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绒针组件

阅读:4发布:2020-09-14

专利汇可以提供簇绒针组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与簇绒机结合使用的簇绒针组件。所述簇绒针组件包括其上设有第一列簇绒针的第一隔距 块 或者 针床 。各个簇绒针沿着在隔距块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纵向轴线相互间隔。至少一个簇绒针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并且与在所述第一列内与其相邻的簇绒针偏离。至少一个所述簇绒针的针尾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和相邻簇绒针的针尾偏置,或者所述针尾可与相邻簇绒针的针尾对齐,和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尖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和所述第一列内与其相邻的簇绒针的针尖偏置。所述簇绒针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距块或者第二隔距块上的相互间隔的第二列簇绒针,所述第二列内的簇绒针沿着在0.20英寸至0.25英寸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且平行的第二纵向轴线延伸。第二列中的各个簇绒针相互对齐并且沿着第二纵向轴线线性延伸,或者第二列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并且与第二列内与其相邻的簇绒针偏离。,下面是簇绒针组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与簇绒机结合使用的簇绒针组件,所述簇绒机具有:机架; 至少一个细长的并且往复移动的针床,所述针床被支撑在机架上并且适 于相对于机架横向移动;以及一列具有预定的簇绒机隔距的弯纱轮,每 一个针床一列弯纱轮,其相对于针床定位,所述簇绒针组件包括:
适于安装在该至少一个针床上的第一隔距;以及
设置在所述隔距块上的第一列隔距元件,在所述第一列内的所述隔 距元件沿着在隔距块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纵向轴线相互间隔;
其中,在所述第一列内的至少一个隔距元件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 置并且与在所述第一列内的相邻的隔距元件偏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内的 每一个隔距元件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并与所述的第一列内与其相邻 的隔距元件偏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内的 相邻的隔距元件在所述轴线的相对两侧相互偏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列内 所选择的一些隔距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偏置以形成隔距元件的 预定图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隔 距元件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与第一纵向轴线偏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隔 距元件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一列内的相邻的隔距元件 偏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列隔 距元件内的每一个隔距元件都包括有簇绒针,所述簇绒针具有细长的针 尾,所述针尾具有固定在隔距块上的近端和限定针尖的相间隔的远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针 的针尾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偏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针 的针尖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偏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绒针的针 尾相互对准并且沿着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线性延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偏置针 尖可相对于在所述第一列内的相邻簇绒针的针尖偏心地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绒针组件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距块上的第二列隔距元件,所述第二列内的隔 距元件沿着在隔距块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相互间隔,并且 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且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 轴线在0.20英寸至0.25英寸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隔距元件相互对齐并且沿着所述第二纵向轴线线性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至少一个隔距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轴线偏置并且与所述第二列内 相邻的隔距元件偏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 隔距元件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二纵向轴线偏离。