
[0070] 当单调增加时,也单调增加。在这里应有:

可得
( 3. 8. 28 )
由于我们更关心的是项目计划持续时间N,而不是项目重复次数n,将上式中的n代换为N / t,定义,得到
( 3. 8. 29 )
现在来给出并定义“互联网用户终端智能权衡点”:对于
( 3. 8. 30 )
( 3. 8. 31 )
满足方程
* *
NPE ( N ) = NCE ( N )
*
的实数N 可称为互联网用户终端智能权衡点。
[0071] 考虑下面的多属性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问题:( 3. 8. 68 )

具体可表示为

其中,
X = { x1 , x2 , ···, xm } 是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模式集;
G = { f1 , f2 , ···, fm } 是目标集;
而y i j = f i ( xi ) ( i = 1, ··· , m ; j = 1, ··· , n ) 是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模式x i 在目标f j 下的属性值;
矩阵Y = ( y i j )m×n 表示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模式集X 关于目标集G 的“互联网用户终端智能权衡矩阵”。
[0072] 按照属性分类研究[29] ,可将属性分为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区间型和偏离型属性。设 ,其中T i ( i = 1, 2, 3, 4, 5 ) 分别表示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区间型和偏离型属性的下标的集合。
[0073] 在建立多属性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分析方面,我们可充分利用属性的规范化方法。
[0074] (3)对于互联网用户终端,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网络配置信息融合设计的工程技术方案。 [0075] ( 3. 1 ) 未来情景设想:互联网用户功效链网络配置软件选型互联网用户功效链网络配置系统是一套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软件,是一个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流程运作平台,更是一套先进的配置思想。
互联网用户功效链网络配置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功能具有普适性,但是,互联网用户需求和互联网用户自身特点却各不相同,所以在选型时应立足互联网用户需求,选择符合互联网用户特点的模块,并能为互联网用户组织提供良好服务和持续支持的软件供应商。 [0076] C1 选型必须遵循从需求出发,选择功能模块完整的产品
互联网用户需求,要放在互联网用户整个战略范围内进行系统分析。即从互联网用户战略目标出发,分析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模式、运载流程、基础支持,系统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互联网用户功效链网络配置工具。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需求分析要从现象到本质,提炼基本需求。表面现象往往发现不了问题实质,必须系统地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技术、生产、质量、物流安排、销售、库存、资金安排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系统解决问题。因此,互联网用户组织必须选择一个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功能模块比较完整的互联网用户功效链网络配置软件配置工具,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0077] C2 选型要起点高、范围广,尽可能选择成熟、稳定的产品
互联网用户功效链网络配置选型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必须深入学习软件性能和充分分析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的实际需求,才能选择适合本互联网用户的软件。要站得高,从技术、功能和性能上要高起点、高要求,才能在日后的实施中减少问题的出现量。
[0078] C3 定目标,重点考察( 3. 2 ) 未来情景设想:NA / UEC的案例分析
M 互联网用户组织是某个以某社区服务为主导业务、以家电维修为配套业务、以石化业务和法律救助为附属业务并以社区服务内外各种相关制造商、销售商、服务机构为协作成员和衍生产品开发商的互联网用户功效链系统,在产能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于2012年开始实施NA / UEC系统,第一阶段主要上了本互联网用户纵向关联项目、跨互联网用户纵向关联项目、本互联网用户横向关联项目、跨互联网用户横向关联项目、本互联网用户主导业务项目、本互联网用户中心城市项目六个模块,并于2014年10 月全面单轨运行,现有模块主要覆盖的单位为物流部门、信息部门、人力资源配置部门、金融部门。我们现在主要探讨的是物流安排部下属的主导业务物流安排科和附属业务物流安排科在NA / UEC引入之后不同的行为结构。
[0079] M 互联网用户组织以电子公告系统为核心部件,并且在配置上经历几次功效链优化,具备完整的程序文件,在引入NA / UEC时没有进行运载流程重组,在实施过程中几乎是完全按照M 互联网用户组织的运载流程来的。NA / UEC可以看作是一个NA / IVC拓展流程,或看作是多项NA / IVC的综合与重组,其流程的上下流程之间层层相叠、主辅流程之间环环相扣,上面的流程(或主要的流程)没做完没做好就会影响到下面的流程(或辅助的流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流程的一个总汇,但是在这中间某些节点上也可以被用作控制点,从而处于这一控制点的职位就具有了较之以前所不具备的控制力,并可以对流程总汇的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部门实施控制行为。我们并不对NA / UEC的技术能力进行全面的展开,在本案例中NA / UEC技术这种可设置的控制力是其最基本的技术能力,但是这种技术能力的应用行为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安排部门的不同项目之间却出现了分化。
[0080] C 1 NA / UEC之前:物流安排四分开控制不到位M 互联网用户组织的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安排为外协技术部门、主导业务物流部门、附属业务物流部门、衍生产品物流部门,还应当考虑中心城市与周围小城镇和乡村之间的经济联系。其中外协技术部门是负责需要外协物流安排的零部件的生产准备,而主导业务物流安排部门负责需要外协物流安排的主导业务的物流安排商务职能,附属业务物流安排部门负责附属业务的物流安排商务职能以及基本建设、技措、技改及维修基建工程的外委、发包,衍生产品物流安排部门负责衍生产品的物流安排商务职能以及基本建设、技措、技改及维修基建工程的外委、发包。
[0081] 主导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和附属业务物流安排部门除了物流安排对象之外,其物流安排程序也是有差别的。主导业务涉及的是主导业务及其零部件物流安排,供应商一般都是长期合作的,所以物流安排部一般每年与其签一个规划协议,确定一个当年的协议价格,有了这个规划协议之后生产物流部的规划员再根据系统运行规划进行要货。而附属业务物流安排主要是根据归口部门(物资使用部门)规划员提出的物流安排申请按需下订单的,每一笔都是触发式的,附属业务涉及范围很广,本案例所涉及的归口部门主要是指模块生成者的服务部,涉及到是维修备件之类的东西,是根据模块生成者服务部的规划员提出的物流安排申请按需下订单的,然后模块生成者服务部的库管员据此收货。
