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

阅读:760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导丝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导丝 ,其中,线圈可相对于芯材大致同心状设置,当插入 机体 内时,导丝的前端部可以产生无偏差且良好的 变形 ,其操作性优良。导丝(1)包括:至少具有一个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芯材(2);具有前端部、基端部及中间部,并 覆盖 芯材(2)的至少前端侧部分的线圈(3)。线圈(3)固定在突出部(4)上。,下面是导丝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导丝,包括:至少具有一个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 突出部的芯材;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且覆盖该芯材的至少前端侧部 分的线圈,上述线圈固定在上述突出部上,上述线圈由一侧的线圈和另一侧的线圈两个线圈构成,一侧的线 圈的内径小于另一侧的线圈的内径,
上述突出部设置在上述一侧的线圈和上述另一侧的线圈的结合 部上,上述突出部具有对应上述一侧的线圈的小径部分和对应上述 另一侧的线圈的大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具有圆柱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侧或基端侧的至少一侧上设有凹面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侧及基端侧具有圆锥状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剖面形状为梯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剖面形状为山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的外径与上述线圈的内径大小基本相同。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设置在上述线圈的上述前端部与上述基端部之间的 一部分上及/或上述基端部上。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导丝,尤其涉及一种在血管等体腔内导入探针时所使 用的导丝。

背景技术

在例如通过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难度较大的部位进行治疗, 或进行以对人体低损害为目的的治疗以及在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时需 要使用用于引导探针的导丝。在PTCA中使用的导丝其前端比球状 探针的前端更加突出,在这样的状态下,将二者共同插入目的部位, 即血管的狭窄部附近时,导丝用于将球状探针引导至血管的狭窄部 位附近。
由于血管弯曲的形状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在将球状探针插入血管 时使用的导丝具有可弯曲的适度的柔软性与复原性,以及为使基端 部的操作能够传导至导丝前端侧其还要具有推进性和转矩传导性 (以上总称为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具有耐弯曲(kink)性。
在这些特性中,为了得到适度的柔软性,在导丝的细前端芯材的 四周设置具有可弯曲的柔软性的金属线圈或者为了同时具备柔软性 和复原性在Ni-Ti等超弹性线上加盖塑料。但具备前者线圈的导丝, 在将线圈固定在导丝的芯材上时,不易把线圈的中心固定在导丝的 芯材上。
专利文献1(特开昭60-16846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导丝, 其将两种不同材质的线圈互相拧合在一起,直列配置并固定在芯材 上。专利文献2(特开平10-43307号公报)公开的导丝,是把两个 线圈在对中心模上结合后,再将对中心模取下的方式来制造的。另 外,专利文献3(特开平6-327775号公报)公开的导丝是通过一个 连接线圈把两个线圈连接起来。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5666969 号说明书)公开的导丝其是通过隔板把两个线圈结合起来。
但上述专利文献都不能被认为已解决上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好的导丝,其中,可将线圈相 对于芯材大致同心配置,当插入到生物体内时,导丝的前端可以产 生无偏差的良好形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各部件构成及配置如下。
(1)一种导丝,包括芯材和线圈,其中,芯材具有至少一个相 对于轴线呈同心状突出的突出部,线圈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并覆 盖该芯材的至少前端侧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固定在上述突 出部上。
(2)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突出部具有圆柱状部分。
(3)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突出部在其前端侧及基端侧至 少有一侧有凹面部。
(4)如(1)中所述的导丝,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侧及基端侧有 圆锥状部分。
(5)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剖面为梯 形。
