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气动和液压系统 / 气动系统 / 液环泵 / 墨循环装置、喷墨记录装置

墨循环装置、喷墨记录装置

阅读:1019发布:2021-08-06

专利汇可以提供墨循环装置、喷墨记录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墨循环装置、喷墨记录装置,其可以在通过 过滤器 去除墨内的气泡的同时,恰当地保持过滤器上游侧的液面高度,并抑制因过滤器的压 力 损失上升所导致的气泡的通过。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具有供墨部、回墨部、墨 循环 泵 、过滤器以及旁通部。过滤器将设置于墨 循环泵 的吐出部与供墨部之间的上游侧墨流路划分为与墨循环泵的吐出部连通的第一流路和与供墨部连通的第二流路。旁通部配置于比过滤器更靠铅直方向上方的 位置 ,使第一流路和设置于回墨部与墨循环泵的吸入部之间的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上述墨循环装置。,下面是墨循环装置、喷墨记录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墨循环装置,具有:
供墨部,向喷墨头的喷嘴部供墨;
回墨部,未由所述喷嘴部吐出的墨返回所述回墨部;
循环,配置于所述供墨部与所述回墨部之间;
过滤器,将设置于所述墨循环泵的吐出部与所述供墨部之间的上游侧墨流路划分为与所述墨循环泵的吐出部连通的第一流路和与所述供墨部连通的第二流路,所述过滤器将墨内的气泡捕获于所述第一流路;以及
旁通部,配置于所述过滤器的铅直方向上方,使所述第一流路和设置于所述回墨部与所述墨循环泵的吸入部之间的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墨循环泵是通过压电元件来驱动压电执行机构的压电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墨循环装置还具有墨补给泵,所述墨补给泵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能够从外部向所述第一流路补给墨,
所述墨补给泵是通过压电元件来驱动压电执行机构的压电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墨循环装置还具有墨补给泵,所述墨补给泵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能够从外部向所述第一流路补给墨,
所述墨补给泵是通过压电元件来驱动压电执行机构的压电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旁通部具有比从所述第一流路经由所述过滤器、所述第二流路以及所述喷墨头而到达所述下游侧墨流路的路径的流路阻大的流路阻力来使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旁通部具有比从所述第一流路经由所述过滤器、所述第二流路以及所述喷墨头而到达所述下游侧墨流路的路径的流路阻力大的流路阻力来使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旁通部具有比从所述第一流路经由所述过滤器、所述第二流路以及所述喷墨头而到达所述下游侧墨流路的路径的流路阻力大的流路阻力来使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旁通部具有比从所述第一流路经由所述过滤器、所述第二流路以及所述喷墨头而到达所述下游侧墨流路的路径的流路阻力大的流路阻力来使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旁通部中的面对所述第一流路的开口形成部面向沿着所述过滤器中的面对所述第一流路的面的方向。
10.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循环装置;
具有所述喷嘴部的喷墨头;以及
将记录介质输送至所述喷墨头的印刷位置的输送部。

说明书全文

墨循环装置、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墨循环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具备墨循环式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墨以不滞留于喷嘴部附近的方式进行循环。为此,可以防止墨的变质以及色料的沉淀,能够使墨的吐出稳定性提高。近年来,有了将喷墨头和墨循环装置一体连结而实现了单元化的装置,得到了小型化。
[0003] 但是,特别是在为了装置的小型化而采用压电作为墨循环泵的情况下,在以高频发生压变动的压电泵的压力室中容易产生细小的气泡。墨中包含的气泡和墨一起在喷墨头以及墨循环装置中循环。
