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驱动系统 / 原动机 / 静压力原动机

静压原动机

阅读:874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静压原动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能源 和动 力 系统,特别是无需外来能源和外部动力的静压力 原动机 。主要包括压力系统(1)、 推杆 (2)、 连杆 (3)、轮子(4)、圆形 导轨 (5)、止逆 块 (6)、转盘(7)和挡块(8),其特征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压力系统、推杆、连杆、轮子、止逆块和挡块设在转盘上并绕轴对称或平均分布,与圆形导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轴形成一对或一对以上的稳定的静压力传递力偶结构,同时,压力系统对力偶结构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经止逆块和连杆传导至轮子,轮子沿轨自转,且轮子与压力系统、推杆、连杆、止逆块、挡块、转盘一起绕轴公转。,下面是静压原动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静压原动机,主要包括压力系统(1)、推杆(2)、连杆(3)、轮子(4)、圆形导轨(5)、止逆(6)、转盘(7)和挡块(8),其特征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压力系统、推杆、连杆、轮子、止逆块和挡块设在转盘上并绕轴对称或平均分布,与圆形导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轴形成一对或一对以上的稳定的静压力传递力偶结构,同时,压力系统对力偶结构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经止逆块和连杆传导至轮子,轮子沿轨自转,且轮子与压力系统、推杆、连杆、止逆块、挡块、转盘一起绕轴公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压力系统为液压系统或液气混压系统或气压系统或弹璜压力系统或磁力压力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一组连杆由两条单杆用活动接头(9)连接而成,第二节连杆(3.2)上设有齿轮(4.1)或滑轮(4.2)。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压力系统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压力缸,压力输送管(10)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推杆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连杆有两组或两组以上,轮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止逆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挡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压力系统上的压力输送管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推杆、连杆、轮子、止逆块、转盘和挡块有一层或一层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推杆的一头接在压力系统的压力输送管中,另一头顶在连杆上,或者,通过活动接头(6)与连杆活动连接,或者,推杆与连杆同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压力输送管内设有活塞或滑杆,活塞或滑杆与推杆活动连接;或者,推杆与活塞或滑杆同体,推杆的一头为活塞或滑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通过增设行星齿轮,使之具有车辆所需的空挡、直接挡、倒挡、减速挡、超速挡控制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通过在转盘外增设转环或齿圈或飞轮,实现更多的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静压力原动机,其特征是压力系统设有压力调节器或压力调节装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能源和动系统,特别是无需借助外来能源和外部动力,将静压能转换成使机器旋转运动的静压力原动机

技术背景

制造永动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梦想,科学家们都断定:由于机器自身产生的力无法绕过物质的质点或轴心,所以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人们对于制造永动机的尝试有很多,比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86101987公开了一种压能动力机,是一种将静压力转换成旋转力的尝试,但该发明像前人的发明一样,还是逃不出质点和轴心理论。又如本人申请号200910038049.5的原子运动仿真机和申请号200910039980.5的静压力原动机,经本人多次实验分析,发现前者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抵消,而后者的结构不稳定。

