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

阅读:980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插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插管 ,安装在使体表与 肺 实质(L2)连通的孔(H)中,具有:主体部(11),其具有孔部(111),该孔部(111)的一端在肺实质(L2)内开口,另一端在体表外开口;和流量调整部(12),其设置在该主体部(11)上,用于调整在孔部(111)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量。由此,能够根据肺的残余功能、各种肺功能的个体差异及症状的发展度来调整肺实质内的 残气 的排出量。,下面是插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插管,安装在使体表和实质内连通的孔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孔部,该孔部的一端在所述肺实质内开口,另一端在体表外开口;和流量调整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用于调整在所述孔部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整部具有:
直径调整部,其设置在所述孔部内,根据被施加的压来调整在所述孔部内流通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和
压力调整部,其调整对所述直径调整部施加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在所述孔部内并向该孔部的径向外侧扩开的层差部,所述直径调整部具有配置在所述层差部上且呈环状的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贯穿该弹性部件的贯穿孔,
所述贯穿孔的内径根据施加的压力而被调整,
所述压力调整部具有在所述孔部内进退而对所述弹性部件施加压力的推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螺旋状的螺槽,所述螺槽形成在该主体部的外表面及所述孔部的内表面中的任一个面上,且沿着该主体部的中心轴线,
所述压力调整部具有与所述螺槽螺合的螺纹牙,并沿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进退自如地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径调整部设置在所述孔部内,且根据被供给的介质的压力而向所述孔部的径向内侧膨胀来调整所述流路的直径,
所述压力调整部调整向所述直径调整部供给的介质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部具有:
注入通路,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向所述直径调整部注入所述介质;和止回,其设置在所述注入通路中的与所述直径调整部侧相反一侧,防止被注入的所述介质的逆流。

说明书全文

插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插管,具体而言,涉及安装在使体表和内连通的孔中的脱气用的插管。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作为呼吸道发展性疾病的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该COPD患者中,由于衰弱,导致肺组织的肺泡壁逐渐变弱而丧失弹性恢复,肺高度膨胀而无法减少肺的残气量。若该疾病继续发展,则肺的呼气容量及空气交换表面积减少,最终导致呼吸困难。
[0003] 针对患有这样的COPD的患者,提出有形成肺孔来使肺的残气从该肺孔排出而减少的治疗方法(例如,参照文献1:日本特表2011-512233号公报)。
[0004] 在该文献1所记载的治疗方法中,肺孔在胸部的前侧形成,且在第3肋骨与第4肋骨之间且在右肺之上、以及在第4肋间胸腔或第5肋间胸腔之上且在左臂之下形成。这些肺孔是通过使穿过胸壁的人工通道与穿过肺的脏侧膜而进入到肺的实际组织中的开口部相结合而外科式地形成的。在这些肺孔中,插入具有过滤器的插管(tube),该插管通过固定于患者皮肤上的外部构成部件而保持在规定部位。
[0005] 通过这样的肺孔及插管,能够形成供呼出的空气从肺出来的临时通路,从而能够减少肺内的残气量及胸廓内压力。即,通过该肺孔及插管,能够对由于COPD而损伤的天然呼吸道进行分流。
[0006] 但是,在上述文献1所记载的插管中,存在无法根据肺的残余功能或各种肺功能的个体差异、症状的发展程度来进行残气的排出量的调整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排出量的插管。
[0008]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插管为安装在使体表和肺实质内连通的孔中的插管,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其具有孔部,该孔部的一端在上述肺实质内开口,另一端在体表外开口;和流量调整部,其设置在上述主体部上,用于调整在上述孔部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量。
[0009] 根据上述一个方案,通过设置用于对在主体部的孔部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部,能够调整在该孔部内流通且在肺实质与体表外之间流通的空气的流量。因此,能够根据肺的残余功能、各种肺功能的个体差异及症状的发展度来调整从肺实质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
[0010] 在上述一个方案中,优选的是,上述流量调整部具有:直径调整部,其设置在上述孔部内,根据被施加的压力来调整在上述孔部内流通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和压力调整部,其调整对上述直径调整部施加的压力。
