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针座 / 单针座正反针针织机

针座正反针针织机

阅读:754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针座正反针针织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装置带有多个平行导针槽(4),每个导针槽接纳带有侧开口针钩(5、6)的组合双针(1、2),分别设置在两个扁针杆的第一端,其中一个(1a-1c)与导针槽4的下部邻接,另一个(2a-2c)与内针杆(1a-1c)邻接,还带有一些装置(10、11),控制针杆第二端(1a-1c、2a-2c)分别 接触 正针和反针针织控制机构(12-15),针杆(2a-2c)的第一端端面形成一个滑坡(7)。每个双针(1、2)都与两个邻接的导针器(18、19)配合,当针(18)形成针圈并保持针圈时,针(19)则滑出所述针圈。,下面是针座正反针针织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能选择正针和反针编结的针织机,包括带有多个平行导针槽(4)的一 个针座(3),机针(1、2)滑动安装在导针槽(4)中,其特征在于每个导针 槽(4)都能接纳有两个侧口针钩(5、6)的机针(1、2),一个针钩位于扁针 杆的内端(1a-1c),与导针槽(4)的下部邻接,另一个针钩位于扁针杆的外 端(2a-2b),与针杆的内端(1a-1c)共面邻接,一组用控制装置(10、11)控 制所述针杆(1a-1c、2a-2b)的另一端选择性地分别与正针编织控制装置(12-15) 和反针编织控制装置接触,针杆外侧的端面(2a-2c)形成一个供针圈(7)滑 动的斜坡与针内侧(1)邻接处形成锐,还在于每个组合针(1、2)分别与 导针器(18、19)配合,当导针器(18)形成针圈并保持针圈,则导针器(19) 释放针圈,每个导针器由装置(24、27)控制,可以选择性地与控制装置(J1-J4) 接触。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组合双针的每个针杆都带有两个平行段 (1a、1b、2a、2b),由一个弯曲段(1c、2c)连接,在于针座(3)的上段变 薄用以接纳组合双针(1、2)的上段((1a、2a),针座(3)的尾段呈梳齿3 形状,以便每个针圈通过。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组合双针带有针圈隔离装置(8、9),以 便在编织过程中让所用的主导针器通过。
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所述副导针器(19)的前端有一段 (19c),用于隔离主导针器(18),以便让组合双针的一个机针通过。
5.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装置,所述的与邻接组合双针(1、2)配 合的那些对导针器(18、19)等间距设置,至少排列成两排,每组导针器的间 距是邻行导针器间距一半的距离。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能选择正针和反针编结的针织机,包括一个带有多个平行 导针槽的针座,机针滑动安装在导针槽中。

背景技术

通常,要选用正针和反针编织,需要将线从一个针座引到另一个针座上。 只有当两个针座交叉时才能实现。
如果想用这种类型、尤其用直编式织机编织无缝圆筒状织物时,只能将一 条线从一个针座引到另一个针座进行编织,从经济度考虑,这种方法不可以 选择。
美国专利6,626,012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但用该方法只能用正针 编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该问题。
为达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一个针座就能选择用正针,还是用反 针编织的针织机。
本发明建议的方法是对无缝圆织机的一种可贵的补充。
附图说明
附图仅作为示例,简要地介绍本发明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
附图1是反针示意图;
附图2是正针示意图;
附图3是本织机一个机针的正面侧视图;
附图4是附图3中IV-IV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a是附图4的左视图;
