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脉搏

阅读:1006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智能脉搏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 脉搏 计 ,包括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第一检测头的下端设有凸起;第二检测头上端设有凹槽,凸起与凹槽 螺纹 配合;第一检测头包括本体,本体内设置有拾音腔,在拾音腔的上端安装有振动 薄膜 ,振动薄膜将拾音腔的开口密封;在拾音腔的下端设置有 传声 通道,传声通道的一端与拾音腔连通,另一端与外部传音管路连接;第二检测头包括检测本体,在检测本体的侧端铰接有腕带,腕带侧端固定有 止血 带 ;检测本体的下端设有检测腔,检测腔下端安有压电 传感器 , 压电传感器 将检测腔的开口密封;在检测本体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与检测腔上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测量方便快捷。,下面是智能脉搏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智能脉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头(1)和第二检测头(2),第一检测头(1)的下端设置有凸起(3),凸起(3)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检测头(2)上端设置有凹槽(4),凹槽(4)内设置有内螺纹,凸起(3)与凹槽(4)相匹配;所述第一检测头(1)包括本体(1-1),本体(1-1)内设置有拾音腔(1-2),在拾音腔(1-2)的上端安装有振动薄膜(1-3),振动薄膜(1-3)将拾音腔(1-2)的开口密封;在拾音腔(1-2)的下端设置有传声通道(1-4),传声通道(1-4)的一端与拾音腔(1-2)连通,传声通道(1-4)的另一端与外部的传音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头(2)包括检测本体(2-1),在检测本体(2-1)的侧端铰接有腕带(2-2),在腕带(2-2)的侧端固定有止血带(2-3);检测本体(2-1)的下端设置有检测腔(2-4),检测腔(2-4)下端安装有压电传感器(2-5),压电传感器(2-5)将检测腔(2-4)的开口密封;在检测本体(2-1)内设置有容纳腔(2-6),容纳腔(2-6)通过过线孔(2-8)与检测腔(2-4)上端连通;在容纳腔(2-6)内安装有单片机(2-7),单片机(2-7)与显示屏(2-9)连接,显示屏(2-9)安装在检测本体(2-1)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脉搏计,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1)上端设置有安装槽(1-
5),振动薄膜(1-3)的外边缘下端设置有卡紧(1-6),卡紧块(1-6)与安装槽(1-5)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脉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薄膜(1-3)为弧形振动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脉搏计,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1)上设置有无线温度传感器,无线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2-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脉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2-4)的开口处设置有挡片(2-10),挡片(2-10)构成滑轨;压电传感器(2-5)通过U型卡(2-11)安装在滑轨上并将检测腔(2-4)的开口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智能脉搏计,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本体(2-1)的下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2-7)连接。