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列 内的每一个隔距元件包括有簇绒针,所述簇绒针具有细长的针尾,所述 针尾具有固定在隔距块上的近端和限定针尖的相间隔的远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尾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轴线偏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尖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轴线偏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簇绒针的针尾相互对齐并且沿着所述第二纵向轴线线性延伸。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的 簇绒针沿着所述第一轴线相互间隔以限定预定的针隔距,和其中所述第 二列的簇绒针相对于所述第一列的簇绒针横向偏置并且还在所述预定的 针隔距中相互间隔,所述第一和第二列的簇绒针的针隔距,在结合时, 分别等于簇绒机的预定隔距。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簇绒机 的针床在簇绒机的预定隔距中横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列的簇绒针 的各个簇绒针将与在簇绒机的预定隔距中相间隔的相应一个簇绒机的弯 纱轮对齐。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细长的隔距块;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隔距块上的第二列隔距元件,在所述第二列内的隔 距元件沿着在第二隔距块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相互间隔;
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隔距块的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且 平行。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隔 距元件中的至少一个隔距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轴线偏置并且与在所 述第二列内的相邻的隔距元件偏离。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隔距元件沿着第二纵向轴线相互线性对齐。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距 块适于安装在与所述第一针床隔开并与之平行的第二针床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的 簇绒针沿着所述第一轴线相互间隔以限定预定的针隔距,所述第二列的 簇绒针相对于所述第一列的簇绒针横向偏置并且还在所述预定的针隔距 中相互间隔,所述第一和第二列的簇绒针的针隔距,在结合时,分别等 于簇绒机的预定隔距。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簇绒机 的第一和第二针床在簇绒机的预定隔距中横向偏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 列簇绒针的各个簇绒针将与在簇绒机的预定隔距中相互间隔的相应一个 簇绒机的弯纱轮对齐。
29.一种与簇绒机结合使用的簇绒针组件,所述簇绒针组件包括:
细长的第一针床;以及
设置在所述针床上间隔开的第一列簇绒针,所述簇绒针沿着在针床 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纵向轴线相互间隔;
每一个所述的簇绒针包括细长的针尾,所述针尾具有固定在第一针 床上的近端和限定针尖的相间隔的远端;
其中,所述第一列内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并 且与在所述第一列内的每个相邻的簇绒针偏离。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 针的针尾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和第一列簇绒针中的相邻的簇绒针的针尾 偏离。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 针的针尖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和所述第一列隔距元件中的相邻的簇绒针 的针尖偏离。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 针的针尖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和在所述第一列中的相邻的簇绒针的 针尖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偏离。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绒针组 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针床上的第二列簇绒针,在所述第二列内的簇 绒针沿着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相互间隔,并且所述 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且平行。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 轴线在0.20英寸至0.25英寸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间隔。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簇绒针相互对齐并沿着第二纵向轴线相互线性延伸。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列 内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并且与在所述第二列中的 相邻的簇绒针偏离。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 针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和在所述第二列中的相邻的簇绒针在0.005至 0.100英寸的范围内偏置。
