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

阅读:127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螺母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螺母 和一种用于制造螺母的方法,所述螺母包括设有或可设有内 螺纹 (22)的螺母本体(12),所述螺母本体具有带有多边形外轮廓的多边形部段(40),所述多边形外轮廓一方面具有棱边区域(42)并且另一方面具有位于棱边区域之间的 扳手 面(44),所述扳手面在按照标准伸展的扳手面平面(46)中延伸,为了将所述螺母和所述用于制造螺母的方法最优 化成 使得所述螺母在重量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具有尽可能最优的机械特性而提出:螺母本体具有从相应的扳手面平面开始沿着朝向孔(20)的方向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中的多个凹部(60)。,下面是螺母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螺母,所述螺母包括设有或能设有内螺纹(22)的螺母本体(12),所述螺母本体具有带有多边形外轮廓(40)的多边形部段(38),所述多边形外轮廓一方面具有棱边区域(42)并且另一方面具有位于所述棱边区域(42)之间的扳手面(44),所述扳手面在符合标准伸展的扳手面平面(46)中延伸,其中所述螺母本体(12)具有多个从相应的所述扳手面平面(46)开始沿着朝向孔(20)的方向延伸进入到所述螺母本体(12)中的凹部(60),其中所述凹部(60)从相应的所述扳手面平面(46)延伸直至稳定地包围所述内螺纹(22)的螺纹承载壳(30),所述螺纹承载壳(30)从所述内螺纹(22)的外直径(DA)开始具有径向的最小厚度(DG),其中所述螺母本体(12)具有构成为带有压面(84)的压力侧(82)的第一端侧(16)和背离压力侧的第二端侧(18),其中,所述螺纹承载壳(30)的径向的所述最小厚度(DG)在所述压力侧(82)的区域中与在所述第二端侧(18)的区域中相比更大,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设置在所述压力侧(82)上的压力凸缘(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凹部(60)分别从彼此相对置的扳手面平面(46)开始延伸进入到所述螺母本体(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分别有一个凹部(60)从所述多边形部段(38)的每个扳手面平面(46)开始延伸进入到所述螺母本体(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分别有一个凹部(60)从所述多边形部段(38)的每个扳手面平面(46)开始延伸进入到所述螺母本体(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厚度是所述内螺纹(22)的所述外直径(DA)的0.05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厚度是所述内螺纹(22)的所述外直径(DA)的0.05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厚度是所述内螺纹(22)的所述外直径(DA)的0.05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厚度是所述内螺纹(22)的所述外直径(DA)的0.05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侧(18)。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侧(18)。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侧(18)。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侧(18)。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侧(18)。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侧(18)。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侧(18)。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侧(18)。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仅在所述螺母本体(12)从所述其中一个端侧(18)至另一个端侧(16)的延伸的子部段(TA)之上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承载壳(30)随着从所述第二端侧(18)至所述压力侧(82)的延伸增大具有增大的径向的最小厚度(DG)。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承载壳(30)随着从所述第二端侧(18)至所述压力侧(82)的延伸增大具有增大的径向的最小厚度(DG)。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扳手面平面(46)中存在连接于彼此相对置的棱边区域(42)的扳手面区域(52,54),在所述扳手面区域之间存在相应的所述凹部(60)。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贯穿所述多边形部段(38)的垂直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伸展的横截面平面(QE)中,所述扳手面区域(52,54)在横向方向(48)上在各两个相继的棱边区域(42)之间的扩展的总和至少为所述棱边区域(42)在所述横向方向(48)上的间距(AK)的10%。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在分别垂直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贯穿所述多边形部段(38)伸展的横截面平面(QE)中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在相应的所述横截面平面(QE)中的所述横截面形状是U形的。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具有下述横截面形状,所述横截面形状通过底部区域(66)和连接于所述底部区域(66)的横向于相应的所述扳手面平面(46)伸展的侧壁区域(62,64)来确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具有下述横截面形状,所述横截面形状通过凹状拱曲的、将所述侧壁区域(62,64)连接的所述底部区域(66)来确定。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具有随着在平行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恒定的或变化的横截面形状。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2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区域(66)在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区域(66)在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在所述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之上具有距所述中轴线(14)变化的间距。
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随着倾斜于所述中轴线(14)伸展的底部区域延伸直至相应的扳手面平面(46)。
3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为了所述螺母构成为紧螺母(10S),所述内螺纹(22)制造成相应于标准尺寸的内螺纹,然而通过所述螺母本体(12)的塑性变形来偏离标准分布地构成。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由于所述螺母本体(12)的塑性变形而具有偏离标准分布的变化的距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径向间距(AGD)和/或具有螺纹线的偏离标准分布的间距分布。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由于所述螺母本体(12)的塑性变形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构成为是非圆形的。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由于所述螺母本体(12)的塑性变形关于所述中轴线(14)构成为是非圆形的。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具有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以相同的度间距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距所述中轴线(14)的间距(AGD)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具有关于所述中轴线(14)以相同的角度间距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距所述中轴线(14)的间距(AGD)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具有关于所述中轴线(14)以相同的角度间距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距所述中轴线(14)的间距(AGD)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4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具有关于所述中轴线(14)以相同的角度间距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距所述中轴线(14)的间距(AGD)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47.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具有多个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以多重的对称性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的间距(AGD)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48.根据权利要求40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2)具有多个关于所述中轴线(14)以多重的对称性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的间距(AGD)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4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对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彼此相对置的棱边区域(42)的力作用(DK)而塑性变形。