附图5是本装置在第一个针织位置的纵(与针座垂直)剖视图;
附图6与附图5相似,是装置在第二个针织位置的纵剖视图;
附图7是附图5中VII-VII部位的示意图;
附图8a-8e是反针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9a-9l是正针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10是附图5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附图11是附图10中沿XI-XI剖开的剖面图;
附图12和13与附图11类似,是另外两个针织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14a、14b和14c是附图5的详细示意图;
附图15a和15b是本发明第一种机针的示意图;
附图16a和16b是本发明第二种机针的示意图;
附图17a和17b是本发明第三种机针的示意图;
附图18是附图10中两个部件的正面侧视图;
附图18a是附图10中那两个部件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3和4介绍了本发明可选择正针和反针织机的组合双针式机针。该组 合双针由机针1和机针2组成。如附图5所示,机针1和机针2顺长安装在两 根扁针杆上,两针杆共面安装在织机针座3的普通平行导针槽4中。针杆1 安装在导针槽4的下部,称为内针杆,在针杆1上滑动的针杆2,称为外针杆。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导针槽深于平时用的导针槽,这样以保证双针的引导。
针杆1和2的上端或第一端的端点分别是针钩5和6。在本发明实施方式 中,两个针钩5、6相对设置。当其处在附图3所示的位置时,内针杆针钩5 的下部与外针杆2的第一端吻合形成一个使针圈滑动的斜坡7,以后详解。
在针杆2的一面,第一端附近设有一个隔离器9,用来隔离针杆上的针圈, 其目的以后详解。该隔离器9由弹簧丝组成,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进入供针 杆2穿过的通孔中。
针杆1、2分别有两个平行段1a、1b和2a、2b,分别由1c和2c弯曲段连 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针座的上部变薄,以便在编织圆织织物时,能缩短 针座的针床与其平行的其他针座的针床(附图中未表示)之间的间距,以便在 两个针座上织成的织片没有明显的过度痕迹。
针杆1、2的第二端分别有一个挡1d和2d,每个挡块上分别安装一个制 动器10和11,制动器沿导针槽4的平面摆动安装。每个制动器10、11分 别有两个臂,每个臂分别用来与机针1、2的两个控制卡爪12、13以及14、 15接触。这些卡爪12-15固定在滑车17上,常用牵引装置(附图中未表示), 以便沿附图5和6的剖面相垂直的方向移动。选择器16设有两个卡爪16a、 16b形状的槽(附图6),滑动安装在导针槽4中,分别与制动器10、11的侧 突起销接触。选择器16由选择装置(附图未表示)控制,在如附图5、6所示 的两个位置间移动,根据需要正针,还是反针进行编织,制动器的臂可以交替 地与分别卡爪13、15和12、14接触。
本发明织机还带有一对导针器,18是主导针器,19是副导针器,导针器 由邻接的两个薄板组成。每对导针器都与自己的双针1、2配合。主导针器18 与组合双针1、2的两个大面中的一个大面邻接,当从机针1、2的侧面观察针 座3时,主导针器从该大面的右侧通过。副导针器19的两个大面之一接触主 导针器18的一个大面(附图10)。副导针器19的上端有一段19c,将主导针 器18的邻接面隔离,并平行于该邻接面。同时,副导针器19在形成斜坡19d 前的一段缩短。副导针器19的上端与主导针器的邻接面接触。该平行段19c 通过两段19e与副导针器19的薄板相连,19e与薄板的水平面倾斜。这样, 该副导针器19的平行段19c就形成了如下所述的内针1的通道。
尤其如附图18a所示的那样,副导针器19的斜坡19d前段还设有一个支 撑部件19f,可以折叠90°(与组成副导针器19薄板的水平面相比),厚度不 超过导针器18组成薄板的厚度。
导针器18、19通过固定在针座3上的支撑部件20安装,支撑部件20固 定有引线器31,可以沿机针1、2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