38.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细长的第二针床;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针床上间隔开的第二列簇绒针,所述第二列内的簇 绒针沿着在所述第二针床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相互间隔; 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且平行;
每一个簇绒针都包括细长的针尾,所述针尾具有固定在第一针床上 的近端和限定针尖的相间隔的远端。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列 中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并且与所述第二列中的每 个相邻簇绒针偏离。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簇绒针相互对齐并沿着第二纵向轴线线性延伸。
41.一种与簇绒机结合使用的簇绒针组件,所述簇绒针组件包括:
一细长的针床;以及
设置在所述针床上的相间隔的第一列簇绒针,并且该列簇绒针沿着 第一纵向轴线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每一个所述的簇绒针都包括细长的 针尾,所述针尾具有承载在针床上的近端和限定针尖的相间隔的远端;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列内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尖相对于所述 针床的第一纵向轴线偏置。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绒针的 针尾相互对齐并沿着第一纵向轴线线性延伸。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 针的针尾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偏置 的针尖可相对于在所述第一列内的相邻的簇绒针的针尖偏心地形成。
45.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 针的针尖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和在所述第一列内的相邻的簇绒针的针尖 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偏置。
46.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绒针组 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针床上的第二列簇绒针,在所述第二列内的簇 绒针沿着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相互间隔,并且所述 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且平行。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 轴线在0.20英寸至0.25英寸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列中的簇 绒针的针尖相互对齐并沿着第二纵向轴线线性延伸。
49.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内 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尖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 针的针尖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
51.一种簇绒针组件,其包括:
安装块;以及
第一列簇绒针,每一个簇绒针都包括细长的针尾,所述针尾具有固 定在所述安装块上的近端和限定针尖的远端;
所述第一列内的所述簇绒针沿着在所述安装块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 第一纵向轴线相互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列内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簇绒 针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簇绒针组 件还包括第二列簇绒针,每一个簇绒针都包括细长的针尾,所述针尾具 有固定在所述安装块上的近端和限定针尖的远端,所述第二列内的所述 簇绒针沿着在所述安装块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相互间隔, 并且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间隔且平行。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 轴线在0.20至0.25英寸的范围内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间隔。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中 的簇绒针相互对准并沿着第二纵向轴线线性延伸。
56.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内 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内 的至少一个簇绒针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 置。
58.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内 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尾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
59.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内 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尖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