[0004] 如果气泡进入喷墨头内的墨压力室,则会使吐出墨滴的压力减少,从而产生吐出不良。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在墨循环装置内,于压电泵的吐出侧设有用于捕获墨中包含的气泡的空气阱过滤器。由此,墨内的气泡积压在过滤器上游侧的空间。
[0005] 但是,如果使装置小型化,则过滤器上游侧的空间也会容积变小,通过过滤器捕获的气泡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积压在过滤器的上游侧。
[0006] 如果空气积压在过滤器的上游侧,则墨和过滤器的接触面积变小,通过过滤器的单位面积的流量增大。其结果是,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变大,墨的循环流量降低。
[0007] 进而,如果墨和过滤器的接触面积变小,则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变大。如果过滤器上游侧的压力超过了空气通过过滤器的起泡点压力,则墨内的气泡会和墨一起通过过滤器,产生气泡导致的吐出不良。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墨循环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该墨循环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可以在通过过滤器去除墨内的气泡的同时,恰当地保持过滤器上游侧的液面高度,抑制过滤器的压力损失的上升所导致的气泡通过。
[0009] 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具有供墨部、回墨部、墨循环泵、过滤器以及旁通部。供墨部向喷墨头的喷嘴部供墨。未由所述喷嘴部吐出的墨返回回墨部。墨循环泵配置于所述供墨部和所述回墨部之间。过滤器将设置于所述墨循环泵的吐出部和所述供墨部之间的上游侧墨流路划分为与所述墨循环泵的吐出部连通的第一流路和与所述供墨部连通的第二流路,并将墨内的气泡捕获于所述第一流路。旁通部配置于所述过滤器的铅直方向上方,使所述第一流路和设置于所述回墨部与所述墨循环泵的吸入部之间的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
[0010]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上述墨循环装置、具有所述喷嘴部的喷墨头以及将记录介质输送至所述喷墨头的印刷位置的输送部。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概略示出包括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视图。
[0012] 图2是包括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喷墨单元的立体图。
[0013] 图3是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沿图2的3-3线的截面图。
[0014] 图4是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沿图3的4-4线的截面图。
[0015]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墨的流动的相当于图3的截面图。
[0016] 图6是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沿图5的6-6线的截面图。
[0017] 图7是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沿图6的7-7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12以及喷墨记录装置1进行说明。
[0019]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在壳体2内设置有输送台3、滑架4、以及维护单元5。
[0020] 输送台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设置在壳体2内的输送用导轨6。输送用导轨6沿大致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输送台3借助未图示的输送电机而在沿着输送用导轨6的方向上移动。在输送台3上设置有使印刷纸等薄片状的记录介质S吸附固定于输送台3上的负压产生装置7。通过这些输送台3、输送用导轨6、所述输送电机以及负压产生装置7构成了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后述的喷墨头11的印刷位置的输送部8。需要注意的是,记录介质S不仅限于纸,还可以是树脂、金属的薄膜、木材的板等。