50.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对凹部(60)的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彼此相对置的底部区域(66)的力作用(DK)而塑性变形。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通过在所述多边形部段(38)的上部区域(112)中的力作用(DK)而变形。
52.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在所述第二端侧(18)的外部棱边的区域中的力作用(DK)而塑性变形。
53.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对所述第二端侧(18)的具有在平行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力作用(DK)而塑性变形。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而塑性变形。
55.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而塑性变形。
5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而塑性变形。
57.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而塑性变形。
58.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而塑性变形。
59.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而塑性变形。
60.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而塑性变形。
61.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而塑性变形。
62.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而塑性变形。
63.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而塑性变形。
6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F)而塑性变形。
65.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F)而塑性变形。
6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F)而塑性变形。
67.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F)而塑性变形。
68.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F)而塑性变形。
69.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70.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71.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72.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73.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7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75.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7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77.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78.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7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由具有贝氏体的或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的制成。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至少为0.25重量%或更多的含量。
81.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沉淀微合金元素而具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82.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沉淀微合金元素而具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83.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至少为0.05重量%的微合金元素。
84.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至少为0.05重量%的微合金元素。
85.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至少为0.1重量%的微合金元素。
86.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至少为0.1重量%的微合金元素。
87.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热机械的预处理而具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88.根据权利要求80至8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热机械的预处理而具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89.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通过和/或锰的混合晶固化
90.根据权利要求80至8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通过硅和/或锰的混合晶固化。
91.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和通过成型、在所述螺纹承载壳(30)中对于普通螺纹具有在
100至370HV的范围中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具有在170至370HV的范围中的硬度,而不需要进行热学再处理。
92.根据权利要求80至8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和通过成型、在所述螺纹承载壳(30)中对于普通螺纹具有在100至370HV的范围中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具有在170至370HV的范围中的硬度,而不需要进行热学再处理。
93.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和通过成型、在所述螺纹承载壳(30)中对于普通螺纹具有在
110至360HV的范围中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具有在180至360HV的范围中的硬度,而不需要进行热学再处理。
94.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和通过成型、在所述螺纹承载壳(30)中对于普通螺纹具有在
110至360HV的范围中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具有在180至360HV的范围中的硬度,而不需要进行热学再处理。
95.一种用于制造螺母的方法,所述螺母包括设有或能设有内螺纹(22)的螺母本体(12),所述螺母本体具有带有多边形外轮廓(40)的多边形部段(38),所述多边形外轮廓一方面具有棱边区域(42)并且另一方面具有位于所述棱边区域(42)之间的扳手面(44),所述扳手面在符合标准伸展的扳手面平面(46)中延伸,其中将所述螺母本体(12)设有多个从相应的所述扳手面平面(46)开始沿着朝向孔(20)的方向延伸进入到所述螺母本体(12)中的凹部(60),其中所述凹部(60)从相应的所述扳手面平面(46)延伸直至稳定地包围所述内螺纹(22)的螺纹承载壳(30),所述螺纹承载壳(30)从所述内螺纹(22)的外直径(DA)开始具有径向的最小厚度(DG),其中所述螺母本体(12)具有构成为带有压力面(84)的压力侧(82)的第一端侧(16)和背离压力侧的第二端侧(18),其中,所述螺纹承载壳(30)的径向的所述最小厚度(DG)在所述压力侧(82)的区域中与在所述第二端侧(18)的区域中相比更大,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60)延伸直至设置在所述压力侧(82)上的压力凸缘(100)。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所述螺母构成为锁紧螺母(10S),将所述内螺纹(22)制造成相应于标准尺寸的内螺纹,然而通过所述螺母本体(12)的塑性变形来偏离标准分布地构成。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螺纹(22)由于所述螺母本体(12)的塑性变形设有偏离标准分布的变化的距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径向间距(AGD)和/或设有螺纹线的偏离标准分布的间距分布。
98.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螺纹(22)由于所述螺母本体(12)的塑性变形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构成为是非圆形的。
99.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螺纹(22)由于所述螺母本体(12)的塑性变形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构成为是非圆形的。