[0011] 根据上述一个方案,流量调整部所具有的直径调整部根据由压力调整部调整的压力,调整在孔部内流通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由此,通过使该流路的直径缩窄,能够减少空气的流量,另外,通过使该流路的直径扩展,能够增加空气的流量。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从肺实质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
[0012] 在上述一个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具有形成在上述孔部内并向该孔部的径向外侧扩开的层差部,上述直径调整部具有配置在上述层差部上且呈环状的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具有贯穿该弹性部件的贯穿孔,上述贯穿孔的内径根据施加的压力而被调整,上述压力调整部具有在上述孔部内进退而对上述弹性部件施加压力的推压部。
[0013] 根据上述一个方案,配置在孔部内的层差部上的弹性部件被在孔部内进退的推压部推压而弹性变形,由此调整该弹性部件所具有的贯穿孔的内径。由此,能够根据推压部的进退量而容易地调整贯穿孔的内径。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从肺实质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进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调整该空气的排出量。
[0014] 根据上述一个方案,优选的是,上述主体部具有螺旋状的螺槽,该螺槽形成在该主体部的外表面及上述孔部的内表面中的任一个面上,且沿着该主体部的中心轴线,上述压力调整部具有与上述螺槽螺合的螺纹牙,并沿上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进退自如地构成。
[0015] 根据上述一个方案,构成为,通过螺槽与螺纹牙的螺合,使压力调整部相对于主体部相对进退,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维持由推压部施加在弹性部件上的压力。因此,能够抑制通过该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而调整的贯穿孔的内径复原,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调整后的空气的排出量。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使压力调整部旋转来使该压力调整部、进而使推压部沿主体部的中心轴线进退,所以能够进一步容易地调整施加在弹性部件上的压力,进而能够进一步容易地调整上述空气的排出量。
[0016] 在上述一个方案中,优选的是,上述直径调整部设置在上述孔部内,且根据被供给的介质的压力而向上述孔部的径向内侧膨胀来调整上述流路的直径,上述压力调整部调整向上述直径调整部供给的介质量
[0017] 此外,作为介质,除空气等气体外,还能够例示生理盐等液体。
[0018] 根据上述一个方案,由于直径调整部根据由压力调整部供给的介质量而膨胀从而调整上述流路的直径,所以能够可靠地调整上述空气的排出量。另外,通过调整所注入的介质量,能够容易地调整流路的直径,也能够容易地实施该空气的排出量调整。
[0019] 在上述一个方案中,优选的是,上述压力调整部具有:注入通路,其形成在上述主体部上,向上述直径调整部注入上述介质;和止回,其设置在上述注入通路中的与上述直径调整部侧相反一侧,防止被注入的上述介质的逆流。
[0020] 根据上述一个方案,通过在向直径调整部注入介质的注入通路中设置止回阀,能够抑制注入的介质逆流而漏出至外部,并能够抑制调整后的流路的直径发生变化。因此,能够维持调整后的空气的排出量。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管的安装例的剖视图。
[0022] 图2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插管的剖视图。
[0023] 图3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插管的剖视图。
[0024]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插管的剖视图。
[0025]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插管的安装例的剖视图。
[0026] 图6是表示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的插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第1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0029] [插管的结构]
[0030]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管1的安装例的剖视图。
[003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管1安装在使体表和肺L的肺实质L2内连通的孔H中,形成作为管腔的排气口PT。具体而言,插管1安装在贯穿胸廓C1、壁侧胸膜C2、肺L的脏侧胸膜L1及肺实质L2的孔H中,形成从该肺实质L2中的残气量多的部位(目标部位)将残气向体表外排出的脱气用的排气口PT。此外,该孔H避开位于胸廓C1内的肋骨CS而形成。另外,孔H形成于壁侧胸膜C2及脏侧胸膜L1彼此粘连的部位,但也可以不形成粘连。
[0032] 图2是将插管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0033] 如图2所示,这样的插管1具有:用于插入到孔H中的主体部11;和设置在该主体部11上的流量调整部12。
