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病理 / 磨牙症 / 咬合器

咬合器

阅读:734发布:2020-05-24

专利汇可以提供咬合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咬合器,供磨牙患者的上、下颚 牙齿 咬合 定位 ,包括下牙套及分别结合于下牙套左、右两侧的两个上牙套,其中,该下牙套供下颚牙齿的咬合,该两个上牙套分别供上颚左、右两侧臼齿的咬合,而该两个上牙套的牙齿咬合部后端侧与该下牙套对应 位置 的咬合部保持有至少1/2颗 门 齿 齿冠高度的距离,而能借由该上颚牙齿定位该下颚牙齿,并松弛颚部关节与肌肉,以有效阻止患者的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从而减轻患者的 磨牙症 状,而使患者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将不再因磨牙而产生疲劳酸痛。,下面是咬合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咬合器,该咬合器供配戴者的上、下颚牙齿咬合定位,其特征在于,该咬合器包括:
下牙套,所述下牙套至少由第一咬合部与第一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一咬合部具有第一咬合面以供下颚牙齿咬合,该第一内挡墙供抵靠下颚牙齿齿冠的内表面,该第一外挡墙供抵靠下颚牙齿齿冠的外表面;以及
两个上牙套,所述两个上牙套分别一体结合于该下牙套的左、右两侧,各该上牙套至少由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二咬合部具有第二咬合面以供上颚臼齿咬合,该第二内挡墙供抵靠上颚臼齿齿冠的内表面,该第二外挡墙供抵靠上颚臼齿的外表面,该第二咬合部后端侧的第二咬合面与该第一咬合部对应位置的第一咬合面保持至少1/2颗齿齿冠高度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外挡墙朝下颚牙龈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内、外挡墙的间隔距离依下颚牙齿齿冠厚度而决定,从而令该下牙套能套设于下颚牙齿上;该第二内、外挡墙朝上颚牙龈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内、外挡墙的间隔距离依上颚臼齿齿冠厚度而决定,从而令该上牙套能套设于上颚臼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挡墙的高度依下颚的形状而决定,该第二内挡墙的高度依上颚的形状而决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上、下牙套由橡胶树脂或塑料一体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外挡墙因应下颚牙齿齿列的形状而成型,该第二内、外挡墙因应上颚臼齿齿列的形状而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上、下牙套的后端侧均具有缺口,以供上、下颚牙齿分别穿过。