100.根据权利要求96至9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螺纹(22)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设有以相同的角度间距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距所述中轴线(14)的间距(AGD)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101.根据权利要求96至9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螺纹(22)设有多个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以多重的对称性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的间距(AGD)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102.根据权利要求95至9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对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彼此相对置的棱边区域(42)的力作用(DK)塑性变形。
103.根据权利要求95至9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对凹部(60)的关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彼此相对置的底部区域(66)的力作用(DK)塑性变形。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通过在所述多边形部段(38)的上部区域(112)中的力作用(DK)变形。
105.根据权利要求95至9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在所述第二端侧(18)的外部棱边的区域中的力作用(DK)塑性变形。
106.根据权利要求95至9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对所述第二端侧(18)的具有在平行于所述内螺纹(22)的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力作用(DK)塑性变形。
107.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塑性变形。
108.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塑性变形。
109.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塑性变形。
110.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塑性变形。
111.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塑性变形。
112.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13.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14.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15.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16.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17.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18.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19.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20.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21.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塑性变形。
122.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123.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124.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125.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126.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全局变形。
127.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128.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129.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130.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131.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2)局部变形。
132.根据权利要求95至9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母本体(12)由具有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的钢制成。
133.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设有至少为0.25重量%或更多的碳含量。
134.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沉淀微合金元素而设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135.根据权利要求1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沉淀微合金元素而设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136.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设有至少为0.05重量%的微合金元素。
137.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设有至少为0.05重量%的微合金元素。
138.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热机械的预处理而具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139.根据权利要求133至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热机械的预处理而具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140.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通过硅和/或锰的混合晶固化。
141.根据权利要求133至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通过硅和/或锰的混合晶固化。
142.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和通过成型(30)、在所述螺纹承载壳中对于普通螺纹具有在
100至370HV的范围中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具有在170至370HV的范围中的硬度,而不需要进行热学再处理。
143.根据权利要求133至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和通过成型(30)、在所述螺纹承载壳中对于普通螺纹具有在100至370HV的范围中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具有在170至370HV的范围中的硬度,而不需要进行热学再处理。
144.根据权利要求1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和通过成型(30)、在所述螺纹承载壳中对于普通螺纹具有在
110至360HV的范围中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具有在180至360HV的硬度,而不需要进行热学再处理。
145.根据权利要求1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和通过成型(30)、在所述螺纹承载壳中对于普通螺纹具有在
110至360HV的范围中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具有在180至360HV的硬度,而不需要进行热学再处理。

说明书全文

螺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母,所述螺母包括在孔的区域中设有或可设有内螺纹的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具有带有多边形轮廓的多边形部段,所述多边形轮廓一方面具有棱边区域并且另一方面具有位于棱边区域之间的扳手面,所述扳手面在符合标准伸展的扳手面平面中延伸。

背景技术

[0002] 这种螺母是常见的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多边形螺母,其中,扳手面的位置和定向和分布例如从标准基础中得出,例如DIN EN 1661、1663、1664、1667,DIN EN ISO 4032-4036,DIN EN ISO 8673-8675,DIN EN ISO 7040-7042,DIN EN ISO 7719,DIN EN ISO 
10511-10513以及DIN EN ISO 4759-1。
[0003] 螺母已经能够设有内螺纹或仅设有孔,在自动成形或自动切削的螺丝旋入时在所述孔中形成内螺纹。
[0004] 在这种螺母中出现下述要求,在尽可能最佳的机械的使用特性的情况下减小所述螺母的重量。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发明基于下述目的,最优化这种类型的螺母,使得所述螺母在重量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具有尽可能优化的机械特性。
[0006] 所述目的在开始描述类型的螺母中根据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螺母本体具有多个从相应的扳手面平面开始沿着朝向孔的方向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中的凹部。
[0007]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中的凹部能够实现材料节约进而实现重量降低,而没有负面地损害螺母本体的机械特性。
[0008] 在此,关于凹部的设置不进行详细说明。
[0009] 因此,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凹部分别从彼此相对置的扳手面平面开始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中。
[0010] 两个彼此相对置的扳手面平面是最简单的情况,凹部从所述扳手面平面开始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中。