[0082] 从互联网用户组织的运载流程来说,一直都有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四分开的规定,也就是申请、物流安排、验收、结算四分开。在这个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四分开的规定中,其实物流安排部门在其中是一个控制点,对物资使用部门从申请到验收中间应该起到控制作用的。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部门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履行这一控制作用。 [0083] 在没有上NA / UEC之前,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员越过物流安排部门直接跟供应商要货也很常见,规划员要货,库管员收货,然后有领导签字就可以报销。这就出现了规划员把物流安排员架空的现象。
[0084] C 2 NA / UEC之后:物流安排四分开的理想状态———过程控制设想NA / UEC实施之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部制定了完备的运载流程图(见图4),借助NA / UEC系统的非人格化特点,试图把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行为都规范地纳入到NA / UEC的流程中,实现物流安排四分开中物流安排部的控制作用。由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流程的差别,主导业务物流安排和附属业务的物流安排流程有一定差异,但是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四分开中的控制原理都是一致的,就是对于实物部门的收货行为,前有物流安排部的协议(或者订单)的控制,后有物流安排部的预制发票的控制。没有物流安排部门的协议(或者订单),这一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流程就流不到收货的库管员那里,规划员擅自要货的行为是无法得到后面库管员收货的支持。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流程控制上来说,实际上从物流安排订单(或规划协议)到预制发票,主导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和附属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在物流安排四分开中都起到了两次控制作用。
[0085] C 3 主导业务和附属业务在物流安排控制上的分化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四分开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物流安排行为,规划员越过物流安排部去要货的情况越来越少。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部门在这中间所起到现实的控制作用是,越过物流安排部门去要货最后没法到金融项目那里去结算。而已经采取这样的行动要到物流安排部门去补这个程序的时候,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部门可以采取为难的行动。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行为逻辑更多地体现在附属业务的物流安排问题上。主导业务物流安排和附属业务物流安排还是有着显著的差异的。
[0086] 基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安排程序的差异,主导业务和附属业务在物流安排四分开中的控制机制也有些微差异。因为控制最终落实到金融项目是否能够结算,而金融项目结算主要看发票和验收单两个东西。主导业务物流安排是大批量重复式物流安排,主导业务物流安排部门不需要每一次都介入规划员要货行为的控制,其控制行为是通过“规划价格”这一要素实现的。主导业务物流安排部门每年与供应商签订的规划协议都有一个规划价格,这个价格在NA / UEC系统中是有有效期的,一般是一年,如果没有签规划协议或者规划协议过了有效期,那么系统里面显示的规划价就没有了,验收单开出来的规划价就是0,那么就无法结算。所以,“规划价格”这个变量就控制了生产物流部的规划员必须要在物流安排部签订的框架协议范围物流安排。附属业务物流安排由于每一次物流安排都是触发式的,所以每一次物流安排行为的发生都必须由物流安排部在中间把握两次控制作用。但同时,由于每一次物流安排都要涉及到有关领导的签字审批,但是领导的签字NA / UEC里面没法实现,所以M 互联网用户组织的附属业务物流安排现在是NA / UEC体内和体外同时进行,也就是纸质的物流安排申请单和验收单在体外都有一套在流转,这套流转的单子上可以实现领导的签字,同时这套单子的内容在NA / UEC里面都需要录入一遍,最后才能到金融项目结算。这样也就留下了一个配置上的漏洞,规划员违规操作的行为在NA / UEC控制上本来没有办法实现给供应商开验收单,但是实际上可以在体外开纸质的。也就是说,从控制内容上来说,主导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可以在发票和验收单两个方面都实现控制,但是附属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只能在发票上实现控制,验收单就无法实现控制。 [0087]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NA / UEC物流安排四分开在附属业务物流安排中的控制作用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实表明,人为要越过这一技术的控制也不是不可能。 [0088] 4、附图说明图1说明:
在本发明人提出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建立“高智慧”系统基础结构模型如图1 。
在感知层面实现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广义技术新组合感知,对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组织的信息系统来说,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通过感知系统内外部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而计算机一方面感知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传递过来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局域网或Internet网等)感知有关信息,并将所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再传递给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让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进行二次感知,另外,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与广义技术系统之间还进行相互感知。例如,将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知识水平、心理和平均生理状况信息等输入计算机使得计算机对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情况有所感知,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对技术系统的运行状况、技术系统故障等进行感知以及技术系统对自身状况的感知,这样经过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新联合的相互感知,使智能集成系统获得更精确、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在思维层面上,综合利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和技术系统的智能,以获得优化的决策。一方面,技术系统通过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库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有关决策方案,另一方面,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通过自己的智慧对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新联合感知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有关决策方案,最后通过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优化方案。