说明书全文

智能脉搏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脉搏计

背景技术

[0002] 脉搏即心率,是指人体心脏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它是反映心脏是否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心率值也是衡量体劳动强度和脑力劳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心率的测量是一种评价人们生理状况很好的方法。脉搏计是用于测量心率值的医疗设备,它的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它所能记录的心脏活动的生物信号,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0003]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对各种测量仪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心率和体温的测量是一种评价人生理状况的好方法,可见研究体温、心率的测量方法和装置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脉搏测量仪器因其测量耗时且不易携带,并且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对时间及便携性的要求。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脉搏诊断器功能单一,携带不便等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听诊功能、止血功能,测温功能且可以戴在手上的智能脉搏计。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智能脉搏计,包括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第一检测头的下端设置有凸起,凸起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检测头上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内螺纹,凸起与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一检测头包括本体,本体内设置有拾音腔,在拾音腔的上端安装有振动薄膜,振动薄膜将拾音腔的开口密封;在拾音腔的下端设置有传声通道,传声通道的一端与拾音腔连通,传声通道的另一端与外部的传音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头包括检测本体,在检测本体的侧端铰接有腕带,在腕带的侧端固定有止血带;检测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检测腔,检测腔下端安装有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将检测腔的开口密封;在检测本体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通过过线孔与检测腔上端连通;在容纳腔内安装有单片机,单片机与显示屏连接,显示屏安装在检测本体的外表面。
[0007] 在本体上端设置有安装槽,振动薄膜的外边缘下端设置有卡紧,卡紧块与安装槽相配合。卡紧块与安装槽配合结构使得振动薄膜是可拆卸可更换的。
[0008] 所述振动薄膜为弧形振动薄膜,弧形结构是确保将声音最大可能的收入拾音腔内,提高检测精度
[0009] 在本体上设置有无线温度传感器,无线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在听诊的同时可是观察人体温度。
[0010] 所述检测腔的开口处设置有挡片,挡片构成滑轨;压电传感器通过U型卡安装在滑轨上并将检测腔的开口密封。压电传感器滑动安装在检测腔开口处,便于拆卸更换。
[0011] 在检测本体的下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薄膜拾取声音并经拾音腔传至传声通道内,传声通道再通过外部的传音管路传输到使用者中;弧形振动薄膜结构确保拾音效果好,提高检测精度。通过压电传感器检测手腕处的脉搏情况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内,单片机处理后在显示屏上显示脉搏信息,并且在听诊或者测脉搏的同时可以检测体表温度,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而且,当需要止血时,可以通过检测本体上设置的止血带进行止血。并且通过可拆卸式的腕带可将本实用新型戴在手上实现随身携带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测量方便快捷。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检测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检测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脉搏计,包括第一检测头1和第二检测头2,第一检测头1的下端设置有凸起3,凸起3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检测头2上端设置有凹槽4,凹槽4内设置有内螺纹,凸起3与凹槽4相匹配。
[0018] 所述第一检测头1包括本体1-1,本体1-1内设置有拾音腔1-2,在拾音腔1-2的上端安装有振动薄膜1-3,所述振动薄膜1-3为弧形振动薄膜,弧形结构是确保将声音最大可能的收入拾音腔内,提高检测精度。振动薄膜1-3将拾音腔1-2的开口密封。具体地,在本体1-1上端设置有安装槽1-5,振动薄膜1-3的外边缘下端设置有卡紧块1-6,卡紧块1-6与安装槽1-5相配合。卡紧块与安装槽配合结构使得振动薄膜是可拆卸可更换的。
[0019] 为了在听诊的同时可是观察人体温度,在本体1-1上设置有无线温度传感器,无线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2-7连接。
[0020] 在拾音腔1-2的下端设置有传声通道1-4,传声通道1-4的一端与拾音腔1-2连通,传声通道1-4的另一端与外部的传音管路连接。
[0021] 所述第二检测头2包括检测本体2-1,在检测本体2-1的侧端铰接有腕带2-2,在腕带2-2的侧端固定有止血带2-3。检测本体2-1的下端设置有检测腔2-4,检测腔2-4下端安装有压电传感器2-5,压电传感器2-5将检测腔2-4的开口密封。
[0022] 具体地,所述检测腔2-4的开口处设置有挡片2-10,挡片2-10构成滑轨;压电传感器2-5通过U型卡2-11安装在滑轨上并将检测腔2-4的开口密封。压电传感器滑动安装在检测腔开口处,便于拆卸更换。
[0023] 在检测本体2-1内设置有容纳腔2-6,容纳腔2-6通过过线孔2-8与检测腔2-4上端连通;在容纳腔2-6内安装有单片机2-7,单片机2-7与显示屏2-9连接,显示屏2-9安装在检测本体2-1的外表面。
[0024] 为了在测量脉搏的同时,观察人体温度,在检测本体2-1的下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2-7连接。
[0025] 在检测本体2-1上设置有容纳槽,止血带2-3的自由端收纳在容纳槽内。
[0026] 将第二检测头的检测腔端朝向人手腕部,通过腕带扣紧扣在人手上进行携带,携带的同时可以时刻检测人体脉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当需要听诊时,只需通过传声通道与外部的传音管道连接即可正常使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