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牙科学 / 复合体 / 吸收体复合体

吸收体复合体

阅读:149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吸收体复合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吸收体 复合体 ,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包括吸收体(13)和设置于 覆盖 吸收体(13)的至少一部分的 位置 的一片或多片片材(12、13B、14),吸收体复合体具有从片材侧(12、13B、14)朝向吸收体(13)侧凹陷的 挤压 形成的凹部(21),在形成凹部(21)的片材(12、13N、14)中的至少一片中,包括凹部的区域由卷曲 无纺布 构成。,下面是吸收体复合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吸收体复合体,包括吸收体和设置于覆盖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片材,
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具有从所述片材侧朝向所述吸收体侧凹陷的挤压形成的凹部,在形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片材中的至少一片中,包括该凹部的区域由卷曲无纺布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
所述片材为包裹吸收体的包芯物,
在所述包芯物中,构成所述包芯物的一层或多层中的一个或多个由卷曲无纺布构成,其中,所述多个包括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
所述片材为设置于覆盖吸收体的位置的片材,
在所述片材中,构成所述片材的一层或多层中的一个或多个由卷曲无纺布构成,其中,所述多个包括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
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具备多个槽状的所述凹部,多个槽状的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互相交叉、或在延伸方向上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
在所述吸收体复合体的液体吸收面具有形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片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
通过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P 8113的拉伸测试而进行测定时的所述片材的纵方向的伸长率为5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
通过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P 8113的拉伸测试而进行测定时的所述片材的横方向的伸长率为8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
所述凹部是通过对所述吸收体复合体从所述片材侧进行压印加工而挤压形成的凹部。
9.一种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以包含作为纤维形成成分的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复合纤维为主体,
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热塑性树脂作为主成分,
所述第一成分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树脂,
所述无纺布在通过拉伸剪切测定装置进行的剪切测定中,在将相对于以剪切0度为中心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设为D0、并且将相对于以能够获得最大剪切力的剪切角为最大角度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设为Dmax时,满足1≤D0/Dmax≤5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按照ASTM D1238在负载2.16kg、温度230℃时所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4g/10分钟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第一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第一成分以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所述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复合纤维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复合纤维以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所述第一成分。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各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9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热塑性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聚丙烯为主成分。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以聚丙烯为主成分,所述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为长链支化结构聚丙烯。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纤维是以所述第一成分作为芯成分且以所述第二成分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鞘型复合纤维为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
18.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纤维为并列型复合纤维。
19.根据权利要求9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中的至少一方以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满足下述a)至g)的条件的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a)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mmmm为30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
b)外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rrr与1-mmmm满足rrrr/(1-mmmm)≤0.1的关系,c)外消旋内消旋外消旋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mrm大于2.5摩尔%,
d)内消旋三单元组分数mm、外消旋三单元组分数rr以及三单元组分数mr满足mm×rr/mr2≤2.0的关系,
e)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
f)所述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满足分子量分布Mw/Mn≤4的关系,g)以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基于沸腾二乙基醚的提取物的量为
0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无纺布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无纺布以60质量%以上的量包含所述复合纤维。
2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曲无纺布为权利要求9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
22.一种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包含作为纤维形成成分的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
所述第一成分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
所述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按照ASTM D1238在负载2.16kg、温度230℃时所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4g/10分钟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第一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第一成分以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所述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复合纤维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复合纤维以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所述第一成分。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各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9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热塑性树脂。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聚丙烯为主成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以聚丙烯为主成分,所述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为长链支化结构聚丙烯。
28.根据权利要求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纤维是以所述第一成分作为芯成分且以所述第二成分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鞘型复合纤维为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
30.根据权利要求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纤维为并列型复合纤维。
31.根据权利要求22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或所述第二成分中的至少一方以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5质量%以上且
5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满足下述a)至g)的条件的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a)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mmmm为30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
b)外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rrr与1-mmmm满足rrrr/(1-mmmm)≤0.1的关系,c)外消旋内消旋外消旋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mrm大于2.5摩尔%,
d)内消旋三单元组分数mm、外消旋三单元组分数rr以及三单元组分数mr满足mm×rr/mr2≤2.0的关系,
e)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
f)所述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满足分子量分布Mw/Mn≤4的关系,g)以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基于沸腾二乙基醚的提取物的量为
0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32.一种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是以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在通过拉伸剪切测定装置进行的剪切力测定中,在将相对于以剪切角0度为中心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设为D0、并且将相对于以能够获得最大剪切力的剪切角为最大角度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设为Dmax时,满足1≤D0/Dmax≤5的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复合纤维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复合纤维以5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所述第一成分。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各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9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热塑性树脂。
35.根据权利要求32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为低结晶性聚丙烯,所述第一成分包含所述低结晶性聚丙烯和与所述低结晶性聚丙烯不同的聚丙烯。
36.根据权利要求32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无纺布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无纺布以60质量%以上的量包含所述复合纤维。

说明书全文

吸收体复合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收体复合体,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复合体。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包含具有将体液、、湿气等液体汲取到内部的性质(适当地表达为“吸收性”)的物质(适当地表达为“吸收体”)而构成的卫生用品、擦拭片材、调湿片材、吸湿材料、建材等吸收性物品。
[0003] 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构成要素,通常已知包括吸收体和覆盖所述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片材的吸收体复合体。有时对吸收体复合体以各种目的实施压印加工这样的局部挤压处理。
[0004]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一次性尿布中,通过作为透液性片材的上层(皮肤侧)以及下层(非皮肤侧)的包芯物来夹着将纸浆纤维和吸收性聚合物(SAP)层叠而成的吸收性芯(吸收体),进一步将其通过表层片材部件以及底层片材部件来夹着。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对吸收体从皮肤侧进行压印加工而赋予压印线条,使与裆下部对应的吸收体成形为杯状,从而形成收容排泄物的空间。
[0005] 现有技術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3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若通过压印加工在吸收体复合体上形成从片材侧朝向吸收体侧的凹陷处,则片材朝向凹陷处被拉伸,因此有时产生片材的破损。另外,若在片材之下存在SAP颗粒这样的相对较硬的材料,则有时在为了形成凹陷处而挤压的部分或其附近,材料会穿破片材而外漏。
[0009] 另外,用于尿布、生理用品、液汗护垫等卫生用品(吸收性物品)或一次性衣物领域的无纺布在使用时,有时伴随使用者的活动而产生位置偏移、扭转,以扭曲的状态而导致褶皱。这样的褶皱若存在于臀部或腋下等与身体部分相接触的位置,则卫生用品或一次性衣物的使用者有时会感到不适,或根据情况不同有时会使接触的部分皮肤产生炎症。因此,对于在发生变形时不易产生褶皱的无纺布是有需求的。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时、使用时不易产生片材破损的新型吸收体复合体。
[0011] 另外,进一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发生变形也不易产生褶皱的无纺布、以及使用了该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
[0012] 除此以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肌肤触感良好的蓬松无纺布的复合纤维。
[0013]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吸收体复合体的特征在于,包括:吸收体;以及设置在覆盖所述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片材,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具有从所述片材侧朝向所述吸收体侧凹陷的挤压形成的凹部,在形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片材中的至少一片中,包括该凹部的区域由卷曲无纺布构成。
[0014]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具有以下方式的无纺布。
[0015] 一种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以包含作为纤维形成成分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的复合纤维为主体,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所述第一成分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树脂,所述无纺布在通过拉伸剪切测定装置来进行的剪切测定中,在将相对于以剪切0度为中心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设为D0、并且将相对于以能够获得最大剪切力的剪切角为最大角度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设为Dmax时,满足1≤D0/Dmax≤5的关系。
[0016] 进一步,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具有以下方式的复合纤维。
[0017] 一种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包含作为纤维形成成分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所述第一成分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所述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按照ASTM D1238在负载2.16kg、温度230℃时所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4g/10分钟以上。
[0018]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具有以下方式的无纺布。
[0019] 一种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以包含作为纤维形成成分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的复合纤维为主体,所述第一成分以及所述第二成分分别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以所述第一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第一成分以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满足下述a)至g)的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