[0034] 主体部1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主体部11的相对于孔H的插入方向即Z1方向前端侧的端面11A(参照图1)位于肺实质L2内,Z1方向基端侧的端面11B露出于体表外。在这样的主体部11上,形成有沿该主体部11的中心轴线A1贯穿主体部11的孔部111。即,孔部111在端面11A及端面11B上分别开口。
[0035] 在主体部11内部(即孔部111内部),在Z1方向的大致中央以向孔部11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层差部112。由此,孔部111分为位于层差部112的Z1方向前端侧且内径较小的第1孔部1111、和位于层差部112的Z1方向基端侧且内径较大的第2孔部1112。在该层差部112上配置弹性部件131。
[0036] 另外,主体部11具有向该主体部1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13。换言之,凸缘部113在插管1安装于孔H中时沿体表延伸。在该凸缘部113中的与体表相对的部位处设有粘结剂,由此,主体部11相对于体表装拆自如地设置。
[0037] 而且,在主体部11中的Z1方向基端侧的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着Z1方向的螺旋状的螺槽114。在该螺槽114上螺合形成在后述的压力调整部14上的螺纹牙1431。
[0038] 流量调整部12设置在主体部11上,用于调整在孔部111内流通的空气(空洞L3的残气)的排出量。该流量调整部12具有直径调整部13及压力调整部14。
[0039] 直径调整部13具有弹性部件131,该弹性部件131由具有弹性的橡胶合成树脂等形成为环状,该弹性部件131以Z1方向前端侧的端面与层差部112抵接的方式配置。在该弹性部件13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沿该弹性部件131的中心轴线贯穿的贯穿孔132。该弹性部件131的中心轴线与主体部11的中心轴线A1大致一致。
[0040] 关于该贯穿孔132的内径,详细情况将在后叙述,弹性部件131被压力调整部14朝向Z1方向前端侧推压,该弹性部件131由于被压缩而缩小。由此,孔部111中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缩窄,能够调整经由插管1从肺实质L2(空洞L3)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
[0041] 压力调整部14沿主体部11的中心轴线A1进退自如地安装在该主体部11中的比凸缘部113靠Z1方向基端侧的端部。而且,通过该压力调整部14的进退,压力调整部14调整对构成直径调整部13的弹性部件131的压力。
[0042] 这样的压力调整部14具有:基部141;从该基部141朝向Z1方向前端侧延伸的插入部142及外廓部143;沿Z1方向贯穿基部141及插入部142的孔部144;和过滤器145。
[0043] 基部141在压力调整部14安装于主体部11上时位于该主体部11的Z1方向基端侧。该基部141在从Z1方向基端侧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形状,该基部141的外径大于主体部11的外径。
[0044] 插入部142为插入到孔部111中的圆筒状部分。该插入部142的外径小于该孔部111的内径。该插入部142中的Z1方向前端部为将配置在层差部112上的弹性部件131向Z1方向前端侧推压的推压部1421,且随着压力调整部14向Z1方向前端侧的移动而在孔部
111内沿压力调整部14的移动方向移动,将该弹性部件131向Z1方向前端侧推压而使弹性部件131弹性变形。
[0045] 外廓部143为包围插入部142的外侧、且包围该插入部142中的Z1方向基端侧的部位的圆筒状部分。该外廓部143的内径设定成对主体部11的外径加上规定余隙而得到的尺寸,在该外廓部143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螺槽114螺合的螺纹牙1431。通过这些螺槽114与螺纹牙1431的螺合,压力调整部14在以中心轴线A1为中心旋转时,相对于主体部
11沿中心轴线A1进退。
[0046] 此外,在基部141中的Z1方向前端侧的端面141A与主体部11中的Z1方向基端侧的端面11B之间,设有允许压力调整部14向Z1方向前端侧的最大限度移动的余隙。
[0047] 孔部144形成在压力调整部14的中央,一端在插入部142中的Z1方向前端侧的端面142A上开口,另一端在基部141中的Z1方向基端侧的端面141B上开口。空洞L3的侵入到孔部111内的空气在该孔部144内流通。
[0048] 过滤器145设置在孔部144内的Z1方向基端侧的部位。作为这样的过滤器145,例如,能够采用疏水性过滤器,由此,能够防止生物、病原体及过敏原等固体向肺实质L2的侵入、以及水等液体向肺实质L2的流入。
[0049] [插管的作用]
[0050] 图3是表示弹性部件131被压缩后状态的插管1的剖视图。
[0051] 在上述插管1中,当使压力调整部14以中心轴线A1为中心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该压力调整部14相对于主体部11向Z1方向前端侧相对移动。由此,如图3所示,插入部142的推压部1421推压设置在层差部112上的弹性部件131。
[0052] 被施加压力的弹性部件131弹性变形,由此,贯穿孔132的内径缩小。在此,贯穿孔132使主体部11中的孔部111内的空间和孔部144内的空间连通。因此,通过使贯穿孔132的内径缩小,空洞L3内的侵入到孔部111中且从孔部144经由过滤器145而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缩窄,因此,该空气的流量(即排出量)减少。这样的贯穿孔132的内径根据由推压部1421作用于弹性部件131的压力而变化。因此,能够根据该压力即压力调整部14的移动量来调整该空气的流量(即排出量)。
[0053] 此外,推压部1421通常与弹性部件131中的Z1方向基端侧的端面抵接,并对该弹性部件131施加规定压力。因此,弹性部件131与层差部112及推压部1421紧密接触