[0089] 图2说明:为了达到智能集成组织系统快速准确性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复杂结构化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推理的较高抽象思维能力等优势,利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对社会的敏感性,对非结构化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形象思维能力等,我们可以采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新结合的方式共同组织智能集成,以提高智能集成系统的效果。基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新联合的智能集成系统框架如图2 所示。
[0090] 现代智能集成组织通过Internet计算机网络或者通过组织成员对资料的收集而获得有关运作信息,通过信息综合分类,一些定量信息直接转入或录入到计算机信息数据库中去,而一些定性信息可通过适当的形式化描述送到有关决策者(包括顾问机构)手中,决策者(们)根据运作能力、配置能力、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储备资料,通过计算机辅助定量计算及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的判断决策提出实践系统有关重大战略决策的一种或几种方案,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也得出有关决策的一种或几种方案,然后通过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主体一技术模糊综合评判进行方案排序,得出优化方案。 [0091] 图3说明:现给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融合系统,如图3 所示。首先通过一数据分配网络将各个传感器输入的证据分配给各个融合子节点,融合子节点可以根据对所要选择的融合命题进行选取,各融合子节点可以对单一的融合命题进行数据融合。各融合子节点即为一模糊神经网络。建立规则库和选定模糊隶属函数之后,原则上可以组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融合系统,并进行模糊推理。
[0092] 图4说明:设想NA / UEC实施之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部制定了完备的运载流程图(见图4),借助NA / UEC系统的非人格化特点,试图把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行为都规范地纳入到NA / UEC的流程中,实现物流安排四分开中物流安排部的控制作用。由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流程的差别,主导业务物流安排和附属业务的物流安排流程有一定差异,但是在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四分开中的控制原理都是一致的,就是对于实物部门的收货行为,前有物流安排部的协议(或者订单)的控制,后有物流安排部的预制发票的控制。没有物流安排部门的协议(或者订单),这一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流程就流不到收货的库管员那里,规划员擅自要货的行为是无法得到后面库管员收货的支持。从互联网用户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流程控制上来说,实际上从物流安排订单(或规划协议)到预制发票,主导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和附属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在物流安排四分开中都起到了两次控制作用。
[0093] 图5说明:附属业务物流安排由于每一次物流安排都是触发式的,所以每一次物流安排行为的发生都必须由物流安排部在中间把握两次控制作用。但同时,由于每一次物流安排都要涉及到有关领导的签字审批,但是领导的签字NA / UEC里面没法实现,所以M 互联网用户组织的附属业务物流安排现在是NA / UEC体内和体外同时进行,也就是纸质的物流安排申请单和验收单在体外都有一套在流转,这套流转的单子上可以实现领导的签字,同时这套单子的内容在NA / UEC里面都需要录入一遍,最后才能到金融项目结算。这样也就留下了一个配置上的漏洞,规划员违规操作的行为在NA / UEC控制上本来没有办法实现给供应商开验收单,但是实际上可以在体外开纸质的。也就是说,从控制内容上来说,主导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可以在发票和验收单两个方面都实现控制,但是附属业务物流安排部门只能在发票上实现控制,验收单就无法实现控制。
[0094] 5、具体实施方式(600项发明专利共同实施计划简介)有待于开发建立的PA / UEC系统,无疑是一个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巨大系统工程。对于PA / UEC,当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全新的经济科学技术体系和全新的管理科学技术体系,需要开发并建立互联网用户终端智能集成一体化操作系统及动态汇通网络。PA / UEC是一种先进的经济科学技术体系、一种先进的管理科学技术体系以及一种先进的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它涉及面广,投人大,实施周期长,难度大,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 ( 5. 1 ) 未来情景设想: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的实施
C 1 方案设计
被确定的软件公司应当派出最强的配置和技术专家,深入互联网用户组织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各项目环节,依据前期的需求分析,研究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各部门及相关部门运载流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根据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实施逻辑确定分步实施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技术标准和数据编码规范,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展开,并与互联网用户相关经理人充分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双方签字确认,以此作为项目实施和验收的依据。