[0020] a)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mmmm]为30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
[0021] b)外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rrr]与[1-mmmm]满足[rrrr]/[1-mmmm]≤0.1的关系,[0022] c)外消旋内消旋外消旋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mrm]大于2.5摩尔%,
[0023] d)内消旋三单元组分数[mm]、外消旋三单元组分数[rr]、以及三单元组分数[mr]满足[mm]×[rr]/[mr]2≤2.0的关系,
[0024] e)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
[0025] f)所述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满足分子量分布[Mw]/[Mn]≤4的关系,
[0026] g)以所述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基于沸腾二乙基醚的提取物的量为0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0027] 所述无纺布在通过拉伸剪切测定装置进行的剪切力测定中,在将相对于以剪切角0度为中心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设为D0,并且将相对于以能够获得最大剪切力的剪切角为最大角度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设为Dmax时,满足1≤D0/Dmax≤5的关系。
[0028]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提供一种在制造时、使用时不易产生片材破损的吸收体复合体。进一步,能够提供一种在受到剪切变形时不易产生褶皱的无纺布。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能够良好地用于尿布等卫生用品用途、医疗用途、其他垫状或片状用途,特别是吸收性物品的表层片材以及包芯型吸收体用的包芯片材等。
[0029]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由于不易扭曲,特别是,在用于构成吸水性物品的片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如在以下举出的效果。
[0030] (1)在制造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吸收性物品时,能够以无纺布没有扭曲的状态进行用于封入SAP的密封加工。据此,防止了密封不良,且能够防止密封不良导致的从吸收性物品漏出SAP。
[0031] (2)在制造吸收性物品时,能够以无纺布没有扭曲的状态来进行用于形成挤压槽的挤压加工。因此,防止了以下状况的发生,即由于挤压扭曲的部分而可能产生的未能形成槽或所形成的槽的形状不固定。据此,防止在吸收性物品中出现不发挥槽的效果的位置。
[0032] (3)在制造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吸收性物品时,能够以无纺布没有扭曲的状态进行用于形成挤压槽的挤压加工。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挤压扭曲的部分而可能产生的挤压时的负载(拉伸)所导致的片材破损的发生。据此,能够防止从吸收性物品漏出SAP。
[0033] (4)在制造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吸收性物品时,能够以无纺布没有扭曲的状态进行用于形成挤压槽的挤压加工。因此,所制造的吸收性物品不具有在具有以无纺布扭曲的状态而形成的槽的吸收性物品中可能产生的施加了预想以外的负载的片材部分。从而,降低了由来自外部的冲击(负载)而导致发生片材破损的危险性,据此,能够防止从吸收性物品漏出SAP。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示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尿布的例子的图。
[0035] 图2是从背侧观察穿着了图1所示的尿布的图。
[0036] 图3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并以分解状态示出的立体投影图。
[0037] 图4是从表层片材的近前侧观察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收体的俯视图。
[0038] 图5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以V-V线切断的剖视图。
[0039]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尿布的局部剖视图。
[0040]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尿布的局部剖视图。
[0041]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尿布的局部剖视图。
[0042] 图9A是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片材的复合纤维的例子的横向剖视图。
[0043] 图9B是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片材的复合纤维的例子的横向剖视图。
[0044] 图10是示出能够使用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片材的制造装置的例子的图。
[0045] 图11是例示无纺布的剪切角-剪切力曲线的图。
[0046] 图12A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表。
[0047] 图12B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表。
[0048] 图13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配合比的表。
[0049] 图14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无纺布的层构成的表。
[0050] 图15是示出关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无纺布的评价测试的结果的表。
[0051] 图16是示出关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尿布的评价测试的结果的表。
[0052] 图17是例示无纺布的剪切角-剪切力曲线的图。
[0053] 图18A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表。
[0054] 图18B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表。
[0055] 图19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配合比的表。
[0056] 图20A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无纺布的层构成以及纺丝性等的表。
[0057] 图20B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无纺布的层构成以及纺丝性等的表。
[0058] 图21是示出关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纤维、无纺布)的评价测试的结果的表。
[0059] 图22是示出关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无纺布、尿布)的评价测试的结果的表。
[0060] 图23A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表。
[0061] 图23B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表。
[0062] 图24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配合比的表。
[0063] 图25A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无纺布的构成以及复合纤维的纺丝性的表。
[0064] 图25B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无纺布的构成以及复合纤维的纺丝性的表。
[0065] 图26是示出关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测试结果的表。
[0066] 图27是例示无纺布的剪切角-剪切力曲线的图。
[0067] 图28A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表。
[0068] 图28B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表。
[0069] 图29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复合纤维的构成材料的配合比的表。
[0070] 图30A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无纺布的层构成以及评价测试的结果的表。
[0071] 图30B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无纺布的层构成以及评价测试的结果的表。
[0072] 图31是示出关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无纺布、尿布)的评价测试的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以下,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示例为目的,并非限定于此,应当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的认知能够适当地添加设计的变更、改良等。
[0074] <吸收体复合体>
[0075] 在本说明书中,“吸收体复合体”是指包括吸收体和覆盖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片材且具有液体吸收性的复合体。吸收体复合体能够以其本身作为吸收性物品,或者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构成要素来使用。例如在尿布中,仅有吸收体和包芯物的结构体、或者对这些附加了表层片材部件、进一步附加了底层片材部件的结构体分别为吸收体复合体。即,吸收体复合体是指具备了吸收体以及以覆盖其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而重叠的片材的物品,不仅包括最终产品,还包括中间体。
[0076] <吸收性物品>
[0077] 在本说明书中,“吸收性物品”是指具有将例如尿、血、汗、母乳这样的体液、或水、湿气等液体汲取到内部的性质(吸收性)的物品。在吸收性物品的例子中,并非以限定为目的,而是以示例为目的,包括尿布、生理用品、吸汗片材(脸部、腋部、颈部、足部等用)、母乳垫、防结露片材、调湿片材、吸湿材料、擦拭片材、隔、壁纸、缓冲材料、寝具这样的物品。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特别是能够优选使用于婴幼儿用尿布、成人用尿布、尿失禁护垫、宠物用尿布、宠物用排泄物处理垫等。因而,吸收性物品为吸收体复合体(最终产品),另外,也是包括作为中间体的吸收体复合体的物品。
[0078] <实施方式>
[0079] 使用图1所示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例子,对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外观的立体投影图。图2是从背侧观察穿着了图1所示的尿布的下半身的立体投影图。图3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并以分解状态示出的立体投影图。图4是从表层片材的近前侧观察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收体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尿布以V-V线切断的中央部分的剖视图。
[0080] 本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以下也简单地称作尿布)10具有前身区域10F、后身区域10R以及联结这些前身区域10F及后身区域10R的裆下区域10C。另外,在穿着时形成有以前身区域10F和后身区域10R围绕穿着者的腰部部分的腰周开口部10W。同样地,形成有以前身区域10F以及后身区域10R的下端部裆下区域10C围绕穿着者两腿的大腿部分的左右一对的腿周开口部10L。
[0081] 如图2所示,穿着时前身区域10F位于穿着者的腹侧,后身区域10R位于穿着者的背侧。而且,裆下区域10C覆盖穿着者的裆下,成为穿着者的腿分别从左右一对的腿周开口部10L穿过的形状。因此,腿周开口部10L位于穿着者的两腿根部至大腿附近的任意位置。
[0082] 在尿布的后身区域10R设置有在废弃尿布时用于将尿布卷起固定为较小的废弃胶带10T。
[0083] 假想线P在尿布中央部从腹侧朝向背侧且通过裆下部分延伸。具体而言,例如将尿布的腰侧设为上且将裆下侧设为下,则假想线P沿尿布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经由裆下部分在背侧也向上下方向延伸。换言之,该上下方向是指沿穿着者的头部至裆下的身体的中心轴的方向,假想线P沿身体的中心轴延伸。
[0084] 如图3至图5所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尿布10从外侧依次将盖合片材11、底层片材12、吸收体13、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表层片材14重叠并接合。与胯部区域10C一起划分形成尿布10的前身区域10F以及后身区域10R的盖合片材11的左右两侧边缘部互相接合而形成闭合部10J。据此,划分形成了腰周开口部10W和围绕两腿的大腿部分的左右一对的腿周开口部10L,在盖合片材11的裆下区域10C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分别成为腿周开口部10L的呈半圆弧状的一对缺口部11A。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材12接合于内盖合片材11B,吸收体13配置于底层片材12与透液性的表层片材14之间,经由吸收体13,表层片材14与底层片材12接合。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感,在通过薄无纺布所形成的外盖合片材11C与内盖合片材11B之间以分别伸长的状态接合有用于形成腿周皱褶的橡胶线15和用于形成腰周皱褶的橡胶线17。
[0085] <吸收体>
[0086] 在本说明书中,“吸收体”是指包含具有将例如尿、血、汗、母乳这样的体液、或水、湿气等汲取到内部的性质(吸收性)的材料且表现出液体吸收性的材料。作为吸收性材料的例子,例如,能够例举纸浆、人造丝、高吸收性聚合物等。
[0087]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中,能够使用在吸收性物品的领域中已知的任意的吸收体。能够优选使用并用了状纸浆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材料。
[0088] <棉状纸浆>
[0089] 作为棉状纸浆,例如能够良好地使用通过粉碎机将纸浆片材进行纤维分解,从而使其纤维长度为5mm以下的物质等。此时所使用的纸浆片材既可以是化学纸浆片材也可以是机械纸浆片材,关于该纸浆原料,只要为针叶树、阔叶树、稻草、竹、洋麻、废纸等作为通常纸浆原料来使用的原料,则能够不受特殊限制地使用。棉状纸浆的使用量会根据用途或吸收体的构成而不同,但是通常将单位面积重量设为50g/m2至400g/m2。
[0090] <高吸收性聚合物>
[0091]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以下也称为SAP),已知有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树脂系的SAP,可将这些中的任意一个单独使用或进行复合而使用,进一步也可以含有其他物质而使用。具体而言,能够使用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物的皂化物、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皂化物、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皂化物、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皂化物、聚丙烯酸(盐)、用丙烯酸交联的聚环乙烷、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物、聚乙烯醇-来酸酐反应物的交联物等。其中,优选使用具有能够吸收自重20倍以上的水分这样的高吸收性能的聚丙烯酸钠。
[0092] SAP的形状不受限定,能够使用颗粒状、纤维状以及片材状等形状。在用于卫生用品这样的接触于使用者的皮肤的用途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会感觉到SAP的存在、形状的材料,因此能够优选使用颗粒状的SAP。颗粒状的SAP的粒径例如为1000μm以下,例如优选为400μm以下。另外,若粒径过小则容易从吸收体外漏,因此SAP的粒径例如优选为150μm以上。
[0093] <吸收体的构成>
[0094]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中,吸收性材料通常以单层或多层的垫状来使用。吸收性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0095] 其中,优选在棉状纸浆中并用颗粒状的SAP。SAP可以在棉状纸浆垫中均匀混合,也可以在多层的棉状纸浆的层间配置为层状。
[0096] SAP的量相对于已干燥的棉状纸浆100质量份优选设为10质量份至500质量份,更优选设为15质量份至300质量份。通过设为这样的量,从而抑制了SAP颗粒的互相干涉。因此,吸收了液体而发生了凝胶化的SAP颗粒对于之后应当被吸收的液体形成渗透屏障的情况少,从而能够在吸收体内使尿、体液向三维方向渗透并吸收。
[0097] 通常,在吸收体中应当吸收的液体量多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吸收不完全的液体外漏的现象(所谓漏液)。通过在吸收体13中配合SAP,从而能够不增加纸浆量而增大液体可吸收量。因此,能够实现虽然为薄的厚度但不易产生漏液且吸收性良好的吸收体。
[0098]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也可以使用通过亲水性片材来保持吸收性材料的形态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在亲水性片材的单面设置了SAP层的材料、将SAP夹持于两片亲水性片材之间的材料等在吸收性材料的表面设置了亲水性片材等的材料。特别优选以吸水性材料作为芯、其整体被纸巾这样的亲水性片材的包芯物包裹的所谓“包芯型吸收体”,可防止芯即吸水性材料的渗出或外漏。
[0099] 作为亲水性片材,能够例举纸巾、吸收纸、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无纺布等。能够使用单位面积重量在5g/m2至40g/m2范围内的材料,其中优选使用单位面积重量在10g/m2至2
30g/m范围内的材料。作为亲水性片材,优选使用卷曲无纺布。据此,吸收体在受到了挤压等外力的情况下,亲水性片材破损致使所保持的SAP等吸收性材料渗出或外漏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如果使用卷曲无纺布,则能够变得蓬松且使缓冲性提高,肌肤触感/肤感良好,从而能够减少与硬的部分抵接而导致的皮肤炎症的问题等。关于卷曲无纺布的细节在后续进行说明。
[0100] <吸收体的形状、大小>
[0101] 吸收体的大小或形状能够根据用途使用任意的材料。例如,在俯视观察时,吸收体可以为沙漏型,也可以为矩形、椭圆形、半圆形等。在吸收体适用于卫生用品的情况下,沙漏型因其适合使用者的体型而被优选。
[0102] <表层片材>
[0103] 表层片材通常是指构成以吸收作为吸收对象物的液体为目的的面(以下也称为“液体吸收面”)的片材。特别是在吸收体复合体用于卫生用品的情况下,表层片材是指构成与使用者对置而可以与使用者的皮肤抵接的面(以下也称为皮肤抵接面)的片材。即、皮肤抵接面为液体吸收面的一种。表层片材优选为具有透液性的片材。
[0104] 根据具备了透液性的表层片材14覆盖吸收体13的结构,经由表层片材能够使作为吸收对象物的液体向表层片材的面方向扩散并导向吸收体。其结果,能够实现缩短基于吸收体的吸收时间、增大吸收量等的效果。
[0105] 表层片材优选使用具有透液性且通过热(热风通气方式)加工而形成得蓬松的片材。例如,能够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作为实现该性能的片材。