[0054] 根据这样的结构,空洞L3内的侵入到孔部111内的空气经由弹性部件131的贯穿孔132及孔部144而向体表外排出。因此,抑制该空气沿插入部142的外表面流通并在螺槽114与螺纹牙1431之间流通而向体表外排出。
[0055]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0056]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插管1,具有以下效果。
[0057] 对在孔部111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部12设置在主体部11上,由此,能够调整在该孔部111内流通且从肺实质L2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因此,能够根据肺的残余功能、各种肺功能的个体差异及症状的发展程度来调整从肺实质L2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
[0058] 另外,由于能够调整从肺L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所以能够抑制肺L的过度收缩,进而能够抑制呼吸困难的产生。
[0059] 流量调整部12具有根据由压力调整部14调整的压力来调整在孔部111内流通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的直径调整部13。由此,通过使该流路的直径缩窄,能够减少空气的流量,另外,通过使该流路的直径扩展,能够增加空气的流量。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从肺实质L2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
[0060] 配置在孔部111内的层差部112上的弹性部件131被推压部1421推压而弹性变形,其中推压部1421在沿中心轴线A1进退的压力调整部14中位于孔部111内。由此,通过根据推压部1421的进退量而增减的压力,能够调整弹性部件131所具有的贯穿孔132的内径。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从肺实质L2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进而能够可靠地调整该空气的排出量。
[0061] 通过主体部11的螺槽114与压力调整部14的螺纹牙1431的螺合,使压力调整部14以中心轴线A1为中心而旋转,由此,该压力调整部14相对于主体部11沿Z1方向相对进退。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维持通过推压部1421施加在弹性部件131上的压力。因此,能够抑制通过弹性部件131的弹性变形而调整的贯穿孔132的内径的复原,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调整后的空气的排出量。
[0062]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使压力调整部14旋转来使推压部1421沿中心轴线A1进退,所以能够容易地调整施加在弹性部件131上的压力以及贯穿孔132的内径,进而能够容易地调整上述空气的排出量。
[0063] [第2实施方式]
[0064]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0065] 本实施方式的插管具有与上述插管1相同的结构。在此,在该插管1中为如下结构:螺槽114形成在主体部11的外表面上,压力调整部14的螺纹牙1431在主体部11的外侧与螺槽114螺合。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插管中,螺槽形成在主体部的内表面上,压力调整部的螺纹牙在该主体部的内侧与螺槽螺合。本实施方式的插管在这一点上与上述插管1不同。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对既已说明的部分和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66] [插管的结构]
[0067]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管2的剖视图。
[0068] 本实施方式的插管2与上述插管1同样地,安装在孔H中,使体表外和肺实质L2内的空洞L3连通,形成使该空洞L3内的残气向体表外排出的排气口PT。该插管2具有主体部21和流量调整部22。
[0069] 主体部2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该主体部21中形成有沿该主体部21的中心轴线A2贯穿主体部21的孔部211,该孔部211的一端在主体部21相对于孔H的插入方向即Z2方向的前端侧的端面(省略图示)上开口,另外,另一端在该Z2方向的基端侧的端面21B上开口。此外,该前端侧的端面在肺实质L2的空洞L3内露出。
[0070] 另外,在主体部21的内侧形成有与层差部112相同的层差部212。通过该层差部212,孔部211分为位于该层差部212的Z2方向前端侧且内径较小的第1孔部2111、和位于层差部212的Z2方向基端侧且内径较大的第2孔部2112。而且,在层差部212上,与上述插管1同样地,以直径调整部13的弹性部件131中的与中心轴线垂直的面(即,Z2方向前端侧的面)与该层差部212抵接的方式配置该弹性部件131。
[0071] 在该第2孔部2112内的Z2方向基端侧,形成有沿着中心轴线A2的螺旋状的螺槽213。该螺槽213与后述的压力调整部24的螺纹牙2422螺合。
[0072] 而且,在主体部2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向形成为圆柱状的主体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14。在该凸缘部214上、且在与身体表面相对的部位,与上述凸缘113同样地设有粘结剂。
[0073] 流量调整部22与上述流量调整部12同样地设置在主体部21上,用于调整在孔部211内流通的空气(空洞L3的残气)的排出量。该流量调整部22具有直径调整部13及压力调整部24。