[0021] 滑架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设置在壳体2内的未图示的扫描用导轨。扫描用导轨沿与输送用导轨6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直线状延伸。滑架4通过由未图示的扫描电机驱动的输送带9而在沿着扫描用导轨的方向上移动。
[0022] 在滑架4上搭载有多个喷墨单元10。多个喷墨单元10沿滑架4的扫描方向排列。
[0023] 一并参照图2进行说明,各喷墨单元10具备向记录介质S吐出墨的喷墨头11、以及在喷墨头11的上部侧与喷墨头11结合的本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12。各喷墨单元10对应于向记录介质S吐出的墨的种类而设置。从各喷墨单元10吐出的墨除了是青、品红、黄、黑、白等颜色不同的墨之外,还可以采用透明光泽墨或在照射了红外线或紫外线时发色的特殊墨等。在各喷墨单元10的墨循环装置12上分别连接有未图示的墨盒。
[0024] 多个喷墨单元10汇集配置在滑架4上,和滑架4一起沿扫描用导轨移动。滑架4在从喷墨头11向输送台3上的记录介质S吐出墨时,在与输送台3的移动轨道交差的范围内移动。滑架4在不进行从喷墨头11吐出墨时,停在离开输送台3的移动轨道的待机位置上。
[0025] 维护单元5在多个喷墨单元10和滑架4一起返回到待机位置时,覆盖各喷墨头11的墨吐出部(喷嘴部)以防止墨的蒸发。维护单元5在多个喷墨单元10返回到待机位置时,适当地对喷墨头11的和记录介质S的接触部进行清扫。
[0026] 喷墨头11具有:用于吐出墨的未图示的多个喷嘴部;与多个喷嘴部相对设置的未图示的执行机构(致动器);设置于多个喷嘴部与执行机构之间的未图示的墨压力室;与墨压力室连通并能够从外部导入墨的墨导入部11a;以及与墨压力室连通并能够使未从喷嘴部吐出的墨排出到外部的墨排出部11b。
[0027] 喷墨头11的执行机构例如由采用了压电陶瓷的压电振动膜等构成。执行机构的构造不仅限于该构造,只要是能够根据输入信号提高墨的压力,也可以是其它的构造。
[002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当在记录介质S上进行对应于输入信号的印刷时,适当地使搭载有多个喷墨单元10的滑架4和承载有记录介质S的输送台3进行直线移动。此时,根据向多个喷墨单元10输入的输入信号,喷墨头11的执行机构提高墨的压力,从多个喷嘴部喷射墨,从而在记录介质S上进行印刷。
[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记录介质S吸附固定于输送台3,使该输送台3沿一方向移动,并使多个喷墨单元10沿与输送台3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在记录介质S上进行对应于输入信号的印刷。需要注意的是,记录介质S以及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卷纸那样的辊式的记录介质,边从辊上拉出该记录介质,边通过喷墨头11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此外,也可以边通过压辊来逐张输送片状的记录介质S的同时,边通过喷墨头11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图像。
[0030] 如图2所示,在喷墨单元10中,在墨循环式的喷墨头11的上方配置有使墨在该喷墨头11中循环的墨循环装置12。喷墨头11以及墨循环装置12彼此连结为一体而构成喷墨单元10。喷墨头11以及墨循环装置12通过金属制的连结部件10a而机械性地牢固连结。由此,在将墨循环装置12和喷墨头11搭载于滑架4时,仅通过将喷墨头11的底座固定于滑架4即可实现能够承受滑架4的高速移动的牢固的固定。
[0031] 此外,通过使喷墨头11和墨循环装置12一体化为喷墨单元10,从而喷墨头11和墨循环装置12之间的墨吸排管得以简化。在喷墨单元10上连接有从墨盒向墨循环装置12输送墨的未图示的补给管以及供电配线。
[0032] 墨循环装置12具有壳体17、供墨管18、回墨管19、泵单元25以及压力调节部24。
[0033] 壳体17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喷墨单元10搭载于了所述滑架4的状态下,壳体17的与滑架4的扫描方向一致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小于与输送台3的输送方向一致的进深方向D的尺寸和高度方向H的尺寸。需要注意的是,喷墨头11也形成为同样的长方体状,因此,喷墨单元10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得以抑制。