[0011] 但是,也能够是多个扳手面平面,凹部从所述扳手面平面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中。
[0012] 然而,当从多边形部段的每个扳手面平面分别有一个凹部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中时,质量节约是更有利的。
[0013] 关于凹部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中,不结合迄今描述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4] 因此,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凹部从相应的扳手面平面延伸直至稳定地包围内螺纹的螺纹承载壳,也就是说,凹部仅伸展直至螺纹承载壳,然而没有越过所述螺纹承载壳。
[0015] 在此,螺纹承载壳是螺母本体的在周向方向上闭合的区域,所述区域稳定地包围内螺纹并且负责使内螺纹在通过拧入到所述内螺纹中的螺栓或拧入到所述内螺纹中的螺丝的负荷下不会变形、尤其是扩张超过限定的数值,从而带来其对接收和/或力矩所必需的形状或形状稳定性
[0016] 在此,尤其有利的是,螺纹承载壳从内螺纹的外直径开始具有径向的最小厚度,所述最小厚度为内螺纹的外直径的至少0.05倍。
[0017] 在此,在螺纹承载壳的在径向方向上最薄的部位上测量径向的最小厚度,所述螺纹承载壳尤其是螺母本体的整体部分并且在每个部位上具有径向的最小厚度,使得通过径向的最小厚度来确定螺纹承载壳的稳定性。
[0018] 在此,螺纹承载壳的径向的最小厚度在中轴线的方向上是不变的。
[0019] 但是,也能够考虑的是,螺纹承载壳的径向的最小厚度在中轴线的方向上是可变的。
[0020] 原则上,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能够考虑的是,螺母本体构成为,使得所述螺母本体在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之间延伸并且在此每个端侧适合于对本体或元件借助于螺母加荷以用于固定所述本体或元件。
[0021] 然而,为了能够关于将力导入到螺母本体中最优化根据本发明的螺母,优选地提出,螺母本体具有构成为具有压力面的压力侧的第一端侧和背离压力侧的第二端侧,螺母本体在所述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之间延伸。
[0022] 所述解决方案具有下述优点,借此可以如下地最优化螺母,在压力侧的区域中,在借助螺母对本体或元件加荷时出现的力作用于螺母本体并且由所述螺母本体吸收,而对于第二端侧则基于,所述第二端侧不经受直接的力加荷。
[0023] 在这种螺母中,例如提出,凹部延伸直至第二端侧,因为在第二端侧的区域中不考虑螺母本体的力加荷,使得出现的力在第二端侧的区域中是最小的。
[0024] 此外,可能的是,螺母本体构成为,使得凹部延伸直至压力侧,其中在该情况下,压力侧的形状稳定性必须是足够大的,使得所述压力侧接收预定的负荷。
[0025]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出,凹部仅在螺母本体的从第一端侧至另一个端侧的延伸的子部段之上延伸,使得凹部不达到另一个端侧。
[0026] 另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凹部延伸直至在压力侧上设置的压力底部从而在压力底部上终止,使得螺母本体在压力侧的区域中通过压力底部得到附加的稳定性。
[0027] 但是,对此替选地或补充地也提出,凹部延伸直至设置在压力侧上的压力凸缘,所述压力凸缘径向地延伸超过多边形部段。
[0028] 关于螺纹承载壳的最小厚度,在存在螺母本体的压力侧的情况下也有利的是,螺纹承载壳的径向的最小厚度在压力侧的区域中至少与在第二端侧的区域中一样大。
[0029] 更有利的是,螺纹承载壳的径向的最小厚度在压力侧的区域中与在第二端侧的区域中相比更大,因为在压力侧的区域中由于压力侧和螺纹之间的力交互作用、与在第二端侧的区域中相比,出现螺纹承载壳的在压力侧区域中的周向侧的更高的负荷,使得由此螺母本体能够在出现的负荷方面最优化。
[0030] 尤其有益的是,螺纹承载壳随着从第二端侧至压力侧的延伸的增大而具有增大的最小厚度,因为由此能够最优化地承载螺纹承载壳的由于压力侧和内螺纹之间的力交互作用的从第二端侧开始增大的周向侧的负荷。
[0031] 关于构成扳手面迄今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0032] 因此,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在每个扳手面平面中存在连接于彼此相对置的棱边区域的扳手面区域,在所述扳手面区域之间存在相应的凹部。
[0033] 也就是说,相应的凹部划分至少两个扳手面区域,所述扳手面区域分别在连接于棱边区域的情况下延伸并且通过凹部至少部分地彼此分开并且一起形成扳手面。
[0034] 关于扳手面区域在横向方向上在棱边区域之间的最小扩展,其中横向方向平行于棱边区域的间隔方向伸展,优选地提出,在贯穿多边形部段的每个垂直于内螺纹的中轴线伸展的横截面平面中,扳手面区域在横向方向上在分别两个相继的棱边区域之间的扩展的总和为所述棱边区域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的至少10%、更好为至少15%、尤其为至少20%。
[0035] 也就是说,关于扳手面在不存在凹部的情况下的扩展,由两个扳手面区域形成的扳手面减少至在横向方向上的延伸的百分之十。
[0036] 原则上能够考虑的是,分别各个扳手面区域的扩展选择成是不同的,其中扩展的总和为棱边区域的间距的10%。
[0037] 这在下述情况下例如是能够考虑的:扳手面区域与螺母本体的负荷的最优化的匹配应当在拧紧或松开时进行。
[0038] 例如,在应首先拧紧并且随后通常不再松开的螺母本体中能够考虑的是,两个扳手面区域选择为是不同的,例如将在拧紧螺母本体时受更强负荷的扳手面区域与更少受负荷的扳手面区域相比在横向方向上更宽地构成。
[0039] 一个简化的实施方式提出,两个扳手面区域在横向方向上具有几乎相同的扩展,优选在横向方向上相同的扩展。
[0040] 关于构成凹部,自身迄今还没有详细说明。
[0041] 凹部能够关于其平行于和径向于中轴线的延伸具有任意的形状,也就是说,具有自由形状面。
[0042] 此外,螺母本体的每个凹部能够在其形状和/或扩展方面不同于其他的凹部。
[0043] 然而,例如,分别设置在螺母本体的相对置的侧面上的凹部以相同的类型构成。
[0044] 尤其地,没有关于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形状进行详细解释。
[0045] 因此,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凹部在分别垂直于内螺纹的中轴线延伸穿过多边形部段的横截面平面中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
[0046] 例如能够考虑的是,凹部在相应的横截面平面中的横截面形状是类似于U形的。
[0047] 但是,也能够考虑的是,凹部在相应的横截面平面中的横截面形状接近类似于圆弧的横截面形状或者矩形的或V形的横截面形状。
[0048] 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凹部具有下述横截面形状,所述横截面形状通过底部区域和连接于底部区域的横向于相应的扳手面平面伸展的侧壁区域来确定。
[0049] 在此,例如能够考虑的是,凹部构成为,使得所述凹部具有下述横截面形状,所述横截面形状通过凹状拱曲的、将侧壁区域连接的底部区域来确定。
[0050] 关于凹部的横截面形状的变型形式迄今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0051] 因此,提出,凹部具有随着在平行于中轴线的方向上的延伸恒定的或变化的横截面形状。
[0052] 尤其地,例如能够考虑的是,底部区域与内螺纹的中轴线的间距在凹部沿着中轴线的方向的延伸之上基本上是恒定的。
[0053] 但是,对此替选地,也能够考虑的是,底部区域随着沿中轴线的方向的延伸具有与中轴线的变化的间距。
[0054] 例如,提出,凹部设有倾斜于中轴线伸展的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例如延伸直至相应的扳手面平面。
[0055] 对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在上文中描述的特征替选地或补充地,开始提及的目的也通过开始描述类型的螺母根据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为了将螺母构成为紧螺母而将内螺纹制造成相应于标准分布的内螺纹,然而通过螺母本体的塑性变形来偏离标准分布地构成。
[0056]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单独通过螺母本体的塑性变形形成下述可能性,制造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因此在重量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具有最优化的机械特性,因为没有在螺母本体上设置任何附加的、通常为了实现锁紧螺母所需要的夹紧转矩而必需的元件。
[0057]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螺母在重量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同样具有改进的或最优化的机械特性。
[0058]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作为锁紧螺母的功能所需要的限定的夹紧转矩尤其能够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内螺纹由于螺母本体的变形而具有偏离标准分布的、距中轴线的变化的径向间距和/或具有螺纹线的偏离标准分布的间距分布,使得拧入螺栓或螺丝使塑性变形的螺母本体再次弹塑性地朝向标准尺寸的方向变形,由此出现夹紧转矩。
[0059] 在此,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提出,内螺纹由于螺母本体的塑性变形而关于中轴线构成为是非圆形的。
[0060] 另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内螺纹具有关于中轴线以相同的度间距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所述螺纹区域距中轴线的间距关于标准分布减小,也就是说,所述螺纹区域的间距与在符合标准构成的情况下相比较小。
[0061]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为一对彼此相对置变形的螺纹区域,所述螺纹区域距中轴线的间距减小。
[0062]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所需要限定的夹紧转矩适当地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内螺纹具有多个借助关于中轴线双重的或多重的对称性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所述螺纹区域的间距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0063] 例如,具有多个彼此成对地关于中轴线相对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所述螺纹区域的间距相对于标准值减小,或例如设有三个或更多个均匀地在周向上分布的变形的螺纹区域,所述螺纹区域的间隔关于标准分布减小。