说明书全文

咬合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咬合器,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供配戴者上、下颚牙齿咬合从而阻止其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的咬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磨牙由患者在仰睡时因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而使上、下颚牙齿彼此摩擦所造成,除了会产生足以影响患者及其周遭亲友生活质量的噪音外,也相当容易令患者本身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感到疲劳酸痛,而经年累月的磨牙更会损害患者本身的牙齿结构(例如、外露牙齿的珐琅质),从而导致牙齿产生敏感疼痛等病症。
[0003] 现行的磨牙治疗方法,大多让患者配戴量身定做如图1所示的口内装置1于其上颚牙齿或下颚牙齿上,从而令上、下颚牙齿隔开而彼此无法直接接触,因而降低磨牙所能产生的噪音,但患者下颚与上颚的相对运动却仍持续地进行着,所以,患者自身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仍然会因下颚不断地进行运动(即、磨牙的动作)而产生疲劳酸痛。由此可知,现行的磨牙治疗方法并无法减少患者的磨牙动作,而有其须改善调整之处。且,由于口内装置1为患者所量身定做,因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而导致无法普及使用。
[0004] 故,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阻止磨牙患者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口内装置,即为现今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急待解决的课题。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得以有效阻止磨牙患者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咬合器。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咬合器,该咬合器供配戴者的上、下颚牙齿咬合定位,该咬合器包括:下牙套,该下牙套至少由第一咬合部与第一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一咬合部具有第一咬合面以供下颚牙齿咬合,该第一内挡墙供抵靠下颚牙齿齿冠的内表面,该第一外挡墙供抵靠下颚牙齿齿冠的外表面;以及两个上牙套,所述两个上牙套分别一体结合于该下牙套的左、右两侧,各该上牙套至少由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二咬合部具有第二咬合面以供上颚臼齿咬合,该第二内挡墙供抵靠上颚臼齿齿冠的内表面,该第二外挡墙供抵靠上颚臼齿的外表面,该第二咬合部后端侧的第二咬合面与该第一咬合部对应位置的第一咬合面保持至少一颗齿齿冠高度的距离。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中,该第一内、外挡墙可朝下颚牙龈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内、外挡墙的间隔距离依下颚牙齿齿冠厚度而决定,从而令该下牙套能套设于下颚牙齿上;该第二内、外挡墙可朝上颚牙龈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内、外挡墙的间隔距离可依上颚臼齿齿冠厚度而决定,从而令该上牙套能套设于上颚臼齿上。该第一内挡墙的高度可依下颚的形状而决定,该第二内挡墙的高度可依上颚的形状而决定。该上、下牙套可以是由橡胶树脂或塑料所一体制成的。
[0008] 再者,该第一内、外挡墙因应下颚牙齿排列的形状而成型,该第二内、外挡墙因应上颚臼齿齿冠排列的形状而成型。该上、下牙套的后端侧均可具有缺口,以供上、下颚牙齿分别穿过。
[0009] 综上所述,当磨牙患者欲配戴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时,即可先将上颚臼齿及下颚牙齿穿过上、下牙套两后端侧的缺口,再以下颚牙齿及上颚臼齿咬合住下牙套及上牙套的第一及第二咬合部。而于配戴完成时,由于患者下颚牙齿齿冠的内、外表面会被下牙套的第一内、外挡墙套住,且其上颚臼齿齿冠的内、外表面亦会被上牙套的第二内、外挡墙套住,所以,能借由咬合该上牙套的上颚臼齿定位咬合该下牙套的下颚牙齿,以避免患者下颚牙齿相对于上颚牙齿运动,而减轻患者的磨牙症状,并松弛颚部关节与肌肉,从而令患者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将不再因磨牙而产生疲劳酸痛。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磨牙患者配戴习知的牙套的配戴示意图;
[0011]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正视立体构造图;
[0012]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局部剖视立体构造图;
[0013]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俯视立体构造图;
[0014] 图2D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背视立体构造图;以及
[0015] 图3为磨牙患者配戴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配戴示意图。
[0016] 1 口内装置
[0017] 2 咬合器
[0018] 20 下牙套
[0019] 200 第一咬合部
[0020] 2000 第一咬合面
[0021] 201 第一内挡墙
[0022] 202 第一外挡墙
[0023] 21、22 上牙套
[0024] 210、220 第二咬合部
[0025] 2100、2200 第二咬合面
[0026] 211、221 第二内挡墙
[0027] 212、222 第二外挡墙
[0028] 203、213、223 缺口
[0029] 3 上颚牙齿