(6)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剖面为山 形。
(7)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突出部的外径与线圈内径的尺 寸大体相同。
(8)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突出部设置在上述线圈的上述 前端部与上述基端部之间的一部分上及/或上述基端部上。
(9)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线圈包括前端侧线圈和基端侧 线圈,上述突出部为将上述前端侧线圈的基端部及上述基端侧线圈 的前端部固定在上述芯材上的结构。
(10)如(9)中所述的导丝,上述前端侧线圈与上述基端侧线 圈的物理性质不同。
(11)如(9)中所述的导丝,上述前端侧线圈的基端部与上述 基端侧线圈的前端部相缠结。
(12)如(9)中所述的导丝,上述前端侧线圈与基端侧线圈外 径尺寸大致相同,内径尺寸不同,上述突出部为适应上述各线圈的 不同内径分设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
(13)如(12)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突出部的前端侧及基端侧至 少一侧具有凹面部。
(14)如(1)中所述的导丝,设置2个以上的上述突出部。
(15)如(14)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突出部具有前端侧突出部与 基端侧突出部,将上述前端侧线圈的基端部与上述基端侧线圈的前 端部相连接,上述前端侧线圈与上述基端侧线圈的连接部分位于上 述前端侧突出部和上述基端侧突出部之间。
(16)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线圈通过粘合材料固定在突 出部上。
(17)如(1)中所述的导丝,将上述线圈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 突出部上。
(18)如(1)中所述的导丝,上述线圈的前端固定在上述芯材 的前端,上述线圈的基端固定在距上述芯材的前端规定距离的基端 侧部分上,上述芯材从上述线圈基端部延伸出来以此构成导丝的主 体部分。
本发明中的导丝,具有通过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而将线圈以相对芯 材大致同心的方式固定的部分。这样,由于芯材与线圈之间的空隙 变小,就可将线圈以相对芯材大致同心的方式固定,当插入到生物 体内的时候,导丝的前端部就可以产生无偏差的良好形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导丝在一种实施情况下的部分简略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3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6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7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8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9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7是沿图16的A-A线切剖的剖面图。
图18是图17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20是沿图19的B-B线切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导丝在一种实施情况下的部分简略主视图。从图 2到图11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
图1所示导丝1,包括:芯材2、线圈3,其中,芯材2至少具 有一个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线圈3具有前端部与基 端部且至少覆盖芯材2的前端侧部分。导丝1的线圈3固定在突出 部4上。突出部4用于将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及基端侧线圈 32的前端部32a固定在芯材2上。在该实施方式中,线圈3的前端 即前端侧线圈31的前端31a固定在芯材2的前端部;线圈3的基端 即基端侧线圈32的基端32b固定在距芯材2的前端规定距离的基端 侧部分上。也就是说,该实施方式中的导丝1,其线圈3的前端部固 定在芯材2的前端,线圈3的基端部固定在距芯材2的前端规定距 离的基端侧部分上,芯材2其从线圈3基端部延伸出的部分构成导 丝1的主体。
导丝全长可为300-4500mm,优选1000-3000mm.
芯材2从基端开始包括:本体部22,圆锥部23和前端部21。本 体部22是由芯材2的基端向前端侧延伸,且有一定外径的长尺寸部 分,前端部21其直径小于本体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部21 以大致同一直径向前端侧延伸。在前端部21和本体部22之间形成 圆锥部23。
导丝1本体部22的外径为0.2mm-1.8mm,优选0.3mm-1.6mm。 另外,前端部21的外径为0.05mm-1.6mm,长度为10mm-500mm,优 选20mm-300mm。前端部21前端侧其柔软度较高,例如可通过热 处理的方法使其向前端逐渐变软。
芯材2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是Ni-Ti类合金等超弹性合金,也 可以是不锈,或者钴类合金,以及钢琴线等各种金属材料。也可 以以Ni-Ti类合金等比较柔软的线型材料作为前端侧芯材,以较之前 端侧芯材硬度高的不锈钢等线型材料作为基端芯材,然后将两芯材 接合成为芯材2。