[0095] C 2 组织机构建立成立以规则设计商的决策者为组长、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各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总体策划;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调配、部门协调和决策;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项目效果评估和项目配置考核;建立以信息化主管部门领导为主任的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推进办公室,由计算机专业人员、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各部门流程骨干和软件公司项目经理及实施工程师组成的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并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负责人、完成时间;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进度安排;负责组织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同时组织项目的配置咨询、运载流程定义、系统测试、最终用户培训、系统验收,并按阶段向项目领导小组提交进度报告。对于重大问题提交决策建议以及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建议解决方案,使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项目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0096] C 3 加强项目组织配置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纳入互联网用户组织级配置创新项目进行配置,确定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阶段目标、实施规划、奖惩措施,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 [0097] 以互联网用户组织为主体确定流程规范,制定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操作规程,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反复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操作资格考试,以此作为上岗依据。
[0098] 实行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周工作例会和月度工作简报发布制度。在例会上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各小组通报实施情况、提出问题,由领导小组现场解决,并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将一个月的制度实施情况以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简报的形式在公司内部网络上发布,并配有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内容,以鞭策后进。 [0099] C 4 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项目实施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分阶段确定目标,按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目标制定规划。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应用,注重实效。始终坚持按策划组织、培训、数据准备、测试、完善、模拟运行、正式上线的步骤进行。 [0100] 互联网用户组织确定先实施流程比较规范、难度较小的进、销、存和金融项目系统,待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稳定后实施生产模块及与之有关的设备、计量、质量等模块,最后再实施人事、决策等模块。
[0101] 根据互联网用户组织实际,确定整个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主要实施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控制、销售配置、应收配置、物流安排、应付配置、库存配置、存货核算、产品数据配置(含互联网用户结构配置、工艺配置)、费用预算配置(含费用配置)、金融项目核算、PDM数据整理及需求分析、硬件网络环境搭建、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周期为12个月左右。主要完成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规范、透明基础配置。
[0102] 第二个阶段,是集成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生产主规划、物料需求规划、能力平衡、车间项目配置、质量配置、设备计量配置、人力资源配置、解决分析、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周期为16个月左右。主要实现以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市场为需求、以纵向及横向带动的主规划为核心、以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投入产出为主要内容的全息协同性组织模式,有效地控制在制品,最大限度地压缩存货,提高交货期,快速地满足市场需要。
[0103] C 5 规划配置的总体目标a.以实施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项目为契机,促进互联网用户由传统的封闭、低效率、粗放式配置模式向透明、协同、规范、精益的配置模式的转变,支撑互联网用户战略目标的实现。
[0104] b.加强互联网用户基础配置。建立规范的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数据标准及编码体系,促进互联网用户基础整顿;加强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产品设计、工艺文件标准化配置;细化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原材料消耗、工时、资金占用、设备台时定额配置;规范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互联网用户生产期标准;加强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客户资源信息配置;细化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成本费用及价格配置;加强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载流程及角色规范配置。