[0074] 其中,压力调整部24为沿着Z2方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T字状的圆筒状部件,其沿中心轴线A2进退,并对直径调整部13的弹性部件131施加压力。该压力调整部24具有:从Z2方向基端侧观察时为大致圆形的基部241、插入部242、和沿中心轴线A2贯穿该基部
241及插入部242的孔部243。在该孔部243内的Z2方向基端侧的位置,设有与上述过滤器145相同的过滤器244。
[0075] 插入部242为从基部241中的Z2方向前端侧的端面241A朝向Z2方向前端侧延伸的圆筒状部分,该插入部242插入到孔部211(具体而言,第2孔部2112)中。该插入部242中的Z2方向前端侧的部分为与弹性部件131抵接并随着压力调整部24向Z2方向前端侧的移动而推压该弹性部件131的推压部2421。此外,该推压部2421与上述推压部1421同样地对弹性部件131施加规定压力。
[0076] 另外,在插入部242的Z2方向基端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着该插入部242的中心轴线的螺旋状的螺纹牙2422。在插入部242插入到孔部211中时,该螺纹牙2422与形成在主体部21的内表面上的螺槽213螺合。由此,当压力调整部24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旋转时,该压力调整部24沿Z2方向进退。
[0077] 此外,在基部241中的Z2方向前端侧的端面241A与主体部21中的Z2方向基端侧的端面21B之间,设有允许压力调整部24向Z2方向前端侧的最大限度移动的余隙。
[0078] [插管的作用]
[0079] 在这样的插管2中,与上述插管1同样地,当使压力调整部24以中心轴线A2为中心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该压力调整部24相对于主体部21向Z2方向前端侧相对移动,推压部2421推压弹性部件131。由此,调整形成在弹性部件131中的贯穿孔132的内径,调整空洞L3内的侵入到第1孔部2111中且经由该贯穿孔132及孔部243而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因此,能够调整空气的排出量。
[0080]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0081]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插管2,能够起到与上述插管1相同的效果。
[0082] [第3实施方式]
[0083]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0084] 本实施方式的插管在调整从空洞L3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的结构方面与上述插管1、2不同。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对既已说明的部分和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85] [插管的结构]
[0086]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管3的安装例的剖视图,另外,图6是表示该插管3的剖视图。
[0087] 本实施方式的插管3与上述插管1、2同样地,安装在孔H中,使体表外和肺实质L2内的空洞L3内连通,形成使该空洞L3内的残气向体表外排出的排气口PT。如图5及图6所示,该插管3具有主体部31和流量调整部32。
[0088] 主体部31具有大致圆筒状,并插入到孔H中。在该主体部31中形成有沿该主体部31的中心轴线A3贯穿主体部31的孔部311。而且,在孔部311中,主体部31相对于孔H的插入方向即Z3方向的前端侧在该主体部31中的Z3方向前端侧的端面31A(参照图5)上开口,另外,Z3方向的基端侧在该主体部31中的Z3方向基端侧的端面31B上开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311的内径固定。
[0089] 在该孔部311中,在比后述的直径调整部33靠Z3方向基端侧的位置设有与上述过滤器145相同的过滤器312。
[0090] 在主体部31的外表面上设有从该外表面向主体部3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13。该凸缘部313为在主体部31安装在孔H中时沿身体表面延伸的部分,该凸缘部313的外径大于孔H的内径。在这样的凸缘部313中,在与身体表面相对的部位设有粘结剂,由此,主体部31装拆自如地设置在身体表面。
[0091] 在主体部31中,在相对于凸缘部313靠Z3方向基端侧的位置,设有从该主体部31的外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A3向体表侧倾斜地突出的筒状的分支部314。
[0092] 流量调整部32用于调整在上述孔部311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量。该流量调整部32具有直径调整部33和压力调整部34。
[0093] 其中,压力调整部34通过对直径调整部33注入介质来调整对该直径调整部33的压力,进而调整孔部311内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该压力调整部34具有注入通路341及止回阀342。
[0094] 注入通路341是用于向直径调整部33注入介质的通路,在主体部31中,形成于孔部311的内表面与该主体部31的外表面之间。该注入通路341的一端在孔部311中的Z3方向的大致中央(即,直径调整部33的配置部位)开口,另一端在分支部314中的突出方向前端侧的端面上开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介质而使用空气等气体,但也可以利用生理盐水等液体。
[0095] 止回阀342设置在分支部314的从主体部31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方向前端侧的端部。该止回阀342防止向在该分支部314的端面上开口的注入通路341中注入的介质逆流而漏出至外部的情况。