[0106] 对于上述无纺布,无论其原料纤维为何均没有特殊限定。能够例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人造丝、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使用了来自这些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纤维、复合纤维等。特别优选由长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表层片材中优选为卷曲。
[0107] 表层片材可以由一片片材构成,也可以由将两片以上的片材进行贴合而成的层叠片材构成。同样地,关于在平面方向上,表层片材可以由一片片材构成,也可以由两片以上的片材构成。在设为由多片片材构成的表层片材的情况下,优选将其中至少一片少设为卷曲无纺布。
[0108] 另外,将采用KATO TECH公司的自动压缩测试仪“KES FB-3A”,以2cm2的圆形加压板对作为计测对象的无纺布施加了0.5g/cm2的压力时的厚度(mm)称作初始厚度(TO),本例的表层片材14的初始厚度可以设为0.1mm至2mm的范围。
[0109] <底层片材>
[0110] 底层片材12通常是指构成与液体吸收面为不同的面、特别是关于吸收体与液体吸收面相反侧的面(以下也称作“非液体吸收面”)的片材。底层片材优选为具有不透液性的片材。根据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材,吸收体从液体吸收面吸收的液体变得不易从非液体吸收面侧透过。作为吸收体复合体的底层片材,如后续所述优选使用卷曲无纺布。特别是,在从底层片材侧设置挤压槽的情况等,对底层片材也优选使用卷曲无纺布。在将底层片材设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将至少一层设为卷曲无纺布。关于对吸收体复合体适用卷曲无纺布的内容在后续进行说明。
[0111] <防倒流片材>
[0112] 此外,在表层片材与吸收体之间能够设置用于防止从表层片材汲取的液体倒流的防倒流片材(未图示)。防倒流片材优选为与表层片材相比液体渗透速度为更快的片材。据此,能够使从表层片材侧吸收的液体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且提高吸收性能。防倒流片材有时也称作中间片材或者第二片材。
[0113] <防透过片材>
[0114] 另外,在吸收体与底层片材之间还能够设置用于防止液体透过的防透过片材(未图示)。
[0115] 防透过片材或防倒流片材也能够使用卷曲无纺布。关于这些在后续进行说明。
[0116] 图4是从表层片材14的近前侧透过吸收体13观察到的俯视图,图5是将图1以V-V线切断的剖视图。
[0117]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中,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片材覆盖。关于片材,在从片材的近前侧观察片材和吸收体时,片材定位为覆盖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图4的例子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片材面积也可以比吸收体面积大。另外,该片材不必与吸收体直接接触。片材也可以覆盖吸收体的整体,即、也可以包裹吸收体。在吸收体为具有片材状、平板状、或垫状这样的面积较广的表背面以及将其围绕的侧面这样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将片材配置于吸收体的表背面中至少一方的面。此时,片材可以将至少一方的面整面地覆盖,也可以部分地覆盖。也可以将片材配置于吸收体的表背面的双方,也可以进一步配置于侧面。配置的片材可以为一片,也可以层叠多片。在层叠的情况下,多片片材可以互相贴合,也可以不互相贴合。关于在平面方向上,片材可以由一片构成,也可以由多片构成。在由多片构成时,多片片材可以互相接合也可以不互相接合。
[0118]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表层片材14覆盖吸收体13的整个上表面,二者通过热熔粘结剂而实现一体化,从而形成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在表层片材14以及吸收体13共同地设置有以倾斜栅格状延伸的槽状的凹部21(以下也记载为槽21或凹部21)。如图5所示,槽21从表层片材14侧朝向吸收体13侧凹陷。槽21具备如下功能:作为导尿通路的功能、使尿布内外空气流通从而降低尿布内的湿度的功能、在吸收体13吸收了尿时仅在穿戴者侧(在图5的剖视图中,通过所记载的符号的方向而规定的上下方向中的上侧)膨胀而缓解对穿戴者的压迫的功能等。
[0119] 如图4所示,槽21在表层片材14的上表面由相对于作为沿尿布穿着者身体的中心轴而延伸的线而假设的假想线P向特定的一个方向倾斜而延伸的多个第一槽21a以及向与第一槽21a为不同的一个方向倾斜而延伸的多个第二槽21b构成。即,以假想线P为轴,第一槽21a向一侧以角度α倾斜,第二槽21b向另一侧以角度β倾斜。角度α与角度β可以为相同也可以为不同。
[0120] 在图4中,多个第一槽21a分别以相同角度倾斜,且以一定间隔配置。即、各第一槽21a平行且以一定间隔配置,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包括槽间隔不为一定、或各槽的倾斜角度为不同的方式。关于第二槽21b也同样。
[0121] 在图4中,虽然第一槽21a、第二槽21b均形成有多条,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向倾斜方向延伸的槽在左右各形成有一条的方式。虽然优选二者交叉,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包括二者并不直接交叉而是槽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等。进一步,可以是所有的槽没有21a、21b这样的区别而是朝向相同方向(为平行)的结构,也可以是仅有一个槽(仅一条)的结构。可以是具备了曲线部的槽,当然也可以由两种以上的槽构成。这些槽图案能够考虑从排尿位置导尿的性能或通气性、与皮肤的抵接性(肤感/肌肤触感等)而进行适当地设计。
[0122] 槽21是通过从表层片材14的上表面形成有规定的槽图案的部件将表层片材14和吸收体13一起从表层片材14侧挤压而形成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吸收体13在表层片材14侧形成有凹部,而在底层片材12侧没有形成凹部。各槽21宽度以及深度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根据与邻接槽之间的间隔、槽的位置等而变化。另外,槽21的侧壁如图5所示,可以从吸收体表面大体垂直地延伸,也可以如图8所示为斜向倾斜的V字状。
[0123] 通过用于形成槽21的挤压,吸收体13的槽21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被压缩,从而使得吸收体13密度提高。被挤压的部分的空隙率例如为20%以下,优选为5%以下。另外,被挤压的部分的吸收体密度与非挤压部分相比为2倍以上。吸收体密度主要为纸浆密度。
[0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与假想线P所示的方向对置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则吸收体13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槽形成区域N1,而在其两侧具有未形成槽区域N2。在图4中,吸收体1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为未形成槽区域N2,在中央部从假想线P所示的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带状地延伸有槽形成区域N1。如上所述,在吸收体13中的槽21部分是挤压吸收体
13而形成的。因而,槽21部分与吸收体13的其他部分相比,由于吸收体13被压缩而变硬。通过在腿的大腿内侧所接触的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不设置槽21,使肌肤触感良好,且提高穿着感。然而,根据吸收体的位置、大小,在宽度方向端部当然也可以设置槽21。即、能够适当地变形为不设置未形成槽区域N2的结构、或将未形成槽区域设置于尿布的宽度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结构等。
[0125] 此外,人通过将腿左右交替向前迈出而进行步行。关于爬行,大腿根部的动作也与步行时相同,是交替向前迈出的。由于向前迈出的腿附近的尿布被向前方拉伸,因此尿布的裆下部分被斜向拉伸。即、若右脚向前迈出,则尿布从裆下的左下方朝向右上方被斜向拉伸。另一方面,若左脚向前迈出,则尿布从裆下的右下方朝向左上方被斜向拉伸。本实施方式的尿布由于在吸收体13形成有倾斜的槽21,因此对基于步行的斜向拉伸力具有刚性。由于在吸收体13的裆下部分M2、即中央部大幅倾斜的槽21向双方延伸,因此对于基于两脚的前后运动的拉伸力,第一槽21a与第二槽21b交替发挥刚性,从而抑制吸收体13的歪扭、走形。
[0126] 走形抑制部22由于通过槽21而使该抑制部22内的吸收体外周被按压,因此不易变形。因而,即使产生了斜向拉伸力,吸收体13通过槽21的刚性不易产生倾斜褶皱,进而走形抑制部22不易变形,因此作为结果,关于斜向的变形得以抑制。所以,即使由于腿的前后运动,吸收体13也不会大幅歪扭而走形。由于吸收体13不歪扭,因此能够维持对于胯股之间的适合性且不易引起体液漏出。另外,还能够抑制由于变形而吸收体13断裂,从而能够维持吸收性能。
[0127] 在抑制了这样的基于腿的动作的吸收体13变形的条件下,优选的槽21的配置如下。即、槽21相对于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上且小于80度,优选为45度以上且60度以下。而且,槽21最好是左右对称地倾斜。另外,向相同方向倾斜的槽、即多个第一槽21a的间隔、多个第二槽21b的间隔为10mm以上且小于100mm,特别优选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
[012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形成区域N1为以遍及吸收体13的前身部分M1至后身部分M3的方式而延伸,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槽形成区域N1也可以仅形成于裆下部分M2。另外,只要形成于前身部分M1、后身部分M3,在长度方向端部也可以不形成。在靠近腰部部分的部分,由于通过腰部皱褶而与皮肤紧贴,因此槽21的硬的部分不与皮肤碰触,从而提高穿着感。
[0129]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液性的表层片材14的左右两侧边缘部接合有不透液性的边侧片材18,在左右边侧片材18的内侧端边缘部以拉伸状态接合有用于形成立体皱褶的橡胶线19。
[0130] (变形例)
[0131] 在图6以及图7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他构成例。
[0132] 如图6所示,在本例中,吸收体13的上下表面由片材13B(包芯片材)覆盖。在本例中未图示,覆盖上下表面的片材13B相连。即、在本例中,片材13B包裹吸收体13,形成所谓的包芯片材与吸收体芯的关系而构成为一个包芯型吸收体。然而,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上下表面的13B也可以为其他片材。另外,片材13B可以仅覆盖吸收体13的一部分,此情况构成为覆盖至少一个槽部21。对于覆盖槽部21的多个片材,其中的至少一个由卷曲无纺布构成。“由卷曲无纺布构成”不仅包括该区域仅有卷曲无纺布的结构,还包括例如在多层结构中其中的一层为卷曲无纺布的结构。吸收体13与片材13B接合为一体。吸收体13的表层片材14侧的面(上表面)的片材13B与吸收体13一起形成从上表面的片材13B侧朝向吸收体13侧凹陷的凹部21。这样,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吸收体13与覆盖其的片材13B构成吸收体复合体。该吸收体复合体配置并且接合于表层片材14与底层片材12之间,且能够用于尿布。
[0133]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图6中说明的包芯型吸收体的片材13B的表层片材14侧的面(上表面)被表层片材14覆盖,表层片材14与吸收体13的表层片材14侧的面(上表面,即液体吸收面)的片材13B与吸收体13一起形成从表层片材14侧朝向吸收体13侧凹陷的凹部21。在本例中,吸收体13与覆盖其的片材13B以及表层片材14构成吸收体复合体。关于该吸收体复合体,能够将其单独地使用,另外,能够配置且接合于底层片材12上而用于尿布等。
[0134] 或者,该表层片材14、片材13B以及吸收体13连同底层片材12接合而成的材料也能够用作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
[0135]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可以采用的层结构的例子,并非以限定为目的,而是以例示为目的地在以下示出。
[0136] (1)表层片材/吸收体
[0137] (2)吸收体/底层片材
[0138] (3)表层片材/吸收体/底层片材
[0139] (4)表层片材/防倒流片材/吸收体
[0140] (5)吸收体/防透过片材/底层片材
[0141] (6)表层片材/防倒流片材/吸收体/底层片材
[0142] (7)表层片材/吸收体/防透过片材/底层片材
[0143] (8)表层片材/防倒流片材/吸收体/防透过片材/底层片材
[0144] (9)包芯型吸收体
[0145] 上述层结构例子中的“吸收体”包括由作为芯的吸收体(以下也称为“吸收体芯”)和包裹其的片材(以下也称为“包芯片材”或者简单地称为“包芯物”)形成的所谓的“包芯型吸收体”。在包芯型吸收体的情况下,其自身由于包括吸收体和覆盖至少一部分的片材(包芯片材),因此如(9)所示,不包括其他片材的结构也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
[0146] 另外,对于(1)至(9)的结构,在关于吸收体与液体吸收面为相反侧的面(非液体吸收面)的最外层设置有盖合片材的结构也可以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
[0147] <凹部>
[0148]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具有从片材侧(包括包芯片材)朝向吸收体芯侧凹陷的凹部21,该凹部为通过从片材侧对吸收体复合体进行挤压而设置的挤压凹部。凹部能够通过在吸收性物品领域已知的任意的挤压方法,例如压印(emboss)加工方法以及压印加工装置而设置。具体而言,例如,对包括构成吸收体复合体的吸收体和片材的层叠体,通过一边使表面有凹凸的压印辊与片材侧抵接而施加压力一边旋转,同时挤压片材与吸收体,从而能够在片材侧形成凹部。
[0149] 对凹部的形状没有限制,凹部例如可以为由圆点等压印图案而形成的点状,也可以为使点连续而形成的线状,或者也可以为槽状。点可以为圆形(包括正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等)、文字型等。
[0150] 此外,在上述的构成例中,在液体吸收面(皮肤抵接面)侧设置有凹部,但是根据目的或效果也可以在非液体吸收面侧设置凹部。例如,也可以是设计性等美观或通过提高密度来赋予刚性等的目的。
[0151]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中,形成从片材侧朝向吸收体侧凹陷的凹部的片材是由卷曲无纺布构成的片材。
[0152] <卷曲无纺布>
[0153]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无纺布。详细而言,是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卷曲无纺布。在本说明书中,“卷曲无纺布”是指构成材料中包含卷曲纤维的无纺布。
[0154] <卷曲纤维>
[0155] 在本说明书中,“卷曲纤维”是指具有卷曲形态的纤维。卷曲纤维的“卷曲形态”是指非直线形态,为螺旋、波浪等收缩形态。
[0156] 纤维的卷曲性的程度例如能够以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15而测定的纤维的卷曲数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纤维的卷曲数能够根据成分的配合比来适当地设定,但是优选纤维每25mm为18个以上,更优选为20个至50个,从获得的无纺布的视认性、质地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20个至40个。
[0157] 在吸收体复合物中,在从片材侧通过挤压来设置凹部的情况下,若片材被拉断,则有时覆盖吸收体的片材也会破损,且会造成SAP等内容物内外漏。该区域在挤压時也有可能由SAP等向挤压侧突出而造成片材破损,使内容物外漏。对此,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通过在被挤压时使片材伸展的方式来防止在通过挤压而形成凹部时片材破损,或变得容易破损而使吸收体内含物漏出的情况。
[0158] 即、如果着眼于形成凹部时,优选的是,至少在形成挤压槽的部分及其周围(将这些范围适当地记述为“凹部形成部”)中,设置有该挤压槽侧的一个或多个(特别是全部)片材由卷曲无纺布构成。此种情况,凹部形成部以外即使不是卷曲无纺布也无妨。例如,也可以是,凹部形成部中的片材使用卷曲无纺布,而其他部分使用卷曲性无纺布以外的材料这样的组合。如果这样来构成,则能够防止在凹部形成部中片材断裂的问题,而在其他区域能够使用其他功能优异的片材,从而能够整体提高尿布的性能。
[0159] 另外,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在形成凹部后从外部施加了负载的情况下,至少具备卷曲性的片材所具有的部分由于伸展而变得不易破损,从而能够防止吸收体内含物的漏出。因而,在考虑到除了形成挤压槽时以外的负载的情况下,可以说优选除了凹部形成部以外的部分也由卷曲无纺布构成。
[0160] 从防止内容物泄漏的观点出发,如上所述至少覆盖凹部形成部的至少一片片材为卷曲无纺布即可,但是由于只要直接覆盖吸收体芯的包芯物不破损则不会发生内容物的泄漏,因此可以说包芯物的凹部形成部进一步优选为整体区域由卷曲无纺布构成。由于只要设置有挤压槽的位于最外侧的片材(在上述实施方式为表层片材)不破损则不会发生内容物的泄漏,因此,优选的是,该片材的整体区域由卷曲无纺布构成。
[0161] 作为凹部,在具备具有如实施方式所示的槽状的交点的(栅格状的)槽的情况下,由于挤压时在该交点存积了吸收体内容物,因此片材(包芯物或表层片材等)容易破损。然而,如果将卷曲无纺布用于在与该部位重叠的位置(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位置)上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全部)片材中,则能够极有效地防止片材破损的问题。另外,在该位置,吸收体被压缩而变的紧固,但通过在该位置使用卷曲无纺布而能够实现柔软度,从而能够使尿布的触感变得极好。
[0162] 使用了卷曲无纺布的片材不仅具备了上述的防止内容物泄漏的功能(防破损功能),与相同单位面积重量的非卷曲性片材相比也变得蓬松。即、能够实现“松软”的缓冲性的程度。设置有挤压槽的部分存在该部分的密度提高而变硬、肤感变得不良,从而对皮肤产生负担的可能性。对此,如果使用具备了卷曲性的片材,则由于还具备缓冲性,从而变得能够缓解挤压槽的硬度。着眼于这样的功能,可以说优选不仅将至少凹部形成部中的一片片材设为卷曲无纺布,而是遍及整体区域设为卷曲无纺布,或将多片片材设为卷曲无纺布。另外,从肌肤触感的观点出发,与皮肤抵接的片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表层片材)优选为卷曲无纺布。
[0163] 在使用卷曲无纺布作为设置挤压槽时最外侧的表面侧片材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表面侧片材上所产生的褶皱。例如,在对表层片材和吸收体的复合体从表层片材侧设置挤压槽的情况下,由于表层片材能够朝向槽部伸展,从而能够减少在表层片材产生褶皱。另外,用于与表面侧片材相比靠内侧的片材(例如包芯物)也同样地能够减少褶皱的产生,据此能够抑制在表面侧出现褶皱。
[0164]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能够采用使用了在以下所说明的纤维的无纺布的片材。
[0165] <复合纤维>
[0166]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复合纤维。详细而言,涉及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卷曲纤维而使用的下述复合纤维。
[0167] 复合纤维包含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纤维以复合纤维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第一成分。
[0168] (第一成分)
[0169] 第一成分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在本说明书中,在言及“主成分”时,设为以90质量%以上的量包含该成分。即、对于第一成分,以第一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9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热塑性树脂。作为能够适用于第一成分的热塑性树脂,能够举出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聚烯烃系树脂。从复合纤维的纺丝性以及强度的观点出发,热塑性树脂优选使用聚丙烯(PP)。