线圈3的全长为10mm-500mm,优选20mm-300mm;外径为 0.2-1.8mm,优选0.3-1.6mm。线圈3包围芯材2的前端部21和圆锥 部23。线圈的前端固定在芯材2的前端,线圈的基端以焊料6固定 在芯材2的圆锥部的基端部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线圈3由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 侧线圈32构成。并且,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和基端侧线圈 32的前端部32a缠结在一起,这样可有效的防止二者相脱离。二者 间的插合距离以0.1-2mm为最好。
另外,前端线圈31和基端线圈32的物理性质最好不同。两种不 同物理性质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导丝的需要而定。例如,选择前端 侧线圈比基端侧线圈柔软的材料,或选择前端侧线圈的造影性好于 基端侧线圈的材料。线圈的柔软性,例如,可通过改变是在线圈的 单线之间设定一定间隔还是紧挨着缠绕单线,或者改变线圈单线的 直径或变换线圈材料等等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线圈31 的单线直径大于基端侧线圈的单线直径,并且前端侧线圈的造影性 要好于基端侧线圈。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的外径大体相 同。前端侧线圈31的内经小于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
前端侧线圈的长度优选3-60mm,基端侧线圈的长度优选 10-40mm。
线圈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是Ni-Ti类合金等超弹性合金,也可 是不锈钢,或者钴类合金,以及黄金,白金等贵金属材料。前端侧 线圈和基端侧线圈可以采用同种材料也可以采用不同种材料。采用 不同材料的时候,例如:前端侧线圈可以使用黄金,白金等贵金属, 基端侧线圈可采用不锈钢,或者前端侧线圈使用超弹性合金,基端 侧线圈使用不锈钢。
用焊料5将线圈3的前端固定在与芯材2的前端。然后使通过焊 料5形成的导丝1的前端呈半球状前端部。该半球状前端部实质是 指形成曲面。例如包括吊钟形,弹丸形。
芯材2的前端部21上形成有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 4。由于该突出部4的作用,使线圈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 以与芯材2大体同心状的方式固定在其上。
突出部4的长度优选0.1-2.0mm为合适。突出部4的全长一定 要比突出部4的前端侧或基端侧任一侧的粗的芯材2的外径更大一 些,这样,即使在该部分施加弯曲应也不容易发生应力集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虽设计在线圈3的长度方向中间偏前 端侧的位置上,也可将其设计在线圈3的长度方向正中或中间偏基 端侧位置上。突出部4设在距线圈3的前端或基端一定距离的位置 上。另外,如后所述,可以设置多个突出部。例如,可以在距离前 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的结合处一定距离的前端侧与基端侧 设置突出部4,将前端侧线圈31和前端侧突出部及基端侧线圈32 和基端侧突出部分别用焊料等粘合材料固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导丝1的突出部4,具有圆柱部分。 并且突出部4的前端部和基端部都具有圆锥部分。图1中,前端圆 锥部和基端圆锥部相对于轴线度基本相同,但方向相反。也可以 前端圆锥部角度小于或大于基端圆锥部角度。在本实施方式图例中, 突出部4具有处于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且对应前端侧线圈与基端 侧线圈结合部的小径部41及对应基端侧线圈的大径部42。在该导丝 1中,突出部4设置在前端侧线圈31与基端侧线圈32结合的位置上。 突出部4的小径部41的外径与前端侧线圈31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 同样,突出部4的大径部42的外径与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尺寸大 致相同。大径部42与小径部41的外径差大致等于前端侧线圈31与 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差。另外,优选突出部4的大径部42的外径 比前端侧线圈31的内径略大。这样,如图1所示,由于前端侧线圈 31的后端抵接在突出部4的大径部的端部,能够防止前端侧线圈的 移动。而且,将线圈固定在芯材上的操作也变得容易。从大径部42 到小径部41呈圆锥状缩径。优选大径部42的长度短于大径部42的 外径。优选小径部41的长度短于小径部41的外径。
如本实施方式优选突出部4与芯材2为同种材料制成。本实施方 式中的突出部4作为构成芯材2的一部分。突出部4可在芯材2的 圆锥部23和前端部21形成的同时形成。其方法优选使用机械研磨, 特别优选无心研磨。
线圈3通过作为粘合材料的焊料7固定在突出部4上。粘合材料, 除上述焊料(包括焊)以外,也可用树脂粘着剂。将粘合材料填 充在突出部4与芯材2之间。为提高与焊料的粘合性和亲和性,根 据芯材2材料的不同,可在突出部4的表面加涂金属层。金属涂层 的材料要选择其与焊料7的粘合性高于芯材2和焊料7的粘合性的 材料。可用电的方法加盖金属层。
线圈3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突出部4上。焊接可以采用激光焊接 或TIG焊接。要在大径部42和小径部41的至少一方的外表面覆盖 金属制环状部件。