[0030] 4 下颚牙齿
[0031] 5 上颚牙龈
[0032] 6 下颚牙龈
[0033] D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形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当然,本实用新型亦可借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形态加以施行或应用。
[0035] 请一并参阅图2A、图2B、图2C、图2D及图3,其中,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立体构造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局部剖视立体构造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俯视立体构造图,图2D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背视立体构造图,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的配戴示意图,如图所示,咬合器2用于磨牙患者的上颚牙齿3及下颚牙齿4的咬合定位,以阻止其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进而减轻患者磨牙的症状,该咬合器2包括下牙套20及分别结合于该下牙套20左、右两侧的两个上牙套21、22。
[0036] 该下牙套20至少由例如为片状结构的第一咬合部200与第一内、外挡墙201、202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咬合部200具有第一咬合面2000,以供患者下颚牙齿4咬合,以限制患者下颚牙齿4在纵向(即图2D中箭头V所指的方向)的运动,该第一内挡墙201供抵靠于患者下颚牙齿4齿冠的内表面(未图示),该第一外挡墙202供抵靠于患者下颚牙齿4齿冠的外表面(未图示),以限制患者下颚牙齿4在横向(即图2D中箭头H所指的方向)的运动。
[0037] 该上牙套21结合在该下牙套20的一侧,例如、左侧,且至少由例如为片状结构的第二咬合部210、第二内挡墙211、及第二外挡墙212所构成,而上牙套22结合于下牙套20的另一侧,例如、右侧,且至少由例如为片状结构的第二咬合部220、第二内挡墙221、及第二外挡墙222所构成,其中,该第二咬合部210、220具有第二咬合面2100、2200,以分别供患者上颚牙齿3的左侧及右侧臼齿的咬合,以限制患者上颚牙齿3在纵向(即图2D中箭头V所指的方向)的运动,该第二内挡墙211、221分别供患者上颚牙齿3的左侧及右侧臼齿齿冠的内表面予以抵靠,而该第二外挡墙212、222分别供患者上颚牙齿3的左侧及右侧臼齿的外表面予以抵靠,以限制患者上颚牙齿3在横向(即图2D中箭头H所指的方向)的运动。
[0038] 具体而言,第二咬合部210、220后端侧的第二咬合面2100、2200分别与第一咬合部200对应位置的第一咬合面2000保持至少1/2颗门齿齿冠高度的距离D,借以隔开上、下颚的齿列并松弛颚部关节与肌肉,从而降低下颚牙齿4相对于上颚牙齿3运动的可能,以减轻患者磨牙的症状,从而令患者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将不再因磨牙而产生疲劳酸痛。再者,下牙套20及上牙套21、22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者,例如,下牙套20及上牙套21、22可由橡胶、树脂或塑料一体制成,因而可随患者的齿形而改变其形状,故适用性高而可批量生产,而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0039]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两个上牙套21、22与该下牙套20结合为一体,且患者在仰卧时下颚无法相对于上颚运动,故能借由咬合该两个上牙套21、22的上颚臼齿定位咬合该下牙套20的下颚牙齿,以阻止下颚牙齿4相对于上颚牙齿3运动,从而有效避免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即减轻患者的磨牙症状。
[0040] 该第一内挡墙201及第一外挡墙202朝着患者下颚牙龈6的方向延伸,且两者的间隔距离依照患者下颚牙齿4齿冠的厚度决定,从而令该下牙套20能套设于患者下颚牙齿4上。相似地,该第二内挡墙211、221及第二外挡墙212、222朝着患者上颚牙龈5的方向延伸,且该第二内挡墙211、221及第二外挡墙212、222的间隔距离依照患者上颚牙齿3中臼齿的齿冠厚度而决定,从而令该上牙套21、22能套设于上颚牙齿3中的臼齿上。
[0041] 需补充的是,该第一内挡墙201及第二内挡墙211、221的高度,可分别依患者下颚(未图示)及上颚(未图示)的颚部形状而决定。同时,该第一内挡墙201及第一外挡墙202可因应患者下颚牙齿4齿列的形状而成型,且该第二内挡墙211、221及第二外挡墙212、222亦可因应上颚牙齿3中臼齿齿列的形状而成型,从而提供配戴咬合器2的患者较为舒适的配戴感,与更为紧实的贴合度。再者,于本实施形态中,该下牙套20的后端侧具有缺口203,该上牙套21、22的后端侧具有缺口213、223,借由该些缺口203、213、223,能方便患者配戴该咬合器2。
[0042] 综上所述,当磨牙患者欲配戴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时,即可先将上颚臼齿及下颚牙齿分别穿过上、下牙套两端侧的缺口,再以下颚牙齿及上颚臼齿咬合住下牙套及上牙套的第一及第二咬合部。而在配戴完成时,由于患者下颚牙齿齿冠的内、外表面会被下牙套的第一内、外挡墙套住,且其上颚臼齿齿冠的内、外表面亦会被上牙套的第二内、外挡墙套住,所以,能借由咬合该上牙套的上颚臼齿定位咬合该下牙套的下颚牙齿,以阻止下颚牙齿相对于上颚牙齿运动,而减轻患者的磨牙症状并松弛颚部关节与肌肉,从而令患者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将不再因磨牙而产生疲劳酸痛。
[0043] 惟,上述实施形态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形态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权利要求所列。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