[0105] c.改进配置、决策方法。实现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信息资源规划、各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库全局共享;建立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互联网用户基础信息结构,包括集成的信息网络和全面统一的数据交互格式;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齐套库存配置及分析;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过程消耗成本核算;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赊销风险控制及客户资源配置;纵向及横向带动的主系统运行规划、物料需求规划、订单配置的集成应用;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分产品的实时成本核算;快速报价;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利润预算及盈亏平衡分析;在线多维数据分析,支持决策应用。 [0106] d.以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为规范,系统提升互联网用户配置,支撑互联网用户进行系统进化,形成透明、开放、协同、规范、精益的互联网用户文化。 [0107] C 6 规划配置的实施内容a.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依托全新的信息系统支持,及时传递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系统的需求,并通过与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系统的信息集成,迅速对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物料的齐套性。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系统根据系统运行规划,提出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的需求规划;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系统可以根据物料规划查询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齐套情况,提出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安排规划;依托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系统的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信息集成,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供应商配置体系;将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供应商的交货期、物品质量等信息作为供应商评价的依据;把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供应商评价结果同物流安排份额分配、付款政策结合起来;建立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安排周期、经济批量、安全库存等基础配置的信息库,为及时保障材料供应提供依据。
[0108] b.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销售、库存和生产系统。系统运行规划是指导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保障系统运行规划的实施,同时会产生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料物流安排规划、外协件规划、车间项目规划、设备使用规划、工装模具规划等一系列配套的规划。系统运行规划与这些规划是纲和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
[0109] c.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成本配置。对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生产成本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配置,建立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部门成本预算方法,并与事中成本分析相对比,使预算逐步部门学、准确,为互联网用户组织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0110] d.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应付配置。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应付款子系统主要配置互联网用户在运行过程中与供应商发生的各种往来款项,有效地帮助互联网用户配置者掌握资金的流向,通过监控付款情况来控制互联网用户资金的流出,形成流动资金的良好循环。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应付款子系统基于物流安排活动的发生填写发票、税金和物流安排费用,也可以直接调用物流安排子系统生成的订单。发票金额与入库物料的分摊,可以确定入库物料付款情况。发票过账后生成应付款台账,付款单与应付款台账进行结算,确定已付款金额和未付款金额,同时可处理预付款。为了实时掌握互联网用户组织未来的资金流出情况,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还提供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并与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子系统、账务子系统集成使用。
[0111] e.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应收配置。互联网用户组织通过对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系统的应用,实现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金融项目部门与销售部门间数据的共享,在网络上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流;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金融项目部的收入核算表款将以销售部门的销售发票为依据进行登记;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收入核算表款按往来户进行归集。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收款、销售发票有据可依,明确流程来源。回款结算时可以指定到每一笔应收款,使收入核算表龄、预收账龄反映及时、准确,不但可以进行收入核算表龄、预收账龄分析,还可以进行回款账龄分析。
[0112] ( 5. 2 ) 未来情景总结第一,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系统的实施不但是配置方法的全新拓展与创新,更是一个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组织创新、意识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一个全息协同性的巨大系统工程。在推广应用全新的经济科学技术和全新的管理科学技术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用户终端智能集成一体化操作系统及动态汇通网络基础上,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技术PA / UEC以元系统科学的全息协同管理思想为指导,与互联网用户功效链市场配置技术 MA / UEC和互联网用户功效链网络配置技术 NA / UEC一起,形成相互弥补、相互替代的关系。因此,在实施上要尽力而为,与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需求和配置水平直接相关,不是所有互联网用户都适合。