[0064] 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一个尤其适当的构成方案提出,螺母本体通过对关于中轴线彼此相对置的棱边区域的力作用而塑性变形。
[0065] 对此替选地,另一个解决方案提出,螺母本体通过对关于中轴线彼此相对置的凹部的底部区域和/侧壁区域的力作用而塑性变形。
[0066] 在此,尤其有益的是,在多边形部段的上部区域中进行力作用,因为螺母本体优选在上部区域中与在其压力侧的区域中相比能够以较小的力塑性变形。
[0067] 另一个替选的解决方案提出,螺母本体通过在第二端侧的外部棱边的区域中的力作用塑性变形。
[0068] 尤其地,一个解决方案提出,内螺纹具有带有偏离标准分布的分布的、变形的螺纹区域,其中例如其螺距分布关于标准螺距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与在符合标准的构成的情况下相比,螺纹线彼此间的间距更大或更小。
[0069] 另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又提出,螺母本体通过对所述端侧中的一个端侧、尤其是第二端侧的、具有在平行于中轴线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力作用来塑性变形。
[0070] 在对第二端侧的外部棱边进行力作用或对第二端侧直接进行力作用的情况而言,优选地,直接连接于第二端侧的螺纹线偏离标准分布地塑性变形,以便实现期望的夹紧转矩。
[0071] 关于变形力作用的类型迄今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0072] 因此,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螺母本体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塑性变形。
[0073] 对此替选地或补充地,另一个解决方案提出,螺母本体通过线状作用的变形力塑性变形。
[0074] 替选地或补充地,另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提出,螺母本体通过面状作用的变形力塑性变形。
[0075] 关于螺母本体变形的范围迄今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0076] 因此,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螺母本体优先全局变形。
[0077] 在此,将术语全局变形理解成,整体上,螺母本体、优选螺母本体的多边形部段具有相对于在符合标准的制造情况下的形状偏离标准分布的形状。
[0078] 也就是说,螺母本体并且尤其是其多边形部段整体变形。
[0079] 但是,替选地或补充地,也同样可能的是,螺母本体优先局部变形。
[0080] 在此,将优先局部变形理解成,所述变形仅局部地、即在螺母本体的引入所述变形的区域产生效果进而不产生使得螺母本体本身或其多边形部段显著改变其基本形状的效果。
[0081] 关于制造螺母本体的材料还没有结合迄今对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阐述进行详细说明。
[0082] 具有至少一个在上文中阐述的特征的螺母能够由金属例如、陶瓷、玻璃、聚合物复合材料或″智能材料″制造。
[0083] 尤其地,对迄今描述的实施例和类型替选地或补充地,开始提及的目的根据本发明也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螺母本体由具有贝氏体的或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的钢制造。
[0084] 具有这种组织结构的钢允许,在重量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带给螺母尽可能最优化的机械特性,并且这种组织结构尤其是允许尤其低成本地制造这种螺母。
[0085] 因此,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提出,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0.25重量%或更多的含量。
[0086] 这种碳含量已经证实为对具有最优化的机械特性的螺母的组织结构是适当的。
[0087] 这种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的强度特性能够根据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提高: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沉淀微合金元素而具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0088] 在此,这种微合金元素的份额是非常小的。
[0089] 因此,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至少0.5重量%的微合金元素。
[0090] 一个尤其适当的解决方案提出,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至少0.1重量%的微合金元素。
[0091] 在本文中,关于这种微合金元素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0092] 这种微合金元素例如是Nb、Va、Ti。
[0093] 另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热机械的预处理具有提高的强度特性。
[0094] 这是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热机械的预处理步骤。
[0095] 此外,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提出,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具有例如通过和/或锰的混合晶固化
[0096] 此外,可能的是,尤其在螺纹承载壳的区域中通过后续的热处理实现螺母本体的期望的形状稳定性。
[0097] 然而,尤其有利的是,螺纹承载壳的期望的形状稳定性能够通过对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的冷成型并且在没有随后的热处理的情况下局部产生高的错位密度来实现,因为所述方法能够在制造成本方面实现显著的节约。
[0098] 螺母的一个适当的实施方式提出,贝氏体的或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通过控制组织结构转变并且通过成型、在螺纹承载壳中对于普通螺纹实现在100至370HV的范围中、更好为110至360HV的硬度并且对于细螺纹实现在170至370HV的范围中、更好为180至360HV的硬度,而不需要热学再处理。
[0099] 此外,在开始提及的目的也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8至70所述的方法来实现。附图说明
[0100] 其他的特征和优点是对几个实施例的下述描述以及图示的主题。
[0101] 在附图中示出:
[0102]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0103] 图2示出螺母的沿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的俯视图;
[0104] 图3示出沿着图2中的线3-3的剖视图;
[0105]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
[0106]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2相似的视图;
[0107]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
[0108]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三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
[0109]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三实施例的与图2相似的视图;
[0110]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三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
[0111]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四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
[0112]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四实施例的与图2相似的视图;
[0113]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四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
[0114]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五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
[0115]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五实施例的与图2相似的视图;
[0116]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五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
[0117]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六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
[0118]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六实施例的与图2相似的视图;
[0119]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六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
[0120] 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七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
[0121] 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七实施例的与图2相似的视图;
[0122] 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七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
[0123] 图2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八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