由于设置了这样的突出部4,芯材(突出部)与线圈间的空隙变 小了,就可将线圈以相对芯材大致呈同心状的方式固定在其上,当 插入到生物体内时,导丝的前端部可以产生无偏差的良好形变并能 顺利地实现转矩传导功能。另外,避免了出现固定时候焊料沿导丝 轴线方向过量流出的问题,减小了线圈与芯材固定部的长度。
图2是本发明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导丝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图, 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A的基本构成与上述 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可。
图2的实施方式是将突出部4设在芯材2的圆锥部上,芯材2包 括:本体部、基端侧圆锥部(以上无图示)、固定外径部24、前端 侧圆锥部23b及前端部21。突出部4其前端侧和基端侧都有圆锥部 分。在图2中,前端侧圆锥部44a和基端圆锥部44b相对于轴线角 度基本相同,但方向相反。前端侧圆锥部角度小于基端侧圆锥部角 度也可。前端侧圆锥部44a的角度大于芯材2前端侧圆锥部23b的 角度。从前端侧圆锥部44a到前端侧圆锥部23b的外径可逐渐变化。 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和基端侧线圈32的前端部相邻固定。
图3是本发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图,是 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本例导丝10B的基本构成与上述 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可。
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突 出部分剖面形状为梯形。如图3所示,突出部4有圆柱状部分43。 圆柱状部分43相对于芯材2的轴线平行。另外,在突出部4的前端 侧及基端侧具有圆锥部44a,44b。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与基 端侧线圈32的前端部32a缠结。突出部4设置在前端侧线圈31和 基端侧线圈32结合部分所处的位置上。并且,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 43的外径与前端侧线圈31的内径基本相同。另外,突出部4的圆柱 状部43的外径小于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 线圈32的外径基本相同。由于两线圈具有内径差,导致其与圆柱状 部43外表面形成螺旋状空隙,所以更加容易添加焊料7。
图4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C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状圆突出的突出部4的突 出部分剖面形状为山形。如图4所示,突出部4的剖面呈算盘珠状。 突出部4有圆柱状部43,且其前端侧及基端侧分别有圆锥部44a, 44b。突出部4轴线方向上的全长优选小于突出部4的前端侧或基端 侧任一侧芯材2的最粗外径。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和基端侧 线圈32的前端部32a缠结。突出部4设置在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 侧线圈32插合部分所处的位置上。并且,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43 的外径与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基本相同。另外大于前端侧线圈31 的内径。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的外径基本相同。突出部4 也可不设圆柱状部43,而是外径平缓变化,形成吊钟状剖面。突出 部4的圆柱状部43的轴向长度比基端侧线圈32的单线直径小。但 是,圆柱状部43的轴向长度也可与基端侧线圈32的单线直径大致 相同。另外,圆柱状部43的轴向长度也可比基端侧线圈32的单线 直径大,且比前端侧线圈31的单线直径小。
图5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D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设计两个突出部4a和4b,其相对轴线呈 同心圆状突出。突出部4a和4b的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山形。突出 部4a和4b的剖面呈算盘珠状。突出部4a和4b分别有圆柱状部分 43a和43b。如图所示,突出部4a和4b的突出部分的剖面形状基本 相同,但前端侧突出部4a的圆柱状部43a长度也可大于基端侧突出 部4b的圆柱状部43b,或者圆柱状部43b比圆柱状部43a长也是可 以的。前端侧线圈31的单线直径大于基端侧线圈32的单线直径。 优选前端侧突出部4a的圆柱部分43a的直径与前端侧线圈31的单 线直径大致相同,或者大于前端线圈31的单线直径。优选基端突出 部4b的圆柱部分43b与基端侧线圈32的单线直径大致相同,或者 大于基端侧线圈32的单线直径。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和基 端侧线圈32的前端部32a缠结。或者,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 和基端侧线圈32的前端部32a不缠结,而是相邻固定也可。突出部 4a和4b设置在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缠结部分所处位置上。 圆柱状部43a的外径与前端侧线圈31的内径基本相同,另外,圆柱 状部43b的外径与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基本相同。前端侧线圈31 和基端侧线圈32的外径基本相同。突出部4a和4b之间相隔前端侧 线圈31的1圈到3圈的距离。突出部4a和4b之间的谷底部46的 外径与芯材2的前端部21的外径大体相同,或大于芯材2的前端部 21的外径。另外,为确保柔软性,谷底部46的外径小于芯材2的前 端部21的外径也可。谷底部46用作为粘合材料的焊料7来填充。 或者,用焊料7来填充谷底部46使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 之间构成空间。