[0034] 供墨管18是从墨循环装置12向喷墨头11供给墨的管,其从壳体17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0035] 回墨管19是使墨从喷墨头11返回至墨循环装置12的管,其从壳体17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0036] 泵单元25具有能够从外部向壳体17内补给墨的后述的墨补给泵15、以及使墨在墨循环装置12和喷墨头11之间循环的后述的墨循环泵16。
[0037] 压力调节部24调节壳体17内部的压力,并恰当地保持喷墨头11的喷嘴部内的墨压力。压力调节部24设置于壳体17的上端。
[0038] 一并参照图3进行说明,壳体17具有形成供给侧墨室21和回收侧墨室22的壳体主体17A、以及与壳体主体17A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面结合的扁平状的泵单元壳体17B。壳体17还具有用于堵塞泵单元壳体17B中与壳体主体17A相反一侧的侧面的单元盖17C。泵单元25夹在单元盖17C与泵单元壳体17B之间。
[0039] 壳体17的各部件例如由PPS(聚苯硫醚)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是不会使墨变质的材质,除了PPS之外,壳体17也可以通过聚酰亚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环树脂以及聚酸酯等树脂材料形成。除了合成树脂之外,壳体17还可以通过、不锈以及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形成。
[0040] 供给侧墨室21以及回收侧墨室22在壳体主体17A内沿进深方向D排列配置。在供给侧墨室21的下端形成有连接供墨管18的供墨部12a。在回收侧墨室22的下端形成有连接回墨管19的回墨部12b。
[0041] 泵单元壳体17B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沿进深方向D长的大致椭圆状。在泵单元壳体17B中,其周壁的内部通过沿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一分隔壁26和第二分隔壁27划分为三个区域。在泵单元壳体17B的被第一分隔壁26和第二分隔壁27所夹着的中央区域中形成有三个连通部28。三个连通部28在偏向泵单元壳体17B的高度方向H的下方侧的范围内形成连通口。
[0042] 在泵单元壳体17B中的与壳体主体17A相反一侧的侧面上配置有扁平状的泵单元25。泵单元25具有与泵单元壳体17B的侧面相对地重叠的底板34、以及在底板34上沿进深方向D排列配置的墨补给泵15以及墨循环泵16。
[0043] 泵单元壳体17B的中央区域和泵单元25以及壳体主体17A一起形成了吐出室20。泵单元25的墨补给泵15和墨循环泵16的吐出部15a、16a面向吐出室20。用于捕获墨中的气泡的过滤器29安装于泵单元壳体17B的三个连通部28。
[0044] 过滤器29是空气阱过滤器(エアトラップフィルター),例如是设置有多个直径为10μm的孔的薄膜状的金属过滤器。需要注意的是,过滤器29也可以是金属网、或树脂制的薄膜过滤器。此外,虽然是称为空气阱过滤器,但当然也可以捕获墨中的尘土等异物。
[0045] 通过该过滤器29,墨补给泵15和墨循环泵16所吐出的墨中的气泡在到达供给侧墨室21之前被捕获。过滤器29通过与泵单元壳体17B的三个连通部28的周缘部相对的框状的支架29a而固定于泵单元壳体17B。
[0046] 泵单元25配置于从回墨部12b以及墨补给部33至供墨部12a的路径的中途。泵单元25和泵单元壳体17B一起安装于壳体17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面。
[0047] 墨补给泵15从所述墨盒吸引在印刷或维护动作等中消耗的量的墨,并补给至壳体17。
[0048] 墨循环泵16从回收侧墨室22吸引墨而送向吐出室20以及供给侧墨室21。
[0049] 墨补给泵15和墨循环泵16例如是压电元件泵,通过因压电元件的形变而挠曲的振动膜的大致50Hz至200Hz的驱动,使压力室的容积高速地变化,从而吸入及压送墨。墨补给泵15和墨循环泵16形成为抑制了宽度方向W的厚度的扁平状,从而抑制了墨循环装置12的宽度方向W的大型化。
[0050] 压电泵不需要电机、螺线管等大的驱动源,因此,具有可以制造得绝对地小于一般的隔膜泵活塞泵、管泵等的优点。但是,压电泵具有压电执行机构(致动器)使压力室的体积高速地变化的特点,因此,在压力室内,墨和空气激烈地碰撞,气泡容易进入墨内。此外,取决于压电执行机构的驱动条件,有时会在压力室内产生气穴现象(cavitation),溶解于墨内的气体会作为气泡出现。