[0096] 此外,在对设有止回阀342的注入通路341注入介质时,使用注射器等进行。
[0097] 直径调整部33沿孔部311的周向设置在该孔部311内的、注入通路341的一端的开口部位。即,直径调整部33设置成沿孔部311的内表面环绕该孔部311。
[0098] [插管的作用]
[0099]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直径调整部33由橡胶等环状体(例如,球囊)构成,该环状体根据经由该注入通路341注入的上述介质的量而膨胀或缩小。而且构成为,通过上述介质的注入,该直径调整部33从图5所示的状态向图6所示的状态变化,沿中心轴线A3而形成在直径调整部33中的贯穿孔331的内径收缩。因此,能够根据该介质的注入量来调整贯穿孔331的内径、进而调整在孔部311内流通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由此,能够调整经由插管3从空洞L3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
[0100]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0101]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插管3,除能够起到与上述插管1、2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起到以下效果。
[0102] 直径调整部33根据经由压力调整部34供给的介质量而膨胀或缩小,由此调整在孔部311内流通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由此,能够可靠地调整从肺实质L2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另外,由于能够根据注入的介质量调整该流路的直径,所以也容易进行该空气的排出量调整。
[0103] 通过在注入通路341中设置止回阀342,能够抑制注入到该注入通路341中的介质逆流而漏出至外部、导致调整后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发生变化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调整后的空气的排出量。
[0104] [实施方式的变形]
[0105] 在以上记载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结构,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限定上述所示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载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例示记载的,并不限定本发明,因此,除去这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中的一部分限定或全部限定以外的部件名称的记载包含于本发明。
[0106]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被压力调整部14、24推压的直径调整部13的弹性部件131的弹性变形,贯穿孔132的端缘向贯穿孔132的径向内侧或外侧移动,由此调整贯穿孔132的内径,进而调整从空洞L3向体表外排出的空气的流路的直径。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根据从注入通路341注入的介质量来调整直径调整部33的鼓出量,由此,调整该空气的流路的直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调整该空气的排出量。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而相对于孔部内突进或缩回来使上述流路的直径缩小或扩大的结构。
[0107]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构成直径调整部13的弹性部件131配置在形成于孔部111内的层差部112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只要能够随着压力调整部14的进退使压力作用于弹性部件131,则可以任意配置弹性部件131。
[0108]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压力调整部14、24通过螺纹牙1431、2422与螺槽114、213的螺合而相对于主体部11、21沿中心轴线A1、A2进退自如地安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沿主体部的中心轴线设置的引导件使压力调整部相对于主体部进退自如地设置。
[0109]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根据经由注入通路341注入的介质量使直径调整部鼓出来调整上述流路的直径,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经由形成于主体部的侧面上的开口插入注射器等,直接向直径调整部注入介质。另外,直径调整部33也可以在孔部311内设置在沿着该孔部311的周向的一部分区域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插管密封件 2020-05-13 437
插管 2020-05-11 980
导向插管 2020-05-12 254
插管器 2020-05-12 587
套式插管 2020-05-12 955
胃管插管 2020-05-12 864
塑料插管 2020-05-13 474
导向插管 2020-05-13 965
气管插管 2020-05-11 306
气管插管 2020-05-12 23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