60.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内 的每一个簇绒针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并且与所述第一列内的相邻的 簇绒针偏离。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内 相邻的簇绒针可在第一轴线的相对两侧相互偏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簇绒机。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簇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一列簇绒针中的针尖或者相邻针尖偏置的簇绒针 尖,所述一列簇绒针沿着公共纵向轴线布置,该公共纵向轴线沿着簇绒 机针床或者适于安装在针床(needle bar)上的隔距(gauge block)延 伸。

背景技术

人们已经知道,簇绒机通过使各个纱线簇生穿过原始背衬材料 (primary backing material)或者衬底来生产带簇绒的物品(例如地毯)的纤 维面。簇绒机具有支撑至少一个细长针床的框架,所述针床上设有至少 一排间隔的簇绒针。在簇绒过程中,沿着经向(即纵向或者长度方向) 连续供给一个连续的背衬材料网使其穿过簇绒机。每一个簇绒针穿有将 被簇绒在背衬材料中的适合纱线,在机器操作过程中,当背衬材料移动 或者输送通过针床时,利用针床的往复运动使所述针一起穿过背衬材料, 以在背衬材料的“表面”形成簇绒。如果需要的话,如人们已知的,簇 绒机可设有两个间隔的且平行的针床,每一个针床设有单独的一排间隔 簇绒针。
利用合适的驱动装置驱动针床,以便在连续簇绒过程中,当背衬材 料在针床下方通过时,使针床相对于所述背衬材料垂直往复移动。在适 当的情况下,弯纱轮和/或刀可以以与各个针配准的方式放置在背衬材料 的正面上,以便在利用针床将簇绒针拉离背衬材料后形成簇绒纱线绒圈 或者簇绒纱线割绒并且使它们保持在背衬材料上。
一种已知类型的簇绒机被称为“直列”类型簇绒机,其中设置在针 床上的各个簇绒针沿着公共纵向轴线相互对齐。但是,在使用这种类型 的簇绒机中出现的问题是,与由簇绒针形成的直列的(即,间隔且平行 的)簇绒排相关的图案和纹理问题在带簇绒物品的表面变得非常明显。 在为了解决该问题而进行的努中,人们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法来掩蔽可 能在簇绒物品中被看到的簇绒图案或者纹理,即,使针床沿着簇绒机的 纬向横向移动,即相对于背衬材料的长度方向横向移动。但是,在完成 的物品中仍然存在不同的簇绒排的问题,在簇绒机针床仅具有一排直列 针的情况下这些不同的簇绒排在簇绒物品中将再次明显可见,即使针床 相对于背衬材料片横向地移动。由于该问题,因此直列式簇绒机的针床 基本上不移动,或者仅高变形(highly textured)时移动,这样使用比较 昂贵的纱线掩饰在簇绒物品的表面中的移动痕迹。
在簇绒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已经知道,在独立的直列簇绒针 排分别沿着独立的纵轴线设置在每一个针床上的情况下,使用两个独立 的且“错排”的针床。在这种布置中,两个独立的簇绒针排的纵轴线相 互平行并且相互间隔至少四分之一英寸的距离。另外,当两个独立的簇 绒针列的簇绒针在簇绒机的隔距中进行位置互换时,它们在背衬材料的 经向或者长度方向上将不相互对准。例如,对于1/10隔距(gauge)的簇 绒机(即其中在1英寸的针床长度上具有10个簇绒针的簇绒机)将具有两 排1/5隔距针(gauge needle),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1/10隔距的簇绒机。 这种结构将破坏一些由于在簇绒机上使用直列簇绒针排而产生的移动标 记,但这又要求相应的绒圈也被形成为两个错排的1/5隔距的直列排。
因此,这种已知类型的簇绒机的移动能力被限制为1/5英寸。但是, 在特定的缝合速度下,独立的两排簇绒针相互之间成一直线,并且产生 与在使用单排簇绒针时相同的现象,即,将在簇绒物品的表面中具有可 见的图案和纹理问题。使用直列式簇绒针排所导致的另一个已知的问题 是,当簇绒缝合速度下降时,直列式簇绒排变得更容易看到,且因此在 视觉上不令人满意。
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可与单针床或者双针床簇绒机结合便用的改进 的簇绒针组件或者结构,其中针床可在横向上被固定或者能够移动,利 用这种改进的簇绒针组件或者结构能够使在所要生产的物品的簇绒面中 出现上述图案、移动标记和/或纹理问题的可能性达到最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可与簇绒机结合使用的簇绒针组件或者结构来 克服已知技术领域的一些设计缺陷。如这里所述的,本发明的簇绒针组 件能够在簇绒的背衬材料中提供一种错排簇绒植入,以实现一种形成更 随机的簇绒表面的更好的簇绒表面纹理,并且使得在所生产的簇绒物品 的表面中的转换标记(shift mark)达到最少。
这可通过提供这里所披露的和本发明所涉及的簇绒针组件实现,本 发明所涉及的簇绒针组件可与常规簇绒机结合使用,所述常规的簇绒机 具有机架、支撑在机架上的床轨、在床轨上方并且通过簇绒机的连续背 衬材料片(web)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使背衬材料片移动通过簇绒机的驱动 辊。至少一个细长针床相对于背衬材料位于机架上,并且设有用于使针 床朝向和远离背衬材料往复移动的驱动系统。
在第一实施例中,簇绒针组件包括:适于安装在该至少一个针床上 的第一隔距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隔距块上的第一列隔距元件,所述隔距 元件沿着在隔距块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纵向轴线相互间隔。在所述 第一列隔距元件内的该至少一个隔距元件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并且 从在所述第一列内的相邻的隔距元件偏离。如果需要的话,每一个隔距 元件可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并从相邻的隔距元件偏离,并且该相邻 的隔距元件可在轴线的相对两侧相互偏置。
所述至少一个隔距元件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从第一纵向轴 线偏离,并且也可在0.005至0.100英寸的范围内从相邻的隔距元件偏离。 在所述第一列隔距元件内的每一个隔距元件可包括簇绒针,所述簇绒针 具有细长的针尾,所述针尾具有固定在隔距块上的近端和限定针尖的相 间隔的远端。