图6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E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突 出部分剖面形状为梯形。在突出部4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部位有凸 部44。在凸部44的前端侧和基端侧分别有圆柱状部43a和圆柱状部 43b。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43a和圆柱状部43b的外径与前端侧线圈 31和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基本相同。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 32的外径基本相同。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终止于凸部44前 端侧面。基端侧线圈32的前端部32a终止于凸部44基端侧面。设 计凸部44,可以使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不用缠结就可与 芯材呈同心状配置,并且可以使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和基端 侧线圈32的前端部32a的配置简单位置正确。凸部44的外径与前 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的外径基本相同。虽然图6的凸部44 的剖面形状为矩形,但也可不设计成矩形,而是外径平缓变化,形 成例如山状或吊钟状剖面。凸部44与突出部4由同一种材料一体构 成。当然,凸部44使用别的材料也可以。例如也可将内径与圆柱状 部43a,43b的外径相同的环状体配置在圆柱状部上,并以一定方法 固定。
图7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F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7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突 出部分剖面形状为梯形。在突出部4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部位有凸 部44。在凸部44的前端侧和基端侧分别有圆柱状部43a和圆柱状部 43b。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43a的外径与前端侧线圈31的内径基本 相同。圆柱状部43b的外径与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基本相同。前端 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的外径基本相同。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 部31b终止于凸部44前端侧面。基端侧线圈32的前端部32a终止 于凸部44基端侧面。设计凸部44,可以使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 线圈32不用缠结就可与芯材呈同心状配置,并且可以使前端侧线圈 31的基端部31b和基端侧线圈32的前端部32a的配置位置正确。凸 部44的外径与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的外径基本相同。虽 然图7中的凸部44的剖面形状为矩形,但也可不设计成矩形,而是 外径平缓变化,形成例如山状或吊钟状剖面。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 凸部44设在突出部4的外表面的中央,但设计在前端侧或基端侧任 一侧也都可以。凸部44与突出部4由同一种材料一体构成。凸部44 使用别的材料也可。例如也可将内径与圆柱状部43a,43b的外径大 致相同的环状体载置在圆柱状部43a或43b上,并以一定方法固定。
图8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G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8的实施方式中,将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 设置在线圈3的基端部3b上,在芯材2的外径的一定位置上设置突 出部4。突出部4也可设置在圆锥部上。突出部4的突出部分剖面形 状为梯形。突出部4有圆柱状部43。另外,在突出部4的前端侧及 基端侧上有圆锥部44a,44b。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43的外径与线圈 3的内径基本相同。把粘合材料6填充入线圈3的基端部3b的单线 之间的缝隙以及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43与线圈之间的缝隙中以使线 圈3的基端部3b与芯材2固定。粘合材料6覆盖了突出部4的圆锥 部44a及44b。突出部4的基端侧芯材2的外径虽与突出部4的前端 侧芯材2的外径大体相同,但也可大于突出部4的前端侧芯材2的 外径。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43的轴向长度大于圆锥部44a和44b的 轴向长度。圆锥部44a及圆锥部44b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长度大于 圆柱状部43的轴向长度也可。