[0113] 第二,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系统的实施是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一体化工程,必须要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决策者共同参与,才能持续推动下去;要严格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做好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有层次、有步骤、有目标、按阶段循序推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明确具体目标,责任到人,确保项目成功。 [0114] 第三,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项目技术上的风险小,主要的风险集中在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层面。所有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软件都是基于角色的定义和流程的规范。因此,不仅是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技术变革,而且是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创新、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系统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互联网用户的组织机构、配置体制、工作方法和配置基础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的人、财、物力资源及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产、供、销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配置机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
[0115] 第四,互联网用户功效链规划配置系统实施,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数据是关键。三分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软件,七分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数据,要做到“三个到位”: 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数据到位,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培训到位,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考核到位;“一个确保”:确保互联网用户规划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新旧系统平稳衔接。
[0116] ( 5. 3 ) 600项发明专利共同实施计划简介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独立发明人李宗诚教授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申请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600项发明专利申请,并提交600份总计约3600万字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等材料。
[0117] 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独立发明人李宗诚教授在通过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已发表80多篇论文(不包括合作完成的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已独立写作完成八部与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有密切关系的学术巨著(共计3000万字),打算在2011年9月之后陆续处理正式出版事宜。
[0118] 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专利,是发明人李宗诚经过三十年独立自由探索而建立的一个自成体系的全新技术集群,其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DCN / HII ( GVC );李宗诚,2011 ]。
[0119]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和600项最新技术发明,发明人李宗诚建立了一系列用于统一描述、分析、解释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体系(可称之为“天地”计算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的资源配置动力学RDD模型、网络配置动力学NDD模型、智能集成协同学IIS模型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HOS模型和博弈组织协同学GOS模型。
[0120] 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之后,基于600项最新技术发明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给人类带来智能一体化技术(IIT)和全息协同组织技术(HST)。 [0121]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和600项最新技术发明,发明人李宗诚提出一项可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的战略——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 [0122] 作为600项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发明人李宗诚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汇通网。
[0123]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群,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它是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汇通起来的全新体系。
[0124]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用形象化的比方说法,这不仅好比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好比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可归结为如下内容:
层级I 、在技术开发的基础方面(ICT产业链的前端),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转向以互联网用户终端功效链(EC / IU)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技术支持体系。
[0125] 层级II 、在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ICT产业链的末端),从以互联网用户终端功效链(EC / IU)为中心转向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李宗诚,2011),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DCN),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
[0126] 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0127] 作为600项发明专利的申请人,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汇通网。