因此,该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尾可相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和在所述第 一列内的相邻簇绒针的针尾偏置;或者,该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尖可相 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和在所述第一列内的相邻簇绒针的针尖偏置。对于相 对于第一纵向轴线偏置的该至少一个针尖,该针尖可相对于在所述第一 列内的相邻簇绒针的针尖偏心地形成。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簇绒针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隔距块上的 第二列隔距元件(簇绒针)。在所述第二列内的隔距元件沿着在隔距块 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相互间隔,并且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与 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相互间隔且平行,最好在0.20英寸至0.25英寸的范围 内。
在第一方面,第二列中的隔距元件相互对准并且沿着第二纵向轴线 线性延伸。在第二方面,该第二列的至少一个隔距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 轴线偏置并且与第二列内的相邻隔距元件偏离。第二列中的至少一个簇 绒针的针尾可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和第二列内的相邻簇绒针的针尾偏 置,或者第二列中的至少一个簇绒针的针尖可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和第 二列内的相邻簇绒针的针尖偏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第一隔距块和在其上的第一列簇绒 针,以及其上设有第二列隔距元件的第二细长隔距块,第二列内的隔距 元件沿着在第二隔距块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相互间隔。所 述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隔距块的第一纵向轴线相互间隔且平行。在 另一个方面,在所述第二列隔距元件内的至少一个隔距元件相对于第二 纵向轴线偏置并且与在所述第二列内的相邻的隔距元件偏离,或者第二 列中的隔距元件沿着第二纵向轴线相互线性对准。
因此,上述第一和第二轴线以及第一和第二簇绒针列可根据需要分 别形成在一个或几个单独的隔距块上、或者一个或几个单独的针床上。 另外,如已知的,该针床或该多个针床可制成能够横向移动的形式。
因此,至少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允许相对于在列中的其他针 尖错排的每一排针尖,具有比先前允许的簇绒机更宽的织造范围。另外, 对于上述结构,能够大大减少两个针床的,特别是其上的簇绒针的,相 互之间形成直列(in-line)的危险,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在原始背衬 的簇绒纤维表面中可能产生一种不允许的线性纬向视觉效应。本发明的 另一个优点是生产重量比具有相同的可接受的视觉外观的常规地毯更轻 的在经济上可接受的地毯。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已知类型的簇绒机结合使 用的改进的簇绒针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已知类型的簇绒针床的示意图。
图2是第二种已知类型的簇绒针床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三种已知类型的簇绒针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A是常规的簇绒针的视图。
图9B是具有相对于簇绒针的轴向中心线偏置的偏心针尖的簇绒针的 视图。
图9C是图9A的簇绒针的一个视图,其中图9B的偏心簇绒针与之相 隔,并且各个簇绒针的针尾彼此线性对齐,而且它们各自的针尖彼此偏 置。
图10A是第一列沿公共纵向轴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隔开的簇绒针的 示意图,其中各个簇绒针尖相对于彼此以及轴线对齐。
图10B是第二列沿公共纵向轴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隔开的簇绒针的 示意图,其中每隔一个的簇绒针的针尖相对于相邻的簇绒针以及纵向轴 线偏置。
图10C是第三列沿公共纵向轴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隔开的簇绒针的 示意图,其中每个簇绒针的针尖相对于另一个簇绒针以及纵向轴线偏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参照附图,其中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 的零件,在图1-3中示出了通常用在簇绒工艺中的三种不同的已知类型的 针床设计。最简单的设计是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直列式针床5,其中每个   簇绒针6都沿着,相对于纵向(经纱)地移动着的背衬材料(未示出), 在簇绒机器的横向,或纬线,的方向延伸的公共纵向轴线7被布置。簇绒 针通常以十分之一(1/10)英寸的间隔相互隔开,因此这种结构通称为1/10 隔距针床。在美国专利No.3,109,395和No.4,217,837中分别披露了这种类 型的直列式针床的示例,这里结合并参考所述两个专利申请的内容。
第二种已知类型的针床设计为如图2中所示的“错排式”针床。这里 提供了这样的针床10,所述针床10具有第一排或第一列沿第一纵向轴线 12延伸的隔开的簇绒针11以及第二排或第二列沿第二纵向轴线15延伸的 隔开的簇绒针14。如图中所示的,每个簇绒针都沿第一纵向轴线12或与 其相隔且平行的第二纵向轴线15在纵向或经线方向上与相邻的针错排。 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错排的针床形成两排平行针,其中每隔一个簇绒 针都处于不同的排中。
在图2中所示的错排的结构下,在两排簇绒针之间通常有最小四分之 一(1/4)英寸的距离或“错排”。另外,两个独立针排中的每排的簇绒 针都沿纬线方向相互之间在横向上相隔五分之一(1/5)英寸的距离,这 将导致针床具有十分之一(1/10)英寸的隔距,即十隔距簇绒机器(ten gauge tufting machine)。在美国专利No.3,443,534;No.4,067,270; No.4,158,339;No.4,448,137;No.4,503,787和No.4,519,326中分别披露了 这种类型的错排的针床结构的示例,这里结合并参考所述专利申请的内 容。