图9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H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或10G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 说明即可。
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设置 在线圈3的基端部3b上。突出部4的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山形。突 出部4的剖面呈算盘珠状。突出部4有圆柱状部43。突出部4的圆 柱状部43的外径与线圈3的基端部3b的内径基本相同。突出部4 的圆柱状部43的轴向长度比线圈3的单线直径长度小,但突出部4 的圆柱状部43的轴向长度与线圈3的单线直径长度大致相同也可。 另外,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43的轴向长度最好小于芯材2的外径。
图10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I的基本构成与上 述导丝1或10G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 明即可。
在图10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设 置在线圈3的基端部3b上。设计两个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 出部4a和4b。突出部4a和突出部4b的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山形。 突出部4a和突出部4b的剖面呈算盘珠状。突出部4a和突出部4b 具有圆柱状部43a和圆柱状部43b。如图所示,尽管突出部4a和突 出部4b的突出部分的剖面形状基本相同,但前端侧突出部4a的圆 柱状部43a的长度大于基端侧突出部4b的圆柱状部43b也是可以的。 另外,圆柱状部43b比圆柱状部43a长也是可以的。突出部4的圆 柱状部43的外径和线圈3的基端部3b的内径基本相同。突出部4a 和突出部4b之间相隔前端侧线圈31的1圈到3圈的距离。
图11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J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或10G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 说明即可。
在图11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设 置在线圈3的基端部3b。作为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设 置有突出部4a。并在突出部4a的基端部设有凸部4b。突出部4a和 凸部4b具有圆柱状部43a和圆柱状部43b。突出部4的圆柱状部43 的外径与线圈3的基端部3b的内径基本相同。凸部4b的外径大于 线圈3的基部3b的内径。这种构成方式可以简单地确定线圈3的轴 向位置。优选凸部4b的外径等于或小于线圈3的基部3b的外径。 虽然凸部4b的剖面呈梯形,但如果没有圆柱状部43b,呈吊钟状也 可以。
图12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K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 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梯形,并把突出部设计为螺旋状。如图12所示, 突出部4有圆柱状部43。圆柱状部43与芯材2的轴线平行。前端侧 线圈31的内径与前端侧突出部4a的圆柱状部43a的外径基本相同, 基端侧线圈32的内径与基端侧突出部4b的圆柱状部43b的外径基 本相同。将突出部设计成螺旋状,使其形成螺旋状空隙,所以焊料7 的填入变得更加容易。螺旋状的突出部4a上形成有螺旋状谷底部46。 谷底部46与芯材2的前端部21的外径大体相同。也可使谷底部46 的外径大于芯材2的前端部21的外径。另外,为确保柔软性,谷底 部46的外径也可小于芯材2的前端部21的外径。谷底部用作为粘 合材料的焊料7来填充。或者,用焊料7来填充谷底部46使前端侧 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之间构成空间。
图13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L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13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 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梯形。如图13所示,突出部4有圆柱状部43。 圆柱状部43与芯材2的轴线平行。在导丝10L的突出部4的圆柱状 部43的表面设有金属涂层62。金属涂层62的构成材料要选择其与 焊料7的粘合性比芯材2与焊料7的粘合性更好的材料。可用电镀 或蒸镀的方法形成金属层。线圈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突出 部4上。焊接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或TIG焊接。线圈3与突出部4之 间用金属环状材料介入也可。线圈3的一部分与金属环状材料的表 面融合一体化后,线圈3就固定在了突出部4上。