[0051] 这样,在将压电泵用作各个泵时,为了去除在以高频进行压力变动的压电泵的压力室内产生的细小气泡,优选在压电泵的出口设置空气阱过滤器29。
[0052] 如图3~图5所示,在壳体17内设置有用于贮存墨的供给侧墨室21以及回收侧墨室22。供给侧墨室21以及回收侧墨室22在进深方向D上彼此并排配置。在供给侧墨室21中贮存从吐出室20流入的墨I1。供给侧墨室21内的墨I1经由供墨管18向喷墨头11供给。在回收侧墨室22中贮存从喷墨头11经过回墨管19而返回的墨I2。
[0053] 吐出室20连通至供给侧墨室21。吐出室20与供给侧墨室21和回收侧墨室22中的进深方向D的内侧部在宽度方向W上相邻。墨补给泵15和墨循环泵16的吐出侧的止回面向吐出室20。
[0054] 在壳体17内设置有墨循环泵16的吸入侧的止回阀面向的吸入室23。吸入室23与回收侧墨室22中的进深方向D的外侧部在宽度方向W上相邻。吸入室23与回收侧墨室22连通。
[0055] 在壳体17内设置有墨补给泵15的吸入侧的止回阀面向的补给室32。补给室32与供给侧墨室21中的进深方向D的外侧部在宽度方向W上相邻。能够从外部补给墨的墨补给部33设置于补给室32。在墨补给部33上连设有向壳体17外突出的连接喷嘴部33a。能够从所述墨盒向墨循环装置12输送墨的补给管连接于连接喷嘴部33a。
[0056] 吐出室20和补给室32之间被壳体17中的补给侧分隔壁48所分隔。到达补给室32的墨经墨补给泵15而输送至吐出室20。
[0057] 吐出室20和吸入室23之间被壳体17中的回收侧分隔壁49所分隔。到达吸入室23的墨经墨循环泵16而输送至吐出室20。
[0058] 如图4所示,在贮存于供给侧墨室21的墨的液面的上方、以及贮存于回收侧墨室22的墨的液面的上方分别形成空气室K1、K2。供给侧墨室21以及回收侧墨室22中的空气室K1、K2的压力分别由未图示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根据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设置于壳体17的上部的压力调节部24进行动作,壳体17内部的压力得以适当的调节。
[0059] 泵单元25具有与墨补给泵15和墨循环泵16对应地安装于底板34的单元盖17C侧的面的一对压电振动膜35。在一对压电振动膜35各自与底板34之间形成墨补给泵15、墨循环泵16的泵室40、41。各压电振动膜35分别是通过将圆板状的未图示的压电元件以及金属板相互贴合而构成的。
[0060] 在墨补给泵15和墨循环泵16中,分别通过压电振动膜35因通电而挠曲,从而周期性地使泵室40、41内的容积发生变化来输送墨。墨补给泵15和墨循环泵16分别由一对止回阀而将墨输送方向限制为一方向。在墨补给泵15、墨循环泵16中,一方的止回阀设置于吸入部15b、16b,另一方的止回阀设置于吐出部15a、16a。吸入部15b、16b的止回阀在吸入部15b、16b中将墨的流动限制为向泵室40、41吸入的吸入方向。吐出部15a、16a的止回阀在吐出部
15a、16a中将墨的流动限制为从泵室40、41吐出的吐出方向。
[0061] 墨补给泵15跨在进深方向D上彼此相邻的补给室32和吐出室20而设置。墨补给泵15使吸入部15b面向补给室32,使吐出部15a面向吐出室20。
[0062] 墨循环泵16跨在进深方向D上彼此相邻的吸入室23和吐出室20而设置。墨循环泵16使吸入部16b面向吸入室23,使吐出室16a面向吐出室20。
[0063] 向回收侧墨室22供给墨的墨盒在重力方向上相对地配置于墨循环装置12的下方。通过将墨盒配置于下方,墨盒内的墨的水负载被保持为低于回收侧墨室22的设定压力。为此,仅在墨补给泵15进行驱动时,能够向回收侧墨室22供给墨。
[0064] 供给侧墨室21具有去除流入的墨中包含的气泡的功能。供给侧墨室21内的墨中的气泡因浮力而向铅直方向的上方上升,到达液面上方的空气室K1而被去除。空气室K1的空气量例如通过供给侧墨室21上部的排气构造而维持在设定值。混入补给室32内的空气也会流入供给侧墨室21的空气室K1。需要注意的是,补给室32的上部也可以另外具有排气构造。
[0065] 同样地,回收侧墨室22也具有去除流入的墨中包含的气泡的功能,并且空气室K2的空气量被维持在设定值。混入吸入室23内的空气也会流入回收侧墨室22的空气室K2。需要注意的是,吸入室23的上部也可以另外具有排气构造。
[0066] 供给侧墨室21、回收侧墨室22的空气室K1、K2作为吸收因墨补给泵15、墨循环泵16的驱动所引起的脉动(压力变动)的减振器而发挥功能。
[0067] 供给侧墨室21、回收侧墨室22的空气室K1、K2中充满了初始填充墨时等而残留的空气,但除了空气之外,也可以充满难以与墨发生反应的氮气、稀有气体。即、如果在墨初始填充前,用氮气、稀有气体置换喷墨单元10内的空气,并在该置换之后,将墨供给至喷墨单元10,则可以将氮气、稀有气体填充于空气室K1、K2。
[0068] 在墨循环装置12的循环路径上,墨依次流过墨补给泵15、墨循环泵16的吐出部15a、16a、吐出室20、供给侧墨室21以及供墨部12a的流路为上游侧墨流路46。在墨循环装置