[0124] 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八实施例的与图2相似的视图;
[0125] 图2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八实施例的与图3相似的视图;
[0126] 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第四实施例的与图11相似的视图,所述螺母构成为锁紧螺母的第一类型,
[0127] 图2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一类型的与图12相似的视图;
[0128] 图2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二类型的与图25相似的视图;
[0129] 图2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二类型的与图26相似的视图;
[0130] 图2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三类型的与图25相似的视图;
[0131] 图3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三类型的与图26相似的视图;
[0132] 图3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四类型的与图25相似的视图;
[0133] 图3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三类型的与图26相似的视图;
[0134] 图3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五类型的与图25相似的视图;
[0135] 图3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五类型的与图26相似的视图;
[0136] 图3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六类型的与图25相似的视图;
[0137] 图3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六类型的与图26相似的视图;
[0138] 图3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七类型的与图25相似的视图;
[0139] 图3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七类型的与图26相似的视图;
[0140] 图39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沉淀硬化的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的钢的概括;和[0141] 图40为由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良好的冷成型特性的、沉淀硬化的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的钢的成分和特性的概括。

具体实施方式

[0142] 整体由10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螺母的在图1至3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螺母本体12,所述螺母本体沿着中轴线14在第一端侧16和第二端侧18之间延伸。
[0143] 螺母本体12由平行于中轴线14从第一端面16延伸至第二端面18的螺纹孔20穿透,所述螺纹孔具有带有螺纹线( )24的内螺纹22,所述螺纹线从通过螺纹线24的内部轮廓预设的中心孔直径DK延伸直至通过螺纹线24的外轮廓预设的额定直径或外部直径DA进入到螺母本体12中,并且所述螺纹线由包围螺纹线24的螺纹承载壳30承载,所述螺纹承载壳是螺母本体12的一部分。
[0144] 圆柱形的并且是螺母本体12的整体的组成部分的螺纹承载壳30通过其在环绕中轴线14的周向方向32上闭合的壁34带给螺纹线24必要的稳定性以抵抗所述螺纹线在相对于中轴线14的径向的和/或轴向的方向上的偏离,其中螺纹承载壳30的壁34从外部直径DA开始在相对于中轴线14径向的方向上具有厚度DG,所述厚度至少相应于内螺纹22的外部直径DA的0.05倍,以便在通过借助配合的外螺纹35拧入到螺纹线24中的螺栓的36产生的负荷下使螺纹线24稳定以抵抗在相对于中轴线14的径向的和/或轴向的方向上的运动。
[0145] 螺母本体12在多边形部段38中设有多边形轮廓40,所述多边形部段在第一实施例中从第一端侧16延伸至第二端侧18,所述多边形轮廓通过棱边区域42和位于棱边区域42之间的扳手面44来限定,其中关于中轴线14彼此相对置的扳手面44平行于彼此伸展并且以一定间距伸展,所述间距通过对于螺母10常用的标准,例如DIN EN 1661、1663、1664、1667,DIN EN ISO 4032-4036,DIN EN ISO 8673-8675,DIN EN ISO 7040-7042,DIN EN ISO 7719,DIN EN ISO 10511-10513以及DIN EN ISO 4759-1来限定,使得外轮廓40分别具有偶数个扳手面44,所述扳手面成对地彼此平行地伸展,其中棱边区域42分别是在周向方向32上相继的扳手面44之间的过渡部。
[0146] 在示出的螺母10中,多边形轮廓40构成为具有根据″Tabellenbuch Metall″第44版,Verlag Europa Lehrmittel,第59页的规则的六角形的横截面形状的六边形,使得六个棱边区域42和在分别相继的棱边区域42之间的六个扳手面44位于扳手面平面46中,其中扳手面平面46分别平行于中轴线14伸展并且定向成,使得分别彼此相对置的扳手面平面46平行于位于其之间的中轴线14并且彼此平行地伸展。
[0147] 在按本发明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螺母本体12中,扳手面44在位于相应的扳手面平面46中的横向方向48上在相继的棱边区域42之间不是连续地以及闭合地在扳手面平面中延伸,而是扳手面44通过位于扳手面平面46中的扳手面区域52和54形成,其中优选地,扳手面区域52和54分别在连接于所述棱边区域42中的一个棱边区域情况下在朝向分别另一个棱边区域42的方向上延伸,然而并没有过渡到彼此中。
[0148] 更确切地说,在扳手面区域52和54之间存在从相应的扳手面平面46开始在朝向中轴线14的方向上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12中的凹部60,所述凹部具有连接于扳手面区域52和54并且横向于所述扳手面区域伸展的侧壁区域62和64以及将侧壁62和64连接的底部区域
66,所述底部区域凹状拱曲地构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伸入到螺母本体12中,使得所述底部区域接触螺纹承载壳30。
[0149] 优选地,底部区域66在此是凹状拱曲的,使得所述底部区域过渡到同样凹状拱曲的侧壁区域62和64中,使得凹部60在垂直于中轴线14伸展的、在图2中相应于中间平面的横截面平面QE中具有U形的横截面形状,优选甚至为近似圆弧部段的横截面形状。
[0150] 在根据本发明的螺母本体12中,棱边区域42、扳手面区域52、54以及侧壁区域62和64还有部分的底部区域66由螺母本体12的外轮廓承载体70来承载,所述外轮廓承载体同样为螺母本体12的整体的组成部分并且因此也一件式地模制在螺纹承载壳30上并且从螺纹承载壳30开始分别相对于中轴线14径向地向外延伸并且在此承载上述的面。
[0151] 形成扳手面44的扳手面区域52和54从棱边区域42开始在相应的垂直于中轴线14伸展的横截面QE、例如在图2中的绘图平面中沿着横向方向48在宽度B52和宽度B54上延伸,所述宽度共同至少为相邻的棱边区域42的间距AK的10%,使得反过来,凹部60在垂直于中轴线14伸展的横截面平面QE中具有宽度BA,所述宽度至多为相继的棱边区域42的间距AK的90%。
[0152] 仅通过扳手面区域52和54以及棱边区域42限定的并且在这些区域中符合标准地构成的外轮廓40在第一实施例中在螺母本体12的多边形部段38的区域中在每个垂直于中轴线14伸展的横截面平面QE中是相同的,使得通常设为用于这种符合标准的多边形的、具有相应的扳手宽度SW的工具能够作用在多边形部段38上,以便能够将螺母10借助内螺纹22旋拧并且拧紧在螺栓上。
[0153] 在根据本发明的螺母10的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螺母本体12没有延伸超出多边形部段38,也就是说,螺母本体12仅通过多边形部段38形成,使得例如端侧16为压力面,借助所述压力面能够对要拧紧的元件或要拧紧的本体加荷。
[0154] 此外,螺母本体12的横截面形状在整个多边形部段38中在每个垂直于中轴线14伸展的横截面平面QE中是相同的,使得所述螺母本体在螺母本体在第一端侧16和第二端侧18之间的整个延伸之上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
[0155]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整体上螺母本体12构成为,使得所述螺母本体除了内螺纹22的分布外具有围绕中轴线14的六重的旋转对称性。
[0156] 如果在此从具有压力面84的压力侧82对元件加荷,那么在螺纹承载壳30中靠近压力侧82在周向方向32上作用的力是最大的(所述力在螺纹承载壳30的扩张的意义上作用)并且随着与压力侧82的间距增大而减小,使得螺纹承载壳30的尺寸整体上设计成,使得其壁34的径向厚度DG足以接收在螺母本体12的预设的负荷下接着压力侧82起作用的力的总负荷和力矩(图3)。
[0157] 在图4至6中示出的第二实施例中,多边形部段38同样在整个螺母本体12’之上沿着中轴线从第一端侧16延伸至第二端侧18,当然,凹部60’没有从第二端侧18延伸直至第一端侧16,而是延伸直至为螺母本体12’的整体的组成部分的、在压力侧82’的区域中的压力底部90,所述压力底部在相继的棱边区域42之间相对于中轴线14径向地延伸至扳手面平面46,使得在压力底部90的区域中形成扳手面区域56,所述扳手面区域在横向方向48上连续地在棱边区域42之间延伸。
[0158]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凹部60’从第二端侧18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仅伸展至压力底部90从而在螺母本体12’在朝向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伸展的子部段TA之上伸展并且以终接壁92终止,所述终接壁平行于与中轴线14垂直地伸展的横截面平面QE定向并且是与压力底部90的与压力面84’相对置的上侧。
[0159] 通过压力底部90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压力侧82’的区域中径向继续向外延伸,在第一端侧16的区域中,螺纹承载壳30的径向厚度DG1大于在第二端侧的区域中,在所述第二端侧中,螺纹承载壳30的径向厚度DG2通过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受限。
[0160] 因此,螺纹承载壳30’在压力侧82’的区域中具有更大的径向厚度DG1从而在压力侧82’的区域中带给内螺纹22更大的稳定性以抵抗其径向的和/或轴向的扩张。
[0161] 因此,通过压力底部90在压力侧82’的区域中进行对螺纹承载壳30的附加的加固以抵抗在周向方向32上的扩张。
[0162] 此外,通过压力底部90也进行对外轮廓承载体70的相对于彼此的加固,使得由此螺母本体12’整体上能够接收更大的负荷。