本发明正是在本人前两次发明的实验失败后,对力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外地发现将前两次发明的思路结合起来后,既解决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抵消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稳定的力传递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静压力原动机,主要包括压力系统(1)、推杆(2)、连杆(3)、轮子(4)、圆形导轨(5)、止逆(6)、转盘(7)和挡块(8),其特征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压力系统、推杆、连杆、轮子、止逆块和挡块设在转盘上并绕轴对称或平均分布,与圆形导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轴形成一对或一对以上的稳定的静压力传递力偶结构,同时,压力系统对力偶结构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经止逆块和连杆传导至轮子,轮子沿轨自转,且轮子与压力系统、推杆、连杆、止逆块、挡块、转盘一起绕轴公转。
一组连杆由两条单杆用活动接头(9)连接而成,连杆的一头挡住推杆,另一头设有齿轮(4.1)或滑轮(4),顶在圆形导轨上。连杆从轴心的一侧绕至轴心的另一侧。两组连杆之间的第一连杆(3.1)和另一组的第二节连杆(3.2)相互作用,推杆将静压力传递给第一节连杆,第一节连杆又将静压力传递至第二节连杆,第二节连杆将静压力传递至轮子。
第一节连杆和第二节连杆活动连接的位置的不同会影响轮子与圆形导轨的磨擦力,以活动接头为轴心,以活动接头到轮子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与圆形导轨相交的夹越小,轮子与导轨的磨擦力就越小。但夹角也不能太小,否则容易因为轮子磨损等原因导致力传递的结构变形
推杆的一头接在压力系统的压力输送管(10)中,另一头顶在连杆的一头,或推杆与连杆活动连接,或推杆与连杆固定连接。
轮子为滑轮或齿轮,与之相对应的圆形导轨为圆形滑轨(5)或齿圈(5.1)。
由于轮子与导轨存在磨擦,为确保轮子与转盘同步绕轴旋转,需要设置止逆块,防止轮子相对转盘向后转,确保结构的稳定性。止逆块固定在转盘的边缘,垂直于转盘或稍微向轮子方向侧倾,以使其对轮子的作用力与轮子绕轴公转的方向相适。止逆块不一定要突出转盘外,设转盘内挡住第二连杆也可以。
压力系统设置在轴心位置,或者绕轴对称分布,绕轴对称分布的压力系统之间可以通过管道相连相通,以便调节压力。
在机器中加入行星齿轮,可以实现车辆所需的空挡、直接挡、倒挡、减速挡、超速挡控制,使车辆可以无需再另外设置差速器
在某些结构中,需要在转盘上设置挡块,如附图1,挡块设在与压力输出线相对的轴心的另一侧,挡块挡住连杆并对转盘产生推力。但挡块并非不可或缺的部件,在某些结构中也可以去掉挡块,或利用第二连杆延伸出来的杆取代挡块。
由于连杆设置在转盘上,与转盘存在磨擦,应尽量减少磨擦力,以提高功效。解决办法是:在连杆底部设滑轮或连杆仅用少数的圆头凸起与转盘接触,并辅以润滑油,减少磨擦。
为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功能,可以在转盘外加设转环或齿环,或者在转盘下加设一个太阳轮,使轮子在内环和外环之间自转,内环以比转盘更快的速度旋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内环分散动力,也可以利用内环制动或控制转盘的速度。如将齿圈改为飞轮,还可以取代止逆块,起逆止的作用.
两条推杆的推力可以共同作用在一组连杆上,如附图5,一条推杆直接给连杆施加推力,另一条推杆通过杠杆和挡块(支点)给连杆施加推力。
压力系统为液压系统或液气混压系统或气压系统或弹簧压力系统或磁力压力系统。液压系统和气压系统为大众所公知,这里不作过多介绍,下面介绍一下液气混压系统和弹簧压力系统。
液气混压系统是指压力系统内既有气体又有液压油,液压油和气体混和在一起,或者,液压油和气体用气囊或活塞隔开。液气混压的好处是:液压油相对气体而言,没那么容易泄漏,而气体的压缩弹性比液压油大,两者混合使用,可以使机器获得更加稳定的性能和更具弹性和精确的调速度。
弹簧压力系统靠自力式压力调节装置调节压力,无液体或气体泄漏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磁制造压力系统,但磁力的强度比较小,难以驱动车辆,但磁力压力系统安装及控制比较方便,可以应用在玩具制造业及不需要较大动力的地方。
压力系统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压力缸,压力输送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推杆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连杆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轮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止逆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挡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压力系统上的压力输送管有一层或一层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推杆、连杆、轮子、止逆块和挡块有一层或一层以上。
推杆的一头接在压力系统的压力输送管中,另一头顶在连杆上,或者,通过活动接头(9)与连杆活动连接,或者,推杆与连杆同体。推杆与连杆同为一体,也可以理解为推杆具有推杆和连杆的双重身份。在实际制造机器的时候,为了方便制造及方便安装,也可以将推杆或连杆分解成若干段,然后再拼接成一个整体。
压力输送管内设有活塞或滑杆,活塞或滑杆与推杆通过活动接头活动连接;或者,推杆与活塞或滑杆同体,推杆的一头为活塞或滑杆。