12的循环路径上,墨依次流过回墨部12b、回收侧墨室22、吸入室23以及墨循环泵16的吸入部16b的流路为下游侧墨流路47。
[0069] 上游侧墨流路46通过过滤器29而被划分为与墨循环泵16的吐出部16a连通的第一流路46a、以及与供墨部12a连通的第二流路46b。吐出室20通过过滤器29而被划分为第一流路46a侧的上游室30和第二流路46b侧的下游室31。
[0070] 一并参照图6、图7进行说明,墨循环装置12具有不经过过滤器29、第二流路46b以及喷墨头11而使第一流路46a与下游侧墨流路47直接连通的旁通部50。旁通部50例如由设置于壳体17的回收侧分隔壁49的贯通孔形成部51构成。贯通孔形成部51形成贯通吐出室20与吸入室23之间的回收侧分隔壁49的上部而使吐出室20和吸入室23连通的贯通孔。
[0071] 第一流路46a和下游侧墨流路47隔着回收侧分隔壁49而相邻,因此,可以通过贯通孔简单地设置旁通部50。旁通部50的贯通孔具有大于从第一流路46a经由过滤器29、第二流路46b以及喷墨头11而到达下游侧墨流路47的普通路径的流路阻力的流路阻力。
[0072] 旁通部50的贯通孔设置为位于过滤器29的铅直方向上方。过滤器29的上部被从吐出室20的上壁向下方延伸的垂下壁20a支撑。通过垂下壁20a,在贮存于吐出室20的墨I3的液面I3a的上方形成空气室K3。在垂下壁20a的下端高度为过滤器29的实际的上端高度的情况下,贯通孔形成部51位于比垂下壁20a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即可。
[0073] 旁通部50的贯通孔形成部51在吐出室20内面向进深方向D而开口。通过从旁通部50流入吐出室20内的墨,在吐出室20内形成沿着进深方向D的流动。平板状的过滤器29中的厚度方向(宽度方向W)的一侧面面向吐出室20内。从旁通部50流入吐出室20内的墨沿着过滤器29的一侧面流动,抑制了气泡附着于一侧面。
[0074]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75] 首先,喷墨记录装置1在对记录介质S进行印刷时,通过滑架4的扫描使喷墨单元10进行移动。喷墨单元10与滑架4的扫描同步地向记录介质S吐出与要印刷的图像数据相应的墨,从而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图像。
[0076] 在对记录介质S进行印刷的期间,喷墨头11随着墨循环装置12的驱动而使墨循环。在喷墨头11的喷嘴部,由于喷墨头11的执行机构的驱动,循环的墨的一部分打破弯月面(墨和空气的界面),成为墨滴而吐出。
[0077] 如果从喷墨头11吐出墨,则壳体17内的墨的量瞬间减少,回收侧墨室22内的压力降低。如果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回收侧墨室22内的压力降低,则墨补给泵15进行驱动,从所述墨盒向回收侧墨室22补给相当于吐出了的墨量的墨。
[0078] 通过上述墨的循环以及补给,有时会在壳体17内的墨中混入气泡。该气泡被过滤器29捕获至吐出室20的上游室30,阻止流入喷墨头11。过滤器29捕获的气泡积压在上游室30内,成为该上游室30内的空气层。该空气层作为吸收因墨补给泵15、墨循环泵16的驱动所引起的脉动的减振器而发挥功能,但如果过度地压低上游室30的液面,则会使过滤器29的压力损失增加,对循环流量产生影响。
[0079] 特别是为了装置的小型化而使过滤器29跟前的上游室30的容积缩小时,被过滤器29捕获的气泡在较短时间内压低液面。一旦上游室30的液面下降,则墨与过滤器29的接触面积变小,通过过滤器29的每单位面积的墨流量增大,过滤器29的压力损失增大。其结果是,过滤器29上游的压力与过滤器29下游的压力之差超过了由过滤器孔处的墨的表面张力决定的起泡点压力,导致过滤器29上游的空气通过过滤器孔。通过了过滤器孔的空气作为气泡和墨一起继续流动。和墨一起流动的气泡通过喷墨头11的喷嘴部附近时,墨的吐出变得不稳定。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积压在上游室30内的空气层(空气室K3)压低墨I3的液面I3a,在液面I3a下降到某种程度的时间点,位于过滤器29上方的旁通部50的开口(贯通孔)露出于液面I3a上。由此,上游室30内的空气层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旁通部50向下游侧墨流路47(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吸入室23)流出。这样,上游室30内的空气层的空气经由旁通部50而流出,从而上游室30的墨I3的液面I3a上升,旁通部50的开口再次回到墨液面的下方。
[0081] 通过以旁通部50为界而重复墨液面的上升和下降,从而过滤器29总是位于墨液面的下方,墨和过滤器29的接触面积不会变小。因此,过滤器29的压力损失也不会增大,过滤器29上游的压力与过滤器29下游的压力之差也不会超过起泡点压力。也就是说,微小的气泡也能够捕获,使得气泡流向下游的情况得以抑制。从上游室30流出的空气例如被回收侧墨室22上部的排气构造所去除。