[017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分的特征在于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一种。对于第一成分,第一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的量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另外,对于第一成分,以第一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的量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即、第一成分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和不是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热塑性树脂这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第一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也能够并用三种以上。第一成分中的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若低于0.5质量%,则提高复合纤维的卷曲性程度的效果变小;若高于10质量%,则纺丝性降低。
[0171] 在本说明书中,“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是指具有从直链高分子分支出长侧链结构的聚烯烃树脂。在本说明书,“长侧链”是指构成一个侧链的链的碳原子数为12以上的结构。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通过具有长侧链分支的结构,从而使得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降低。因此,若以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热塑性树脂为原料进行纺丝,则从纺丝用喷口件挤出的丝线在通过拉伸用气流拉伸时容易实现丝线的分子取向并促进结晶化。通过促进复合纤维的纤维形成成分中的一方的结晶化而变硬,从而与其他之间的弹性差异变大,由此配合有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复合纤维卷曲性的程度提高。另外,使用了该纤维的无纺布变得容易表现出蓬松度且缓冲性优异,即使受到剪切变形也不容易产生褶皱。
[0172] 在此,具有下述倾向,即、第一成分中的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配合比越高,则获得的复合纤维的卷曲性程度越大,使用其的无纺布缓冲性提高且不易产生褶皱。另一方面,具有下述倾向,即、第一成分中的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配合比越高,则所制造的复合纤维的纺丝性越降低。因而,能够考虑本申请发明的无纺布的效果和用于其的复合纤维的纺丝性而对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配合比进行设定。
[0173] 能够适用于第一成分的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按照ASTM D1238,在负载2.16kg、温度230℃时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为4g/10分钟以上。作为能够适用于第一成分的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能够优选使用市售品(例如熔点为162℃、MFR为8g/10分钟的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以及熔点为162℃、MFR为4g/10分钟的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若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MFR低于4g/10分钟,则以包含其的热塑性树脂为原料的丝线的纺丝性显著降低。此外,在使用聚丙烯系树脂作为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情况下,从相溶性等的观点出发,第一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使用聚丙烯系树脂。
[0174] 作为第一成分的热塑性树脂,能够并用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例如,以第一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能够以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满足下述a)至g)的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
[0175] a)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mmmm]为30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
[0176] b)外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rrr]和[1-mmmm]满足[rrrr]/[1-mmmm]≤0.1的关系。
[0177] c)外消旋内消旋外消旋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mrm]大于2.5摩尔%。
[0178] d)内消旋三单元组分数[mm]、外消旋三单元组分数[rr]以及三单元组分数[mr]满2
足[mm]×[rr]/[mr]≤2.0的关系。
[0179] e)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
[0180] f)所述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满足分子量分布[Mw]/[Mn]≤4的关系。
[0181] g)以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基于沸腾二乙基醚的提取物的量为0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0182] 作为能够适用于第一成分的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能够优选使用市售的聚丙烯(例如,熔点为52℃、MFR为50g/10分钟的聚丙烯)。
[0183] 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由于侧链的突出方向不齐因此难以成为结晶,从而使用其的纤维以及无纺布有柔软且粗糙度小的倾向。
[0184] (第二成分)
[0185] 第二成分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详细而言,对于第二成分,以第二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以9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热塑性树脂。
[0186] 作为能够适用于第二成分的主成分的热塑性树脂,能够举出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聚烯烃树脂。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从复合纤维的纺丝性以及强度的观点出发,热塑性树脂能够优选使用聚丙烯(PP)。
[0187] 作为第二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也能够并用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例如,以第二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能够以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量包含满足下述a)至g)的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
[0188] a)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mmmm]为30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
[0189] b)外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rrr]和[1-mmmm]满足[rrrr]/[1-mmmm]≤0.1的关系。
[0190] c)外消旋内消旋外消旋内消旋五单元组分数[rmrm]大于2.5摩尔%。
[0191] d)内消旋三单元组分数[mm]、外消旋三单元组分数[rr]以及三单元组分数[mr]满足[mm]×[rr]/[mr]2≤2.0的关系。
[0192] e)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
[0193] f)所述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满足分子量分布[Mw]/[Mn]≤4的关系。
[0194] g)以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基于沸腾二乙基醚的提取物的量为0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0195] 作为能够适用于第二成分的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能够优选使用市售的聚丙烯(例如,熔点为52℃、MFR为50g/10分钟的聚丙烯)。
[0196] 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由于侧链方向不齐因此难以成为结晶,使用其的纤维以及无纺布有柔软且粗糙度小的倾向。
[0197] (其他成分)
[0198] 对于复合纤维,在第一成分以及第二成分各自中,除了热塑性树脂以外,在无损于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其他成分。
[0199] 作为其他成分,能够例举公知的耐热稳定剂以及耐候稳定剂等各种的稳定剂、抗静电剂、增滑剂、防结剂、防雾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蜡等。
[0200] 作为稳定剂,能够举出例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等防老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烷基酯、2,2'-草酰胺双[乙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酚系抗氧化剂硬脂酸锌、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钙等脂肪酸金属盐;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等多元醇脂肪酸酯等。另外,也能够使用这些的组合。
[0201] 作为润滑剂,能够例举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等。
[0202] 另外,也可以含有氧化硅藻土、氧化、氧化、氧化镁、浮石粉、浮石泡球、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性碳酸镁、白石、硫酸钙、钛酸、硫酸钡、亚硫酸钙、滑石、粘土、云母、石棉硅酸钙、蒙脱石、膨润土石墨、铝粉、硫化钼等填充剂。
[0203] 图9是不以限定为目的而以例示为目的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纤维的结构的横向剖视图。在横截面、即与复合纤维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纤维形成成分分为两个区域来配置。在一区域中配置有第一成分10,在另一区域中配置有第二成分20。
[0204] 图9(a)示出了以第一成分10作为芯成分、且以第二成分20作为围绕第一成分10的鞘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在本图中,特意示出了芯成分位于偏离了纤维中心的位置的偏芯芯鞘型复合纤维。另外,图9(b)示出了第一成分10与第二成分20互相挨着的并列型复合纤维。
[0205] 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纤维中,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成分和与第一成分不同的第二成分配置在与复合纤维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非对称区域。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相比,在纺丝而被拉伸时容易实现分子取向并促进结晶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纤维显示出高卷曲性,使用了该复合纤维的无纺布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即使受到剪切变形也不易产生褶皱。
[0206] 在图9中例示了由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这两个纤维形成成分形成的复合纤维,但是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并非限定于此,只要是不妨碍复合纤维卷曲性这样的材料以及纤维内配置,则也可以是由包含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的三种以上的纤维形成成分形成的复合纤维。
[0207] 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纤维的纤度能够根据无纺布的用途等进行适当设定,0.1旦尼尔以上且小于10旦尼尔,优选为0.3旦尼尔以上且小于5旦尼尔,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且小于3旦尼尔。若小于0.1旦尼尔,则纤维的刚性变低而变得不能维持卷曲结构。若大于10旦尼尔,则手感变得不良。
[0208] <无纺布>
[0209]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以上述的复合纤维(卷曲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在本说明书中,在称为“主体”时,设为以50质量%以上的量包含该成分。即、以无纺布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以50质量%以上的量包含上述的复合纤维,优选以60质量%以上、更优选以70质量%、进一步优选以80质量%以上、此外还优选以90质量%以上的量包含上述的复合纤维。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可以具有由一个层构成的单层结构,另外,也可以具有由多个层构成的多层结构。在无纺布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优选以无纺布整体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无纺布以60质量%以上的量包含上述的复合纤维。
[0210] (层结构)
[021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可以具有由一个层构成的单层结构,另外,也可以具有由多个层构成的多层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无纺布的多个层的各个层可以是分别形成的无纺布。
[0212]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无纺布可以具有将本实施方式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设为一层、且在其上层叠由例如通过纺粘法制造的非卷曲性纤维形成的纺粘无纺布作为表面层的结构。此时,例如可以将非卷曲性纤维的纤度优选设为0.5旦尼尔以上且小于2.5旦尼尔,更优选设为0.5旦尼尔以上且小于1.5旦尼尔。通过该结构能够获得不仅不易产生褶皱且表面的平滑度优异、提高了防水性的层叠体形态的无纺布。除此以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为了改善表面性或者赋予功能性,能够对具有单层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另行层叠无纺布。
[0213] 能够举出如下的无纺布作为这样的层叠体形态的无纺布结构的非限定性例子。此外,在下面的例子中,具有“以卷曲复合纤维为主体”这样的记载的纺粘无纺布是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的。另外,具有“以非卷曲纤维为主体”这样的记载的纺粘无纺布能够通过控制纺粘法的制造条件来获得。
[0214] (a)纺粘无纺布(以非卷曲性纤维为主体)/纺粘无纺布(以卷曲复合纤维为主体)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215] (b)纺粘无纺布(以非卷曲纤维为主体)/纺粘无纺布(以卷曲复合纤维为主体)/纺粘无纺布(以非卷曲纤维为主体)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216] (c)纺粘无纺布(以非卷曲纤维为主体)/纺粘无纺布(以卷曲复合纤维为主体)/熔喷无纺布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217] (d)纺粘无纺布(以非卷曲纤维为主体)/纺粘无纺布(以卷曲复合纤维为主体)/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以非卷曲纤维为主体)的四层结构的无纺布。
[0218] (e)纺粘无纺布(以非卷曲纤维为主体)/纺粘无纺布(以卷曲复合纤维为主体)/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以卷曲复合纤维为主体)/纺粘无纺布(以非卷曲纤维为主体)的五层结构的无纺布。
[0219] 构成所层叠的各层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在2.0g/m2至25g/m2的范围。若单位面积重量过大,则构成该层的无纺布存在阻碍构成其他层的无纺布的功能的情况。另外,若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则构成该层的无纺布存在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结构的无纺布赋予功能的效果较小的情况。
[0220]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以及装置)
[0221] 关于包含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纤维的无纺布,无需使用特别的装置,能够通过通常的复合熔融纺丝法以及装置而获得。其中,优选使用生产率优异的纺粘法。
[0222] 图10是不以限定为目的而以例示为目的地示出了为了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能够使用的制造装置。对于无纺布的制造,首先,将用于形成复合纤维的一个区域的聚丙烯系树脂与长链支化聚烯烃树脂的混合物(第一成分)110、用于形成其他区域的丙烯系树脂与添加物的混合物(第二成分)120分别单独通过挤出机130、140进行熔融,从而获得各自的熔融物。随后,使各自的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所期望的纤维结构而喷出的复合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150喷出,从而纺出复合了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的复合长纤维。将纺出的复合长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160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170施加张力而设定规定纤度,直接收集到收集输送机180的收集带上,堆积为规定厚度。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使纤维缠结。据此,能够获得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该交织处理方法也称为热压印法,通过该方法而获得的无纺布在表面出现压印图案。
[0223] 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除了热压印法以外还能够采用使用了针刺法水刺法、声波等方式作为纤维的交织处理方法的方法、或者通过热风法进行热融合的方法。针刺法方式是将针头穿入无纺布并缠结的方法。水刺法方式是将高压水流向纤维复合体喷射并缠结的方法。超声波方式是利用超声波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并缠结的方法。热风法是将热气流吹向纤维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并缠结的方法。