所述压力输送管在液压系统或气压系统中俗称为“缸套”。由于液压系统或气压系统对撑杆施加推力时并没有损失压强,所以在液压系统或气压系统中设置压力输送管和撑杆的数量与压强无关,压力系统可以同时给任意多的撑杆施加相同的压力。因此压力输送管和撑杆可以设计成多层多套。同时由于压力系统的压力可以人为调节,压力与压力容器的大小无关,所以可以将机器做得很小,但输出功率却可以很大。
压力系统设有压力调节器或压力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压力系统的压力,实现对机器的开启、关闭和速度控制。压力调节器或压力调节装置设在静压力原动机的里面或者外面。由于通常需要在静压力原动机旋转时对压力进行控制,如果压力调节器设在机器里面,且随机器一起旋转,则需要通过有线或无线电发送信号对压力进行电磁控制,为防止电磁控制失效,还要辅以磨擦制动或机械减压等措施,以控制机器。如果压力调节器设在机器外面,且与机器旋转部位分离,则可以在机器轴心的底部或顶部设压力调节管,压力调节管及压力调节器不随机器转动,可以采用人工操作的自力式压力调节器或电磁控制的压力调节器等进行控制。对于弹簧压力系统,可以通过轴承,上接压力调节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对轴承施加或减少压力,亦可实现压力调节。
静压力原动机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作为发动机直接安装在车辆、船只、飞行器等交通工具上,也可以作为机器的动力,安装在机械设备上,还可以用来发电,获得取之不尽的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静压力原动机,主要包括压力系统(1)、推杆(2)、第一节连杆(3.1)、第二节连杆(3.2)、齿轮(4.1)、齿圈(5.1)、止逆块(6)、转盘(7)和挡块(8),其特征是两组压力系统、推杆、连杆、齿轮、止逆块和挡块设在转盘上并绕轴对称分布,与齿圈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轴形成两对稳定的静压力传递力偶结构(一对为两个压力缸的反作用力,另一对为连杆对挡块产生的作用力)。一组连杆由两条单杆用活动接头(9)连接而成,连杆的一头挡住推杆,另一头设有齿轮,顶在齿圈上。连杆从轴心的一侧向后绕至轴心的另一侧。推杆的一头通过压力输送管(10)与压力缸相接,另一头顶在连杆上。两组连杆之间的第一节连杆相互倚靠,使结构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两组连杆之间的第一节连杆压在另一组的第二节连杆上,推杆将静压力传递给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又将静压力传递至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将静压力传递至轮子。连杆将静压力传递给挡块,与压力缸的反作用力一起,静压力通过止逆块传导至轮子。齿轮沿齿圈自转,且齿轮与压力系统、推杆、连杆、止逆块、挡块、转盘一起绕轴公转。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2,一种静压力原动机,主要包括压力系统(1)、推杆(2)、第一节连杆(3.1)、第二节连杆(3.2)、滑轮(4)、圆形滑轨(5)、止逆块(6)、转盘(7)和挡块(8)。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用滑轮取代齿轮,圆形滑轨取代齿圈,直线型连杆也有别于第一例的弧线型连杆。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3,两压力缸分列在轴心两侧,两压力缸之间通过管道相连相通,连杆的环绕方式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4,本例是在第三例的基础上,将连杆绕至齿圈外面,目的是使第一节连杆压在第二节连杆上的位置相对活动接头更靠近齿轮,以使第二节连杆获得更有利于齿轮旋转的杠杆力。之所以要将连杆的活动接头绕至齿轮后面,是因为以活动接头为轴心、以活动接头到齿轮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与齿圈形成的夹角较小,更有利于齿轮旋转。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5,本图为平面图,主要包括压力系统(1)、推杆(2)、第一节连杆(3.1)、第二节连杆(3.2)、齿轮(4.1)、齿圈(5.1)、止逆块(6)、转盘(7)、挡块(8)和杠杆(11)。两条推杆的推力共同作用在一组连杆上,一条推杆直接给连杆施加推力,另一条推杆通过杠杆和挡块(支点)给连杆施加推力。杠杆通过活动接头与连杆活动连接。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第六实施例
参见图6,本图为平面图,主要包括压力系统(1)、推杆(2)、第一节连杆(3.1)、第二节连杆(3.2)、齿轮(4.1)、齿圈(5.1)、止逆块(6)、转盘(7)、挡块(8)、内齿圈(12)、太阳轮(13)、行星架(14)、行星齿轮(15)。本例增加了行星齿轮结构,以实现车辆所需的空挡、直接挡、倒挡、减速挡、超速挡控制,使车辆可以无需再另外设置差速器。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第七实施例
参见图7,本例是在第三实施例的的基础上,在转盘外增设了一个齿圈,齿圈通过转子与转盘相连。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该齿圈分散动力,也可以利用该齿圈制动或控制转盘的速度。如将齿圈改为飞轮,还可以取代止逆块,起逆止的作用。本例的止逆块全部设在转盘内。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双缸互压原动机 2020-05-13 757
一种发电原动机 2020-05-13 780
波能原动机 2020-05-12 881
浮力原动机 2020-05-12 229
原动机 2020-05-11 1021
永磁能原动机 2020-05-12 940
原动机的控制装置及原动机的控制方法 2020-05-15 292
引力原动机 2020-05-11 840
原动机的飞轮装置 2020-05-14 365
电磁力原动机 2020-05-13 62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