[0128]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群,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它是通过信息网络(互联网)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汇通起来的全新科学体系、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
[0129]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用形象化的比方说法,这不仅好比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好比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狭义天地计算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资源。“天地”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时付费。这种特性就如同我们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
[0130] 广义天地计算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信息网络内外部的技术和软件、汇通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天地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天地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0131] 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必定是全息协同式的(HSO,李宗诚)。它既不是集中式的,也不是分布式的。它不仅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而且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而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的结果。
[0132] 进而言之,天地计算是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计算技术的全面改进和发展,或者说是统计技术体系、会计技术体系、计量技术体系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在实体活动领域的全面实现。天地计算一方面是虚拟化 ( Virtualization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效用计算 ( Utility Computing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实体化 ( Substantiation ) 、计量科学技术、会计原理及技术、核算体系、资源配置动力分析、资源配置效应分析、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I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平台即服务)、S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0133] 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0134] 天地计算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天地”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天地”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在应用天地计算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另外一种天地存储来作为其辅助,比如,将中国的Win Stor云端存储改造成为天地存储,其以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为基础,以信息网络内外部存储工具为导向,提供强大的数据安全功能,使天地计算进入市场。所谓天地存储,就是以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为基础,跨域 / 路由来实现数据无所不在,无需下载、无需安装即可直接运行,实现天地计算架构。   
在信息服务业里面,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信息网络服务,包括电信的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网络电视的服务。第二块是信息技术的服务,包括软件的服务、外包的服务。还有一个是信息内容的服务。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整个信息服务的大的门类和产业的状态。但我们不宜看到,门类之间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变迁,出现了融合的特征,出现了新的产业特征和特点,这是信息服务业大环境里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很典型的是IMS服务。还有一个新的特征是Sashup技术,可以把两个网的能力和用户的数据很好地聚合起来。
[0135] 总的来说,天地计算可以看作是计算机计算及信息网络计算与实体运行系统的计量、会计及核算相结合的完备业务流程技术。通过天地计算,我们有可能将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进而用信息网络内外部专门设计的各种中间件软件,将分散在各地的实体活动领域的计量、会计和核算体系有机地粘合在一起,以包括Web界面在内的各种人机界面接受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用户提出的计算请求,并将之分配到合适的结点上运行。天地计算技术体系能大大提高信息网络内外部资源的服务质量和利用率,同时避免信息网络内外部跨结点划分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低效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目前条件下达到信息网络内外部实用化要求。
[0136] 智能集成协同总体设计的目标,在于根据智能集成组织一自组织大协同总体的性能要求,以及智能集成主体实施协同总体的具体社会经济一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设置总体中人员位置并初步确定主体任务要求,保证从总体上构建一个综合效益优化的智能集成大协同系统框架,并为主体一作用对象关系的详细设计打下基础。
[0137] “智能集成主体一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功能分配,是整个智能集成协同总体设计的基础。智能集成主体-广义技术-作用对象的功能分配通过功能这一纽带使智能集成主体、广义技术和作用对象三方面结合起来,并形成了智能集成协同总体中的要素(分系统)功能分配关系,确定了智能集成主体一广义技术界面、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界面的具体位置。一个具体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主体一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功能界面形式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功能特征;二是该总体所处的自然生态一社会生态环境。在众多可能的智能集成功能界面形式中,总有一种或几种更适合于某一具体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实际情况,能够保证系统满足性能要求、满足实施环境的要求。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