[0224] (无纺布的物性)
[0225]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在受到剪切变形时,不易产生褶皱,即使剪切角发生了改变,剪切力相对于角度的变化也小。
[0226] 图11例示了将无纺布剪切为20cm见方的形状并将一片设置于拉伸剪切测试仪(KATO TECH公司制,KES-FB1-AUTO-A)中,在标准测定条件下进行剪切力的测定时的剪切角-剪切力曲线。图中的曲线表示关于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实施例5以及比较例1的测试结果。曲线是在夹着剪切角0°的规定角度范围内使试样向着正方向、负方向、正方向剪切变形,以相对于剪切角(°)的剪切力(gf/m)作成的图。求出正方向上剪切角0°附近的剪切力的变化率D0+、最大剪切角附近处的剪切力的变化率Dmax+、负方向上剪切角0°附近的剪切力的变化率D0-、最小剪切角附近处的剪切力的变化率Dmax-。这些变化率分别相当于图中由标记了相同参照符号的直线所示的部分的斜率。
[0227] 将变化率D0+与变化率D0-的平均值设为D0。以下在本说明书中,D0也称为“相对于以剪切角0度为中心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另外,将变化率Dmax+与变化率Dmax-的平均值设为Dmax。以下在本说明书中,Dmax也称为“相对于以能够获得最大剪切力的剪切角为最大角度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
[0228] 变化率之比D0/Dmax越接近于1,则表示剪切力相对于角度的变化越小。变化率之比D0/Dmax接近于1的无纺布在受到剪切变形时不易产生褶皱,因此被优选。
[0229]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拉伸剪切测定装置进行的剪切力测定中,相对于以剪切角0度为中心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D0与相对于以能够获得最大剪切力的剪切角为最大角度的角度的剪切力变化率Dmax满足1≤D0/Dmax≤5的关系。
[0230] (作用效果)
[0231]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片材以包含第一成分以及第二成分的复合纤维为主体。第一成分包含长链支化结构聚烯烃树脂,能够对配合其的复合纤维提供高卷曲性。另外,对于以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能够提供蓬松度与缓冲性。从而,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实现了即使受到变形也不易产生褶皱的效果。
[0232]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0233]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尿布10)例如是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的。
[0234] (1)将由纸浆与SAP构成的吸收体(吸收体芯)13通过作为透液性片材的包芯物13B包裹而生成连续的垫状的包芯型吸收体。
[0235] (2)在使一对表面具有凸状压印图案的压印辊旋转的同时,使连续的垫状的包芯型吸收体通过其间隙而变窄,由此对连续的垫状的包芯型吸收体实施压印加工。通过该压印加工,在连续的吸收体13的表面形成与压印图案的形状对应的凹部21。
[0236] (3)将压印加工后的连续的垫状包芯型吸收体通过切断装置切断为一片尿布所需的长度,与透液性的表层片材14、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材12、肌肤触感良好的盖合片材11等接合,从而加工成尿布形状。据此,制造了尿布10。
[0237] 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通过挤压吸收体芯以及包芯物来形成凹部21,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挤压层叠了吸收体芯以及包芯物与表层片材的复合体来形成凹部21。另外,在挤压层叠了吸收体13与表层片材14的复合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事先分割(例如切断)为规定尺寸的吸收体13与表层片材14接合从而对其实施挤压。除此以外,还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或变形。
[0238] (吸收体复合体的用途)
[0239] 以下示例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用途。
[0240]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用途,能够例举(1)衣物用、(2)医疗用、(3)建材用、(4)卫生用、(5)家具、装潢用、(6)寝具用、(7)工业资材用等。
[0241] (1)作为衣物用,例如能够例举衣物部件、一次性的衣物(也称为一次性衣物)、、徽章、手套、拖鞋、帽子等。作为所述衣物部件的具体例,有衬里、粘合衬、填充棉、文胸垫、垫肩、外套内衬等。作为所述一次性衣物的具体例,有活动用外套、旅行内衣等。作为所述鞋的具体例,有鞋内底材料、皮革鞋底等。
[0242] (2)作为医疗用,例如能够例举纱布、手术服、罩布组、产褥垫、医疗用帽、口罩、床单类、抗菌垫、巴布剂底布、贴剂底布、绷带材料、人造皮肤等。
[0243] (3)作为建材用,例如能够例举房顶用材料、植绒材料、地毯底布、防结露片材、调温片材、调湿片材、墙壁装饰材料、隔热材料、吸湿材料、隔音材料、吸音材料、防振动材料、木质材料、保护片材等。
[0244] (4)作为卫生用,例如能够例举尿布、生理用品、急救用品、清洁用品、湿纸巾、口罩等。作为所述尿布的具体例子,有纸尿布、尿布套等。作为所述生理用品的具体例子有卫生巾等。作为所述急救用品的具体例子,有纱布、急救创可贴、棉棒等。作为所述清洁用品的具体例子,有母乳垫、擦拭片材、吸汗片材(脸部、腋部、颈部、足部等用)、抗菌/杀菌片材、抗病毒片材、抗过敏原片材、抗菌除臭片材等。作为所述口罩的具体例子有一次性立体口罩等。
[0245] (5)作为家具、装潢用,例如能够例举地毯、地面铺装材料、窗帘、家具部件、隔门、壁纸、装饰品等。作为所述地毯的具体例子,有地毯、地毯底布、块毯、电热毯、地垫基布、背衬毯等。作为所述家具部件的具体例子,有缓冲材料、洽谈椅的填充棉等。作为所述隔门的具体例子,有栅格拉门纸、日式滑动门、榻榻米关联用品、百叶帘等。作为所述装饰品的具体例,有彩旗、卷帘、仿真花等。
[0246] (6)作为寝具用,例如能够例举被褥、枕套、床单等。作为所述被褥的具体例子,有被褥填料、被褥罩等。
[0247] (7)作为工业资材用,例如能够例举工业资材、电气资材、电池、产品材料、OA(办公自动化)设备、AV(影音)设备、辊、乐器包装材料等。作为所述工业资材的具体例子,有研磨材料、吸油材料、造纸毡、耐热缓冲材料、沥水材料、隔热材料、隔音材料、防振动材料等。作为所述电气资材的具体例子,有电绝缘材料、印刷基板用基材、电磁波屏蔽材料、除静电片、电线缠绕胶带等。作为所述电池的具体例子有隔膜等。作为所述产品材料的具体例子,有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基材、胶带、印刷用底布、合成纸、静电记录纸、胶粘胶带、热转印膜、辐射屏蔽垫等。作为所述OA设备的具体例子,有盘内衬、包装材料等。作为所述AV设备的具体例,有扬声器振动板、吸音板等。作为所述辊的具体例,有抛光辊、涂布辊、轧液辊等。作为所述乐器的具体例子,有琴键缓冲材料、琴槌档木等。作为所述包装材料的具体例子,有用包装材料、包装填充材料等。
[0248] 另外,不限于上述分类,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能够跨多种领域以及用途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特别优选使用于吸收性物品。
[0249] 以下,根据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片材的例子来对本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0250] [实施例1]
[0251] <无纺布的制造>
[0252] 作为第一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99质量%:1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另外,作为第二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74质量%:20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
[0253] 使用图10中记载的装置,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以及无纺布的制造。具体而言,首先,将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分别单独地通过挤出机130、140进行熔融,从而获得了各自的熔融物。随后,使各自的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并列型的复合纤维结构而喷出的复合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150喷出,从而纺出了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达到30质量%:70质量%的配合比而复合的并列型的复合纤维。
[0254] 将纺出的复合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160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170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5旦尼尔),直接收集到收集输送机180的收集带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1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从而使一部分纤维熔化,并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实施例1的无纺布。实施例1的无纺布是由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255] <吸收体复合体(尿布)的制造>
[0256] 将实施例1的无纺布用作包芯物,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制造了尿布。
[0257] 首先,以透液性的包芯物包裹由干燥质量比为100比100的棉状纸浆与SAP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的吸收体(吸收体芯),从而生成了垫状包芯型吸收体。随后,在该垫状包芯型吸收体的一面层叠透液性的表层片材,在使表面具有凸状压印图案的压印辊对旋转的同时使其通过压印辊对的间隙而变窄,由此实施了压印加工。通过该压印加工,在由包芯型吸收体与表层片材形成的层叠体的表层片材侧的一面与压印图案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有从表层片材侧向吸收体侧凹陷的凹部。
[0258] 将所形成的凹部设为由图4所示的槽21a与槽21b组成的栅格状的槽21。槽21a以及槽21b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具有45度倾角(α、β)而延伸的一条连续的槽结构,且将多个槽21a的间隔以及多个槽21b的间隔分别设为30mm。将槽21的开口部的宽度设为1.5mm,并将槽21的深度设为2mm。
[0259] 随后,将压印加工后的层叠体通过切断装置切断为一片尿布所需的长度,并与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材以及肌肤触感优异的盖合片材接合,加工为尿布形状,从而获得了实施例1的尿布。
[0260] [实施例2]
[0261] <无纺布的制造>
[0262] 将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设为95质量%:5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的无纺布。实施例2的无纺布是由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263]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
[0264] 将实施例2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在包芯物中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2g/m2的纸巾来替代实施例1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的尿布。
[0265] [实施例3]
[0266] <无纺布的制造>
[0267] 将第一成分中的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变更为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2(熔点162℃,MFR4g/10分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3的无纺布。实施例3的无纺布是由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268]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
[0269] 将实施例3的无纺布用作包芯物以及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3的尿布。
[0270] [实施例4]<无纺布的制造>
[0271] 将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设为97质量%:3质量%,且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10质量%:9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4的无纺布。实施例4的无纺布是由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272]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
[0273] 将实施例4的无纺布用作包芯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3的尿布。
[0274] [实施例5]
[0275] <无纺布的制造>
[0276] 将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40质量%:6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相同,由此获得了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以下,简单地称为“复合纤维无纺布”)。
[0277] 作为第三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97质量%:3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将第三成分通过挤出机进行熔融,从而获得了熔融物。随后,使第三成分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单一结构的纤维而喷出的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喷出,从而纺出了使第三成分达到100质量%的配合比的单一结构纤维。
[0278] 将纺出的单一结构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4旦尼尔),直接收集到之前获得的复合纤维无纺布之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且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实施例5的无纺布。实施例5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之上层叠了以单一结构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以下简单地称为“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279]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
[0280] 将实施例5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在包芯物中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2g/m2的纸巾来替代实施例1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5的尿布。
[0281] [实施例6]
[0282] <无纺布的制造>
[0283] 使复合纤维无纺布中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30质量%:7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相同,由此获得了复合纤维无纺布。
[0284] 另外,不仅在复合纤维无纺布的单面,而是在两面分别纺出第三成分为100质量%2
的配合比的单一结构纤维,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4g/m)的方式层叠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6的无纺布。实施例6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的两面上分别层叠了一片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285]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
[0286] 将实施例6的无纺布用于包芯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6的尿布。
[0287] [实施例7]
[0288] <无纺布的制造>
[0289] 作为第二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89质量%:5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且使复合纤维无纺布中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30质量%:7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7的无纺布。实施例7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290]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
[0291] 将实施例7的无纺布用于包芯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7的尿布。
[0292] [实施例8]
[0293] <无纺布的制造>
[0294] 作为第二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44质量%:50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8的无纺布。实施例8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295]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
[0296] 将实施例8的无纺布用于包芯物以及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8的尿布。
[0297] [比较例1]
[0298] <无纺布的制造>
[0299] 将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通过挤出机130、140进行熔融从而获得了各自的熔融物。随后,使各自的熔融物从具有单孔喷嘴的纺丝喷口件150喷出,从而纺出了聚丙烯纤维。使纺出的复合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160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170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5旦尼尔),直接将其收集到收集输送机180的收集带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1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且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比较例1的无纺布片材。
[0300] <吸收体复合体的制造>