图14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M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14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 出部,即前端侧突出部4a和基端侧突出部4b。突出部4a和突出部 4b的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山形。如图所示,突出部4a和突出部4b 的剖面形状基本相同。前端侧线圈31的基端部31b和基端侧线圈32 的前端部32a相接。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32结合部分(未 图示)位于突出部4a和突出部4b之间。突出部4a和突出部4b之 间的谷底部46与芯材2的前端部21的外径大体相同。谷底部46的 外径也可大于芯材2的前端部21的外径。另外,为确保柔软性,谷 底部46的外径也可小于芯材2的前端部21的外径。谷底部46不用 粘合材料焊料7来填充。在前端侧线圈31、基端侧线圈32和谷底部 46之间形成空间。
图15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N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15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 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梯形。如图15所示,突出部4有圆柱状部43。 圆柱状部43与芯材2的轴线平行。在圆柱状部43的前端侧和基端 侧设有凹面部44c,44d。或者只有圆柱状部43的前端侧有凹面部 44c,或只有基端侧有凹面部44d。凹面部44c的前端侧和凹面部44d 的基端侧与芯材2的表面平缓地连接。前端侧线圈31和基端侧线圈 32由固定部34固定在突出部4上。固定部34优选是前端侧线圈31、 基端线圈32及突出部4的材料混合成的状固定点。固定部34是 由前端侧线圈31、基端侧线圈32及突出部4的材料由激光熔融焊接 在一起形成的。前端侧线圈31与基端侧线圈32通过焊接固定在突 出部4上。固定部34也可以设计多个。在设有多个固定部的时候, 优选相对芯材2的轴线周向对称或等间隔设置。对于导丝10N,虽 然对作为不同部件的线圈31及32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采用一种 线圈部件通过固定部34固定在突出部4上。并且,固定部34也可 是填充前端线圈31、基端线圈32和谷底部46之间形成的空间的焊 料。
图16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P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16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 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梯形。导丝10P,在突出部4上具有沿轴向延伸 的孔47a。如图16所示,优选孔47a贯穿突出部4,并与轴线方向 平行。图17是沿图16的线A-A的剖面图。如图17所示,成型部件 8贯通插入孔47中,成型部件8有调整导丝前端形态的功能。成型 部件8的前端部一直延伸到导丝的最前端(未图示),并用焊料固 定在线圈3的最前端上。成型部件8的基端部具有卡止部82,其可 防止成型部件8从突出部4上脱落。固定部82的外径大于孔47a的 内径。作为固定部82的其他形态,可以比孔47a的内径宽的平板部。
在图17中,在突出部4上具有沿轴向延长的孔47a,图18所示 为孔47a的变形例,在突出部4上具有沿轴向延长的槽47b。槽47b 虽设计在突出部4的全长上,但也可设计在突出部4的前端侧的一 部分上。槽47b优选与轴线方向平行。成型部件8的基端部位于槽 47b上。为将成型部件8固定在槽47b上填充焊料7。
图19是本发明的导丝在另一种实施情况下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 图,是突出部4及其周边的剖面放大图。该导丝10Q的基本构成与 上述导丝1相同,以下只说明其不同点,其余部分参考上述说明即 可。
在图19的实施方式中,相对轴线呈同心圆状突出的突出部4的 突出部分剖面形状为梯形。导丝10P,在突出部4和线圈3之间设计 成型部件8。成型部件8有调整导丝前端形态的功能。成型部件8 的剖面形状为平板状。成型部件8的前端一直延伸到导丝的最前端 (未图示)并通过焊料固定在线圈3上。图20是沿图19的线B-B 的剖面图。如图20所示,突出部4上设有成型部件的载置部48,成 型部件8载置于其上。成型部件8的基端部与突出部4的圆筒状部 分平行设置。成型部件载置部48具有在突出部4的圆筒状部上且沿 轴方向设置的平面。代替上述平面,也可以是在成型部件8的突出 部4的圆筒状部分上且沿轴方向设置的凹面。成型部件8和线圈3 由固定部34a固定在突出部4上。固定部34a优选是由线圈3、成型 部件8和突出部4的材料融合的块。固定部34a可由激光照射线圈3 使线圈3、成型部件8及突出部4熔融形成。线圈3和成型部件8 通过焊接固定在突出部4上。除固定部34a之外还设有固定线圈3 和突出部4的固定部34b。固定部34b优选为线圈3和突出部4的材 料融合块,固定部34b可由激光照射线圈3使线圈3、突出部4熔融 形成。固定部34b可设置多个。当设置有多个固定部34a及34b的 情况下,优选相对芯材2的轴线以周向对称或等距离设置。
上述方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组合。例如:上述导1, 10A,10B,10C,10D,10E,10F,10K,10L,10M,10N,10P,10Q所表示的是在 线圈的前端部与基端部之间的一部分上将线圈固定在芯材上的方 法,10G,10H,10I,10J表示的是在线圈的基端部上将线圈固定在芯材 上的方法,上述方法可组合。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