[0163] 在图7至9中示出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同样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使得能够在全部内容方面参考用于前面的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0164] 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在压力底部90的区域中还设有径向突出于多边形本体38的压力凸缘100,所述压力凸缘关于中轴线14具有圆形的外轮廓102,使得在螺母本体的压力侧82’的区域中存在增大的压力面84’,所述压力面径向伸出于多边形部段38的横截面,所述多边形部段在该实施例中在平行于中轴线14的方向上高出压力凸缘100。多边形部段38以与在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构成,因为凹部60’以与在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从第二端侧18开始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仅延伸直至压力底部90并且在压力底部90的区域中以终接壁92终止。
[0165] 在此,终接壁92以与在第二实施例中描写的相同的方式平行于与中轴线14垂直地伸展的横截面平面QE伸展。
[0166] 在图10、11和12中示出的第四实施例中,螺母本体12”’在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情况下与在上述实施例中构成为是相同的,使得对此能够在全部内容方面参考这些实施方案。
[0167] 尤其地,螺母本体12”’包括多边形部段38,所述多边形部段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压力底部90和压力凸缘100。
[0168] 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显然,凹部60”’的终接壁92”’并非平行于横截面平面QE、而是相对于所述横截面平面以角度α伸展从而从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开始随着径向延伸增大关于中轴线14向外倾斜,使得终接壁92”’径向向外朝向压力凸缘100那边下降。
[0169] 在图13至15中示出的第五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同样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使得关于其描述能够在全部内容方面参照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0170]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五实施例中,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构成为,使得所述底部区域在第二端侧18的区域中具有最大深度,也就是说,与扳手面平面46的最大间距,所述间距随着底部区域66””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的延伸增大而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底部区域66””整体上相对于中轴线14成锐角地伸展并且在达到受压区域90时也达到扳手面平面46。
[0171] 凹部60””从第二端侧18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的延伸在此例如受限于螺母本体12””的子部段TA,所述子部段的延伸小于螺母12””从第一端侧16至第二端侧18的延伸的一半。
[0172]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螺纹承载壳30””的壁34””的径向厚度DG同样已经在螺母本体12从第二端侧18至第一端侧16的延伸的大约一半处就明显大于在第二端侧18的区域中并且继续增大至在第一端侧16的区域中和位于所述区域中的压力凸缘100的径向厚度DG1。
[0173] 在图16至18中示出的第六实施例中,与第五实施例不同的是,凹陷部60””’的底部区域66””’并非直线伸展地构成,而是从第二端侧18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以凹状拱曲的形状伸展至达到相应的扳手面平面46。
[0174] 此外,第六实施例以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成,使得关于其他的细节能够在全部内容方面参考用于第五实施例的实施方案并且还有上述实施例。
[0175] 在图19至21中示出的第七实施例中,凹部60”””构成为,使得所述凹部不像结合迄今描述的实施例示出的那样具有大约U形的横截面,而是具有近似矩形的横截面,其中侧壁区域62”””和64”””首先大致垂直于扳手面平面46延伸进入到螺母本体12”””中从而以轻微的倒圆过渡到底部区域66”””中,所述底部区域除了与侧壁区域62”””和64”””的倒圆的过渡部之外在横向方向48上大致平行于扳手面平面46在侧壁区域62和64之间伸展并且此外从第二端侧18开始随着在平行于中轴线14的方向上的延伸增大关于纵轴线14向外伸展并且随后朝向压力凸缘100径向向外下降。
[0176] 因此,底部区域66”””从螺母本体的第二端侧18开始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相对于中轴线14以锐角α”””朝向第一端侧16下降地径向向外地伸展从而在延伸超过子部段TA之后到达扳手面平面46。
[0177] 此外,在第七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螺母10的其他元件在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元件相同的情况下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使得能够在全部内容方面参考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0178] 在图22至24中示出的第八实施例中,凹陷部60不规则地成形,使得例如底部区域66”””’不仅在其从螺母本体12”””’的第二端侧18朝向第一端侧16的延伸的方向上并且也在棱边区域42之间的横向方向48上部分地不规则地波浪形弯曲,使得不仅侧壁区域62”””’和64”””’结合底部区域66”””’的整体能够具有任意不规则的形状,其中底部区域66”””’与相应的扳手面平面46的最大间距确定螺纹承载壳30”””’的壁34的径向厚度DG。
[0179] 在此,凹部60”””’能够从第二端侧18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延伸至压力凸缘100,必要时然而也仅在子部段TA之上具有延伸,使得在相应的凹部60”””’和压力凸缘100之间还构成压力底部90。
[0180] 结合全部上述实施例得出将根据本发明的螺母实施成传统的螺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实施成下述螺母,所述螺母的内螺纹22能够尽可能灵活地旋拧到螺栓36上并且尤其在旋拧或旋出时根本不具有夹紧转矩从而根本不具有防丢失保护。
[0181] 然而,替选地,但是也可能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螺母10并且尤其是根据全部上述实施例的螺母10构成为锁紧螺母,也就是说,所述螺母构成为,使得在将内螺纹22旋拧到螺栓36上时出现夹紧转矩,所述夹紧转矩防止螺母能够由于主要存在的总负荷自动从一次拧紧的状态中松开,其中夹紧转矩应优选地根据应用目的来预设。
[0182] 根据在上文中示出的第四实施例,替选地或附加地,下面示出与通常的多边形螺母不同的根据本发明的可能性,然而尤其也为根据第一至第八实施例构成的多边形螺母,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预设限定的夹紧转矩。
[0183] 在图25和26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螺母10S的第一类型中,所述螺母的螺母本体12具有多边形部段38,通过点状的变形力DKP例如作用于彼此相对置的外轮廓承载件70的彼此相对置的棱边部段42上、例如作用于仅两个彼此相对置的棱边部段42上,进行多边形部段38的变形,使得在多边形部段38变形的情况下进行内螺纹22的塑性变形,使得例如位于通过点状作用的变形力被加荷的外轮廓承载体70的区域中的关于中轴线14彼此相对置的螺纹区域GBD与位于螺纹区域GBD之外的螺纹区域GB相比相互间具有较小的间距AGD,使得在旋拧根据第一类型的所述螺母10S时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所述螺纹区域的间距AGD小于通过标准预设的间距)在将具有外螺纹35的螺栓36拧入到内螺纹22中时通过多边形部段38的弹塑性变形再次扩张到要拧入的螺栓36的尺寸,使得具有整体的弹塑性的形状稳定性的多边形部段38优先作为整体经受弹塑性的形状改变从而产生反应力,借助所述反应力将变形的螺纹区域GBD按压到要拧入的螺栓36的外螺纹35上从而产生期望的夹紧转矩。
[0184] 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多边形部段38的通过点状的变形力DKP产生的塑性变形优先是多边形部段38的整体变形,所以通过弹塑性的形状改变产生的用于使变形的螺纹部段GBD作用于要拧入的螺栓36的外螺纹35的力同样优先通过多边形部段38的整体的弹塑性的形状稳定性来确定。
[0185] 点状的变形力DKP对棱边部段42的作用优选在棱边区域42的靠近第二端侧18的上部区域112中进行,因为在多边形部段38的所述上部区域112中、与在压力底部90的或压力凸缘100的区域中相比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得螺栓36的外螺纹68通过以最小间距AGD变形的区域所经过的位移较小。
[0186] 优选地,在此,上部区域112从第二端侧18开始延伸至多至凹部60”’从第二端侧18朝向第一端侧16或压力侧82的方向的延伸的一半,优选直至凹部60”’从第二端侧18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的延伸的三分之一。
[0187] 在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10S的第一类型中,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定向成,使得所述变形力相对于中轴线14径向地和横向地、优选地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垂直地作用。
[0188] 但是,也存在下述可能性,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能够在具有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的分量的情况下或者在具有在朝向第二端侧18的方向上的分量的情况下作用。
[0189] 点状作用的力DKP留下在螺母本体12上的点状的力压部位114,在所述压力部位上能够识别到其作用。