[0301] 将比较例1的无纺布用于包芯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1的尿布。
[0302] [实施例1A]
[0303] <无纺布的制造>
[0304] 作为第一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99质量%:1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另外,作为第二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74质量%:20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
[0305] 使用图10中记载的装置,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以及无纺布的制造。具体而言,首先,将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分别单独地通过挤出机130、140进行熔融从而获得了各自的熔融物。随后,使各自的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并列型的复合纤维结构而喷出的复合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150喷出,从而纺出了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30质量%:7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的并列型的复合纤维。
[0306] 将纺出的复合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160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170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5旦尼尔),直接使其收集到收集输送机180的收集带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1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且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实施例1A的无纺布。实施例1A的无纺布是由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307]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08] 将实施例1A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且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制造了尿布。
[0309] 首先,以透液性的包芯物包裹由干燥质量比为100比100的棉状纸浆与SAP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的吸收体(吸收体芯),从而生成了垫状包芯型吸收体。随后,在该垫状包芯型吸收体的一面层叠透液性的表层片材,在使表面具有凸状压印图案的压印辊对旋转的同时使其通过压印辊对的间隙而变窄,由此实施了压印加工。通过该压印加工,在由包芯型吸收体与表层片材形成的层叠体的表层片材侧的一面与压印图案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有从表层片材侧向吸收体侧凹陷的凹部。
[0310] 将所形成的凹部设为由图4所示的槽21a与槽21b组成的栅格状的槽21。槽21a以及槽21b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具有45度倾角(α、β)而延伸的一条连续的槽结构,且多个槽21a的间隔以及多个槽21b的间隔分别设为30mm。将槽21的开口部的宽度设为1.5mm,并将槽21的深度设为2mm。
[0311] 随后,将压印加工后的层叠体通过切断装置切断为一片尿布所需的长度,并与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材以及肌肤触感优异的盖合片材接合,加工为尿布形状,从而获得了实施例1A的尿布。
[0312] [实施例2A]
[0313] <无纺布的制造>
[0314] 将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设为95质量%:5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A的无纺布。实施例2的无纺布是由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315]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16] 使用实施例2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的尿布。
[0317] [实施例3A]
[0318] <无纺布的制造>
[0319] 将第一成分中的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变更为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2(熔点162℃,MFR4g/10分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3A的无纺布。实施例3A的无纺布是由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320]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21] 使用实施例3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A的尿布。
[0322] [实施例4A]
[0323] <无纺布的制造>
[0324] 将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97质量%:3质量%,且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10质量%:9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4A的无纺布。实施例4A的无纺布是由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325]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26] 使用实施例4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的尿布。
[0327] [实施例5A]
[0328] <无纺布的制造>
[0329] 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40质量%:6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A相同,由此获得了以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以下,简单地称为“复合纤维无纺布”)。
[0330] 作为第三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97质量%:3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使第三成分通过挤出机进行熔融从而获得了熔融物。随后,使第三成分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单一结构的纤维而喷出的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喷出,从而纺出了使第三成分达到100质量%的配合比的单一结构纤维。
[0331] 将纺出的单一结构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4旦尼尔),直接收集到之前获得的复合纤维无纺布之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且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实施例5A的无纺布。实施例5A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以单一结构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以下,简单地称为“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332]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33] 使用实施例5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5A的尿布。
[0334] [实施例6A]
[0335] <无纺布的制造>
[0336] 使复合纤维无纺布中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30质量%:7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A相同,由此获得了复合纤维无纺布。
[0337] 另外,不仅在复合纤维无纺布的单面,而是在两面分别纺出第三成分达到100质量%的配合比的单一结构纤维,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4g/m2)的方式层叠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6A的无纺布。实施例6A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的两面上分别层叠了一片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338]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39] 使用实施例6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6A的尿布。
[0340] [实施例7A]
[0341] <无纺布的制造>
[0342] 作为第二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89质量%:5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且使复合纤维无纺布中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30质量%:7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7A的无纺布。实施例7A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343]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44] 使用实施例7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7A的尿布。
[0345] [实施例8A]
[0346] <无纺布的制造>
[0347] 作为第二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44质量%:50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A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8A的无纺布。实施例8A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348] [比较例1A]
[0349] <无纺布的制造>
[0350] 在第一成分中没有配合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1A的无纺布。
[0351]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52] 使用比较例1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1A的尿布。
[0353] [比较例2A]
[0354] <无纺布的制造>
[0355] 将第一成分中的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变更为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3(熔点162℃,MFR2g/10分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A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由于纺丝不良,未能获得比较例2A的无纺布。
[0356] [比较例3A]
[0357] <无纺布的制造>
[0358] 将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设为85质量%:15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由于纺丝不良,未能获得比较例3A的无纺布。
[0359] [比较例4A]
[0360] <无纺布的制造>
[0361] 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5质量%:95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4A的无纺布。比较例4A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362]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63] 使用比较例4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4A的尿布。
[0364] [比较例5A]
[0365] <无纺布的制造>
[0366] 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50质量%:5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5A的无纺布。比较例5A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367]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68] 使用比较例5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5A的尿布。
[0369] [比较例6A]
[0370] <无纺布的制造>
[0371] 将第二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56质量%:20质量%:4质量%:20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A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由于纺丝不良,未能获得比较例6A的无纺布。
[0372] [比较例7]
[0373] <无纺布的制造>
[0374] 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规定总单位面积重量从8g/m2变更为13g/m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7A的无纺布。比较例7A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的两面上分别层叠了一片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375]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76] 使用比较例7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7A的尿布。
[0377] [比较例8A]
[0378] <无纺布的制造>
[0379] 将第二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94质量%:0质量%:4质量%:2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8A的无纺布。比较例8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380]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81] 使用比较例8A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A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8A的尿布。
[0382] [比较例9A]
[0383] <无纺布的制造>
[0384] 将第二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34质量%:60质量%:4质量%:2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A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虽然能够进行纺丝,但是层叠的复合纤维的质地不良,因此停止进行无纺布的制造。
[0385] [实施例1B]
[0386]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387] 作为第一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99质量%:1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另外,作为第二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74质量%:20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
[0388] 使用图10中记载的装置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以及无纺布的制造。具体而言,首先,将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分别单独地通过挤出机130、140进行熔融从而获得了各自的熔融物。随后,使各自的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结构而喷出的复合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150喷出,从而纺出了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30质量%:7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的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
[0389] 将纺出的复合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160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170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5旦尼尔),直接收集到收集输送机180的收集带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1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且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实施例1B的无纺布。实施例1B的无纺布是由以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390]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91] 将实施例1的无纺布用作包芯片材,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制造了尿布。
[0392] 首先,以透液性的包芯片材包裹由干燥质量比为100比100的棉状纸浆与SAP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的吸收体(吸收体芯),从而生成了垫状包芯型吸收体。随后,在该垫状包芯型吸收体的一面层叠透液性的表层片材,在使表面具有凸状压印图案的压印辊对旋转的同时使其通过压印辊对的间隙而变窄,由此实施了压印加工。通过该压印加工,在由包芯型吸收体与表层片材形成的层叠体的表层片材侧的一面与压印图案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有从表层片材侧向吸收体侧凹陷的凹部。
[0393] 将所形成的凹部设为由图4所示的槽21a与槽21b组成的栅格状的槽21。槽21a以及槽21b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具有45度倾角(α、β)而延伸的一条连续的槽结构,且将多个槽21a的间隔以及多个槽21b的间隔分别设为30mm。将槽21的开口部的宽度设为1.5mm,并将槽21的深度设为2mm。