在图3中示出了第三种已知类型的簇绒机针床设计,并且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通常称其为绘图式针床、双针床、或双重针床设计。与构成直 列式(图1)或错排式(图2)针床设计的单个针床不同的是,该针床设 计具有两个相隔开并平行的针床。该第三种设计的两个分开的针床,即, 第一针床20和第二针床24,与图2的错排式针床设计的相似之处在于,分 别提供了两个分开列或排的簇绒针21、25,只是在此在两个针床的每个 上都只有一排簇绒针。簇绒针21、25通常沿纬线方向彼此横向地相隔五 分之一(1/5)英寸的距离,从而再次形成十隔距针床/簇绒机。如图中所 示的,簇绒针21沿第一公共纵向轴线22布置,而簇绒针25沿与第一轴线 22相隔并平行的第二公共纵向轴线26布置。两条轴线22、26将彼此隔开 四分之一(1/4)英寸。
如果其上支撑有两个针床20、21的簇绒机这样运转,即,使得这两 个针床之间没有相对(横向)移动的话,图3中的针床的使用将完全与图 2的错排式针床完全相同。然而,如果两个针床沿背衬材料(未示出)的 纬线方向彼此独立地移动或相对于彼此横向地移动的话,显然可形成更 多的簇绒图案。在美国专利No.4,841,886;No.5,058,518;No.5,193,472; No.5,224,434;No.5,549,064和No.6,014,937以及英国专利申请GB2,255,785 中分别披露了绘图式针床设计的示例,这里结合并参考所述专利申请的 内容。
现在参照图4-8,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的若干实施例。首 先参照图4,其中示出了细长针床或隔距块3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 理解的是,针床或隔距块可与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结合使用,如已知的, 其中簇绒针可被直接固定于针床,或者簇绒针可形成为隔距块的一部分, 所述隔距块以已知方式构成以便于适合固定于针床上。因此,当在本文 中使用时,出于描述本发明的目的,词语“隔距块”和“针床”可以互 换。
参照图4,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装有第一列簇绒针31的针床30。该列 中的所述簇绒针沿纵向轴线32彼此隔开,所述纵向轴线32在针床30的长 度方向上延伸。如图中所示的,每个相应的簇绒针31都相对于纵向轴线 32偏置,并且还相对于针床上的列中的每个相邻的簇绒针偏置。每个簇 绒针31最好相对于纵向轴线以及列中的每个相邻簇绒针偏置0.005到 0.100英寸的范围,如下面详细描述的。
尽管示出的每个簇绒针31都相对于纵向轴线以及列中的每个相邻簇 绒针偏置,但是可以预测,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得只有一个、任何需 要数量的或者每个簇绒针都以这种方式偏置。例如,如果只偏置所选择 的簇绒针的话(图10B),那么利用该簇绒针组件可如此形成指定图案, 即,当在簇绒机(未示出)上产生簇绒产品时,在簇绒产品的表面上将 出现独特的图案。
当参照图4中的簇绒针31时,以及在整个说明书中涉及到词语“簇绒 针”时,应该理解的是,所示出和所描述的簇绒针元件是簇绒针的针尖。 通过布置簇绒针的针尾使其相对于簇绒针列的纵向轴线偏置,从而使针 尖相对于列中的簇绒针的纵向轴线偏置,或者可通过交替的簇绒针结构 实现针尖相对簇绒针列的纵向轴线偏置,如下面详细描述的,以在簇绒 针列中形成偏置的簇绒针。
因此,如图4中所示的,示意性示出的簇绒针31表示各个簇绒针的针 尖,所述针尖相对于纵向轴线32偏置以及相对于簇绒针列中的针尖彼此 偏置。针床或隔距块30将以已知方式构成。如果用隔距块取代针床与簇 绒针组件结合使用的话,隔距块将以已知方式构成以使其能够合适地固 定于簇绒机针床。
在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示出了细长针床40,所述 细长针床40具有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沿第一纵向轴线42延伸的第一列簇 绒针41,以及沿第二纵向轴线45所形成的第二列簇绒针44。轴线45与轴 线42相隔并平行。如图中所示的,第二列簇绒针的簇绒针与纵向轴线45 是成一直线的,即,簇绒针以纵向轴线45为中心,其中簇绒针沿着纵向 轴线45延伸。如图5中所示的,偏置的簇绒针41是第一隔距的,而第二列 的成一直线的簇绒针44是另一个隔距的。例如,簇绒针41可包括十分之 一(1/10)隔距的簇绒针列,而簇绒针44可形成为五分之一(1/5)隔距 的簇绒针列。
而且,如图5中所示的,针床或隔距块40可形成为第一针床40的方式 以及形成为分开的第二针床48,其中每个针床都独立于另一个针床,并 且所述针床都以已知方式相对于彼此横向地偏置。无论是使用一个针床 40还是使用一对针床40、48,都可预测,纵向轴线42最好与第二纵向轴 线45相隔从十分之二(0.2)英寸到四分之一(0.25)英寸的范围。
关于图4中所示的第一列偏置簇绒针31,可以预测,列中的每个偏置 簇绒针41都将相对纵向轴线42,以及相邻的簇绒针41偏置0.005到0.100英 寸的范围。还可以,例如,簇绒针41还可相对纵向轴线42偏置0.005到0.100 英寸的范围,并且也可以相对列中每个相邻的簇绒针(针尖)偏置0.005 到0.100英寸的范围。
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簇绒针组件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示出 了细长针床50,所述细长针床50具有沿第一纵向轴线52延伸的第一列偏 置簇绒针51,以及与第二纵向轴线55成一直线并沿其延伸的第二列簇绒 针54,所述第二纵向轴线55与轴线52相隔并平行。轴线52最好与轴线55 相隔0.20到0.25英寸的范围,但是如果需要的话,该距离可大于或小于该 范围。簇绒针51将相对于纵向轴线52和列中相邻的簇绒针偏置0.005到 0.100英寸的范围。
然而,如图6中所示的,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结构,其中示出的偏置 的簇绒针51的列具有第一隔距,并且第二簇绒针列的成一直线的簇绒针 54被形成为使其具有与偏置的簇绒针相同的隔距,而不是具有不同的隔 距。因此,通过本发明可知,对齐的和偏置的簇绒针的任何组合都可与 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结合使用,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具有适用于与已知 类型簇绒机一起使用的任何期望隔距,以及相对于用于形成例如贝伯轻 薄缎面织物(Berber)或割绒地毯的簇绒机的拉刀和/或弯纱轮(looper) 的隔距。