如附图10-13所示,每组导针器18、19从矩形孔21中穿过,孔的长度等 于组合双针之间的间隙。正因为如此,在支撑部件20上,供导针器18、19 穿过的矩形孔21设置成上、下两排。在两个导针器18、19的厚度与导针器 18、19平行的矩形孔21的边缘之间留出的自由空间被四个止动销22a、22b、 22c、22d中的两个止动销(分别与每组导针器18、19配合)所占据。这些止 动销可以在两个位置中移动,既进入矩形孔21或退出矩形孔21,以便达到附 图11、12、13中所示的三种组合,既导针器18、19在矩形孔中的三个位置。 如附图9j-9k所示,这些止动销22a-22d可以使组合双针的针圈转移进行收边。 这些针圈转移工序如附图9j-9k所示。
如附图5、6所示,每个导针器18、19带有一个转动部件18a、19a。上排 导针器的转动部件18a、19a与支撑部件20间的距离大于支撑部件20与下排 导针器的转动部件18a、18b之间的距离。这是由于上排导针器18、19长于下 排导针器所致。当这些导针器在止动销22a-22d的控制下侧向移动时,这种长 度差是为了避免每组邻接的导针器之间的相互干扰。
如附图5-7所示,一系列的卡爪J1、J2、P1、P2、J3、J4、P3、P4设置在 与针座3垂直的滑车7的表面上。根据针圈的类型,卡爪J1、J2用于滑动下 排导针器18、19,卡爪J3、J4用于滑动上排导针器18、19,卡爪P1、P2用 于滑动上排导针器的四个止动销22a-22d。
挡块24和27用于选择导针器18、19与卡爪J1、J2、J3、J4以及导针器 18、19与止动销22a-22d之间的连接,为附图清晰简洁,附图中只示出了挡块 24和27。根据预选的编织针圈以及导针器是否该移动,每一个挡块24和27 中的末端都有一个使导针器选择进入或非进入卡爪J1、J2、J3、J4行程的部件。 为了选择性控制导针器18、19的挡块24进入相应卡爪的行程,每个挡块都受 一个复位弹簧25的控制,使其一方面能与导针器18、19相应的卡爪J1、J2、 J3、J4接触,另一方面,还受滑动栓式制动器26的控制,制动器由一个控制 装置(附图中未表示)控制,根据预选的针圈,使其朝复位弹簧25相反的 方向转动。
选择移动止动销22a-22d的原理与选择移动导针器18、19的原理相同,不 同的是,如附图11-13所示,可以用四组卡爪实现三种移动,其中,两个卡爪 P1、P2用于滑动下排的四个止动销22a-22d,卡爪P3、P4用于滑动上排的四 个止动销22a-22d。
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可以在两个邻接于导针器18、19的止动销22b、22c 上各安装一个挡块27。这些挡块27(附图14a-14c)与配合导针器的挡块24 类似,只是预进入卡爪P3-P4行程端的长度要延长至邻接的止动销22a、22b 以及止动销22c、22d。该端留有一个空位27a,用于接纳其中一个销卡28a、 28d(与止动销22a、22d邻接的止动销22b、22c上固定),挡块27固定在止 动销上。
与导针器18、19的挡块24相同,挡块27一方面受一个复位弹簧29力的 控制,使其与相对应的卡爪P1-P4接触,另一方面,还受制动器30的控制, 它受控制装置(附图中未表示)的控制,根据预选的针圈,使其向复位弹簧 29力的相反方向转动。如附图14a、14b、14c所示,止动销22a-22d的制动器 30与导针器18、19的制动器26的区别是可以占据三个位置。当制动器30位 于附图14a所示的位置时,只有固定在制动器30上的止动销22b或22c移动, 而与止动销22b、22c邻接的止动销22a、22d不动,因为给挡块27的一端设 置的空位27a届时位于销卡28a、28d水平面的下方。当制动器30位于附图 14b所示的位置时,挡块27的末端还在卡爪P1-P4的行程中,而空位27a被 销卡28a或28d所占据,在该位置时,每个卡爪P1-P4控制上排或下排的每两 个止动销22a-22d的移动。这样,在附图11和12所示的导针器18、19所处 的位置之间,导针器移动的距离等于附图3所示的邻接组合双针间的距离,这 时,导针器18从组合双针的一个针圈移向下一个针圈进行收针。这里需要明 确的是这种收针的可能性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构成本发明的优选特 征,本发明的要点在于用一个针座形成两种针圈,下面加以介绍。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发明针织机,以便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针织机的不同组 成部件是怎样运行的,现在就介绍本装置的不同运行方式,选择性地在一个针 座上进行正针和反针编织。