[0394] 随后,将压印加工后的层叠体通过切断装置切断为一片尿布所需的长度,且与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材以及肌肤触感优异的盖合片材接合,加工为尿布形状,从而获得了实施例1B的尿布。
[0395] [实施例2B]
[0396]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397] 将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95质量%:5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的无纺布。实施例2B的无纺布是由以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398]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399] 将实施例2B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在包芯片材中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2g/m2的纸巾来替代实施例1B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B的尿布。
[0400] [实施例3B]
[0401]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02] 将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97质量%:3质量%,且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10质量%:9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使用了具有构成为形成并列型的复合纤维结构而喷出的复合纺丝喷嘴的喷口件作为纺丝喷口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3B的无纺布。实施例3B的无纺布是由以并列型的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403]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04] 将实施例3B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以及包芯片材,且没有使用实施例1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3B的尿布。
[0405] [实施例4B]
[0406]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07] 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40质量%:6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使用了具有构成为形成偏芯芯鞘复合型的复合纤维结构而喷出的复合纺丝喷嘴的喷口件作为纺丝喷口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B相同,由此获得了由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
[0408] 作为第三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有机添加物(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97质量%:3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将第三成分通过挤出机进行熔融从而获得了熔融物。随后,使第三成分的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单一结构纤维而喷出的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喷出,从而纺出了使第三成分达到100质量%的配合比的单一结构纤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单一结构纤维是指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均匀地以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纤维。
[0409] 将纺出的单一结构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4旦尼尔),直接收集到由之前获得的复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之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且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实施例4的无纺布。实施例4B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以单一结构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以下,简单地称为“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410]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11] 将实施例4B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在包芯片材中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2g/m2的纸巾来替代实施例1B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4B的尿布。
[0412] [实施例5B]
[0413]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14] 将第一成分中的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变更为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2(熔点162℃,MFR4g/10分钟),使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2(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97质量%:3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由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
[0415] 另外,不仅在复合纤维无纺布的单面,而是在两面分别纺出第三成分达到100质2
量%的配合比的单一结构纤维,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5g/m)的方式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B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5的无纺布。实施例5B的无纺布是在由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的两面上分别层叠了一片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416]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17] 将实施例5B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以及包芯片材,且没有使用实施例1B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5B的尿布。
[0418] [比较例1B]
[0419]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20] 在第一成分中没有配合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1B的无纺布。比较例1B的无纺布是由以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421]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22] 将比较例1B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在包芯片材中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2g/m2的纸巾来替代实施例1B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1B的尿布。
[0423] [比较例2B]
[0424]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25] 将第一成分中的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变更为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3(熔点162℃,MFR2g/10分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B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由于纺丝不良,未能获得比较例2B的无纺布。
[0426] [比较例3B]
[0427]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28] 将第一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g/10分钟)与长链支化聚丙烯树脂PP1(熔点162℃,MFR8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85质量%:15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由于纺丝不良,未能获得比较例3B的无纺布。
[0429] [比较例4B]
[0430]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31] 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5质量%:95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4B的无纺布。比较例4B的无纺布是由以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432]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33] 将比较例4B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以及包芯片材,且没有使用实施例1B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4B的尿布。
[0434] [比较例5B]
[0435]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36] 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50质量%:5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5B的无纺布。比较例5B的无纺布是由以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437] [比较例6B]
[0438]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39] 将第二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1(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56质量%:20质量%:4质量%:20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B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由于纺丝不良,未能获得比较例6B的无纺布。
[0440] [比较例7B]
[0441]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42] 将由复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的规定单位面积重量从15g/m2变更为46g/m2,将由单一结构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的规定单位面积重量从5g/m2变更为13g/m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7B的无纺布。比较例7B的无纺布是在由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的两面上分别层叠了一片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443]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44] 将比较例7B的无纺布用作包芯片材,且没有使用实施例1B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7B的尿布。
[0445] [比较例8B]
[0446]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47] 将第二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1(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94质量%:0质量%:4质量%:2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8B的无纺布。比较例8B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448]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49] 将比较例8B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在包芯片材中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2g/m2的纸巾来替代实施例1B的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1B的尿布。
[0450] [比较例9B]
[0451] <复合纤维以及无纺布的制造>
[0452] 将第二成分中的聚丙烯系树脂PP(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烯烃树脂PP1(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34质量%:60质量%:4质量%:2质量%,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30质量%:7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B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虽然能够进行纺丝,但是层叠的复合纤维的质地不良,因此停止进行无纺布的制造。
[0453] [实施例1C]
[0454] <无纺布的制造>
[0455] 作为第一成分,调制了使低结晶性聚丙烯树脂(熔点52℃,MFR50g/10分钟)与聚丙烯树脂(熔点162℃,MFR40g/10分钟)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80质量%:20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另外,作为第二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丙烯树脂(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50质量%:44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
[0456] 使用在图10中记载的装置,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以及无纺布的制造。具体而言,首先,将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分别单独地通过挤出机130、140进行熔融从而获得了各自的熔融物。随后,使各自的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结构而喷出的复合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150喷出,从而纺出了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70质量%:3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的芯鞘复合纤维。
[0457] 使纺出的复合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160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170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5旦尼尔),直接收集到收集输送机180的收集带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1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且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实施例1C的无纺布。实施例1C的无纺布是由以芯鞘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458]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59] 将实施例1C的无纺布用作表层片材,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制造了尿布。
[0460] 首先,以透液性的包芯物包裹由干燥质量比为100比100的棉状纸浆与SAP构成的2
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的吸收体(吸收体芯),从而生成了垫状包芯型吸收体。随后,在该垫状包芯型吸收体的一面层叠透液性的表层片材,在使表面具有凸状压印图案的压印辊对旋转的同时使其通过压印辊对的间隙而变窄,由此实施了压印加工。通过该压印加工,在由包芯型吸收体与表层片材形成的层叠体的表层片材侧的一面与压印图案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有从表层片材侧向吸收体侧凹陷的凹部。
[0461] 将所形成的凹部设为由图4所示的槽21a与槽21b组成的栅格状的槽21。槽21a以及槽21b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具有45度倾角(α、β)而延伸的一条连续的槽结构,且将多个槽21a的间隔以及多个槽21b的间隔分别设为30mm。将槽21的开口部的宽度设为1.5mm,并将槽21的深度设为2mm。
[0462] 随后,将压印加工后的层叠体通过切断装置切断为一片尿布所需的长度,且与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材以及肌肤触感优异的盖合片材接合,加工为尿布形状,由此获得了实施例1C的尿布。
[0463] [实施例2C]
[0464] <无纺布的制造>
[0465] 将第一成分中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树脂(熔点52℃,MFR50g/10分钟)与聚丙烯树脂(熔点162℃,MFR40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100质量%:0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C的无纺布。实施例2C的无纺布是由以芯鞘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466]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67] 使用实施例2C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C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2C的尿布。
[0468] [实施例3C]
[0469] <无纺布的制造>