仍然参照图6,可知,所披露的发明可包括:第一针床50和第二隔开 且平行的针床58,以使得第一列簇绒针51被装在针床58上,而第二列直 列式的簇绒针54被装在一个第二且独立的针床上,每个针床都能够以已 知方式朝向和远离穿过簇绒机的背衬材料(未示出)独立地往复移动, 并且所述针床还可相对于彼此横向移动。
现在参照图7,其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的第四实施例。其中 示出的细长针床60具有相对于沿针床长度延伸的纵向轴线62偏置的第一 列簇绒针61。还提供了沿第二纵向轴线65延伸的第二列偏置簇绒针64, 簇绒针64相对于第二纵向轴线偏置。第二纵向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延伸 并最好与之相隔0.20到0.25英寸的范围。偏置的簇绒针将相对于它们各自 的纵向轴线和列中相邻的簇绒针偏置0.005到0.100英寸的范围。
而且,针床60可包括一个单一针床,或可包括一对针床60、68,如 图7所示,使得每个针床都可相对于彼此独立地移动。然而,在图7中还 示出了本发明簇绒针组件的一个独特特点。
如果操纵针床60以使其以已知方式移动,并且以每个簇绒针一个的 方式提供一列弯纱轮(未示出)的话,所公开的针床能够改变机器中弯 纱轮的正常隔距结构。例如,假定每列簇绒针61、64都分别被布置在一 个单独的针床60上,并且每个都包括偏置五分之一(1/5)隔距的簇绒针 列以形成标称的十分之一(1/10)隔距的簇绒机,并且其中簇绒机具有两 个对应的五分之一(1/5)隔距列的直列式弯纱轮列(未示出),为每个簇 绒针列一个的方式,针床可分别以十分之一(1/10)或十分之二(2/10) 英寸的任何增量(即,在机器的隔距中)移动,这将使得各个簇绒针61、 64与作为簇绒机一部分而提供的各个弯纱轮成一直线。
其中提供了第一针床60和独立的第二针床68,并且每个簇绒针列61、 64分别沿独立的针床60、68布置,并且如果每个簇绒针列再一次包括用 于标称的十分之一(1/10)隔距的簇绒机的偏置五分之一(1/5)隔距的 簇绒针列的话,并且如果簇绒机具有两列相应的十分之一(1/10)隔距的 直列式弯纱轮(未示出)的话,其中是以每列簇绒针一个的方式,则两 个针床可以以十分之一(1/10)英寸的任何增量(即,在机器的隔距中) 移动,这将再次使得各个簇绒针61、64与作为簇绒机一部分的弯纱轮中 各自对应的一个成一直线。因此图7的两个针床结构和各个簇绒针列能够 在正常簇绒机隔距结构中移动。
在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簇绒针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 中所示的,提供了细长针床70,所述细长针床70具有相对于沿针床长度 延伸的纵向轴线72偏置的第一列簇绒针71。还提供了第二列簇绒针74, 其中所述簇绒针相对于同样沿针床长度延伸的第二纵向轴线75偏置。与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样,纵向轴线72与纵向轴线75相隔并平行于 纵向轴线75,并最好与之相隔0.20到0.25英寸的范围。另外,簇绒针列71、 74中的每一个分别相对于它们各自的纵向轴线72、75和列中相邻的簇绒 针偏置0.005到0.100英寸的范围。
仍然参照图8,第一列簇绒针71可形成,例如,八分之一(1/8)隔距 针床或簇绒针列,而第二列簇绒针74可形成为四分之一(1/4)隔距针床 或簇绒针列,其中两相应的簇绒针列都以上面所述的方式形成于一个单 独的针床上,或者形成于分别隔开并平行的针床70、78上。而且,尽管 示出了第二列簇绒针74相对于纵向轴线75偏置,但是簇绒针也可与纵向 轴线成一直线,例如图5和图6中示出的第二列簇绒针。
图9A中示出了常规的簇绒针90。如已知的,所述簇绒针包括沿轴线 中心线92形成并位于轴线中心线92附近的细长针尾91。所述簇绒针具有 近端94和隔开的远端95,所述近端94适合于以已知方式被嵌入或固定于 针床或隔距块中。沿针尾的长度在其近端与远端的中间限定了平面针身 (blade),并且平面针身以已知方式形成了限定拾取区域的目标区域,以 使得适当的弯纱轮(未示出)的喙嘴可以已知方式且沿着用于接收穿过 簇绒针的纱线(未示出)的拾取区域滑动地越过目标区域。仍然参照图 10A,针尖98被限定在簇绒针的远端处,该针尖限定有用于接收其中穿过 簇绒纱的孔眼99(未示出)。
在图10B中示出了用在本发明中的偏心簇绒针,即,具有偏心针尖的 簇绒针。偏心簇绒针100装有细长针尾101,所述针尾101沿着中心轴线102 并在中心轴线102的附近形成。所述针尾包括近端104和隔开的远端105, 所述近端104适合于以已知方式被固定于或嵌入合适的针床或隔距块中。 簇绒针100还包括针身106,如关于簇绒针90所述的,所述针身106分别限 定了目标区域和拾取区域,以允许当与穿在针上的簇绒纱接合时弯纱轮 (未示出)的喙嘴可滑动地接合于其上。
然而,与图10A中所示的常规的簇绒针90不同,偏心簇绒针100具有 限定于其远端处的偏心针尖108。所述偏心针尖包括孔眼109,所述孔眼 109沿偏置轴线110延伸,所述偏轴线110与簇绒针的轴线中心线102相隔 并平行。轴线中心线102与孔眼109的偏轴线110之间的距离限定了针尖偏 心或偏置的程度。偏心的程度,即,偏轴线110相对于偏心簇绒针100的 轴线中心线102的偏心程度最好在0.005到0.100英寸的范围,或者如果需 要的话,可包括任何其他偏置。
现在参照图10A-C,尤其是参照图10A,其中示出了一列常规的簇绒 针90,其中每个簇绒针,且特别是其轴线中心线92(图9A)被嵌入到适 合的针床或隔距块中,顺序地沿公共纵向轴线112延伸以使得该轴线穿过 每个相应的簇绒针的轴线中心线。这是一种已知类型的簇绒针结构。然 而,还可通过使用常规的簇绒针并使它们(其轴线中心线)相对于公共 纵向轴线以及彼此之间物理地偏置,可产生图10B和图10C的偏置簇绒针 布置。
然而,以迄今为止未知的方式,而不是使用常规的簇绒针90中的偏 置簇绒针,偏心簇绒针100(图9B)可单独使用(图10C),或与常规的簇 绒针(图10B)结合使用,以获得如关于上述本发明几个实施例所描述的 偏置簇绒针组件。
首先参照图10B,偏置簇绒针列由交替的常规簇绒针90以及交替的图 9B的偏心簇绒针100构成,其中常规的簇绒针90的各自的轴线中心线92 (图9A)与公共纵向轴线112物理地成一直线,其中偏心簇绒针100的各 个针尾(轴线中心线102)也与簇绒针列的公共纵向轴线112成一直线。 然而,由于偏心簇绒针的各个针尖108的偏心性,其孔眼109将相对于簇 绒针列的公共纵向轴线偏置。如图10B中所示的,这可通过使得偏心簇绒 针的每隔一个或任意期望的组合相对于彼此转动180度而实现,从而使得 孔眼,且特别是其各自的轴线110,沿着如此构成的两个偏轴线114和116 中的一个设置。