参见附图8a-8e,根据附图8a中观测点O进行观察,介绍附图1所示的反 针形成过程。附图8a展示了内针1a的针钩5挂着针圈32,梳齿3a设置在针 座的上端。导针器18处于朝向针座3的位置。在下一个工序(附图8b),组 合双针的机针1、2上行,将针圈32沿机针1的针钩5下部形成的斜坡7滑向 机针2的端部,直到机针2的针杆2a。主导针器保持原位并阻止针圈32随机 针1、2返回。
在下一个工序(附图8c),主导针器18后退,引线器31将线Y引入内针 1的针钩5中。然后(附图8d),内针1下行直至针钩5触到外针2的针钩6。 然后机针1、2下行使线Y形成一个针圈33,并将已形成的针圈32沿滑坡7 滑向外针2。针圈32束紧针圈33,穿过针座3顶端的梳齿3a通向针座3的另 一侧,如附图8e所示。上面介绍的工序可以从附图1的工序再循环开始。如 果要编织罗纹针织品,需要正针、反针交替编织,如附图9a-9l所示,可以使 用两个组合双针1、2,一个组合双针与导针器18、19配合,在此期间,另一 个组合双针1、2与其相对应的导针器配合,如附图8a-8e所示,8d-8e之间的 动作延迟,等另一个组合双针完成工序9g-9j再继续。
下面参见附图9a-9l,根据附图9a中观测点O观察,介绍附图1所示的正 针形成过程。附图9a所示的起点位置完全与反针的起点位置相同。开始,外 针2上行,线Y位于导针器18,导针器后移,将线Y引入针钩6。外针2下 行,拉出针圈34,跟主导针器18将针圈拉紧(附图9c)。在下一个工序(附 图9d),主导针器18后移,将针圈34引入针钩6。内针1上行直至针钩5的 下部到达机针顶端滑坡7的延长段。在下一个工序(附图9e),组合双针1、2 同时上行。在机针上行期间,针圈32沿位于滑坡7的延长段的机针1上的针 钩5滑动,直到从针钩5滑出。组合双针1、2继续上行直到针圈32套入针圈 34,然后,副导针器19前移(附图9f),让针圈34沿斜坡19d滑行,直到滑 出主导针器18,接着,副导针器19(附图9g)后退,将针圈32套入针圈34, 在外针2的针杆2a上形成一个新的针圈。
在组合双针1、2上行的过程结束后,主导针器18向位于外针2和隔离部 件8之间的针座3移动,进入针圈直至主导针器18封闭针钩6,在针钩5下 行时保护针圈(附图9h)。然后,内针1下行,主导针器18前移(附图9i), 将针圈34滑至主导针器18。在下一个工序中,外针2再次下行(附图9j)。 该针有一个凸2e,用来隔离针圈34和保护针钩6中的针圈。针2下行使针 圈32束紧新针圈34。当针圈需要移针时,导针器侧向移动至邻接的机针。然 后,副导针器19前移至针座3,将新针圈34滑向自己的滑坡19c(附图9k), 将其从主导针器18滑出,内针1穿过通道(设定在副导针器19的19c部位) 中的导针器18、19重新上行。副导针器19离开针座3,让新针圈34沿副导 针器19的滑坡19d滑行,在内针1(附图9l)的针钩5中,该针圈被束紧。 导针器18、19回位至起始工序的位置(附图9a)。
关于组合机针、其控制部件以及导针器的控制部件都可以有多种变换形 式。常用的卡爪式机针控制部件可以换成其他已知的部件,例如使用欧洲专利 1,061,168介绍的直线感应电机
关于机针,附图中介绍了多种变换形式。附图15a、15b中介绍的机针是 附图3、4所使用的复合机针,其不同点是添加了一个部件35,用于封闭外针 2的针钩6。该部件35由卡爪(图中未表示)控制,与卡爪12-15相同,也载 于滑车17上。
在附图16a和16b中,变换方式与上述方式的不同之处是外针2’的针钩6’ 的开口不朝向内针1,而是朝向侧方。针钩6’的开口也由封口部件35’控制。
在附图17a和17b中,变换方式与上述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内针1用于 接纳外针2*的针钩5*的形状不同,外针2*的上端可以根据与内针1所处的相 对位置,开启或关闭针钩5*。
根据另一种变换方式,导针器组18、19可以分布在两排矩形孔21中,邻 接矩形孔由隔离部件隔离,排与排之间相错半个距离,还可以设置两排以上的 交错矩形孔。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滑动式分纱针座 2020-05-13 148
一种纺织机针座 2020-05-13 989
织针和针座 2020-05-11 984
穿刺针座 2020-05-11 484
针座和用于针座的阀 2020-05-12 710
探针座 2020-05-11 288
顶针座及顶针安装方法 2020-05-13 671
穿刺针座 2020-05-11 65
针式底座 2020-05-11 113
笔式针的可分离针座柱 2020-05-13 73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