[0470] 将第一成分中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树脂PP(熔点52℃,MFR50g/10分钟)与聚丙烯树脂(熔点162℃,MFR40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90质量%:10质量%,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50质量%:5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3C的无纺布。实施例3C的无纺布是由以芯鞘复合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无纺布。
[0471]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72] 使用实施例3C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C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3C的尿布。
[0473] [实施例4C]
[0474] <无纺布的制造>
[0475] 作为第二成分,将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熔点129℃,MFR17g/10分钟)、辛烷改性聚乙烯(熔点80℃,MFR3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50质量%:44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使用,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90质量%:1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C相同,由此获得了芯鞘复合纤维无纺布。
[0476] 作为第三成分,调制了使聚丙烯系树脂(熔点162℃,MFR4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97质量%:3质量%的配合比来混合的混合物。将第三成分通过挤出机熔融从而获得了熔融物。随后,使第三成分熔融物从具有构成为形成单一结构纤维而喷出的纺丝喷嘴的纺丝喷口件喷出,纺出了第三成分为100质量%的配合比的单一结构纤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单一结构纤维是指在与长度方向的垂直的截面上均一地以相同材料构成的纤维。
[0477] 将纺出的单一结构纤维通过冷却用气流进行冷却,进一步通过拉伸用气流施加张力从而设定规定纤度(1.4旦尼尔),直接使其收集到之前获得的芯鞘复合纤维无纺布之上,且以达到规定单位面积重量(5g/m2)的方式进行堆积。随后,对堆积的复合长纤维以热压印辊190施加热与压力而使一部分的纤维熔化且使纤维缠结。据此,获得了实施例4的无纺布。实施例4C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上层叠了以单一结构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以下,简单地称为“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两层结构的无纺布。
[0478]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79] 使用实施例4C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C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4C的尿布。
[0480] [实施例5]
[0481] <无纺布的制造>
[0482] 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70质量%:3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而获得复合纤维无纺布,在其两面以规定单位面积重量4g/m2分别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C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5C的无纺布。实施例5C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的两面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483]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84] 使用实施例5C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C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实施例5C的尿布。
[0485] [比较例1C]
[0486] <无纺布的制造>
[0487] 将第一成分中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树脂(熔点52℃,MFR50g/10分钟)与聚丙烯树脂(熔点162℃,MFR40g/10分钟)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70质量%:30质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1C的无纺布。
[0488]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489] 使用比较例1C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C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1C的尿布。
[0490] [比较例2C]
[0491] <无纺布的制造>
[0492] 将第二成分中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熔点129℃,MFR20g/10分钟)、辛烷改性聚乙烯(熔点80℃,MFR3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44质量%:50质量%:4质量%:2质量%,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40质量%:60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C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由于纺丝性不良,因此未能获得比较例2C的无纺布。
[0493] [比较例3C]
[0494] <无纺布的制造>
[0495] 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以达到95质量%:5质量%的配合比的方式复合,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C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虽然能够纺丝,但是层叠的复合纤维的质地不良,因此停止进行无纺布的制造。
[0496] [比较例4C]
[0497] <无纺布的制造>
[0498] 将第二成分中的直链低密度聚乙烯(熔点129℃,MFR20g/10分钟)、辛烷改性聚乙烯(熔点80℃,MFR3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的配合比按照固体成分换算而设为44质量%:32质量%:4质量%:20质量%,使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达到70质量%:30质量%的配合比,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C相同,由此进行了复合纤维的纺出。由于纺丝性不良,因此未能获得比较例4C的无纺布、
[0499] [比较例5C]
[0500] <无纺布的制造>
[0501] 作为第二成分,将聚丙烯系树脂(熔点162℃,MFR40g/10分钟)、低结晶性聚丙烯树脂(熔点52℃,MFR50g/10分钟)、有机添加物(芥酸酰胺5%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芥酸酰胺))以及无机颜料(氧化钛50%PP母料(以聚丙烯系树脂为基料且以50质量%的量包含有效成分氧化钛))按照固体成分换算以44质量%:50质量%:4质量%:2质量%的配合比来使用,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C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5C的无纺布。比较例5C的无纺布是在复合纤维无纺布的两面以单位面积重量4g/m2分别层叠了单一结构纤维无纺布的三层结构的无纺布。
[0502] <吸收性物品(尿布)的制造>
[0503] 使用比较例5C的无纺布来替代实施例1C的无纺布并将其作为表层片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C相同,由此获得了比较例5C的尿布。
[0504] <评价>
[0505] 关于以下的项目,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涉及的卷曲纤维、卷曲无纺布以及尿布进行了评价。
[0506] I.纤维的卷曲数
[0507] 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15求出了纤维的卷曲数。
[0508] II.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径(旦尼尔:denier)
[0509] 使用电子显微镜(日立制作所制S-3500N),拍摄了倍率为1000倍的纤维无纺布的照片。在构成纤维无纺布的纤维中,选择任意的纤维100根并测定了所选择的纤维的宽度(直径)。将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设为平均纤维径。若小于0.1旦尼尔,则纤维的刚性变低且变得难以维持卷曲结构。若大于10旦尼尔,则手感变差。
[0510] III.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g/m2)
[0511] 采取三个纵方向50cm×横方向50cm的试样,对各试样的重量分别进行测定,将所得到的值的平均值按每单位面积进行换算,且对小数点后第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0512] 此外,将制作无纺布时的传送方向设为纵方向,且将与纵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横方向。在无纺布为包含多片无纺布的层叠体(多层结构品)的情况下,对各层测定了单位面积重量。
[0513] IV.无纺布的空隙率(%)
[0514] 按照JIS 1096标准,使用测厚仪对纤维无纺布的任意位置以10秒、0.7kPa的条件对厚度进行了测定。根据该结果、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以及无纺布所使用的原料密度,且将通过下述计算公式求出的数值的小数点后第一位进行四舍五入从而求出了空隙率。然而,在获得的无纺布为层叠体(多层结构品)的情况下,对除去了纺粘无纺布而得到的单层无纺布进行了测定。
[0515] 空隙率(%)=〔1-(单位面积重量/厚度/密度)〕×100
[0516]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无纺布的空隙率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如果小于80%,则防止产生褶皱的伸缩性不充分。
[0517]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无纺布的空隙率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如果小于80%,则防止产生褶皱的伸缩性不充分。
[0518]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在受到剪切变形时,褶皱不易产生,即使剪切角改变,剪切力相对于角度的变化也较小。
[0519] V.无纺布的伸长率(纵方向、横方向)
[0520] 通过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P 8113:2006的通常的拉伸测试机,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片材的纵横两方向的伸长率(%)进行了评价。
[0521] 将制作无纺布时的传送方向设为纵方向,且将与纵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横方向。以片材宽度为50mm、长度为大于夹头之间距离100mm而能够保持于夹头的长度切取测试片。
拉伸速度设为300mm/分,用拉伸应力达到最大时刻的伸长量除以初始长度而得到百分率。
[0522] 如表1所示的结果表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实施例的片材的伸长率在纵方向以及横方向上均比比较例的结果高。
[0523] 纵方向的伸长率为57.4%至88.2%,均在50%以上。另外,横方向的伸长率为90.9%至122.1%,均在85%以上。
[0524] 对此,比较例的片材纵方向的伸长率为45%以下,横方向的伸长率为80%以下。
[0525] VI.无纺布的剪切力变化率(D0、Dmax)的评价
[0526] 将无纺布试样切为20cm见方的形状,并在拉伸剪切测试仪(KATOTECH公司制、KES-FB1-AUTO-A)中设置一片,按照标准测定条件进行了剪切力的测定。对于所得到的剪切角-剪切力的数据,求出了在正方向的剪切角0°附近的直线部分的变化率D0+、在最大剪切角附近的变化率Dmax+、在负方向的剪切角0°附近的直线部分的变化率D0-以及在最小剪切角附近的变化率Dmax-。
[0527] 将变化率D0+与变化率D0-的平均值设为D0,变化率Dmax+与变化率Dmax-的平均值设为Dmax,从而计算出变化率之比D0/Dmax。
[0528] VII.无纺布的褶皱
[0529] 在对上述的Dmax进行评价时,以目视观察确认了在最大剪切角附近的褶皱的状况。将评价基准设为以下四级评价(从评价良好一侧按顺序以◎、○、△、×的符号来表示)。以基数(N)为30,采用了最合适的评价。
[0530] ◎:完全没有褶皱
[0531] ○:表面仅见少量起伏程度的褶皱
[0532] △:观测有较宽间距的褶皱
[0533] ×:观测有细密间距的褶皱
[0534] VIII.尿布的触感(肌肤触感)
[0535] 将通过本实施方式制成的无纺布作为盖合片材来加工纸尿布,对50名测试人员进行了肌肤触感感官评价的五级评价(以数字1至5中的任一方来表示,5为最优),将50人的平均值设为肌肤触感感觉的评价值。
[0536] IX.尿布发生破损的张数
[0537] 以单手手持尿布,以1秒中往返30cm的距离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摇动,连续重复进行了十次该操作。随后,通过目测观察确认了外观,将存在破损的尿布、或内容物(SAP)外漏的尿布判定为“有破损”。使50名被测试者进行了本测试,对判定为有破损的数目进行了计数。张数越少则越不易磨损,性能良好。
[0538] 如此,由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卷曲无纺布形成的片材示出了在纵方向以及横方向上均优异的伸长率。
[0539] 在将该片材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的覆盖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片材来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压印加工在吸收体复合体形成从片材侧朝向吸收体侧的凹陷处时,即使朝向凹陷处拉伸片材,在片材上也不易发生破损。另外,即使在片材之下存在SAP颗粒这样的相对较硬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为了形成凹陷而进行了挤压的部分或其附近材料穿透片材而外漏。
[0540] 如上述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所表明,可知将卷曲无纺布用于包芯物以及/或表层片材的尿布与没有使用该材料的尿布相比破损问题得到了改善。
[0541] 可知特别是在表层片材(位于表层侧的片材)中使用了卷曲无纺布的情况下触感变得良好。可知在包芯物中使用了卷曲无纺布的情况下与任意片材均没有使用卷曲无纺布的情况相比触感也变得良好。
[0542] 可知特别是在表层片材(位于表层侧的片材)中使用了卷曲无纺布的情况下良好地防止了褶皱产生。可知在包芯物中使用了卷曲无纺布的情况下,也防止了褶皱产生。
[0543] 以下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优选的方式的例子。
[0544] [1]一种吸收体复合体,包括吸收体和设置于覆盖所述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片材,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具有从所述片材侧朝向所述吸收体侧凹陷的挤压形成的凹部,在形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片材中的至少一片中,包括该凹部的区域由卷曲无纺布构成。
[0545] 在该方式中,包括在吸收体上直接配置表层片材的结构。另外,包括在将吸收体通过亲水性片材进行保持后配置表层片材的结构。即、在该方式中,包括包含所谓的包芯型吸收体和覆盖在该吸收体上的表层片材的吸收体复合体的结构。对这些的描述为下述的[2]以及[3]。
[0546] [2]根据[1]中记载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所述片材为包裹吸收体的包芯物,在所述包芯物中,构成该包芯物的一层或多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全部)由卷曲无纺布构成。
[0547] [3]根据[1]或[2]中记载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所述片材为设置于覆盖吸收体的位置的片材,在所述片材中,构成该片材的一层或多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全部)由卷曲无纺布构成。
[0548] 亲水性片材可以通过包裹吸收体的方式来装配,也可以单纯地不包裹吸收体的端部而配置成与表面、背面重叠的方式。另外,在表层片材与亲水性片材之间、或者在亲水性片材与吸收体之间也可以设置使液体扩散性提高的液体扩散片材。通过该片材,液体变得更加容易扩散。
[0549] 在该方式中,具有压缩形成的凹部的片材由卷曲无纺布构成。因此,片材示出了高伸长率,且在压缩形成凹部时、在此后的使用时片材不易破损。
[0550]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具备多个槽状的所述凹部,多个槽状的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互相交叉、或在延伸方向上交叉。
[0551] 在挤压形成的凹部为槽状的情况下,在片材上挤压形成凹部时,与点状凹部的情况相比片材被以更广泛的面积而压下,因此端部容易破损。另外,在存在多个槽状的凹部的情况下,有凹部被重复进行挤压、容易对凹部施加压力的倾向。
[0552]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复合体中,由于形成凹部的片材由卷曲无纺布构成,因此在挤压时等不易破损。
[0553]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在所述吸收体复合体的液体吸收面具有形成所述凹部的所述片材。
[0554]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通过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P 8113的拉伸测试而进行测定时的所述片材的纵方向的伸长率为50%以上。
[0555]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通过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P 8113的拉伸测试而进行测定时的所述片材的横方向的伸长率为85%以上。
[0556]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复合体,其中,所述凹部为通过对所述吸收体复合体从所述片材侧进行压印加工而挤压形成的凹部。
[0557] 根据这些方式,片材由伸长率高的卷曲无纺布构成,因此片材不易破损,且由片材覆盖的内部材料(SAP等)不易外漏。
[0558] 附图标记说明
[0559] 10 一次性尿布
[0560] 10F 前身区域
[0561] 10R 后身区域
[0562] 10C 裆下区域
[0563] 10W 腰周开口部
[0564] 10L 腿周开口部
[0565] 10J 闭合部
[0566] 10T 废弃胶带
[0567] 11 盖合片材
[0568] 11A 缺口部
[0569] 11B 内盖合片材
[0570] 11C 外盖合片材
[0571] 12 底层片材(背面片材)
[0572] 13 吸收体
[0573] 13B 亲水性片材
[0574] 14 表层片材(表面片材)
[0575] 15、17 橡胶线
[0576] 18 边侧片材
[0577] 19 橡胶线
[0578] 21 凹部(槽)
[0579] 21a 第一槽
[0580] 21b 第二槽
[0581] 22 挤压部
[0582] 24 平坦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