[0082] 旁通部50具有大于从上游室30经由过滤器29、下游室31以及喷墨头11而到达下游侧墨流路47的普通路径的流路阻力的流路阻力。为此,即使旁通部50的开口(贯通孔)位于液体中,通过旁通部50而直接流入下游侧墨流路47的墨量也少,墨的循环流量得以维持。
[0083] 通过旁通部50而总是恰当地保持过滤器29上游的上游室30的液面,并恰当地保持过滤器29的压力损失。而且,旁通部50形成沿着过滤器29的一侧面的墨的流动,因此,可以抑制气泡附着于过滤器29,基于这一点也可以恰当地保持过滤器29的压力损失。
[0084] 由此,在墨的循环流量稳定的同时,将过滤器29上游的压力抑制得小于起泡点压力,抑制空气混入喷墨头11。
[0085]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墨循环装置12具有过滤器29以及旁通部50。过滤器29将设置于墨循环泵16的吐出部16a与供墨部12a之间的上游侧墨流路46划分为与墨循环泵16的吐出部16a连通的第一流路46a以及与供墨部12a连通的第二流路46b,并将墨内的气泡捕获于第一流路46a。旁通部50配置于比过滤器29更靠铅直方向上方的位置,使第一流路46a和设置于回墨部12b与墨循环泵16的吸入部16b之间的下游侧墨流路47直接连通。
[0086] 通过该构成,边通过过滤器29去除墨内的气泡的同时,边恰当地保持过滤器29上游侧的液面高度,可以在获得通过空气层对泵脉动的吸收效果的同时,抑制墨和过滤器29的接触面积变小所导致的过滤器29的压力损失的增大。即、通过配置于过滤器29上方的旁通部50将积压在配置于墨循环泵16的出口的过滤器29跟前的空气更高效地排出,能使整个过滤器29总是与墨接触。为此,在抑制过滤器29的压力损失增大、确保墨的流量的同时,即使是在为了装置的小型化而缩小了过滤器29跟前的空间的容积的情况下,空气也不会突破过滤器29,气泡也不会混入墨中。
[0087] 这样,可以抑制墨的循环流量下降、或墨内的气泡通过过滤器29,并能抑制墨的吐出不良。
[0088] 此外,旁通部50具有比从第一流路46a经由过滤器29、第二流路46b以及喷墨头11而到达下游侧墨流路47的普通路径的流路阻力大的流路阻力,从而即使旁通部50的开口(贯通孔)位于液体中,也可以抑制通过旁通部50而直接流入下游侧墨流路47的墨量,从而维持墨的循环流量。
[0089] 此外,旁通部50中的面对吐出室20内的开口(贯通孔)面向(指向)沿着过滤器29中的面对吐出室20内的一侧面的方向,因此,在旁通部50位于液体中时,旁通部50形成沿着过滤器29的一侧面的墨流,可以抑制气泡附着于过滤器29。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使旁通部50的流路阻力减小而使墨积极地流动的构成。关于与旁通部50的流路阻力相关的内径等,在考虑墨的特性以及使喷墨头11的墨吐出稳定的循环流量等的情况下适当地确定即可。
[0090]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旁通部50例如也可以由贯通回收侧分隔壁49的管部件(旁通管)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与通过贯通孔形成部51来设置旁通部50时相比,可以提高旁通部50的设定自由度,并且,可以提高液面高度的设定自由度。
[0091] 本实施方式的旁通部50形成沿进深方向D延伸的流路,但也可以包括沿宽度方向W以及高度方向H延伸的流路。此外,旁通部50也可以使上游侧墨流路46的上游室30与下游侧墨流路47的回收侧墨室22连通。
[0092]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0093] 附图标记说明
[0094] 1喷墨记录装置;8输送部;11喷墨头;12墨循环装置;12a供墨部;12b回墨部;15墨补给泵;16墨循环泵;16a吐出部;16b吸入部;29过滤器;46上游侧墨流路;46a第一流路;46b第二流路;47下游侧墨流路;50旁通部;51贯通孔形成部(开口形成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液环式氯气泵的叶轮 2020-05-12 441
一种液环泵 2020-05-11 777
加速液体循环泵 2020-05-12 111
液环式气泵 2020-05-11 43
自循环环保液环真空泵 2020-05-11 105
液环式气泵 2020-05-11 618
两级液体环状泵 2020-05-12 868
液环螺旋泵 2020-05-11 258
液环泵 2020-05-11 305
液环泵 2020-05-12 26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