[0190] 在图27和28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构成的锁紧螺母10S’的第二类型中,变形力没有以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的形式、而是以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的形式作用到上部区域112中的棱边区域42中,所述变形力与结合第一类型描述的方式方法相似地同样引起多边形部段38的变形,其中借助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同样基本上实现多边形部段38作为整体的变形。
[0191] 以与在第一类型中相同的方法,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能够是两个成对地关于中轴线14彼此相对置作用的变形力DKL或者是多个优选分别关于中轴线14以规则的角度间隔设置的作用的变形力DKL,其中出现多边形部段38的与在第一类型中几乎相似的变形,并且其中变形力DKL留下在螺母本体12上的线状的压力部位116。
[0192] 在使用根据第二类型的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的情况下,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也定向成,使得所述变形力横向于中轴线14、例如垂直于所述中轴线伸展。
[0193] 但是,也存在下述可能性,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或者二者在具有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的分量的情况下或者二者在具有在朝向第二端侧18的方向上的分量的情况下作用。
[0194] 在图29和30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的第三类型中同样使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螺母本体12,并且在该情况下,不是在外轮廓承载体70的区域中、而是在凹陷部60”’的底部区域66”’中进行作用,其中在第三类型中,同样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用在上部区域112中,所述变形力优先引起螺纹承载壳30的邻接于点状的力压部位114的子区域的变形从而产生变形的螺纹区域GBD’,其中变形在更大程度上局部化,因为螺纹承载壳30与外轮廓承载体70相反地由于较小的厚度也已经经受最初局部的弹塑性的变形,所述弹塑性的变形同样引起内螺纹22的局部的弹塑性的变形从而引起局部变形的螺纹区域GBD”。
[0195] 在将根据第三类型的这种锁紧螺母10S”旋拧到螺栓36的外螺纹35上时,作用于变形的螺纹区域GBD”的通过弹塑性的变形产生的力通过下述方式产生:最初螺纹承载壳30的局部的塑性变形通过螺纹承载壳30在将螺栓旋入时的局部的弹塑性的向回变形至少部分地回复原状。
[0196] 在此,但是,局部的弹塑性的向回变形也还能够附加地与多边形部段38的整体变形叠加,这允许变形的螺纹区域GBD”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分开运动,使得螺栓36能够拧入到内螺纹22中,当然在产生期望的夹紧转矩的情况下。
[0197] 通过作用于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优先局部产生的变形但是也还能够附加地与多边形部段38的如结合第一或第二类型所描述的通过变形力DKP或DKL补充地作用于棱边区域42产生的优先局部的变形组合。
[0198] 根据第三类型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优选同样横向于中轴线14、尤其垂直于所述中轴线定向。
[0199] 但是,也存在下述可能性,使所述点状作用的变形力DKP具有在朝向第一端侧16或第二端侧18的方向上的分量。
[0200] 在图31和32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10S”的第四类型中,在底部区域66中并非点状地进行作用,而是使用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所述变形力在该类型中例如在多边形部段38的全部底部区域66中起作用,以便根据底部区域66的数量多次围绕中轴线14例如产生变形的螺纹区域GBD”’1至GBD”’6,所述螺纹区域优先通过螺纹承载壳30的局部变形形成,使得所述六个围绕中轴线14设置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1至GBD”’6在将内螺纹22旋拧到螺栓36上时用于内螺纹22的要产生的夹紧转矩。
[0201] 在第四类型中设定的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例如横向于中轴线14、优选垂直于所述中轴线或在具有在朝向第一端侧16或第二端侧18的方向上的分量的情况下伸展并且留下线状的压力部位116。
[0202] 原则上,线状变形的螺纹区域GBD”’1至GBD”’6的数值和方向能够成对地不同。
[0203] 如在图33和34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10S””的第五类型中示出的那样,替选于点状作用的力DKP或线状作用的力DKL,也能够使用以面方式作用的力DKF,所述以面方式作用的力在第五类型中面状地在凹部60”’的底部区域66”’中在产生面状的力压部位118的条件下作用,从而根据面状的作用产生螺纹承载壳30的始终优先局部的、然而在更大的面积区域之上分布的弹塑性的变形进、而产生更大面积构成的变形的螺纹区域GBD””。
[0204] 这种以面的方式作用于底部区域66”’中的变形力DKF也能够在一对彼此相对置的底部区域66”’中起作用,或在三个单独的或多个成对彼此相对置的底部区域66”’中起作用,或但是也还以与作用于棱边区域42中的变形力组合的方式起作用,所述作用于棱边区域的变形力可以是点状的变形力DKP或线状的变形力DKL或必要时也是面状的变形力DKF。
[0205] 在第五类型中,面状作用的变形力DKF最初定向成,使得所述变形力横向于中轴线14作用,其中但是以面的方式作用的变形力DKF二者也能够分别具有在朝向第一端侧16的方向上或朝向第二端侧18的方向上的分量,以便能够在其作用的子面的区域中还产生增强的塑性变形,尤其是在螺纹承载体30进而也在内螺纹22的相应与此变形的螺纹区域GBD””中的优先局部的塑性变形。
[0206] 在图35和36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10S””的第六类型中,对棱边区域42的作用不是在上部区域112中进行,而是例如经由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作用于在第二端侧18和例如两个彼此相对置的棱边区域42或多个分别成对彼此相对置的棱边区域42之间的邻接于第二端侧18的上部的外部棱边122,使得变形力DKL分别作用于外轮廓承载体70上从而引起直接连接于第二端侧18的多边形部段38的优先局部的变形,使得尤其是变形的螺纹区域GBD””在内螺纹32的直接邻接于第二端侧18的螺纹线的区域中出现。
[0207] 在此,线状作用的变形力DKL优选定向成,使得所述变形力一方面朝向中轴线14的方向并且另一方面朝向第一端侧16或压力侧82的方向作用。
[0208]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也能够有仅两个关于中轴线14彼此相对置的变形力DKL起作用或也能够是多个分别成对彼此相对置的变形力DKL起作用。
[0209] 在图37和38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螺母10S”””的第七类型中,平行于中轴线14定向的轴向的变形力DKAL线状地、更确切地说相对于中轴线14径向定向地在螺纹承载壳
30的区域中在产生线状的力压部位120的情况下作用于第二端侧18,并且引起内螺纹22的连接于第二端侧18的第一螺纹线24的环绕中轴线14的塑性变形,所述第一螺纹线由此例如整体上经受关于其中心孔直径DK的变窄并且在朝向中轴线14的方向上具有关于标准分布变形的螺纹区域,所述螺纹区域的间距关于标准螺距减小。所述变形在将螺栓36拧入到内螺纹22中整体上引起多边形部段38的尤其靠近第二端侧18的弹塑性的扩张,其中所述弹塑性的扩张又引起将第一螺纹线按压到拧入的螺栓36的外螺纹35上的反应力,所述反应力因此负责所期望的夹紧转矩。
[0210] 通常,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七类型中存在下述可能性,将可以通过变形力DK产生的作用于螺纹区域与中轴线18的间距和螺纹线相对于彼此的分布的塑性变形彼此组合,以便因此例如也通过多边形部段38的多重变形、在将内螺纹旋拧到螺栓上和旋开内螺纹的情况下实现期望的夹紧转矩。
[0211] 根据本发明的螺母10能够优选由根据图39所示的具有贝氏体或铁素体-珠光体的基本结构的材料制成。在两种材料类型的情况下,通过目的明确地控制组织结构转变来实现抗拉强度和变形能力的有利的组合。
[0212] 在实际的成型过程之前通过微合金元素的加合金和热机械的预处理方法得出下述特性,所述特性由于实际的成型(在热成型过程中从锻造加热中冷却或者在冷成型过程中增大错位)变成限定的结构力学的特性,所述结构力学的特性例如在应用传统的冷镦性质时必须通过特殊的热处理过程在实际的成型过程之后设定。
[0213] 从具有这种贝氏体或铁素体-珠光体的基本结构的材料出发,例如将初始材料、例如钢丝或棒料在至少一个成型级中或在多个成型级中冷成型或冲挤至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和/上述类型中的一个类型的螺母本体12的形状。
[0214] 在对上述材料的所述成型过程中,通过构成错位和/或增大错位密度来实现材料由于不均匀的横截面构成以不同的强度固化,其中尤其是在具有较薄的横截面的区域中与在具有相应较厚的横截面的区域中相比出现较强的变形。
[0215] 尤其地,成型引起强度相对于初始材料以至少5%增大,更好地从初始材料的强度值出发以至少10%、或者更好地以至少20%增大。
[0216] 例如,在凹部60的区域中进行对螺母本体12的螺纹承载壳30的更强的加固,所述加固在通过螺栓36加荷时有助于内螺纹22相对于变形的改进的稳定性。在此,由于通过成型产生的从扳手面44出发朝向螺纹承载壳30增大的错位密度梯度,可以放弃可能的跟随于成型过程的热处理,因为在更高的结构力学的要求的区域中,例如在螺纹承载壳30中,通过将更高的错位密度和具有贝氏体或铁素体-珠光体的基本结构的材料组合能够实现足够的硬度。
[0217] 例如,螺纹承载壳30的硬度针对细螺纹位于180至360HV的范围中,针对普通螺纹(粗牙螺纹)位于110至360HV的范围中。
[0218] 作为具有良好的冷成型能力的、沉淀硬化的铁素体-珠光体的材料或沉淀硬化的铁素体-珠光体的钢的示例,例如参照材料24MnSiV5或材料27MnSiV640,其中后一种材料具有在图40中列举的特性以及在图40中示出的化学成分。
[0219] 在此,强度通过借助Si、Mn的混合晶固化和/或借助Va、Nb、Ti的沉淀硬化来实现。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防松螺母 2020-05-12 755
开合螺母 2020-05-12 732
凸缘螺母 2020-05-12 843
锁定螺母 2020-05-13 312
锁定螺母 2020-05-13 51
螺母 2020-05-11 546
螺母 2020-05-11 785
螺母 2020-05-12 73
螺母 2020-05-12 431
螺母 2020-05-11 36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