图10C示出了另一种可能的偏置簇绒针列,其中只使用了一个偏心簇 绒针列100。簇绒针的各自轴线中心线102(图9B)与公共纵向轴线112成 一直线,并且偏心簇绒针100的每隔一个相对于彼此转动180度,以使得 各个针尖的偏置/偏心分别沿着两个偏轴线114和116中的任意一个设置。 然而,如上面所述的,图10C中所示的偏置针结构还可如此构成,即,使 用常规的簇绒针90,以使得每隔一个的簇绒针分别与两个偏轴线114和 116中的任意一个成一直线。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不管使用图10B-C中所示的哪一种偏置针 结构,各个偏置针的针身彼此相对对齐。例如,参照其中每隔一个簇绒 针为一个常规的簇绒针或偏心簇绒针的图10B以及参照其中每个针都是 偏心簇绒针的图10C,当观察图9C的正视图中的簇绒针时,可以看到簇绒 针,尤其是其轴线中心线92、102,彼此对齐,尽管针尖98、108可相对 于彼此偏置。因此,与使用的各个簇绒针的针尖处的离心或偏置的程度 无关,当簇绒针的轴线中心线沿公共纵向轴线延伸时,针身96、106将与 公共纵向轴线112对齐,从而常规的弯纱轮可与所述的这一种或这两种簇 绒针一起使用。
图10A-C中所示的簇绒针组件的实施例不局限于常规的和离心簇绒 针,而是适用于任何簇绒针,所述簇绒针形成为使得当其各自的针尾沿 公共纵向轴线线性对齐时允许其各自的针尖偏置。因此,使用相同类型 的针并且使它们的杆线性对齐,但是使所述针定位得针尖相对于彼此偏 置。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那样,文中所使用的词语“针尖” 是指在簇绒工艺期间刺入并穿透背衬材料的簇绒针的部分。所以,词语 “针尖”还指纱线穿入背衬材料中的位置,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当 沿如此产生的簇绒产品的纬向(横向)观察时,所述纱线彼此偏置。因 此,由于选定的簇绒针尖相对于彼此偏置,因此当沿簇绒产品的纬向观 察时,穿过那些簇绒针的纱线以非线性排列的方式穿入到背衬材料中。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那样,因此本发明可包括本发明 簇绒针组件的两个公开方面的组合,其中针尾与在隔距块或针床上的簇 绒针列的纵向轴线对齐或偏置,并且本发明还可包括除所示以外的不同 类型的簇绒针。例如,一些偏心点簇绒针可与具有偏置针尾的簇绒针结 合使用,以改变当在相应簇绒针列中只使用常规的簇绒针时针尖之间所 存在的间距。
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无关,在针床上每隔一个的簇绒针(或每个交替 的簇绒针)的针尖最好是偏置的,以使得针尖在平面上看形成锯齿图案, 如图10B和10C中所示的。各个针尖相对于簇绒针沿其布置的纵向轴线以 及相对于相邻簇绒针偏置的预计范围在0.005和0.100英寸之间。第一优选 范围在0.010和0.080英寸之间,第二优选范围在0.015和0.060英寸之间, 第三及更优选的范围在0.020和0.040英寸之间。在这些优选的偏置范围 内,特别期望以0.020、0.025、0.030、0.035、0.0400、0.0450、0.0500、 0.0550、0.0600、0.0650以及0.0700英寸的距离使得交替针尖在隔距块或 针床上偏置。
另外,还期望具有其他的偏置簇绒针排列。例如,本发明的范围包 含这样一种设计,其中在针床/隔距块上的每隔两个的针尖偏置,也就是, 两个相邻针尖为直列式而每隔两个的针尖相对于两个所述直列式针尖偏 置的重复图案。还期望在相同针床的不同间隔处出现偏置。例如,在一 种设计中,第二针尖可相对于两个相邻针尖偏置0.020英寸的距离,第四 针尖可相对于该两个相邻针尖偏置0.040英寸的距离,和第六针尖可相对 于该两个相邻针尖偏置0.020英寸或另一个间隔的距离。如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应该理解的那样,这些设计是例证性的,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可有许多其他的针尖/图案变化。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明白的,在具有直列式簇绒针/针尖排的现 有技术的簇绒机上簇织(tuft)的产品会导致当簇绒织物的缝合率下降时 在所生产的簇绒产品中前述图案、移位痕迹和/或纹理问题在视觉上变得 明显。在本发明中每个独立的针尖排都偏置的情况下,纱线的绒头横列 有利地不会在簇绒产品的纬线方向成一直线,即使当缝合率减少时。因 此与现有技术系统和针床相比本发明可减少缝合率、降低簇绒表面重量 并使其具有高美观性,和增加簇绒生产量。不管针床是相对于背衬材料 横向固定入位还是在簇绒过程中移动都可获得这些优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将明白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即,所公开的 簇绒针组件可容易地结合在现有的簇绒机中。也就是说,不管是使用单 个还是双针床结构、或者簇绒针是否被固定于隔距块上(所述隔距块依 次固定于针床),簇绒针尖之间的偏置关系是相对较小的,从而不需要调 节簇绒机。例如,不需要更换簇绒机的弯纱轮,并且当使用在本发明的 隔距块/针床上时最多只需要少许调节或不需要调节。
尽管在前述说明书中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可以有许多改进和其他实施例,所述改进和 实施例具有前文描述和相关附图中所示的技术优点。因此应该理解的是,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文中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并且许多改进和其他实施例 可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而且,尽管在文中使用了特定词语,但 是只是以一般性和描述性目的使用这些词语,而不是出于限制所描述的 发明的目的,并且当单词“一个”、“和”和“所述的”出现在上文中时, 根据所述单词使用处的上下文关系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
供参照的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01年5月3日在美国专利商标局中申请的、申请号为 No.60/288,486的临时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这里全文参考所述专利 申请的内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